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入宮覲見

照理來說,朱祁鈺剛剛醒過來,雖然精神頭瞧着還不錯,但是身子還虛着,不宜出門。

但是今時不同往常。

汪氏畢竟是王府正妃,就算再遲鈍,此刻也看出來,朱祁鈺是想借故進宮。

聯想起剛剛成敬稟報的消息,汪氏心中顫了顫。

看來朝中必然發生了大變故,而且看自家王爺的神情,十有八九會波及到郕王府。

於是不再多言,趕忙下去準備車駕儀仗。

現在天氣漸漸涼了下來,不論如何,王爺的身子還很虛,衣裘圍爐得備上,若是再受了風,寒症復發可了不得……

朱祁鈺是臨時出門,不講太多的虛禮,不過半炷香的工夫,便已準備停當。

臨出門時,他猶豫了片刻,沒有帶上成敬,反而帶上了興安。

前世的時候,不論是成敬還是興安都是他的心腹。

興安自不必說,自幼雖侍於他,最是忠心不過。

至於成敬,朱祁鈺卻有些拿不準。

因着他一直奉藩京師,故而郕王府未設長史。

作爲王府的侍讀,成敬算是王府官當中品級最高的。

自入府以來,成敬便一直輔佐汪氏打理着王府的大小事務,辦事十分妥帖。

正是因此,前世的他,十分信重成敬。

登基之後,便將其提拔爲內官監掌印太監,負責後宮的大小事務。

成敬也不負所托,讓後宮當中一直平安無事,沒讓他操心過。

照理來說,他不該懷疑什麼。

但是無論是大夢一場,還是前世重生。

七年天子的點點滴滴,早已經將他這個懦弱平庸的郕王,磨鍊成了一個心思深沉的帝王。

回首過往,埋在他心中最深的那根刺。

不外乎是直接導致自己撒手人寰的南宮復辟。

他薨逝之後,渾渾噩噩的遊蕩在宮城當中。

雖然意外知曉了不知多少宮廷密辛,但是對於這件事情的內情,卻依舊瞧的不甚分明。

一則,此事策劃之時,他還在位,大多準備自然是在宮外。

宮內知曉內情的,除了直接參與的曹吉祥,恐怕就只有孫太后和自家那位皇上哥哥本人。

二則,雖然南宮復辟十分成功,但兄弟鬩牆,皇位相爭,本就不是什麼光彩事。

便是知道幾分內情的,也不敢多言一字。

因此即便是朱祁鈺自己,至今也不知道,其中來龍去脈具體是什麼。

但是話說回來。

這世上之事,只要做了,便會留下痕跡。

他登基之後,後宮諸事皆委於成敬之手。

宮中幾處緊要地方,也都是成敬舉薦之人擔當。

這其中,就包括南宮復辟的主要參與者之一,曹吉祥!

