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南下之路(七)

深秋季節的漳水河,對於亡命奔逃的騎手來說,就如一個溫婉可人的小情人,可以輕鬆在其身上馳騁,這名被叛軍追逐的騎手躍入水中後,就取過弓箭,一邊催馬前行,一邊扭過身彎弓搭箭。

他箭法了得,數箭之後,最先到達河岸的幾名北漢軍軍士均被射下馬來,其餘的軍士趕到河邊之時,他已渡過了三分之一,正當北漢軍士紛紛舉箭之時,只聽得河對岸弓弩聲大作,密集的弩箭從南岸向北岸飛去,北岸的追兵爲了躲避這些氣勢洶洶的腳踏弩弓,被迫後退,自然顧不得追擊這位穿營而過的磁州騎手了。

有了北岸腳踏弩的保護,騎手也就不再回頭射箭,沒有費多大的力氣就踏上了漳水河北岸的土地,他長槍掛在馬匹左側,手提長弓,帶着一串串的水滴,滿身殺氣,傲然地立在侯大勇、王騰驤、石守信等人的面前。

能夠單槍匹馬衝出十萬大軍的包圍,除了傳說中的趙雲,侯大勇征戰七年多,也終於見到了一位,侯大勇這等雄壯之士也用看怪物的眼光看着這位殺氣騰騰的磁州騎手。

騎手用極爲低沉且富有磁性的嗓聲道:“在下施一郎,磁州團結兵指揮使,受張將軍之命,特來求見侯相。”

團結兵,又稱爲團紅練兵,或是土團,是由各州刺史統掌的不長期脫離生產的地方武裝,最先的團結兵出自大唐武后萬歲通天元年,爲防禦契丹的需要,就在山東近邊諸州置武騎團兵。邊境之地的團結兵雖然是不脫離生產的土夥,由於邊境向來民風強悍,實力並不弱,是保境安民的重要力量,也是各節鎮擴兵時常用的手段。

封沙此時已被任命爲大周軍的中軍官,他屬於參謀一類的人才,沒有在戰陣裡搏殺過。思考問題極爲理智,施一郎單槍匹馬闖破敵營,這樣不合常理的事實實在令人懷疑,道:“我是中軍官封沙,你既然受張永德將軍之命,可有信物?”

施一郎從懷中取過一個小包。裡面是一個玉佩和一封信。玉佩上雕刻着精美的鳳形圖案,信紙上只有一行字”來者爲團結兵施一郎。“,並蓋有北面行營都部署的印章。張永德是太祖郭威的駙馬,他身上帶有公主的玉佩,這種鳳形圖案的玉佩平常人家是不可能擁有的,封沙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看過兩件事物。就對侯大勇道:“確實是張永德派出來的。”

侯大勇對於誰派施一郎出城、以及出城幹什麼並不趕興趣,卻對施一郎本人很感興趣,雖然施一郎除了相貌英俊些、聲音低沉些,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也沒有超人施瓦辛格的體魄。他還是不停地打量着施一郎,最後讚道:“施一郎獨闖叛軍軍營,不亞於當年常山趙子龍。真是天生虎將。”

施一郎雖然不知道對面之人是誰,可是此人身上頗有捨我其誰的氣度。周圍軍士看此人的表情也極爲恭敬,就知道此人在大周軍中地位不低,他並沒有下馬,平靜地道:“我豈敢和趙子龍相比,從磁州出來二十八名軍士,護着我一人衝了出來。”

施一郎急於想見到侯大勇,沉聲道:“在下有緊急之事,快帶我去見侯相。”

進了帥帳,施一郎這才知道當面之人正是侯大勇,他也沒有過多驚奇,行罷禮,道:“張帥讓末將帶口信過來,磁州城已是萬分危機,請侯相早日率軍渡河。”

侯大勇沉吟了一會,道:“漳水河南岸只有三萬人馬,磁州城下敵軍至少有十萬之衆,就算我渡河而擊,以寡敵軍,也不能解磁州之圍。”

侯大勇以及黑雕軍的威名,施一郎也素有耳聞,誰知見面不如聞名,侯大勇居然以敵人勢大爲藉口,在漳水河邊停留不前。施一郎心中有氣,卻不敢發作,他瞪着眼看了看王騰驤、石守信等將領。

