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8.第358章 工業品出口狀況

第358章 工業品出口狀況

“原來是這樣,那張廠長,麻煩您馬上帶我過去見見那些教授吧。”李暮微微頷首道。

等安排完了火電機組這邊的研究項目,他還準備去雷達研究所一趟。

“好。”張琰點了點頭,做了個請的手勢,然後在前帶路。

李暮跟着走了兩步,忽然,眼睛的餘光,看到了站在一旁偷偷摸摸往他身上瞧的鄧巖三人。

說起來剛剛他們還想準備要找自己的樣子。

他伸手示意張琰稍等片刻,然後走過去,問道:“找我有事?”

“沒事沒事,李顧問您忙,我們就是想來和您打個招呼。”鄧巖連忙擺着手道。

三人剛剛聽到了一點,知道現在有許多專家和教授們等着李暮過去。

這種情況,他們哪裡敢耽擱。

“沒事,說幾句話的時間還是有的。”李暮笑了笑,然後走上前,拍了拍鄧巖的肩膀,道:

“好好努力,我看好你。”

聽到他的這句鼓勵,鄧巖渾身激動地顫抖了起來:“李,李顧問,您記得我?”

“當然,你們幾屆培訓班的每一個人我都記着呢,京都鋼鐵學院的鄧巖,對不對。”李暮笑着道。

憑藉他的記憶力,只要看過一遍名單,基本就能記下來。

更別提這些學生,他向來十分重視自然會記住每一個的情況。

“是我,是我,謝謝李顧問,我絕對不會辜負您的期望的。”鄧巖堅聲道。

李暮微微點了點頭,又將目光看向一旁的管強和吳愛花,道:

“你們也是,優化生產線的任務並不算太難,搞得快的話,說不定還可以加入到新型火電機組那邊的設計當中去。”

“我們也可以嗎?”三人聞言,渾身不由一震。

去研製新型火電機組,可比優化生產線,要有成就感太多了。

“這有什麼不可以。”李暮笑了笑。

接着,也不再多言,跟着張琰走進廠內。

……

爲了滿足從全國各地陸續趕來的專家和教授們的住宿需要。

以及研究工作的保密要求。

張琰在安全委員會的配合下,將場內的一塊區域,當做研究人員們的專門活動區。

雖然條件簡陋了一點,但各種設備和儀器,並不比一般的研究所差多少。

而平常那些專家教授們,一般都會集中在一片廠房改成的會議室內討論問題。

當李暮走入其中時。

聽到的便是頗爲激烈的討論聲。

他在門口稍稍站定,準備聽一會兒。

但不到1分鐘,便聽到裡面有人喊道:“李顧問來了!”

“李顧問,是李顧問!”聽到喊聲,所有人立刻停下了討論。

然後不約而同地站了起來,準備上前打招呼。

“各位專家教授們好。”李暮見狀,連忙快步從旁走出,笑着打招呼道。

他們一行人的目標有點太大了些,被發現倒也不算奇怪。

就在他問好的時候。

人羣中走出一位老教授,以及兩個三十歲左右的男人,面帶激動道:

“很榮幸見到您,我是楊金山。”

“李顧問您好,我是覃煜坤。”

“您好您好,我是石大禎。”

……

三人陸續開口自我介紹。

李暮對他們的名字有印象。

楊金山,尚海汽輪機鍋爐研究所的副所長。

在50年代首先試製了婕克的技術較成熟,性能指標頗先進的6000千瓦火電機組。

並且成功完成了其工業化量產。

覃煜坤,未來的院士,新夏國鍋爐專業課程的第一本國家統編教材《蒸汽鍋爐的燃料、燃燒理論及設備》的創作者。

在70年代,開啓工業鍋爐製造的新篇章,革新了蒸汽鍋爐“強制內循環”的技術,爲國家補齊了這塊短板。

還有石大禎,未來電力工業部門的一把手,在70年代對進口的“洋設備”進行本土化的技術調整。

解決了國家花費重資引進後,相繼出現了水冷壁裂紋、五瓦振動、爐排積焦和制粉系統出力不足等一系列問題。

可以說是未來夏國火電機組的奠基人。

……

三人上來過後,其他的專家和教授們,也紛紛上前自我介紹。

基本都是現在,或者未來在汽輪機鍋爐方面,有着深入研究的知名人物。

“沒想到國家這次調集了那麼多人手過來。”李暮不由感慨了一句。

一片的楊金山笑着道:

“以李顧問您的地位,別說是現在我們這些人了,想要誰調不來。”

“沒錯,李顧問的本事那是有目共睹,您研發火電機組,肯定能夠成功,我們不過是來打打下手而已。”覃煜坤跟着道。

兩人的話,讓一羣專家教授不住的點頭。

李暮現在在夏國的科研學界,那就是一塊活招牌。

即便不提那些不爲人知的秘密研究,其成就都足以當得起傳奇二字。

“過獎了。”李暮哭笑不得地擺了擺手,眼看衆人要開啓誇誇模式。

爲了避免最後變成商業互吹,他趕緊道:

“閒話容後再說,現在我們還是來討論討論新型火電機組的建造問題吧。”

話音剛落,剛剛還吵吵鬧鬧的衆人,立刻安靜下來,回到位置坐好。

然後,拿出隨身的筆和筆記。

即便不認識李暮的人,也聽說了學界對於他的傳聞。

——當你聽李顧問講東西的時候,最好帶上筆和筆記。

眼見衆人準備就緒。

李暮纔開口繼續道:

“先來說說技術問題,這一次的新型火電機組研製,主要是基於超超臨界技術。”

“M帝在59年的時候,便研發出容量爲31萬千瓦,進汽壓力爲34.5MPa,進汽溫度爲649℃的超超臨界機組。”

“當然,他們的機組,還存在許多的問題……”

……

他先從技術層面講起。

超臨界和超超臨界技術概念出現的時間,並不是很晚。

而且已經有了應用。

只不過即便是M帝,也無法完全掌握超超臨界技術。

在經過一系列調整優化未果後,在80年代以前,基本採用的還是超臨界技術,將常規參數壓力、溫度穩定在24.1MPa和538℃/566℃之下。

而也沒有出乎李暮的預料。

在他說完之後。

立刻便有人舉手提問,道:

“李顧問,超超臨界技術還有很多問題,您看要不我們還是先研究超臨界?”

“這項技術在國際上,同樣相當先進。”

“如果能夠突破的話,同樣能夠緩解,乃至解決我們國家發電不足的困境。”

他的話讓一些專家教授不由暗自點頭。

這倒不是故意找茬。

在技術條件不夠成熟的情況下,貿然去研究自己不懂的東西,難免出現問題。

與其去搞沒把握的超超臨界,不如退一步,搞超臨界。

一旦成功,同樣能解決發電問題。

當然,超臨界技術對於夏國而已,難度同樣不低。

眼見衆人質疑自己。

李暮倒也沒有生氣,畢竟超超臨界確實誇張了一些。

他本來的準備,也是大嚶那邊使用超臨界技術的66萬Kw火電機組。

但這並不影響他們繼續進行突破。

畢竟超超臨界纔是未來的大趨勢。

如果能在這場研發中,對衆人有所啓發。

那麼結果也是不錯的。

想到這裡,李暮擡了擡手,示意衆人先安靜,然後道:

“咱們先不提研究哪個技術的問題。”

“先來說說兩種技術的區別吧。”

“壓力、溫度和效率,是他們三個最大的不同點……”

……

他詳細地和衆人分析闡述了超臨界和超超臨界技術上的區別。

開始時下面的專家和教授們,還有些想要繼續反駁的意思。

直到他反手拿起一塊黑板,在上面開始繪製超臨界機組的鍋爐、汽輪機和發動機的時候。

便沒人再吭聲了。

一個個全部低着頭“刷刷~”地不停做着筆記,生怕錯過半點細節。

“怪不得一上來便要研究超超臨界。”所有人心中不由冒出一個念頭。

——超臨界技術都已經完全掌握了,不去研究超超臨界,還能做什麼。

待李暮說完。

臺下響起“啪啪~”的熱烈掌聲:

“說得太好了,我感覺只要照着做,便能研發出超臨界火電機組!”

“技術理論上沒有問題,完全可以進行實驗驗證!”

“不愧是鼎鼎大名的李顧問,確實讓人心悅誠服!”

