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蕩盡羣雄(十五)

俗話說:初生牛犢不怕虎,張景定正是初生之牛犢,他絲毫不畏懼如狼似虎的周軍,況且中原軍隊在水軍方面歷來沒有威名,所以,望着呈鶴翼陣衝過來的周軍陣勢,他反而覺得胸中有一團火焰在燃燒。

東南風沿着河道,向着上游呼拉拉地吹了過去,張景定望着餘皇船上吹得筆直的軍旗,不禁在心中冷笑數聲,他的眼神似乎也隨着這強勁的東南風,直指周軍戰船。

周軍蛇船速度很快,眼看着就要進入弓箭射程,餘皇船上一名武平軍箭手開弓射了一箭,此箭藉着風勢,速度較平時快了許多,呼地一聲,竟從左翼第三艘蛇船的頭頂飛過。

這是武平軍的試箭軍士,專門用來爲弓箭定位。

“放箭。“張景定嘴角露出了嘲諷的微笑,又自顧自笑道:“這東南風,抵得上數萬雄兵。“武平軍所有的箭手,拼命地向着周軍放箭,鐵箭藉着風勢,威力極強,只聽得破空聲不斷,周軍蛇船上的軍士頓時被射倒許多。周軍蛇船不顧傷亡,接近了武平軍的射程,他們紛紛張弓搭箭,準備壓制武平軍的箭手,但是,東南風正急,周軍處於逆風,箭速受到極大影響,不僅速度變慢,準頭也差了許多。

雙方兵力相差不多,但是武平軍借了風勢,在箭戰中大大地佔了上風,周軍兩艘玄蛟船,船首並沒有周軍常見的投石車,只是安了兩架牀弩,牀弩也不是西蜀連弩,而是普通的牀弩,這種裝備是加裝投石車和西蜀連弩之前長江水師的標準裝備。

指揮作戰的水師指揮使劉春山見自己部下受挫,眼裡似要噴出火來,青筋暴脹。怒吼道:“擂鼓,衝過去。“戰鼓聲響起,周軍所有戰船都拼命加速,只要雙方糾纏在一起,武平軍依靠風力所取得的優勢也就不存在了,周軍戰船反而可以藉着上游流速,衝撞武平軍戰船。這時,武平戰船上飛過來無數的火箭。火箭如流星一般撲向周軍戰船,有好幾條船燃了起來,周軍軍士奮力撲救,這才保住了戰船。

看着手慌腳亂的周軍,張景定輕蔑地道:“不堪一擊。”又下令道:“後退,和周軍保持距離。“武平水師一邊射火箭,一邊不慌不忙地掉轉了船頭,向下遊而去。

玄蛟船上“嘣嘣”數響,四架牀弩發出了怒吼,玄蛟船比一般的冒突船要高。兩枝弩箭帶着風聲從冒突船上軍士地關頂飛過。一枝粗大的弩箭射在了冒突船身側,只有一枝弩箭將一名武平水軍軍士射穿,重重地摔進了水裡。

見周軍落入了自己的圈套。張景定知道此時武平水師主將楊師凌正站在岳陽樓上觀戰,就望了望岳陽城,低聲道:“畏敵如虎,今天就讓你看看小爺的手段。”他取過硬弓,望着漸漸追近的玄蛟船,絃聲一響,站在戰鼓旁邊的一名周軍應弦而倒。

被張景定射中的正是周軍長江水師指揮使劉春山,這一箭藉着風勢,來勢極猛,一下就刺穿了劉春山的左腿。劉春山着實勇悍,從船上爬起來,也不管腿上地箭傷,大聲催促道:“全速向前,靠近敵船。”

