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廟堂之高(三十一)

大梁侯府的書房秉承了侯大勇最喜歡的格局,均設在左廂房的第三間房屋,而小院的正房,則闢爲一間會客廳。書房和其他房間相比多了一道厚實的布簾,使屋內光線稍稍有些暗。書房內有一張胡桌、四張胡椅、一排書架以及一個暗室,牆上掛着一張地圖,大梁侯府書房、靈州侯府書房還有以前在鳳州的書房,不同地方的書房,其內部陳設基本一樣。

侯大勇撫着下巴,敲打着桌面,自言自語道:“第二塊石碑是誰放的,有什麼目的?誰能得到好處?誰又要爲此倒黴?”

香孩兒是指趙匡胤,洛陽城的老居民均知道此事,而點檢之職,就是指殿前司都點檢張永德,第一塊“香孩兒坐天下”石碑是飛鷹堂所爲,而第二塊刻有“點檢作天子”的石碑則有些出於侯大勇的意料。

侯大勇在心裡把幾位重臣和帶兵大將全部過了一遍,一時之間,猜不出做這事情的目的,不由感慨道:“大梁城內暗流涌動啊!”

孟殊掌握着飛鷹堂,手中握內各式各樣的情報,卻對此事沒有一點頭緒,他沒有隨口猜測,只是靜等着侯大勇下結論或新的命令。

侯大勇看到孟殊沉穩地坐着,問道:“沒有線索?”

孟殊搖頭道:“此事真是出人意料,在下想不出誰會做此事?”

侯大勇當上節度使以後,養成了揮手的習慣,可是回到了大梁城後,在中書門下,和他一起辦公的都是老資格的宰相,揮手這個習慣動作自然沒有用武之地,今日面對孟殊,侯大勇不自覺地又揮了揮手,道:“無風不起浪。有果必有因,扔第二塊碑的人,必然是有相當份量,平民百姓不會冒着被誅九族的風險幹這件事情。” щшш ▪T Tκan ▪¢ 〇

這個判斷自然是正確的,孟殊不由地點點頭,表示贊成侯大勇的意見。

“飛鷹堂要略略作一些調整,對李重進、張永德、趙匡胤、韓通、石守信、李繼勳等幾位帶兵將領的異動都要有所掌握。”

侯大勇對於包括宰相在內的幾個文臣都比較放心,從晚唐到樑、唐、晉、漢的歷史來看。文臣並不能成爲改朝換代的主角,最多起到輔助作用,篡奪皇權的都是手握重兵的大將,如今趙匡胤已經離開大梁,可是其他統兵大將仍然實力雄厚,前門驅了虎,說不定後門就要來狼,既然侯大勇能夠莫名其妙地來到這個世界,那還有什麼事情不能發生?

孟殊探身問道:“還是用老辦法嗎,用不用其他手段?”

“仍然是間接監控。不必加上其他手段。”

何謂“間接監控”之法。就是飛鷹堂人員打探這些將領的消息之時,並不同這些將領直接接觸,而是通過“間接監控”的方式瞭解這些將領的情況。監控方式地轉變開始於顯德五年,主要是爲了掩藏飛鷹堂活動的痕跡,各地分堂也基本採用“間接監控”之法。

採用“間接監控”經過了多重考慮,飛鷹堂以前爲了打探禁軍情況,費了極大的精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不過這種辦法有三個的缺點,一是風險大,若出事則容易把飛鷹堂牽連出來;二是禁軍征戰頻繁,加入飛鷹堂的禁軍軍士接連陣亡。使心血白費;三是飛鷹堂是不敢輕易去招惹中上層軍官,收買的多是禁軍下層軍官和軍士,他們往往得不到什麼有用的情報。

基於上述三個原因,孟殊在顯德五年靈州之行以後,就放棄了在禁軍中安插釘子的做法,而是採取的侯大勇提出的“間接監控”辦法。

“間接監控”通常採用五種方式:

