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蕩盡羣雄(四十四)

等到太監宮女們都躲得遠遠的,符英挽着侯大勇手臂,依在其身邊,嘆了一口氣,道:“阿郎,不是我心眼小,侯宗武也太不像話了,以前在城南侯府裡就天天地鬧事,如今到了皇宮,更是不消停,剛纔他帶着小清,把宗林推進了花園裡,弄得一身泥,手也蹭破了皮。”

阿濟格是侯大勇來到這一個世界的第一個女人,爲侯大勇生下了第一個孩子,而且是一個健康的男孩子,對於這個時代來說,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侯大勇對於阿濟格,感激之心多於愛憐之情,對於侯宗虎來說,他又是另外的概念,侯虎是親骨肉,又有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機靈勁,很合侯大勇的胃口,在大梁,他只要有時間,都喜歡把侯虎叫到面前,教他幾招拳法,或是給他講講《孫子兵法》,他甚至還將後世的物理、化學的基本知識整理了一部分,專門教給侯宗虎和宗林。

對於侯宗虎,符英總有些心理負擔,這是一個母親保護兒子的天然反應,雖然自己貴爲皇后,可是侯虎卻是長子,以後誰來繼續皇位,還存在着很多變數。其次的原因,侯宗虎確實是讓人頭疼,以前在府上,如今在皇宮裡,爬山上樹,逗貓惹狗,每天都會很有創意地闖禍,讓人不得安寧。

侯大勇見符英氣鼓鼓的,便笑道:“宗虎這個傢伙,精力倒真是旺盛。”誇了一句,他又道:“他也有八歲多了,要教些規矩了,若是變得無法無天,就不是好事了。”他又溫言勸道:“小孩子都是這樣,我小時候常和朋友們一起玩耍,打架是常事。”

符英也是極爲理性之人,她抱怨了一句以後。也怕侯大勇誤解自己是專門來告狀的,便道:“壽安公主剛纔到宮中來了。”

壽安公主是周太祖郭威的女兒,她的丈夫便是以前的殿前司都指揮使張永德,侍衛司和殿前司兩分爲六之後,張永德就失去了大周精衛禁軍的控制,他帶了一隻偏師常年駐守在澤州,大周軍北伐之時,主要任務是防守北漢。

這只是一般高級將領的職位。張永德是駙馬身份,而大周朝並沒有規定駙馬就不能擔任高級官員,所以,他駐守澤州,是被柴榮變相地逐出了大周的權力中心。當李筠被殲滅以後,侯大勇就趁機將其調回了大梁,給了一個衛國公的虛位,就放他在大梁養着。

侯大勇早已將這位曾經統兵大將淡忘了,聽到壽安公主入宮,便問道:“壽安公主。她到宮中來做什麼?”

在太祖郭威時代。壽安公主府中曾是大梁貴婦人最愛去地地方,柴榮時代,壽安公主府上也長期賓客贏門。當時符英是符皇后的妹妹,靈州節度使侯大勇的夫人,魏王符彥卿的女兒,身份也非同一般,自然是壽安公主府上的客人,兩人關係雖不是特別深厚,卻也是常來常往的熟人。

符英就淡淡地笑道:“壽安公主的女兒有三歲多了,她想和我們結成親家,把女兒嫁給宗林。”對於這門親事,符英還是比較認同的。

壽安公主雖然今非昔比,可是畢竟是太祖郭威地血脈,從家世來說,在人們心中仍是尊貴無比,若兩家能聯姻,就能無形中提高宗林在宮中的地位。

侯大勇揹着手,在宮中轉了幾圈,道:“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是千年不變的規律,既然如此,我們就沒有拒絕太祖血脈的理由。”他在心中嘆息一聲:“這些生在帝王家的兒女們,還沒有長大,就已經成爲了無數獵人的目標,他們甚至沒有選擇愛情和人生道的權利和機會,這也算是帝王家的無奈。”

符英見侯大勇同意了,臉有喜色,道:“壽安公主明日還要到宮中來,她一定會很高興的。”

符英高高興興地回宮,侯大勇又在殿前坐了一會,只見參政知事薛居正手裡拿着一個黑木盒子,匆匆走了進來,薛居正是參政知事,侯大勇給了他隨時進殿的權力,因此,他一這通行證,也沒有人阻擋他,任由着他走進了大殿。

