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西軍風波

鄭州防禦使史彥超走後不久,鄭州防禦副使另有任用,也離開了鄭州。在侯大勇大力推薦下,石虎被任命爲鄭州防禦副使。石虎跟隨侯大勇,在滄州城外擊殺滄州軍主將劉海後,從此官運亨通,不到一年時間,從校尉作到果毅將軍,現在又成爲防禦副使。

鄭州駐軍原有六千人,分爲東軍、西軍和親衛三營。史彥超走後,帶走了親衛一千人,黑雕軍又帶來一千人,現在駐軍仍有六千人,分成了東軍、西軍和黑雕軍三營,東軍三千人駐在鄭州到開封之間,西軍二千人駐紮在鄭州西郊七裡地,鄭州城內原是由史彥超親衛駐守,黑雕軍來到鄭州後,就代替史彥超親衛,駐紮在城內。

石虎作爲防禦副使,統轄東軍三千人,狼營校尉山宗元到西軍中統領一千人馬。黑雕軍由匡操具體指揮兼虎營校尉,郭炯爲副手兼任狼營校尉,何五郎爲豺營校尉。黑雕軍人數減少,但裝備得到了進一步加強,每位軍士配備戰馬一匹,長刀、腰刀各一把,黃樺手弩、弓箭各一張。裝備之精良,其他各軍遠遠不及。

黑雕軍建軍以來,屢立大功,軍士得到賞賜很多,打仗受傷或戰死,還有一筆豐厚的撫卹金,平日裡伙食也很好,軍士都爲身在黑雕軍中深感自豪。

黑雕軍待遇好,軍紀卻比其他軍隊嚴格,特別是侯大勇制定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觸犯必被懲處。黑雕軍到了鄭州後,鄭州城內老百姓見黑雕軍軍紀甚嚴、不擾民,驚奇不已。黑雕軍還請當地有名望的大戶到軍中作客,參觀軍隊訓練,大戶受到軍隊禮遇,禮尚往來,不時送些糧、肉到黑雕軍軍中,很快,軍地關係相處極爲融洽。

大周沿襲唐制,兵員制度主要實行募兵制。凡招募士兵,“先度人材,次閱走躍,試瞻視,然後口面,賜以緡錢、衣履而隸諸籍”,成爲士兵後,允許家屬隨軍居住,士兵可得到衣、糧和醬菜錢,另外,應募、征戰、捉賊等皆有賞賜。

高平大戰後,侯大勇對當時大周各軍有了直接瞭解,發現各軍軍士普遍訓練不夠,士氣不高,遇到弱小對手,又兇又狠,遇到強敵,則一鬨而散。在巴公原大戰中,居然出現了右軍主力步軍千人陣前投敵之事。

侯大勇先後到東、西兩軍進行了視察,見兩軍人數雖多,但戰鬥力和黑雕軍相比,差得太遠,便決定在鄭州軍中開展練兵活動。侯大勇從黑雕軍中選出軍容軍姿好的軍士,組成一個訓練隊,然後,令東、西兩軍的各級軍校輪流到訓練隊來集訓。

對於集訓之事,西軍統領向東陽不以爲然,多次在私下場合鄙視侯大勇這新貴之人。西軍統領向東陽曾在侍衛司任過散員都指揮使,是宣徽南院向訓的族人,世家子弟。他和李重進長期不和,李重進本是一個傲慢且心胸狹窄之人,在高平之戰時,找了向東陽的小錯,本欲治罪,宣徽南院向訓在柴榮身邊說情,向東陽於是被排擠出了侍衛司,降職到鄭州統領西軍。

向東陽從侍衛司帶來的幾個心腹,擔任着各隊校尉,見統領如此態度,紛紛稱病不來,明裡暗裡對山宗元多有排擠。

侯大勇得知此事,並未當時發作,立即令山宗元到西軍中悄悄調查,知道了事情原委,拿到了向東陽心腹的名冊。第二次發出命令後,仍有四人稱病不來。侯大勇絕對不充許軍隊中發生抗令不遵、陰奉陽違之事,決定用雷霆手段收服衆軍,以後再加以安撫。

侯大勇檢查了一直捨不得用的手槍,帶着何五郎、杜剛、陳猛等二十五名親衛到了西軍營地,二十人進營地,五人在營地外守候,若營地有異常,隨時通知緊隨在後的黑雕軍。

向東陽見到侯大勇帶着二十名親衛到了西軍,知是爲了集訓之事,大大咧咧地行過軍禮,滿不在乎。侯大勇見向東陽衣甲鮮亮,軍服上佩帶的小飾物頗爲精緻,顯出了世家子弟和其他將領的不同。

