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決戰幽雲(四)

柳江婕甚爲機智,她笑道:“在下武藝未精,自當回去苦練,等到明年大考再來應試。”

禁軍傳令官還從來沒有遇到過這種拒絕如此好事的楞頭青,他騎在馬上,用手指着柳江婕,斥責道:“真是不識擡舉。”

柳江婕不慌不忙拱手道:“張大人厚愛,在下實在感謝不盡,若破格招錄,恐怕其他考生不服,也有損張大人清譽,在下告辭。”說完此語,柳江婕掉頭就走,不再理會禁軍傳令官。

兵部尚書張昭剛剛送走宰相侯大勇,他長長地舒了一口氣,端起熱茶,美美地喝了一口:這個侯大勇,終於走了。

這時,禁軍傳令軍回到了操練場,在木臺前翻身下馬,蹬、蹬、蹬幾步就上了木臺。

張昭任兵部尚書已有數年,從來沒有遇到這種怪事,他微閉着眼想了一會,道:“你去告訴柳漢陽,若他敢不來,這一科所有靈州考生全部落弟。”

侯大勇走之前,專門提及這個小子,似是很是看重他,若是柳漢陽真的拂袖而去,實在是有損兵部尚書的面子,張昭看到二十四個考生中有四個靈州籍,就讓傳令兵去恐嚇柳江婕。

柳江清對於妹妹的表現比較滿意,柳江婕在操練場忙了半天,肚子餓得歷害,正纏着哥哥進飯館吃飯,背後又響起了馬蹄聲。禁軍傳令兵趾高氣揚的黑臉又出現在柳江婕面前,他道:“柳漢陽,張大人有令,你若不回去,靈州考生全部落弟。”黑臉漢子嘴裡哼了一聲,掉轉馬頭,揚長而去,還了柳江婕一個背影。

柳江清和柳江婕兩人真是傻在當地,柳江清猛地頓足。道:“小妹,看此事如何收場?”柳江婕心裡也是一陣糊塗,道:“天下還有硬架着給功名的事?”柳江清道:“事已至此,小妹暫且回去見過兵部張大人,侯相今天也有操練場,我到侯府去等着,求他出手相助。”

柳江清根本沒有想到,正是侯大勇看中小柳漢陽”箭法了得。臨走時交待了幾句話,張昭張大人才會如此賣力地強留柳江婕。

柳江婕被迫返回了操練場,二十三名可以進入複試的武舉正在聆聽着張昭張大人的訓話,張昭見到“柳漢陽”,鼻子微微哼了一聲,繼續進行着他的長篇大論,柳江婕一路進來,見到無數落魄的武舉灰溜溜地走出來,想到兵部尚書兩度派人追趕自己,這種受人重視的感覺直是不錯。柳江婕對這位重才的兵部尚書頗有好感。此時見到他這種態度,也不以爲意,行禮之後進入隊列。陳魚梁、柳赤松、李月照三人都用眼睛的餘光看着柳江婕。他們三人在考試前,並不知道柳江婕借用了柳漢陽的名字,在考場上相見之後,三人嘴裡吃驚得可以放進鴨蛋,他們雖然知道柳江婕箭法高超,可是柳江婕居然連過三關,還是讓三人既吃驚又驕傲。

柳江婕並沒有認真聽張大人的訓話,餘光就朝張尚書身後看,卻沒有尋到侯大勇的身影。

此時侯大勇已經忽匆匆趕到了王樸府弟,不一會。範質、王薄、魏仁浦等宰相也趕了過來。

柴榮臉若寒霜地坐在牀邊,眼角隱有淚水,王樸緊閉着雙眼,嘴角還殘留着一些血跡。

今日一早,柴榮就來到了王樸府弟,因爲來探病的朝官太多,爲了免受打擾,柴榮就派了大太監在王樸大門守候,一律謝絕百官探病。上午巳時。王樸突然吐出一口鮮血,隨即滿面紅潮,眼睛也清亮起來,看到王樸這個狀態,柴榮心一下提到嗓子眼,“迴光返照”四個大字迸進了柴榮腦袋。

