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捉拿

諸多囚徒出身的監軍使院卒,他們內心深處那燒殺劫掠的放縱衝動,在朔州時就被強行遏止住,他們最不願意看到的是什麼,最想幹的是什麼?

他們最不願意看到的,就是別人竟然還能肆無忌憚的燒殺劫掠。

他們最想幹的就是將這些肆意燒殺劫掠的混賬、雜碎,統統抓起來,亂棍打殺——搶劫的剁手、奸|淫的剁鳥。

徐心庵、唐盤還以爲半夜將人拉出去院卒捉拿違禁兵卒會有怨氣,卻沒有想到所有人都異常積極,披掛速度竟然要比平時出操訓都要快上三分,手持牌盾、棍棒上街,直如烈婦捉姦。

這時候還在西城燒殺劫掠的,當然一個個也跟打得雞血似的,看到竟然有人過來約束他們,還要將他們捉走,哪裡甘願束手就擒?

然而燒殺劫掠的兵卒,即便成羣結隊,也早已渙散不堪,甚至連鎧甲、盾牌、槍矛礙事,相當多的人都是帶一把挎刀就破門闖戶。

監軍使院卒卻表現得異常的龍精虎猛,以整齊隊列推進,合擊退聚之法也早就演練嫺熟,遇到反抗,即便不會下死手,但用盾牌圍住後,棍棒往身上招呼過去,也絕不容情。

而照徐懷的部署,聽口音是桐柏山及唐鄧等地的犯禁兵將都直接緝拿關押起來,其他犯禁兵卒則以驅趕爲主。

當世除了士子、商賈或豪貴有機會遊歷天下,見多識廣外,絕大多數人,包括中小地主一生基本上都困囿於地方,絕大多數人見識對外界、對異鄉人也天然存在畏懼、疏離與隔閡。

這必然令當世鄉土、宗族情緒、情結濃烈,同時也造就同鄉人內部極強的凝聚力。

要是給徐懷一些時間,將桐柏山卒集結起來,也不難化解桐柏山匪亂期間種下的警惕、對立情緒,但在這個節骨眼上,潘成虎的出現就能發揮事半功倍的效用。

潘成虎亮出旗號,率隊彈壓的隊目、武吏又都是唐鄧一帶的口音,必然在相當程度上直接削弱了犯禁桐柏山卒的敵意與對抗,他們即便暫時被捉拿關押起來,基本也不會強烈反抗,甚至不少人都主動上前套近乎,想着能減輕處罰。

何況當中還有不少人就直接就是潘成虎的舊部。

徐懷也將駐地左右的院落清出來,犯禁兵卒捉拿回來都關押進去,又安排鄭屠帶着孟老刀等人去安撫人心。

雖說他現在只能將這些人集中關押起來,不能直接重新組織,但着鄭屠、孟老刀安撫人心之餘,將有能力擔任節級等低級隊目的人先一步挑選出來。

同時他也會透漏桐柏山卒將組建新營的小道消息,讓大家有所心理準備。

這些事必須現在就要去做的。

…………

…………

葛懷聰負氣不理會,除了不想跟朱沆翻臉外,主要是不覺得監軍使院那點人手,真能捉拿多少犯禁兵卒。而真要有將卒鬧事,葛懷聰自以爲他葛家在河東幾代,也不擔心什麼,反倒希望給朱沆他們一個教訓。

朱沆到底放心不下,也顧不上深更半夜,帶上朱芝、呂文虎以及幾名家將便來找徐懷。

他們貼住西城牆往北走,起初還能看到不少兵卒還在放縱劫掠,但陸續也看到有兵卒被打得頭破血流,罵罵咧咧的往回逃走,再往前走,便看到執行軍紀的院卒兵馬,潘成虎身穿明晃晃的鎧甲跨在高頭大馬上,左右十數支火把將他的面容照得清楚。

相比較而言,徐懷與徐武坤站在暗處,不那麼顯眼。

一隊隊院卒如狼似虎一般,進走被犯禁兵卒撞開門戶的民宅,將一個個犯禁兵卒揪出來,或打了幾棍棒,或拿繩索從背後捆綁住雙手,勒令蹲到城牆根下。

朱沆他們走過去,看到城牆根下已經蹲有好幾十個犯禁兵卒。

關鍵每捉住一批,徐懷便安排人將犯禁兵卒送回駐院關押起來。

朱沆也不知道徐懷到現在已經擅自捉拿了多少人,但看到犯禁兵卒並無激烈的反抗,沒有激起嘯鬧,卻也安心不少。

“你們在胡搞什麼?”

在行轅聽聞徐懷擅自出動,到處捉拿犯禁兵卒,朱芝當時沒有吭聲。

朱芝也知道不能在外人面前拆監軍使院的臺,但他心裡也怨徐懷擅自行事、胡作爲非,激化他父親與葛懷聰之間的對立、矛盾。

這時候看到徐懷,他自然不會有什麼語氣。

朱沆也是陰沉的盯住徐懷、潘成虎、徐武坤等人。

他在葛懷聰面前,不將徐懷推出來,還百般維護徐懷是一回事,但他作爲監軍使院判,監軍使院在大同的一切,都理應唯他馬首是瞻。

現在徐懷與潘成虎、徐武坤他們擅自行事,算什麼回事?

