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定策奪軍

(補昨天一章,以及感謝月初前後幾位大佬的捧場——之前沒有加更,都沒臉感謝,不是沒有看到,哈哈……)

暮色沉沉,邊側的將卒點燃火把。

連人帶馬兩百餘騎,在暗沉的暮色包裹下,也是頗爲壯闊。

王稟叫盧雄攙扶着,與王番走到徐懷跟前。

“鎧甲在身,請王稟相公、王番恕徐懷不便行禮!葛伯奕是不是怕我們已經投敵了,不敢打開城門?”徐懷眯眼看向朔州東門城樓,看那邊稀稀落落的篝火,反而叫葛伯奕、葛懷聰等人更清晰起來,他問王稟道。

“徐懷,那你告訴老夫,你們有沒有投敵?”王稟手拄住柺杖,昂首問道。

徐懷拉轉馬首,下令道:“諸將卒聽我命令,下馬解半身服甲,袒胸,請王稟相公驗傷!”

“嗬!”

殷鵬、韓奇帶人下馬,脫下鎧甲、解開袍襟,袒露肩膀來。

還能再縱馬作戰的將卒,基本上都沒有人受致命、致殘的傷勢,但從大同城撤到武周山一日苦戰,徐懷身上深淺箭創都有二十餘處,別人身上怎麼可能沒有受一點傷?

“好好,不虧都是我大越好男兒!”王稟走入人羣之中,看諸將卒身上皆是深深淺淺的刀箭創痕,老淚縱橫長揖說道,“你們受累了,請受老夫一拜!”

“徐懷,朱沆是否已遭不幸?”王番沒看到有朱沆、朱芝父子的身影,急切問道。

“左右迴避!”徐懷將左右以及護送王稟、王番父子出城的幾名老卒都遣到一旁,翻身下馬來,說道,“朱沆郎君好得很,這次我們還帶着一萬殘兵撤了回來,此時停駐在距離朔州三十里外的疊頭坳!”

“怎麼可能?”王番驚問道。

徐懷率領三五百人馬從大同城突圍出來,又找到某個蕃民部族劫得馬匹逃歸,他還相信,但要說在這麼爛的局面下,朱沆、徐懷他們竟然能率領一萬兵馬在數萬虜騎的包圍下安然撤回,怎麼叫他相信?

“葛伯奕往朔州周邊三十里,都派出偵騎斥候,你們真要有這麼多人馬進入疊頭坳,朔州這邊不可能沒有一點示警啊?!”盧雄也難以置信的問道,“不對,有偵騎回報說,黃昏時在疊頭坳附近遇到小股契丹騎兵……”

徐懷淡淡一笑,就知道他與朱沆在這種情形,真帶一萬兵馬回來,也難以叫人相信。

而葛伯奕、葛懷聰父子以及曹師雄、曹師利兄弟二人,不管有沒有別的心思,也必然第一時間會拒絕這麼大規模的可疑兵馬,直接接近朔州城下,更不要說進入朔州城裡了。

然而時間拖長下去,等他們萬餘兵馬確是從大同突圍歸來,葛伯奕、葛懷聰父子很可能就已經回過味來,至少在確認這些兵馬是否繼續受他父子二子掌握之前,不會輕易打開城門。

蔡鋌當年奪靖勝軍兵權,葛家父子即便不是參與者,也必然是旁觀者。

所以徐懷這才先到朔州城下來見王番,沒想到王稟此時也到朔州了。

這也叫徐懷更加肯定他們沒有直接帶全部兵馬過來,是正確的,想也不用想,以王稟的脾氣,趕到朔州後,應該早就跟葛伯奕、葛懷聰父子撕上臉了。

“朔州派出的斥候,是叫我們故意假扮契丹斥候驅散的,我們此時還不能叫葛伯奕、葛懷聰父子意識到還有一萬兵馬安全撤回來——這是朱沆郎君的信函,王稟相公、王番郎君,你們看過之後便知道我們爲何要如此安排了!”徐懷從懷裡取出一封信函,遞給王稟、王番,親自執火把給他照明。

“……”

朱沆的信不長,只是簡明扼要說了從大同城突圍暫避武周山,既而趁蕭林石率主力前往應州之際,再從武周山殺出西撤等事。

王稟、王番看過信,既震驚又激動,叫道:“蒼天還算是睜開了一隻眼,不然真難以想象河東局面要糜爛成什麼樣子!”

“既然兵馬都帶回來了,爲何要藏在疊頭坳?”鄭壽不解的問道。

“王稟相公到朔州幾天了,是不是與葛伯奕、葛懷聰已經幹上了?嶽海樓此時在不在朔州,還是已去應州,跟劉世中、蔡元攸會合了?”

朔州城四門緊閉,城牆之上又時時站滿守兵,徐武磧、周景只能潛近觀察朔州,卻無法潛入城中找王番聯繫,朔州城內很多具體的情況,徐懷此時也無法掌握。

徐懷多多少少對嶽海樓還是有些忌憚的,懷疑他有可能已經猜到自己的身世了,那嶽海樓必然將第一個不容他們率兵馬進朔州城。

“王番傳信給我說勝德門遇襲,天雄軍被困大同城內,就已經晚了一天,催促郭仲熊在嵐州集結廂軍,補充寧武等地的防備又耽擱了一天,然後三天前在寧武得知天雄軍全師覆滅,便惶然趕來朔州了,”王稟激動的說道,“我也就趁葛懷聰不備,砸了他一柺杖,之後再未有機會得手!”

