第108章 許斐心

陳玉壺三妹的長女,大名許斐心,小名叫夭夭。

笑不出來....…

對待別人糊弄過去也就算了,對着陳母,那些糊弄其他人的話,就說不出口了。

侯府的情況,陳母還不清楚?

得罪了許家倒沒什麼,但是得罪了陳母就不好了。

陳玉壺笑着打馬虎眼,“母親想念外孫女了?”

“我還沒見過夭夭。”

“按照母親的話來說,這倒是一樁好親事,只是兒女大事兒,我不好一個人做主。”

“嗯!這倒是真的,你也回去問問林侯。”

陳玉壺賠笑。

沒坐一會兒就走了。

派人跟二嫂說了一聲,也沒有親自去看。

恨不得跑起來,匆匆離開了。

陳玉壺走後,有老嬤嬤給陳母遞了一盞茶。

“二小姐恐怕不願意。”

陳母接過茶盞,平靜的說道:“我知道。”

“她和玉頌近些年也沒有聯繫,當年嫌隙已生,我也知道,我現在做的事情有失公允。”

“但是玉頌遠嫁多年,就這麼一個長女,我捨不得’

“玉壺和玉頌雙生,當年相看的時候,是玉壺說,先看上了許家。”

“本該是長姐先選,是玉頌使了手段,讓許家點名挑了她。”

“所以玉壺才含恨嫁給了林驥,哪怕林驥的妾室婚前有孕,她還是賭氣嫁過去了。”

陳母提到這些陳年舊事,就頭疼,忍不住揉了揉額頭。

“玉壺這些年自困,現在走出來了,好日子還在後頭。”

“可玉頌,這些年卻吃了不少苦。”

“這麼多年,她就求了我一件事兒,我不能不答應啊!”

老嬤嬤心下嘆氣,只怕二小姐已非從前。

嘴上卻說:“二小姐會原諒您的苦心的。”

老太太苦笑了一下,“我原本想,她的孩子都教養的好,又受了陳家的恩惠,而且親外甥女嫁進去,對她也好。”

“看她走的樣子,怕是不這麼想。”

“恐怕很難讓她點頭,她和林侯一樣,林侯是削尖了腦袋往上爬,她是鉚足勁託舉孩子。”

陳母說完嘆了口氣。

陳玉壺何止是不這麼想。

回府就摔了一套茶盞。

還讓兩位姨娘都回去了,平日裡玩樂歸玩樂。

這種孃家丟人的事兒,她不想讓對方知道。

吩咐下人:“來人,給我去查,好好的世家貴女,爲什麼不在當地找個豪族,反倒要嫁到京城來。”

“給我細細的查。”

陳玉壺生了大氣,林驥很快就知道了。

下值就往漪瀾院來,衣服都沒換,就問怎麼了?

陳玉壺現在已經恢復了正常,但是提起來還是生氣。

陳玉壺沒回答,只是說:“我明天就給池婉清寫信,禮部尚書有幾個得意的門生,我看看能不能求一個推薦名額。”

林驥不解:“你要幹什麼?”

“清洛不要再跟着他二舅舅讀書了。”

林驥這時候反倒是靜下來了,坐在桌子邊上,看着靠在榻上,明顯是生悶氣的陳玉壺。

端起茶盞喝了一口。

“出什麼事兒了?生這麼大氣。”

陳玉壺冷笑,按理來說,親媽難道不是應該讓人相信的嗎?難怪從前的陳玉壺那麼混。

跟陳家的關係也一般,寧可不靠陳家。

“我母親一向是唯利是圖,想必是我們最近麻煩陳府太多了。”

“我也覺得,兩家還是不要牽扯太深的好。”

林驥很淡定:“你既然這麼想,那也好,只是不要氣壞了身子。”

“不值得。”

陳玉壺也趕緊拍了拍自己,給自己順氣,確實是不值得。

“我母親有意,讓清柏娶許家長女。”

林驥一笑,連一句外甥女都不願意說了。

這麼多年過去,原本許家回來,玉壺應該是會給出幾分好臉色的。

結果被陳母這麼一攪和,反倒惹她生氣了。

“彆氣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們不答應,除了聖上下旨,剩下誰也嫁不進來。”

“你放心就是。”

陳玉壺看向了林驥,頓覺自己這些日子,對他少了些關懷。

就跟訓狗一樣,幹了好事兒,就要給點甜頭。

但是她現在真沒心情,先這樣吧!反正也是他兒子。

“我母親那人你還不知道?不擇手段,不得不防。”

林驥卻笑了,“不擇手段那是爲了陳家,你妹妹早就嫁人了。”

“那也儘快,否則我不放心。”

“好好好!”

林驥心道:之前出去交際,她不緊不慢的,現在倒是着急了。

陳玉壺最不擅長跟人當面撕破臉,但是如果有必要,她也做的出來。

想開了,反而淡定了,“算了,本來宗婦就應該慢慢挑,我倒是要看看,他們想幹什麼。”

林驥更滿意了,看看他的夫人,一心爲了孩子,半點不會因爲對面是自己孃家而動容。

當然了,孩子纔是養老金,難道陳母給她養老?從前對陳玉壺也就一般!

晚上和林驥一起吃了飯,想到林驥一直住書房。

陳玉壺當着林驥的面吩咐下人,“把馭風齋收拾出來,以後就給侯爺當住所吧!”

