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七七章 李老的收藏(二)

據歷史文獻記載,該幣過去只發現過兩枚:一枚被日本收藏家川島獲得,高興得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天顯堂並賦詩:

蒼苔古道應行遍,落未寒泉聽不窮。

另一枚則下落不明。

在這批古幣中,還有一枚宋朝初年王小波、李順領導的農民起義軍鑄造的應運元寶。

據宋代科學家沈括所著夢溪筆談記載,廬山有一座九天採訪慈,一位老和尚讓小和尚挖地基,挖出一個裝滿土的小瓷罐,裡面埋着一枚應運元寶。

到1978年,上浦博物館出現過一枚應運元寶,是著名收藏家孫鼎去世後,他的夫人將其全部收藏品捐獻給上浦博物館,其中就包括這枚應運元寶,目前已是無價之寶。

李老說:在中國鑄幣史上,只鑄造過4種應字頭錢幣,全部是珍品。

此外,在這批古幣中還包括一枚天啓篆書錢幣。

歷史上的天啓錢幣有兩種:一種是由元末徐壽輝領導的農民起義軍鑄造;另一種由明朝天啓皇帝鑄造。

據歷代古錢圖說介紹:天啓篆書爲海內孤品。

根據當代有關錢幣圖錄標註的參考價,一枚天啓篆書價值在10萬至12萬元人民幣之間。

從兩萬多枚古幣中挑選出一枚大齊通寶1999年初至2002年底,李老經常到洛州、津城、東山、晉州等地尋找古幣,並取得了豐碩成果,將五十名珍的數量由32種增加到40種,一級品由50種增加到100多種。

唐代叛將安祿山、史思明攻克洛城後鑄造得一元寶,有下屬認爲得一元寶包含只得一城之意,於是改鑄舜天元寶。

由於得一元寶鑄造量極少,而舜天元寶鑄造量較多,因此在藏界有舜天易得,得一難尋之說。

早在清代,一枚得一元寶價值三萬錢;有一位著名收藏家曾用一把乾隆款玉壺換一枚得一元寶。

2001年秋天,李老在晉州平遙古城只花1元錢收購一枚大齊通寶。

這枚大齊通寶是從兩萬多枚錢幣中逐枚過目挑選出來的,品相極佳,鏽色純正,屬於古泉五十名珍之一。

據有關歷史文獻記載,大齊通寶在歷史上也只發現過兩枚:一枚爲清代藏幣大家張權馴所藏,因所藏大齊通寶缺一個角,人稱缺角大齊;

另一枚由清朝大畫家戴熙所藏,因4個字旁各有1個小孔,人稱四眼大齊。

太平天國農民起義軍攻克杭城後,家住杭城裡的戴熙自殺身亡,有一位古董商花巨資將他的宅院買下,掘地三尺苦苦尋覓,最終沒有找到。

另一位古董商再次買下這所宅院,將泥土過篩,也未能如願。

李老說:衡量古幣的收藏價值除了看珍稀程度外,是否成套也是至關重要的。

在他的藏品中,有一套極爲珍貴的乾隆十二生肖錢,據說這套錢是爲慶祝乾隆六十大壽所鑄,共鑄12套,鑄造精美,形象生動。

我國的生肖古幣分爲兩種:一種爲大錢,一面鑄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一面鑄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十二生肖;另一種爲乾隆通寶小錢,每枚背鑄一種動物,全套12枚。

前者鑄造量很大,後者則極爲珍罕。

李老說:我到過全國各地的許多古玩市場,不知挑選過多少古幣,但沒有發現過這套錢幣。

我也翻閱了20多種有關古幣的圖書,都沒有談到和收錄過這套錢幣,因此就是出高價也買不到。

解放前出版的古玩指南#中有這樣的記述:古代套錢價值在成套而不在單枚,即成套之錢爲無價之寶,而單枚者則值同蔽屣,如從有錢之始直至清末所有歷代所鑄之錢均能收齊。

將一朝一代之錢收齊,千元萬元亦售也。

然若分散則所值即不若斯高貴矣。

即如元代之錢共124枚,如能集全,最低可售24萬元,即每枚百元之譜,但若分離則每枚最多不過數角數元而已。

這成套與單枚其價值至爲懸殊也,蓋成套者難收,單枚者易得。

李老經常以微不足道的價錢購買到古幣珍品,毫無疑義得益於兩個方面:

一是博覽羣書、潛心鑽研,具有淵博的古幣知識和高超的鑑別能力;

二是不辭辛勞,經常風餐露宿、勞師遠征,面對成千上萬的古幣總是不厭其煩逐一甄別。

李老認爲:在中國古幣的發展歷史中出現過3次高峰,分別爲秦朝、唐朝和宋朝。錢幣起源於春秋時代,至今已有4500多年的歷史。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採用外圓內方半兩錢,統一了形狀、重量和錢文。