周軍速度加快,武平戰船的速度卻在減慢,雙方距離不斷縮短,但是,周軍戰船急切之間並不能追上武平戰船。武平軍士藉着風勢不斷髮箭,火箭如飛蝗,將周軍戰船全部籠罩其中。

劉春山兩眼緊緊盯着武平軍中的餘皇船,他目前只有一個心思,就是追上餘皇船、奪取餘皇船,他卻忽略了武平水寨已近在咫尺。

兩隻船隊很快就接近武平水寨的三江口水面,這是一段水流平穩、水面寬闊的水域,許多次重大水戰皆在此進行。

劉春山帶着船隊終於在三江口追上了武平戰船,周軍蛇船和武平軍冒突船纏鬥在一起,兩條玄蛟船一左一右向張景定所在的餘皇船發起了攻擊。

餘皇船是武平軍最大的戰船,可載作戰軍士三百人左右,而玄蛟船是周軍第二大戰船,可載作戰軍士百人左右,餘皇船的船體比玄蛟船要大四分之一左右。

餘皇船上軍士站在船舷之上,由於居高臨下,雖然面對兩條玄蛟船的攻擊,卻仍然佔了上風。

劉春山大腿受了重傷,已經站立不起,就坐在船首指揮着的進攻,兩名軍士用大盾將其死死護住,免得其再被弓箭射中,他不停地命令:“上船,把敵人殺光。”

兩隻玄蛟船都同時展開演練多時地戰術動作,一部分水師軍士們藉着各種遮攔,對餘皇船上地武平軍士對射,十多名軍士一手舉盾,一手持鉤槍,將鉤槍鉤住餘皇戰船的船舷,趁着餘皇船和玄蛟船固定在一起的時機,二十多名周軍軍士將短梯子靠在玄蛟船上,拼命地向上餘皇船攻去,很快,餘皇船左右船舷同時響起了兵器或沉悶或輕脆地碰撞聲音。

水戰的殘酷性再於沒有退路,這對於兩方同時適用。

張景定提着一柄厚重的長柄大刀守在左船舷前部,長柄大刀是其父親張從富最心愛的兵器,沉重而鋒利,刀刃處隱隱有些花紋,花紋如盤旋的飛龍一般。張氏幾兄弟以張景定武藝最爲精熟,張從富離開了第一線戰場以後,就將這長柄大刀傳給了張景定。

血戰在餘皇船船舷處進行。

一名周軍舉着盾牌從左船舷中部翻身上了餘皇船,他武藝精熟,一柄單刀舞得虎虎生風,他舉起盾牌擋住了當頭一刀,右手單刀閃電般出動,狠狠砍在當面之敵的臉上,砍完這一刀,眼前又出現了一個尖銳的槍頭,槍勢逼人,他已經無法格擋,只得向左一閃,長槍“噗”地一聲刺在了船舷上,槍尖入木,周軍軍士不待來敵抽出長槍,單刀順着刀杆滑下,將敵人握槍右手手指全部削掉。

就在電光火石的短短時間,依靠着這名周軍軍士的抗拒,又有兩名周軍爬上了戰船。

張景定手中長刀已是鮮血淋淋,他守在船舷旁,砍翻了數名周軍軍士,他瞧見此名周軍接連殺翻數人,極爲了得,便大喊一聲,提着長柄刀奔了過去。

那名武藝了得的周軍軍士又砍翻了一個敵人,忽然一柄長刀當空劈來,刀勢如風,他左右皆是剛剛爬上餘皇船地同伴,閃避不得,就舉着盾牌砍擋這一刀,他舉盾姿勢極爲講究,雖是抵擋,卻並不是以硬碰硬,盾牌順着刀勢一壓,已將長刀帶到一邊。

這一刀重逾千個饒是這名周軍軍士了得,也覺得手臂劇震,就如被大錘砸中一般,他正待反擊,大刀卻如地獄的惡郎一樣,劃出一道孤線,狠狠地砍在了周軍軍士的膝蓋處,只聽得“嚓”地一聲響,周軍軍士的膝蓋已被大刀斬斷,他大叫一聲倒在地上。

這名周軍軍士殺人殺傷數人,武平軍士恨之入骨,一倒地,立刻被砍了好幾刀,他抽動了數下,就沒有聲息。

張景定穩住陣腳後,十多名先後上了餘皇船的周軍軍士都被斬殺乾淨,武平軍士正欲推開短梯,張景定命令道:“就讓他們爬上來,來一個斬一個,省得我們去追殺。”

玄蛟船上,劉春山看到一個個軍士從餘皇戰船上摔了下來,身邊的軍士越戰越少,他熱血賁張,伸手抓住大腿上的箭桿,猛一用力,將箭桿折斷,鑽心的疼痛讓他禁不住顫抖起來,他奮力站起身來,道:“不許退,拼了。”