……

衆人對李暮的研究方向,表現出高度的認可和肯定。

作爲在這方面研究多年的專家和教授。

他們或許沒有創造新技術發明新設備的本事。

但基本的眼力還是有的。

李暮見狀,也沒有驕傲自滿。

畢竟這才哪到哪兒。

技術理論想要落實下去,可還有許多難關需要突破。

……

會議一直持續到下午5點左右。

在基本確立理論基礎後,李暮又適當地給出了有些鍋爐、汽輪機和發動機的設計思路。

當然,這遠遠還不是全部。

還有凝結器、給水泵、除氧器等等輔助設備,需要在後續慢慢解決。

不過這不能着急,需要循序漸進。

隨後,李暮繼續前往雷達研究所,查看了彭時錄和畢德先兩人的研究進度。

三種雷達的研製,倒是沒有出現什麼大問題,穩中有進。

只不過想要成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畢竟作爲新型雷達,上面新技術還是非常之多的。

“慢慢努力吧。”李暮看着忙綠的彭時錄和畢德先,也沒有過多打擾,很快離去。

……

來到外貿委員會。

這次李暮沒有讓關建民直接開進去,而是將車停在50米外的一條巷子口,然後才走了下去。

不過饒是如此,他和趙參軍三人,依舊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快步走向外貿委員會。

不等李暮開口。

王陸軍便上前掏出證件,和門衛大爺交涉。

也不知道他說了什麼。

門衛大爺趕忙打開門放行。

李暮也沒有過多在意,當先走了進去。

來到裡面後。

剛好碰到董華興的秘書。

李暮便拜託他去通傳。

不料後者竟然有事出去了。

但想想這也很正常,作爲外貿委員會的一把手,整天辦公室喝茶反倒奇怪。

“李顧問,您稍坐片刻,我這就去給領導打電話,讓他回來。”秘書不敢怠慢,連忙道。

對於外貿委員會來說,他們可以怠慢自家的領導,但卻絕不能怠慢李暮。

就連董華興自己,都這麼覺得。

李暮想了想,覺得也行。

不過話卻不能這麼說,他笑道:“那我就去會議室等領導回來。”

說完,他便當先走了進去。

來了不知道多少次了,他對這裡的狀況,也十分熟悉。

……

進到會客室。

李暮也沒有閒着,拿出筆記整理這一天的研究情況。

航空院,京都火電廠,雷達研究所,情況都比較穩定,不用着急。

“不過,03型個人計算機,也該作爲重點項目推進研究了。”李暮心中暗道。

第二代超算研製成功後,網絡的問題,基本也得到了解決。

雖說還是沒有辦法做到大範圍覆蓋。但在囊括半導體研究所周邊幾公里的範圍,還是沒什麼問題的。

“正好現在研發超算的人手也空了出來,人手也非常充足。”李暮暗暗想道。

在實現每秒100億次運算速度的超算研製之後。

後續的第三代超算,他不打算搞得太快。

100億次每秒,已經足夠應對大多數的計算任務,再提升也是浪費。

下一步,還是要將軟件的開發跟上。

比如研發模擬風洞軟件,模擬勘探、原子能研究等等。

只有齊頭並進,才能實現良性的發展和循環。

否則即便勉強搞出來第三代,空有算力,也無用武之地。

就在李暮思考着的時候。

房間內忽然想起“啪嗒~”的一聲東西落地聲。

他一擡頭,發現不知何時,董華興已經回來了。

後者尷尬地看着地上的茶葉盒蓋子,道:

“想給你泡杯好茶來着,沒有打擾你吧。”

要是李暮正在想什麼重要的問題,被他忽然打斷。

那罪過可就大了。

“沒事,坐着放空放空腦子而已。”李暮笑着上前幫忙撿起地上的蓋子。

董華興這才鬆了一口氣,道:“那就好,那就好。對了,你來找我是有什麼事嗎?”

