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二章 福及家人

細而略昏的雨絲並不能阻擋住視線,相反的,雨在有些時候,會把人的面龐染成鮮亮。看小說到

太后宮裡來了人,又是韓家在近年裡矜持自信的源頭。也就因此,從老太太孫氏開始,哪怕眼神兒平時有個不濟,但看太后宮裡來人一定視力大增。

來的這位公公又走得興沖沖,他離這廳上還遠而又遠,勁頭兒已隔斷雨絲撲面先至。

“哎喲,真的來了,又有東西送回來了。”韓家的女眷心花怒放。掌珠輕推韓世拓:“快去迎接。”

韓世拓也以爲兒子又送東西回來,他打聽過從驛站走,有時候跟車,有時候跟船,有時候跟的那車船去別的地方繞個道兒再到京中,所以東西一批接一批的時候也存在。文章侯帶笑起身。

掌珠又握住他衣角,韓世拓看時,心想這怎麼一會兒催着迎接,這又不讓出門,就見妻子低下滿頭珠翠,原來是理着他坐下弄皺的衣裳。

真好,韓世拓腦海裡浮現出這句話,情不自禁的把個手往掌珠面頰作個摩挲。

這沒有**的意思,掌珠感覺到,有了笑容,面頰向那手心裡輕輕一碰。

夫妻微微的,都把笑容加深。

“去吧。”很快,掌珠把丈夫衣角撫平,催促着,目送他走出去。見到他高大身材也似能撐起一方天空,這與他近年來習性大改,受小二指點頗多有關,掌珠的心慢慢的欣慰上來。

她得慢慢的才行,她是回想着韓世拓的以前,回想着他的近年,兩下里混雜,所以是慢慢的喜悅,一點點的沁香肝脾。

她倒是很願意,也着急的想和長輩們一起,把又一次帶給家中喜悅的兒子想一想。但韓世拓偏偏這會兒佔據她全部的心胸,令得掌珠沉浸於舊事裡,又感嘆於眼前。

一時的,先把小正經退後一回。

好在,也退後不了多久,也不能沉浸和感嘆太久。外面公公已到臺階下面,語聲傳來:“呵呵,恭喜侯爺,賀喜侯爺,您府上大喜了。”

韓世拓不知就裡,請他趕緊上來,在雨裡面傘打得再嚴緊,也總有風吹雨絲落衣上。這才深揖見禮,說的還是舊感謝話:“承您吉言,有太后的恩典,有皇上的恩典,我兒子還在路上玩的好,確是我家的大喜事情。”

公公一樂:“侯爺,您聽我說。”

韓世拓就知道有了新的緣故,一般不明就裡,不排除是個驚悲。但公公滿面春風般,韓世拓如磬石般穩定,只能是好事情。

“請請,咱們坐下,慢慢的聽您細細的說來不遲。”就把公公往廳上讓,又命掌珠:“取好茶葉,正經路上買的那茶,就那個最好。”

“哎哎,我今天要喝您府上一口喜酒,沾沾您府上世子爺的喜氣。”公公打斷,卻這樣提出。

老孫氏和文章老侯夫人反覆的聽到“喜”字樣,一團歡喜揉得五臟六腑都歡欣沸騰,當不得這一句喝酒的話,你一句我一句的吩咐掌珠。

“孫媳婦,燙熱熱的好酒來。”

“媳婦,把正經送的菜,合適下酒的,切大大的一盤子來。”

喜色,也早把掌珠的眉梢眼角染得明媚。盈盈一笑,待客十分誠摯模樣:“我這就去,酒我自己燙。祖母、母親、二嬸兒三嬸兒,請和侯爺好好的相伴。”

“好好好,”老孫氏樂樂呵呵地看着掌珠去了,對文章老侯夫人嘖嘴:“多好的媳婦啊,跟袁侯夫人一樣的品格。我們家的福氣啊。”

文章老侯夫人、二太太和三太太,三個妯娌沒有一個反對的,齊聲道:“是啊,我們家的福氣可全在世拓媳婦的身上。”

四個人也是走出門檻來迎接,這就進來陪着太后宮裡太監坐下,那面上的笑,猶如戲子面上的白粉,有形成新面容之勢。

心情不用說,好上加十分的好。說話也放開大膽,比平時爽利很多。那位公公一口茶還沒有嚥下去,老孫氏就笑道:“您給說說,快說說吧。”

