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工業品出口狀況
“原來是這樣,那張廠長,麻煩您馬上帶我過去見見那些教授吧。”李暮微微頷首道。
等安排完了火電機組這邊的研究項目,他還準備去雷達研究所一趟。
“好。”張琰點了點頭,做了個請的手勢,然後在前帶路。
李暮跟着走了兩步,忽然,眼睛的餘光,看到了站在一旁偷偷摸摸往他身上瞧的鄧巖三人。
說起來剛剛他們還想準備要找自己的樣子。
他伸手示意張琰稍等片刻,然後走過去,問道:“找我有事?”
“沒事沒事,李顧問您忙,我們就是想來和您打個招呼。”鄧巖連忙擺着手道。
三人剛剛聽到了一點,知道現在有許多專家和教授們等着李暮過去。
這種情況,他們哪裡敢耽擱。
“沒事,說幾句話的時間還是有的。”李暮笑了笑,然後走上前,拍了拍鄧巖的肩膀,道:
“好好努力,我看好你。”
聽到他的這句鼓勵,鄧巖渾身激動地顫抖了起來:“李,李顧問,您記得我?”
“當然,你們幾屆培訓班的每一個人我都記着呢,京都鋼鐵學院的鄧巖,對不對。”李暮笑着道。
憑藉他的記憶力,只要看過一遍名單,基本就能記下來。
更別提這些學生,他向來十分重視自然會記住每一個的情況。
“是我,是我,謝謝李顧問,我絕對不會辜負您的期望的。”鄧巖堅聲道。
李暮微微點了點頭,又將目光看向一旁的管強和吳愛花,道:
“你們也是,優化生產線的任務並不算太難,搞得快的話,說不定還可以加入到新型火電機組那邊的設計當中去。”
“我們也可以嗎?”三人聞言,渾身不由一震。
去研製新型火電機組,可比優化生產線,要有成就感太多了。
“這有什麼不可以。”李暮笑了笑。
接着,也不再多言,跟着張琰走進廠內。
……
爲了滿足從全國各地陸續趕來的專家和教授們的住宿需要。
以及研究工作的保密要求。
張琰在安全委員會的配合下,將場內的一塊區域,當做研究人員們的專門活動區。
雖然條件簡陋了一點,但各種設備和儀器,並不比一般的研究所差多少。
而平常那些專家教授們,一般都會集中在一片廠房改成的會議室內討論問題。
當李暮走入其中時。
聽到的便是頗爲激烈的討論聲。
他在門口稍稍站定,準備聽一會兒。
但不到1分鐘,便聽到裡面有人喊道:“李顧問來了!”
“李顧問,是李顧問!”聽到喊聲,所有人立刻停下了討論。
然後不約而同地站了起來,準備上前打招呼。
“各位專家教授們好。”李暮見狀,連忙快步從旁走出,笑着打招呼道。
他們一行人的目標有點太大了些,被發現倒也不算奇怪。
就在他問好的時候。
人羣中走出一位老教授,以及兩個三十歲左右的男人,面帶激動道:
“很榮幸見到您,我是楊金山。”
“李顧問您好,我是覃煜坤。”
“您好您好,我是石大禎。”
……
三人陸續開口自我介紹。
李暮對他們的名字有印象。
楊金山,尚海汽輪機鍋爐研究所的副所長。
在50年代首先試製了婕克的技術較成熟,性能指標頗先進的6000千瓦火電機組。
並且成功完成了其工業化量產。
覃煜坤,未來的院士,新夏國鍋爐專業課程的第一本國家統編教材《蒸汽鍋爐的燃料、燃燒理論及設備》的創作者。
在70年代,開啓工業鍋爐製造的新篇章,革新了蒸汽鍋爐“強制內循環”的技術,爲國家補齊了這塊短板。
還有石大禎,未來電力工業部門的一把手,在70年代對進口的“洋設備”進行本土化的技術調整。
解決了國家花費重資引進後,相繼出現了水冷壁裂紋、五瓦振動、爐排積焦和制粉系統出力不足等一系列問題。
可以說是未來夏國火電機組的奠基人。
……
三人上來過後,其他的專家和教授們,也紛紛上前自我介紹。