一是富家商鋪設立了一個專爲達官貴人提供農產品地商鋪,富家商鋪利用已經形成地商業網絡,花大力氣從各地包括北漢、南唐、西蜀等地搜尋優質五穀,繼而在大梁城內推出了一個富家五穀專賣商鋪。專門以市場價供應達官貴人。

富家商鋪的產品在大梁早已成爲高檔品的代名詞,京中貴婦都以使用富家商鋪地產品爲榮,這次富家商鋪推出了這個富家五穀專賣商鋪,立刻受到了貴婦們的追捧,生意好得異常火爆。

富家五穀專賣商鋪的掌櫃並不是飛鷹堂的人,他是一個長於交際的生意人,在孟殊的有意安排之下,他和京城中的不少大戶人家的管家打得火熱,建立了良好合作關係。而富家五穀專賣商鋪的記帳員卻是飛鷹堂的人,他在做好普通帳目地同時,還給每位達官貴人的單獨開設了一個戶頭,每月購進多少糧食都一筆一筆地記錄下來,依據這份記錄,就可以判斷出來達官貴人家中有多少人、要消耗多少糧食,若有異常情況,自然也就能反映到這個記載表中。

二是飛鷹堂在達官貴人聚居的地方開了一家大型的修車商鋪,這個修車商鋪的業務極爲瑣碎,既要修理馬車、馬鞍等大活,也包括換馬掌等小活計,修車商鋪也專門設立了一個記帳員,對這些達官貴人的修理情況進行登記,特別是每一次換馬掌都有詳細的記錄。

三是從黑雕軍中秘密調來八位擅長治療外傷的軍醫,在東、西、南、北四城分別設立了四個同仁堂分號,這樣一來,同仁堂可以掌握不少有用的資訊。

四是在大梁城六個軍營前安插人員,這些人員成天什麼事情都不用做,任務是盯住軍營地大門,軍隊有何異動都要及時報告。

五是飛鷹堂還派了十幾個人,時常混跡於茶樓酒舍,專門打探消息。

在飛鷹堂總堂裡,成立了一個部門,專門把這些客觀的記錄彙總起來,送給孟殊和杜剛孟殊覺得重要的情況,就報給侯大勇,這就是“間接控制”的運作過程。孟殊所說的老辦法,正是指的這種“間接監控”之法。侯大勇位於中書門下,每天可以從正規的渠道獲取大量情報,加上“間接監控”得到的情報。一正一奇,侯大勇掌握的信息就極爲靈敏而全面。

孟殊告辭之時,侯大勇站起身來伸了一個懶腰,打量了孟殊一番,道:“孟郎不像富家商鋪地大掌櫃。”

孟殊有些不解,不知侯大勇指的是哪一方面,他低頭看了看自己的穿着,自己身上穿了一件來自成都府的綿綢。裡面是一件極爲名貴的薄羊絨,出門之時,罩上一件來自北方的貂皮大袍,也算是富貴之極的打扮。

“孟郎現在執掌飛鷹堂,需要精心掩藏自己的身份,最不引人注意地方法是什麼?最好的掩藏方法並非精心的僞裝,而是‘抿然衆人亦”和衆多富商的行爲一致就是最好的隱藏辦法,任何獨立特行都有可能吸引別人的注意力,明白嗎?”

侯大勇見孟殊仍然臉露疑惑。又道:“大梁城內稍有些規模的掌櫃。那一個不是小妾滿院、舞姬成羣,孟郎一個小妾也無,這就讓人感到另類。孟郎可以考慮買幾個小妾。放在家中也算是裝點門面。”

當年在德州,孟殊的大妹妹孟清被萬壽寺住持強奪,侯大勇、符英把孟清解救出來的時候,孟清已被活埋,同時挖出來還有好幾個年輕女子,看以這個場景之後,孟殊當場就軟倒在地,雖說後來將萬壽寺住持砍成肉泥,心中卻已留下了陰影。孟殊以後又暗戀符英,只是符英對於孟殊來說。永遠是天上的星星,有了這兩個原因,孟殊對別地女子也沒有多大興趣,結婚生子,不過是爲了完成傳宗結代地任務,唾手可得的美色,對於孟殊來說沒有多大的吸引力。