“祖母,您彆着急。橫豎能聽到。”韓世拓委婉的提醒。老孫氏失笑:“是啊,看我糊塗了,您喝,您再喝點兒,咱們再說。”

太監笑道:“我討了酒,這茶潤一口也就得了。”把碗放下就要開口,見這一家人,一個侯爺四位女眷,眼珠子直直的,聚精會神的都快不會動了,太監好笑:“和緩些,平心靜氣的才能聽大喜事情,不然,我說句打嘴的話,只怕要先尋個醫生我再說吧。”

對面五個人撲哧一樂,動動身子調整個隨意的坐姿,太監清清嗓子,繪聲繪色說起來。

“皇上親自來見太上皇,太上皇一見,那叫一個歡喜。太上皇就問,是不是元皓小王爺又請客了,又吃了好東西了,”

韓家的人聽得懂這樣的話,陪着含笑。

“皇上說,大喜事情,當即向太上皇和太后叩頭,說教導有方。說太子殿下立了功,治了哪一處的水,箇中得力辦事人員,頭一位是忠毅侯府的管事,名叫萬大同。第二位是您府上的二老爺。”

韓二太太呆若木雞,腦海裡只有一句話,怎麼會怎麼會怎麼會?在二太太的見識裡,她的丈夫出京的時候,是一片心思爲韓正經,陪伴長兄出門。那時候說得上風霜和雨露,起早和辛苦。

但自從尋到忠毅侯,就成一混吃混喝的。沒讓攆回來,二太太一直覺得運道高。她每月初一和十五往廟裡敬香,保佑二老爺別早早的回來。

不然人家還路上逛呢,自家丈夫成了無用之人,早早的走吧。這臉面丟的不小。

這樣的心思主導之下,聽到“您府上的二老爺立下治水大功”,嚇得三魂走了三魂半,富餘出來的半個是把下回的三魂挪用上。驚的她直眉瞪眼,乾嚥着唾沫,別說沒有開心,就是自如也沒有了。

而別的人呢,也聽過全是詫異的。老孫氏琢磨不透:“老二他不會治水啊?”

太監笑道:“太子殿下奏章上爲他請功,還能有錯?”

“是是是。”韓世拓對祖母使個眼色,意思讓她先別驚疑,聽完以後,全是自家人的時候,再疑惑吧。老孫氏就閉上嘴。

太監接着說下去:“殿下沒有帶太多的人,加上齊王殿下一行,統共幾十個人,卻解救上萬人的衣食,阻止一出混亂,搭了一座要緊的橋,一應費用共同捐出。”

舉幾個手指出來晃動,又一回來恭喜:“侯爺,您府上這回功勞不小。您家老侯爺,二老爺加上世子爺,外帶四個家人,全在太子奏請表彰的公文上面,二老爺日夜辦糧,又是上上的功勞,這喜,不小吧?”

舉手,做個吃酒的姿勢,眯起眼睛樂:“我討杯兒酒吃,正是時候。”

韓世拓、老孫氏,和文章老侯夫人、三太太,聽完以後,和二太太一樣,一起呆若木雞。轉動的全是一樣的心思,這可能嗎?

“有酒,來了。”掌珠從外面進來,打破自家人的僵局。她一個字也沒有聽,反正是喜事。殷勤的倒酒,用小托盤送到韓世拓面前,努努嘴兒:“侯爺請送上去。”

她的丫頭放下兩盤子韓正經送回的特產。

韓世拓醒過來,料想這事情不會錯。宮裡不會開這麼大的玩笑不是?歡喜不禁的送上酒。老孫氏等也醒來,紛紛叫掌珠:“媳婦,正經立大功了,正經會治水了。”

等到掌珠弄明白,也因爲沒想到,先是一個呆愣。太監不容她們一個接一個的發呆,攆着她們換衣裳:“皇上宣,太上皇宣,太后宣,一定有好嘉獎,不能讓等着。”

誰去,韓家又亂一回。太監只喝一口酒,並不犯酒糊塗,也因爲喝了一口酒,幫着韓家思忖。

“老侯爺在路上不在?在,老侯夫人請。世子爺在路上不在?在,侯爺和夫人請。二老爺有大功,二太太請。老太太有好兒孫,您也請。”

只有三太太不能去,二太太想出一句話:“公公,秋涼我得病剛好,頭還犯暈,平時是三太太扶着我。”