這種外圓內方的錢幣從公元前206年一直延續到清朝宣統皇帝退位。

從漢朝到魏晉的700多年間,一直採用五銖錢,銖爲重量單位,7個大米粒爲一銖,以重量作爲錢幣的名稱。

漢武帝時期,許多地方鑄造五銖錢氾濫,漢武帝進行了9次大規模的整治運動,殺了20多萬人。

唐代建立後採用開元通寶,開始了通寶的時代,一直延續到清宣統年間。

唐代300多年間共有24位皇帝,全部採用通寶。

趙匡胤建立宋朝後,開始採用年號錢。

清朝共有11個皇帝,共鑄造12種年號錢。

古人道:一朝錢有一朝風,挑錢要選奇而正。

根據多年的市場實踐,李老總結出識別古幣真僞有三招兒:

一是看,看古幣的風貌,包括文字、圖案、大小、形狀、顏色等與有關專著的介紹是否完全一致;

二是聞,若古幣沒味兒或者有土腥味兒爲真品,若有化學溶液浸泡過的怪味兒則爲贗品;

三是聽,彈敲古幣若發聲清脆爲真品,若發聲沉悶則爲贗品。

今天張天元站在這裡,對於斯蒂芬貴諾所收藏的古錢幣進行判別的時候,最初使用的,也是李老曾經用過的那些鑑定方法。

鑑字訣是在無法鑑別的情況下才會動用的。

斯蒂芬貴諾收藏的錢幣可不少,除了那枚至今無法判斷出來歷的花錢之外,有不少東西張天元都曾經在李老那裡見到過。

他有十足的把握判斷到,這些古錢幣都是絕對的好東西,這一點毋庸置疑。

算起來,有收藏價值的古錢幣,在這裡一共有兩百多枚。

當然了,不算太值錢。

這些一共算下來,也就價值二十多萬人民幣而已。

這麼點錢,如果放到上大學那會兒,只怕張天元會覺得簡直是一筆鉅款。

可是放到現在,他甚至都懶得去考慮了。

只是有些東西,它不能用錢來衡量。

張天元一直就很羨慕李老的收藏,只可惜找了幾次李老,希望他老人家能夠把古錢幣拿出來放到他的博物館裡展覽。

但老人家卻說了,等他死了之後可以全部捐獻。r 破防盜完美章節,請用搜索引擎搜索關鍵詞,各種小說任你觀看

第四三二零章 相貌清奇的南宋瓷器第七八四章 開啓寶藏第三零六五章 人爲掀起的競拍狂潮第一四一章 古董行裡的內幕第四二九六章 扶持卡爾洛特第三零八九章 玉器專家洪老第四八三一章 目標:沙漠古城第一零八三章 眼睛裡進了沙子第二四八一章 被詛咒的寶劍第二七一一章 試驗品第八九五章 “同牀異夢”第三五八六章 小氣鬼第二四七三章 兇猛的石獅子第四八二八章 太陽村第二八九一章 非常手段第四七五九章 張天元的理想第四零六章 我被愛情撞了一下腰第一三六章 一刀天堂,一刀地獄第七零五章 猶如雕刻般謹慎第二六七二章 佛像第三七六八章 有錢人對撿漏也感興趣第三七七六章 借錢第四九六章 親友團和敵友團第四零二零章 好畫卻沒擺對地方第一零九三章 大忽悠第二五二一章 馬腳第八三二章 民窯精品第二三一二章 糉子男出高價買垃圾第六二四章 神秘之地第三一二二章 全副“武裝”第四一七七章 走暗功第八十九章 明朱三松竹雕筆筒第四三八零章 收藏新寵崖柏第一四三三章 不是一個重量級的第三三五一章 頭回在美國遇到鬥彩第一七八四章 私人動物園第四八一零章 瞎道士第一五九七章 起死回生第三六六九章 釣魚第三五八一章 不完整的美第四七五八章 唐陵第三六一四章 宋徽宗的畫兒第三九六零章 死亡古堡的秘密第四六四九章 蜘蛛第三百章 成化青花瓷第二零二三章 開枝散葉,寶樹成長?第三七零四章 報應第一三七九章 灌頂第四六三四章 風水死局 3第一九八六章 倒黴的高山流水第四八三七章 流沙還是魔鬼?