孟殊苦笑道:“雖說食色,性也,可是我對於女色實在不感興趣。”不過。侯大勇已開了口,孟殊就只有表態道:“我這就放出話去,說要找兩房小妾。”

孟殊告辭之後,侯大勇在書房中取出《反經》,就着昏暗地油燈,一邊翻閱一邊想着心事1第二塊石碑的出現,如是一塊巨石壓在了侯大勇心裡。

這一套唐人趙蕤所著的《反經》,也是符英婚前買來的,侯大勇在靈州無書可看的時候,隨手抽出來看了看,誰知一看就放不下手,《反經》和《太白陰經》成爲侯大勇兩套常備書。《太白陰經》記錄的唐隊軍隊的裝備、訓練和作戰等詳細情況,《反經》對唐之前歷代智謀權術做了一次全面的闡述和總結,集政治學、謀略學、人才學、社會學爲一體,以謀略爲經,歷史爲緯,交錯縱橫,蔚然成章,行文更如流水,讀來酣暢淋漓。

“知人者,王道也;知事者,臣道也,無形者,物之君也;無端者,事之本也。”

這段話侯大勇玩味了很久,特別是後面兩句,上升到了哲學的高度:無形的東西,纔是有形之萬物地主宰,看不見源頭的東西,纔是世事人情的根本。初初閱讀,只覺這是一句放之四海的空話,可是細細體驗,卻覺得這是具有整體思維的大智慧。侯大勇讀了數遍這句空話,想着大梁城內暗流涌動的政局,漸漸有些出神。

過了良久,當肚子已經發出小咕、咕”的叫聲。侯大勇這才醒悟過來,自己還沒有吃晚飯。侯大勇曾經定下一個規矩:“自己在書房中,沒有特別緊急的事情,一律不準打擾。”因此,雖說天色已晚,卻沒有人敢來敲門。

侯大勇空着肚皮走出書房,深吸了一口清冷的空氣,小院角落裡地幾顆大樹,在黑沉沉的夜色中隨風搖晃着樹葉,樹幹挺拔,在黑暗中竟有如擎天之柱。

封沙見侯大勇走了出來,急忙走了過來,遞過來一張紙條,輕聲道:“郭炯一萬人馬,和頗超軍、裡奇軍聯手,在賀蘭山以西,圍殲了四千契丹軍,從居延海到賀蘭山,契丹人對靈州的威脅基本上解除了。”侯大勇又回到書房,仔細看了一遍紙條,再把紙條在油燈上點燃燒燬,看着紙條變成了一段灰燼,侯大勇對封沙道:“你給石將軍帶一封信,上報樞密院的軍情儘量大事化小,只說黑雕軍與契丹軍偶然遭遇,發生了小規模衝突,隨後擊退了犯境的契丹軍。”

侯大勇再次走出書房的時候,肚子已經開始“咕、咕”叫了。隔壁主院傳來了飯菜的香味。侯大勇走出自己工作的小院,剛要觸到主院虛掩的大門之時,他忽然停了下來,在門口停留了片刻,就轉身朝秋菊的側院走去。

自從春蘭自殺以後,侯大勇還從來沒有到過秋菊的側院,因此,當侯大勇突然出現在秋菊面前的時候。秋菊似乎嚇了一跳,手中正在做的針線活也掉在了地上。侯大勇看到秋菊這個樣子,在心中微嘆了一口氣,彎腰撿起了掉落在地上的布塊。這是一件小璐穿的外套,上面還繡着幾朵梅花,很是淡雅。侯大勇用手輕輕拍了拍這件小衣服,對着燈光看了看,微笑道:“這是小璐的衣服,真是好看。”