不知從何處飛來一支冷箭,不偏不倚正好射在劉春山的面門之上,將其左臉上拉出來一個大口子,血肉模糊。

正在這時,餘皇船上響起了一片高呼,武平水寨地援軍已到,數條餘皇船出現在戰場之上。

見到武平援軍,劉春山心知敗局已定,他大吼一聲,跌跌撞撞地來到了短梯上,他手剛剛握住短梯,上面摔下一名周軍軍士,此人已被大刀當頭避開,腦中紅白之物粘了劉春山一身。劉春山看都不看這名軍士,將他推到一邊,繼續往上爬,剛剛露頭,頭頂上就出現了一片刀光。劉春山下意識地舉刀格擋,他受傷多時,體力已弱,單刀根本擋不住這一片刀光。張景定的大刀狠狠地劈在了劉春山的額頭。

第二仗,周軍完敗。

周軍望城水寨,在江邊觀戰的探子們面如人色地來到了帥帳,面色如漆的楊樂和聽完戰報,淡淡地道:“知道了。”

參軍沈懷鏡臉色卻難看起來。 ωwш● TTkan● CΟ

這一戰是驕敵之戰,即要讓武平軍看到周軍的頑強,又要讓其對周軍產生輕視之心,這才能達到誘敵於三江口的目的。

劉春山是長江水師的一員悍將,每次交戰,見到鮮血便如過河的卒子一樣,總是悍不畏死地衝到最前面,永遠不知退後,這一次驕敵之戰,劉春山是不二人選。

但是,當聽到劉春山全軍覆沒的消息,沈懷鏡心中突然感到重如泰山的壓力。

第4章 西軍風波第167章 爭奪河套(三十二)第258章 鹿死誰手(二十一)第349章 蕩盡羣雄(二十七)第12章 拒捕出城第6章 蛙跳行動(一)第294章 南下之路(九)第55章 回鶻商隊(三)第189章 廟堂之高(十七)第353章 蕩盡羣雄(三十一)第10章 中牟縣令第222章 決戰幽雲(十三)第114章 清水河畔(十一)第9章 何去何從第217章 決戰幽雲(八)第353章 蕩盡羣雄(三十一)第244章 鹿死誰手(六)第79章 風雲再起(二)第291章 南下之路(六)第353章 蕩盡羣雄(三十一)第182章 廟堂之爭(十)第184章 廟堂之高(十二)第74章 回到大梁(五)第100章 鏖戰西北(十三)第153章 爭奪河套(十八)第40章 節度三州(四)第335章 蕩盡羣雄(十二)第7章 跬跳行動(二)第16章 酒樓餞行第106章 清水河畔(三)第268章 鹿死誰手(三十一)第78章 風雲再起(一)第45章 獅熊爭霸(二)第301章 南下之路(十六)第342章 蕩盡羣雄(十九)第99章 鏖戰西北(十二)第186章 廟堂之高(十四)第371章 蕩盡羣雄(四十九)第253章 鹿死信手(十六)第16章 鄭州任職第224章 決戰幽雲(十五)第1章 救濟難民第375章 蕩盡羣雄(五十五)第112章 清水河畔(九)第192章 廟堂之高(二十)第168章 爭奪河套(三十三)第283章 鹿死誰手(四十七)第190章 廟堂之高?(十八)第116章 經營同心(二)第72章 回到大梁(四)第16章 鄭州任職第148章 爭奪河套(十三)第145章 爭奪河套(十)第346章 蕩盡羣雄(二十四)第1章 飛機失事第332章 蕩盡羣雄(九)第171章 爭奪河套(三十六)第5章 操持家務第14章 攻下滄州第61章 奇襲隴西(二)第251章 鹿死誰手(十四)第93章 鏖戰西北(六)第342章 蕩盡羣雄(十九)第168章 爭奪河套(三十三)第15章 接管劉府第100章 鏖戰西北(十三)第8章 詔令出征第292章 南下之路(七)第39章 節度三州(三)第37章 節度三州(一)第162章 爭奪河套(二十七)第287章 南下之路(二)第138章 爭奪河套(三)第82章 風雲再起(五)第144章 爭奪河套(九)第91章 鏖戰西北(四)第151章 爭奪河套(十六)第5章 操持家務第228章 決戰幽雲(十九)第54章 回鶻商隊(二)第75章 回到大梁(七)第97章 