“嶽海樓回到朔州待了一天就離開了!”郭君判說道。

聽得嶽海樓不在朔州,徐懷卻是放心不少,跟王稟、王番說道:

“我與朱沆郎君率一萬兵馬突圍,王番郎君乍聽猶覺得不可思議,葛伯奕、葛懷聰只怕會更驚詫萬分。他都不容我身後二百騎輕易進城,更不可能容一萬兵馬進城。而以王稟相公的剛烈性情,必然不會再容葛家父子禍害河東,葛家父子之前不會在意,是因爲他們知道王稟相公、王番郎君除了參奏,並無實際鉗制他、或追問其罪責的手段。而說到參奏,也必然不缺王稟相公、王番郎君二人,劉世中、蔡元攸等人則也必然會千方百計將兵敗之責往他們頭上推。他們真正畏懼的是怕王稟相公、王番郎君你們此時就有直接縛其問罪的能力……”

“一萬兵馬是整編而歸,皆聽你們號令?”王番驚問道。

“從大同城突圍出來,僅有監軍使院卒以及解忠、朱潤、雷騰三營兵馬沒有被打散,其他都是潰散兵卒,”徐懷說道,“我們在武周山裡停留了兩天進行整編,但大半人馬突圍時,兵甲都丟棄掉,最終整編出解忠、朱潤、雷騰三廂各一千兵卒以及監軍使院卒八百兵馬,其餘六千人都散亂編隊。不過,不管怎麼說,還算整飭,要不然也無法威懾懷仁、金城兩地守軍不敢出城攔截。葛懷聰等將棄軍而逃,解忠、朱潤、雷騰等人對他們自然是失望透頂,甚至還畏有功非但不能得賞、反遭其害,他們也不敢猝然返回朔州,重回葛伯奕、葛懷聰麾下……”

徐懷說到這一步,內圈衆人當然能明白是什麼意思。

既然王稟在這裡,衆人也都一起朝王稟看去。

王稟閉目仰天想了好久,才睜開兩眼,長嘆一口氣,說道:

“再縱容葛家父子把持河東軍政,河東日後不要說抵禦赤扈鐵騎入侵了,都有可能會爲衰敗不堪的契丹侵凌。而葛懷聰諸將,確有逃軍之大罪,葛伯奕除有包庇之嫌疑外,縱容軍卒亂紀,殺戮蕃民,也是致敗之因,也無能再統領天雄軍及諸州廂軍——番兒身爲監軍使,當暫攝軍政,以待朝廷新旨!此乃責無旁貸之事!”

“父親所言甚是,王番當勉力而行!”王番說道。

盧雄、鄭壽、郭君判這一刻都很振奮。

郭君判搓着手催促徐懷道:“你們長程跋涉而歸,途中一定都權衡清楚了,接下來該怎麼做,你直接說出來,不要跟我們賣關子了!”

“現在還有一點不確定,曹師雄、曹師利對葛家父子的感觀如何?”徐懷問道。

曹師雄、曹師利他們不需要爲戰敗承擔多大的責任,而作爲舉城新附之將,他們嫡系兵馬損傷又極大,朝廷對他們只會多加賞賜,以籠絡其心,不可能加以懲處。

徐懷在途中就想到曹師雄、曹師利兄弟二人對奪軍之事,應該會保持中立,但在朔州城中行事,朔州又是曹氏兄弟的大本營,徐懷還是要先確定一下他們的態度才放心。

“曹師雄、曹師利想着葛家在河東根深蒂固,投附朝廷之後還多有仰仗葛家的地方,所以即便這次損失極其慘重,對葛伯奕、葛懷聰父子並沒有假以顏色,但冷淡是必然的——清順軍將卒也是怨氣頗深,甚至都有人對曹師雄、曹師利投降之事公然表示不滿,爲曹家兄弟強行按壓下去。”盧雄說道。

“那事情便篤定了,”徐懷說道,“盧爺你此時回城裡稟報葛伯奕,就是除我們兩百騎兵外,還有千餘散潰兵馬在解忠、葛從密、葛介等將率領下逃回,此時距離朔州僅十數裡,王稟相公、王番郎君先去迎散潰兵馬,等會兒就這一千二百兵馬先進……”

