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這不都是因爲您嘛?
“僅僅是感興趣可不夠。”李暮道
女生能夠得到教授推薦,至少證明有天賦,值得花時間培養培養。
可這些學生……
不是他看不起人,只是不想開這個口子,讓太多的人去打擾楊天形等人的研究。
數據庫的研發任務可不是一般的繁重,在這邊的鋼鐵冶金方面的專家教授還在輕輕鬆鬆地討論蒐集信息的時候。
那邊已經熬了幾個通宵,在搭建數據庫的整體框架了。
他可以答應下來。
但受苦受累的,可是楊天形等人。
“我們,我們只是想要一個機會。”男生也聽出了李暮的意思,語氣開始弱了下來。
李暮沉吟片刻,然後道:
“我可以給你們機會,不過不會和高蘭同學一樣。”
“畢竟,你們應該也知道,科學研發是一件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的事情,受不得太多的打擾。”
“想要進行測試的話,那麼你們至少需要得到一位這次參加學術交流活動的軟件工程方面專家的推薦。”
他沒有直接拒絕,而是提出了一個要求。
不過這已經足夠這些學生們欣喜的了。
他們剛剛差點以爲,李暮會直接拒絕。
如果那樣的話,所有人肯定都會深受打擊。
“李顧問您放心,要是不通過,我們絕不胡攪蠻纏,再來給您添麻煩!”帶頭的男學生深深地鞠了一躬,道。
其餘的學生們,也紛紛鞠躬,表達心中的感激。
沒有李暮點頭的話。
哪怕他們是大學生,都很難獲得直接參與研究的機會。
見狀,李暮上前拍了拍幾人的肩膀,笑道:
“也不要有什麼壓力,即便失敗了也沒什麼。”
“你們還很年輕,還會有很多的機會。”
“好好加油吧,我看好你們,希望你們日後能爲國家做出自己的貢獻!”
說完這番勉勵的話後。
他不再逗留,很快轉身離開。
學生們望着他的背影,耳邊迴盪着他的叮囑,一時心潮澎湃,久久都未離去。
……
來到奉天工學院的飯堂。
打完飯菜後。
李暮便找了個位置坐下。
周圍的專家教授們見狀,立刻投來了注視的目光。
甚至有幾人準備走過來繼續白天未談完的話題。
——他們從李暮這裡得到了許多的啓發,只感覺研究的靈感如同井噴一般涌現,此時迫不及待地想要再討論一番。
然而在有人看到李暮微微失神的眼睛之後,立刻伸手示意衆人不要靠近,還對周圍一邊吃飯一邊討論的人做了個噓聲的手勢。
突然的安靜,本來還讓大家有些奇怪。
不過在有人指了指李暮的背影之後,所有人都心領神會,默契地保持默不作聲。
即便是原本交流得恨不得站起來猛拍桌子的專家教授們,這會兒也不再說話,生怕影響到那位的思考。
畢竟他們自認爲,自己等人哪怕花上幾個月時間的研發投入,都未必抵得上李暮片刻的思考。
就在衆人一邊保持安靜,一邊時不時地擡頭看向李暮的時候。
他也終於回過神。
幾口扒完飯盒裡的飯菜,便準備拿去水池清洗。
而隨着他的起身,周圍也瞬間恢復了原本的吵嚷,開始繼續交流和討論起來。
“怎麼回事?”李暮有點發蒙,略微迷茫地看了一眼周圍吃飯的人。
剛剛他是因爲有些出神所以纔沒有注意。
這會兒一下子從安靜變得吵鬧起來,想不注意都難。
就在他疑惑不解的時候,路過他身旁的一個人恰好聽到了他的話,走過來笑道:“李顧問,大家剛剛怕打擾到您呢,都沒說話。”
“不至於如此,我只不過發了一會兒愣,哪能時時刻刻都在想研究的事情,林教授你們誤會了!”李暮哭笑不得道。
這未免有點太神話自己了。
林教授擺擺手,道:“就算您這麼說也沒用,這次是在出神,萬一下次便是在想研究的事呢?”
哪怕只有萬分之一的可能,他們都不敢去打擾。
要是真有人影響到了李暮的研究。
恐怕要懊惱後悔一輩子。
李暮對此也無法反駁,說得好像確實有道理。
他無奈道:“也罷,隨你們去吧。”
被這麼腦補,也不能說沒有半點好處。
至少他吃飯的時候,能清淨許多。
“對了,林教授,我先前跟您說過的事情,您考慮得怎麼樣了?”李暮轉而道。
他先前邀請過對方留在奉天進行重型機械的研究。
聽到這話,林教授臉上露出苦笑,道:
“李顧問,真不知道您對我哪來的信心。”
“您的研究邀請確實很有誘惑力,可我實在是擔心自己不能勝任這份工作。”
“我很好奇,有那麼多的專家教授您不選,爲什麼偏偏選中我呢?”
