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6章 以民爲本聖天子

第926章 以民爲本聖天子

文華殿中,天子清朗的聲音迴盪四周,令得在場的一衆大臣,都不由自主的端正起了態度。

自從土木之役以後,朝局紛亂,羣臣和天子之間雖然說是磕磕絆絆,但是,終歸是漸漸磨合出了節奏。

對於在場的一幫老大人們來說,他們這兩年掌握的一個很重要的道理就是,要跟着天子的方向走。

雖然說天子是以藩王登基,但是,從登基以後呃種種表現來看,毋庸置疑,天子早已經有了一套屬於自己的政治理念和施政方針。

從一件件朝政事務的處理當中,老大人們其實也漸漸總結出了一些處事的原則和天子的底線。

而這些,是在朝堂上進行政治鬥爭的根本。

上次陳循在殿上發難,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那場早朝,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都是霧裡看花,只覺得裡頭深不見底,捉摸不透一衆重臣大佬們的立場謀算。

但是,對於現在在場的這些人來說,他們心裡卻是跟明鏡一樣。

陳循之所以敢先罵吏部,再明目張膽的對上內閣,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摸準了天子的脈搏。

朝野上下風氣不振,已非一日。

一方面,是因爲當初王振擅權,慣於用各種手段剷除異己,朝中不少忠直之臣,或被罷斥,或被殺害,能夠留下來的,多是明哲保身之輩。

另一方面,也是因爲土木之役死了太多的大臣,這才兩年多的時間,遠遠不足以恢復幾乎斷代了的文武大臣。

這一點,在勳貴當中體現的最爲明顯,但是事實上,文臣這邊,其實也沒有好多少,哪怕在土木之役後,朝廷對於銓選的標準已經一放再方,但是如今的文臣一脈,也仍然處於青黃不接的狀況。

這種情況下,朝廷又有一樁樁的大事亟待解決,單是維持朝局的正常運轉,已是不易,何況再談官場風氣?

但是,這種情況肯定是暫時的。

以這些老大人們對天子的瞭解,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天子的施政方針的話,那麼毋庸置疑,是以民爲本。

雖然說,他們沒有聽到朱祁鈺對杜寧說的那一番話,但是到了他們這等地步,自然會自己去看。

自天子登基以來,所作所爲,皆是以朝廷社稷爲重,以百姓民生爲念。

不提迎回太上皇,命太子出閣這種象徵意義更大的事,單說實事,無論是匠戶改制,修築大渠,還是開放互市,整飭軍屯,這些事情固然是爲了解決當時面臨的某些困境,但是更要明白的是,如果不是天子堅持,這些事情原本都不必如此大動干戈。

要修復邊牆,那麼加徵一部分徭役,再選緊要關隘優先營建,其餘隘口先放着便是,反正,紫荊關之戰後,瓦剌也是元氣大傷,短時間內,不可能再起大軍,南下攻明。

當然,這些小關隘的邊牆不修,那些小股的部族劫掠,百姓抵抗起來,就比較困難了。

可是,從大局出發,朝廷也難,百姓們的日子一直都是這麼過來的,再堅持堅持便是,等過上幾年朝廷寬鬆了,自會慢慢修復邊牆的。

完全沒有必要大動干戈,甚至要改掉朝廷長久以來的匠戶制度,只爲了在儘量少加徭役的情況下,用最快的速度修復邊牆。

以土木之役後的國庫枯竭狀況,朝廷上下,完全不會對此有何異議。

但是,天子要做!

因爲邊境的百姓,也是大明的子民!

黃河氾濫,是朝廷多年難以解決的問題,沙灣口幾乎是年年築堤,年年決堤,年年賑災。

即便是太上皇在位,國庫豐裕之時,想要讓黃河改道,從無到有修築一條大渠引水入沁,也不是容易下的決心。

但是,天子卻偏偏不肯蕭規曹隨,硬是在國庫一窮二白的狀況下,壓着戶部撥銀出款,將大渠修了起來。

還有開放互市,固然是因爲當初和脫脫不花有約,但是,又何嘗不是不想苛徵稅賦,勞苦於民。

互市現在雖由皇店代理,但是,進到國庫的銀子是實打實的,若沒有這些銀子撐着,要做這些大事,不知道要加多少苛政。

可天子寧願去做更難的事,也要以百姓利益的爲重。

這是格局,更是胸懷!