侯大勇沒有和向東陽囉嗦,開門見山問道:“向指揮,爲何西軍軍校不遵將令,稱病不來集訓。”

向東陽道:“不是不遵將令,確實是生病不能去。我已同意他們養病。”

聽到向東陽把事情攬到自己頭上,侯大勇道:“我帶了一些上好補藥,一起去看看生病的校尉。”

向東陽道:“不勞防禦使費心。”說完後並不移步。

侯大勇不等向東陽,轉頭向山宗元道:“你帶我去。”然後,一行人徑直朝營帳走去,向東陽只有跟在後面。到營帳要先經過操練場,操場上許多軍士在打拳、練刀、射箭。

山宗元指着正在活動的幾人道:“那就是稱病的幾個人。”

侯大勇轉頭盯着向東陽,緩緩到:“這怎麼講。”向東陽見事已無法遮掩,並不畏懼,也不解釋,手習慣性地放在佩劍上。

侯大勇道:“升帳,所有軍官全部到營帳。”

擊鼓三遍後,西軍軍官陸續趕到營帳。侯大勇令親衛守住帳門,不準任何人靠近。向東陽見侯大勇臉色鐵青,心知侯大勇擺明了要給他下馬威,向東陽是一個愣頭青,仗家族勢力,又在自己的營帳裡,根本不怕侯大勇。

山宗元點點頭,侯大勇知人來齊了,命令四位稱病不到集訓隊的校尉出列。侯大勇道:“我看四位身體好得很,爲何抗令不來集訓?”

四人紛紛看着向東陽,向東陽一臉木然。

侯大勇“啪”地一拍桌子,歷聲道:“不聽軍令,該當何罪。”

向東陽站了出來,道:“那是我的命令,有本事衝某來。”

侯大勇獰笑一聲,“好,那就怪不得某了。”

“來人,把向東陽拖下,打五十鞭子。”

向東陽抽出佩劍,也喊:“來人。”

侯大勇大喊:“向東陽,你要謀反嗎?”

帳外向東陽的心腹軍士已和守在門口的黑雕軍親衛對峙起來。山宗元趕出去,防止雙方軍士有過火行爲。

近來,侯大勇勤練天遁功,身手越發敏捷,未等向東陽出劍,長刀已出手。向東陽本是理屈在先,又是向上司動手,抽出劍後,聽到侯大勇說他謀反,心裡一驚,手中之劍便刺不出去。侯大勇卻沒有任何猶豫,長刀砍在向東陽右肩,然後把刀架在了向東陽的脖子上。

四個校尉本來手已按在刀柄上,見侯大勇一招制服了向東陽,毫不留情。想到本是自己不遵將令,理屈在先,犯不着爲了這點小事丟了性命,四人對視一眼,心意相通,一起跪在地上,願意接受處罰。

五人被制服後,侯大勇控制住了大局,命四人每人領二十鞭子。打完後,侯大勇道:“以前之事一筆勾銷,既往不咎,往後有功則賞,有過則罰,明白嗎?”四人聽侯大勇如此說,放下心來。

對於向東陽,侯大勇下定決心把他驅除出軍中,留着是個禍害。於是不顧向東陽負傷,一頓鞭子打得向東陽皮開肉綻,初時向東陽還硬氣,二十鞭子後,向東陽開始求饒。

行過鞭刑後,侯大勇在西軍衆軍官中宣佈:“向東陽養傷期間,由山宗元統領西軍。誰若不服軍令,定斬不饒。”侯大勇此舉,實是剝奪了向東陽軍權。

壓服了西軍,鄭州軍再無人敢於藐視侯大勇的權威,軍校們輪流到集訓隊接受訓練,新的隊形、口令、內務、軍歌慢慢在鄭州軍中推行。

就在侯大勇在鄭州整軍、辦鐵鋪之際,禮彌教教首派出教中護法,帶着教中高手,潛入了鄭州城內。侯大勇現在已成爲禮彌教頭號敵人,磁州總壇被黑雕軍剿滅,萬壽寺的住持是禮彌教在德州的頭目,黑雕軍所到之處,毀掉了禮彌教兩個重要據點,使禮彌教在德州、磁州多年心血化爲烏有。

