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0章 膽大包天成國公

第990章 膽大包天成國公

看着殿中張輗和朱儀二人一唱一和,矛頭直指軍府。

在場的一衆重臣,都不由皺起了眉頭。

朝堂之上,意外永遠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未知。

兵法講究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這一點,運用在政治領域當中,也是始終不變的真理。

張輗就不說了,英國公府雖然一直在暗中做些小動作,但是,很少直接站到檯面上來,但是朱儀,他可是如今朝堂上最鐵桿的太上皇一黨。

這個時候,兩個人一塊跳出來,是否意味着,英國公府已經打算親自下場了?

拋開這個不提,單純看他們所上奏的內容,這個時候整頓軍府,毋庸置疑,是想要阻止天子動兵。

但是,原因何在呢?

要說大公無私,爲國着想,老大人們是不信的,就憑這幫勳貴的性格,他們會爲了國家利益犧牲自己在朝中提升地位的機會,別開玩笑了,換了於少保還差不多。

那麼,是爲了和天子作對?

這個可能性比較大,畢竟,雖然明面上如今天家和睦,但是暗地裡,太上皇和天子一直在較勁兒。

可是,如果僅僅只是爲了和天子作對,陳懋,朱儀,乃至是焦敬等人都可以勝任,爲何張輗要親自出面呢?

老大人們皺眉思索着,眼中不時閃過一抹疑惑之色。

不過,張輗和朱儀二人站在原處,面對所有人的打量,卻並無半分不自在,也並沒有繼續開口。

就在這個時候,上首天子也終於看完了張輗呈遞的奏疏,然而,更讓一衆大臣意外的是,看完之後,一向果決的天子,眉頭也深深皺了起來。

將奏疏放下,天子的臉上閃過一抹猶豫之色,但是到了最後,他老人家也只是道。

“此事緩議,今日早朝便到此吧,退朝!”

啊這……

話音落下,在場的諸多大臣,不由目露震驚之色。

要知道,早朝本來就是討論政務的地方,所以,正常的事務,就算是像張輗這樣臨時呈遞的,一般情況下,如果事情不大,那麼當廷便處理了,就算是事情牽涉夠大,那麼,也該將奏疏抄發,然後待下次朝會廷議。

可是,如今張輗已經在早朝上呈遞了奏疏,但是,天子不僅沒有任何表示,甚至連具體的內容,也沒有公佈。

這說明什麼?

相互對視了一眼,老大人們皆皺起了眉頭,望着張輗二人的目光,更加多了幾分慎重。

看來,張輗這次稟奏的事情,果然不簡單。

天子有這樣的表現,只能說明,這奏疏的內容干係重大,而且,是那種一旦公佈出來,就會掀起軒然大波的事情,正因如此,天子纔會猶豫不定,到底該不該公佈。

衆人循例行禮,待天子離去之後,殿中一下子變得熱鬧起來,文臣武臣都議論紛紛,尤其是武臣這邊,不少人都朝着張輗和朱儀二人聚了過去。

與之相對的,則是文臣這邊,一干重臣雖然同樣低聲在議論着什麼,但是,卻默契的都站在原地未動,似乎在等待着什麼。

於是,片刻之後,懷恩從後頭走了出來,一甩手中的拂塵,讓殿中迅速安靜下來,然後他便開口道。

“陛下口諭,宣成國公朱儀,豐國公李賢,寧陽侯陳懋,靖遠伯範廣,忻城伯趙榮,吏部尚書王文,左都御史陳鎰,華蓋殿大學士王翱,謹身殿大學士俞士悅,兵部侍郎李實,項文曜,都督同知武興,張輗,王欽等人,武英殿見駕。”

見此狀況,在場還未離開的大臣,均是一副果然如此的樣子。

張輗在早朝上將這份奏疏遞上去,有兩個用意,其一,自然就是避過通政司,內閣等衙門,直達御前,如此一來,便可以對奏疏的具體內容保密,其二,就是讓羣臣都知道,有這份奏疏的存在,如此一來,天子可以短暫的壓下來,但是卻無法一直壓着,至少,其中的內容,早晚是會被大臣們知道的。

