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李暮看了看笑得一臉開心的郭默。
又看了看坐在旁邊的丁修巡。
沉吟片刻,他試探着問道:
“難道是我們海軍最近有針對運輸大隊長的行動?”
李暮的話音剛落。
一旁的丁修巡便哈哈笑道:
“我就說他能猜到的吧,郭院長,您的那盒茶葉後面可就歸我了啊!”
“行行,歸你。”郭默心疼地擺了擺手,無奈道:“奇了怪了,怎麼一下就猜出來了。”
“您都把丁廠長留下來了,我還能猜不着嗎。”李暮哭笑不得道。
不過笑過之後。
他又不免產生了一絲擔憂,道:
“郭院長,我建議這個計劃還是要再緩一緩爲好,最好等到新聲吶的出來後再進行。”
運輸大隊長那邊倒是好對付。
可一旦動手,保不齊M帝會橫插一手。
雖說他對磁流體推進器有信心。
但事關戰士們的生命,他還是希望更慎重一些。
“瞧我,都忘了說了。033A型潛艇上可是配備了最新的消聲瓦和消聲塗料,再加上磁流體推進器,肯定沒問題的。”郭默道。
雖說只是初步成功,消聲瓦和消聲塗料的效果還有提升的空間。
但上面一致認爲,可以實施計劃。
沒辦法。
不給運輸大隊長一點顏色看看,他們還真以爲夏國的近海是他們可以隨意出入的後花園。
而且他們也不是毫無根據。
郭默繼續道:
“運輸大隊長那邊主要是M帝援助的淡水鯉級潛艇和海獅號潛艇。”
“這兩款潛艇,都已經普遍落後於世界先進水平。”
“我們的033A型潛艇,在技術上和實戰上,都具備更大的優勢。只要速戰速決,就能斬獲巨大的戰果。”
他理解李暮的顧慮。
但上面也確實經過通盤的考慮。
除了震懾肆無忌憚地入侵他們領海的國外艦隊外。
還有就是要向西方世界展示他們的現在的實力。
夏國在這段時間有些過於耀眼了。
如果不展示出強大的武力。
只會讓人西方國家覺得軟弱可欺。
“您說得或許有道理,不過我還是堅持我的意見,希望您能爲我給上面轉達。”李暮仍舊道。
他理解上面的想法。
也知道,打仗嘛,哪有不死人的。
可一個人的生命,也是生命。
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他希望能夠儘量減少不必要的犧牲。
想到這裡。
他繼續道:
“這樣,給我5天的時間,我搞一個新型聲吶出來。”
潛艇作戰。
誰先發現對手,往往能夠佔據先機。
雖說即便發現了M帝的潛艇,他們可能也打不過。
但至少能夠做到提前發現,避免發生戰鬥。
“5天?”一旁的丁修巡忍不住瞪大了眼睛。
他甚至懷疑自己耳朵出了問題。
都不敢相信,聽到的這個時間是真的。
5天的時間搞出一個新型聲吶,簡直太瘋狂了!
郭默也是不敢置信,道:
“你真的沒有說錯,是5天,不是5周?”
“我本來想先把靠岸聲吶陣列搞出來,不過既然上面有宣揚國威的想法,那麼先搞一個新型聲吶問題也不大。”李暮解釋道。
主動出擊,在他看來並不是特別明智的選擇。
畢竟在原來的歷史上,夏國就是靠着長時間平穩地發育,才一步一步強大起來。
如今隨着他的到來,已經改變了許多東西。
至少在這一點上,他不希望有太大的變化。
當然,說到底還是拳頭不夠大。
只有等到威龍-1戰鬥機造出來,他們才真正具有說話的底氣。
“既然如此,我會跟上面彙報,然後讓雷達研究所全力支持你的研究!”郭默當機立斷道。
針對運輸大隊長一方的軍事行動箭在弦上。
他們必須爭分奪秒。
才能夠趕在行動之前,將新型聲吶搞出來。
這還不夠。
新型聲吶總要經過測試,才能夠放心地使用。
哪怕他們相信李暮,也不能省略步驟。
所以留給他們的時間,甚至可能不到半個月。
……
在決定了方向之後。
李暮很快跟郭默和丁修巡兩人告辭,然後來到國科院那間他的辦公室內。
坐在辦公桌前。
他拿出紙筆,開始整理資料。
要在5天內完成研製。
那麼整個方案,就不能出一點差錯。
甚至必須做到拿過去就能開始試製的程度。
“先選擇目標吧。”李暮深吸一口氣,先讓自己冷靜下來。
急歸急。
卻不能出差錯。
否則就是在拿戰士們的生命開玩笑。
M帝現在最先進的潛艇聲吶,是AN/BQQ-2聲吶,探測距離能夠達到數十公里甚至更遠。
想要對付它。
所需要的新型聲吶,至少需要超過百公里的探測範圍。
打開聊天頁面。
翻找了半個多小時後。
李暮總算找到了目標:
“H/SQ2-262型聲吶,這個不錯。”
這是一款夏國在80年代搞出的聲吶。
探測距離超過100公里,優於AN/BQQ-2聲吶的探測範圍。
而且其本身不僅適用於常規潛艇,也同樣適用原子能潛艇。
雖說技術上可能沒有那麼先進。
但足夠滿足夏國當下的需求。
想到這裡,李暮當即開始動筆。
……
晚上10點左右。
李暮仍在辦公室內奮筆疾書。
看到這一幕。
等候在門外的關建民和趙參軍已經有些按捺不住。
不過就在兩人想要上前提醒時。
卻又被郭默攔了下來,道:
“這種時候,千萬不能打擾他!”
