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閣議

翌日,是個大晴天。

如今天氣漸漸暖和了起來,各個衙門的爐火差不多都息了,但是棉衣卻還沒脫下。

一大早,俞士悅到了內閣,外間的中書舍人便過來通報。

“閣老,再過一刻鐘,首輔大人在西廂房開閣議,請您過去。”

這是前日便通知過的事情,俞士悅點了點頭,略收拾了一下,便出門來到了西廂房。

還沒進屋,他就瞧見江淵和張敏已經到了,見俞士悅進來,兩人也是各自起身相迎。

如今的內閣裡頭,高谷和江淵走得近,俞士悅和張敏走得近,所以進了房中,俞士悅便理所當然的和張敏坐在了一塊。

今天要商議的主體,是禮部所上的關於天子選秀的奏疏。

按理來說,這本沒有什麼可討論的餘地,正旦大朝上,天子的詔旨上頭都寫了明明白白的,底下操持着就完了。

但是,禮部的具體儀注遞上來之後,該怎麼票擬,內閣卻產生了分歧。

按照天子在正旦大朝上定下的最新典制。

天子後宮八年一選,大婚選秀也即是首次選秀最爲隆重,廣佈天下入選秀女,選皇后一,貴妃一,妃二,嬪四,才人數個,太子冠婚選秀亦同。

其後的選秀,規模則小一些,範圍從各州府縮減到京畿,江南等地,入選的秀女,也僅止於嬪位,選嬪一,才人四。

內閣就是在這個地方,產生了分歧。

按禮部的意思,天子之前雖然已經大婚,但是當時選秀的儀程,是按照親王規制來選。

因此,這次的選秀,應該參照首次選秀的規程,廣選天下秀女,最終入選妃二,嬪四,才人五。

但是負責票擬的高谷,卻認爲不妥。

他覺得天下如今疲敝不堪,不宜再爲選秀鬧出太大動靜,何況宮中已有皇后和貴妃。

如果參照首次選秀的規程,那麼對於皇后和貴妃有不敬之嫌,且天子已有子嗣,後宮之事不必過於急迫。

因此,他主張正常按照二選,選嬪一,才人四即可,同時,選秀的範圍僅止於京畿地區即可,不宜鋪張。

但是這畢竟不是小事,禮部的奏疏是胡濙老大人親自上的,所以,高次輔便去尋了首輔王翱,共同附奏。

結果王老大人沒說行也沒說不行,只說開個閣議,大家商量商量,這纔有瞭如今的這次閣議。

俞士悅剛坐下沒多大會,門外又來了幾個人。

他打眼一瞧,其中一人是次輔高谷,但是另外的兩個人,卻是他沒想到的。

司禮監太監成敬,吏部天官王文。

成敬倒還好說,司禮監和內閣來往密切,他過來是常事,但是王文就是稀客了。

這位新任的天官老大人,向來可和內閣的關係並不算特別好。

至於原因則是因爲,內閣不僅不常見到王文的人,連他老人家的奏疏都不怎麼見。

這就要說到如今朝廷政務的流轉過程了。

按照正常程序來說,奏疏要送到天子的面前,一共有三種方式。

最普遍也最正常的方式,就是先送通政司,然後通政司送內閣,內閣票擬後送到司禮監,司禮監呈送御前批紅。

這是朝廷如今八成以上的政務處理方式,不過,主要集中於三品以下的低階官員和地方上的日常事務。

三品以上的官員以及科道風憲,正常也是這麼操作。

但是他們和低階官員不同的地方在於,他們是有權參與早朝的。

因此,有些時候,出於某種原因,或許是不想提前暴露意圖,或許是想要一鳴驚人,總之,這部分的官員,有時候也會直接在早朝上啓奏。

這種方式的好處就是快,可以不經任何程序,直接送到御前,如果沒有太大的爭議,天子當場就能批紅。

還有第三種,就是直奏,顧名思義,就是不經過其他部門,也不經過早朝,官員本人直接送到天子面前。

這種上奏的方式,限制就更多,一般用於軍國大事或者重大朝務。

理論上來說,只有六部七卿有資格這麼做,部分特殊時候,一些侍郎也會選擇直奏,但是很少見。

這三種形式,都是正規的奏對程序,老大人們會根據權限和事情的緊急情況不同酌情選擇。

但是總的來說,大多數的老大人們,都是選擇第一種,雖然有點慢,可畢竟妥帖,只有少數時候,涉及到一些不方便遞上通政司的內容,才選擇後兩種。

可這位新任的天官大人不一樣,他老人家的奏疏,要麼是直送宮中,要麼就是在早朝上啓奏,然後天子直接便批了。

反正,很少遞到內閣上。

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在無視內閣,因此,內閣的大多數閣臣,對於這位老大人並不感冒。