一邊說着,他一邊繼續泡着茶。

“想問問您這段時間外貿出口的情況如何了,還有小何先生那邊順不順利。”李暮解釋道。

聞言,董華興臉上露出自得的笑容,道:

“工業品出口狀況,那當然是非常好了。”

“僅僅剛剛過去的一個季度,我們國家的外匯收入都有將近過億M刀。”

“至於小何先生那邊,也沒有遇到什麼問題,公司運作的情況十分穩定……”

156.第156章 李暮:終究是錯付了!125.第125章 領導的一封信193.第193章 有他帶領,必將斷層式領先世界!111.第111章 程控數字交換!第475章 不是不幹了,是幹好了4.第4章 咦,他怎麼在禮堂門口?第11章 呀,閻大爺,您車沒了309.第309章 伺服系統的三環參數291.第291章 簡化版生產線第67章 投降算你輸一半(求追讀)第406章 損失慘重的聯盟第478章 仿製?我們是自主研發!188.第188章 第187 當之無愧的半導體和計算技術第一人第462章 李暮要收弟子第395章 殲10前奏(二合一)119.第119章 程控數字交換機,世界級成果!第499章 未來會走向何方呢121.第121章 我家裡還有一幅領導的字第3章 不是吧,你來真的?272.第272章 加肉菜,加八個硬肉菜!212.第212章 脈衝多普勒雷達第88章 希望大家不要拆穿李暮(4K求訂閱)第69章 知識的力量而已242.第242章 街溜子李暮!第92章 該怎麼獎勵表彰李暮,不好辦咯!368.第368章 激波管研究組組長於洪如226.第226章 拍照時他就是C位!327.第327章 以前哪敢想能有這好種日子363.第363章 局域網測試241.第241章 一念通則天地寬138.第138章 能讓國家提前20年崛起嗎?156.第156章 李暮:終究是錯付了!第97章 等你畢業,有你‘好果子吃’145.第145章 不是來看看嗎?怎麼還搞起農業科技了?第439章 京影廠第81章 土“光刻機”第401章 萬噸擠壓機第16章 該死的學霸!第471章 開物85.第85章 請您務必不要再提這件事!343.第343章 離心機的問題163.第163章 恭喜你李暮!198.第198章 反浮選冷結晶工藝,成功!129.第129章 頂吹氧氣轉爐技術驗證成功!352.第352章 風雷1號334.第334章 掃描隧道顯微鏡第424章 躁動的老將領們!281.第281章 我不過是想和年輕人多交流一下而已啊第411章 這不都是因爲您嘛?243.第243章 北方來使143.第143章 “國寶”李暮313.第313章 老大哥快被忽悠瘸了第26章 艱苦奮鬥好同志李暮!第72章 這東西,是個寶貝啊!169.第169章 這是哪?我是誰?我在看什麼第434章 我們一定給您把這個命名權要回來!297.第297章 專列第427章 彩色掌機誕生129.第129章 頂吹氧氣轉爐技術驗證成功!271.第271章 感謝李暮同志您的來信第429章 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309.第309章 伺服系統的三環參數384.第384章 採礦設備的研發第445章 潛射D彈第54章 提着豬頭找廟門148.第148章 換回水果吧,能定位還能竊聽,安全第75章 少藏拙,趕緊說!367.第367章 衝着32軸數控銑牀去371.第371章 人民的科學家(附重要說明)254.第254章 那不巧了嗎?我剛優化了一遍計劃書第38章 學習好就算了,他打球也這麼厲害?383.第383章 探地雷達第3章 不是吧,你來真的?345.第345章 甘願隱姓埋名的老同學229.第229章 下一款半導體工業產品244.第244章 第一次交流會暨項目成立大會105.第105章 驚喜的西北基地!252.第252章 三大未來的行業大佬第492章 氫彈385.第385章 資源 資源 還是資源382.第382章 放古代那就是“農聖”367.第367章 衝着32軸數控銑牀去第60章 能考成這樣!發燒燒糊塗了?第19章 無坩堝懸浮球熔法261.第261章 作者:李暮237.第237章 新型多普勒雷達!283.第283章 您不就是沒犯過錯?149.第149章 不要誤會,我的意思是想考全優很有難度第1章 我對成功不感興趣!170.第170章 每週給你一天的休息時間,高興吧?第44章 誰給你們動手的權利?370.第370章 徹底打開老大哥市場的機會來了110.第110章 我們只是起步晚,不代表研究不出來!326.第326章 開闢四個新的學科領域206.第206章 騙老外一騙一個準143.第143章 “國寶”李暮第403章 設計圖就這麼水靈靈地拿出來了?第444章 海軍將領們對李暮的垂涎272.第272章 加肉菜,加八個硬肉菜!
