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捷報

二份奏摺先後送到了我和吳王孫權的手中,內容的不同,較果自然是大爲不同。送往成都府的快馬,一路奔馳,一路高喊着:“軍報,水軍大捷!”信使的喊聲引起了沿途百姓的議論紛紛,猜測的同時,更多的是驚喜。江邊的夷陵、永安、江州三城有少量水軍駐紮的地方更是歡聲雷動,三城的城守包括李嚴在內都下令犒賞三軍以示慶賀。

快馬傳入成都府時,我正在宣政殿開朝會,快馬信使來至殿外,守值之人一聽之下,急忙報入殿內。我一聽快馬信使傳來水軍大捷的奏報,便宣其上殿。那信使一臉塵土來到殿上,跪拜在地,高舉奏報喊道:“蔣琬大人、司馬師將軍奏報:我水軍大敗吳國水軍,斬敵一萬,俘敵數千,繳獲無數!”

安公公接過奏報,遞到我書案之上。我一邊打開奏報,一邊對信使說道:“具體如何,汝仔細道來。”那信使應了聲:“喏。”使開始講述水戰經過。他說道:“五月初五日,我蜀國水軍因扣押吳國商船一事,與吳國水軍巡江之船隊交鋒,我蜀國水軍雖擊沉數只吳國船隻,但在兩軍接舷戰時因水軍自身戰力和互相配合皆不如吳國水軍,故水軍軍士死傷人數皆超出吳國水軍,是以只能算小勝一場。”信使說到這時,朝臣已經在小聲的議論了。

那信使接着說道:“吳國水軍欲報此仇,下戰書給司馬將軍,司馬將軍欣然應戰。五月十日,我蜀國水軍全軍盡出,在江陵江面之上迎戰殺來的吳國水軍,早有準備的司馬師將軍,利用新式福船上的威武大將軍炮重創吳國水軍攻來之艦船後,二軍混戰在一處。戰鬥進行了一天,直至下午,吳國水師大敗。此戰我蜀國水軍擊沉敵艦鬥艦五隻,艨艟艦二十四隻,走舸船一百二十隻,俘獲艨艟艦六隻,走舸船十八隻。斬敵一萬餘人,俘敵四千餘人。而我軍只戰死四百軍士,傷千餘軍士。”

信使講完後,我也把奏摺看完了,奏摺所寫內容與信使所述沒有太大的區別,只是蔣琬和司馬師在奏摺中爲有功將士請功和爲戰死軍士求厚恤。此時的大殿上衆臣的議論聲已是響成了一片。我先是厚賞了信使百枚銀幣,信使謝恩後退了下去。我接着說道:“衆位愛卿,我水軍在對吳國水軍的交戰中,取得了前所未有之大捷。不僅重創了來犯之吳國水軍,更難得的是我軍僅付出了極小的代價。還有一點,這次的勝利會對吳國水軍的心理上產生重大的影響,這是很重要的,它會讓我蜀國水軍與吳國水軍在日後的交戰中,未戰心裡就先勝了幾分。衆位愛卿議議該如何獎賞水軍的衆將士啊?”

我說完後,幾位重臣:鄧芝、杜微、董允、楊洪還有大將軍趙雲,向寵等人聚在了一起商議起來。我見過了好一會衆人還沒有商量出個結果,便說道:“衆卿在下朝後再行商議吧。楊洪,汝乃吏部尚書,就由你來上奏摺吧。”說完我讓安公公室布退朝。

下朝後,我想到蔣琬雖然是我欲重用之人,可他卻是丞相府之東曹,我無法越過孔明進行加封,而朝中雖然我已經日漸威重,可丞相府仍然有着掌管軍政之權,對此我亦感無奈。看來我還是要和孔明談上一下,把現在朝中的官制給改革一下,是否可以把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試着拿來用一用。不過這就要得到孔明的首肯才行了。

坐在御書房裡,我思考了許久,感覺有必要讓孔明回成都府一次。我便開始給孔明親書一封,我在信中先是把這次水軍與吳國水軍交戰的前因後果詳細寫明,又對孔明說道:“目前我與吳國恐有大規模交兵之可能,如相父在許昌城中無大事,可回成都府一次,朕想與相父商量一下眼前之事。”

信寫好後,我讓安公公通過錦衣衛親自送到孔明的手中,安公公拿着信件下去安排去了。而此時的吳王孫權,也接到了程普轉呈上來的淩統的請罪奏摺。孫權看完奏摺坐在龍椅上發愣,他簡直無法相信淩統奏摺上寫的一切。向來戰無不勝的吳國水軍竟然慘敗在一向被看不起的蜀國水軍之手,這真讓人不能接受。更可怕的是吳國水軍連敗在何種武器上都無從知曉,以至於軍中軍心大亂。

吳王孫權先顧不上去處罰淩統和孫桓二人,而是急招張昭和陸遜前來問話。張昭和陸遜二人前來後,孫權把淩統寫來的奏摺交給二人過目,自已卻一言不發。二人看完奏摺之後,都是大吃了一驚,張昭身爲文官,還沒有想到後果,而陸遜做爲輔國將軍說道:“聖上,水軍這一敗,恐橫江塢水寨難保,甚至我江夏城亦危也。”

孫權聽陸遜一說,皺着眉頭問道:“那以陸卿看,該如何是好?”陸遜想了一下後答道:“聖上,眼前最重要之事就是查清蜀國水軍用了何種利器,方使我吳國水軍大敗。在此之前可命江夏城的水軍全部進駐橫江塢水寨,死守不出。命淩統將軍嚴守橫江塢水寨,戴罪立功。命建鄴水軍,以及柴桑水軍以半數移至江夏城,再從柴桑城調兵三萬至江夏城,命程普將軍一定守住江夏城。臣當立即趕往合肥,暫停攻擊魏國,待看清蜀國後續之行動後,再定是否與魏國繼續爭奪淮南之地。”