前世,成敬是在五年之後病逝。

並沒有任何跡象顯示,南宮復辟和他有所牽連。

但是經過了南宮復辟的朱祁鈺,卻不得不多想一層。

一則,成敬並非一直隨侍着他,而是開府後宮中選用而來。

彼時先皇薨逝,今上幼弱,操持這些事務的自然是天子生母,孫太后。

孫太后對他這個庶子,雖不甚上心,但也始終算不上友善。

二則,成敬並非自幼淨身入宮,入宮前便是進士出身。

這一點,本是朱祁鈺看重他的原因。

但是此刻想來。

成敬自幼讀書,深受儒家影響,行事謙遜自矜。

那曹吉祥卻不通文墨,最喜逢迎之事。

按理來說,曹吉祥應是成敬最瞧不上的那類人。

可當初,卻是成敬舉薦的他。

這其中蹊蹺之處,細細想來,定不簡單。

只可惜,前世的朱祁鈺,因着得位不正,一心將精力撲在國政之上,希望這樣來取得朝野百姓的認可。

對於這些細枝末節的小事,卻不甚在意。

現在想來,若是他當時多留心幾分,也不至於落得如此下場。

相比之下,興安雖然因爲年輕,有些莽撞,但是勝在忠心可靠。

…………

這次進宮,名義上還是去探望吳賢妃。

吳賢妃是朱祁鈺的生母,原先居於永壽宮。

先皇薨逝之後,除了育有兩位公主的廢后胡氏,及各育有一名皇子的貴妃孫氏,賢妃吳氏,其他嬪妃盡皆殉葬。

今上繼位之後,孫氏被尊爲太后,居於慈寧宮,吳氏仍爲賢妃,但遷居到了較爲偏僻的景陽宮。

景陽宮位於宮城的東北角,和位於東南方的慈寧宮相隔甚遠。

想來,是這孫太后也懶得多和吳氏打交道。

宮城共有四處大門,可供出入,分別是午門,東華門,神武門和西華門。

當然,這四處大門並非可以隨意出入的。

午門又稱五鳳樓,位於正南方,乃是宮城正門,兩側有兩個小門,分別稱爲左順門,右順門,是朝會之時,大臣入見奏事之用。

神武門位於正北方,接連後宮,用作宮中貴人召見命婦,貴女入宮之用,平時也作內監,工匠等人等出入。

剩下的兩座大門,則是供大臣出入的。

一般來說,若是天子或太子日常召見大臣,也是從東華門或西華門出入。

朱祁鈺雖是覲見賢妃,但是他是外臣,也需從東華門入。

郕王府距離宮城不算很遠,馬車走了大約半炷香的時間,便到了東華門。

他乘的是馬車,此刻掀開簾子往外瞧,卻見守衛的確森嚴了許多。

宮門處,從裡到外,至少有十三四個侍衛值守着。

宮牆外頭,幾乎是五步一崗,十步一哨。

朱祁鈺掃了一眼,還在裡頭見着了幾個配着繡春刀的錦衣衛小校。

宮中不許馳馬,不過作爲皇帝唯一的弟弟,朱祁鈺被賜有肩輿,只需到了宮城外,換乘便是。

他身子還虛着,便沒有下車,只遣了興安下去遞牌子,傳肩輿過來。

不過等了一會,肩輿沒來,倒是來了個熟人。

“下官見過郕王爺,請王爺安。”

來人一身飛魚服,腰挎繡春刀,身材高大,國字臉,臉色略帶陰沉,帶着假笑拱了拱手,算作行了個禮。

錦衣衛指揮使,馬順!

朱祁鈺目光凜了凜,開口道:“有勞馬指揮使,本王大病方愈,受不得風,便不回禮了。”

“咳咳,前些日子,本王因傷寒在府中修養,叫宮中母妃甚是憂心,今兒剛好了些,便遞了牌子,想進宮瞧瞧母妃,叫她老人家安心,不想竟驚動了馬指揮使。”

現下天色已經矇矇亮起,雨也停的差不多了。

朱祁鈺掀開簾子,剛說了兩句話,被冷風一吹,不由得咳嗽起來。

不管他那是大夢一場,還是前世今生,總歸有些事情是不會錯的。

今上寵信王振,任由其在朝中大肆結黨,糾結黨羽。

王振自己,以司禮監掌印太監的身份,提督東廠,把持着司禮監和東廠兩大要害。

作爲天子親軍的錦衣衛指揮使,自然也是他的親信。

馬順是被王振保舉接掌的錦衣衛,平素依仗王振的權勢,氣焰也甚是囂張,尋常人等皆不放在眼中。

如今聖駕親征,宮中防務,便是由馬順和駙馬都尉焦敬負責。

朱祁鈺雖然瞧不上他,但是說話也還客氣。

這馬順雖然平素目中無人,但是因着朱祁鈺是今上親弟,尚算客氣幾分。

不過今天卻是一反常態,盯着朱祁鈺,皮笑肉不笑的說。

“王爺說笑了,太醫院那邊剛剛回稟,說王爺至今晨方醒,身子尚需好好將養,怎麼竟這般着急,要進宮去?”

朱祁鈺神色略有些爲難,猶豫了下,方道:“不瞞馬指揮使,本王這些日子病得厲害,險些醒不過來,母妃性子溫弱,心中焦急卻不便出宮,遣人一日一問,爲人子者,既已安好,自當請見,令母妃安心。”

略停了停,朱祁鈺又問道:“我昏迷着這些時日,神思不清,諸般事宜一概不知,一醒過來,便見京城九門封閉,如今到了宮門口,又勞動馬指揮使親自過來,可是京中有何要事發生?或是皇兄大勝瓦剌,凱旋班師了?”

