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謀劃雁門

呂寧軍返回到住地後,出征的士兵休整了幾天,呂寧則又把呂寧手下僅有的幾名所謂中層以上的首領叫來研究呂寧軍下一步的工作。

大家到齊後,呂寧瞄了一眼大家,這才認真的道:“大家都知道,我軍現在有近五千名士兵,二萬多匹戰馬。但我軍士兵訓練的時間不夠,戰力不強,紀律鬆懈,這可不是好現象啊!我們可要抓緊時間強化訓練,敵人是不會等我軍訓練好後纔來進攻我們,他們誰時都有可能向我軍發動進攻,我們一定要做好各種戰鬥準備。”

張遼聽後起身道:“主公放心,下一步我會抓緊訓練士兵,對新加入我軍的士兵進行強化訓練,特別加強軍規、軍紀的教育。”

呂寧聽後點點頭,繼續道:“現在每天都有不少百姓從四面八方涌向我們這裡,總人數已達到二萬多人,這對我們的壓力很大。我們已經沒有多餘的糧食再救濟百姓,雖然我們繳獲了一批黃金、白銀及珠寶,但不能解決我們現在的困難。我們也沒有辦法拿它去購買到所需要的糧食、布匹及兵器鎧甲等物資。我們也沒有地方去購買,就算是能購買到部份糧食,但也不是長久之計。這種情況如果再持續下去的話,我估計用不了多長時間,我們身邊的百姓就會發生動亂,甚至是自相殘殺。也隨時有可能受到鮮卑族、匈奴鐵騎的進攻,這是非常嚴重的問題,大家都說說有什麼辦法能解決我們的困難。”

呂寧手下的人你望我,我看你的,那有什麼主意啊!所以,呂寧現在還真是缺乏智囊,缺乏參謀人才啊,這自己也沒有辦法,那些名士誰會願意跟着一個什麼都沒有的,連名份都沒有,更不能說其他了。

張遼則左看看右看看,發現沒有人說話,自己就鼓足勇氣道:“主公,我們現在有近五千名士兵,雖然訓練時間不夠,戰力不是很強,但我還是覺得我們現在應該把雁門郡給打下來,這樣我們有了塊自己的基地。也纔有地方安置、收留這些百姓,否則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有讓百姓們都有了安居點,有了土地,他們才能逐漸擺脫困境。靠我軍的繳獲物資根本沒有辦法維持,而且今後我軍進攻的目標距我們的住地越來越遠,就是繳獲到一定的糧食,我們也沒有辦法運送回來。我軍能自給已經是非常不錯的了,那有能力再養百姓。況且,如果不安置好這些百姓,他們在我軍身邊,憑我軍現在的力量也保護不了他們,甚至我軍也會受到牽累,我軍目前沒有能力和外夷鐵騎進行決定。”

其他幾人聽了張遼的話後,也是異口同聲的說是要去攻打雁門郡。

呂寧用眼望了他們幾人一眼道:“你們都不怕二面甚至三面作戰,一旦打下雁門郡後,呂寧軍前面有丁原的大軍,後面有鮮卑族鐵騎,西面有羌胡、匈奴等鐵騎,他們都有可能對咱們發動攻擊。搞不好連朝庭都會出兵來清剿,如果是他們都一起撲向我們的話,我們有能力應付得過來嗎?”

張遼聽後認真思考了一會兒道:“主公,你說的都是事實,這些情況都有可能發生,但我們現在沒有選擇的餘地了,我們只能奮起抵抗。至於前面的丁原大軍,我到覺得問題不大,只要我們攻下陰館城後,快速的把雁門關搶到手,我軍只要在雁門關上擺上二、三千名士兵,就能勉強擋住丁原的進攻,至於其他二路嗎,應付起來困難是大,我想只要我們籌劃得當,尋找機會,我們有可能挺過去的。士兵人手不夠用的話,我們再徵招一點,對他們邊訓練邊讓他們守關卡、城池,在老兵的帶領下,應該是可行的。只要我們手中再有二、三千的騎兵,我們就可以對羌胡、匈奴、鮮卑等部落進行偷襲、騷擾,儘量延緩他們進行我們的時間,這樣我們還有一線生機。”

呂寧聽後點點頭,張遼確實比一般人想得遠,也想得周到。

呂寧笑着道:“文遠,雁門關駐紮二、三千士兵,要想抵擋住丁原大軍的進攻,必須要有一名大將率領,否則的話是守不住的。既我所知,丁原手下可是有幾名很不錯的將領,特別是丁原的義子呂布,呂奉先,其勇武在當今可能無人可比。呂布手下大將高順,此人是個訓練士兵的高手,又非常善於帶兵打仗,雖然勇力比不上呂布,也比不過文遠,其綜合能力是非常強的。在某種程度上講,對付呂布容易,對付高順可不容易啊,原因是呂布雖然勇武,但那不過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一名勇夫,而高順則不一樣哦,其綜合能力應該不低於文遠。”

張遼聽了呂寧的話後道:“主公是怎麼知道這些的,我在幷州怎麼沒有聽說過。但不管怎麼說,我們還是要攻打雁門郡,這是我軍生存的唯一通道,我軍沒有一個根據地的話,我軍很難在北方立足。”

呂寧對着手下的人道:“你們大家都同意攻打雁門郡?”

