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問案

葛伯奕自囚於州獄,只是擺出請罪的姿態而已,但只要朝廷罷黜詔令一日未下,他就仍是河東經略使,河東諸州最高軍政長官。

葛伯奕於呂梁山中遇刺,雖說這消息比不上天雄軍覆滅於大同來得那麼驚天霹靂,卻也掀起滔天波瀾。

楊廣故道東起天門關,於呂梁山腹地又主要經過乾蝕谷,遂又名天門關道或乾蝕穀道,原本就狹窄曲折,又爲驚皇失措的逃難人衆塞堵。

知州郭仲熊、錄事參軍荀延年、司理參軍錢擇瑞與苛嵐縣令、橫樑嶺巡檢使等人得信後,也是拖到次日晡時才陸續趕到出事峽谷。

葛伯奕離開岢嵐城時,爲示請罪的誠意,將一干親衛扈兵以及葛族家兵都留在岢嵐城裡,得到消息再焦急,但路途擁塞,也是拖到與州衙增援兵馬一起趕到遇刺峽谷。

篝火早已熄去,灰燼隨着一陣陣打着旋兒的寒風在峽谷裡起舞。

郭仲熊天塌下來一般,怔站在崖谷之中。

七名傷俘捆綁得結結實實,嘴巴塞上布條,想自盡都沒有可能;十一名刺客屍體工工整整的擺放在宿營地裡。

押送葛伯奕及葛鈺等人的隊伍,除了七名役卒、九名葛族家將死於行刺事外,嵐州廂軍都指揮使葛槐最終也是傷重不治,血盡而亡。

此外,還有三十七名從嵐州逃往太原的避難旅人,遭無妄之災,慘遭刺客刀弓殺死;而受刀箭創或倉皇間踩踏、跌入溝崖的傷者,更是多逾百人,相應的苦主都還在峽谷中等候。

“郭郎君,這些賊人太過狂妄大膽,竟然冒充賊虜行刺老夫,要不是監軍使院徐都將率部相援,你們趕過來就只能替老夫收屍了——可恨這些賊人心手辣,竟然還牽連這麼多的無辜路旅,我們倘若不將幕後黑手揪住,天理何容?”

葛伯奕這時已除去囚服,換上甲衣戎裝,枯峻老臉在霜白鬚發襯托下,還是能裝出幾分威勢來,按刀坐在宿營地裡,將怔然發愣的郭仲熊等人喊到身邊,說道,

“路途擁塞,郭郎君你們過來太晚,老夫不會怪罪你們——這幾名生擒的賊人,此時還沒有開口,老夫也不便濫用私刑,還要請郭郎君與錄事參軍、司理參軍一併審問偵辦。其他被捲入此案中的無關路旅,老夫在等待郭郎君你們過來前,已着人給諸多苦主錄了證詞。諸多形跡都表明樞密使府上私賓、前靖勝軍第一將都指揮使嶽海樓牽涉此事,還望你們徹查清楚!”

錄事參軍荀延年、司理參軍錢擇瑞皆有問獄之權。

而照朝廷敕令,州內發生大案,也應由錄事參軍、司理參軍等人先負責偵辦審訊;待查明案情原由之後,再由司法參軍檢選對應的法條交由知州、通判裁決。

不過,這次行刺案,葛伯奕當然不可能交由郭仲熊他來裁決,這時候只是吩咐他與荀延年、錢擇瑞等人一起就地偵辦、突擊審訊案犯,將矛頭先指到嶽海樓的頭上再說。

徐懷也是這個意思。

蔡鋌作爲主戰派的首領,牽涉面太廣,朝野無數人的前程及身家性命,都跟蔡鋌捆綁在一起;而此時以蔡鋌爲首的主戰派在朝中還沒有失勢。

任何案件牽涉到蔡鋌頭上,即便是官家都會有種種顧忌,他們倘若直接將矛頭指向蔡鋌或劉世中這樣的主戰派核心將臣,無疑是極不明智的。

而他們就算將矛頭指向嶽海樓,這時候也不會直接斥指他有通敵之嫌,反正先咬死他與葛伯奕遇刺案脫不開干係。

待這一步完成之後,下一步就是將傷俘以及包括諸多屍體在內的人證物證,統統押送往太原府轉交提點刑獄司查辦,後續還怕牽連不到嶽海樓通敵、投敵的罪名上嗎?