侯大勇當了皇帝以後,發了二十張通行證,也就是這二十個大臣,能夠憑着通行證,隨時隨地到大殿中來,不必經過太監們通報,這包括了幾個宰相、參政知事,御史中承、樞密使,以及黑雕軍地幾個重要將領。

“陛下,郎州刺史鄭起地黑木奏摺到了。”

侯大勇稱帝以後,仍然保留着柴榮的黑木奏摺制度,沒有陛下同意,黑木奏摺連宰相也不能看,這是給封疆大吏的一種特權,他們可以直接用黑木奏摺向陛下彙報重大問題,一是爲了保密,二是免得因爲公文在各衙門慢慢運轉而誤事。

侯大勇接過黑木奏摺,取過一柄銀質地小刀,劃開蠟封的印紙,奏摺很短,不過薄薄一頁,侯大勇卻讀得很慢,讀畢,將奏摺遞給薛居正,道:“你也看看。”

薛居正看罷,道:“看來江陵等地所上的奏摺所言不虛,鄭使君也承認了此事,只是,依臣之見,鄭使君初到郎州,又遇到天災,纔會出現郎州之民大量外逃之事,他所做的緊急措施也還不錯,可免其責。”

“世間萬物萬事,有因就有果,郎州之亂,周保權難辭其疚,他如今被捉到了郎州,也應了那一句話,種下什麼種子,就結什麼果實。”

侯大勇又取過薄薄的奏摺,再看了一遍,用手指敲敲了桌面,提高聲音道:“周氏父子在郎州,急徵暴斂,競相盤錄百姓,除常賦二稅不斷加重以外,還有農具稅、牛皮銳、過橋稅、鹽錢、麴錢、礬錢、鞋錢、酒錢,更有甚者,楊柳吐絮、鵝生雙黃都是納稅,這些稅錢,是真正的苛捐雜稅,有一部分進了三司,絕大部分被各地官員中飽私囊。”

“郎州如此斂奉上,肆意撥亂百姓,難怪我軍攻打荊湖地區勢若破竹,郎州、嶽州百姓還主動提供情報,郎州之事,是血淋淋的經驗教訓,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薛居正進言道:“依臣之見,當務之急是從襄陽調一批糧食到郎州,將百姓安撫住,如今正在攻打西蜀,不能讓郎州出亂子。”

侯大勇讚許地點了點頭,道:“郎州安定,西蜀的抵抗意志就要弱上兩分,此事宜速辦,不能絲毫懈怠,還有,郎州不僅要廢除所有的苛捐雜稅,還要免除荊南、潭州、郎州等地歷年拖欠的租稅,所有地無名雜稅也全部免除,而且,給荊湖之民三年時間休養生息,免除所有的稅錢,特別是在荊湖和西蜀交界之地,多多地貼上這種佈告,還要在佈告上寫上,西蜀的租稅也免三年。”

薛居正沒有想到侯大勇一下就免了荊湖之地的租稅,他有些遲疑地道:“西蜀比荊湖大得太多,若免了西蜀三年租稅,朝廷的負擔就太大了。”

“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這就要看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說到這裡,侯大勇莫名其妙地笑了起來,因爲他在另一個世界讀高中的時候,有一段時間特別流行搞辯論賽,辯論賽的選題自然是棱模兩可,所以,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就成爲了辯論賽裡常所的話題,在天天辯論的日子,“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就成了一句口頭禪。

薛居正學富五車,認真地聽着侯大勇講話,他見陛下臉上突然有了些笑意,他有些疑惑,便低下頭看看自己,也沒有什麼可笑地地方,他是儒家人士,很講究上下尊卑,陛下能隨意笑,而臣子卻必須依足了臣子的禮儀。

侯大勇很快就把思路回到了正確軌道之上,他道:“不用擔心,西蜀朝庫頗爲豐厚,這些財產足夠三年治蜀之費,根本沒有任何問題。在我的家鄉,這種政策叫做放水養魚,魚多了,自然就可以隨時網起來宰殺,若是沒有魚,就算你的網再好,也是白費勁。”