“5天,5天搞出一個新型聲吶!”
“再過一個小時,要是他還沒有結束,我親自去叫他!”
他雖然也擔心李暮的身體。
但更知道,現在對於其而言,什麼纔是最重要的。
“郭院長,那要是他這5天都不眠不休地研究怎麼辦?我們也不攔嗎?”關建民焦急道。
自從被上面的領導提醒多次之後。
他已經很少見到李暮這樣工作過。
一旁的趙參軍沒有說話,只是看着李暮的方向,目光之中滿是敬佩。
作爲朋友,他希望李暮不要這麼拼命。
可作爲軍人,他更希望夏國能夠有這個新型聲吶,避免在戰爭中有更多的戰友犧牲。
“攔是當然要攔的,嗨,算了,我再去和上面說說。”郭默嘆了一口氣,轉身便走。
勸不了李暮。
就只能去說服上面了。
看現在的狀況,他覺得後者可能要更容易一些。
就在他轉身準備離開的時候。
忽然。
李暮的辦公室內傳出“刺啦~”的一聲椅子拖動聲。
聽到動靜。
站在門外的郭默、關建民和趙參軍三人立刻不約而同地投去目光。
只見李暮忽然從座位上站起,拿着一迭兩指厚的稿紙,快速地翻閱着。
看到這一幕。
他們不約而同地屏住了呼吸,不敢有絲毫地打擾。
即便是有人經過,也被他們趕緊叫住,避免影響到李暮。
……
過了大概10分鐘。
李暮終於翻完了最後一頁稿紙,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正準備帶着方案去找郭默。
便聽到外面傳來一陣吵鬧聲。
七八個人一下子從他的辦公室外擠了進來。
除了郭默、關建民和趙參軍外。
還有許久不見的唐燕捷和王石存。
不過不待他們兩人說話。
郭默便快步走上前,滿臉嚴肅地批評道:
“你啊你,又犯了以前的毛病是不是?”
“絕對不能有下次了,明白嗎?”
“要是再這樣,就算新型雷達的事情非常着急,我也要罰你休息!”
他的語氣十分嚴厲。
聞言,李暮笑道:
“放心吧,就今天,之後不會了。”
“真的,這麼聽話?這就不幹了?”郭默瞬間露出狐疑的表情。
畢竟以前他說這話。
兩人肯定要掰扯一番,李暮沒理都要說成有理。
這次佔了理,竟然就這麼乖乖點頭了?
李暮笑道:
“不是不幹了,是幹好了。”
“哦,是這樣……?”郭默一下子還沒反應過來。
直到仔細回想這話,忽然發現不對。
幹好了?
不是,正常人一個下午連個思路都未必找得到吧!
即便已經對李暮的能力和天賦有所認識。
郭默依舊難掩震驚,道:
“你是說你一個下午,就搞出了一個新型聲吶?”
衆人聽到郭默的話,也是一下子全都安靜下來。
他們看向李暮,目光之中充滿着不可思議。
一個下午。
就搞出了個新型聲吶?