不過到底是吏部天官,大駕光臨內閣,衆人還是立刻起身,面帶笑意,起身相迎。

各自落座之後,成敬開口解釋道。

“今兒天官大人有事要上奏陛下,不過不巧,陛下回了後宮陪太后娘娘說話,一時半刻的脫不開身。”

“咱家想着,叫天官大人乾等着也不好,剛好內閣有場閣議,咱家合計着,這邊出了結果,也得去覆奏陛下。”

“因此,就跟天官大人一塊來了內閣,等這邊結束之後,咱家帶着首輔大人和天官大人,一塊進宮。”

一幫閣臣的臉色略略有些不自然。

內閣沒有接到吏部的任何奏疏,也就是說,這位天官老大人,這回又是直奏。

氣氛有些冷場,片刻之後,次輔高谷主動問道。

“我等今日到此,乃是爲商議禮部上奏選秀之事,不知天官大人入宮,所爲何事?”

王文掃了在場的幾個閣臣一眼,心中同樣對他們沒什麼好印象。

所謂票擬,不過是將奏疏的大致情況和基本判斷詳述一下,呈遞給天子的時候好做判斷而已。

在王文看來,票擬的最大作用,在於幫助天子解決那些地方上呈遞上來的,繁雜冗多但是並不算特別緊要的事務。

但是這些閣臣,有些時候手伸的未免有些過於長了。

就拿禮部上的選秀奏疏來說,這儀注是禮部的諸郎官商議之後,大宗伯胡濙親自提筆上的。

這事情本就合該是禮部的執掌,內閣票擬呈遞便是,偏還要搞個什麼閣議。

事情要是真不妥當,自然該上早朝,下廷議,文武百官共同商議討論。

可如今內閣卻非要似模似樣的先召幾個閣臣一起商議,搞得跟他們商議之後,就能決定一樣。

這也正是王文不喜歡把奏疏往內閣送的原因,在他看來,內閣能夠處理的都是些地方和低階官員的瑣事。

真正的軍國要務,理當是由天子和六部共同決斷,內閣最多就是以備諮詢。

可內閣搞得這個閣議,彷彿六部在請示內閣一樣,讓王文很不舒服,所以吏部的一應政務,他基本也就壓根就不搭理內閣。

不過高谷畢竟是次輔,當面動問,他也不好不答。

於是思忖了片刻,王文淡淡的道。

“今歲乃是京察之年,吏部已擬定了初步的京察註疏,事關重大,老夫需和天子商議一番。”

得,這話說出來,一幫閣臣的臉色更不好看了。

京察這麼大的事情,內閣事先竟然毫不知情,老大人的面子上都有些掛不住。

場面一時之間涼了下來,大家各自懷着心思,都不再開口。

直到片刻之後,屋外再次出現了一道身影,首輔王翱姍姍來遲。

王翱進了房中,衆人便起身相迎。

不過不同的是,其他的大臣都邁步往前迎候,王文和成敬卻站在原地拱了拱手。

給衆人都回了禮,王翱才瞧見房中多了兩人,連忙快步上前,對着王文和成敬也見了個禮。

接着,成敬又把剛剛說過的話,解釋了一遍。

“……咱家和天官大人,就是過來看個熱鬧,首輔大人不必在意我們,正常主持閣議便是。”

於是,王翱再度拱了拱手,衆人各自落座。

接着,高谷起身道。

“禮部的奏疏,昨日已經抄閱給各位看過,老夫就不再贅述,直接說結論,老夫以爲,禮部此疏不妥,朝廷大戰方止,不宜太過如此鋪張。”