五代之際,佛教興盛,寺廟佔有大量田產,不用上稅,形成很強的勢力。禮彌教護法,是一名大和尚,和開元寺住持相識多年,來到鄭州後,就住在開元寺,平日裡和開元寺衆僧一道做功課,暗地裡,卻安排人手尋機刺殺侯大勇。

侯大勇出門總帶着三五個親衛,平時多在衙門裡,並不到酒樓等地,護法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下手。

時間如飛而逝,很快到了中元節。中元節是鄭州民間傳統節日。時在農曆七月十五,鄭州民間要上墳燒紙祭奠死者,並行超度亡魂野鬼之事,俗稱“鬼節”。在中元節時,鄭州人家多持齋誦經,薦奠祖考。官府祭邑厲壇,謂之‘城隍出巡’。晚間,男女老少雲集城內,填途塞巷,街道里有各種隊伍,用金瓜鉞斧朝天蹬、半朝鑾駕之屬作爲儀仗,老百姓有的扮作馬童,有的扮作囚徒,有的扮作地方鬼,有的頂枷,有的跪道,騰躍百變,聲音鼎沸,上下七八里間,地無寸隙。

按照慣例,在中元節裡,鄭州最高長官要出面祭邑厲壇。護法安排八名殺手暗藏手弩,穿上寬大衣服,埋伏於侯大勇必經之處,另有二名扮作地方鬼,等到侯大勇走近,由二人扮鬼攔住馬頭,八人再同時發弩。

中元節前夕,錄事參軍事樑守恆按慣例安排好各項活動,找藉口把鄭州城內一些無賴潑皮收進牢裡,以免他們趁亂作壞事,過了中元節,才放他們出來。

一個潑皮被關在牢裡,他平日裡壞事做得太多,不知哪一件事發,他是老油條,不待差人詢問,便主動說了一件事,引起了差人的注意,報與判司,判司不敢大意,報與了錄事參軍事,樑守恆連忙向侯大勇報告。