“荀延年、錢擇瑞遵經略使令。”郭仲熊還是默不作聲,荀延年、錢擇瑞則異口同聲說道。

錢擇瑞與蔡系並無瓜葛,對這件案子自然公事公辦,沒有必要冒風險在葛伯奕面前替蔡系做什麼手腳;即便在他看來,葛家不管怎麼推卸罪責,天雄軍三萬兵卒葬送於雲朔,這就已經註定了葛家的失勢。

錄事參軍荀延年更是與王稟、王番父子及朱沆交好,還第一時間將其倉荀廷衡送入監軍使院,送到王番身邊爲吏。他趕到現場,第一時間就從死屍裡認出陳泰等人都曾隨嶽海樓多次出沒州衙,認出傷俘劉武恭乃是蔡鋌主持西北軍務時身邊的一名軍吏。

他當然絕無道理幫蔡系掩飾什麼。

不過,葛伯奕前腳剛在朔州被王稟、王番擄奪軍權趕走,後腳爲嶽海樓率部刺殺,卻又是朱沆遣徐懷帶人及時援救,荀延年心裡對諸事也實在是有些迷糊。

這他媽到底是怎麼個回事啊?

而荀延年一早在州衙時,除了葛伯奕、徐懷派人趕來傳信外,還有少數逃難路旅倉皇折回苛嵐城到州衙報案。

這些人對行刺案的描述就多多少少有些稀奇古怪了,還提及徐懷竟然是前靖勝軍都統制王孝成之子等事。

荀延年趕到案地,見過葛伯奕之後,見宿衛營裡有不少甲卒,卻不見徐懷的身影,待錢擇瑞與失魂落魄的郭仲熊走開,按捺不住心裡的困惑與驚奇,小聲問葛伯奕:“敢問葛相公,徐都將怎不在此地?”

“徐都將奉朱沆郎君令援救本府,將刺客逐走之後,本府另有要事交辦於他,徐都將此時趕去太原了!”葛伯奕說道。

見葛伯奕無意吐露交辦什麼事給徐懷他們,荀延年也只能揖過禮,先去偵辦行刺案……

…………

…………

太原作爲河東重鎮,立朝之初就升州(幷州)爲府,作爲河東路監司駐地,也是黃河與太行之間最爲富庶繁華之地。

汾水堤殘壩廢,難行大舟,但主要渡口碼頭還保留着,渡船也主要溝通汾水東西兩側的商旅——這些渡口碼頭也陸續發展成太原城外的主要鎮埠。

榆林塢位於太原城南的汾水河畔。

孔周、劉武恭二人坐在一座臨水的茶肆裡,腰刀隨意擱在方桌上,兩人看着有不少人正行色匆匆的從太原城南下。

天雄軍覆滅於大同的消息傳來之後,不僅嵐忻等地的士紳、富戶絡繹不絕的從北面逃來太原城,太原城裡也有很多人匆匆拖家攜口南逃。

這叫陳磧失蹤後被困在太原、不得擅自率兵馬返回唐州的孔周看在眼裡,很是不屑:“這些膽怯如鼠的傢伙,要是太原城都不能叫他們足夠心安,還能逃到哪裡去?”

“此前誰能想到天雄軍會敗得這麼慘?一切都沒有定數的,你以爲虜騎南下,太原城一定就能守住?”劉武恭搖頭說道,“此前要不是我百般勸告,你不是差點受那陳磧鼓動跑去請戰?真要是如此,你我二人還能悠哉在此飲茶,對這些路人膽不膽怯評頭論足?”