“何況,陛下亦非耽於美色之輩,宮中已有皇后,貴妃,陛下亦有子嗣,這個時候如此大規模的選秀,於陛下聖德有損,還是改爲京畿地區,小範圍進選便是。”

話音落下,俞士悅便搖了搖頭,提出了反對意見,開口道。

“大選的原因,禮部在奏疏當中已經說的明白,是爲補當年陛下選秀不足之故,亦是爲了執行陛下正旦詔書當中所定的後宮典制。”

“何況選秀是爲充裕後宮,綿延皇嗣,此乃大事,如今宮中諸子幼弱,太上皇身在迤北,陛下膝下又僅有一位皇子,而且體弱多病,據說前段日子纔剛生了場大病。”

“即便是爲了國本穩固,此次選秀也不能輕忽了事。”

高谷皺着眉頭,沒有說話。

應該說,俞士悅說的是有道理的。

歷來天子的後宮,都不單純是天子的家事,而是國家大事。

後宮安寧,子嗣興旺,則國本穩固,這也是朝臣們並沒有太過激烈的反對選秀的原因。

少數御史的彈劾,到了高層當中,也就是被一笑了之。

現如今的宮裡,倒也不是沒有皇子,太上皇北征之前,留下了三個子嗣,當今天子也已經有了庶長子。

但是問題就在於,這些皇子們,都太小了。

雖然說這些年皇家的子嗣夭折率不算高,但是也不是沒有,誰也不敢保證,這些小娃娃們都能平平安安的長大。

所以,天子想要選秀,底下也沒有太多人敢反對。

雖然說東宮之位如今尚在太上皇之子朱見深那,但是越是如此,這件事情越是敏感。

稍微有點政治目光,或者說稍微有點眼色的人,都不敢拿這件事情胡亂彈劾。

畢竟,就算當今陛下的皇子以後不能繼承皇位,但是總歸,郕王一脈的宗祧,也是要有人傳承的。

要是真的有人敢大張旗鼓的說,陛下您的孩子以後反正也繼承不了皇位,有沒有無所謂,保準天子立刻讓他詔獄一輩子游。

甚至於,就連質疑天子是否居心不軌,圖謀東宮,也只有人敢私下議論,沒人敢說出來。

畢竟,血脈傳承,在天下所有人的心中,都是最重要不過的事情。

所以俞士悅把這個理由搬出來,高谷着實是不好反駁。

眼瞧着高谷爲難的樣子,被他引援入閣的江淵,沉吟片刻開口替他解圍,道。

“輕忽必定不會,但是遍佈天下的選秀,實在動靜太大,何況四妃位重,僅次於皇后,皇貴妃及貴妃,位同王世子妃,若非大婚儀典,無所出者不可輕選。”

“若憂心後宮無人,子嗣凋零,多選才人便是。”

這倒也是個辦法。

不過,停了片刻,張敏有些猶豫道。

“江閣老所言的確有理,但是禮部的奏疏當中已經言明,此次選秀,陛下會撥付內庫銀兩,想來選秀之事,大宗伯和陛下曾有商議。”

“何況,陛下正旦詔書當中既寫了大婚時當選的人數,如今宮中不足,若是我等阻撓,陛下恐因此不悅。”

衆人都有些沉吟,這個時候,王翱開口道。

“我等分歧之處,無非在於動靜鬧得太大,會讓天下議論,既然如此,不妨各自讓步,應選位份,人數不變,但是地區縮小到京畿之內,諸位以爲如何?”

俞士悅點了點頭:“可!”

張敏和俞士悅一直走得近,也沒什麼意見,同樣點了點頭。

高谷還想繼續說話,但是看了一眼王翱,終究沒有開口。

於是,整個內閣,這便算是達成了一致。

王翱拿出奏本,現場便寫了票擬,這場閣議便算是結束。

衆人各自起身,告辭之後,便回到自己的公房當中,繼續處理政務。

與此同時,王翱也站了起來,拱了拱手道。

“成公公,天官大人,此間事情已了,不妨一同進宮,上奏陛下如何?”

