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死力去查不一定,但絕對是要查一查的。
其他的東西瞞得住,但是軍用山地自行車這些可瞞不住,很容易被查出來。
在已經被兩方的情報部門摘出懷疑目標的情況下,他沒必要再一頭跳進去。
這邊,在李暮念頭急轉時。
得到他確認的楊英忍不住發出一聲歡呼:
“太好了!”
他就知道,上面不可能虧待像李暮這樣的科學家。
下面的專家和教授們,也不由長鬆了一口氣,臉上露出高興的神色,道:
“玄武這個名字好啊,還是咱們國家的神獸呢!”
“是不錯,我一直覺得這個取名風格十分的好,用神獸取名,也能彰顯咱們國家的文化底蘊!”
“有了玄武,讓我看看,青龍、白虎、朱雀總要有的,就是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搞出來!”
……
會議室內的氣氛瞬間變得歡快起來。
衆人在高興上級領導爲他們研究的主戰重坦取名的同時,也不禁暢想起未來。
說着說着。
他們就將目光看向了李暮。
稍稍年輕一些的王澤榮好奇道:
“李顧問,您說咱們國家先有玄鳥-1,又有玄武-1,後面是不是還能有其他更厲害的?”
“有是肯定有的,我可以偷偷告訴你們,本來昨天上級領導是要取兩個名字的,最後給了我一個。”李暮微微一笑,道。
聽到他的話。
王澤榮以及會議室內的所有專家和教授的臉上,都露出興奮之色。
他們也沒有細問究竟是叫什麼,是什麼。
只要知道有,那就足夠了。
……
隨後,衆人興致勃勃地討論了幾分鐘。
李暮才站出來打斷,道:
“好了,大家先安靜安靜,我們繼續工作。”
“剛剛在外面,我和麻所長聽了一會兒,也知道了大家目前的問題。”
“對於研究絕熱型熱護套還是均熱型熱護套,我的想法是都不採用,而是進行新的設計。”
說到這裡,他微微頓了頓,準備去拿旁邊的小黑板。
不過還沒等他的手擡起來,一旁的張克茂便飛快得將小黑板遞了過來。
“謝謝。”李暮衝他笑了一下,然後繼續一邊畫圖,一邊道:
“我把它叫做雙層鋁板氣隙式設計。原理很簡單,就是在炮管外部安裝兩層鋁板,並在之間留有氣隙,形成隔熱層。”
“這種設計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引力波,保護炮管不受過大的熱應力影響。”
“理論上來說,當炮管工作時,高溫氣體和火焰會直接作用在雙層鋁板上,而氣隙的存在能夠有效地隔絕熱量……”
他說得並不快。
開頭說到“原理很簡單”的時候,楊英等人還信了一下。
不過隨着講解的深入,很快他們就知道這是個徹頭徹尾的謊言。
每個人手中的鉛筆都寫得飛起,生怕錯過李暮說的一個字。
……
花了半個多小時的時間。
李暮將雙層鋁板氣隙式熱護套的原理和技術難點簡單地說了說,幫衆人理清了思路。
具體來說,其實就是3個方面的問題:材料的選擇和加工、氣隙控制以及熱傳導與隔熱平衡。
這三個問題解決,成功也只是時間問題。
不過他也沒有一味的填鴨式講解,點到即止,給楊英等人留下了“作業。”
如何確保鋁板和絕緣材料之間的緊密結合以及氣隙的均勻分佈、如何精確控制氣隙的尺寸和分佈,確保其在高溫環境下的3穩定、如何綜合考慮材料的熱傳導與隔熱效果的平衡……
說完了這些。
李暮拿起手邊的搪瓷杯,給自己灌了一口的茶水解渴。
眼看下面的專家和教授們都陷入了沉思當中,他也沒有打擾,悄然地退出了會議室。
……
一直等候在門外的麻志浩見李暮出來,上前道:“李顧問,您這是準備走了,不在這裡吃午飯嗎?”