王樸已經沒有力氣坐起來,他用痛楚的眼神看着陛下,“臣於不能親眼看見收幽雲十六州,是臣最大的遺憾。”王樸突覺口裡一陣甜味,一口鮮血從嘴裡噴了出來,重新倒在牀上的王樸就再也沒有力氣睜開眼睛。

王樸性格剛強,緊閉雙眼時還咬緊了牙關,侯大勇不禁浮現起在鄭州喝酒談國事的場景,心中有些內疚:三公主中毒之後,自己明知是唐門下毒,卻因爲有不少顧慮,並沒有向陛下稟報此事,變相地放過了下毒之幕後黑手,從這個角度來說,王樸中毒,自己應該付一定地責任。

只不過,唐門之人處於暗處,用毒技術又十分高超,要想提防着實不易,侯大勇看着臉色蒼白的王樸,暗自下定決心:血債血還,唐門一定要今日之事付出代價。

王樸似乎預感到這是最後的訣別,他微微睜開眼睛,看了看柴榮,又轉過目光看了看侯大勇、範質、王薄和魏仁浦,當看到侯大勇的棱角分明、微微有些黑色的臉頰,眼神中涌出一絲誰也沒有察覺的光彩,他突然雙眼圓睜,大喊了一句:“陛下。”

話音未落,王樸已魂歸天國。

柴榮低頭楞了半天,面目表情地站了起來,走到窗櫺旁,雙肩輕顫,漸漸有了哭聲,這是發自喉嚨深處的哭聲,低沉而時斷時續。

魏仁浦曾任樞密使,王樸曾是他的副手,此刻柴榮一哭,他立刻也是淚如泉涌,捶兄頓足哭道:“天妒英才啊,爲什麼死的不是老臣。”8816口2

範質是資深宰相,他沒有跟着哭泣,而是走到柴榮身旁,道:“陛下節哀,萬萬不可傷了身體。”範質見柴榮依然哭泣不止,知道勸阻沒有什麼效果,就道:“文伯(王樸字文伯)已去,其喪事就由老臣去辦吧。”

柴榮聞此言,漸漸停止了痛哭,在一旁侍立的老太監趕快送上熱毛巾,柴榮把擦掉淚水,回想着王樸舊事,似是自言自語,又似是對衆臣說道:“文伯才學不凡,殿試及第後,任校書郎;在澶州任掌書記;又任開封府推官;再任比部郎中;顯德三年,遷左諫議大夫,知開封府事;顯德四年,拜左散騎常侍,充端明殿學士;顯德五年。任戶部侍郎兼樞密副使,未幾,遷樞密使、檢校太保。

王樸是柴榮心腹,幾個之內就成爲重臣,對其經歷,自是如數家珍,他又道:“文伯有四件大功,一是獻上《平邊策》。對於大周戰略形成立下了大功;二是朕數次南征,均以文伯爲東京副留守,南征之際,文伯鎮守大梁,穩定帝都,功不可沒;三是文伯修訂了曆法,去蕪存精,修成了《欽天曆》,這是惠及子孫後代的大事;四是文伯制定律準,恢復了十二均八十四調地旋宮古法。重製了春秋禮儀。此四功。每一件都名垂青史,朕失文伯,猶失一臂也。”

柴榮對文伯痛惜之情。溢於言表,範質、侯大勇、王薄和魏仁浦圍站在王樸牀前,靜靜地聽着。

柴榮對範質道:“文伯爲樞密使、檢校太保,現加贈侍中。”說到這,柴榮似乎平靜下來,道:“讓文伯的家人進屋來吧。”