秋菊有些手足無措地接過小璐的衣服,低着頭道:“小璐長得快。春天的新衣服還沒有穿壞。就已經小了。”侯大勇知道自己這一段時間冷落了秋菊,道:“每天忙得昏頭轉向,好久沒有過來了。我們去看看小璐。”按照大周朝的規矩,小孩子一般不挨着母親睡地,特別是小妾身份的女子,更要把牀位留給隨時都可能來的郎君,女兒更是不能挨着母親睡。

小璐睡得極爲沉穩,濃密的黑髮輔在枕頭之上,小嘴緊緊閉着,眉眼間已有此小姑娘模樣,侯大勇凝神看着女兒,一時之間心中充滿了疼愛。他俯身在女兒的額頭上,輕輕地吻了吻,並用臉頰貼在女兒的臉蛋之上。侯大勇只覺得女兒的臉有些涼,擡頭問秋菊:“這屋不是有火龍嗎,怎麼有些涼嗖嗖的。”秋菊仍然低聲道:“地龍只有一條,而且纔開始燒,要等一會纔有熱氣。”

在大梁侯府,有着完善的供暖設備,特別是在符英、秋菊、春蘭等幾個院落中。每一個房間都有兩條地龍,進入十一月以後,這些地龍也就開始使用了。

侯大勇打了一個寒顫,他伸手揭開小璐的被子,只見小璐厚厚地蓋着兩牀被子,從這個情況看,這個房間似乎已有好幾天沒有地龍了,侯大勇有些生氣地問道:“是不是這一段時間都沒有用地龍?”秋菊小心翼翼地答道:“這房子有一條地龍有些損壞,暫時停用,說是要等到修理好了再用。”侯大勇臉色陰沉了下來,道:“地龍壞了多久了?”秋菊有些不敢看侯大勇的臉色,道:“六七天了。”

這時,屋內溫度漸漸升高了,小璐翻了翻身,一隻手露在了外面。

侯大勇對於眼前的事情心知肚明,他對房間裡垂手站立着的使女道:“你去把秦管家叫過來?”秦管家一溜小跑地來到了秋菊小院,剛,來到小院裡,就被重重的一耳光打得昏頭轉向。

“真是三天不打就要上房揭瓦,狗眼看人低的東西。”

侯大勇長期征戰沙場,手上的力量自然極大,秦家河坐在地上,鼻血直流,眼冒金花,腦中一片金鼓之聲,他聽到侯大勇斥罵,急忙跪在地上,道:“小人愚鈍,請阿郎明示。”秦家河辦事利索,到了侯府之後,侯大勇和符英對他都是客客氣氣,更不用說是秋菊、春蘭兩人,他是第一次挨耳光,此時跪在地上,不知何事惹得侯大勇雷霆大作,心中既忐忑不安又有些不解。

“秦家河,爲何小璐房間的地龍壞了五六天也沒有修好?”

秦家河聽到是此事,不禁大罵手下的吳管事,此事他幾天前就交待過吳管事,頓時明白肯定是吳管事見阿郎許久沒有到秋菊院中來,所以怠惰了此事,秦家河連忙磕頭不停,講了事情原委。

秋菊站在旁邊一直沒有出聲,客觀地講,秦家河對秋菊和春蘭還是不錯的,只是一些下人見風使舵,臉變得太快。此時已進入十一月,地面如凍一樣冷,秋菊見侯大勇沒有讓秦家河站起來的意思,想到以後還用得着秦管家,就解釋道:“此事不怪秦管家,他到小璐的房間看過兩三次了。”

侯大勇對秋菊和秦家河兩人的心態都清清楚楚,他今天打秦家河的目的就是給秋菊立威,免得以後秋菊受小人地窩囊氣。這些小人翻不起大浪,可是秋菊的生活本來就沒有多少大浪,就是由一件又一件的小事構成的,若長期在小事上受委屈,日子就難受了。

