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有什麼奇怪的,李顧問方纔不是說過嘛,他搞的相控陣雷達,會比M帝老大哥的更厲害。”有專家道。
一位教授也道:“沒錯,難道你懷疑李顧問?”
“怎麼可能!”最開始發問的那位教授連忙反駁。
質疑李暮?
還是毫無根據的質疑,他根本不可能做出這種事。
他繼續道:
“我只是猜測,是猜測啊!”
“你們說,既然有無源相控陣雷達。”
“那麼有沒有可能,還有有源相控陣雷達?”
他說完以後。
衆人先是怔了怔,第一時間的反應都是不可能。
本來已經走到門外的彭時錄和蔣南英折返回來,聽到這話也是搖了搖頭,道:“要是有這項技術,李顧問幹嘛不一塊兒提出來?”
“有沒有一種可能,是我們搞不出來呢?其實李顧問已經有了思路,只是覺得現在造不出來,所以纔沒有提。”那位懷疑的教授緊接着道。
這下把彭時錄和蔣南英都幹沉默了。
兩人對視一眼,好像,也不是沒有這個可能。
而且仔細想想,在李暮說起無源相控陣雷達雷達的時候,還說了一句“方便區分”。
和什麼區分?
不就是這有源相控陣雷達嗎!
“既然李顧問都覺得造不出來,那麼我們也不用考慮這麼多,先把無源相控陣雷達搞出來再說。”彭時錄沉吟片刻,然後道。
但他才說完,那位懷疑的教授便道:
“所長,還有諸位教授,難道你們就不想知道啥是有源相控陣雷達嗎?”
“而且我相信,有源相控陣雷達一定比無源相控陣雷達更加強大。”
“倘若我們能攻克這項技術,說不定能夠依據將我國的雷達發展水平,推至世界頂尖!”
在其說完之後。
諸位專家和教授的目光,紛紛看向彭時錄。
世界頂尖,這四個字,以前是他們想都不敢想的東西。
然而新型脈衝多普勒雷達的成功,給予了他們這份自信。
“你們啊!唉,我只能去問問,要是李顧問說不行,這事就不許再提了。”彭時錄看了看衆人,無奈地搖了搖頭。
說着,他便帶着蔣南英走出實驗室,準備追上去問一問。
不過哪怕他裝得再像。
和他共事多年的蔣南英還是看出了他的心思,出來後小聲地說道:“所長,其實你也很心動吧?”
聞言,彭時錄扭頭看了看後面的實驗室,見沒人悄悄跟上來,才低聲笑道:
“那是當然,有更好的東西,誰不想要。”
“但李顧問既然沒說,那便說明有他自己的考慮。”
“在研究方面,我們都要無條件地跟隨他的領導。我一個人過去,也能避免他被大家架住,做出不符合實際情況的決定。”
他對所裡這幫人還是非常瞭解的。
要是一窩蜂地全部過去,肯定會不管不顧地要求直接研究有源相控陣雷達。
至於困難什麼的。
他們根本就沒怕過。
“還是所長您想得周到,幸好有您在,不然我們就要犯錯誤了。”蔣南英笑着豎了個大拇指。
他方纔也只是想着說服衆人而已,根本沒想這麼多。
甚至要不是彭時錄沒表態。
都想跟着附和衆人。
畢竟有源相控陣雷達究竟是什麼,實在是令人好奇啊。
彭時錄看着他,轉過頭繼續下樓追趕李暮,沒有再繼續說話。
心下卻是暗道:
“要是再年輕個10歲,哪輪得到他們,我自己現在恐怕都已經在李顧問那兒表決心立軍令狀了!”
……
彭時錄和蔣南英很快追上正準備上車離開的李暮。
兩人將心中的疑問一說,以及衆人的想法說完之後。
便靜靜地等待着他的答覆。
畢竟能不能研究,怎麼研究,決定權完全都在李暮的手上。
只要他不點頭。
哪怕衆人有再高的熱情也沒用。
而聽完兩人講述的李暮,本打算直接否認。、
但轉念一想,又覺得似乎沒有必要。
他沉吟片刻,然後道:
“有沒有,這個其實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們現在能搞出來什麼。”
“就目前來看,我認爲無源相控陣雷達完全足夠滿足我們的需要。”
這番話就是在婉拒了。
但彭時錄和蔣南英不僅沒有絲毫的失望。
反而心中更加興奮起來。
雖說李暮沒有明說,但其實已經給了他們答案。
有源相控陣雷達,是真的。
“我明白了,李顧問您放心,我們所一定儘快將無源相控陣雷達搞出來。對了,等會兒我還得罵他們一頓,吃着碗裡瞧着鍋裡的。”彭時錄咧着牙笑道。
什麼時候研究有源相控陣雷達,其實並不取決於李暮,而是取決於他們。
這個道理他還是懂的。
李暮微微頷首,登車準備離去。
就在這時,一旁的蔣南鄉猶豫了半天,終於忍不住開口問道:
“李顧問,這個有源相控陣雷達,和無源相控陣雷達相比,到底怎麼樣啊,您要不給我們說說,我保證不外傳?”