前段日子的時候。
李暮在車研所,一待就是一天,根本不帶休息的。
今天才一個上午就出來,顯然是要走。
“這邊的研究有楊教授盯着,不會有太大的問題,我還另有要事,就先走了,隨後您幫我和他們說一聲。”李暮道。
他去了航空院那邊一個星期左右。
這些天,也不知道材料研究所和半導體研究所那邊的研究情況怎麼樣,肯定要去看一看。
麻志浩聞言,也沒有多問。
畢竟剛剛他可是聽得清清楚楚,李暮現在手頭有着兩項研究。
另一項,他估摸着甚至可能比玄武-1主戰重坦還要重要。
……
告別麻志浩後。
李暮先是火速趕到了材料研究所,問了問周任這邊的研究情況。
複合裝甲的鋼板、陶瓷和纖維增強材料好說,難度不是特別大。。
主要是鈦鎳合金。
這種合金具有優異的耐熱性和強度,能夠顯著地提高坦克的防護能力,減輕重量,還有良好的耐腐蝕性。
不僅能用於99式主戰重坦上,還能用於其他高端裝備和工業領域,比如航空航天、電子計算機、能原材料等。
但好用,也就意味着研製難度大。
夏國發明出的鈦鎳合金的時間在1978年,實際應用更晚。
想要突破這項技術,且實現量產,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好在李暮現在最不缺的就是時間。
和阿三打完這一仗後,夏國會有一個相對平穩的發展期,國際環境的壓力會減少許多。
當然,能儘快研製,還是儘快研製出來最好。
……
在材料研究所待了四五個小時後,直到下午,李暮才離開。
接着馬不停蹄地來到半導體研究所。
這邊的情況,倒是一如既往的穩定。
各個研究項目組都在有條不紊地推進着自己的進度,就連蘇東莊和雷鳴那邊的99式電子系統研究,都沒有出現太多的意外。
畢竟也跟着他研究了許多個項目了,在有着研究方案的指引下,這點能力還是有的。
——當然,前提是李暮沒有在研究方案裡給他們挖坑。
……
被蘇東莊和雷鳴送出來。
李暮擺擺手,讓他們繼續回去忙着工作。
看着他們聽到這話,便一頭扎進實驗室。
他不由欣慰地點了點頭。
“就是不知道他們能不能發現我動的手腳。”李暮心中暗道。
爲了避免讓研究過於“順利”,他搞研究方案的時候,多多少少都會留下一點紕漏。
出現什麼大問題倒是不至於,不過很能給人耽誤時間。
簡而言之,就是鬧心。
“算了,想這個做什麼,如果他們能夠自己解決,我才能更放心不是。”李暮搖了搖頭,沒有再擔心下去。
既然放手讓蘇東莊和雷鳴兩個人去幹,就不能有太多的顧慮。
有過這一次,他們才能夠成長得更加的茁壯。
……
一邊想着,李暮一邊來到黃新華的實驗室。
不過這回他沒有在門口聽,而是直接走了進去。
正在操作着分佈式投影光科技的黃新華耳朵微微動了動,不過卻沒有擡起頭來,而是繼續完成手中的的實驗。
過了大概七八分鐘,他才擡起頭,長鬆了一口氣。
見狀,李暮迎上前,道:“黃教授,又有新的突破了嗎?”
“哪有這麼容易,比之先前,只提升到18w而已。”黃新華搖了搖頭,道。
集成度18w,在兩年之前要是聽到這個數字,他保管會驚掉下巴。
可現在,也只能是“而已”了。
李暮笑了笑,道:
“已經很好了,黃教授,您不用太着急。”
“集成度的突破,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們的時間還很長,可以慢慢地來。”
他的計劃是5年內完成99式主戰重坦,10內搞出殲-10,時間上完全來得及。
“時不我待啊,李暮,你可能不清楚,這次我們和阿三的戰爭,雖然打出了國威,但也會讓M帝和老大哥更加忌憚!”黃新華長嘆了一口氣道。
他並不知道夏國打完了這次自衛反擊戰後,便迎來了一個平穩期。
大勝固然是好事。
可也會讓敵人更加忌憚,下一次的襲擊也會更加的猛烈。
這次他們打勝了,那下次呢,下下次呢?
國家不早點強大起來,戰爭就會永無止休。
李暮沉默了片刻,然後緩緩道:
“其實,也不是沒有辦法再繼續提升一下集成度,只是效果可能沒有先前那麼高就是了。”
“什麼,你有主意怎麼不早說啊!”黃新華聞言欣喜道。
天知道他這段日子爲了提升集成度,掉了多少頭髮。
李暮道:“其實我也是最近纔想到的,可以從硅片的純度和麪積上入手。”
“硅片的純度和硅片的面積,這個想要提升恐怕沒有那麼容易吧。”黃新華的眉頭又皺了起來。
無論是純度還是面積,都牽扯道一個加工精度的問題。
純度越高,面積越大,加工的精度也就越難。
以夏國目前的技術基礎,想要在這上面提升,難度只怕不小。
想到這裡,黃新華連忙道:“你就別賣關子了,快和我說說,到底該怎麼辦?”