他說完後,看向李暮。
其實他的心裡已經答應了邀請。
只是對自己的信心不足,需要一個肯定。
從畢業到現在,他從事了八九年的教研工作。
水平雖然有一些,但說實話,他並不認爲能夠有資格參與到李暮主持的研究當中。
“您從55年走上教師崗位,便一直在冰工大機械工藝系教研室工作,向老大哥那邊的專家學習鍛壓工藝及設備實踐專業教學過程,有着豐富的實踐經驗,這正是我現在所需要的。”李暮解釋道。
當然,事實肯定不止如此。
林教授的全名叫林宿安,夏國鍛壓專業創立的奠基人之一,國寶級裝備“30000噸模鍛水壓機”的設計研發者。
雖說李暮已經擁有設計圖紙。
但如果能得到其加入的幫助,30000噸模鍛水壓機的研製,絕對是事半功倍。
見林宿安還在猶豫,李暮繼續誠懇地邀請道:“林教授,我真的非常需要您的加入,也很期待和您共事!”
“您都這麼說了,那我還能拒絕嗎。”林宿安聞言怔了怔,旋即也不再遲疑,立刻答應下來笑道。
他不知道李暮爲什麼這麼信任自己。
可話說到這個份上,要是再畏畏縮縮的,他恐怕後半輩子都會瞧不起自己。
不就是個研究嘛,哪怕拼上性命,他都要完成!
李暮還不知道林宿安抱着多大的決心答應了此事。
要是知道,恐怕也只能無奈地笑一笑。
他只是想借着大佬的能力,去儘快地完成30000噸模鍛水壓機的研製而已。
……
和林宿安告別後。
李暮回到奉天空氣動力研究所。
坐在宿舍的書桌前,他開始整理目前在三省的研究計劃。
鋼鐵冶金數據庫有楊天形幾人帶着,倒是不用太擔心。
當然,前期該盯的他還是要盯着,避免出現什麼意外。
不過等進入正軌之後,他便能當甩手掌櫃了。
萬噸擠壓機也差不多,有王正安這個正主,再加上他給出的資料,目前的進度還是相當快的。
但也不是沒有問題。
大問題李暮可以解決,可細枝末節的問題,只能靠他們去努力。
畢竟資料也不可能詳細到完全照着搞,就能將東西搞出來的程度。
“剩下的就是殲-10和30000噸模鍛水壓機了。”李暮暗道。
在他離開之前,肯定是要將做一些準備的。
殲-10的研究難度太大,立項也困難重重,現在搞肯定是不可能。
他需要讓奉天飛機制造廠這邊先預研起來,才能在後邊做好方方面面的準備之後,能以最快的速度搞出殲-10戰鬥機。
“至於九大設備,增加一個30000噸模鍛水壓機也差不多了。”李暮心中想道。
一個萬噸擠壓機、一個30000噸模鍛水壓機,都是大工程大項目。
再在奉天搞其他的大型設備研製任務,無疑會增大地方的壓力,影響到人民的日常生產生活。
而且他其實也沒打算一股腦地將九大設備全部拿出來。
畢竟一個可以用天才解釋,兩個別人說一句妖孽也就罷了,三個、四個、五個……
那就有點過分了。
縱然現在李暮已經不太可能被懷疑。
但這麼搞,剛剛消停下來的M帝和老大哥,估計便又該想辦法弄他了。
河圖和天工他們找不到,但找李暮還是相當簡單的。
能一口氣拿出九大設備的科學家,對其威脅程度,絕對不下於神秘的河圖和天工,弄到就是賺到。
……
就在李暮思考着研究計劃的時候。
奉天工學院。
學校爲前來參與學術交流活動的專家和教授們安排的宿舍內,一羣學生正圍着兩位教授,討論着問題。
這些學生中,高蘭赫然在座。
今天她從李暮那裡離開後,並沒有馬上去參加測試。
畢竟是關乎自己未來發展的問題,肯定要好好準備一番。
找教授請教,無疑是最好的方法。
而其他的學生,也差不多。
他們離開後,便立刻找到了奉天工學院這邊研究軟件工程的教授。
只不過這位吳教授才研究了軟件工程幾個月的時間而已,要說水平,雖說不至於沒有,但他自認比不上楊天形等人。