所以,這件事情必須要儘快處理,哪怕只是簡單的定下方向,到底是按下不提,還是公開廷議,總歸是得有個決斷。

當廷不方便說,那麼自然,召集重臣合議,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了。

不過,這次召見的這份名單,也着實是耐人尋味,幾乎是文武各半,甚至於,武臣的數量要更多……

天子口諭既下,那麼,衆人自然不敢耽擱,立刻便動身往武英殿去。

不多時,所有人到了武英殿,分文武而立,隨後,天子便從後殿走了出來,在御座上坐下。

“參見陛下!”

“平身吧。”

這次召見的人數不多,但是也不算少,所以,也就免了賜座的環節,天子一擺手令衆人起身,隨後便拿出了剛剛的奏疏,讓人遞了下去,道。

“諸卿應該也猜到了,朕之所以召你們前來,就是因爲剛剛早朝時,都督同知張輗的這份奏疏,此奏干係重大,所以,朕覺得需要提前商議一番,諸卿如今都在,便都瞧瞧吧。”

於是,有內侍把奏疏遞了下來,這些大臣們挨個傳閱着。

看完之後,很多大臣不由倒吸了一口涼氣,隨後,他們的目光便紛紛投向了一旁老神在在的張輗。

這位張二爺,這是瘋了吧?

奏疏的內容,和張輗在殿上所說的相差無幾,但是,問題就在於,這份奏疏當中,列出了很多武臣的不法行徑。

貪污瀆職,吃空餉,欺壓百姓官軍,欺上瞞下,徇私舞弊,一件件罪狀寫的清楚。

更重要的是,這上頭的名單人數甚多,主要集中在軍府當中,也有部分集中在京營當中,官職從正二品的都督僉事,到普通的京營將領,人數足足有數十位。

怪不得天子當時在朝堂上的臉色如此難看。

這麼龐大的一批人,如果真的在朝堂上引爆,那麼毋庸置疑,將引起的必然是軒然大波。

待得衆人傳閱過後,奏疏重新回到了御案上,天子的目光,也落在了一臉平靜的張輗身上,問道。

“張同知,你這份奏疏當中,彈劾之人牽連甚廣,如若屬實,那麼軍府上下,必將爲之一空,如今朝中和兵事相關的重臣勳貴皆在,朕只問一句,你所奏的這些事情,可有實證?”

於是,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張輗的身上。

要知道,在這份奏疏當中,張輗雖然列出了名單和罪名,但是,對於具體的情況,卻一筆帶過。

不過,既然張輗敢遞上來,那麼,他必然是有把握的。

英國公府執掌軍府多年,所積澱下的底蘊,無人可以小覷。

而這些,就是張輗的底氣!

上前躬身一禮,張輗開口道。

“陛下明鑑,軍府積弊已久,上下風氣不正,就臣轉調軍府這段日子來看,已經少有能出淤泥而不染之輩,臣在奏疏當中所列之人,多數已有證據,只不過,尚非鐵證。”

“然則事關重大,如若繼續察查,勢必會引起此輩警惕之人,所以,臣只能先行上奏,待陛下決斷之後,再做下一步的打算。”

這話說的就有些耐人尋味了。

言下之意,證據當然是有,但是,能不能定罪,就不一定了。

果不其然,聞聽此言,天子也皺了眉頭,不悅道。

“所以,張同知你的意思是,你參劾的這些人,並無切實證據可以證明其罪行,也就是說,其中有可能存在冤枉?”