這一點,滲透在天子處理的每樁朝務上。

以此爲基礎,再往下延伸,天子的所作所爲,其實都有脈絡可循。

毋庸置疑的是,類似修渠築堤,開互市,整軍屯這樣的實務很重要,但是,朝堂上的官員風氣,也同樣重要。

只不過,飯要一口口吃,事情要一件件做。

土木之役後,樁樁都是急務,所以有些問題,即便是看到了,也只能暫時擱置。

但是,問題只要在,就勢必不可能一直放着不理。

自天子登基以來,對待朝臣一向寬厚仁慈。

可這種寬仁,並不代表着天子的性格軟弱,很大程度上,是因爲天子希望能夠慢慢的改善朝堂上明哲保身的風氣。

雖然這麼說有非議太上皇的嫌疑,但是,很多大臣都心知肚明,當初太上皇放任王振擅權,很大程度上,就是對於那些屢次勸諫阻攔他的朝臣不滿。

或許對他老人家來說,底下大臣們唯唯諾諾,凡事皆稱皇上聖明的狀況,是一件好事,更有利於施展自己的“宏圖抱負”。

然而事實證明,兼聽則明,偏聽則暗的道理,放在任何時候都適用,一意孤行的結果,只會將整個大明帶入深淵當中。

所以,對於天子來說,他顯然是吸取了這種教訓。

在場的大臣,有不少都是一直呆在京中,經歷了這段時間朝廷發生的大小事務的。

自天子登基以來,或許有雷霆震怒之時,有和羣臣意見相左之事。

但是,無論何種狀況下,天子都能和羣臣好好商議,從無以皇帝權威,強壓羣臣低頭之時。

如果說最開始是因爲天子威望不足,那麼,隨着瓦剌之戰的大勝,于謙,王文等一干大臣逐漸上位,天子早已經完全有了這種實力。

非不能也,實不願爾!

之所以不願,其原因,就是不想讓已經人人自危的官場風氣,變得更加敗壞。

官場風氣和爲官信念這種東西,破壞起來容易,但是,想要建立起來,卻千難萬難。

實話實說,如果真的想要扭轉官場風氣,那麼其難度,比整飭軍屯來說,會只增不減。

但是,這件事情肯定是要做的,區別只在於早晚而已。

陳循這個老傢伙,別的本是沒有,但是,審時度勢的能力和眼光,確實是無人能及。

殿試一案,天子只露出了這一點苗頭,就被他給察覺了。

不僅察覺了,而且,他還敢拿來大做文章,藉機對吏部和內閣發難。

至於結果,顯然,他的謀算很正確。

當陳循擺出了殿試舞弊一案的根本原因,是官場風氣不振這個說法後,他的行爲實際上就獲得了天子的默許。

因此,無論是王文,還是後來的王翱,他們都只能被動防禦,而不能反戈一擊。

此便是,爲慮勝先慮敗的道理。

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代價的。

天子之所以縱容陳循,恰恰是因爲,他老人家也需要一個契機,能夠掀起一場整肅官場風氣的行動。

從另一個角度想,杜寧剛剛陛辭結束,他們就被召了進來,其實也很大程度上,也是一個信號。

說白了,這是天子在提醒陳循,收了好處,可不能不辦事啊……

這一點,陳循自然不會不明白,因此,天子話音剛落,他稍加思索,便上前拱手,道。

“陛下聖明,如今朝堂上下,的確風氣不振,此非一日也,長此以往,必有大患。”

“故此,臣以爲,當以吏部牽頭,都察院協同,嚴整官場風氣!”

這番話說的擲地有聲,信誓旦旦。

不由讓底下一幫老大人心中嘀咕,這老傢伙,有了撐腰的,就是不一樣,說話都有底氣了。

當然,陳循說的再堅決,都是拋磚引玉而已。

他的作用,無非是給天子遞話而已。

想起前段時間天子在朝堂上的表現,老大人們心中大約有了計較,不出意外的話,對於到底該怎麼扭轉官場風氣,天子心中已然有了打算。

果不其然,聽得陳循此言,天子的臉色稍霽,但還是十分嚴肅。

輕輕搖了搖頭,天子開口道。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王振專權多年,朝野上下畏之如虎,有忠直敢言之臣,或被罷黜,或被殺害,多年積威,方致朝堂如此。”

“朕非不通情理之人,過往之事,朕不願再究,但是,朕和諸卿更要明白一點的是,要扭轉官場風氣,和整飭軍屯是不一樣的。”

“整飭軍屯,說到底,是罰是收,但是,扭轉官場風氣,卻需要培養和寬仁。”

“朕想要的,並不是換掉一批人這麼簡單,諸卿,可能明白?”