無源相控陣雷達的厲害,這個他還可以想象得出來。
但是有源相控陣雷達究竟是什麼樣的,恐怕做夢都未必能夢到。
“南英。”彭時錄喊了一聲蔣南英的名字。
但目光卻不由自主地看向了李暮,顯然心中也是好奇無比。
見兩人都這麼好奇。
李暮想了想,解釋道:
“其實就是在探測距離、多目標跟蹤能力、抗干擾能力和探測精度上有更大的提升而已。”
“就拿探測距離來說,無源相控陣雷達理論上最大隻能達到400公里。”
“而有源相控陣雷達,最低也是這個數字。”
他說着,伸出右手,豎起三根手指頭。
見狀,彭時錄和蔣南英看着他的手指,狠狠地嚥了口口水。
是多少?
顯然不可能是300公里。
畢竟無源相控陣雷達都有400,沒道理升級之後還會降低。
可這個答案,未免太過驚人了一些。
探測距離達到3000公里,已經直追M帝和老大哥的先進軍事雷達的水平。
而且還是最低。
按照他們對李暮的瞭解。
這個保留的上限,極有可能達到4000公里!
……
看着震驚不已的兩人。
李暮笑了笑,和他們告別之後,便坐車離開。
彭時錄和蔣南英則是飛快地趕回實驗室,將消息告訴還在等待的一衆專家和教授。
不出意外,所有人都被3000公里的探測距離所震驚。
但這個答案,反倒讓他們都冷靜下來。
如果只是探測距離只有1000公里,或者2000公里,他們還可能會想辦法去嘗試一下。
畢竟世上無難事嘛。
可是3000公里這個數字。
其中的技術鴻溝,恐怕已經是他們想都想不到的。
與其在這上面浪費時間。
不如抓緊先把無源相控陣雷達雷達的問題解決。
至於有源相控陣雷達,只要有李暮在,他們相信總有一天會做出來。
……
兩天後。
京都各項研究事宜終於安排完畢。
做完這一切的李暮,也放心地踏上了參加033A潛艇的測試之旅。
專列上。
李暮看着沿途的景色,緩解着伏案工作了一上午的疲勞。
這次他要前往的地方,是三省濱城的波海灣造船廠。
因爲是專列,中途無需停靠。
估摸着還有5個小時左右,火車便可以到站。
不過這並不是最快的路線。
如果要是做輪船,從經由波海灣直接過去,能夠更快。
www ¤ttκΛ n ¤C〇
只是在波海灣外,時不時會有一些外國的艦艇或潛艇出沒。
考慮到安全問題,所以最終還是放棄了這個選項。
“我們的海防,還是不夠強大啊!”李暮不由發出感慨。
夏國的軍事實力不弱,這毋庸置疑。
但武器裝備落後,也是不爭的事實。
尤其是在海洋領域,基本沒有話語權。
有時甚至還會被M帝和老大哥入侵領海。
“現在造航母……算了,不可能的事情想了也沒用。”李暮搖搖頭,將這個念頭拋出腦海。
連原子能潛艇都沒搞出來,就想造航母,未免有點白日做夢。
“不過造不出後面,搞幾艘護衛艦應該還是可以的吧。”李暮打開聊天頁面,開始查看資料。
相較於驅逐艦和巡洋艦,護衛艦的體積較小,火力系統也較爲有限。
但它在近海防禦和低烈度作戰中,扮演着相當重要的角色。
如果能有一艘強大的護衛艦,至少能夠先保障他們的近海領域的安全。
再加上即將研製成功的原子能潛艇,足以讓現在時不時便要過來耀武揚威的國外艦隊不敢再輕易進犯。
“26型護衛艦……”李暮的目光首先被大嚶最新型的護衛艦所吸引。
作爲對方最新型的主力護衛艦,排水量達到了8000噸,裝備了72單元垂直髮射系統,還可以搭載兩家EH101大型反潛直升機。
整艘艦艇的火力配置,都十分強大。
“但強歸強,造不出來也是真的造不出來。”李暮飛快將之拋在腦後,轉而看上了22號護衛艦和23型護衛艦。
22號護衛艦是大嚶在七八十年代主要裝備的大型遠洋多用途護衛艦。
其以4800噸的滿載排水量,比肩同時期的42型驅逐艦,也稱爲“大刀”級護衛艦。
各方面的性能,放在現在絕對是相當先進的。
用來保護夏國的領海安全,也是綽綽有餘。
“6800w嚶鎊,咋不去搶!”李暮看到最後,忽然發現了價格,差點驚呼出聲。
雖說這是22型尺寸大幅增加,且安裝了大量先進設備後的造價。
但還是太離譜了一點。
要是有這麼多錢,他還不如去梭哈航母。
“算了,還是一步一步來,先解決原子能潛艇的問題,把它武裝到牙齒。”李暮又看了看23型護衛艦的造價,果斷放棄了打算。
動輒幾千萬嚶鎊,夏國現在肯定是承擔不起的。
要是他爭取研究,恐怕胡旭華的“09”工程就不是差點下馬,而是要直接下馬了。