他不知道怎麼提升集成度。
還不知道李暮的性子。
能和他說,心裡肯定已經有了一個初步完善的方案。
李暮道:
“這個問題其實還是要回到工業母機和自動化生產上。”
“現在我們國家有了3+2軸數控銑牀,其他的3+2軸數控機牀也在研發當中。”
“我覺得,或許可以嘗試將研發5軸機牀加入計劃,至於自動化,難度雖有,但並不是那麼高。”
想要提升純度和麪積。
只能從工藝環節上下手。
因此工業母機和自動化,是必然要進行升級的兩項。
“你說的這兩個,我恐怕都沒有辦法幫上忙啊!”黃新華聽完之後,長長地嘆了一口氣,道。
無論是工業母機還是自動化製造,他都並不精通。
甚至就連半導體研究所現在的招牌軟件工程,他也所知不多。從始至終,他都一心撲在半導體上面,沒有任何的分心。
畢竟像李暮這樣門門會門門通的全才終究是鳳毛麟角。
一般的科學家,能專精一個領域,做出點成績已經是很好的事情了。
“機械製造方面確實如此,不過不是還有工藝環節嘛,您肯定能給出意見。”李暮笑了笑道。
聞言,黃新華臉上的失落之色這才止住。
旋即兩人便就該如何提升工藝環節的水平,探討起來。
製作大尺寸硅片需要更高的工藝技術要求,涉及多個環節,如切割、拋光、薄膜沉積等。
隨着硅片尺寸的增大,這些工藝環節的控制難度也相應增加。
例如,切割大尺寸硅塊時,需要更高的精度和穩定性以確保硅片的品質;拋光過程中也需要處理更大的表面積,保證表面平整度……
……
一直到晚上10點左右。
李暮和黃新華才止住話頭,各自準備離開。
當然,倒不是他們聊完了——半導體工藝的問題,說上兩天兩夜也未必說得完。
只是王婭從9點開始,便來到實驗室。
被盯着倒是沒什麼。
關鍵是她時不時便給兩人加點茶水。
一個小時的功夫,李暮和黃新華喝了4瓶熱水壺的水。
李暮忍得住,黃新華實在忍不住了,只能趕緊起身離開。
……
回到家中後。
李暮按照王婭的要求,先好好休息了一晚。
第二天,他也沒有着急去出去工作。
而是留出一個上午的時間,打算研究一下能量機動論。
拿出一沓稿紙,在桌上鋪開。
他拿起鋼筆,開始思考。
三代戰鬥機相比之前的戰鬥機,已經不再強調高空高速作戰,而是強調在中低空進行格鬥空戰的能力。
它具備快速到達戰場,且在中低空有着強大機動的能力。
這種設計的理念,使得三代戰鬥機在進行機動動作時,要求能夠迅速地回覆能量,保持高速和高度,從而在空中佔據優勢。
這也就涉及到了能量機動論。
該理論在70年代才被提出,核心是通過評價戰鬥機的機動性,使用一個簡潔的數學公式來計算戰鬥機的單位剩餘功率。
即(推力-阻力)*速度/重量。
在實際的應用中,主要體現在通過優化飛機的動能和勢能狀態,以獲得戰術優勢。
具體應用可以表現在兩個方面:
其一,是動能與勢能的轉換。
在高速狀態下,通過向上機動將動能轉換爲勢能,減慢速度;在速度不足時,通過向下機動將勢能轉換爲動能,加速追擊敵機。
這種能量轉換策略,可以使得飛行員在不同空戰態勢下靈活調整,揚長避短,形成對敵優勢。
其二,是高度和速度的管理。
能量機動論要求飛行員時刻關注飛機的高度和速度,根據戰鬥需要調整飛行狀態。
例如在高速飛行時,通過爬升減少速度,以便更好地控制飛機。在需要加速時,則通過下降釋放勢能,快速追擊目標。
……
花了一個上午的時間,李暮將稍微簡化了一些的能量機動論寫在了紙上。
畢竟一個初創的理論,不能搞得特別完善,總得留一些毛病。
然後便讓關建民將文件送去航空院那邊,讓黃之前等人先研究研究。
能量機動論相對來說還是比較重要的。
它的出現,改寫了空戰的歷史。
因爲它不僅是一種空戰戰術理論,更是一種戰鬥機的設計思想。
目前黃之前等人雖然已經初步理解了殲-10的設計思路,但設計思想其實還停留在二代戰機的時代。
多給他們一些資料,能夠幫助他們更快地進行知識的更新。
“還有雷達,也得想辦法搞了。”李暮走到窗邊,一邊往着遠方的風景緩解略微有些酸脹的眼睛,一邊想道。
殲-10的研製難度,比之99式主戰重坦大得不是一點半點。
不僅僅要解決電傳飛控的問題,還要將機載航電設備的問題解決。
最重要的,首當其衝是雷達。