“身爲武吏,當馬革裹屍,即便戰死,也比此時進退不得要強!還整天受都部署司的鳥氣!”孔周憤恨叫道,“我不管太多,再過三天都等不到州衙的文書,我便率部南返。陳磧那廝無緣無故消聲匿跡,誰知道他是躲起來,還是逛窯子被人陰了?反正我問心無愧,回到唐州也不畏審問!”

在這個節骨眼上,兩營外州廂軍滯留在太原城外,河東經略使府所轄的都部屬司,不是將其拒之在城外,就能不聞不問的——除了派人盯住他,還每日都有軍吏過來催促他們趕緊上路。

孔周的性子急,幾次派人尋找陳磧蹤跡無果,就想率部先回唐州再說。

卻是劉武恭百般勸告,甚至也是劉武恭將這次私攜貨物出售得利拿出來,補貼千餘人馬在太原城外勉強吃住,當然也少不了幹些偷雞摸狗的事。

“再有三五天,董知州也該遣人來太原了,”劉武恭嘆氣道,“你也別說渾話,這世間有太多事不是你沒有做就能解釋清楚的——我們不等董知州令諭,就這麼率部回去,卻什麼事都解釋不清,能不能保住項上頭顱,真是難說啊!”

這時候有十數騎馳到茶肆前猝然停下來,馬背上的騎士皆披甲執銳,揹負大弓強弩,袍衣上還沾染斑斑血跡,有着震懾人心的殺伐氣勢。

孔周、劉武恭初時也是心驚的盯着這些人的兵甲。

待看清楚徐武磧的臉,孔周胸臆間的怒火騰的燒燃起來,從窗戶直接跳出去,就要上前將徐武磧揪下馬痛打一頓:“日你娘,你龜兒子這些天逃哪個婆娘騷褲襠裡去,怎麼不叫那個騷奶子將你憋死!”

“唰!”

看有人偷襲徐武磧,三支鋒刃雪亮的長矛便擋在孔周身前,阻止他靠近徐武磧;兩翼的騎士更是第一時間掣出長弓,對準突然從茶肆跳將出來的這名大漢。

“呀!”孔周嚇了一大跳,以掌擊地,身子瞬時往後騰退數尺,拖住茶肆支在檐下的一張方桌橫在身前,遮住隨時會射來的利簇。

“住手。是自己人!”

徐武磧示意左右收起弓矛,與徐懷下馬來,一腳將孔周擋在身前的那張方桌踢碎,說道,

“我奉河東經略使葛伯奕令,徵調唐州押糧廂軍前往朔州駐防,你們奉不奉令?”



