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您這是站着說話不腰疼
不怪樑守槃驚訝。
世界上的空空D彈技術,主要還是以半主動雷達制導和紅外製導爲主。
至於主動雷達制導技術。
在現在還只是概念而已。
研究一個不成熟的技術,他並不看好。
哪怕這個人是大名鼎鼎的李暮。
“這我就不清楚了,但李顧問的想法,得到了貴院專家教授們的一致認可,他們相信他的能力。”關建民道。
在不能透露出具體研究內容的情況下。
他已經做出了足夠多的暗示。
樑守槃也很快反應過來。
能夠讓陳一簡和黃睿鬆等人點頭認可的,至少方案是具備一定的可行性的。
當然,僅僅是這一點,還不足以打動他。
想了想,樑守槃道:
“好,我答應和李顧問見面,希望您能夠儘快安排。”
哪怕只有千分之一的概率。
他覺得也應該去看看實際的情況再說。
“沒問題。”關建民道。
……
另一頭。
李暮在霹靂-8、霹靂-12和雷霆-2等5個項目組走了一圈。
時間便已經來到了晚上。
他走出會議室的時候。
只感覺今天一天說話說得嘴巴都快禿嚕皮了。
好在是將理論的問題解決得七七八八,接下來的重心可以轉移到試驗上。
“霹靂-12還是要盯着點,畢竟是第四代中距空空D彈。”李暮心中暗道。
霹靂-12的研製始於90年代末,在2千年初完成研製和測試。
它主要用於超視距空戰,射程大概在70-100公里,具體取決於發射高度、速度和目標機動性。
尤其是主動雷達制導的方式。
在D彈發射後,便可以自主追蹤目標,無需載機持續提供製導信號。
這種指導方式對於載機的生存能力和作戰靈活性的提升都是相當巨大的。
但越好用,也就意味研製難度越大。
主要的問題有4點。
主動雷達導引頭技術、材料與製造工藝、小型化高性能火箭發動機、制導與控制系統。
其中3點李暮基本都能夠解決。
不過在小型化高性能火箭發動機上,他需要花費更多的功夫才行。
推力和燃燒效率的問題,倒是已經被解決。
通過雙基改性推進劑搞出的固體燃料,足夠滿足這方面的需求。
只是發動機的小型化和輕量化上,還需要多費一些功夫,避免出現D彈的體積和重量過大的問題。
“先利用CAD和有限元分析,優化發動機的結構,去除不必要的材料,再去考慮一體化設計。”李暮開始計劃。
在小型化和輕量化上,他不會照抄後世的資料。
畢竟以後的很多技術和條件,現在都還沒有達到,無法完全照搬。
所以利用CAD和有限元分析去優化發動機的結構,就成了相當關鍵的一步。
前者不必多提。
比較棘手的的是有限元分析。
這是一種計算機仿真的設計方法,通過建立幾何模型、定義材料書信、劃分網格、施加辯解條件和在和、求解與分析等方式,去除不必要的材料。
但他們現在的軟件,還並不支持特別精細的三維模型創建,對於研究來說會是一個難點。
“不僅CPU要升級、GPU、內存、存儲和分佈式計算這些,也要有一個大的提升才行。”李暮暗道。
CAD軟件的發開對於他來說倒是不麻煩。
畢竟在蘇東莊之後,王綬覺也一直在持續跟進。
就是要升級這麼多的東西,他覺得有些麻煩而已。
……
回到宿舍。
李暮和同寢室的趙參軍打了個招呼。
便坐到書桌前開始寫方案。
鑑於黃新華那邊已經快要突破50w集成度的大關。
他在設計的時候。
也相應地提高了性能的標準。
首先,高分辨率的2D圖形顯示肯定是必須的。
實現了這點。
快速處理窗口管理、位圖操作和簡單的光柵化操作就成爲了可能。
而且還能夠提高硬件加速的線條繪製、多邊形填充和字體渲染等功能。
然後就是3D圖形支持。
雖說在渲染質量和速度上還十分有限,紋理映射的分辨率和效果也較爲基礎。
不過用來對付固體火箭發動機小型化和輕量化的問題已經足夠使用。
“哎,話說這個程度,連3D遊戲都能搞了吧!”李暮忽然想道。
這個不切實際的想法很快被他拋在腦後。
別說網絡了。
現在就連個人電腦都沒有普及。
搞3D遊戲,除非他們錢多的燒得慌纔有可能。
……
接下來3天的時間。
李暮一直留在航空院,指導陳一簡等人的D彈研製工作。
當然,除此之外。
他也關注了一下宋文聰那邊的核心機模型製造進度。