王騰驤長期駐守靈州,他並不認識,而石守信曾經隨着張永德到過磁州,施一郎和石守信曾有數面之緣,施一郎知道石守信是禁軍驍將,就用目光向其示意,希望石守信能出言相助,誰知石守信半閉着眼睛,似乎根本沒有見到施一郎的眼神。

侯大勇着實喜歡這員不卑不亢的勇將,心中已有了收服之意,道:“施郎辛苦了,身上也有傷,等一會讓醫官給你清理傷口,安心在軍中養傷。”

施一郎急切地道:“磁州有兩萬多戶百姓,一旦城破,後果不堪設想,請侯相看到磁州百姓的面上,早日率軍渡河。”說到這裡,施一郎“撲通”一聲跪在了地上,重重地磕了幾個響頭,擡起頭時,額頭上已是青腫一片。

侯大勇揮了揮手,道:“兵兇戰危,豈可不慎,施郎的口信帶到,已經完成了任務,下去吧。”

施一郎見侯大勇置磁州百姓於不顧,態度更是輕描淡寫,眼中怒氣漸盛,他咬了咬牙,冷笑數聲,道:“久聞侯相大名,誰知威名其實難符,令在下好生失望,告辭了。”

等到施一郎就要走出大帳,侯大勇突然道:“慢着,令羅青松到大帳。”

羅青松是侯大勇的心腹親衛,陳猛、杜剛離開侯大勇之後,羅青松就跟隨在侯大勇身邊,在這期間,他短暫地在黑雕軍中出任過指揮使一職,侯大勇離開靈州到大梁,羅青松就離開了黑雕軍,再次跟隨在侯大勇身邊。

這一次,侯大勇手中極爲缺將,決定將羅青松放出去領兵打仗。

很快,羅青松雄糾糾氣昂昂地走進了帥帳,昨日,侯大勇已經給他談了話,令他出任大周軍騎軍指揮使,率五百騎軍渡過漳水河,襲擊北漢軍和李筠部的糧道。

侯大勇也不囉嗦,單刀直入地道:“羅青松,你今晚率軍五百騎渡河,主要任務是騷擾敵軍,斷其糧道,敵軍的糧食,能燒就燒,能搶就搶,不必和其硬拼。”

“施一郎,你現在是大周軍副指揮使,要協助羅青松指揮使,將敵軍糧道攪得稀巴爛,敵軍缺糧之時,便是大周軍渡河之時,明白嗎?”

五百騎兵渡河,對於十萬叛軍來說是滄海一粟,難以影響戰局,施一郎見此結果,心中深深失望,不過還是接受了侯大勇的任命,畢竟,有五百騎總勝於單槍匹馬返回漳水河北岸。

深夜子時,羅青松、施一郎帶着五百騎兵沿着漳水河上行,施一郎大腿上、後背都帶着傷,只是傷口不深,經過簡單處理,就無大礙。

這五百騎兵是臨時組建的部隊,馬匹質量、人員素質都參差不齊,主將由羅青松擔任,五位軍使各管一百人,皆從侯大勇親衛隊中選任,親衛隊多是獅營老軍士,對這種深入敵後作戰均不陌生,用來指揮這種騎兵部隊,最是合適不過。

施一郎一路上沉默不語,他已經知道這一支騎兵隊是臨時組建的隊伍,騎術平庸者、馬匹低劣者不在少數,用這樣一支隊伍深入敵後,能起到多大作用,施一郎心中實在無底。

騎兵隊沉默無語地向漳河水上游走了兩個多時辰,在一處早已偵察好的淺水處停了下來,河邊青草特有的水腥味飄浮在深不見底的夜空之中,河水拍岸發出輕微的“譁、譁”聲,羅青松坐在河邊,掰開清水河大餅,取過水囊,喝一口水吃一口大餅,在侯府中,專門有一塊空地種淡黃色的珠珠草,這次親衛隊隨着侯大勇前往磁州,府上的下人做了不少清水河大餅,裡面特意放進了珠珠草,這是行軍打仗極好的食品。