太監想想,覺得太后不會見怪,韓家這就皆大歡喜,都換了衣裳,除去三老爺在兵部當差不在家,別的上車,往宮裡來。

路上,品味着喜悅,漸漸的也大相信,宮門上又遇到常家的人。常家只有好孩子帶着奶媽,算一個小主人上路,卻來了四個。都御史夫妻,和玉珠夫妻。

韓家的人算算比例,心中釋然。

“同喜同喜,”兩家人互相道喜,韓世拓更知道這事情不假,但想破腦袋也不知道兒子年紀不大,六週歲的孩子,能指望他在亂中做什麼出息事?二叔又有什麼辦法迅速的辦到糧?就只和常御史、妹夫常伏霖道:“這又沾四妹夫的光彩,讓我好不慚愧。”

“是啊。”常家也這樣說。以常家來想,好孩子能見到水災不哭就不錯,一個小姑娘,還治水,還有功?這不可能。

兩家人會合,往太后宮中。

……

天氣在九月裡,秋色漸深。雨又下來,淅淅中秋寒卷遍深宮。衣裳到添的時候,菊花也到最濃的時候。稍一不留神,就開始指望梅花開。

皇帝進來的時候,太上皇和太后正在細數知道的各處梅花。這二位自位尊以後沒有出過京,說來說去的,不過是書上看到過。

“約摸到了蘇州吧?我算行程,中秋以前就應該到蘇州。但是元皓沒送蘇州月餅給你我,這日子耽誤在哪裡了?”太上皇尋思的很是起勁兒。

聞言,太后笑話他:“你是想元皓,爲元皓籌劃行程,還是貪嘴吃?倒說到月餅上面了。”

太上皇取過手邊的一本書,送到太后面前:“這是蘇州地方誌,我哪裡是貪嘴吃,我在幫元皓看哪裡好看梅花,別漏掉了。以後再想這樣的玩,還上哪兒有功夫,誰又護送他去呢?”

後面的幾句話,讓太后對着他只是笑。太上皇裝看不見,收回書來自己老花眼瞅着,嘴裡喃喃:“獅子林,蘇州像只有一個獅子林不成?那虎丘就沒有三兩枝好梅,城外就沒有五、七處好梅,有吃的元皓從來想到我,沒送蘇州月餅蘇州點心回來,就是還沒有到蘇州,這忠毅侯帶他們去哪兒了?哎……”

他話音到這裡一頓,心裡剛纔就有冒頭之勢的話壓不住,重新對着太后微笑,有說出來之勢。

太后把自己茶碗送上來:“您喝口兒,也堵下去話,不用誇他不用誇……”

“我只誇你,”太上皇含笑:“忠毅侯是你接回來的不是嗎?你說,你當年是怎麼想到接他進京,而不是三兩把銀子一給就丟下來。”

太后轉轉身子,把個後背給太上皇,用嘀咕的聲調,偏偏又讓太上皇聽到:“我就這一個侄兒,哪能三兩把銀子一給就丟下來,我要是有三個侄兒,五個侄兒,”

太上皇截斷話,打趣道:“那元皓可就樂了,這一路上將有三五個忠毅侯帶着他玩。”

太后忍俊不禁,揹着不好說話,還是坐回去,和太上皇並肩,對他笑道:“知道什麼叫打嘴嗎?元皓走的時候,罵忠毅侯的也是你,如今應該有三、五個忠毅侯的也是你,這個就叫現世報應來得不晚吧?”

鬥嘴是太上皇太后平時的主要樂趣,太后說完,太上皇正要說話,回話聲先進來:“皇上來了。”

太上皇和太后一起吃驚,臉上變了顏色。

不是他們不喜歡見皇帝,而是知道皇帝最近忙於水患。嚇的兩宮也不說笑話了,而是眉頭皺起:“一定有解不開的事情,才能抽出往這裡來,你我倒要好好聽一聽,他必然有了煩惱。”

急急命人:“讓他快進來。”

皇帝進來喜氣洋洋,讓兩宮又駭一回,怎麼?不是有難事情?這是出其不意的沒有瞬間轉過來,但接下來打算轉回心思爲正常時,皇帝跪下來大禮參拜。

這是自從皇帝登基以後,除去年節和重大事件發生的時候,比如太上皇生日太后生日皇帝生日以外,幾乎不會出現的舉動。令得太上皇忍無可忍:“我等不得你拜完,你起來趕緊說。朝中怎麼了?”