這聽起來簡直和謠傳中老大哥掌握了外星科技一樣離譜。
“不能說完全沒有問題,但值得一試。”李暮揉了揉發脹的眉心,道。
長時間高強度的工作,對他來說消耗還是很大的。
要將80年代的聲吶提前搞出來。
所需要考慮的東西,非常之多,這200多頁的稿紙也才堪堪勉強講清楚而已。
郭默看着神色疲倦的李暮,當即道:
“好,我先去去和上面彙報。”
“然後這份方案會被火速送到雷達研究所。”
“不過你要答應我,現在馬上回去休息。”
一個下午。
不,準確來說,甚至只有6個小時左右的時間。
便完成了新型聲吶的方案。
這其中要耗費多少的心力,光是想想都讓人覺得可怕。
“我沒事,其實方案的多數內容,我之前已經有了眉目,只是還沒來得及整理而已。”李暮道。
他也知道這次有點過火。
不過也不是沒辦法找理由。
畢竟靠岸聲吶陣列系統的研製計劃,早就已經被他提了出來。
郭默好笑道:
“你就是說破天,今晚也得先回去休息。”
他說完之後。
一旁的關建民和趙參軍,也跟着勸李暮先休息一晚再說。
見到衆人都開口勸自己。
李暮也沒辦法再繼續堅持,只好無奈地點頭答應回家休息。
……
次日早。
洗漱鍛鍊完後。
李暮便坐着車,直接前往雷達研究所。
到了地方。
他便直接找到所長彭時錄。
後者眼神滿是血絲,一看就知道是熬了一整宿。
不過即便如此,其眼中依舊滿是興奮。
看到李暮過來,高興道:
“郭院長給我說的時候,我還以爲他是在拿我涮着玩呢,沒想到你竟然真的用這麼短的時間,就搞出了新型聲吶!”
“只是無奈之舉罷了。”李暮搖頭道。
如果不是上面的計劃。
他本來並不打算那麼快搞新型聲吶。
聞言,彭時錄拍了拍他的肩膀,道:
“有了這個新型聲吶,相信我們的戰士們,肯定能夠順利地打敗敵人!”
昨天郭默將方案送來後。
在要求雷達研究所上下竭盡全力研製出新型聲吶的同時。
也告知了他事情的始末。
“不說這些,彭所長,你們看過方案之後,有遇到什麼困難嗎?”李暮道。
既然改變不了上面的決定。
那麼他所能做的,就是儘快將新型聲吶拿出來。
只有如此,才能夠在計劃實施時,多上一層保障。
彭時錄笑道:
“說實話,困難肯定是有的。”
“要不是你,我們恐怕連聲學理論研究這一塊都未必能突破。”
“不過現在,大家對於你的方案給予了高度地認可。除了時間之外,沒有任何問題!”
他的語氣中充滿着信心。
昨晚整個雷達研究所的專家教授,點燈鏖戰了一宿,完全驗證了方案的可行性。
剩下的,只有“埋頭苦幹”四個字。
“僅僅是吃透理論還不夠,還要儘快開始試驗才行。”李暮微微頷首,道。
他並不懷疑雷達研究所裡的研究人員們的能力。
只不過這一項任務,確實非常之重。
必須爭分奪秒,才能夠在計劃實施之前,將新型聲吶拿出來。
彭時錄點頭道:
“那好,我們這就開始吧。”
說着,他便準備帶着李暮前往實驗室。
不過剛走出兩步。
似是又想起了什麼,又趕忙道:
“對了,上面說要你注意休息時間……”
“您覺得您以現在這個狀態和我說合適嗎?”李暮看着滿眼疲倦的彭時錄,好笑道。
聞言,彭時錄臉上閃過一絲尷尬。
但很快,他又嚴肅起來,道:
“行,那我就以身作則。”
“將你送到實驗室,我就去休息。”
“你也別想求情,沒用。”
話音剛落,彭時錄人已經走了出去,不給李暮半點開口的機會。
……
隨後,兩人來到實驗室。
剛剛走到門口。
便聽見了裡面傳來一道道驚呼之聲。
聽到這聲音。
李暮疑惑地看向一旁的彭時錄。
後者當即解釋道:
“應該是聲學研究所的王德昭王所長帶着人到了。”
“他是咱們國內著名的物理學家和聲學家,對國家的水聲學和聲吶技術都有着重要貢獻。”
“本來是準備過段時間再叫他們過來幫忙搞靠岸聲吶陣列系統的,沒想到因爲新型聲吶的事提前了。”
彭時錄一邊說着,一邊帶着李暮走進實驗室。
兩人出現在門口的瞬間。
便被人發現,大聲道:
“是李顧問,李顧問來了!”
聲音剛落。
原本正在驚歎新型聲吶方案的王德昭等人,立刻回過頭,看向李暮,道:
“您就是李顧問吧,久仰了!”
“王德昭所長,您好!”李暮伸出手,和麪前60多歲的小老頭握了握。
別看對方年紀大。
卻是夏國水聲學的奠基人之一。
王德昭上下打量了李暮好幾眼,才繼續道:
“難以置信啊,您說都是一個腦袋,爲什麼您能一個下午就把新型聲吶搞出來?”
“而且其中涉及到的聲學理論創新,完全超越了我們國家,甚至是世界先進水平!”
“如果不是現在時機不合適,我甚至更想先向您請教學術方面的問題,而不是做研究!”