基本都是現在,或者未來在汽輪機鍋爐方面,有着深入研究的知名人物。
“沒想到國家這次調集了那麼多人手過來。”李暮不由感慨了一句。
一片的楊金山笑着道:
“以李顧問您的地位,別說是現在我們這些人了,想要誰調不來。”
“沒錯,李顧問的本事那是有目共睹,您研發火電機組,肯定能夠成功,我們不過是來打打下手而已。”覃煜坤跟着道。
兩人的話,讓一羣專家教授不住的點頭。
李暮現在在夏國的科研學界,那就是一塊活招牌。
即便不提那些不爲人知的秘密研究,其成就都足以當得起傳奇二字。
“過獎了。”李暮哭笑不得地擺了擺手,眼看衆人要開啓誇誇模式。
爲了避免最後變成商業互吹,他趕緊道:
“閒話容後再說,現在我們還是來討論討論新型火電機組的建造問題吧。”
話音剛落,剛剛還吵吵鬧鬧的衆人,立刻安靜下來,回到位置坐好。
然後,拿出隨身的筆和筆記。
即便不認識李暮的人,也聽說了學界對於他的傳聞。
——當你聽李顧問講東西的時候,最好帶上筆和筆記。
眼見衆人準備就緒。
李暮纔開口繼續道:
“先來說說技術問題,這一次的新型火電機組研製,主要是基於超超臨界技術。”
“M帝在59年的時候,便研發出容量爲31萬千瓦,進汽壓力爲34.5MPa,進汽溫度爲649℃的超超臨界機組。”
“當然,他們的機組,還存在許多的問題……”
……
他先從技術層面講起。
超臨界和超超臨界技術概念出現的時間,並不是很晚。
而且已經有了應用。
只不過即便是M帝,也無法完全掌握超超臨界技術。
在經過一系列調整優化未果後,在80年代以前,基本採用的還是超臨界技術,將常規參數壓力、溫度穩定在24.1MPa和538℃/566℃之下。
而也沒有出乎李暮的預料。
在他說完之後。
立刻便有人舉手提問,道:
“李顧問,超超臨界技術還有很多問題,您看要不我們還是先研究超臨界?”
“這項技術在國際上,同樣相當先進。”
“如果能夠突破的話,同樣能夠緩解,乃至解決我們國家發電不足的困境。”
他的話讓一些專家教授不由暗自點頭。
這倒不是故意找茬。
在技術條件不夠成熟的情況下,貿然去研究自己不懂的東西,難免出現問題。
與其去搞沒把握的超超臨界,不如退一步,搞超臨界。
一旦成功,同樣能解決發電問題。
當然,超臨界技術對於夏國而已,難度同樣不低。
眼見衆人質疑自己。
李暮倒也沒有生氣,畢竟超超臨界確實誇張了一些。
他本來的準備,也是大嚶那邊使用超臨界技術的66萬Kw火電機組。
但這並不影響他們繼續進行突破。
畢竟超超臨界纔是未來的大趨勢。
如果能在這場研發中,對衆人有所啓發。
那麼結果也是不錯的。
想到這裡,李暮擡了擡手,示意衆人先安靜,然後道:
“咱們先不提研究哪個技術的問題。”
“先來說說兩種技術的區別吧。”
“壓力、溫度和效率,是他們三個最大的不同點……”
……
他詳細地和衆人分析闡述了超臨界和超超臨界技術上的區別。
開始時下面的專家和教授們,還有些想要繼續反駁的意思。
直到他反手拿起一塊黑板,在上面開始繪製超臨界機組的鍋爐、汽輪機和發動機的時候。
便沒人再吭聲了。
一個個全部低着頭“刷刷~”地不停做着筆記,生怕錯過半點細節。
“怪不得一上來便要研究超超臨界。”所有人心中不由冒出一個念頭。
——超臨界技術都已經完全掌握了,不去研究超超臨界,還能做什麼。
待李暮說完。
臺下響起“啪啪~”的熱烈掌聲:
“說得太好了,我感覺只要照着做,便能研發出超臨界火電機組!”
“技術理論上沒有問題,完全可以進行實驗驗證!”
“不愧是鼎鼎大名的李顧問,確實讓人心悅誠服!”