“大蘑菇那邊應該明年就能傳來好消息,現在開始着手準備彈道D彈的研製,似乎也不算早。”李暮很快找到型的目標。
彈道D彈原子能潛艇,是三位一體大蘑菇打擊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戰略轟戰機和陸基洲際彈道D共同構成國家的大蘑菇威懾力量。
戰略轟戰機和陸基洲際彈道D彈,一時半會兒肯定搞不出來。
不過彈道D彈原子能潛艇,未必沒有可能。
至少,他們具備這研製的基礎。
“‘三叉戟’-II型D彈,94年M帝搞出來的嗎,應該可以抄過來吧。”李暮很快找到了相關的資料。
這款D彈具有較高的進度和射程,且能夠攜帶多個大蘑菇彈頭。
當然,成本也貴得驚人,一枚就要1700w嚶鎊。
換算成現在的夏國幣,差不多也要一兩千萬,甚至可能更多。
“不過貴不用怕,M帝的小鷹級航母更貴!”李暮嘴角微微彎起,露出微妙的表情。
彈道D彈的造價確實昂貴。
不過價值確實相當值得的。
以其強大的威力,足以摧毀任何一個海上目標單位。
就拿M帝61年服役的小鷹級航母來說,造價便足足有4億M刀。
一兩千萬換4億M刀,怎麼算他們都不可能賠本。
……
5個小時後。
濱城,火車站臺。
隨着專列的緩緩駛入。
早已被軍事戒嚴的火車站內,一羣身着中山裝的領導,迅速從座位上起身。
濱城的郡長姜哲,理了理衣襟,當先帶頭,領着一衆領導班子,迎上前去。
他們快步走到出站口,停下腳步。
車廂門被緩緩打開。
在衆人的目光中,走出一個年輕人來。
看到他。
姜哲渾身一震,連忙迎上前去,重重地握着他的手,笑道:
“哈哈,李顧問,奉天一別後,沒想到我們這麼快又再見了!”
“這說明什麼,說明咱們有緣分吶!”
“您這次過來,一定要多待上幾天時間,讓我好好招待招待您!”
他的態度不可謂不熱情。
畢竟當初在奉天的時候,一大羣郡長都爭着都想要和李暮接觸,是搶也搶不到。
而且他們濱城也很難搶。
沒人沒錢,想要發展軟件工程,基本沒戲。
所以當初姜哲的想法也不像別人的那麼多。
他想着能將李暮邀請過來,搞個學術訪問就很好了。
但可惜最後都沒有機會。
好在是其他郡也沒有成功,才讓他心裡好受了許多。
沒曾想,這才過了一個月左右,竟然峰迴路轉,自己跑上門了。
“姜領導,您竟然還來親自迎接,實在是太客氣了。”李暮笑着和對方握了握手。
至於姜哲有沒有其他的目的,他並不擔心。
畢竟濱城這裡的工業基礎雖說勉強可以,但其他方面就差遠了。
奉天那邊的人才都沒有多少。
更別提這兒。
想要搞軟件工程研發中心,完全不具備基礎。
姜哲顯然也明白這一點。
不過這絲毫不影響他對李暮的熱情,道:
“這都是應該的,而且我一個人來都算寒磣了。”
“要不是您這次的行程屬於絕密,我估計其他郡和審裡也都會來人。”
“那場面,肯定要大得多,隆重得多。
他一邊說,一邊眼中閃過一絲暗樂。
要是讓那幫人知道李暮來了他們濱城,還不得嫉妒死。
“沒有這個必要。”李暮搖了搖頭,對此不置可否,然後道:“事不宜遲,姜領導,我現在就去造船廠那邊吧。”
他沒有客套太久的打算。
在車上看了將近一天的艦艇研究資料。
現在他迫不及待地想去造船廠考察,瞭解一下現在的潛艇研究技術。
“沒問題,我這就帶您過去。對了這位是波海造船廠的廠長丁修巡,以及黃偉旅黃教授。”姜哲見狀,立刻道。
隨着他的介紹。
從他身後的人羣中,走出了兩個人。
廠長丁修巡的年齡在五十歲左右,一身藍色中山裝,臉龐方正,正氣十足。
而黃偉旅一副教授的打扮,帶着方框眼睛,氣質儒雅溫和。
“丁廠長您好,黃教授您好。”李暮走上前,和兩人分別握了握手。
在人羣之中,他還看到了胡旭華。
不過對方的位置有點過於靠後,讓他一時沒有辦法上前打招呼。
“李顧問您好,要不還是讓我們給您先接風洗塵一番,再休息一晚,等明天去造船廠吧”丁修巡和黃偉旅握完手後,看了一眼姜哲,然後道。
在李暮還沒來之前。
後者便和他們說過,讓他們想辦法將之多留在濱城一段時間。
聞言,李暮道:
“不用,這纔多久的功夫,根本不累。”
“而且我也有一點東西想和貴廠的研究人員們請教。”
“如果可行的話,說不定還能對我們國家的潛艇事業發展,做出一點兒小小的貢獻。”
他說完以後。
丁修巡和黃偉旅的眼睛俱是一亮。
兩人對視一眼,瞬間將先前答應姜哲的話忘到了腦後,好奇地問道:
“您難道對潛艇也有研究?”