三拜九叩是個佔鐘點的活計,皇帝才拜到一半。他擡起頭,方便太上皇和太后認真看清他面上的笑,道:“父皇不要着急,好事兒慢慢的說。”

“是好事兒就好。”太后定下心,勸一勸太上皇:“好事兒呢。”太上皇勉勉強強的平心靜氣,等着皇帝把禮行完。

皇帝沒有直接起身說話,而是跪拜結束以後,不回身,對跟來的太監,站在後面的招招手。

太監送上一包子信,皇帝雙手呈給太上皇和太后,笑道:“恭喜父皇,恭喜母后,太子、元皓臨危不亂,立下大功。忠毅侯一行,也各有功勞。”

“詳細的說!”太上皇和太后即刻精神抖擻。

皇帝看看信的封皮,太子的奏章他給留給有司衙門傳閱,帶來的是張大學士等人的信。這是給他的奏章,不是家信,信上的字是一般大小,皇帝抽出大學士的:“我念。”

“你起來,坐下慢慢的念,我們慢慢的聽。”太上皇和太后命他。

宮人送上座椅,就在太上皇和太后身前。皇帝坐下,雙手持着還有激動,這是超出他意料中的大事情,嗓音,也還有驚喜後的微微顫意。

“臣張準叩請聖安……前往蘇州路上,遇上小股災民。忠毅侯處置得當,言,奉王駕爲尊,賙濟過行路不怠。數日,經過水災之地,忠毅侯處置得當,言,食君俸祿,風雨皆有責任。二位殿下首肯,臣等一行前往受災之地。”

“停,”太上皇伸出手是個中止的姿勢,身子也焦急的前探着:“受災多少人,”

“五千人左右。”

“忠毅侯一行共計多少人?”

“加上齊王和隨行,也不到一百人。”

太后也發出長長一聲驚歎:“這可怎麼救?魚龍微服的,太子要有閃失,可怎麼好?糊塗啊,糊塗了!”說到最後,怒氣翻動上來。

皇帝已知道最後結果,輕輕一笑:“父皇母后先聽結局吧,這件事情,還真的讓他們辦下來了,總共救助人數,加上鄰縣計一萬人出去。”

“那你再念,有元皓的地方先念。”太上皇急切。

太后有些清醒,對着他無奈:“斷開來聽,你聽得明白嗎?順着念。”

皇帝繼續念道:“離城數裡,舊廟中安身。所睡之牀,爲車上置物木箱,所飲之水,皆要事先澄清。”

太上皇這一會兒心定下來,反而點一點頭:“元皓吃吃這樣的苦,也是不錯的經歷。”

“忠毅侯安排,爲臣敬佩。當日,廟後牆開一門,可容馬車出入,爲保殿下安全之退路。”

“好。”太上皇頷首。

“看過堤壩,會過此地縣官莫大梁,冒充省中救援,陪他就近戶部糧庫借糧。”

“好。”太后也說一個,在這個時候,後面的曙光呼之欲出,太后笑道:“我再不說,要落太上皇后面。”

皇帝再念:“鎮南王世子主持捐銀事項,”

太上皇樂道:“有元皓了,元皓出來了。”恨的太后敲一敲他的手:“你聽完再亂吧,後面是什麼,我沒聽見。”

皇帝笑着:“臣等各捐銀兩,數目如下:鎮南王世子居首位,黃金若干兩……。”

太上皇又樂道:“元皓花了許多的錢,”太后也不聽信了,陰沉着臉對上他。

太上皇自知理虧:“我不說了,皇帝你重新再念一回,唸完,把數目抄一份兒,讓你母后背下來,免得她不喜歡。”

皇帝放慢語聲,把各人出的錢數咬清字音報一遍,聽到最後,太上皇和太后詫異的不行:“怎麼?這家人奶媽丫頭的,也有好些銀子拿出來?”

“這不是父皇和母后恩典,給他們按月發了當差的錢。”

“是啊是啊,不過誰也沒多過元皓去。”太上皇和太后悠然自得。

皇帝把信念完,下面是大家怎麼籌糧,糧到了,怎麼蒸米麪,孩子們幫忙發饅頭,怎麼搭橋。

太上皇喜歡的已經是言語不能形容,但故意的裝個疑惑:“我不信,他們跟去工部的人嗎?水災的地方河面寬大,他們就能搭起橋來,說捐銀子,辛苦些辦糧來我信,搭橋這事情,別指望我信。”

“那您可把元皓的功勞抹殺不少。”皇帝又取過一封信:“這是元皓,也由太子快馬送來,請父皇母后親自過目。”