施一郎在羅青松對面,他的腰刀在突圍中丟失,侯大勇特意賜給他一把侯家刀,侯家刀鋒利異常,刀形獨特,施一郎愛不釋心,坐在河邊,就用一塊粗布不停地擦拭着刀刃。

黑沉沉的河水中出現了幾個人影,他們涉水而過,河水最高只到腰部。

“河岸邊三、四里地沒有敵軍。”

羅青松點點頭,對圍坐在身邊的五位軍使道:“過了河,大家朝西北方向走,目標是濁漳河水,那裡是李筠老巢潞州和磁州和必經之戰,地形複雜,極爲適宜小股騎兵作戰,我們的主要目的是騷擾,突襲其糧草輜重,大家切切不可戀戰。”

施一郎是土生土長的磁州人,對磁州、潞州的地形極爲熟悉,聽到羅青松的佈置,這才確信他們這一隊騎兵確實是要斷敵軍糧道,而不是渡河擺擺樣子,就道:“羅指揮使,我們從這裡渡河以後,向北走十七裡地,有一個山寨叫鬼見愁,裡面有一千多團結兵,都聽我的指揮,這個山寨易守難攻,可以作爲騎兵隊的落腳點。”

羅青松大喜,道:“原來鬼見愁是你的人馬,我一直擔心這股人馬,若他們是敵軍,我們的退路極易被他們切斷,真是太好了。”