王樸的娘子及兒女們在屋外,聽到屋內傳出地哭聲,已知大事不好,但是陛下在屋內,未經召見。家人們也不敢進屋。等到家人們奉詔進屋之後,滿屋皆是哭聲。

等到哭聲稍歇,柴榮看着跪成一片的諸孤,對範質道:“範相,趕緊辦兩件事情,一是任命文伯長子王倪爲東頭供奉官;二是修建一座功臣閣,請大梁城最好的畫師,畫下文伯、鄭仁晦等忠臣的畫像,懸掛在功臣閣內。以後每年朕都要率百官祭拜這些爲大周建立卓越功勳地大臣。”柴榮給王樸的安葬定下調子之後,再次痛哭一場,這才離開了王樸府弟。

侯大勇離開王樸府弟之後,陰沉着臉,帶着羅青松、林中虎等親衛,直奔西城。

衆人來到一個幽靜的小院,羅青松扣響門環,過了一會,只聽到“沙、沙”腳步聲,大門開了一條小縫,一個小廝露出腦袋,吃驚地看到十幾名高頭大馬的軍士站在軍外,道:“你們是誰?”

羅青松在侯大勇身邊二年多,已是黑雕軍中級軍官,只是在大梁無兵可帶,因此重新給侯大勇當起了親衛,他比林中虎要沉穩得多,在外出面打交道多半是他,羅青松有禮貌地問道:“凌先生在否?”

凌靖是許州大族,家中不乏朝中之人,但是在大梁城的這個小院,卻極爲隱密,基本沒有官場中人出入,俗話說,大隱隱於朝、中隱隱於市,小隱隱於山,凌靖把家安在大梁城,也算得上一個中隱。

小廝眨巴了幾下眼睛,乾脆地答道:“不在。”說完就欲關上大門。

羅青松用手撐住大門,小廝使出吃奶的力氣也沒有關上大門,他臉紅筋漲地道:“光天化日之下,你們強闖民宅,還有王法嗎?”羅青松不想和一個小廝囉嗦,猛一用力,小廝不過十五六歲,正在使勁關門,只覺大門傳來一股大力,“騰、騰、騰”連退幾步,一屁股坐在了院中。

一個女子聽到吵聲,從偏房走了出來,她見到小廝坐在地上,就喝道:“是誰,膽敢在這裡鬧事。”凌靖這個小院是一個兩進落地院子,凌靖住在內院,柳青葉和其他幾位弟子就住在外院偏房內,外面的吵鬧聲柳青葉聽得清清楚楚。

此女正是已成爲道士地柳青葉,她正在柳眉倒立,看到進來的居然是侯大勇和手下親衛,楞了楞,道:“原來是侯相。”柳青葉沒有戴道冠,一頭黑髮散在胸前,似乎正在梳頭,這個模樣讓侯大勇不由得多看了兩眼,侯大勇很快就收回了眼光,一本正經地問道:“凌先生是否在家,在下有要事。”

柳青葉搖搖頭,道:“今天一大早,師傅就出去了,我不知他到哪裡去了,請侯大人改日再來吧。”

“在下就在這裡等,他總要回來。”智能大師因爲不願意介入權貴之爭,治好三公主之後,立刻收拾鋪蓋走人,侯大勇不願意凌靖也和智能大師一樣,得到消息立刻閃掉。

自從鄭州一別,柳青葉行走江湖已有數年,言行舉止也有了老江湖的味道,她知道眼前之人富貴逼人,自己得罪不起,就對小廝道:“快去燒壺好水。”把侯大勇帶到外院的主屋,客氣地道:“請侯相稍坐片刻。”

柳青葉說完,施施然轉身走回她居住的偏房。柳青葉是習武之人。身材比大周女子都要強健勻稱,和胡女倒有些相似,一身寬大的道袍,也遮不住美麗的曲線。不一會,柳青葉戴着道冠走出偏房,手裡捧着一個精美地瓷瓶,她淺淺笑道:“這是青城毛峰,是頂好的茶葉。請侯相品嚐。”