這番話口氣當中,隱隱帶着質問。

但是,張輗卻並沒有因天子撲面而來的壓迫感而有緊張的神色,只是再次躬身道。

“陛下聖明,的確是有這個可能,但是,臣身爲軍府大臣,明知軍府當中上下勾連,雖無實證,可也不敢隱瞞不報。”

“臣自知此舉有些冒失,有可能冤枉大臣,但是臣又想,以陛下之聖明燭照,斷不會因爲臣一家之言,便妄加怪罪,必會令人詳加察查。”

“如若察查之後證明臣所奏有誤,那麼至少證明,軍府當中上下澄清,陛下可放心將兵事交託軍府上下,此臣縱使因所奏不實而受朝廷責罰,卻得心安。”

“如若倘有不幸,朝廷察查之後,證明臣所奏不虛,則亦可亡羊補牢,整頓軍府上下,以免之後釀出大禍。”

“所以,說了這麼多,張同知也僅僅只是懷疑,對嗎?”

天子仍舊皺着眉頭,問道。

“因你的區區懷疑,便讓朕大動干戈,徹查軍府上下,張同知不覺得,有些荒謬嗎?”

這話明顯已經有幾分斥責的意味了。

見此狀況,一旁的朱儀緊跟着上前道。

“陛下明鑑,張同知也是一片爲國之心,臣倒是覺得,空穴不能來風,張同知方纔也曾有言,並非沒有證據,而是並無鐵證,臣相信,只要細究之下,定能查問明白。”

“如若察查之後,確認是張同知杞人憂天,那麼再行怪罪不遲,軍府畢竟干係重大,既然有疑,便當察查,否則,臣也擔心,長此以往,是否會生出什麼禍端。”

如果說,剛剛張輗的話還有幾分收斂的話,那麼,朱儀的話,隱含的意思,就十分明顯了。

他一再強調,長此以往,會有禍端發生,看似只是擔憂,但是實際上,往深層次一想,這其實更像是一種威脅。

軍府畢竟是勳貴的地盤,尤其是以成國公府和英國公府這樣的地位,手中必定握着很多不爲人知的秘密。

事到如今,英國公府明顯是想要把這些東西捅出來,這種情況下,如果天子執意不肯,那麼,可就說不準,這些罪證,會從什麼渠道流出來了。

到時候,事情鬧得沸沸揚揚,成了滿朝上下的醜聞,天子的面子上,只怕也不會好看……

顯然,天子也聽出了這話中的意思,臉色驟然沉了下來,冷冷的將奏疏往御案上一撂,道。

“二位卿家,倒真是謀國之臣,未雨綢繆的緊,朕沒猜錯的話,在接下來,二位卿家便該開口說,此事幹系重大,需由得力大臣主持坐鎮。”

“但是,如今軍府空虛,昌平侯楊洪出京,五軍都督府,僅有中軍都督府和後軍都督府有掌印官坐鎮,所以,若要徹查整飭軍府,需要先拔擢武臣,出任各軍府掌印官,對嗎?”

話音落下,一直都鎮定無比的張輗和朱儀,臉上也露出一絲尷尬,顯然,是說中了他們的心事。

與此同時,在場的一衆大臣不由面面相覷,皆是看到了對方臉上的苦笑。

他們剛剛也想到了這一點,但是,沒想到的是,天子竟然直接把話給挑明瞭。

看來,這二人的行徑,的確是讓天子生氣了……

不過,還是那句話,朝堂上很多時候,話不挑明,是爲了給雙方留有餘地,更重要的是,無論挑明不挑明,都改變不了雙方的態度,所以不如給雙方都留個面子。

現在也是一樣,天子這麼一生氣,把所有的事情,都攤到了檯面上,但是,這對於解決問題,並無濟於事。

短暫的尷尬之後,朱儀便彷彿沒有聽出天子話中的嘲弄之意一樣,上前道。

“陛下聖明,如今軍府上下,之所以敢徇私舞弊,貪污庸弱,皆是因軍府掌印官長久虛懸之故,如今軍府風氣已濁,故而,臣以爲的確當擇得力武臣出任軍府都督,徹查軍府上下,以正風氣軍紀!”