……

“太上皇太后給的金子,捐出去大半,元皓只有十幾片在手上。舅舅說十幾片不能再搭橋,但是還有皇舅舅給元皓按月的銀子,元皓存上幾個月,又可以搭橋,又可以修路,又可以賑災。元皓不再要錢,皇舅舅給的錢已經很足夠。”

……

“哎呀,元皓長大了,說不再要錢了。”太上皇算算:“真的,我給他的錢有數兒,他捐出這些,真的剩不下許多。這他路上還夠吃點心嗎?所以沒送月餅來,原來是沒錢了。”

太后又笑話他:“他說了,有按月的銀子,存起來,還要修路呢。怎麼會沒錢吃點心。你多慮了。”

“不行不行,一百二十兩銀子好夠做什麼的?元皓要存錢,又沒有我給他的金葉子壓包袱,他吃不了點心,也看不了梅花。”太上皇和太后爭執起來。

“父皇母后,元皓的信還沒有看完吧?”皇帝閒閒的勸上一句。太上皇和太后又來看元皓的信。

……

“舅舅一天就把橋搭起來,元皓後來在路上打尖,揹着舅舅問好些人,都說不管什麼橋,沒有一天搭起來的道理。但壞蛋舅舅搭起來。元皓親眼所見。元皓當時在喝彩。壞蛋舅舅說喝彩鼓勁兒,這橋才搭得起來。比好孩子喝的彩好。注:好孩子如果說她喝彩好,當屬吹牛皮。”

……

收到元皓好些信,太上皇不用再問好孩子是誰,知道這是元皓的好玩伴,也知道名叫拌嘴三差人。

信在他手裡拿着,太后伸過頭來看。太上皇另一隻手點着信,還有納罕:“元皓說的不會假,還真的一天搭起一座橋。”他撫須道:“既然這樣,別處兒水災還沒有解,總還有沖塌的橋,讓忠毅侯往各處去搭橋吧。”

這提議,聽得皇帝乾瞪眼。太后掛上臉色:“我可真的沒有三個忠毅侯陪着元皓全國玩耍,忠毅侯要去搭橋,太子也跟去了,元皓也只能跟去。”

“那?不去了吧。”太上皇把話收回來。

救災的這一回,太子更加認可孩子們,所以讓他們寫上過程,是他們眼中所看所觀,隨快馬一起送來。下面還有鎮南老王梁山老王的也寫了信,也都寫到一天成橋,放眼還有誰人?太上皇不再有疑問,憑藉他的經驗想了想,卻想不通。

“皇帝,你仔細的比劃下,這橋怎麼可能一天而成?”

皇帝要說的時候,殿外有人回話,南安侯府的人應召而至。皇帝就打住,太上皇讓宣,來的是南安侯鍾恆沛夫妻。隨後,皇后和樑妃一前一後的到了,她們梳妝打扮費了鐘點,落在南安侯後面。

見禮已畢,坐下來,袁夫人和安老太太帶着天豹妻子、關安妻子到來。又見一回禮,文章侯府和常家、張家、阮家,跟隨齊王的另有隨從,他們的家人也到來,如樑二混子這一回也攤上,樑家也來了人。皇帝暫時沒功夫說,太上皇也先壓在心裡。

皇帝簡短做了一個嘉獎,在賞賜上面,太子和齊王既然在內,以地位尊貴不是主持的,也是首功。賞賜珍玩,由皇后和樑妃代收。

袁訓是行程的主使人,而且皇帝不用細看太子和齊王公文,就知道他的好表弟在這裡起大用場。在救濟災民上面,哪怕元皓說出天花亂墜來,也離不開侯夫人之功。給他們夫妻重賞珍玩,僅次於太子、齊王,頒明旨於天下,明其功勞,令有司多多效仿。

蘇先,與袁訓同例。皇帝把成橋的細節看了又看,推敲出來蘇先也是個重要人物,他的好水性在這裡用得上。

袁夫人和安老太太接了賞賜。

元皓是太上皇太后和皇帝心愛的,重賞珍玩與忠毅侯相同。也在明旨上昭告天下嘉獎。

鎮南王夫妻來到先看信,弄明白原委以後,接過賞賜喜滋滋。喜歡的不止爲珍玩,而是元皓懂得用錢,而且信上寫不用再給錢,他很足夠用。

鎮南王對妻子長公主道:“這點兒長進,可是多少包袱金葉子難以買來。”

長公主自然又噘嘴數落他:“你當初還不讓我的元皓去呢。”