明白……

天子都說的這麼清楚,他們哪還能聽不懂。

就知道天子要乾的事,就沒有簡單的。

整頓官場風氣,在往常並不是沒有,但是,更多的是針對於貪腐之風,這種情況,雖然也會遇到重重困難,可到底是有個方向的。

只要上層統一了意志,堅定不移,不惜一切代價嚴查嚴抓,將一批人投進詔獄,該罰的罰,該殺的殺,效果是立竿見影的。

但是,現如今官場最大的問題,顯然不是這個。

朝廷如今固然有貪官污吏,但是,更大的問題,是他們不敢爲國言事,是隻顧惜身自保,失了骨氣節氣。

這個問題,相對於貪腐,想要治理,只會更加艱難。

如同天子所說,想要扭轉這種風氣,單純的靠打靠殺,是沒有用的。

貪官污吏再多,放到整個官場上來說,總歸是少數派,所以,只需以雷霆手段,震懾便是。

但是,惜身自保這種風氣,現如今蔓延開來,影響的卻是大多數。

朝廷總不可能,因爲這個,而將他們全都換掉,真要是這麼做了,只會起到反效果。

這顯然不是天子想要的!

老大人們面面相覷,皆是一臉苦色。

片刻之後,王文率先道。

“陛下,臣以爲此事不可操之過急,朝廷既有意改變風氣,那麼,這便是個需要耐心的事情。”

“依臣之見,可從以下幾處着手改善。”

“其一,重新清查當初王振一黨把持朝政時,升遷,降職,罷黜,殺害的官員。”

“若因阿諛奉承,行賄託庇升遷者,視情狀降等降級降職處罰。”

“降職,罷黜,殺害之人,若是冤案,死者追封,罷官者起復,降職者官復原職。”

“以令朝野上下知曉,爲公義道理出聲者,不會蒙受不白之冤,不思爲國盡忠,只想攀附權貴的倖進之徒,也終會被追究,昭告天下。”

畢竟王文是吏部尚書,這件事情,他算是專業對口,所以,哪怕再難,他也得開口。

而很顯然的是,王老大人肚子裡是有貨的。

這出手第一招,就是穩準狠。

事實上,當初天子登基之後,就曾經對因觸怒王振而被罷黜,降職的官員,有過起復和平反的舉動。

但是,當時因爲朝廷面臨着諸多大事,所以,更多的是針對於五品以上的官員,除了考慮王振的因素之外,因爲當時的局勢緊張,還要考慮提拔上來能否勝任,官復原職者能否迅速控制局面的問題。

而且,這種大規模的調動,中間必然會摻雜大量的利益牽扯,所以,爲了穩定朝局,當時起復和官復原職的人,要麼是才能出衆之人,要麼是反抗王振十分激烈,鬧得沸沸揚揚,在士林中享有名譽之人。

不過,說到底,這麼做還是因爲那時的局勢動盪不堪。

可現在一切都慢慢走上了正軌,雖然說不上是海晏河清,但是,朝廷已經算是穩定了下來。

天家和睦,東宮安穩,朝局安定,邊境安寧,倒也是時候,繼續把當時未完的事情,給做完了……

但是,很顯然的是,這樣的大事,並不是那麼容易決定的。

王文的話音剛落,立刻就有人提出了反對的意見。

進殿以後一直沉默不言的左都御史陳鎰,皺着眉頭站了起來,拱手道。

“陛下,天官大人所言,固然是好意,但是,卻不可行!”