“竟有這等事,不知他們是何目的,事不宜遲,趕快動手。”侯大勇聽完事情經過,立刻決定先下手爲強,以免後患。

第49章 回鶻大軍(三)第57章 回鶻商隊(五)第31章 決戰鳳州(十一)第330章 蕩盡羣雄(七)第135章 經營同心(二十一)第312章 南下之路(二十七)第2章 開辦實業第18章 又見青葉(一)第103章 鏖戰西北(十六)第236章 決戰幽雲(二十七)第305章 南下之路(二十)第23章 決戰鳳州(七)第186章 廟堂之高(十四)第73章 回到大梁(五)第276章 鹿死誰手(三十九)第300章 南下之路(十五)第46章 獅熊爭霸(三)第7章 跬跳行動(二)第343章 蕩盡羣雄(二十一)第20章 郭府壽宴第240章 鹿死誰手(二)第10章 商隊北行(三)第68章 大戰過後(五)第262章 鹿死誰手(二十五)第5章 遇到商隊第358章 蕩盡羣雄(三十六)第230章 決戰幽雲(二十一)第151章 爭奪河套(十六)第235章 決戰幽雲(二十六)第347章 蕩盡羣雄(二十五)第80章 風雲再起(三)第14章 再襲敵軍第353章 蕩盡羣雄(三十一)第46章 獅熊爭霸(三)第265章 鹿死誰手(二十八)第85章 風雲再起(八)第249章 鹿死誰手(十二)第264章 鹿死誰手(二十七)第218章 決戰幽雲(九)第226章 決戰幽雲(十七)第327章 蕩盡羣雄(四)第299章 南下之路(十四)第320章 南下之路(三十五)第70章 回到大梁(二)第15章 接管劉府第119章 經營同心(五)第55章 回鶻商隊(三)第332章 蕩盡羣雄(九)第322章 南下之路(三十七)第4章 黃牛軍寨第194章 廟堂之高(二十四)第304章 南下之路(十九)第12章 拒捕出城第84章 風雲再起(七)第192章 廟堂之高(二十)第12章 招賢納士第363章 蕩盡羣雄(四十一)第237章 決戰幽雲(二十八)第297章 南下之路(十二)第115章 經營同心(一)第97章 鏖戰西北(十)第59章 出使蘭州(二)第8章 商隊北行(一)第174章 廟堂之高(一)第194章 廟堂之高(二十四)第18章 發現密室第281章 鹿死誰手(四十五)第85章 風雲再起(八)第19章 李暉到任第150章 爭奪河套(十五)第165章 爭奪河套(三十)第245章 鹿死誰手(八)第333章 蕩盡羣雄(十)第158章 爭奪河套(二十三)第140章 爭奪河套(五)第204章 廟堂之高(三十四)第283章 鹿死誰手(四十七)第23章 符英掌權第245章 鹿死誰手(七)第268章 鹿死誰手(三十一)第113章 清水河畔(十)第28章 姐姐病了(一)第278章 鹿死死誰手(四十一)第272章 鹿死誰手(三十五)第234章 決戰幽雲(二十五)第223章 決戰幽雲(十四)第74章 回到大梁(五)第267章 鹿死誰手(三十)第88章 鏖戰西北(一)第118章 經營同心(四)第176章 廟堂之高(三)第18章 發現密室第253章 鹿死信手(十六)第253章 鹿死信手(十六)第154章 爭奪河套(十九)第17章 路過大梁第165章 爭奪河套(三十)第187章 廟堂之高(十五)第148章 爭奪河套(十三)第16章 酒樓餞行
第49章 回鶻大軍(三)第57章 回鶻商隊(五)第31章 決戰鳳州(十一)第330章 蕩盡羣雄(七)第135章 經營同心(二十一)第312章 南下之路(二十七)第2章 開辦實業第18章 又見青葉(一)第103章 鏖戰西北(十六)第236章 決戰幽雲(二十七)第305章 南下之路(二十)第23章 決戰鳳州(七)第186章 廟堂之高(十四)第73章 回到大梁(五)第276章 鹿死誰手(三十九)第300章 南下之路(十五)第46章 獅熊爭霸(三)第7章 跬跳行動(二)第343章 蕩盡羣雄(二十一)第20章 郭府壽宴第240章 鹿死誰手(二)第10章 商隊北行(三)第68章 大戰過後(五)第262章 鹿死誰手(二十五)第5章 遇到商隊第358章 蕩盡羣雄(三十六)第230章 決戰幽雲(二十一)第151章 爭奪河套(十六)第235章 決戰幽雲(二十六)第347章 蕩盡羣雄(二十五)第80章 風雲再起(三)第14章 再襲敵軍第353章 蕩盡羣雄(三十一)第46章 獅熊爭霸(三)第265章 鹿死誰手(二十八)第85章 風雲再起(八)第249章 鹿死誰手(十二)第264章 鹿死誰手(二十七)第218章 決戰幽雲(九)第226章 決戰幽雲(十七)第327章 蕩盡羣雄(四)第299章 南下之路(十四)第320章 南下之路(三十五)第70章 回到大梁(二)第15章 接管劉府第119章 經營同心(五)第55章 回鶻商隊(三)第332章 蕩盡羣雄(九)第322章 南下之路(三十七)第4章 黃牛軍寨第194章 廟堂之高(二十四)第304章 南下之路(十九)第12章 拒捕出城第84章 風雲再起(七)第192章 廟堂之高(二十)第12章 招賢納士第363章 蕩盡羣雄(四十一)第237章 決戰幽雲(二十八)第297章 南下之路(十二)第115章 經營同心(一)第97章 鏖戰西北(十)第59章 出使蘭州(二)第8章 商隊北行(一)第174章 廟堂之高(一)第194章 廟堂之高(二十四)第18章 發現密室第281章 鹿死誰手(四十五)第85章 風雲再起(八)第19章 李暉到任第150章 爭奪河套(十五)第165章 爭奪河套(三十)第245章 鹿死誰手(八)第333章 蕩盡羣雄(十)第158章 爭奪河套(二十三)第140章 爭奪河套(五)第204章 廟堂之高(三十四)第283章 鹿死誰手(四十七)第23章 符英掌權第245章 鹿死誰手(七)第268章 鹿死誰手(三十一)第113章 清水河畔(十)第28章 姐姐病了(一)第278章 鹿死死誰手(四十一)第272章 鹿死誰手(三十五)第234章 決戰幽雲(二十五)第223章 決戰幽雲(十四)第74章 回到大梁(五)第267章 鹿死誰手(三十)第88章 鏖戰西北(一)第118章 經營同心(四)第176章 廟堂之高(三)第18章 發現密室第253章 鹿死信手(十六)第253章 鹿死信手(十六)第154章 爭奪河套(十九)第17章 路過大梁第165章 爭奪河套(三十)第187章 廟堂之高(十五)第148章 爭奪河套(十三)第16章 酒樓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