葛家在河東數代爲將,天雄軍之中除了葛懷聰、葛槐、葛鈺等人外,還有一批像葛從密、葛介等中層武將來自葛氏一族。

爲進一步懈怠葛伯奕、葛懷聰的戒心,徐懷特意叫盧雄此時趕回城中報信時提及兩名葛氏武將率部逃歸……



第一百二十六章 佳人心冤第九十九章 交談第一百四十九章 局外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霧第一百章 風起第一百二十九章 未雨之謀第七十六章 城樓火焰第八十四章 對壘第一百五十五章 部署第十二章 其人之道第一百五十八章 衝陣第四十四章 鹹魚豈能枉自第六十六章 揭過第六十三章 北上第一百章 當機立斷第八十三章 鐵橋第五十章 貴子第十五章 大營第一百一十章 戰前第七章 初冬第六十九章 密會第三十三章 縱深第一百二十七章 伏擊第八十二章 殺人算賞錢第一百零七章 馳援第一百二十七章 秘使第十五章 制司第四十九章 西軍第一百零二章 不歸第十四章 又見悅紅樓第三章 貴女第二十章 舊吏第一百零八章 牢中第一百五十五章 部署第二百三十九章 河畔第一百七十二章 圍垸之策第八十一章 中牟殘城第二百二十一章 進宮第二百三十六章 相逼第一百二十八章 勝負總有時第五章 留守新蔡第三十四章 接管第一百六十二章 霜雪第二百四十五章 備戰第一百零三章 傳詔第一百九十五章 相邀第一百九十章 東洲寨第九十五章 死訊第一百三十七章 西山意圖第一百零七章 歸去第一百一十五章 收兵第二十五章 進退兩難第九十九章 恐嚇第一百二十八章 緣由第十二章 突襲第一百六十六章 潰兵第十七章 莫慌第一百四十章 冷箭也講武德第二百零九章 安排第二十二章 軍使請上座第一百三十五章 夜戰第一百二十五章 要做棋子第六十八章 奇襲第一百九十四章 繼統第九十九章 恐嚇第二百一十五章 圍困第六十四章 馬鞍顛簸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隕第十七章 換血第一百二十三章 總歸要打第八十三章 遺訓第五十七章 投桃報李第三十七章 進退第二十四章 九里關第四十一章 心思第六十章 先帥舊部第四十三章 飲宴第七十六章 州衙第十四章 敵至第二十九章 迂迴第六十六章 退路之思第六十一章 前路知己第八十二章 必經之地第六章 殿議第三十七章 假癡不癲第一百六十章 撤軍議和第一百八十章 棋子第七章 武技不鬥官技第二百二十九章 間歇第五十七章 守將陳滿第一百零四章 暗夜謀族兵第一百九十九章 空巢出京第八十二章 酒宴(二)第一百七十章 廷議第一百三十七章 殿中第一百五十七章 山丘第二百零六章 晉家老小第六十八章 籌謀第二百一十九章 聖意何爲第一百四十二章 自告奮勇
第一百二十六章 佳人心冤第九十九章 交談第一百四十九章 局外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霧第一百章 風起第一百二十九章 未雨之謀第七十六章 城樓火焰第八十四章 對壘第一百五十五章 部署第十二章 其人之道第一百五十八章 衝陣第四十四章 鹹魚豈能枉自第六十六章 揭過第六十三章 北上第一百章 當機立斷第八十三章 鐵橋第五十章 貴子第十五章 大營第一百一十章 戰前第七章 初冬第六十九章 密會第三十三章 縱深第一百二十七章 伏擊第八十二章 殺人算賞錢第一百零七章 馳援第一百二十七章 秘使第十五章 制司第四十九章 西軍第一百零二章 不歸第十四章 又見悅紅樓第三章 貴女第二十章 舊吏第一百零八章 牢中第一百五十五章 部署第二百三十九章 河畔第一百七十二章 圍垸之策第八十一章 中牟殘城第二百二十一章 進宮第二百三十六章 相逼第一百二十八章 勝負總有時第五章 留守新蔡第三十四章 接管第一百六十二章 霜雪第二百四十五章 備戰第一百零三章 傳詔第一百九十五章 相邀第一百九十章 東洲寨第九十五章 死訊第一百三十七章 西山意圖第一百零七章 歸去第一百一十五章 收兵第二十五章 進退兩難第九十九章 恐嚇第一百二十八章 緣由第十二章 突襲第一百六十六章 潰兵第十七章 莫慌第一百四十章 冷箭也講武德第二百零九章 安排第二十二章 軍使請上座第一百三十五章 夜戰第一百二十五章 要做棋子第六十八章 奇襲第一百九十四章 繼統第九十九章 恐嚇第二百一十五章 圍困第六十四章 馬鞍顛簸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隕第十七章 換血第一百二十三章 總歸要打第八十三章 遺訓第五十七章 投桃報李第三十七章 進退第二十四章 九里關第四十一章 心思第六十章 先帥舊部第四十三章 飲宴第七十六章 州衙第十四章 敵至第二十九章 迂迴第六十六章 退路之思第六十一章 前路知己第八十二章 必經之地第六章 殿議第三十七章 假癡不癲第一百六十章 撤軍議和第一百八十章 棋子第七章 武技不鬥官技第二百二十九章 間歇第五十七章 守將陳滿第一百零四章 暗夜謀族兵第一百九十九章 空巢出京第八十二章 酒宴(二)第一百七十章 廷議第一百三十七章 殿中第一百五十七章 山丘第二百零六章 晉家老小第六十八章 籌謀第二百一十九章 聖意何爲第一百四十二章 自告奮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