……
衆人對李暮的研究方向,表現出高度的認可和肯定。
作爲在這方面研究多年的專家和教授。
他們或許沒有創造新技術發明新設備的本事。
但基本的眼力還是有的。
李暮見狀,也沒有驕傲自滿。
畢竟這才哪到哪兒。
技術理論想要落實下去,可還有許多難關需要突破。
……
會議一直持續到下午5點左右。
在基本確立理論基礎後,李暮又適當地給出了有些鍋爐、汽輪機和發動機的設計思路。
當然,這遠遠還不是全部。
還有凝結器、給水泵、除氧器等等輔助設備,需要在後續慢慢解決。
不過這不能着急,需要循序漸進。
隨後,李暮繼續前往雷達研究所,查看了彭時錄和畢德先兩人的研究進度。
三種雷達的研製,倒是沒有出現什麼大問題,穩中有進。
只不過想要成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畢竟作爲新型雷達,上面新技術還是非常之多的。
“慢慢努力吧。”李暮看着忙綠的彭時錄和畢德先,也沒有過多打擾,很快離去。
……
來到外貿委員會。
這次李暮沒有讓關建民直接開進去,而是將車停在50米外的一條巷子口,然後才走了下去。
不過饒是如此,他和趙參軍三人,依舊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快步走向外貿委員會。
不等李暮開口。
王陸軍便上前掏出證件,和門衛大爺交涉。
也不知道他說了什麼。
門衛大爺趕忙打開門放行。
李暮也沒有過多在意,當先走了進去。
來到裡面後。
剛好碰到董華興的秘書。
李暮便拜託他去通傳。
不料後者竟然有事出去了。
但想想這也很正常,作爲外貿委員會的一把手,整天辦公室喝茶反倒奇怪。
“李顧問,您稍坐片刻,我這就去給領導打電話,讓他回來。”秘書不敢怠慢,連忙道。
對於外貿委員會來說,他們可以怠慢自家的領導,但卻絕不能怠慢李暮。
就連董華興自己,都這麼覺得。
李暮想了想,覺得也行。
不過話卻不能這麼說,他笑道:“那我就去會議室等領導回來。”
說完,他便當先走了進去。
來了不知道多少次了,他對這裡的狀況,也十分熟悉。
……
進到會客室。
李暮也沒有閒着,拿出筆記整理這一天的研究情況。
航空院,京都火電廠,雷達研究所,情況都比較穩定,不用着急。
“不過,03型個人計算機,也該作爲重點項目推進研究了。”李暮心中暗道。
第二代超算研製成功後,網絡的問題,基本也得到了解決。
雖說還是沒有辦法做到大範圍覆蓋。但在囊括半導體研究所周邊幾公里的範圍,還是沒什麼問題的。
“正好現在研發超算的人手也空了出來,人手也非常充足。”李暮暗暗想道。
在實現每秒100億次運算速度的超算研製之後。
後續的第三代超算,他不打算搞得太快。
100億次每秒,已經足夠應對大多數的計算任務,再提升也是浪費。
下一步,還是要將軟件的開發跟上。
比如研發模擬風洞軟件,模擬勘探、原子能研究等等。
只有齊頭並進,才能實現良性的發展和循環。
否則即便勉強搞出來第三代,空有算力,也無用武之地。
就在李暮思考着的時候。
房間內忽然想起“啪嗒~”的一聲東西落地聲。
他一擡頭,發現不知何時,董華興已經回來了。
後者尷尬地看着地上的茶葉盒蓋子,道:
“想給你泡杯好茶來着,沒有打擾你吧。”
要是李暮正在想什麼重要的問題,被他忽然打斷。
那罪過可就大了。
“沒事,坐着放空放空腦子而已。”李暮笑着上前幫忙撿起地上的蓋子。
董華興這才鬆了一口氣,道:“那就好,那就好。對了,你來找我是有什麼事嗎?”
一邊說着,他一邊繼續泡着茶。
“想問問您這段時間外貿出口的情況如何了,還有小何先生那邊順不順利。”李暮解釋道。
聞言,董華興臉上露出自得的笑容,道:
“工業品出口狀況,那當然是非常好了。”
“僅僅剛剛過去的一個季度,我們國家的外匯收入都有將近過億M刀。”
“至於小何先生那邊,也沒有遇到什麼問題,公司運作的情況十分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