徐懷往勝德門方向望去。

他在勝德門西南方向的渡鶴灘安排了兩名斥候。

渡鶴灘入冬後水位極淺,騎兵極方便通過,那裡極可能是蕭林石最有可能率部突襲勝德門的通道。

徐懷在那裡安排了兩名哨探,還是希望能提前發現敵蹤後,以便多多少少給天雄軍爭取一些準備的時間。

渡鶴灘方向到這時候還沒有動靜傳回來,他也不知道是蕭林石還沒有率三千騎兵抵監白鶴灘,還是說他安排的兩名斥候已經被蕭林石的人給幹了。

這也是極可能發生的事情。

爲了達到奇襲的目的,蕭林石一定會派身手強橫的精銳探馬,先行清除這邊可能在恢河北岸部署的明暗哨——或許蕭林石並沒有想到,葛懷聰這些蠢貨連這點預防工作都沒有做。

“我適才參見郎君,郎君厲色說軍紀渙散,不加約束或致潰敗——郎君這不就是要我們出動約束軍紀嗎?”

潘成虎見唐盤不動聲色的站在徐懷、徐武坤身後,兩名節級則帶着左右退避到一旁,確認徐懷已經準備好一切,關鍵時間也不惜直接架空朱沆,他自然也不用擔憂什麼,打着哈哈,湊過來說道,

“怎麼,我們做得有什麼不對?”

朱沆很清楚這兩百院卒只會聽徐懷等桐柏山衆人招呼,而他心裡雖然氣桐柏山衆人不聽招呼便擅自行事,但這時候也不可能強令徐懷、徐武坤他們將人馬都收回去。

朱沆不作聲,只是冷着臉看着院卒沿着街巷捉拿犯禁將卒。

朱沆眼界與能力,到底要比一般官吏強出一截,很快看出蹊蹺來。

“其他兵卒都亂棍驅走,卻是捉拿桐柏山卒進行關押,你們到底想做什麼?”朱沆厲聲問道。

朱王兩家關係不同一般,朱沆也打小視王稟爲叔父。

因此他對桐柏山匪亂及黃龍坡驛聚嘯事還是略知一些詳情的,知道桐柏山衆人都桀驁不馴。

六千桐柏山賊兵招安之後,爲防止有賊將不安心,到底拆得支離破碎,也嚴格控制賊將與賊兵分離,不使之有密切接觸的機會。

眼下的情形令他不得不懷疑徐懷、徐武坤這些專挑桐柏山卒捉拿是別有用心。

徐懷揹負雙手,面對徐沆嚴厲的目光,淡然問道:“朱沆郎君,你此時去找葛懷聰說有一部敵軍已經渡過渡鶴灘,隨時都有可能會突襲勝德門,葛懷聰會不會聽從朱沆郎君的建議,即時加強勝德門的防禦?”

“你胡說什麼,怎麼可能會有敵軍從渡鶴灘突襲勝德門?”朱芝在一旁質問道。

“連日來,我都在渡鶴灘安排了兩名斥候盯住那裡的動靜,也要他們定時傳訊以示平安——現在距離上一次傳訊已經過去兩個時辰,說明他們極可能遇到意外了。”徐懷說道。

“你有什麼權力派出斥候?再說你派一兩人,這大黑夜裡出點其他意外有什麼奇怪,爲什麼一定是敵兵從那裡突襲過來?”朱芝訓斥道,“你要搞清楚你是什麼人物!這仗要怎麼打,什麼時候輪得你這種貨色指手劃腳了?你現在最關鍵的,不要再給王家招惹是非,不然沒有人會再容你!”

朱芝心裡還怨剛見面就被徐懷收拾的舊恨,但在岢嵐時,徐懷身後有王稟直接撐腰,他還沒有膽子去觸怒王稟。

不過除了被徐懷收拾的舊恨,暖香樓一事也令他深厭徐懷行事太過莽撞,心裡也一直擔憂得罪魯國公的嚴峻後果。

這世間並非人人都是王稟。

朱沆或許也有氣節,對魯國公也看不上眼。

然而除了王稟、朱沆等極個別人外,誰會對得罪未來有望登上九五之位的魯國公,不憂忡忡的?

朱芝對徐懷不滿已久,這次見他再擅自行事,甚至不將他父親放在眼裡,便遏制不住訓斥起來。

徐懷覺得他正眼多看朱芝一眼,都是對智商的侮辱,朝朱沆看去,淡然說道:“朱沆郎君還看不穿眼前的死局嗎?這一刻還覺得城中暴民的反抗沒有人暗中引導嗎?朱沆郎君到現在還沒有驚覺暴民反抗越來越強烈,越來越序嗎?”