在研製AL-31FN發動機核心機的過程中,這是一個相當關鍵的環節。
模型不僅要用於驗證設計,還能幫助優化性能,降低研發風險和成本。
比如氣動模型。
就是用於驗證壓氣機、渦輪和燃燒室的氣動設計所使用的。
宋文聰等人也沒有讓他失望。
從氣動模型到結構模型、熱力學模型、控制系統模型、材料與製造工藝模型上,進展都十分不錯。
……
到了第四天。
李暮起牀洗漱鍛鍊後。
吃過早飯。
便照常一頭扎進實驗室,準備繼續研究工作。
不過他的人還沒到地方。
便被唐燕捷攔住,道:
“上面來了消息,說老大哥新來了一個訪問團吵着要見你,讓我過來問問你的意見。”
“我聽說上面還來了不少老大哥那邊的權威專家。”
“你要是不想去,我去給您說,絕對不讓任何人打擾你的研究。”
他是清楚李暮的研究有多重要的。
“沒關係,去見一見也好,正好我也有別的事要辦。”李暮笑了笑,道。
既然老大哥的人想見他,那就見唄。
正好他手頭的這些研究項目,個個都需要大量的研究經費才能展開。
談得不錯的話。
說不定還能宰老大哥一筆。
……
說走就走。
當天下午,李暮便返回京都。
不過他並沒有着急去見老大哥的使團。
反而先去了京工院一趟,在遊戲研發中心找到阿列克謝。
後者看到他,神情閃過一絲不自然。
畢竟前腳從李暮這裡得到了消息,後腳就將之全部告訴了老伊萬等人,未免有些不厚道。
但他不知道的是。。
其實李暮壓根兒不在意。
李暮笑着開口道:
“阿列克謝教授,最近正在忙什麼呢?”
“還能幹什麼,繼續研發遊戲。你是不清楚,我們國內這回有拿《戰爭2》對標《星際大戰》的意思。”阿列克謝苦笑道。
也不知道國內的那羣人哪根筋打錯了。
或許是看到夏國賺到了錢眼紅。
這次獅子大開口,提出了賣出200w份遊戲卡帶的任務。
Wωω ⊕тт κan ⊕¢O
聽着不多。
但問題是他們上一款《戰爭》遊戲,賠本賺吆喝也就賣出去50w份而已。
他不是不能理解上面想要賺錢的想法。
畢竟每年幾億M刀的市場,擱誰都眼饞。
可咱們好歹看一看自己的實力不是。
李暮笑道:
“這是好事啊,有競爭纔有進步。”
“如果老是我們一家獨大。”
“那麼遲早會驕傲自滿,變得不思進取。”
他說完後。
阿列克謝不禁有些無語。
一家獨大還不好?
每年幾億M刀的外匯收入,換做他們自己,根本不可能希望有第二個競爭對手出現。
他搖了搖頭,道:
“您這是站着說話不腰疼啊,我巴不得能和您互換一下,享受這‘壟斷’的好處呢。”
“其實我有一個建議,您要不要聽一聽?”李暮道。
聞言,阿列克謝頓了頓,問道:
“什麼建議?”
李暮道:
“將《戰爭2》通過我們的遊戲渠道發售。”
聽到李暮的建議。
阿列克謝眼睛微微瞪了瞪,震驚的同時,又突然覺得有幾分合理。
畢竟夏國的銷售渠道,確實比他們要更廣。
而且在玩家羣體中的風評,也比他們好得多。
別的不說。
就一個遊戲機的價格,他們賣50蘆布,夏國只要40蘆布。
這種情況下,根本沒有多少競爭的空間。
“可是將渠道給我們,你們不是吃虧了嗎?”阿列克謝道。
他想得到自己這邊拿到渠道後的種種好處。
卻想不出來夏國這麼做會有什麼好處。
甚至還會產生壞處。
畢竟他們的遊戲質量和夏國開發的不是一般的大。
“肯定不可能完全免費,我們會抽取一定比例的提成。”李暮微微笑道。
當然,這只是個藉口。
畢竟那點抽成目前根本不值一提。
他的最終目的,是將國外還不容易發展起來的一點遊戲產業給歸攏到他們的手裡。
而且他相信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外遊戲廠商能夠拒絕得了這個誘惑。
畢竟他們的玩家基數和聲譽,又或者是遊戲機的質量。
都是還處於幼苗階段的國外遊戲廠商無法拒絕的。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肯定沒問題。”阿列克謝眼中閃過一絲振奮。
本來以爲賣出200w份的要求肯定沒法達成。
現在看來,未必沒有可能。
“對了。”李暮轉而道:
“聽說你們又有專家團來京都了?”