“研究談不上,只不過是有一項材料技術,正好可以用在潛艇上而已。當然,只是理論上,還得經過試驗驗證才行。”李暮道。
他沒打算一上來就說他要研究彈道D彈。
就算想搞,也得一步一步來。
丁修巡和黃偉旅聽完之後,目光更亮。
他們看了一眼姜哲,眼中的意思不言而喻:“您要再不開口,那我們只好說抱歉了。”
“既然李顧問您要忙研究的事情,那招待的事情便等您忙完了再說也不遲。”姜哲無奈道。
沒辦法,兩名隊友率先倒戈,他總不可能強行將人拉去郡政務機關大樓。
那就不是拉攏,而是開罪了。
“感謝領導理解!”丁修巡和黃偉旅當即大喜,也顧不得場合,立刻拉着李暮討論起來。
5分鐘後。
一長串的車隊,緩緩駛出掛滿綵帶的火車站。
開道的是三輛軍車,每輛上都有一個排的戰士,俱是荷槍實彈,保持着最高的警惕。
但凡有一點風吹草動。
他們便會迅速地從車上跳下,將跟在後面的車隊保護起來。
而車隊的最後,同樣是這樣的三輛軍車。
除此之外,周圍的5公里範圍,也早早進行了戒嚴,將安保做到萬無一失。
……
車上。
丁修巡和黃偉旅兩人,“強行”霸佔了原本打算和李暮共乘一車的姜哲的位置,將之擠到了副駕駛。
旋即,兩人便迫不及待地詢問起李暮,道:
“李顧問,您快跟我們說說,您到底打算研究什麼?”
“其實就是一種吸收聲吶聲波的材料,我想着或許可以把它用在潛艇上。”李暮微微笑道。
聞言,丁修巡和黃偉旅渾身一震。
吸收聲吶聲波的材料,這並不稀奇。
但是將之應用到潛艇上,哪怕是M帝和老大哥,都沒有嘗試過。
黃偉旅猶豫了一下,道:
“李顧問,您的意思難道是打算用吸收聲吶聲波的材料打造潛艇的艇身?”
他在潛艇領域也研究了許多年。
還主持過033型潛艇的設計和製造。
不過用吸收聲吶聲波的材料打造潛艇外殼的方法,也是從來沒有考慮過。
畢竟潛艇不能只考慮“隱身”,還要考慮強度,以及下潛深度等等方面的問題。
“不,不是艇身。”李暮解釋道。
聽到這話,黃偉旅才長鬆了一口。
如果是塗料的話,至少不用改變潛艇原先的材料結構。
他想了想,道:
“難道您說的是二戰的時候,二德使用的‘阿里貝里奇’合成橡膠仿生材料?”
“不完全是。我要說的是兩個東西,一個叫做消聲瓦,一個是塗料。”李暮微微頷首,解釋道。
“阿里貝里奇”合成橡膠仿生材料和消聲瓦,雖說實際上是一種材料。
但在材料的結構、性能乃至設計上,都有很大不同。
消聲瓦不僅能夠吸收聲能,還能夠有效地降低潛艇的噪聲和振動,顯著提高潛艇的隱蔽性。
對比前者,領先得不是一點。
“您可以跟我們說說更具體的東西嗎?”黃偉旅眼睛猛地亮起,急忙問道。
要知道,就連“阿里貝里奇”合成橡膠仿生材料,他們現在也做不出來。
如果能有更強的,對於潛艇的提升,絕對肉眼可見的。
一旁的丁修巡和姜哲不由投來目光。
對於李暮的能力,他們肯定是不會懷疑的。
所以考慮的都是怎麼把這個研究項目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