他的語氣中滿是欽佩。
夏國的聲學理論,基本是以依靠老大哥才勉強跟上世界發展的步伐。
具體到聲吶上,更是如此。
至今他們主要使用的聲吶,都還是仿製的老大哥的設備。
比如,仍舊採用簡單的聲波傳播模型,對聲波在水中的傳播特性理解有限。
也缺少在複雜海洋環境下對聲波傳播影響的深入研究。
再比如,依賴濾波器和放大器,模擬信號處理技術過於簡單,難以有效分離目標信號和環境噪音。
這些問題有大有小,有難有易。
但想要去一一攻克,沒個三四年的功夫,很難看到希望。
然而讓他沒想到的是,在李暮給出的方案中,對此有着相當詳細地闡述。
不客氣的說,這一下直接填補了國內聲學領域至少10年的空白。
“只是我的淺見而已,在聲學方面,我更多地還是停留在理論層面上,缺少和實踐的結合。”李暮道。
在面對王德昭這種聲學大佬的時候。
該謙虛還是要謙虛一下的。
畢竟要他搞理論沒問題,實踐卻還是差了不少。
王德昭笑道:
“這算是什麼問題,我,還有馬教授、應教授和張教授他們,都認爲您的理論沒有任何紕漏之處。”
隨着他的話音落下。
從聲學研究所來的3個教授,也走上前來,向李暮自我介紹。
馬大有,夏國著名聲學家。
應重福,超聲學專家。
張仁合,水聲學專家。
“各位教授,你們好。”李暮一一上前和3人握手。
在互相認識過後。
他也不含糊,當即道:
“王所長,時間緊迫,國家急需這個新型聲吶,所以客套的話我就不多說了。”
“爲了用最快的速度完成新型聲吶的研製,必須儘快展開攻關。”
“如果您,還有大家已經準備好了的話,我們現在就立刻開始吧!”
李暮的話很簡單。
卻是最好的動員。
國家需要。
當這個四個字出現的時候,勝過任何文字的動員演講。
當然,還有更進一步的“D和人民考驗我們的時候到了”。
不過李暮覺得,還沒有到這個地步。
要是這說出口,怕是衆人都得拼命!
王德昭等人也不含糊,立刻齊聲道:
“是!”
……
緊接着。
在李暮的帶領下,新型聲吶的研製工作立刻展開。
首先,是任務的劃分,也就是分組。
由王德昭負責升學理論與基礎研究組。
他們的任務,是研究水下聲波傳播理論,建立聲吶性能的數學模型。
彭時錄負責聲吶硬件研製組,研究的是聲吶系統的核心硬件。
包括聲波發射器、接收器、基陣等。
海洋環境與試驗組由應重福負責。研究海洋海景對聲吶性能的影響,並負責海上試驗。
最後剩下的信號處理與電子技術組、系統工程與集成組。
則由李暮一肩挑之。
這方面他有着天然的優勢,沒有任何人可以取代。
……
會議室內。
待衆人陸續入座之後。
李暮拿起一塊小黑板,道:
“先來說一說我們需要攻克的4項關鍵技術。”
“首先,是低頻聲波技術。”
“採用低頻聲波,它在水中的傳播損耗較小,頻率範圍可能爲數百赫茲至數千赫茲……”
他先從低頻聲波技術講起。
然後再一步步進行闡述。
數字化信號處理、多基陣設計和抗干擾技術。
就在他剛剛說完的時候。
下面的王德昭飛快地舉手提問,道:
“李顧問,低頻聲波的發射與接收、信號傳播與衰減、環境噪聲干擾,以及數字化信號處理等等,都有很大的難點吧。”
低頻聲波的發射,需要大功率的發射器和高靈敏度接收器。
而且它雖然傳播距離遠,但在複雜的海洋環境中,仍會受到衰減和多徑效應的影響。
海水溫度、鹽度、眼裡等環境因素,都會顯著地影響聲波的傳播特性。
李暮答道:
“信號發射和接收方面,可以採用新型壓電材料研製高效能、低損耗的聲波發射器。”接收器則使用信號放大技術,提升接收性能。”
“信號的傳播與衰減,則要利用計算機來建立青雀的海洋聲場模型。”
“我會開發自適應信號處理算法,補償聲波傳播中的衰減和多徑效應。主語環境干擾噪音……”
他的語速不算快。
可下面一衆聲學研究所的專家教授們,還是不免一陣手忙腳亂。
這些內容,他們一時間很難直接消化掉。
畢竟無論是新型壓電材料,還是先進的信號發達技術等等。
對於他們來說都是新的知識和內容。
雷達研究所這邊的專家和教授們倒是早有準備,乾脆地就沒人試着去理解,而是先將內容記下來再說。
不過很快。
他們就發現有些不對。
李暮以前說完,會給他們一點思考的時間。
這次在解決了王德昭提出的幾個問題之後。
又緊接着補充了3點,道:
“低頻聲吶系統通常需要集成多種基陣,所以需要我們開發多基陣數據融合算法,實現對目標的精確定位和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