156.第156章 李暮:終究是錯付了!125.第125章 領導的一封信193.第193章 有他帶領,必將斷層式領先世界!111.第111章 程控數字交換!第475章 不是不幹了,是幹好了4.第4章 咦,他怎麼在禮堂門口?第11章 呀,閻大爺,您車沒了309.第309章 伺服系統的三環參數291.第291章 簡化版生產線第67章 投降算你輸一半(求追讀)第406章 損失慘重的聯盟第478章 仿製?我們是自主研發!188.第188章 第187 當之無愧的半導體和計算技術第一人第462章 李暮要收弟子第395章 殲10前奏(二合一)119.第119章 程控數字交換機,世界級成果!第499章 未來會走向何方呢121.第121章 我家裡還有一幅領導的字第3章 不是吧,你來真的?272.第272章 加肉菜,加八個硬肉菜!212.第212章 脈衝多普勒雷達第88章 希望大家不要拆穿李暮(4K求訂閱)第69章 知識的力量而已242.第242章 街溜子李暮!第92章 該怎麼獎勵表彰李暮,不好辦咯!368.第368章 激波管研究組組長於洪如226.第226章 拍照時他就是C位!327.第327章 以前哪敢想能有這好種日子363.第363章 局域網測試241.第241章 一念通則天地寬138.第138章 能讓國家提前20年崛起嗎?156.第156章 李暮:終究是錯付了!第97章 等你畢業,有你‘好果子吃’145.第145章 不是來看看嗎?怎麼還搞起農業科技了?第439章 京影廠第81章 土“光刻機”第401章 萬噸擠壓機第16章 該死的學霸!第471章 開物85.第85章 請您務必不要再提這件事!343.第343章 離心機的問題163.第163章 恭喜你李暮!198.第198章 反浮選冷結晶工藝,成功!129.第129章 頂吹氧氣轉爐技術驗證成功!352.第352章 風雷1號334.第334章 掃描隧道顯微鏡第424章 躁動的老將領們!281.第281章 我不過是想和年輕人多交流一下而已啊第411章 這不都是因爲您嘛?243.第243章 北方來使143.第143章 “國寶”李暮313.第313章 老大哥快被忽悠瘸了第26章 艱苦奮鬥好同志李暮!第72章 這東西,是個寶貝啊!169.第169章 這是哪?我是誰?我在看什麼第434章 我們一定給您把這個命名權要回來!297.第297章 專列第427章 彩色掌機誕生129.第129章 頂吹氧氣轉爐技術驗證成功!271.第271章 感謝李暮同志您的來信第429章 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309.第309章 伺服系統的三環參數384.第384章 採礦設備的研發第445章 潛射D彈第54章 提着豬頭找廟門148.第148章 換回水果吧,能定位還能竊聽,安全第75章 少藏拙,趕緊說!367.第367章 衝着32軸數控銑牀去371.第371章 人民的科學家(附重要說明)254.第254章 那不巧了嗎?我剛優化了一遍計劃書第38章 學習好就算了,他打球也這麼厲害?383.第383章 探地雷達第3章 不是吧,你來真的?345.第345章 甘願隱姓埋名的老同學229.第229章 下一款半導體工業產品244.第244章 第一次交流會暨項目成立大會105.第105章 驚喜的西北基地!252.第252章 三大未來的行業大佬第492章 氫彈385.第385章 資源 資源 還是資源382.第382章 放古代那就是“農聖”367.第367章 衝着32軸數控銑牀去第60章 能考成這樣!發燒燒糊塗了?第19章 無坩堝懸浮球熔法261.第261章 作者:李暮237.第237章 新型多普勒雷達!283.第283章 您不就是沒犯過錯?149.第149章 不要誤會,我的意思是想考全優很有難度第1章 我對成功不感興趣!170.第170章 每週給你一天的休息時間,高興吧?第44章 誰給你們動手的權利?370.第370章 徹底打開老大哥市場的機會來了110.第110章 我們只是起步晚,不代表研究不出來!326.第326章 開闢四個新的學科領域206.第206章 騙老外一騙一個準143.第143章 “國寶”李暮第403章 設計圖就這麼水靈靈地拿出來了?第444章 海軍將領們對李暮的垂涎272.第272章 加肉菜,加八個硬肉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