“秦管家,你起來吧,以後,給下人們說清楚,秋菊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是這個家的主人,若再出現這種事情,別怪我翻臉不認人。”

回到秋菊的房間,秋菊坐在牀邊,嚶嚶地小聲抽泣,侯大勇走過來,順手把手放在秋菊肩膀上,愛撫的拍了拍,秋菊順勢把頭靠在了侯大勇腰側,痛快淋漓地哭了起來,從春蘭出事到今天,侯大勇從來沒有出現在秋菊小院中,秋菊心傷春蘭之早逝,同時也爲了自己和小璐的未來擔憂,今日見到郎君對待自己仍和從前一樣,禁不住又喜又悲,再也控制不了情緒,伏在侯大勇懷裡痛哭了一場。

良久,侯大勇才道:‘,別哭了,我還沒有吃晚飯,今天特別想吃娘子做的面塊湯。”秋菊聞言,揚起一張大花臉,哭中帶笑道:“奴家這就去做。”

第22章 決戰鳳州(六)第224章 決戰幽雲(十五)第16章 人事安排第10章 中牟縣令第23章 決戰鳳州(七)第137章 爭奪河套(二)第188章 廟堂之高(十六)第185章 廟堂之高(十三)第3章 烽火熄滅第184章 廟堂之高(十二)第256章 鹿死誰手(十九)第6章 蛙跳行動(一)第39章 節度三州(三)第92章 鏖戰西北(五)第106章 清水河畔(三)第341章 蕩盡羣雄(十八)第13章 大軍奇襲第187章 廟堂之高(十五)第193章 廟堂之高(二十一)第19章 又見青葉(二)第258章 鹿死誰手(二十一)第361章 蕩盡羣雄(三十九)第22章 決戰鳳州(六)第368章 蕩盡郡雄(四十六)第327章 蕩盡羣雄(四)第281章 鹿死誰手(四十五)第210章 幽雲之戰(一)第19章 又見青葉(二)第130章 經營同心(十六)第338章 蕩盡羣雄(十五)第69章 回到大梁(一)第134章 經營同心(二十)第175章 廟堂之高(二)第279章 鹿死誰手(四十二)第342章 蕩盡羣雄(十九)第34章 決戰鳳州(十四)第78章 風雲再起(一)第192章 廟堂之高(二十)第157章 爭奪河套(二十二)第16章 人事安排第8章 確定名分第312章 南下之路(二十七)第8章 詔令出征第85章 風雲再起(八)第331章 蕩盡羣雄(八)第140章 爭奪河套(五)第134章 經營同心(二十)第120章 經營同心(六)第28章 姐姐病了(一)第240章 鹿死誰手(四十三)第31章 決戰鳳州(十一)第139章 爭奪河套(四)第301章 南下之路(十六)第335章 蕩盡羣雄(十二)第273章 鹿死誰手(三十六)第21章 決戰鳳州(五)第23章 決戰鳳州(七)第346章 蕩盡羣雄(二十四)第66章 大戰過後(三)第8章 確定名分第177章 廟堂之高(四)第27章 侯府家事(四)第370章 蕩盡羣雄(四十八)第16章 酒樓餞行第212章 決戰幽雲(三)第107章 清水河畔(四)第338章 蕩盡羣雄(十五)第242章 鹿死誰手(四)第19章 又見青葉(二)第373章 蕩盡羣雄(五十三)第324章 蕩盡羣雄(一)第3章 符家說客第5章 道士陳摶第179章 廟堂之高(六)第344章 蕩盡羣雄(二十二)第333章 蕩盡羣雄(十)第222章 決戰幽雲(十三)第102章 鏖戰西北(十五)第184章 廟堂之高(十二)第219章 決戰幽雲(十)第7章 智破命案第243章 鹿死誰手(五)第139章 爭奪河套(四)第181章 廟堂之高(九)第245章 鹿死誰手(七)第324章 蕩盡羣雄(一)第16章 鄭州任職第20章 決戰鳳州(四)第38章 節度三州第216章 決戰幽雲(七)第201章 廟堂之高(三十一)第133章 經營同心(十九)第318章 南下之路(三十三)第327章 蕩盡羣雄(四)第232章 決戰幽雲(二十三)第214章 決戰幽雲(五)第三六十七章 蕩盡羣雄四十五第6章 激戰馬賊第17章 路過大梁第19章 決戰鳳州(三)
