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心懷鬼胎

曹操看向四周,見衆人也都紛紛點頭,好像是在贊成他的話,但那幾人的動作明顯生硬的很,只是應負吧了,他嘆了口氣,搖搖頭,坐了下去。

就在一個時辰前,董卓一下子派出了好幾波朝庭使者,手裡拿着聖旨,分赴聯軍各大軍營,宣佈朝廷的新任命,在聖旨上,董卓將此次起兵的幾個諸侯都給加了官,升了職。其中,濟北相鮑信被升爲泰山郡守,山陽太守袁遺被遷爲壽春太守,西涼太守馬騰被升爲西涼刺史,他的把兄弟韓遂雖然沒來也被任命爲天水太守,還有就是徐州刺史陶謙被升爲徐州牧,最讓袁紹生氣的就是他的弟弟袁術,從後將軍一下子躍升到了左車騎將軍,和他來了個平級,還從南陽太守的位子上被升到了揚州刺史。

董卓還特地來信說他很傷心袁紹兄弟謀反,一時生氣,殺了袁氏滿門,現在很後悔,但事情已經難以挽回了,只好將他們的家人的屍首送來,請他們節哀順變。本來這事也就罷了,可這個董胖子竟然將那些屍體全都運到了袁術的營中,等他跑到袁術的軍營,那使者竟然說什麼袁術纔是袁家的嫡長子,所以屍首就送到他那兒去了。

什麼東西?氣得他當場就讓人把那小子給推出去宰了,可衆諸侯的臉色卻是清清楚楚擺在那兒的。這幫傢伙的眼裡,根本就已經沒有了開始時對自己的尊敬,還有,就是公路(袁術)這小子,竟然在那裡以主家的身份招呼,放着自己這個大哥在那兒不聞不問,在這種時候,這就是在給他蹬鼻子上臉啊,可身爲關東聯軍的盟主,總不能當衆鬧個家庭糾紛吧。

袁紹只好強忍着怒氣,假裝大哭了一回,然後,不等衆人反應過來,就以盟主的身份命令所有人回到自己的大帳議事,想借此來轉移大家的注意力,同時是向袁術示威,誰曾想,白癡都能看出來的離間之計,竟然真的將那幾個人都給套住了,要不是曹操和呂寧表示了一下,自己的面子往哪兒擱?

想到這裡,袁紹又看了一眼剛剛被升了官的那幾個人,尤其是惡森森地瞪了袁術幾眼,而被他看上的人,大都轉移視線,避了開去,裝做啥都沒有發生似的。

“哼,一羣混蛋。”心中冷哼一聲,可袁紹也知道這不是內鬨的時候,只好順着剛纔曹操的話道:“孟德的話很有道理,董卓老賊用心險惡,是要讓我們自已搞內鬥,諸位別忘了,我們當初可是歃血爲盟過的,一旦反悔,必會爲天下人恥笑,到那時,董卓要想對付我們,可就比今天容易多了。”

聽說關東軍要來攻打虎牢關,董卓得知大驚,下令起兵二十萬,分兩路而出。一路先令李催,郭汜引兵五萬,把住汜水關,都是深溝高壘,死守不出戰。自領十五萬大軍,同李儒,呂布,樊稠,張濟等大將屯兵虎牢關。軍馬到關後,又下令樊稠,張濟領三萬軍,去關前扎住大寨。

流星馬探聽得,報入袁紹大寨來。袁紹聚衆商議。

聯軍聞得董卓屯兵虎牢關,曹操獻計分兵一半前往迎敵,這樣前後有個照應。

於是呂寧、王匡、喬瑁、鮑信、袁遺、孔伷、孔融、陶謙、公孫瓚九路諸侯,起軍往虎牢關迎敵。呂寧心想,他奶奶的曹操、袁紹,你這二個大奸人,擺明了要我們去送死嗎。曹操這傢伙還真是陰險,這樣一條簡單的計謀,就能大大削弱這九路諸侯的實力。記得歷史上由於曹操的分兵計,讓各諸侯是損兵折將,也就只有公孫瓚在劉、關、張相助下才好點,其他的諸侯都被打殘了。