鏖戰西北(十)第153章 爭奪河套(十八)第336章 蕩盡羣雄(十三)第9章 商隊北行(二)第124章 經營同心(十)第167章 爭奪河套(三十二)第238章 決戰幽雲(二十九)第342章 蕩盡羣雄(十九)第14章 突現疫情第166章 爭奪河套(三十一)第97章 鏖戰西北(十)第245章 鹿死誰手(八)第147章 爭奪河套(十二)第328章 蕩盡羣雄(五)第254章 鹿死誰手(十八)第4章 西軍風波第37章 節度三州(一)第11章 救援友軍第204章 廟堂之高(三十四)
第4章 西軍風波第167章 爭奪河套(三十二)第258章 鹿死誰手(二十一)第349章 蕩盡羣雄(二十七)第12章 拒捕出城第6章 蛙跳行動(一)第294章 南下之路(九)第55章 回鶻商隊(三)第189章 廟堂之高(十七)第353章 蕩盡羣雄(三十一)第10章 中牟縣令第222章 決戰幽雲(十三)第114章 清水河畔(十一)第9章 何去何從第217章 決戰幽雲(八)第353章 蕩盡羣雄(三十一)第244章 鹿死誰手(六)第79章 風雲再起(二)第291章 南下之路(六)第353章 蕩盡羣雄(三十一)第182章 廟堂之爭(十)第184章 廟堂之高(十二)第74章 回到大梁(五)第100章 鏖戰西北(十三)第153章 爭奪河套(十八)第40章 節度三州(四)第335章 蕩盡羣雄(十二)第7章 跬跳行動(二)第16章 酒樓餞行第106章 清水河畔(三)第268章 鹿死誰手(三十一)第78章 風雲再起(一)第45章 獅熊爭霸(二)第301章 南下之路(十六)第342章 蕩盡羣雄(十九)第99章 鏖戰西北(十二)第186章 廟堂之高(十四)第371章 蕩盡羣雄(四十九)第253章 鹿死信手(十六)第16章 鄭州任職第224章 決戰幽雲(十五)第1章 救濟難民第375章 蕩盡羣雄(五十五)第112章 清水河畔(九)第192章 廟堂之高(二十)第168章 爭奪河套(三十三)第283章 鹿死誰手(四十七)第190章 廟堂之高?(十八)第116章 經營同心(二)第72章 回到大梁(四)第16章 鄭州任職第148章 爭奪河套(十三)第145章 爭奪河套(十)第346章 蕩盡羣雄(二十四)第1章 飛機失事第332章 蕩盡羣雄(九)第171章 爭奪河套(三十六)第5章 操持家務第14章 攻下滄州第61章 奇襲隴西(二)第251章 鹿死誰手(十四)第93章 鏖戰西北(六)第342章 蕩盡羣雄(十九)第168章 爭奪河套(三十三)第15章 接管劉府第100章 鏖戰西北(十三)第8章 詔令出征第292章 南下之路(七)第39章 節度三州(三)第37章 節度三州(一)第162章 爭奪河套(二十七)第287章 南下之路(二)第138章 爭奪河套(三)第82章 風雲再起(五)第144章 爭奪河套(九)第91章 鏖戰西北(四)第151章 爭奪河套(十六)第5章 操持家務第228章 決戰幽雲(十九)第54章 回鶻商隊(二)第75章 回到大梁(七)第97章 鏖戰西北(十)第153章 爭奪河套(十八)第336章 蕩盡羣雄(十三)第9章 商隊北行(二)第124章 經營同心(十)第167章 爭奪河套(三十二)第238章 決戰幽雲(二十九)第342章 蕩盡羣雄(十九)第14章 突現疫情第166章 爭奪河套(三十一)第97章 鏖戰西北(十)第245章 鹿死誰手(八)第147章 爭奪河套(十二)第328章 蕩盡羣雄(五)第254章 鹿死誰手(十八)第4章 西軍風波第37章 節度三州(一)第11章 救援友軍第204章 廟堂之高(三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