馬順聽了他這番話,漸漸放下心來。

別的不說,吳賢妃只郕王這一個兒子,的確是當眼珠子疼的。

這幾日郕王昏迷不醒,吳賢妃吃齋唸佛,睡不安寢,差點便求到太后娘娘面前,要出宮去瞧兒子。

郕王平素也的確時常進宮請安,若無要事,常常在景陽宮一呆就是一天,孝順的很。

馬順管着錦衣衛,探聽消息本就是拿手的事兒,這些自然是一清二楚。

何況,事情本就如朱祁鈺所說,他這幾日的確一直都昏迷着,今晨方醒,想來也不可能提早知道什麼消息,不然也不會問出這等話。

於是,馬順收起那副皮笑肉不笑的神情,拱了拱手,道。

“郕王爺,您持着皇上賜的腰牌,按理來說,可以隨時入宮覲見賢妃娘娘,可不巧的是,太后娘娘剛剛下了懿旨,進出宮禁的一應人等,都需嚴加盤查,宗室大臣若要覲見,需得太后懿旨。”

“下官奉旨辦事,還請郕王爺體諒,您且在宮門口稍後,下官這就前去稟報太后娘娘。”

說罷,便轉身進了宮門,自去稟報去了。

不多時,馬順便帶着人回來了,只這次不單他一個人,與他並肩而來的,還有一個身着蟒袍,頭髮花白的宦官。

司禮監秉筆太監,金英!

如果說王振是內官中最有權勢的一位,那麼金英就是內官當中最具實權的一位。

除了王振這種極受皇帝寵信的宦官之外,正常來說,內官都是十分講究資歷的。

金英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早在太宗年間便已入宮,服侍過三位先帝,至先皇時,便是內宦中舉足輕重的人物,深受先皇信重。

王振雖是司禮監掌印太監,但他同時統領着東廠,平時籠絡黨羽,排除異己還來不及,實在沒有那個耐心處理各種繁雜的政務。

是以除了王振覺得對自己有用的奏本之外,其他的大多數庶務,都是由金英來負責的。

如今王振隨駕出京,司禮監便是金英做主。

金英平素便不苟言笑,這次也是一樣,走到馬車前,行了個禮,道。

“內臣金英見過郕王爺,傳太后口諭,命郕王入本仁殿議事!”