第四百七十三章:執着的伯都王第八百六十四章:這是咋了?第1161章 山雨欲來.第905章 殺招第1148章 所謂開源第三百九十六章:第六百五十八章:於少保穩坐釣魚臺第四百六十章:山窮水復疑無路第七百二十二章:手起刀落第八百二十八章:四兩撥千斤?第二百六十二章:焦駙馬的憂慮第一千一百零四章:雷擊第973章 你想做什麼?第三百四十章:使團進京與邊事第946章 我不贊成第二百八十二章:大明賢王第一千零四十二章:陛下真是個菩薩第1002章 兵不血刃,但……第一百章:試探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能不能成功?第七百三十三章:背鍋俠蕭學士第二百四十九章:幽怨的沈尚書第四百七十九章:小王文的戰鬥力第二百九十五章:萬事俱備第四百八十二章: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第1236章 于謙回京第998章 謎語人去死第1204章 有旨意第六百零一章:天子的任性第四百零九章:門達與懷恩第一千零九十二章:試探第六百五十六章:篩子樣的南宮第一百二十四章:成敬第952章 宣府夜談第一百三十一章:暗夜殺戮第1195章 迎接儀式第五百七十三章:問第五百三十五章:楊洪,楊洪……第五百八十九章:軍屯第五百七十七章:通透的鎮南王第六百章:您說是就是吧第1019章 施壓第八百零六章:朱儀是個大忠臣第八十四章:日朝第七十四章:裡應外合第五十六章:有人撐腰第三百零四章:岷王口中的真相第899章 任弘第四百五十九章:御前爭論第八百二十五章:國公爺·危第三百九十八章:知行合一焦駙馬第四百零一章:靈堂衝突第五百七十八章:我胡濙從不摸魚第877章 俞次輔的敵意第1194章 離京第九十六章:救人第二百四十章:楊善的邀請第三百九十二章:復仇第一百二十四章:成敬第八百五十七章:緣由第四百七十三章:執着的伯都王第1227章 母子密謀第一千零四十九章:人要多思考第四百八十章:談判談的是耐心第二百八十四章:以退爲進第三百二十五章:奏報第四百一十一章:無奈的局中局第二十七章:打的就是你第一百九十二章:摩拳擦掌第五百九十九章:典制與成例第七十二章:哦,是嗎?第971章 楊傑現身第五百九十二章:第一道坎第943章 強硬態度第二十九章:朝臣勳戚(排行榜加更第三章)第五百九十四章:咱就是說,賣白菜呢?第964章 教女第五百六十七章:俞次輔被迫竊取了勝利果實第三百八十八章:成國公府的去處第四百七十章:使團抵達第一百二十一章:被搶詞兒的老大人們第二十三章:初露鋒芒(排行榜加更一)第二百九十章:謀定第1220章 出乎意料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太子府詹事第二百六十五章:濟哥的病第四百四十八章:成國公府的底蘊第一百一十七章:薑還是老的辣第三百二十一章:張軏的憂慮第四百三十一章:觸及到了核心第二百八十八章:滿朝譁然第二百七十一章:你就別裝了第十六章:回憶(上)第六百五十章:君子可欺之以方第三百七十四章:那更要叩闕了!第四百八十八章:猜不透的天子心思第五百九十八章:沒有永遠的朋友第四百三十章:接踵而來的重磅炸彈第八十四章:日朝第1179章 好消息
第四百七十三章:執着的伯都王第八百六十四章:這是咋了?第1161章 山雨欲來.第905章 殺招第1148章 所謂開源第三百九十六章:第六百五十八章:於少保穩坐釣魚臺第四百六十章:山窮水復疑無路第七百二十二章:手起刀落第八百二十八章:四兩撥千斤?第二百六十二章:焦駙馬的憂慮第一千一百零四章:雷擊第973章 你想做什麼?第三百四十章:使團進京與邊事第946章 我不贊成第二百八十二章:大明賢王第一千零四十二章:陛下真是個菩薩第1002章 兵不血刃,但……第一百章:試探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能不能成功?第七百三十三章:背鍋俠蕭學士第二百四十九章:幽怨的沈尚書第四百七十九章:小王文的戰鬥力第二百九十五章:萬事俱備第四百八十二章: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第1236章 于謙回京第998章 謎語人去死第1204章 有旨意第六百零一章:天子的任性第四百零九章:門達與懷恩第一千零九十二章:試探第六百五十六章:篩子樣的南宮第一百二十四章:成敬第952章 宣府夜談第一百三十一章:暗夜殺戮第1195章 迎接儀式第五百七十三章:問第五百三十五章:楊洪,楊洪……第五百八十九章:軍屯第五百七十七章:通透的鎮南王第六百章:您說是就是吧第1019章 施壓第八百零六章:朱儀是個大忠臣第八十四章:日朝第七十四章:裡應外合第五十六章:有人撐腰第三百零四章:岷王口中的真相第899章 任弘第四百五十九章:御前爭論第八百二十五章:國公爺·危第三百九十八章:知行合一焦駙馬第四百零一章:靈堂衝突第五百七十八章:我胡濙從不摸魚第877章 俞次輔的敵意第1194章 離京第九十六章:救人第二百四十章:楊善的邀請第三百九十二章:復仇第一百二十四章:成敬第八百五十七章:緣由第四百七十三章:執着的伯都王第1227章 母子密謀第一千零四十九章:人要多思考第四百八十章:談判談的是耐心第二百八十四章:以退爲進第三百二十五章:奏報第四百一十一章:無奈的局中局第二十七章:打的就是你第一百九十二章:摩拳擦掌第五百九十九章:典制與成例第七十二章:哦,是嗎?第971章 楊傑現身第五百九十二章:第一道坎第943章 強硬態度第二十九章:朝臣勳戚(排行榜加更第三章)第五百九十四章:咱就是說,賣白菜呢?第964章 教女第五百六十七章:俞次輔被迫竊取了勝利果實第三百八十八章:成國公府的去處第四百七十章:使團抵達第一百二十一章:被搶詞兒的老大人們第二十三章:初露鋒芒(排行榜加更一)第二百九十章:謀定第1220章 出乎意料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太子府詹事第二百六十五章:濟哥的病第四百四十八章:成國公府的底蘊第一百一十七章:薑還是老的辣第三百二十一章:張軏的憂慮第四百三十一章:觸及到了核心第二百八十八章:滿朝譁然第二百七十一章:你就別裝了第十六章:回憶(上)第六百五十章:君子可欺之以方第三百七十四章:那更要叩闕了!第四百八十八章:猜不透的天子心思第五百九十八章:沒有永遠的朋友第四百三十章:接踵而來的重磅炸彈第八十四章:日朝第1179章 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