交待完政策,薛居正很鬱悶地就朝外走,雖然陛下的主意和辦法都還是不錯,可是陛下說出來的話,一點都沒有儒家的內斂,就和那些生意人一般,他暗延:“陛下畢竟是將軍出身,學問不深,若是他熟讀了聖人之言,說起話來定然順耳得多。”

雖然話不順耳,辦法卻是極好的,薛居正回到中書門下,就讓小吏們取過紙筆,他親自擬定了一份告示,告示內容就是侯大勇所定下之策,當然,句子充滿了充斥天地的浩然正氣,將浩蕩皇恩表現得淋漓盡致。

此佈告發出之後,荊湖之民都將侯大勇當成了救苦救難的活菩薩,當然,這是後話了,在此暫且不提。

走了薛居正,侯大勇正準備提前下班,他剛站起來伸了伸懶腰,只見宰相魏仁浦和樞密使石虎又一起進了大殿。見到這兩人一起來了,侯大勇就只好重重地坐了下來,他道:“兩位臉色嚴肅,是西蜀戰事出了問題嗎,不過,各軍現在仍在行軍,想必戰事還沒有打起來,是哪一處邊境出了問題。”

石虎不愧爲石佛,面對着當今陛下,也沒有展開笑顏,只道:“北漢劉繼業在代州屯積重兵,我擔心契丹人又會趁西蜀之戰南下。”