喝了幾口清香的青城毛峰,侯大勇地心肺都覺得被山林滋潤了一樣,便打量着坐在對面地柳青葉。

當日鄭州相遇,柳青葉的相貌曾讓侯大勇目瞪口呆,可是事隔數年,柳青葉相貌依舊,侯大勇的心情卻發生了巨大地變化,他心情甚爲平靜,覺得柳青葉就如一箇舊日朋友一般。

柳青葉坐在一旁陪着侯大勇,面對着這位當朝宰相。柳青葉實在無話可說。就盯着大門看,盼望着師傅早日回來,正在難熬之時。凌靖走進了院子。

“侯相,我確實不識唐門之人,前日在河邊遇到的唐剛,我也並不相識,只是小徒在青城山上看到過唐剛,故而窺破唐剛的行徑。”凌靖見到侯大勇,就猜到沒有好事,果然,侯大勇是來追問唐門之事。

王樸之死的真相只有極少數人知道,仍然屬於大周朝廷地機密。侯大勇自然不會給凌靖講明,就道:“唐剛既然來到了大梁,那麼大梁城定然還有唐門其他人,這些人留在大梁城是個禍害,在下想要除掉他們,只是唐門中人向來行蹤不定,我想請熟悉唐門的青城道長到大梁城內,秘密幫助在下搜捕唐門中人。”

唐門中人要下毒,必然背後有主使之人。而且這個主使之人的地位還應該極高,否則光憑唐門之人,根本接觸不到三公主和王樸這等人物,捉拿唐門中人,或許可以查出誰是真正背後黑手。另一方面,唐門之人下毒手段太歷害,今天能毒殺王樸,明日就能毒殺自己及家人,放縱唐門中人,說不定是養虎爲患。

王樸之死,給侯大勇敲響了警鐘。

凌靖剛剛遊歷回城,準備好好休息一段時間,聞言有些猶豫,道:“大梁到蜀地來回至少要數月,這數月時間,說不定唐門中人早就離開了大梁,而且小徒和青城山道長也有些衝突,只怕他們不願意到大梁來。”

“青城山道長到大梁來,也是有好外的,大周即將發動攻蜀之戰,等到西蜀滅亡之後,在下自會下令保護青城道觀,並送一些錢財給道觀。”侯大勇頓了頓,突然加重語氣道:“若不答應此事,等到西蜀滅亡之際,青城道觀必然化爲灰燼。”

凌靖周遊四方,深知侯大勇所言非虛,西蜀的滅亡是遲早之事,他沉吟了一會,問道:“唐門是江湖中人,和官府向來沒有關係,爲何侯相要千方百計尋找唐門中人,能否直言相告。”凌靖實在不願捲入官場之爭,因此想問個明白。

侯大勇乾脆利落地否定道:“不行。”

凌靖素來受人尊敬,自然有些脾氣,慍道:“若不直言相告,恕在下無能爲力。”

侯大勇微微一笑道:“若凌道長肯辦此事,事成之後,在下爲凌先生修一座道觀,如何?”

凌靖不斷地搖頭。

侯大勇臉色一變,道:“當日大梁城外,道長行兇殺人,在下可看得清清楚楚,道長是有家有業之人,到時可別怪我翻臉不認人。”

凌靖大怒,站起身來,“沒有想到堂堂侯相,竟是如此小人,當日在鄭州看錯了你。”

侯大勇並未生氣,只是淡淡地道:“查找大梁城內的唐門弟子,事關重大,凌道長還是不知道最好,今日在下話已出口,凌先生必須答應,否則後患無窮。”

凌靖武藝極高,向來沒有受到別人威脅,他猛地站起身,冷笑道:“要找麻煩,可沒有這麼容易,哼,在下也有三尺青鋒。”