成敬笑着點了點頭,王文卻有些出神,直到成敬暗暗戳了戳他,方纔如夢初醒,起身點了點頭。

於是,三個人聯袂朝着文華殿中過去。

說什麼待在後宮,本來就是給王文過去參加閣議找的由頭,朱祁鈺一直就待在文華殿。

所以這幾個人到了殿外,內侍通傳之後,沒過片刻,便得了召見。

王文的位重,按照順利,理當他先來稟奏,剛好,王翱也想聽一下關於京察的安排。

不過讓他失望的是,王文站在原地,一言不發,彷彿他過來就沒有什麼事情一樣。

天子也越過王文,直接朝着他問道。

“首輔此來,可是禮部的奏疏票擬好了?”

於是王翱只好點了點頭,將奏本遞了上去。

朱祁鈺大略掃了一眼,略一思忖便提起硃筆,寫上了照內閣票擬處置幾個字,轉遞給了一旁的成敬。

選秀這件事情,之所以要在各州府來選,初衷是想給這幫宗室找點事情做。

但是如今,宗學的事情順利走上正軌,也的確沒有這個必要,鬧得這麼沸沸揚揚了。

“此事便照內閣所言處置,首輔事忙,便退下吧。”

處理完了奏疏,朱祁鈺順手便把王翱打發了出去。

王翱也是個有眼色的,見狀便知,天子不想讓他多待,行了個禮,便告退離開了。

等王翱出了殿門,朱祁鈺這纔將目光放回到一直沉默不語的王文身上,開口問道。

“先生聽了一場閣議,有何感觸?”

聞聽天子動問,王文神色有些複雜,沉吟片刻之後,方嘆了口氣,開口道。

“王翱不簡單,內閣,未來不可限量。”

《皇兄何故造反?》章節將持續在新更新,站內無任何廣告,還請大家收藏和推薦新!