這話說完,在場的一衆大臣,都忍不住替朱儀捏了把冷汗。

這位國公爺,還真是……膽子夠大的!

果不其然,聽了他這一番話,天子先是一陣意外,隨後,額頭上青筋都隱隱跳起,顯然十分生氣。

但是,不得不說,天子到底是天子,短短的片刻,天子的臉色便迅速平靜下來,冷笑一聲,問道。

“說得好!”

“那麼,成國公以爲,誰可以出任軍府掌印官呢?”

這話問的寒意森森,一旁的大臣們光是聽着,都覺得自己後背有些發涼。

但是,也不知是不是因爲自恃有太上皇撐腰,朱儀的臉上依舊毫無懼色,頂着天子幾乎要冒火的目光,平靜的拱手開口,道。

“回陛下,臣以爲,都督同知張輗作風清正,素有威望,可以勝任軍府都督一職……”

第二百零二章:王文的去處第1273章 尾聲:東宮之爭(十五)第六百一十章:南宮之中第二十六章:打壓勳戚?(排行榜加更第二章)第七百三十二章:江閣老是個狠角色第七百四十章:江淵和杜寧的鬥法第1161章 山雨欲來.第七百七十一章:伴君如伴虎第971章 楊傑現身第二百七十六章:何苦來哉第一百二十八章:利弊第一百八十二章:分而化之第二百五十八章:得寸進尺沈司徒第五十四章:廷推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太子府詹事第三百三十四章:幸不辱命第一百二十九章:黨爭之禍第七百八十九章:原委第四百六十五章:後遺症第二百八十章:兩個決定第五百五十八章:膽肥的禮部第三百一十二章:得寸進尺的宗室第一千零六十七章:內閣分歧第七十五章:妥協的藝術第六百二十七章:這不還是有明白人嗎第一千零三十五章:這不是欺負老實人嗎第1146章 試探第二百三十八章:殃及到一條不好惹的魚第八百四十二章:任侯爺的人緣第十三章:慈寧宮的瓷器(上)第一千零三十九章:真誠是必殺技第981章 皇店皇莊第三百零二章:宗室請願第三百六十六章:積極的于謙第二百七十章:宗藩改革第一步第五百八十五章:面癱與戲精第八百一十五章:太子出閣第六百三十五章:文武對撞第二百九十九章:登聞鼓響第七百五十二章:代王世子第七十三章:李總管的無奈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倒黴的何文淵第五章:當務之急第七十五章:妥協的藝術第一百二十六章:項文曜第三百八十九章:深夜定計第八百四十九章:轉機第974章 ‘殘暴’的也先第七百六十五章:萬貞兒的未來第1246章 危機第五百六十章:倚老賣老胡尚書第一百六十二章:太師,陽和被攻陷了第四章:初次交鋒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你說你的第928章 王天官yyds第三百七十四章:那更要叩闕了!第996章 你瘋了第八百零八章:於少保的直覺第三十六章:大勢已成第六百六十五章:臥底的第一素質第三百七十九章:這個時候想起總憲大人了?第二十六章:打壓勳戚?(排行榜加更第二章)第三百一十三章:薛寺卿的存在感第八百二十章:一個個來第三百八十一章:三個半的心腹大臣第三百一十九章:閣議第1240章 于謙的去處第六百一十章:南宮之中第1231章 諸王的小算盤。第四百零一章:靈堂衝突第一千一百零三章:於康的調查第928章 王天官yyds第十二章:老朱家的血脈第五百二十七章:國家國家,國在家前!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相互算計第五百七十二章:治國之道第945章 楊家子孫第七百九十章:小公爺的鐵血忠心第三百三十七章:這一大家子第一百九十三章:噁心人的彈劾第四百四十五章:聖母舉薦第六百六十九章:‘危險’的急先鋒第六百四十二章:幹啥啥不行,內卷第一名第七百七十六章:召見阿速第四十章:消息傳開第二百七十八章:別人不行第893章 忽悠,接着忽悠~第六百三十一章:廷議第921章 幕僚第六百八十三章:於少保的決心第1002章 兵不血刃,但……第1221章 這是警告第1201章 大實話不好聽第七百六十八章:臉都不要了第一千零八十八章:襄王進宮第四百六十九章:常懷謹慎之心第一百九十五章:招誰惹誰了第1141章 兩方合力第二百九十三章:堂審第六百二十六章:任侯爺的志得意滿