侯大勇冷笑道:“凌家在許州有大量田產,有三人在朝中任職,還有六人在各地官府之中,如果因爲凌先生一念之差,讓淩氏家族遭滅頂之災,讓凌先生有何面目見列祖列宗,何況在下請凌先生所做之事,不過是區區小事,爲了這等小事,爲家族惹來滔天大禍,實是不智,還請凌先生三思。”

俗話說:光腳地不怕穿鞋的。凌靖出身於世家大族,世家既是財富也是累整,侯大勇死死拿住凌靖的弱點,逼其就範。

凌靖空有一身武藝,卻受制於人,他呆了半響,長嘆一聲:“罷、罷、罷,明日我就出城,爭取請李明道長到大梁來,他和唐門有仇,料來認識大部分唐門弟子。”

侯大勇也不管凌靖的臉色,“哈、哈”笑道:“事情緊急,在下只有當小人了,多有得罪了。”

第301章 南下之路(十六)第280章 鹿死誰手(四十四)第72章 回到大梁(四)第1章 救濟難民第240章 鹿死誰手(二)第137章 爭奪河套(二)第366章 蕩盡羣雄(四十四)第347章 蕩盡羣雄(二十五)第361章 蕩盡羣雄(三十九)第238章 決戰幽雲(二十九)第333章 蕩盡羣雄(十)第220章 決戰幽雲(十一)第339章 蕩盡羣雄(十六)第236章 決戰幽雲(二十七)第168章 爭奪河套(三十三)第2章 草原生活第348章 蕩盡羣雄(二十六)第338章 蕩盡羣雄(十五)第362章 蕩盡羣雄(四十)第331章 蕩盡羣雄(八)第354章 蕩盡羣雄(三十二)第149章 爭奪河套(十四)第189章 廟堂之高(十七)第45章 獅熊爭霸(二)第300章 南下之路(十五)第19章 又見青葉(二)第204章 廟堂之高(三十四)第220章 決戰幽雲(十一)第135章 經營同心(二十一)第99章 鏖戰西北(十二)第4章 惜惜相別第103章 鏖戰西北(十六)第349章 蕩盡羣雄(二十七)第24章 決戰鳳州(八)第233章 決戰幽州(二十四)第10章 商隊北行(三)第201章 廟堂之高(三十一)第10章 中牟縣令第251章 鹿死誰手(十四)第302章 南下之路(十七)第336章 蕩盡羣雄(十三)第209章 廟堂之高(三十九)第34章 決戰鳳州(十四)第26章 侯府家事(三)第263章 鹿死誰手(二十六)第193章 廟堂之高(二十一)第68章 大戰過後(五)第276章 鹿死誰手(三十九)第362章 蕩盡羣雄(四十)第63章 奇襲隴西(三)第53章 回鶻商隊(一)第254章 鹿死誰手(十七)第181章 廟堂之高(九)第259章 鹿死誰手(二十二)第347章 蕩盡羣雄(二十五)第1章 救濟難民第243章 鹿死誰手(五)第366章 蕩盡羣雄(四十四)第307章 南下之路(二十二)第104章 清水河畔(一)第1章 侯府話別第308章 南下之路(二十三)第228章 決戰幽雲(十九)第27章 侯府家事(四)第204章 廟堂之高(三十四)第281章 鹿死誰手(四十五)第27章 侯府家事(四)第306章 南下之路(二十一)第263章 鹿死誰手(二十六)第266章 鹿死誰手(二十九)第81章 風雲再起(四)第18章 又見青葉(一)第185章 廟堂之高(十三)第38章 節度三州第315章 南下之路(三十)第131章 經營同心(十七)第81章 風雲再起(四)第230章 決戰幽雲(二十一)第305章 南下之路(二十)第258章 鹿死誰手(二十一)第308章 南下之路(二十三)第311章 南下之路(二十六)第13章 王樸來訪第91章 鏖戰西北(四)第4章 射殺住持第105章 清水河畔(二)第354章 蕩盡羣雄(三十二)第149章 爭奪河套(十四)第16章 鄭州任職第347章 蕩盡羣雄(二十五)第169章 爭奪河套(三十四)第1章 侯府話別第349章 蕩盡羣雄(二十七)第86章 鳳雲再起(九)第17章 黑雕軍營第29章 姐姐病了(二)第372章 蕩盡羣雄(五十)第113章 清水河畔(十)第14章 再襲敵軍