所以最後他便將人都帶到了從京都五道口技術學院來的徐教授這裡。
後者也正是推薦高蘭去向李暮毛遂自薦的人。
此時面臨衆人滿是希望的目光,他無奈道:
“我只能保證高蘭有機會加入進去而已,她是有這方面的天賦的。”
“至於你們,我無法保證。”
“軟件工程不是一個簡單的學科,你們沒有經過系統的學習,便只能靠天賦去彌補,但這一點……”
他的話沒有說話。
但每個人都明白了過來。
雖然有點扎心,但這確實是現實。
他們沒有經過系統地學習軟件工程,所瞭解的知識,也缺少實踐的驗證,想要通過測試,困難重重。
“徐教授,我們還是想試試,即便不成,也能夠在以後將軟件工程應用到鋼鐵冶金的研究生產領域當中。”白天開口和李暮說話的男學生說道。
在他說完之後,其餘人也紛紛地點了點頭。
本來他們確實是想投入軟件工程這個全新的學科領域,在其中大展拳腳。
可經過李暮白天的勸導,他們也想明白了。
只要是能夠爲國家做貢獻,沒必要在意是做什麼。
當然,能夠加入研究項目,他們也還是求之不得的。
“你們能這麼想很好,那這幾天我給你補補課。”徐教授見狀,臉上的神情也緩和了下來。
他主要是擔心這些躊躇滿志的學生們,經受不住失敗的打擊。
現在看來,是他想多了。
一旁的吳教授忽然站起來,走到門口,拉開了半掩的房門。
只見門外的走廊,站滿了一個個眼神憧憬的學生們。
不待徐教授反應過來。
他便大聲道:“還愣着幹什麼,還不快謝謝徐教授?”
“謝謝徐教授!”學生們立刻異口同聲地大喊道。
這般大的動靜,很快引起了周圍的宿舍樓的主意。
還沒休息的專家教授們出來,看到一羣人聚集在徐教授這裡,自然好奇,開始向身旁的人打聽。
這不打聽不要緊,一打聽頓時炸開了鍋。
奉天計算技術研究所準備搞鋼鐵冶金數據庫的事情,雖然他們沒有特別詳細的消息,但多多少少還是瞭解一些的。
能夠加入這種規模的軟件工程研究項目,絕對好處多多。
當然,李暮不開口,這些老專家老教授們也不會主動開口去請纓。
可既然高蘭等學生能去,他們的學生難道就不能去?
軟件工程在工業發展方面所展現出來的巨大作用,已經是衆所周知的事實。
別說是學生,就連他們都得去學習。
有這個機會,那肯定要去爭取爭取。
……
次日,早。
李暮醒來以後,洗漱鍛鍊完,便繼續完善30000噸模鍛水壓機的研究方案。
昨天他做了一些,不過只完成了25%,需要再加快一點進度。
他的計劃是在半個月內解決完這邊的問題,然後便啓程返回京都。
離開了也有很長的一段時間了,他也不清楚那邊的研究進展得如何,說不擔心是不可能的。
一邊想着,他一邊在所裡吃完早飯,旋即坐車前往奉天工學院。
……
來到學校後。
剛剛下車,李暮便察覺了周圍的有點不太對勁。
不過看了幾圈,也沒看出問題的他,沒功夫繼續深究。
因爲看到他過來的專家教授們,已經和潮水一般涌來,將他淹沒。
一直到中午的時候,他纔來得及喘口氣。
也就在這時,他終於發現了是什麼地方不太對。
“怎麼今天一張年輕的面孔都看不到?”他好奇地向上來邀請他去飯堂用餐的靳舒問道。
往常幾天操場上除了那些老專家和老教授,便是一張張朝氣蓬勃的面孔。
但今天,跟約好了似的,一張都看不見了,着實有些令人摸不着頭腦。
聞言,靳舒臉色古怪道:“這不都是因爲您嘛?”
“因爲我?”李暮更奇怪了。
靳舒解釋道:
“不是您答應了,可以讓他們去楊天形同志那邊參加測試嗎。”
“而且只要通過便能參與鋼鐵冶金數據庫的研發。”
“也就是我現在年紀大了,否則我都要去試試,跟着您一起研究。”
他最後還小小地開了個玩笑。
可李暮聽完只覺得頭皮發麻,不敢置信道:“他們全去了?”