最受益的是韓家。

皇帝給餘下參與的人家,凡是家人的,賞賜金錢,由主人代領。凡是主人的,按人頭給如意一柄。萬大同功勞不同於別人,他是實際經辦的辦糧之人,箇中艱難不言自明,賞賜如意一柄外,又給賞賜。

韓二老爺僅次於萬大同,雖然是萬大同押第一批糧草走的時候,叮嚀他也辦藥草,但實際經辦人,箇中自有艱難,辦得來,災民們中沒起瘟疫就是大功一件,韓二太太除去如意一柄外,再得賞賜僅次於萬大同。

萬大同膝下只有一女,有個女婿還沒有長成,也還沒有成親,皇帝想惠及他的兒孫不行,就問韓二太太膝下有哪些子女,什麼人出仕,什麼人沒有,又是爲什麼還沒有出?

韓家的人淚如雨下中,二太太把出仕的兒子姓名報上,皇帝讓跟隨的太監記下。雖然沒有明言有所重用,但料來可以沾惹父親光彩,韓二太太哭的哽咽難言,太后的宮人怕她失儀,不得不過來勸她。

對韓世拓,皇帝又一次當衆叮嚀,命他小心爲官,國子監責任重大。韓世拓也叩頭不止。

對常家也不例外,說玉珠夫妻生下一個好女兒。玉珠夫妻也想兩瞪眼,因爲好孩子不是在家裡養大。就如實的回上去,皇帝一笑。

御書房積壓的公事不少,皇帝很快回去,又給韓世拓和常家一個恩典:“你們三個隨朕來,兒女們都能治水,想來長輩們不能說不會。有司正在會議,你們參與。”

常都御史父子和文章侯不敢說什麼,伴駕而去。

接下來太后賜宴,讓幾家女眷們用過再走。樑妃作陪,皇后先行回宮,準備皇帝午膳。皇帝中午沒顧得上來,皇后給他送去。收了賞給太子的珍玩,皇后今天出東西沒有抱怨。

午後,袁家熱鬧非凡,袁夫人午睡也不能。常家韓家和長公主都到來,說這賞賜應該歸袁家,沒有忠毅侯帶兒女上路,就不會有這賞賜。韓家常家的理由更足,不管是正經,還是好孩子,都是袁家裡長大。

張大學士府上也派人送份謝禮,袁夫人收下,把賞賜還請各親戚家收回,等孩子們回京,留給他們。

鍾南是跟隨齊王上路,南安侯府備東西只往樑家,一份兒留下,一份兒請代呈樑妃娘娘。

到晚上,御書房裡就太子救災的事分析利弊結束,都說一來大開戶部糧庫及時,戶部尚書陸中修也這樣說。二來辦糧及時。一行到了地方,就籌銀兩命萬大同和韓二老爺離去,這二位也靈活多變,萬大同節約鐘點,他是半路截下別人糧食,韓二老爺及時送去藥草,解了燃眉之急。

三呢,辦法絕妙。出錢買糧,而不是朝廷往年的各處送糧。做生意掙錢的夥計,銀子當家,速度比各處送糧快捷。各處人等,一般會存在拖拉的,等這時候收賄賂的等等,遠不如夥計們快。

還省去車馬人力費用。就地徵用一千輛車,在不大的城裡難度頗大。但尋個米糧莊子,說買一千輛車的糧食,掌櫃的去煩。

商議後的提議,允許有稅銀還沒有上交的衙門,動用稅銀自行購買糧食。允許動用就近的任何糧庫。允許給所有能找到的醫生公差銀兩,就地徵用。

萬大同一百鏢師也請得好,不但護糧,而且平亂。雖然一百鏢師的價格佔糧價的相當一部分,但跟歷年平災中帶亂的花費相比,已小的不能相比。

商議後的提議:以爲借鑑,允許在災民蜂擁而至的時期,公差人手不足的時候,僱用民間有身手之人幫忙維持。

第四,就是搭橋。

弓箭手各處都有,好水性的人也不少見。忠毅侯蘇先的辦法可以推廣,遠比朝廷或省裡派出工部官員搭橋快,而且花費少。

在受災的時候,工部也沒有能全面覆蓋的諸多官員。

皇帝聽過說行,命立即謄寫公文數十,有司蓋印,快馬發往各受災的省、城市和縣城。

當晚,他宿在皇后宮中。在皇后宮中三夜,往樑妃宮中三夜。太子的地位又一次得到穩固,柳國舅大人這三夜睡得香甜。

相關的人等家眷沒有一個不喜歡的,只有太上皇還有小小的煩惱。他睡下來還和太后嘀咕:“元皓沒有金子了,吃不起蘇州好月餅了。”