吳王孫權嘆道:“目前也只有如此了,陸卿當儘快弄清蜀國水軍之情況,告之於朕纔好。”陸遜受命而去,孫權喊來侍者,先下旨申訴了一番淩統和孫桓後,命二將戴罪立功,死守橫江塢水寨,又下旨調動水軍和柴桑城的軍士增援江夏城,更是派出老將甘寧前往江夏城,統一指揮全部水軍。

就在江陵水軍的大捷奏摺送到成都府不久,司馬懿的一封請求攻擊吳國桂陽郡和江夏郡的奏摺又送到了我的案頭。

第一百二十七章 商人第一百二十八章 商號第一百一十九章 活字第十六章 讚許第一百四十六章 死戰第三十一章 軍校第一百五十六章 玻璃第一百四十七章 巧計第七章 出宮<上>第七章 出宮<上>第十三章 收徒第一百三十五章 府庫第一百七十二章 用計第三十四章 械鬥第一百七十四章 水寨第一百六十一章 債券第一百六十三章 福利第一百三十九章 譙郡第一百章 平靜第一百一十三章 桂陽第一百三十四章 請戰第一百二十六章 小懲第一百二十五章 遊園第一百四十六章 死戰第六十五章 長安第一百零七章 決戰[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麗兒第一百五十八章 進獻第八十二章 江州第一百七十七章 降蜀第一百三十二章 迎娶第三十七章 鍊鋼第四十五章 路上第一百二十章 書本第四十六章 李恢第一百二十四章 軍犬第五十七章 準備第五十八章 出征第一百七十三章 破敵第七十二章 敗仗第三章 祭祀第四十四章 南行第二十二章 張苞第一百七十六章 魯王第一百一十八章 教育[上]第四十九章 定計第一百一十一章 山越[上]第一百四十三章 越權第一百五十八章 進獻第一百六十八章 爭鋒第八十一章 賢才第二十章 火藥第七十一章 新法第七十七章 回蜀第一百四十九章 公祭第一百零三章 馬鈞[下]六十二章 大捷第一百六十六章 反擊第一百二十一章 作坊第三十章 南征第十五章 準備第八十八章 結果第一百零九章 決勝第三十五章 調解第二十五章 遊街[一]第四十五章 路上第四十三章 趙廣第十九章 火柴第八十六章 商隊第一百六十五章 來犯第四十四章 南行第九十四章 許昌第一百五十六章 玻璃第四十六章 李恢第一百二十九章 擴軍第四十五章 路上第九十四章 許昌第一百一十三章 桂陽第七十七章 回蜀第四十二章 豐收第一百七十二章 用計第十三章 收徒第一百五十九章 財路第五十二章 封官第一百二十八章 商號第一百六十章 用度第九十六章 新艦第四十一章 婚約第八十九章 劉巴第七十章 反攻第九十一章 羌王第三十三章 典禮第一百七十章 招兵第八十六章 商隊第二十章 火藥第二十七章 遊街[三]第六十九章 攻城第二十二章 張苞第六十九章 攻城第八十九章 劉巴
第一百二十七章 商人第一百二十八章 商號第一百一十九章 活字第十六章 讚許第一百四十六章 死戰第三十一章 軍校第一百五十六章 玻璃第一百四十七章 巧計第七章 出宮<上>第七章 出宮<上>第十三章 收徒第一百三十五章 府庫第一百七十二章 用計第三十四章 械鬥第一百七十四章 水寨第一百六十一章 債券第一百六十三章 福利第一百三十九章 譙郡第一百章 平靜第一百一十三章 桂陽第一百三十四章 請戰第一百二十六章 小懲第一百二十五章 遊園第一百四十六章 死戰第六十五章 長安第一百零七章 決戰[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麗兒第一百五十八章 進獻第八十二章 江州第一百七十七章 降蜀第一百三十二章 迎娶第三十七章 鍊鋼第四十五章 路上第一百二十章 書本第四十六章 李恢第一百二十四章 軍犬第五十七章 準備第五十八章 出征第一百七十三章 破敵第七十二章 敗仗第三章 祭祀第四十四章 南行第二十二章 張苞第一百七十六章 魯王第一百一十八章 教育[上]第四十九章 定計第一百一十一章 山越[上]第一百四十三章 越權第一百五十八章 進獻第一百六十八章 爭鋒第八十一章 賢才第二十章 火藥第七十一章 新法第七十七章 回蜀第一百四十九章 公祭第一百零三章 馬鈞[下]六十二章 大捷第一百六十六章 反擊第一百二十一章 作坊第三十章 南征第十五章 準備第八十八章 結果第一百零九章 決勝第三十五章 調解第二十五章 遊街[一]第四十五章 路上第四十三章 趙廣第十九章 火柴第八十六章 商隊第一百六十五章 來犯第四十四章 南行第九十四章 許昌第一百五十六章 玻璃第四十六章 李恢第一百二十九章 擴軍第四十五章 路上第九十四章 許昌第一百一十三章 桂陽第七十七章 回蜀第四十二章 豐收第一百七十二章 用計第十三章 收徒第一百五十九章 財路第五十二章 封官第一百二十八章 商號第一百六十章 用度第九十六章 新艦第四十一章 婚約第八十九章 劉巴第七十章 反攻第九十一章 羌王第三十三章 典禮第一百七十章 招兵第八十六章 商隊第二十章 火藥第二十七章 遊街[三]第六十九章 攻城第二十二章 張苞第六十九章 攻城第八十九章 劉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