第一四六章 朱棣的玩物第四二五三章 慈禧的瓷器第一九五零章 一個計劃第二零六八章 望氣第一三零三章 白色的屍體第四八九章 一條龍第四零五六章 被古董外行小瞧了第二二四二章 兩艘沉船第九一四章 近水樓臺先得月第一六八五章 說好不惹麻煩的第二五九八章 狠人第四五一章 “危險”的航行第二零一一章 官窯瓷器當尿壺第四二五三章 慈禧的瓷器第八四一章 蓬蓽生輝第二四四七章 書中自有美味第四四九五章 木中黃金(二)第三一五二章 筆筒的盛宴 2第一三一零章 水車第六三二章 肥水不流外人田第四三七一章 九龍玉帶(一)第二七四零章 神羅秋拍第三六九章 不愛紅裝愛武裝第一五九七章 起死回生第二七九九章 小村有墓第一七一七章 大白鯊第四三一七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二二六零章 上船要安檢第四六七二章 緬甸花梨木第一八五章 驚魂難定第三零一六章 克拉蘇的盒子第三五五零章 天子玉圭第三七七二章 驅邪避煞局第三三五章 帝都的黑市傳說第一六三一章 錢真是個好東西第三二三八章 勢力眼也是無奈第四一四零章 兩億的賭注第五零五章 妖刀和翠玉白菜第八五零章 逛廟會第一二六五章 地道第四一九九章 最可怕的是人心第三一八零章 假的也買第三六三三章 掐絲琺琅銅胎獅子第九六二章 遇寶第二三九五章 柳公權的書法第四二三四章 走不出去的墓葬第一三三二章 防患於未然第一六五零章 生疏的手法第一四二九章 非人
第四三二零章 相貌清奇的南宋瓷器第七八四章 開啓寶藏第三零六五章 人爲掀起的競拍狂潮第一四一章 古董行裡的內幕第四二九六章 扶持卡爾洛特第三零八九章 玉器專家洪老第四八三一章 目標:沙漠古城第一零八三章 眼睛裡進了沙子第二四八一章 被詛咒的寶劍第二七一一章 試驗品第八九五章 “同牀異夢”第三五八六章 小氣鬼第二四七三章 兇猛的石獅子第四八二八章 太陽村第二八九一章 非常手段第四七五九章 張天元的理想第四零六章 我被愛情撞了一下腰第一三六章 一刀天堂,一刀地獄第七零五章 猶如雕刻般謹慎第二六七二章 佛像第三七六八章 有錢人對撿漏也感興趣第三七七六章 借錢第四九六章 親友團和敵友團第四零二零章 好畫卻沒擺對地方第一零九三章 大忽悠第二五二一章 馬腳第八三二章 民窯精品第二三一二章 糉子男出高價買垃圾第六二四章 神秘之地第三一二二章 全副“武裝”第四一七七章 走暗功第八十九章 明朱三松竹雕筆筒第四三八零章 收藏新寵崖柏第一四三三章 不是一個重量級的第三三五一章 頭回在美國遇到鬥彩第一七八四章 私人動物園第四八一零章 瞎道士第一五九七章 起死回生第三六六九章 釣魚第三五八一章 不完整的美第四七五八章 唐陵第三六一四章 宋徽宗的畫兒第三九六零章 死亡古堡的秘密第四六四九章 蜘蛛第三百章 成化青花瓷第二零二三章 開枝散葉,寶樹成長?第三七零四章 報應第一三七九章 灌頂第四六三四章 風水死局 3第一九八六章 倒黴的高山流水第四八三七章 流沙還是魔鬼?第一四六章 朱棣的玩物第四二五三章 慈禧的瓷器第一九五零章 一個計劃第二零六八章 望氣第一三零三章 白色的屍體第四八九章 一條龍第四零五六章 被古董外行小瞧了第二二四二章 兩艘沉船第九一四章 近水樓臺先得月第一六八五章 說好不惹麻煩的第二五九八章 狠人第四五一章 “危險”的航行第二零一一章 官窯瓷器當尿壺第四二五三章 慈禧的瓷器第八四一章 蓬蓽生輝第二四四七章 書中自有美味第四四九五章 木中黃金(二)第三一五二章 筆筒的盛宴 2第一三一零章 水車第六三二章 肥水不流外人田第四三七一章 九龍玉帶(一)第二七四零章 神羅秋拍第三六九章 不愛紅裝愛武裝第一五九七章 起死回生第二七九九章 小村有墓第一七一七章 大白鯊第四三一七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二二六零章 上船要安檢第四六七二章 緬甸花梨木第一八五章 驚魂難定第三零一六章 克拉蘇的盒子第三五五零章 天子玉圭第三七七二章 驅邪避煞局第三三五章 帝都的黑市傳說第一六三一章 錢真是個好東西第三二三八章 勢力眼也是無奈第四一四零章 兩億的賭注第五零五章 妖刀和翠玉白菜第八五零章 逛廟會第一二六五章 地道第四一九九章 最可怕的是人心第三一八零章 假的也買第三六三三章 掐絲琺琅銅胎獅子第九六二章 遇寶第二三九五章 柳公權的書法第四二三四章 走不出去的墓葬第一三三二章 防患於未然第一六五零章 生疏的手法第一四二九章 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