太后讓人把鎮南老王的信拿來:“這不是寫着,這是元皓鍛鍊的大好機會,老王爺也讓你不要再送錢。”

太上皇就有一會兒沒說話,但很快,又念念叨叨:“元皓沒有錢了,吃不起蘇州蜜餞。吃得不痛快。”

太后裝睡不理他。這是後話。

……

京裡又引起震動,在去年以爲忠毅侯惹怒皇帝的人惶然不安。對太子只有張大學士陪伴而嫉妒的人愀然不樂。新的風言風語又將出來,而卻絲毫不影響袁訓等人。

在這個皇帝收到公文,發現他一直抱怨的袁訓一行沒有白吃俸祿,用他給的銀子幹出一件大事情的這一天,元皓等玩得悠哉悠哉。

……

榮味齋,是蘇州近幾十年最好的蜜餞鋪子。這家老店有獨特的秘方,新鮮的食材,蜜餞品種有近百種不說,還有各式應季點心。

這裡平時接待的上至達官貴人,下到平民百姓。能在這裡當掌櫃和站街夥計的,都是從小夥計一步一步學起,直到眼皮子一擡就認出三分客人來歷,不會把便衣的貴客錯待才行。

這樣的眼力,每天見到的人又多,會對貴人哈腰,卻很難會在品點心上面佩服什麼人。

但在今天,從掌櫃的到夥計一起生出刮目相看之感,認定來的這批客人不同尋常。

------題外話------

今天去複查,錯字回來再改。最近不吃葷菜,指標應該下來。

第八百二十三章,占城第五百一十九章 大旗紛爭第六百五十五章 蕭戰送花示威第四百五十一章,第一百五十七章,我有新衣裳第三百二十二章,無奈糾結總要解開第五百三十九章 聰明的香姐兒第一百二十三章,刺激第五百九十八章,皇帝回敬二近臣第六百九十三章 可敬可佩第八百三十二章,侯爺的眼淚第三百七十二章,一視同仁第三百四十三章,聞惡耗不見得悲傷的謝氏第八章,回話第一百章,動心第六百四十三章 真假教主第一百零七章,鳳求凰第六百五十八章 衣錦祭拜第六百三十四章 孩子們當家第六百二十五章,北冥有魚。第七百九十六章,戰哥最討人喜歡第七百二十一章 縣主喜歡的,本王亦喜歡第五百五十六章,小老妖怪第四百零七章,讓篡改的信箋第七百九十八章,加福練兵第四百四十七章 柳雲若大罵袁家第四百四十六章 加壽金殿打人第六百三十章,好孩子會師第八百零二章,東安世子的野心第三百零四章,不曾觀畫受欺負第六百一十章,尋找元皓小王爺動向的韓正經第一百零八章,喝茶第四百一十二章,又有喜第三十二章,老太太的抱怨第一百八十章,處處慈愛爲寶珠第一百三十二章,成親 (二)第四十八章,老太太的富貴第四百零七章,讓篡改的信箋第一百二十九章,狡猾第八百零二章,東安世子的野心第三百六十一章,謝氏的選擇第四百五十八章,大度讓搶第七百五十六章 加喜生日第六百八十一章 揚州作亂第四百八十三章,居心不良得懲治第六百三十五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七百九十三章,蕭戰正名第六百九十二章 銀魚到宮中第六百章,孩子們各顯神通第五百二十七章 信第五百四十九章 ,兄弟第四百三十六章 喜訊還是不喜?第九十九章,做紅包第一百八十七章,英姿少年認郡王第一百九十五章,寶珠進城第五十一章,左右都是死第二百零三章,認栽的人第八百三十九章,梁山王的狡詐第四百零八章,小王爺代撒請帖第四百一十一章,比舅爺輸到家第三百二十章,重重有喜第十一章,出城第五百六十八章,歡樂的人第一百五十四章,出力的玉珠討銀子第六百三十二章 難怪我瘦了第二百五十二章,厲害的小加壽第十一章,出城第五百零一章,不負舅父第兩百章,奶奶厲害!第六百六十七章 相見前一刻第七百零四章 搭橋第一百八十八章,夫妻相見恩愛濃第六百九十八章 幫人的事情總在意料中。第一百零九章,理論第六百三十七章,好表哥蕭戰第三百五十章,老侯一生的死對頭第七百五十章 新城第六百七十二章 元皓生日第一百二十六章,壞表兇第十七章,笨笨的方姨媽第三百七十章,身世披露第六十四章,善這個字第五百九十六章,殷勤真相第一百六十八章,在乎是因爲沒有第五百三十六章 各家長輩們都援手第二百七十二章,親事喜人第一百二十二章,嫁妝第七百二十六章 金殿鬥第六百一十二章,太子在海邊的生日第四百二十二章,燒餅是債第二百一十五章,不服不行第一百四十四章,籌劃第一百七十六章,表兇去趕武舉第一百七十二章,一家人見面第一百八十八章,夫妻相見恩愛濃第七百五十三章 進家第八百二十六章,誰的包圍第一百一十三章,我心依就第八百三十六章,皇帝在海邊,安王妃出手第八百零四章,袁小八