來參加學術交流會的學生,少說也有近千人,這要是全部過去,場面想都不敢想。
“當然不會,現在都在跟着從五道口技術學院過來的徐教授、何教授等人學習呢。而且就算要去,學校這邊也會安排好,不會影響研究。”靳舒笑道。
李暮這才長鬆一口氣,無奈道:“看來以後我不能隨便再答應別人什麼事兒了,險些造成了大麻煩。”
本來只是高蘭一個人,沒有任何問題。
再加上後面來的幾個學生,也問題不大。
但近千的學生,問題可就太大了。
沉吟片刻後,他繼續道:
“靳院長,我想拜託您幫個忙,和學生們說說,不用去奉天計算技術研究所那邊。”
“我會讓楊天形他們派一些人過來主持測試。”
“只要成績通過,就可以參與研究。”
把人全部放到奉天計算技術研究所那邊,肯定是不可能的,畢竟是保密單位。
“沒問題。”靳舒果斷地點頭答應下來。
不過說完之後,他又猶豫了一下,然後才問道:
“可是李顧問,學生這邊可是有近千人呢,而且都是大學生,鋼鐵冶金數據庫的研究需要這麼多人嗎?”
雖說軟件工程的學科難度很高。
但能考上大學的,哪個不是天之驕子。
一千人,少說也能有3分之1通過測試,這麼一算,至少要招300來人。
這都比奉天計算技術研究所的人數還多上2倍了。
“人數不是問題,我會將題目出得更有篩選性一些,將那些有天賦的人留下來培養,現在三省不是很缺軟件工程的人才嗎,正好可以用來補充。”李暮道。
他也知道這次招的人肯定不少。
哪怕是優中選優,打底也是100個,這麼多人,暫時放在鋼鐵冶金數據庫項目組沒有問題。
可等到這邊的研究結束,他們便很難再發揮什麼的作用。
畢竟只是參與了一次研究,而且所做的工作一般也涉及不到核心內容。
一旦李暮離開,這邊的軟件工程項目的後續研發,會立刻陷入停滯,他們會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失去用武之地。
“看來還得多搞一兩個研究項目才行。”李暮心中暗道。
靳舒對於他的提議,肯定是舉雙手贊同的,直接道:“好,我這就去跟上面申請專項計劃。”
說完,他便和李暮告辭,連飯都沒有吃,便匆匆離去。
畢竟這個年代的大學生,畢業後基本都是定向分配。
涉及到這麼多人的去留問題,肯定是要上報,才能夠將事情繼續推進下去。
……
飯堂內。
李暮打完飯菜後,主動找到了林宿安,以及其他國內目前比較著名的重型機械領域學者。
看到他過來。
本來正在討論的林宿安等人立刻安靜了下來,紛紛從座位上站起和李暮打招呼:
“李顧問好啊。”
“李顧問,您來這邊坐。”
“正好有個問題想問問您,不知道您現在有沒有時間?”
……
通過這些天的交流,他們每個人都對李暮是心服口服。
見狀,李暮調侃道:“大家別站起來啊,都坐下都坐下,我又不是什麼領導。”
“嗨,這不是習慣性帶的嘛,大家都成下意識反應了。”林宿安解釋道。
這句話讓衆人不禁哈哈大笑起來。
說來也是怪了,每個人見到李暮的時候,好像都要站起來。
要是誰沒站,總覺得有點不太尊重的意思。
即便是一些老專家和老教授,也是這種想法,萬一被人覺得是在擺架子,那可是有嘴都說不清了。
不過笑完之後,衆人原本有些彆扭的心情,卻是輕鬆了許多。
李暮先端着飯盒坐下,然後才繼續道:
“這次我過來,主要是想和大家說一說研究30000噸模鍛水壓機的事情。”
“上面的文件,想必大家也清楚,突破該項技術,是我們國家工業發展的重要戰略任務。”
“這些天來和大家也討論了不少問題,我也從中得到了不少的啓發,覺得該到了攤牌的時候。我想問問你們,有沒有興趣參與到這項研究當中?”
他說完之後,目光緩緩地從每一個人的臉上劃過。
但讓他有些意外的是,衆人的臉上都沒有震驚或者遲疑,有的只是濃濃的激動和興奮之色。
一位中年教授道:“李顧問,我們就等着您這句話呢!”
“是啊,30000噸模鍛水壓機,要說國內現在有誰能夠搞出來,那非您莫屬。”另一位老專家跟着道。
其他的專家教授們,也紛紛出言附和,神色之中滿是按捺不住的激動和興奮。
萬噸擠壓機開始研製的消息,他們其實是清楚的。
奈何前者和他們的研究方向有着許多差距,根本沒有辦法加入。
而且即便加入了,研究方向的不同,也會導致他們所能夠發揮的作用變得十分有限。
所以只能鉚足了勁地繼續研究30000噸模鍛水壓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