早期的殲-10搭載的是平板縫隙天線雷達和二元矩形可調進氣道,使用的是1473型脈衝多普勒雷達。
這種雷達的最大探測距離是130公里,可以同時跟蹤10個目標,並同時攻擊4個威脅最大的目標。
想要完成,難度倒是還算可以,畢竟雷達研究所那邊已經有了一定的脈衝多普勒雷達研究基礎。
“不過既然計劃用10年的時間去研究,有源相控陣雷達先不想,至少搞個無源相控陣雷達吧。”李暮心中暗暗想道。
有源相控陣雷達,具有讓三代戰鬥機一躍進入三代半戰鬥機的行列的能力。
但現在要搞,困難重重。
倒不如先一步步地來,先將殲-10B安裝的國產無源相控陣雷達KLJ-3型雷達搞出來。
“還有紅外搜索和跟蹤系統使用的探測器,長波的先不考慮,先把短波地搞出來再說。”李暮開始繼續動筆。
他還是相當務實的。
殲-10經歷過許多次的升級,後面的版本肯定要比前面的厲害。
但厲害歸厲害,造出來的難度可不小。
以夏國目前的狀況,還是更適合先解決有的問題,再解決好的問題。
……
書房內。
李暮飛快地用筆在稿紙上寫下一行行的文字,“唰唰~”的聲音不絕於耳。
當然,他也不是一味地謄抄。
時不時地,還是會停下來思考片刻,爭取將每一個理論和思路都吃透。
畢竟只有他沒問題,殲-10的設計和製造才能沒問題。
就在他寫得正入神的時候。
忽然,鼻尖隱隱聞到了一絲飯菜的香味。
一下子,肚子便傳來“咕嚕咕嚕~”的叫聲。
他擡起手腕看了看錶,不知不覺,他竟然又寫了三個小時。
“怪不得這麼餓。”他無奈地站起身,拉開書房門。
不出所料,客廳內,關建民正將一個個飯盒在餐桌上打開。
看到他出來,眼神“幽怨”。
“好了好了,不就是晚了3個小時吃午飯嗎,沒什麼打緊的。”李暮一邊說,一邊飛快地在餐桌前坐上,開始風捲殘雲。
見狀,關建民沒好氣道:
“還不就是?再過兩三個小時,都能吃晚飯了。”
“也就是你這次出來了,否則我即便不和上面彙報。”
“也要和王婭同志說一說你今天的所作所爲!”
他是拿李暮沒辦法。
但沒關係,可以告狀嘛。
正在吃飯的李暮瞪圓了眼睛,連忙道:“行行,算你厲害,我認輸,就這一次了,下不爲例。”
昨天他才喝了一肚子的茶水。
可不敢再讓王婭知道這事兒。
“對了,黃之前教授他們拿到我給的文件之後有說什麼嗎?”李暮轉移話題道。
說起正事,關建民這才收起玩笑的表情,道:
“黃教授他們好像一時間沒有看懂,說希望等你過去之後,再跟你請教。”
“這樣啊,那看來是沒什麼問題了,人應該是跑不了了。”李暮笑道。
他之所以會和黃之前等人接觸,願意花費時間和精力,乃至後面將他們帶到航空院,都是爲了將人留下來。
畢竟上面重視歸重視,想要一口氣將這多專家教授都拉過來,還是有點困難的。
而且也要考慮黃之前等人的意願。
別看他們現在跟自己學得挺起勁的,要是真開口,能有幾個留下來的真不好說。
見狀,關建民無語道:“跑?我看他們巴不得全部留下來呢,怎麼可能跑。”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或許李暮沒有注意。
但他可是經常看見,黃之前、塗吉達等教授圍在李暮身邊時向他請教問題時的表情。
從欣賞,到敬佩,再到驚歎。
別說跑了,恐怕個個都恨不得留下來。
“話不能這麼說,他們不開口,我也不能開口,否則事情不就沒了轉圜的餘地了。”李暮搖搖頭道。
……
與此同時。
航空院這邊。
拿到了李暮送來的文件的黃之前、塗吉達、宋文聰等人,正聚在一起討論。
不過他們並沒有在討論能量機動論。
而是在商量着該怎麼想辦法和李暮說想要留下一起研究的事。
上次本來安排宋文聰做他們代表,事情也進行得十分順利。
可誰曾想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唐燕捷出現後帶來的夏國大勝阿三的消息,打斷了他們的計劃。
之後李暮更是被直接帶走,一走就是一天多。
雖說現在送了份文件過來,但誰知道人什麼時候能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