第八百二十三章,占城第五百一十九章 大旗紛爭第六百五十五章 蕭戰送花示威第四百五十一章,第一百五十七章,我有新衣裳第三百二十二章,無奈糾結總要解開第五百三十九章 聰明的香姐兒第一百二十三章,刺激第五百九十八章,皇帝回敬二近臣第六百九十三章 可敬可佩第八百三十二章,侯爺的眼淚第三百七十二章,一視同仁第三百四十三章,聞惡耗不見得悲傷的謝氏第八章,回話第一百章,動心第六百四十三章 真假教主第一百零七章,鳳求凰第六百五十八章 衣錦祭拜第六百三十四章 孩子們當家第六百二十五章,北冥有魚。第七百九十六章,戰哥最討人喜歡第七百二十一章 縣主喜歡的,本王亦喜歡第五百五十六章,小老妖怪第四百零七章,讓篡改的信箋第七百九十八章,加福練兵第四百四十七章 柳雲若大罵袁家第四百四十六章 加壽金殿打人第六百三十章,好孩子會師第八百零二章,東安世子的野心第三百零四章,不曾觀畫受欺負第六百一十章,尋找元皓小王爺動向的韓正經第一百零八章,喝茶第四百一十二章,又有喜第三十二章,老太太的抱怨第一百八十章,處處慈愛爲寶珠第一百三十二章,成親 (二)第四十八章,老太太的富貴第四百零七章,讓篡改的信箋第一百二十九章,狡猾第八百零二章,東安世子的野心第三百六十一章,謝氏的選擇第四百五十八章,大度讓搶第七百五十六章 加喜生日第六百八十一章 揚州作亂第四百八十三章,居心不良得懲治第六百三十五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七百九十三章,蕭戰正名第六百九十二章 銀魚到宮中第六百章,孩子們各顯神通第五百二十七章 信第五百四十九章 ,兄弟第四百三十六章 喜訊還是不喜?第九十九章,做紅包第一百八十七章,英姿少年認郡王第一百九十五章,寶珠進城第五十一章,左右都是死第二百零三章,認栽的人第八百三十九章,梁山王的狡詐第四百零八章,小王爺代撒請帖第四百一十一章,比舅爺輸到家第三百二十章,重重有喜第十一章,出城第五百六十八章,歡樂的人第一百五十四章,出力的玉珠討銀子第六百三十二章 難怪我瘦了第二百五十二章,厲害的小加壽第十一章,出城第五百零一章,不負舅父第兩百章,奶奶厲害!第六百六十七章 相見前一刻第七百零四章 搭橋第一百八十八章,夫妻相見恩愛濃第六百九十八章 幫人的事情總在意料中。第一百零九章,理論第六百三十七章,好表哥蕭戰第三百五十章,老侯一生的死對頭第七百五十章 新城第六百七十二章 元皓生日第一百二十六章,壞表兇第十七章,笨笨的方姨媽第三百七十章,身世披露第六十四章,善這個字第五百九十六章,殷勤真相第一百六十八章,在乎是因爲沒有第五百三十六章 各家長輩們都援手第二百七十二章,親事喜人第一百二十二章,嫁妝第七百二十六章 金殿鬥第六百一十二章,太子在海邊的生日第四百二十二章,燒餅是債第二百一十五章,不服不行第一百四十四章,籌劃第一百七十六章,表兇去趕武舉第一百七十二章,一家人見面第一百八十八章,夫妻相見恩愛濃第七百五十三章 進家第八百二十六章,誰的包圍第一百一十三章,我心依就第八百三十六章,皇帝在海邊,安王妃出手第八百零四章,袁小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