陳玉壺把事情都給吩咐下去。

第二天古代版推薦信就拿到了。

感嘆池婉清的辦事效率。

陳玉壺讓清柏和清濁去書院接清洛。

只說家中之前沒有請到合適的開蒙先生,勞煩舅舅幫忙帶了幾天。

實際上在書院,清洛也不是陳玉壺二哥親自帶的,畢竟人家一個院長,不過是交代給下面的人而已。

並且陳玉壺還囑咐兩個孩子,照實說,她給清洛請了單獨的老師就行。

陳玉壺的二哥醉心學術,並沒有多想,一個老師帶一個或者幾個學生,跟一個老師教一班的學生是不一樣的。

小班教學,自古真理。

陳玉壺這麼選擇,無可厚非,他又不能親自帶着幼童啓蒙,而且還不是親外甥。

遠沒有那麼上心。

但是清柏和清濁,陳玉壺還是攆他們去書院讀書。

清洛則被送回府,準備拜新的老師。

陳母此刻還不知道。

而陳玉壺的長嫂也在和陳玉壺的大哥說起這件事兒。

“我看母親的意思,大概要撮合斐心和清柏。”

陳瑚笑了一下,“你別管,當做不知道這件事兒。”

“二妹妹不是讓你幫忙?那就照常幫忙給她踅摸,她和母親之間的事情,我們不要摻和。”

喬氏來了興趣,她婆婆多厲害,她是知道的。

“怎麼,你不看好母親,反而看好二妹妹?”

陳瑚笑了一下,不做聲。

第120章 日後的麻煩第189章 計劃赴宴第210章 接班第5章 祈福第84章 新茶第238章 秦晉之好第81章 浮雲散去第92章 給祖母回話第79章 觀景臺第246章 睿王第24章 做妾第127章 禮法爲重第76章 李氏家主第28章 心死第216章 你說啊!第56章 風雲涌第137章 姜嬤第36章 有想法第108章 許斐心第48章 隅之被罰第147章 感激一懷疑第235章 秋獵第43章 受傷第210章 接班第89章 古今一輪月第101章 行動力MAX第219章 生母之仇第157章 超級變裝第131章 洛書第252章 厚葬我第134章 十分之三第3章 別連累我第47章 宗子第74章 柔嘉第72章 唱戲第37章 折煞第230章 花姨娘生病第13章 一夫一妻第5章 祈福第199章 不可追第134章 十分之三第240章 塞翁之馬第196章 皓哥兒鯉兒第119章 蕭予鹿第241章 女家主第119章 蕭予鹿第151章 高考和旅遊第171章 做錯事第55章 相看第72章 唱戲第90章 嘴饞的報應第140章 八仙過海第55章 相看第195章 驚喜第165章 關於拍龍屁第164章 信國名副其實第204章 重孝第90章 嘴饞的報應第168章 生產第196章 皓哥兒鯉兒第52章 淚失禁第87章 皇家的熱鬧第85章 不聰明第164章 信國名副其實第134章 十分之三第162章 見一舞無憾第29章 貪心不足第229章 除非我死第146章 打孩子第256章 朝陽番外第50章 嗨皮第168章 生產第216章 你說啊!第234章 喪偶與和離第128章 糊塗第99章 壽宴第112章 悶聲發大財第180章 掌嘴五十第206章 洛大家第124章 寶貝和庶女第46章 出嫁第62章 李家的續絃第78章 挑豬看圈第236章 溫溫不顰第157章 超級變裝第174章 隱患和禮物第255章 番外林清柏第127章 禮法爲重第79章 觀景臺第66章 邊城兒女第202章 作妖來信第73章 行事狷狂第237章 敖漢部速燭第158章 小姑姑第118章 磨喝樂第84章 新茶第19章 找個大儒第251章 人固有一死
第120章 日後的麻煩第189章 計劃赴宴第210章 接班第5章 祈福第84章 新茶第238章 秦晉之好第81章 浮雲散去第92章 給祖母回話第79章 觀景臺第246章 睿王第24章 做妾第127章 禮法爲重第76章 李氏家主第28章 心死第216章 你說啊!第56章 風雲涌第137章 姜嬤第36章 有想法第108章 許斐心第48章 隅之被罰第147章 感激一懷疑第235章 秋獵第43章 受傷第210章 接班第89章 古今一輪月第101章 行動力MAX第219章 生母之仇第157章 超級變裝第131章 洛書第252章 厚葬我第134章 十分之三第3章 別連累我第47章 宗子第74章 柔嘉第72章 唱戲第37章 折煞第230章 花姨娘生病第13章 一夫一妻第5章 祈福第199章 不可追第134章 十分之三第240章 塞翁之馬第196章 皓哥兒鯉兒第119章 蕭予鹿第241章 女家主第119章 蕭予鹿第151章 高考和旅遊第171章 做錯事第55章 相看第72章 唱戲第90章 嘴饞的報應第140章 八仙過海第55章 相看第195章 驚喜第165章 關於拍龍屁第164章 信國名副其實第204章 重孝第90章 嘴饞的報應第168章 生產第196章 皓哥兒鯉兒第52章 淚失禁第87章 皇家的熱鬧第85章 不聰明第164章 信國名副其實第134章 十分之三第162章 見一舞無憾第29章 貪心不足第229章 除非我死第146章 打孩子第256章 朝陽番外第50章 嗨皮第168章 生產第216章 你說啊!第234章 喪偶與和離第128章 糊塗第99章 壽宴第112章 悶聲發大財第180章 掌嘴五十第206章 洛大家第124章 寶貝和庶女第46章 出嫁第62章 李家的續絃第78章 挑豬看圈第236章 溫溫不顰第157章 超級變裝第174章 隱患和禮物第255章 番外林清柏第127章 禮法爲重第79章 觀景臺第66章 邊城兒女第202章 作妖來信第73章 行事狷狂第237章 敖漢部速燭第158章 小姑姑第118章 磨喝樂第84章 新茶第19章 找個大儒第251章 人固有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