呂寧帶着軍馬慢吞吞的在後面跟去,王匡與呂布交戰大敗,各路諸侯商議,退三十里下寨,九路諸侯正商議間,來報呂布搦戰,九路諸侯一起上馬。呂寧穩穩帶着衆將在後押陣,知道大家都不是呂布的對手,當然也就不會去送死了。卻看那呂布,頭束紫金冠,紅袍銀鎧,手中方天畫戟,跨下赤兔馬,真是威風凜凜。

只見呂布縱赤兔馬瞬間衝到聯軍陣前,王匡部將穆順出馬,被呂布的方天畫戟刺於馬下。隨後孔融部將武安國出戰,僅幾個回合,就被呂布一戟把右手給斬斷。

各路諸侯回寨商議道:“呂布英勇,可會十八路諸侯一同共議良策。”於是報請另十路諸侯趕來。

不一會兒,呂布又引兵搦戰,各路諸侯齊想出戰,呂寧連忙阻止道:“今我軍新敗,不宜應戰,只派人謹守營寨就是,等其餘諸侯到齊後,再作商議,以詢對策。”

衆人齊聲稱是,於是謹守大寨不出戰,讓呂布在營寨外大喊大叫,沒有人理會他。

呂寧帶着張遼、趙雲、典韋等人回到大帳內,張遼道:“大哥,我們有能力可以和呂布對殺的啊,呂布可是我們的手下敗將,我們可以輕易搞定他。”

呂寧聽後搖搖頭道:“三弟,你不看各路諸侯都在保存實力,我們是可以將呂布殺敗,但我們就得傷亡很多士兵,你說值得嗎?”

趙雲道:“大哥說得對,我們一起和各諸侯討伐董卓,其他諸侯都在保存實力,我們就是打勝了也是得不償失,況且一旦有功勞還不是讓袁紹等人拿去,我們應該靜觀其變。”

呂寧道:“子龍說得對,我們拼命對我們一樣好處都沒有。子龍,你出槍的速度我感覺比以前更快了,你現在一個回合能出多少槍啦。”

趙雲聽後笑着道:“大哥,我也只能出到五招半,雖然比原來是快了一些,那天和華雄對陣,主要是他眼中落入一滴汗水,他閉了一下眼睛,我就是抓住那一瞬間得手的,說來還真是運氣好呢。”

典韋道:“主公,下次該輪到我上啦。”

呂寧聽後哈哈大笑起來“好吧,但要聽我的指令行事,千萬不能亂出戰。”

典韋回答道:“是主公。”