第301章 南下之路(十六)第280章 鹿死誰手(四十四)第72章 回到大梁(四)第1章 救濟難民第240章 鹿死誰手(二)第137章 爭奪河套(二)第366章 蕩盡羣雄(四十四)第347章 蕩盡羣雄(二十五)第361章 蕩盡羣雄(三十九)第238章 決戰幽雲(二十九)第333章 蕩盡羣雄(十)第220章 決戰幽雲(十一)第339章 蕩盡羣雄(十六)第236章 決戰幽雲(二十七)第168章 爭奪河套(三十三)第2章 草原生活第348章 蕩盡羣雄(二十六)第338章 蕩盡羣雄(十五)第362章 蕩盡羣雄(四十)第331章 蕩盡羣雄(八)第354章 蕩盡羣雄(三十二)第149章 爭奪河套(十四)第189章 廟堂之高(十七)第45章 獅熊爭霸(二)第300章 南下之路(十五)第19章 又見青葉(二)第204章 廟堂之高(三十四)第220章 決戰幽雲(十一)第135章 經營同心(二十一)第99章 鏖戰西北(十二)第4章 惜惜相別第103章 鏖戰西北(十六)第349章 蕩盡羣雄(二十七)第24章 決戰鳳州(八)第233章 決戰幽州(二十四)第10章 商隊北行(三)第201章 廟堂之高(三十一)第10章 中牟縣令第251章 鹿死誰手(十四)第302章 南下之路(十七)第336章 蕩盡羣雄(十三)第209章 廟堂之高(三十九)第34章 決戰鳳州(十四)第26章 侯府家事(三)第263章 鹿死誰手(二十六)第193章 廟堂之高(二十一)第68章 大戰過後(五)第276章 鹿死誰手(三十九)第362章 蕩盡羣雄(四十)第63章 奇襲隴西(三)第53章 回鶻商隊(一)第254章 鹿死誰手(十七)第181章 廟堂之高(九)第259章 鹿死誰手(二十二)第347章 蕩盡羣雄(二十五)第1章 救濟難民第243章 鹿死誰手(五)第366章 蕩盡羣雄(四十四)第307章 南下之路(二十二)第104章 清水河畔(一)第1章 侯府話別第308章 南下之路(二十三)第228章 決戰幽雲(十九)第27章 侯府家事(四)第204章 廟堂之高(三十四)第281章 鹿死誰手(四十五)第27章 侯府家事(四)第306章 南下之路(二十一)第263章 鹿死誰手(二十六)第266章 鹿死誰手(二十九)第81章 風雲再起(四)第18章 又見青葉(一)第185章 廟堂之高(十三)第38章 節度三州第315章 南下之路(三十)第131章 經營同心(十七)第81章 風雲再起(四)第230章 決戰幽雲(二十一)第305章 南下之路(二十)第258章 鹿死誰手(二十一)第308章 南下之路(二十三)第311章 南下之路(二十六)第13章 王樸來訪第91章 鏖戰西北(四)第4章 射殺住持第105章 清水河畔(二)第354章 蕩盡羣雄(三十二)第149章 爭奪河套(十四)第16章 鄭州任職第347章 蕩盡羣雄(二十五)第169章 爭奪河套(三十四)第1章 侯府話別第349章 蕩盡羣雄(二十七)第86章 鳳雲再起(九)第17章 黑雕軍營第29章 姐姐病了(二)第372章 蕩盡羣雄(五十)第113章 清水河畔(十)第14章 再襲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