第二百零二章:王文的去處第1273章 尾聲:東宮之爭(十五)第六百一十章:南宮之中第二十六章:打壓勳戚?(排行榜加更第二章)第七百三十二章:江閣老是個狠角色第七百四十章:江淵和杜寧的鬥法第1161章 山雨欲來.第七百七十一章:伴君如伴虎第971章 楊傑現身第二百七十六章:何苦來哉第一百二十八章:利弊第一百八十二章:分而化之第二百五十八章:得寸進尺沈司徒第五十四章:廷推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太子府詹事第三百三十四章:幸不辱命第一百二十九章:黨爭之禍第七百八十九章:原委第四百六十五章:後遺症第二百八十章:兩個決定第五百五十八章:膽肥的禮部第三百一十二章:得寸進尺的宗室第一千零六十七章:內閣分歧第七十五章:妥協的藝術第六百二十七章:這不還是有明白人嗎第一千零三十五章:這不是欺負老實人嗎第1146章 試探第二百三十八章:殃及到一條不好惹的魚第八百四十二章:任侯爺的人緣第十三章:慈寧宮的瓷器(上)第一千零三十九章:真誠是必殺技第981章 皇店皇莊第三百零二章:宗室請願第三百六十六章:積極的于謙第二百七十章:宗藩改革第一步第五百八十五章:面癱與戲精第八百一十五章:太子出閣第六百三十五章:文武對撞第二百九十九章:登聞鼓響第七百五十二章:代王世子第七十三章:李總管的無奈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倒黴的何文淵第五章:當務之急第七十五章:妥協的藝術第一百二十六章:項文曜第三百八十九章:深夜定計第八百四十九章:轉機第974章 ‘殘暴’的也先第七百六十五章:萬貞兒的未來第1246章 危機第五百六十章:倚老賣老胡尚書第一百六十二章:太師,陽和被攻陷了第四章:初次交鋒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你說你的第928章 王天官yyds第三百七十四章:那更要叩闕了!第996章 你瘋了第八百零八章:於少保的直覺第三十六章:大勢已成第六百六十五章:臥底的第一素質第三百七十九章:這個時候想起總憲大人了?第二十六章:打壓勳戚?(排行榜加更第二章)第三百一十三章:薛寺卿的存在感第八百二十章:一個個來第三百八十一章:三個半的心腹大臣第三百一十九章:閣議第1240章 于謙的去處第六百一十章:南宮之中第1231章 諸王的小算盤。第四百零一章:靈堂衝突第一千一百零三章:於康的調查第928章 王天官yyds第十二章:老朱家的血脈第五百二十七章:國家國家,國在家前!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相互算計第五百七十二章:治國之道第945章 楊家子孫第七百九十章:小公爺的鐵血忠心第三百三十七章:這一大家子第一百九十三章:噁心人的彈劾第四百四十五章:聖母舉薦第六百六十九章:‘危險’的急先鋒第六百四十二章:幹啥啥不行,內卷第一名第七百七十六章:召見阿速第四十章:消息傳開第二百七十八章:別人不行第893章 忽悠,接着忽悠~第六百三十一章:廷議第921章 幕僚第六百八十三章:於少保的決心第1002章 兵不血刃,但……第1221章 這是警告第1201章 大實話不好聽第七百六十八章:臉都不要了第一千零八十八章:襄王進宮第四百六十九章:常懷謹慎之心第一百九十五章:招誰惹誰了第1141章 兩方合力第二百九十三章:堂審第六百二十六章:任侯爺的志得意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