大夥齊聲道:“是的主公,我們堅決同意攻打雁門郡。”

呂寧斬釘截鐵的道:“好,既然是這樣的話,我就帶着大家賭他一把。你們馬上派出偵察兵到雁門各地蒐集情報,把所有情況搞清楚後我們再製定作戰方案,士兵的訓練一刻都不能放鬆,對四周的敵人要隨時掌握他們的動向,一有情況要在第一時間內報告。”

大夥齊聲道:“一切尊主公號令。”

隨後的日子裡,呂寧把二萬多難民中認識字,會行文書,能寫寫畫畫的人全部集中起來組成一個小團隊,呂寧告訴他們道:“你們大家都知道,現在朝庭不管我們大家,官府更是不管,我們現在沒有什麼路可走了,只能是靠大家共同管理,今後你們就得拿出你們所有的能力,幫助我管理、安置好難民,就不知道你們願意否?”

第132章 出征第319章 不會再有黃巾軍第159章 搞出個樣子第375章 這仗可不好打第1章 失足之災第229章 孫堅昇天第468章 同病相連第107章 遇到麻煩第660章 國家體制第675章 謀劃長遠第274章 竹籃打水一場空第383章 風險很大第568章 收兵第48章 形勢逼人第425章 免除農業稅第654章 戰事敘述第240章 總比啥都沒有強第631章 皇帝昇天第213章 孫堅大敗第552章 徹底征服第660章 國家體制第600章 挺進濮陽第496章 擴張前會議第129章 收復上谷第12章 有血性嗎第356章 北海孔融第427章 曹操搶青州第204章 三美相會第469章 攻城第334章 興辦學校第73章 被你的美貌給雷中了第143章 預謀管寧第209章 響應曹操第40章 虛心求教第419章 反間計第533章 牛刀小試第680章 南蠻叛亂第601章 攻濮陽城第427章 曹操搶青州第96章 砍了外夷的使臣第518章 伏擊徐庶第630章 密謀第496章 擴張前會議第239章 不要惹火燒身第313章 有利無弊第235章 盧植第394章 法爾斯省第225章 結婚第51章 奔赴雁門關第402章 荒廢耕地第67章 浴血奮戰第605章 偷襲成功第485章 再次遠航第49章 工匠蜂涌而來第332章 漢語字典第657章 樂不思蜀第172章 接收河東第79章 皇帝的白條第264章 夢幻般的仙境第3章 回到東漢第140章 牛頭不對馬嘴第611章 曹洪掛掉第424章 曹操謀諸侯第545章 火攻第7章 奮勇迎戰第377章 黃金珠寶第337章 變革第165章 河東大族第259章 總結會第483章 呂布滅亡第170章 打土豪第321章 撞城車第459章 大敗江東軍第218章 傳國玉璽第366章 周瑜第300章 名士、名將第92章 算計皇帝第290章 聯合諸侯第493章 風波第482章 拿下小沛第105章 騙得美人歸第598章 破陣第386章 收復夷島第651章 長痛不如短痛第292章 佔領整個兗州第419章 反間計第244章 最敬佩的一人第664章 逼宮第391章 靠什麼賺錢第467章 韓遂決斷第98章 絕世名醫華佗第588章 拿下漢中第144章 誰說要綁架管寧第592章 來個下馬威第53章 呂布大敗第228章 諸侯散夥第615章 損失大將第202章 闖出城第227章 做秀第319章 不會再有黃巾軍
第132章 出征第319章 不會再有黃巾軍第159章 搞出個樣子第375章 這仗可不好打第1章 失足之災第229章 孫堅昇天第468章 同病相連第107章 遇到麻煩第660章 國家體制第675章 謀劃長遠第274章 竹籃打水一場空第383章 風險很大第568章 收兵第48章 形勢逼人第425章 免除農業稅第654章 戰事敘述第240章 總比啥都沒有強第631章 皇帝昇天第213章 孫堅大敗第552章 徹底征服第660章 國家體制第600章 挺進濮陽第496章 擴張前會議第129章 收復上谷第12章 有血性嗎第356章 北海孔融第427章 曹操搶青州第204章 三美相會第469章 攻城第334章 興辦學校第73章 被你的美貌給雷中了第143章 預謀管寧第209章 響應曹操第40章 虛心求教第419章 反間計第533章 牛刀小試第680章 南蠻叛亂第601章 攻濮陽城第427章 曹操搶青州第96章 砍了外夷的使臣第518章 伏擊徐庶第630章 密謀第496章 擴張前會議第239章 不要惹火燒身第313章 有利無弊第235章 盧植第394章 法爾斯省第225章 結婚第51章 奔赴雁門關第402章 荒廢耕地第67章 浴血奮戰第605章 偷襲成功第485章 再次遠航第49章 工匠蜂涌而來第332章 漢語字典第657章 樂不思蜀第172章 接收河東第79章 皇帝的白條第264章 夢幻般的仙境第3章 回到東漢第140章 牛頭不對馬嘴第611章 曹洪掛掉第424章 曹操謀諸侯第545章 火攻第7章 奮勇迎戰第377章 黃金珠寶第337章 變革第165章 河東大族第259章 總結會第483章 呂布滅亡第170章 打土豪第321章 撞城車第459章 大敗江東軍第218章 傳國玉璽第366章 周瑜第300章 名士、名將第92章 算計皇帝第290章 聯合諸侯第493章 風波第482章 拿下小沛第105章 騙得美人歸第598章 破陣第386章 收復夷島第651章 長痛不如短痛第292章 佔領整個兗州第419章 反間計第244章 最敬佩的一人第664章 逼宮第391章 靠什麼賺錢第467章 韓遂決斷第98章 絕世名醫華佗第588章 拿下漢中第144章 誰說要綁架管寧第592章 來個下馬威第53章 呂布大敗第228章 諸侯散夥第615章 損失大將第202章 闖出城第227章 做秀第319章 不會再有黃巾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