喜歡皇兄何故造反?請大家收藏:皇兄何故造反?新更新速度最快。

第五百零五章:舒公公的真面目第二百二十三章:金英的信第八百零六章:朱儀是個大忠臣第1171章 黃雀逃不過獵人第六百二十八章:求同存異第889章 合理分工第六百八十四章:楊家的機會第五十八章:值或不值第二百三十二章:廷推閣臣(下)第1199章 不出意料第1167章 考校第三十九章:敢!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動盪之因第1232章 皇家海貿集團。第一千零三十五章:這不是欺負老實人嗎第四百三十九章:王瘋子第四百七十章:使團抵達第八百零四章:所謂忠言逆耳第七百三十一章:可憐的崽崽們第八章:亡國之君第二十章:陽謀(排行榜加更二)第一千零四十七章:代王的去處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你猜?第914章 投名狀第四百六十五章:後遺症第二百四十六章:北征一脈的滲透第八百零七章:城門送別第1020章 劍指于謙第994章 廷益,快回來吧……第二百六十九章:陳年真相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動盪之因第二百一十三章:風波再起第二百五十六章:沒有選擇的沈翼第七百二十一章:使團進京第四百三十八章:於少保怒斥羣臣第1177章 但是第一千零四十八章:坤輿萬國全圖第八百三十章:這不就來填坑了第三百五十二章:羅通的盤算第一百八十六章:端茶送客第三百零七章:局勢逆轉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能不能成功?第八百一十一章:人均影帝第一千一百零七章:這就……完了?第七百一十八章:請二爺相助!第917章 時不我待第五百七十三章:問第二百七十三章:乾綱獨斷不容易第七百八十六章:一隻老虎和兩隻野雞第一百四十九章:抵達紫荊關第877章 俞次輔的敵意第929章 有理有據有節第八百三十八章:陳年舊事第五百七十一章:天子無所不知第二百九十六章:朝議三事第974章 ‘殘暴’的也先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代王進京第869章 出宮第五百五十七章:權臣於廷益第二百二十六章:準話兒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倒黴的何文淵第二百六十九章:陳年真相第1242章 漩渦暗起第八十九章:王文第八百二十一章:突然就歪樓了第1236章 于謙回京第七百四十七章:聚衆鬧事第六百零四章:掙錢嘛,不寒磣第970章 有驚無險第七百一十八章:請二爺相助!第1218章 代價第七百九十九章:重新定義勉爲其難第1172章 解謎其一第三百二十一章:張軏的憂慮第四百二十八章:入宮覲見第二百四十三章:最後一塊拼圖第五百八十八章:冷霜冬雪落枝頭,迎風乘寒不垂首第三百七十四章:那更要叩闕了!第六百七十五章:什麼叫各懷鬼胎第一百一十三章:邊境安危第1226章 風波擴散第一千零五十七章:什麼叫預判第979章 八面玲瓏岷王爺第一百一十九章:兩條路第1010章 于謙回京第三百零六章:撲朔迷離的陳年舊案第一千一百三十章:四兩撥千斤第一百二十二章:孫鏜第一百四十四章:一場雪,一隊人第六百一十七章:太子託付給你了第五百六十四章:要人第四百三十四章:朱鑑第一千零四十六章:就挖了一個小小的坑第九十四章:喜事第六百二十三章:時來天地皆同力第八百四十九章:轉機第1264章 番外:東宮之爭(六)第五十四章:廷推第六百章:您說是就是吧第一百九十三章:噁心人的彈劾
第五百零五章:舒公公的真面目第二百二十三章:金英的信第八百零六章:朱儀是個大忠臣第1171章 黃雀逃不過獵人第六百二十八章:求同存異第889章 合理分工第六百八十四章:楊家的機會第五十八章:值或不值第二百三十二章:廷推閣臣(下)第1199章 不出意料第1167章 考校第三十九章:敢!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動盪之因第1232章 皇家海貿集團。第一千零三十五章:這不是欺負老實人嗎第四百三十九章:王瘋子第四百七十章:使團抵達第八百零四章:所謂忠言逆耳第七百三十一章:可憐的崽崽們第八章:亡國之君第二十章:陽謀(排行榜加更二)第一千零四十七章:代王的去處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你猜?第914章 投名狀第四百六十五章:後遺症第二百四十六章:北征一脈的滲透第八百零七章:城門送別第1020章 劍指于謙第994章 廷益,快回來吧……第二百六十九章:陳年真相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動盪之因第二百一十三章:風波再起第二百五十六章:沒有選擇的沈翼第七百二十一章:使團進京第四百三十八章:於少保怒斥羣臣第1177章 但是第一千零四十八章:坤輿萬國全圖第八百三十章:這不就來填坑了第三百五十二章:羅通的盤算第一百八十六章:端茶送客第三百零七章:局勢逆轉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能不能成功?第八百一十一章:人均影帝第一千一百零七章:這就……完了?第七百一十八章:請二爺相助!第917章 時不我待第五百七十三章:問第二百七十三章:乾綱獨斷不容易第七百八十六章:一隻老虎和兩隻野雞第一百四十九章:抵達紫荊關第877章 俞次輔的敵意第929章 有理有據有節第八百三十八章:陳年舊事第五百七十一章:天子無所不知第二百九十六章:朝議三事第974章 ‘殘暴’的也先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代王進京第869章 出宮第五百五十七章:權臣於廷益第二百二十六章:準話兒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倒黴的何文淵第二百六十九章:陳年真相第1242章 漩渦暗起第八十九章:王文第八百二十一章:突然就歪樓了第1236章 于謙回京第七百四十七章:聚衆鬧事第六百零四章:掙錢嘛,不寒磣第970章 有驚無險第七百一十八章:請二爺相助!第1218章 代價第七百九十九章:重新定義勉爲其難第1172章 解謎其一第三百二十一章:張軏的憂慮第四百二十八章:入宮覲見第二百四十三章:最後一塊拼圖第五百八十八章:冷霜冬雪落枝頭,迎風乘寒不垂首第三百七十四章:那更要叩闕了!第六百七十五章:什麼叫各懷鬼胎第一百一十三章:邊境安危第1226章 風波擴散第一千零五十七章:什麼叫預判第979章 八面玲瓏岷王爺第一百一十九章:兩條路第1010章 于謙回京第三百零六章:撲朔迷離的陳年舊案第一千一百三十章:四兩撥千斤第一百二十二章:孫鏜第一百四十四章:一場雪,一隊人第六百一十七章:太子託付給你了第五百六十四章:要人第四百三十四章:朱鑑第一千零四十六章:就挖了一個小小的坑第九十四章:喜事第六百二十三章:時來天地皆同力第八百四十九章:轉機第1264章 番外:東宮之爭(六)第五十四章:廷推第六百章:您說是就是吧第一百九十三章:噁心人的彈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