第二百四十五章:岷王府的糟心事第七十六章:早定大計第938章 議事第十六章:回憶(上)第二百三十一章:廷推閣臣(上)第1006章 爭論第二百七十二章:總兵官的爭執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聽朕給你上價值第四百三十七章:俯首認罪第一百二十四章:成敬第四百九十七章:不能委屈了太上皇第一千零六十章:端倪與分歧第三百三十章:巧言善辯寧遠侯第八百零七章:城門送別第八百二十章:一個個來第八百五十六章:武興第1196章 孛都的目的第三百二十一章:張軏的憂慮第三百七十章:天官大人,不愧是你第七百四十三章:老師不好當第七百九十五章:想辦法第六百六十六章:各懷鬼胎第七百四十七章:聚衆鬧事第1208章 老謀深算陳工部第七百四十七章:聚衆鬧事第五百五十四章:果然似李!第四百八十五章:儀注第三百二十六章:于謙的地位第四百四十章:朕,不願問!第七百二十五章:殿試第四百二十一章:躲得了初一,躲不過十五第二百四十六章:北征一脈的滲透第1271章 尾聲:東宮之爭(十三)第970章 有驚無險第四百三十七章:俯首認罪第1231章 諸王的小算盤。第三百八十五章:和事佬任禮第1225章 太上皇含怒討說法第1227章 母子密謀第二百九十四章:先頭部隊第六百一十七章:太子託付給你了第八百二十三章:可太不容易了第六百零三章天子從不吃虧第八百一十一章:人均影帝第六百五十二章:查第一百七十八章:上了賊船第六十九章:後宮交鋒第三百八十七章:張輗的挫敗第八百三十章:這不就來填坑了第七百二十一章:使團進京第五十七章:老狐狸第二百七十七章:於·凡爾賽·謙第五十七章:老狐狸第四百一十一章:無奈的局中局第五百四十八章:小丑竟是……第五百五十八章:膽肥的禮部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加一把火第八百章:草原內亂第二百六十五章:濟哥的病第八百零九章:先打東方甲乙木第七百五十一章:圓滿結束……了嗎?第五百一十一章:收拾手尾與祭臺第916章 宣府城中第五百三十章:朝會發難第1002章 兵不血刃,但……第九章:議立太子第905章 殺招第二百零九章:各種內情第1002章 兵不血刃,但……第十一章:吳賢妃第907章 抉擇第889章 合理分工第990章 膽大包天成國公第1232章 皇家海貿集團。第一千零五十八章:難題第一千零九十一章:你想怎樣?第1162章 小小季同第八百二十章:一個個來第一百一十三章:邊境安危第六百五十六章:篩子樣的南宮第1235章 虛晃一槍.第1008章 栽贓陷害第七百零二章:引起懷疑第六百一十二章:不要走輕鬆的路第五百六十一章:王文的啞巴虧第1177章 但是第四百零三章:老狐狸的信譽第980章 老胡從不摸魚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代王進京第926章 以民爲本聖天子第八百六十五章:同心協力第二百二十二章:舒公公回京了第七十章:請辭監國第五百三十一章:投石問路第三百三十章:巧言善辯寧遠侯第一千零二十八章:徐有貞的機會第1223章 闖宮?第1190章 變故第七百八十七章:意外但合理的真相第一千一百零八章:那肯定是沒完
第二百四十五章:岷王府的糟心事第七十六章:早定大計第938章 議事第十六章:回憶(上)第二百三十一章:廷推閣臣(上)第1006章 爭論第二百七十二章:總兵官的爭執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聽朕給你上價值第四百三十七章:俯首認罪第一百二十四章:成敬第四百九十七章:不能委屈了太上皇第一千零六十章:端倪與分歧第三百三十章:巧言善辯寧遠侯第八百零七章:城門送別第八百二十章:一個個來第八百五十六章:武興第1196章 孛都的目的第三百二十一章:張軏的憂慮第三百七十章:天官大人,不愧是你第七百四十三章:老師不好當第七百九十五章:想辦法第六百六十六章:各懷鬼胎第七百四十七章:聚衆鬧事第1208章 老謀深算陳工部第七百四十七章:聚衆鬧事第五百五十四章:果然似李!第四百八十五章:儀注第三百二十六章:于謙的地位第四百四十章:朕,不願問!第七百二十五章:殿試第四百二十一章:躲得了初一,躲不過十五第二百四十六章:北征一脈的滲透第1271章 尾聲:東宮之爭(十三)第970章 有驚無險第四百三十七章:俯首認罪第1231章 諸王的小算盤。第三百八十五章:和事佬任禮第1225章 太上皇含怒討說法第1227章 母子密謀第二百九十四章:先頭部隊第六百一十七章:太子託付給你了第八百二十三章:可太不容易了第六百零三章天子從不吃虧第八百一十一章:人均影帝第六百五十二章:查第一百七十八章:上了賊船第六十九章:後宮交鋒第三百八十七章:張輗的挫敗第八百三十章:這不就來填坑了第七百二十一章:使團進京第五十七章:老狐狸第二百七十七章:於·凡爾賽·謙第五十七章:老狐狸第四百一十一章:無奈的局中局第五百四十八章:小丑竟是……第五百五十八章:膽肥的禮部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加一把火第八百章:草原內亂第二百六十五章:濟哥的病第八百零九章:先打東方甲乙木第七百五十一章:圓滿結束……了嗎?第五百一十一章:收拾手尾與祭臺第916章 宣府城中第五百三十章:朝會發難第1002章 兵不血刃,但……第九章:議立太子第905章 殺招第二百零九章:各種內情第1002章 兵不血刃,但……第十一章:吳賢妃第907章 抉擇第889章 合理分工第990章 膽大包天成國公第1232章 皇家海貿集團。第一千零五十八章:難題第一千零九十一章:你想怎樣?第1162章 小小季同第八百二十章:一個個來第一百一十三章:邊境安危第六百五十六章:篩子樣的南宮第1235章 虛晃一槍.第1008章 栽贓陷害第七百零二章:引起懷疑第六百一十二章:不要走輕鬆的路第五百六十一章:王文的啞巴虧第1177章 但是第四百零三章:老狐狸的信譽第980章 老胡從不摸魚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代王進京第926章 以民爲本聖天子第八百六十五章:同心協力第二百二十二章:舒公公回京了第七十章:請辭監國第五百三十一章:投石問路第三百三十章:巧言善辯寧遠侯第一千零二十八章:徐有貞的機會第1223章 闖宮?第1190章 變故第七百八十七章:意外但合理的真相第一千一百零八章:那肯定是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