這句話,讓阿列克謝從開心中回過神來,道:
“沒錯,還是伊萬教授帶隊,不過這次的陣容更加豪華,多了許多我們國內的著名教授。”
他說話時,眼中閃過一絲無奈。
畢竟上層對夏國的天基工程越重視。
就代表着他越要想辦法找機會接近李暮,儘可能多的套取信息。
“原來是這樣啊,那看來你們很重視這次合作,我這下就放心多了。”李暮裝作鬆了口氣道。
聞言,阿列克謝疑惑道:
“您放心什麼,這和您有關係?”
“嗨,大概是我出過幾次面,讓你們覺得我很重要。其實根本不是這樣,算法寫完了就沒我什麼事了……”李暮假裝訴苦。
聽到這個解釋。
阿列克謝有些難以置信,他說道:
“你已經完成機械狗的操作系統開發了?”
這纔多久的功夫啊!
“一個框架而已,寫出來我就丟給其他人去做了,我可不想在這種事上浪費時間。”李暮聳了聳肩,道。
阿列克謝疑惑道:
“這怎麼能是浪費時間呢,您不是說過機械狗大有可爲嗎?”
“那也得看硬件條件。打個比方,發動機的功率再大,車子沒有輪子也跑不起來不是。”李暮解釋道。
阿列克謝恍然。
這話說得不錯。
夏國不正是因爲硬件不足,才選擇與他們合作的嗎。
如果他們的工業基礎真的具備完成機械狗和天基工程的條件。
那麼自己悶聲發大財就完事了,何必給旁人分一杯羹。
……
和阿列克謝一直聊到下午2點左右。
從遊戲聊到機械狗,再聊到天基工程。
李暮都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給出了他的見解。
這也讓阿列克謝更加肯定了一個事實。
那就是,李暮對這兩項機密,應該知道一點,但不多。
這是很正常的情況。
比如他的國家裡,上層決定要研製什麼新式的秘密武器,也不會讓太多的人知曉。
即便是參與研究的科研人員,也只會清楚自己負責的是什麼。
至於組裝起來會是個什麼東西,絕對不會有多餘的人知道。
……
在跟阿列克謝分開之後。
李暮便動身前往空空D彈院。
到了大門口。
他的車子被警衛戰士攔下。
出示證件後,才得以被放行。
進到裡面。
還沒見到人,便聽見了一聲聲“一二一”的口號聲。
繞過去一看,是一個小老頭,正帶着所裡的研究人員在下面掃雪。
見到這一幕。
他也沒有着急去找人,而是找了把掃帚,讓趙參軍和關建民一起幫忙起來。
有他們三的加入。
掃雪的速度驟然提升了一大截。
趙參軍行伍出身,掃得那叫一個快而有力,“唰唰唰~”地便將一片區域掃了個乾淨。
李暮倒是沒那麼使勁。
不過他的動作看着慢,每一下卻都能帶起一大片積雪,效率同樣極快。
至於關建民。
不提也罷,也就比小老頭快了一點。
……
樑守槃一邊慢慢地掃雪,一邊打量着忽然出現的三人。
在看到關建民的時候。
他便意識到是李暮來了。
本來看到人,他已經準備上去打招呼。
沒想到李暮抄起掃帚就是幹。
於是他也不着急上前搭話,而是悄悄地觀察。
在三人之中。
李暮還是很好認的。
畢竟他的照片經常出現在報紙上。
“看不出來,力氣還挺大的。”樑守槃看着揚起的雪花,微微訝然。
按道理來說。
一個如此年輕就已經滿身榮譽的科學家,時間應該都花在了研究上。
身體沒毛病都算好的了。
更別提像李暮這般。
就在樑守槃微微愣神的功夫。
空地上的積雪,在衆人的努力下,終於被一掃而空。
剛進研究所的年輕人們放下手中的掃帚,便打算向樑守槃詢問下一步的安排。
不過就在他們收攏掃帚的時候。
一個年輕人忽然認出了李暮,道:
“李顧問?”
話音剛落。
在場的所有人都下意識地扭過頭:
“真的是李顧問,我還是第一次見到真人呢!”
“沒想到竟然能在空空D彈院見到李顧問!”
“李顧問您好!”
……
在確定李暮身份的一瞬間。
所有的年輕研究員立刻沸騰起來。
畢竟但凡是夏國人,就沒有不知道李顧問的。
在他們的心中。
更是將之當成了一生學習的榜樣和目標!