騎兵隊過了河,就沿着西北方向直奔濁漳水。騎兵隊爲了節省馬力,行進速度並不快,二十區強壯若爾蓋戰馬組成的斥候小隊,離開大隊約五里,搜索着細小的危險。

第221章 決戰幽雲(十二)第283章 鹿死誰手(四十七)第67章 大戰過後(四)第163章 爭奪河套(二十八)第192章 廟堂之高(二十)第286章 南下之路(一)第80章 風雲再起(三)第21章 迎娶符英第308章 南下之路(二十三)第343章 蕩盡羣雄(二十一)第159章 爭奪河套(二十四)第322章 南下之路(三十七)第16章 酒樓餞行第3章 鋒芒初露第101章 鏖戰西北(十四)第286章 南下之路(一)第38章 節度三州第88章 鏖戰西北(一)第249章 鹿死誰手(十二)第76章 回到大梁(八)第152章 爭奪河套(十七)第284章 鹿死誰手(四十八)第16章 侯府家事(二)第17章 決戰鳳州(一)第70章 回到大梁(二)第327章 蕩盡羣雄(四)第125章 經營同心(十一)第343章 蕩盡羣雄(二十一)第16章 人事安排第232章 決戰幽雲(二十三)第133章 經營同心(十九)第335章 蕩盡羣雄(十二)第268章 鹿死誰手(三十一)第25章 決戰鳳州(九)第185章 廟堂之高(十三)第90章 鏖戰西北(三)第98章 鏖戰西北(十一)第11章 商隊南行第33章 決戰鳳州(十三)第215章 決戰幽雲(六)第16章 人事安排第168章 爭奪河套(三十三)第45章 獅熊爭霸(二)第158章 爭奪河套(二十三)第107章 清水河畔(四)第301章 南下之路(十六)第52章 回鶻大軍(六)第88章 鏖戰西北(一)第290章 南下之路(五)第363章 蕩盡羣雄(四十一)第373章 蕩盡羣雄(五十三)第269章 鹿死誰手(三十二)第21章 迎娶符英第266章 鹿死誰手(二十九)第1章 首戰告捷第364章 蕩盡羣雄(四十二)第18章 決戰鳳州(二)第73章 回到大梁(五)第207章 廟堂之高(三十七)第214章 決戰幽雲(五)第16章 酒樓餞行第16章 鄭州任職第130章 經營同心(十六)第110章 清水河畔(七)第16章 人事安排第308章 南下之路(二十三)第24章 決戰鳳州(八)第1章 首戰告捷第319章 南下之路(三十四)第334章 蕩盡羣雄(十一)第18章 又見青葉(一)第274章 鹿死誰手(三十七)第20章 澶州城外第239章 鹿死誰手(一)第20章 澶州城外第375章 蕩盡羣雄(五十五)第329章 蕩盡羣雄(六)第247章 鹿死誰手(十)第88章 鏖戰西北(一)第310章 南下之路(二十五)第206章 廟堂之高(三十六)第7章 跬跳行動(二)第24章 決戰鳳州(八)第324章 蕩盡羣雄(一)第32章 決戰鳳州(十二)第103章 鏖戰西北(十六)第60章 出使蘭州(三)第99章 鏖戰西北(十二)第92章 鏖戰西北(五)第47章 節度三州(七)第36章 大梁城內(二)第129章 經營同心(十五)第311章 南下之路(二十六)第83章 風雲再起(六)第61章 奇襲隴西(二)第249章 鹿死誰手(十二)第203章 廟堂之高(三十三)第358章 蕩盡羣雄(三十六)第78章 風雲再起(一)第163章 爭奪河套(二十八)
第221章 決戰幽雲(十二)第283章 鹿死誰手(四十七)第67章 大戰過後(四)第163章 爭奪河套(二十八)第192章 廟堂之高(二十)第286章 南下之路(一)第80章 風雲再起(三)第21章 迎娶符英第308章 南下之路(二十三)第343章 蕩盡羣雄(二十一)第159章 爭奪河套(二十四)第322章 南下之路(三十七)第16章 酒樓餞行第3章 鋒芒初露第101章 鏖戰西北(十四)第286章 南下之路(一)第38章 節度三州第88章 鏖戰西北(一)第249章 鹿死誰手(十二)第76章 回到大梁(八)第152章 爭奪河套(十七)第284章 鹿死誰手(四十八)第16章 侯府家事(二)第17章 決戰鳳州(一)第70章 回到大梁(二)第327章 蕩盡羣雄(四)第125章 經營同心(十一)第343章 蕩盡羣雄(二十一)第16章 人事安排第232章 決戰幽雲(二十三)第133章 經營同心(十九)第335章 蕩盡羣雄(十二)第268章 鹿死誰手(三十一)第25章 決戰鳳州(九)第185章 廟堂之高(十三)第90章 鏖戰西北(三)第98章 鏖戰西北(十一)第11章 商隊南行第33章 決戰鳳州(十三)第215章 決戰幽雲(六)第16章 人事安排第168章 爭奪河套(三十三)第45章 獅熊爭霸(二)第158章 爭奪河套(二十三)第107章 清水河畔(四)第301章 南下之路(十六)第52章 回鶻大軍(六)第88章 鏖戰西北(一)第290章 南下之路(五)第363章 蕩盡羣雄(四十一)第373章 蕩盡羣雄(五十三)第269章 鹿死誰手(三十二)第21章 迎娶符英第266章 鹿死誰手(二十九)第1章 首戰告捷第364章 蕩盡羣雄(四十二)第18章 決戰鳳州(二)第73章 回到大梁(五)第207章 廟堂之高(三十七)第214章 決戰幽雲(五)第16章 酒樓餞行第16章 鄭州任職第130章 經營同心(十六)第110章 清水河畔(七)第16章 人事安排第308章 南下之路(二十三)第24章 決戰鳳州(八)第1章 首戰告捷第319章 南下之路(三十四)第334章 蕩盡羣雄(十一)第18章 又見青葉(一)第274章 鹿死誰手(三十七)第20章 澶州城外第239章 鹿死誰手(一)第20章 澶州城外第375章 蕩盡羣雄(五十五)第329章 蕩盡羣雄(六)第247章 鹿死誰手(十)第88章 鏖戰西北(一)第310章 南下之路(二十五)第206章 廟堂之高(三十六)第7章 跬跳行動(二)第24章 決戰鳳州(八)第324章 蕩盡羣雄(一)第32章 決戰鳳州(十二)第103章 鏖戰西北(十六)第60章 出使蘭州(三)第99章 鏖戰西北(十二)第92章 鏖戰西北(五)第47章 節度三州(七)第36章 大梁城內(二)第129章 經營同心(十五)第311章 南下之路(二十六)第83章 風雲再起(六)第61章 奇襲隴西(二)第249章 鹿死誰手(十二)第203章 廟堂之高(三十三)第358章 蕩盡羣雄(三十六)第78章 風雲再起(一)第163章 爭奪河套(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