第49章 工匠蜂涌而來第428章 二虎競食第342章 劉備接手徐州第106章 爲美女牽馬第62章 不學無術第2章 原始部落第212章 推舉盟主第130章 騙取皇帝布料第239章 不要惹火燒身第660章 國家體制第189章 漢語拼音第654章 戰事敘述第207章 有人什麼都好辦第597章 西涼處置第598章 破陣第522章 徐庶迷惑第67章 浴血奮戰第153章 訂購糧食第66章 草原大火第79章 皇帝的白條第283章 巨型木板加厚第376章 無恥的敲詐第560章 說服第434章 調兵遣將第232章 勝算極大第278章 後果不堪設想第529章 新型戰艦第205章 利字當頭第74章 學滑雪第46章 有敵情第467章 韓遂決斷第483章 呂布滅亡第382章 處理家事第92章 算計皇帝第50章 結義兄弟第396章 拿你們是問第541章 徐福的後人第651章 長痛不如短痛第136章 閒聊第606章 兵臨城下第34章 無商不奸第246章 值得我輩敬佩第231章 設計決戰場所第412章 天下六大謀士之一第338章 二全齊美第637章 威逼成都第588章 拿下漢中第276章 攻打壺關第388章 趕快救人第647章 兇殘的屠夫第336章 愛財不守財第528章 周瑜鬱悶第646章 危機四伏第550章 屠殺第181章 皇帝駕崩第47章 情況不樂觀第201章 獻計第570章 淮南戰事第323章 誘敵殲之第618章 潰不成軍第596章 斬殺馬下第312章 收復遼東第510章 謀算劉備第519章 二軍相遇第118章 奉旨當狼第335章 試製火藥第165章 河東大族第559章 下馬威第580章 出兵漢中第83章 謠言之威第29章 尋訪趙雲第680章 南蠻叛亂第202章 闖出城第649章 一邊倒的屠殺第44章 救人一命第316章 血洗徐州第678章 劉備的野心第660章 國家體制第165章 河東大族第641章 向南挺進第529章 新型戰艦第326章 一看就知道第571章 不得人心第157章 籌劃河東第506章 劉備搶汝南第166章 有自知之明第136章 閒聊第436章 畢生的願望第199章 王允第451章 虎口拔牙第184章 攻進洛陽第633章 阻力不小第80章 張既認主第323章 誘敵殲之第147章 增加軍貼第289章 有來無回第613章 軍情有變第179章 秘建海軍第125章 敲詐勒索第129章 收復上谷
第49章 工匠蜂涌而來第428章 二虎競食第342章 劉備接手徐州第106章 爲美女牽馬第62章 不學無術第2章 原始部落第212章 推舉盟主第130章 騙取皇帝布料第239章 不要惹火燒身第660章 國家體制第189章 漢語拼音第654章 戰事敘述第207章 有人什麼都好辦第597章 西涼處置第598章 破陣第522章 徐庶迷惑第67章 浴血奮戰第153章 訂購糧食第66章 草原大火第79章 皇帝的白條第283章 巨型木板加厚第376章 無恥的敲詐第560章 說服第434章 調兵遣將第232章 勝算極大第278章 後果不堪設想第529章 新型戰艦第205章 利字當頭第74章 學滑雪第46章 有敵情第467章 韓遂決斷第483章 呂布滅亡第382章 處理家事第92章 算計皇帝第50章 結義兄弟第396章 拿你們是問第541章 徐福的後人第651章 長痛不如短痛第136章 閒聊第606章 兵臨城下第34章 無商不奸第246章 值得我輩敬佩第231章 設計決戰場所第412章 天下六大謀士之一第338章 二全齊美第637章 威逼成都第588章 拿下漢中第276章 攻打壺關第388章 趕快救人第647章 兇殘的屠夫第336章 愛財不守財第528章 周瑜鬱悶第646章 危機四伏第550章 屠殺第181章 皇帝駕崩第47章 情況不樂觀第201章 獻計第570章 淮南戰事第323章 誘敵殲之第618章 潰不成軍第596章 斬殺馬下第312章 收復遼東第510章 謀算劉備第519章 二軍相遇第118章 奉旨當狼第335章 試製火藥第165章 河東大族第559章 下馬威第580章 出兵漢中第83章 謠言之威第29章 尋訪趙雲第680章 南蠻叛亂第202章 闖出城第649章 一邊倒的屠殺第44章 救人一命第316章 血洗徐州第678章 劉備的野心第660章 國家體制第165章 河東大族第641章 向南挺進第529章 新型戰艦第326章 一看就知道第571章 不得人心第157章 籌劃河東第506章 劉備搶汝南第166章 有自知之明第136章 閒聊第436章 畢生的願望第199章 王允第451章 虎口拔牙第184章 攻進洛陽第633章 阻力不小第80章 張既認主第323章 誘敵殲之第147章 增加軍貼第289章 有來無回第613章 軍情有變第179章 秘建海軍第125章 敲詐勒索第129章 收復上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