第七十六章 疑雲動驚雷第八十五章 龜甲船第二百一十五章 聖意第一百一十三章 沁水河谷第一百五十四章 報捷第一百三十五章 夜戰第二十五章 田事第一百三十四章 嵐州風雪第十五章 恭喜大當家第一百八十九章 新朝第一百七十章 突圍之事第一百六十三章 隱秘真相第一百章 當機立斷第一百五十二章 火龍第一百九十一章 引蛇出洞第一百四十章 惡訊第七章 初冬第二十九章 迂迴第十章 韓時良第一百五十九章 憂心第七十一章 斷謀第一百一十章 世界那麼大第三章 進剿招討策第一百二十一章 舊憶第九十六章 浪成於微瀾第一百二十九章 萬萬而已第二百三十七章 交鋒第六十五章 王氏族人第四章 望山津第五十章 誘餌第一百七十四章 誤會第九十章 赴襄陽第一百五十五章 雙柳莊第二百三十三章 補給線第一百二十四章 府中第二百七十三章 西征第二章 舊識第一百四十章 惡訊第一百八十四章 傳信第四十三章 柳暗花未明第一百五十七章 援兵第二十三章 打草驚蛇第一百一十二章 迎敵第二十九章 吸引第二百零一章 開墾第九十四章 美人與謀第一百零六章 人生如戲靠演技第三十二章 失守第一百八十三章 抉擇第二百三十四章 意在第一百零五章 奪軍第二百二十七章 嗣皇帝第二百二十八章 投誠第八十一章 真身在此第三十四章 瀘水第九十一章 姦情敗露第七十八章 亂夜第七十章 大同夜幕第七章 初冬第五十二章 大匠師第六十六章 斬將第一百八十三章 破寨第三十五章 不白之冤第二百章 京中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下第五十六章 廟堂遠謀第四十六章 截河第二十九章 吸引第一百二十章 楚山之秘第二十四章 桐柏山舊事第一百九十二章 大棋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策第一百五十八章 當務之急第一百一十八章 權宜之論第三十五章 防務第一百七十六章 箕山窯第五十三章 且待江湖遠第一百四十六章 殘敵第一百七十七章 行營第五章 淮水楚山一軍寨第八十七章 用事當用急第二百三十五章 擅權第一百零五章 奪軍第一百八十二章 盤龍寨第一百八十三章 破寨第一百六十二章 霜雪第一百四十八章 部署第一百二十七章 長亭第二十二章 風月渡河第一百五十九章 軍侯莫怪第一百二十章 胡族婦幼第一百二十一章 風雪第四十八章 分道揚鑣常事第三十二章 雌兔眼迷離第一百九十五章 鐵場第五十五章 寨前殺三賊第二十一章 請君側耳聽第二十二章 兵餉第一百六十二章 堪輿第二百七十五章 禪讓
第七十六章 疑雲動驚雷第八十五章 龜甲船第二百一十五章 聖意第一百一十三章 沁水河谷第一百五十四章 報捷第一百三十五章 夜戰第二十五章 田事第一百三十四章 嵐州風雪第十五章 恭喜大當家第一百八十九章 新朝第一百七十章 突圍之事第一百六十三章 隱秘真相第一百章 當機立斷第一百五十二章 火龍第一百九十一章 引蛇出洞第一百四十章 惡訊第七章 初冬第二十九章 迂迴第十章 韓時良第一百五十九章 憂心第七十一章 斷謀第一百一十章 世界那麼大第三章 進剿招討策第一百二十一章 舊憶第九十六章 浪成於微瀾第一百二十九章 萬萬而已第二百三十七章 交鋒第六十五章 王氏族人第四章 望山津第五十章 誘餌第一百七十四章 誤會第九十章 赴襄陽第一百五十五章 雙柳莊第二百三十三章 補給線第一百二十四章 府中第二百七十三章 西征第二章 舊識第一百四十章 惡訊第一百八十四章 傳信第四十三章 柳暗花未明第一百五十七章 援兵第二十三章 打草驚蛇第一百一十二章 迎敵第二十九章 吸引第二百零一章 開墾第九十四章 美人與謀第一百零六章 人生如戲靠演技第三十二章 失守第一百八十三章 抉擇第二百三十四章 意在第一百零五章 奪軍第二百二十七章 嗣皇帝第二百二十八章 投誠第八十一章 真身在此第三十四章 瀘水第九十一章 姦情敗露第七十八章 亂夜第七十章 大同夜幕第七章 初冬第五十二章 大匠師第六十六章 斬將第一百八十三章 破寨第三十五章 不白之冤第二百章 京中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下第五十六章 廟堂遠謀第四十六章 截河第二十九章 吸引第一百二十章 楚山之秘第二十四章 桐柏山舊事第一百九十二章 大棋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策第一百五十八章 當務之急第一百一十八章 權宜之論第三十五章 防務第一百七十六章 箕山窯第五十三章 且待江湖遠第一百四十六章 殘敵第一百七十七章 行營第五章 淮水楚山一軍寨第八十七章 用事當用急第二百三十五章 擅權第一百零五章 奪軍第一百八十二章 盤龍寨第一百八十三章 破寨第一百六十二章 霜雪第一百四十八章 部署第一百二十七章 長亭第二十二章 風月渡河第一百五十九章 軍侯莫怪第一百二十章 胡族婦幼第一百二十一章 風雪第四十八章 分道揚鑣常事第三十二章 雌兔眼迷離第一百九十五章 鐵場第五十五章 寨前殺三賊第二十一章 請君側耳聽第二十二章 兵餉第一百六十二章 堪輿第二百七十五章 禪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