“各位同志們好啊,很高興見到大家。”李暮笑着一一回應。
這些可都是精挑細選的好苗子。
以後要搞空空D彈,肯定用得上。
就在他聊得正起勁的時候。
樑守槃忽然在後面重重地咳嗽了一聲,道:
“李顧問,您什麼時候來的,怎麼也不說一聲,還讓您幫忙掃了半天的雪。”
一邊說話,他一邊走到了所裡的人的前面。
位置正好卡在李暮和衆人之間。
這點人是他最後的念想了,要是再被李暮挖走,那他是真要急眼的。
“不打緊,正好活動活動身體。”李暮笑了笑,也沒有介意。
畢竟現在他還騰不出手來教那麼多對空空D彈研究纔剛剛入門的實習研究員。
等到人被教得差不多了,再過來打商量也不遲。
樑守槃看着李暮的目光,怎麼都覺得有些“不懷好意”。
他先是讓衆人散去,然後才道:
“李顧問,我們說正事吧,您真的在研究主動雷達制導中距空空D彈?”
“沒錯,要不是的話,也不可能從樑院長你們這兒調走這麼多人。”李暮道。
聞言,樑守槃的眼睛微微瞪大了些許,道:
“可是我們國內都是半主動雷達制導和紅外製導爲主,您是怎麼突破這方面的技術的?”
他在空空D彈領域也算是研究了幾十年。
可哪怕想破腦袋。
他都想不通,李暮是怎麼直接跳過半主動雷達制導和紅外製導,直接研究主動雷達制導的。
要是有參考的話,那還好說。
可主動雷達制導在國外都還只是概念而已啊,李暮用什麼參考?
“樑院長,按部就班或許能夠迅速追趕M帝和老大哥,可我們不應該將此作爲目標,不是嗎?”李暮笑道。
他看得出來。
樑守槃應該還是沒有完全適應夏國在計算機領域、精密加工領域和電子技術領域等方面的超前領先。
當然,這並不是說他不夠聰明。
只是想法一時沒有轉變過來,還停留在怎麼儘快追趕上。
而且也沒有實例參考,告訴他下一步要怎麼走。
“你說得對,不過先有,再好,我不認爲有什麼問題。”樑守槃搖搖頭,道。
研究更強大的空空D彈,肯定是沒有問題的。
不過現在夏國更需要的是將有的問題解決。
李暮道:
“只是普通的空空D彈的話,您覺得足夠應對國外的戰鬥機嗎?”
“走一步是一步,只要堅持下去,總歸是有實現希望的那一天的。”樑守槃長嘆道。
他何嘗不知道。
一般的空空D彈,即便造出來,所能起到的效果也十分有限。
可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研究D彈已經用盡了他的精力,不可能再去研究戰鬥機。
但他相信。
一定有着和他一樣的同志,正在爲了強大戰鬥機的誕生而努力着。
總有一天,他們所做的努力,會成爲祖國強盛,國家復興的一塊塊拼圖。
李暮看着樑守槃堅定的表情,道:
“那麼如果我告訴您,我有把握在3年內,搞出主動雷達制導中距空空D彈呢?”
“你要是真能搞出來,我這個院長讓你當又何妨!”樑守槃揮手道。
他這話並非開玩笑。
要是真能搞出來,足以證明李暮的能力。
那麼這個空空D彈院的院長,讓給李暮來當,再合適不過。
李暮笑道:
“那倒不至於。”
“我還年輕,可不想一輩子都研究空空D彈。”
“這樣,這裡有一份研究草案,您要不看過再說?”
這次他可是帶着殺手鐗來的。
樑守槃看着李暮遞過來的文件。
這次的厚度,比上次的方案要厚得多。
不過他心裡依舊不認爲李暮能夠拿出什麼可行的方案。
畢竟主動雷達制導中距空空D彈的首要難點,就是雷達的問題。
“毫米波雷達?看來有些意思嘛。”樑守槃打開文件,神色鄭重了不少。
文件的標題,赫然是“毫米波雷達在空空D彈中的應用”。
在當下對空空D彈的研究當中。
有兩種雷達,X波段雷達和毫米波雷達。
前者起源於20世紀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是雷達技術早期發展的一個重要頻段。
在50年代逐漸成熟,廣泛應用於D彈制導、氣象雷達和航海雷達等領域。
不過學界廣泛認爲,毫米波雷達更適用於高性能的D彈制導系統。
只不過現在不管是M帝還是老大哥,對於毫米波雷達的研究都還主要集中在實驗室階段。
至於什麼時候能應用?
這個樑守槃也不知道。
畢竟夏國現在還沒有展開毫米波雷達的研究。
他想了想,道:
“你打算怎麼解決高頻微波元器件的技術和設備問題呢?”
毫米波雷達需要工作在10GHz到300GHz的高頻段,以他們現在的技術,很難突破。
沒有高頻微波元器件。
就無法達到毫米波雷達的工作頻段。
那麼研製主動雷達制導中距空空D彈也就是無稽之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