第342章 蕩盡羣雄(十九)第7章 跬跳行動(二)第279章 鹿死誰手(四十二)第159章 爭奪河套(二十四)第82章 風雲再起(五)第54章 回鶻商隊(二)第18章 又見青葉(一)第226章 決戰幽雲(十七)第16章 酒樓餞行第343章 蕩盡羣雄(二十一)第209章 廟堂之高(三十九)第47章 節度三州(七)第94章 鏖戰西北(七)第171章 爭奪河套(三十六)第78章 風雲再起(一)第6章 初到大名第195章 廟堂之高(二十五)第370章 蕩盡羣雄(四十八)第23章 決戰鳳州(七)第196章 廟堂之高(二十六)第254章 鹿死誰手(十八)第59章 出使蘭州(二)第176章 廟堂之高(三)第41章 節度三州(五)第305章 南下之路(二十)第34章 決戰鳳州(十四)第12章 攻心爲上第195章 廟堂之高(二十五)第26章 侯府家事(三)第113章 清水河畔(十)第52章 回鶻大軍(六)第21章 決戰鳳州(五)第99章 鏖戰西北(十二)第54章 回鶻商隊(二)第212章 決戰幽雲(三)第22章 決戰鳳州(六)第244章 鹿死誰手(六)第三百五十五 蕩盡羣雄三十三第88章 鏖戰西北(一)第18章 又見青葉(一)第4章 黃牛軍寨第373章 蕩盡羣雄(五十三)第93章 鏖戰西北(六)第9章 商隊北行(二)第194章 廟堂之高(二十四)第146章 爭奪河套(十一)第7章 智破命案第33章 決戰鳳州(十三)第158章 爭奪河套(二十三)第20章 郭府壽宴第10章 借刀殺人第159章 爭奪河套(二十四)第99章 鏖戰西北(十二)第87章 風雲再起(十)第363章 蕩盡羣雄(四十一)第369章 蕩盡羣雄(四十七)第211章 決戰幽雲(二)第184章 廟堂之高(十二)第222章 決戰幽雲(十三)第三六十七章 蕩盡羣雄四十五第5章 遇到商隊第348章 蕩盡羣雄(二十六)第243章 鹿死誰手(五)第142章 爭奪河套(七)第9章 解救符英第347章 蕩盡羣雄(二十五)第283章 鹿死誰手(四十七)第316章 南下之路(三十一)第71章 回到大梁(三)第220章 決戰幽雲(十一)第22章 決戰鳳州(六)第129章 經營同心(十五)第282章 鹿死誰手(四十六)第151章 爭奪河套(十六)第329章 蕩盡羣雄(六)第336章 蕩盡羣雄(十三)第167章 爭奪河套(三十二)第93章 鏖戰西北(六)第232章 決戰幽雲(二十三)第103章 鏖戰西北(十六)第157章 爭奪河套(二十二)第237章 決戰幽雲(二十八)第268章 鹿死誰手(三十一)第24章 手紙問題第229章 決戰幽雲(二十)第153章 爭奪河套(十八)第96章 鏖戰西北(九)第26章 侯府家事(三)第10章 商隊北行(三)第243章 鹿死誰手(五)第254章 鹿死誰手(十七)第90章 鏖戰西北(三)第348章 蕩盡羣雄(二十六)第125章 經營同心(十一)第75章 回到大梁(七)第328章 蕩盡羣雄(五)第282章 鹿死誰手(四十六)第190章 廟堂之高?(十八)第三六十七章 蕩盡羣雄四十五第6章 蛙跳行動(一)
第342章 蕩盡羣雄(十九)第7章 跬跳行動(二)第279章 鹿死誰手(四十二)第159章 爭奪河套(二十四)第82章 風雲再起(五)第54章 回鶻商隊(二)第18章 又見青葉(一)第226章 決戰幽雲(十七)第16章 酒樓餞行第343章 蕩盡羣雄(二十一)第209章 廟堂之高(三十九)第47章 節度三州(七)第94章 鏖戰西北(七)第171章 爭奪河套(三十六)第78章 風雲再起(一)第6章 初到大名第195章 廟堂之高(二十五)第370章 蕩盡羣雄(四十八)第23章 決戰鳳州(七)第196章 廟堂之高(二十六)第254章 鹿死誰手(十八)第59章 出使蘭州(二)第176章 廟堂之高(三)第41章 節度三州(五)第305章 南下之路(二十)第34章 決戰鳳州(十四)第12章 攻心爲上第195章 廟堂之高(二十五)第26章 侯府家事(三)第113章 清水河畔(十)第52章 回鶻大軍(六)第21章 決戰鳳州(五)第99章 鏖戰西北(十二)第54章 回鶻商隊(二)第212章 決戰幽雲(三)第22章 決戰鳳州(六)第244章 鹿死誰手(六)第三百五十五 蕩盡羣雄三十三第88章 鏖戰西北(一)第18章 又見青葉(一)第4章 黃牛軍寨第373章 蕩盡羣雄(五十三)第93章 鏖戰西北(六)第9章 商隊北行(二)第194章 廟堂之高(二十四)第146章 爭奪河套(十一)第7章 智破命案第33章 決戰鳳州(十三)第158章 爭奪河套(二十三)第20章 郭府壽宴第10章 借刀殺人第159章 爭奪河套(二十四)第99章 鏖戰西北(十二)第87章 風雲再起(十)第363章 蕩盡羣雄(四十一)第369章 蕩盡羣雄(四十七)第211章 決戰幽雲(二)第184章 廟堂之高(十二)第222章 決戰幽雲(十三)第三六十七章 蕩盡羣雄四十五第5章 遇到商隊第348章 蕩盡羣雄(二十六)第243章 鹿死誰手(五)第142章 爭奪河套(七)第9章 解救符英第347章 蕩盡羣雄(二十五)第283章 鹿死誰手(四十七)第316章 南下之路(三十一)第71章 回到大梁(三)第220章 決戰幽雲(十一)第22章 決戰鳳州(六)第129章 經營同心(十五)第282章 鹿死誰手(四十六)第151章 爭奪河套(十六)第329章 蕩盡羣雄(六)第336章 蕩盡羣雄(十三)第167章 爭奪河套(三十二)第93章 鏖戰西北(六)第232章 決戰幽雲(二十三)第103章 鏖戰西北(十六)第157章 爭奪河套(二十二)第237章 決戰幽雲(二十八)第268章 鹿死誰手(三十一)第24章 手紙問題第229章 決戰幽雲(二十)第153章 爭奪河套(十八)第96章 鏖戰西北(九)第26章 侯府家事(三)第10章 商隊北行(三)第243章 鹿死誰手(五)第254章 鹿死誰手(十七)第90章 鏖戰西北(三)第348章 蕩盡羣雄(二十六)第125章 經營同心(十一)第75章 回到大梁(七)第328章 蕩盡羣雄(五)第282章 鹿死誰手(四十六)第190章 廟堂之高?(十八)第三六十七章 蕩盡羣雄四十五第6章 蛙跳行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