第22章 決戰鳳州(六)第224章 決戰幽雲(十五)第16章 人事安排第10章 中牟縣令第23章 決戰鳳州(七)第137章 爭奪河套(二)第188章 廟堂之高(十六)第185章 廟堂之高(十三)第3章 烽火熄滅第184章 廟堂之高(十二)第256章 鹿死誰手(十九)第6章 蛙跳行動(一)第39章 節度三州(三)第92章 鏖戰西北(五)第106章 清水河畔(三)第341章 蕩盡羣雄(十八)第13章 大軍奇襲第187章 廟堂之高(十五)第193章 廟堂之高(二十一)第19章 又見青葉(二)第258章 鹿死誰手(二十一)第361章 蕩盡羣雄(三十九)第22章 決戰鳳州(六)第368章 蕩盡郡雄(四十六)第327章 蕩盡羣雄(四)第281章 鹿死誰手(四十五)第210章 幽雲之戰(一)第19章 又見青葉(二)第130章 經營同心(十六)第338章 蕩盡羣雄(十五)第69章 回到大梁(一)第134章 經營同心(二十)第175章 廟堂之高(二)第279章 鹿死誰手(四十二)第342章 蕩盡羣雄(十九)第34章 決戰鳳州(十四)第78章 風雲再起(一)第192章 廟堂之高(二十)第157章 爭奪河套(二十二)第16章 人事安排第8章 確定名分第312章 南下之路(二十七)第8章 詔令出征第85章 風雲再起(八)第331章 蕩盡羣雄(八)第140章 爭奪河套(五)第134章 經營同心(二十)第120章 經營同心(六)第28章 姐姐病了(一)第240章 鹿死誰手(四十三)第31章 決戰鳳州(十一)第139章 爭奪河套(四)第301章 南下之路(十六)第335章 蕩盡羣雄(十二)第273章 鹿死誰手(三十六)第21章 決戰鳳州(五)第23章 決戰鳳州(七)第346章 蕩盡羣雄(二十四)第66章 大戰過後(三)第8章 確定名分第177章 廟堂之高(四)第27章 侯府家事(四)第370章 蕩盡羣雄(四十八)第16章 酒樓餞行第212章 決戰幽雲(三)第107章 清水河畔(四)第338章 蕩盡羣雄(十五)第242章 鹿死誰手(四)第19章 又見青葉(二)第373章 蕩盡羣雄(五十三)第324章 蕩盡羣雄(一)第3章 符家說客第5章 道士陳摶第179章 廟堂之高(六)第344章 蕩盡羣雄(二十二)第333章 蕩盡羣雄(十)第222章 決戰幽雲(十三)第102章 鏖戰西北(十五)第184章 廟堂之高(十二)第219章 決戰幽雲(十)第7章 智破命案第243章 鹿死誰手(五)第139章 爭奪河套(四)第181章 廟堂之高(九)第245章 鹿死誰手(七)第324章 蕩盡羣雄(一)第16章 鄭州任職第20章 決戰鳳州(四)第38章 節度三州第216章 決戰幽雲(七)第201章 廟堂之高(三十一)第133章 經營同心(十九)第318章 南下之路(三十三)第327章 蕩盡羣雄(四)第232章 決戰幽雲(二十三)第214章 決戰幽雲(五)第三六十七章 蕩盡羣雄四十五第6章 激戰馬賊第17章 路過大梁第19章 決戰鳳州(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