“你們是不是覺察出什麼?”朱沆也覺得暴民反抗之強烈、有度,有些出乎意料,只是之前他沒有多想什麼。

嶽海樓卻是表現過憂慮,但葛懷聰有派人盯住內城,確認內城敵軍與城外的暴民並無聯絡,覺得不是暴民有多強,是他們這邊太渙散了。

即便如此,葛懷聰也沒有立時約束軍紀。

徐懷當然不可能將陳子簫、蕭燕菡二人的存在說給朱沆知道,冷聲說道:“不是我們察覺什麼,朱沆郎君,你看看大越兵馬從上到下都爛成什麼樣子,就算敵人沒有設下圈套,我們真的有希望打贏這一仗嗎?”

“你胡說八道什麼?你以爲你是誰?”朱芝見徐懷竟然不理會自己,更是氣憤的質問。

“你或許太憂慮了,我軍在雲朔已經盡握優勢,即便軍紀渙散、諸將貪利是惡弊,卻不至於打不下大同城。另外,我也不覺得契丹人還能從哪裡調來援兵來突襲大同城。”朱沆搖搖頭,猶是不信徐懷的判斷。

他們在大同集結近四萬禁廂軍,而大同困守內城的殘敵僅四五千人,在朱沆看來,契丹人要解大同之圍,怎麼也得調兩三萬精銳過來才成。

他怎麼都看不出契丹人還能從哪個角落裡抽調兩三萬精銳來。

“朱沆郎君都不信,我也無話可說了。”徐懷有些悲涼的攤攤手,朱沆在當世已經可以說有能力、有氣節的人物了,但他對自己缺乏信任,此時猶不覺得危機已臨,他還能說什麼?

“你還沒有說爲什麼單捉拿犯禁桐柏山卒?”朱芝認定徐懷剛纔一通鬼扯,只是轉移他們的注意力,他當然揪住桐柏山卒這事不放。

徐懷這些人倘若心存異志,朱芝可不想受他牽連。

朱沆也正想聽徐懷的解釋,這會兒卻聽得勝德門方向喧譁聲大作,很快傳來成千上萬只馬蹄在泥地裡奔踏的聲音,彷彿大潮,又彷彿剛入春的初雷在大地深處滾動……



第十一章 天命第一百四十九章 觀戰第十二章 北城第五十七章 投桃報李第六十三章 惶惶心驚夜第五十一章 邊鋒第一百四十三章 富貴送上門第十六章 交接第一百二十一章 屠狗輩第一百一十二章 迎敵第一百四十九章 觀戰第二百一十三章 不決第十九章 相邀第十七章 肅金樓第一百四十三章 對策第一百零七章 韓圭第十一章 風吹草動驚蛇第四十六章 強攻第八十六章 惡言相向第三章 貴女第三十二章 撤軍第一百四十九章 前鋒第八十一章 離去第一百五十七章 援兵第五十七章 密策中出第一百三十五章 不能承受之仇第一百一十七章 棄留第六十七章 落花流水夜第一百四十七章 勸說第九十五章 大戰第二十二章 軍使請上座第一百五十六章 借兵之計第一百二十四章 各執己見第一百六十四章 進城第二百一十五章 圍困第九十九章 巨陵鎮第一百八十五章 軍議第一百七十二章 陣前第六十一章 對壘第二百章 議事第八十一章 中牟殘城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義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謀第十七章 縣政第九十七章 鎖城第九十二章 噩耗頻傳第一百二十七章 督戰第三十章 徐氏家主第八十四章 對壘第一百八十六章 軍議(二)第一百零九章 未雨綢繆時第二百三十二章 制置司第八十三章 遺訓第一百五十四章 湖寇第一百四十七章 寒夜來客第一百零九章 未雨綢繆時第二百零七章 進城第八十九章 奉旨第一百六十一章 拖延第一百九十九章 定策第四章 他人眼中癡第二百五十八章 莫及第八十八章 秦之惠第二百三十章 固守第一百七十四章 誤會第一百九十七章 接觸第六十九章 豈因女流不英雄第一百八十六章 勸進第一百四十章 冷箭也講武德第五十八章 孤卒第八十七章 誘導第八章 大戰第一百五十六章 老將第六十八章 籌謀第二百六十二章 席捲第九十七章 黨同者聯兵第一百八十三日 人選第一百三十一章 蕭林石第七十七章 殺將第二十八章 良刀如美人第一百五十二章 秘密第二百五十二章 腹心第二百零一章 大勢失去第七十九章 信函第一百二十二章 糧食第九十一章 故人第二十七章 黃龍坡驛第一百章 當機立斷第三十八章 殺羊屠狗男兒事第四章 景王第二百三十三章 補給線第二十八章 破冰之謀第一百四十八章 恢河第十三章 奪寨第一百五十三章 援軍第二十六章 人前人後真面目第七章 撤離第一百七十九章 峽谷第八十三章 爭先
第十一章 天命第一百四十九章 觀戰第十二章 北城第五十七章 投桃報李第六十三章 惶惶心驚夜第五十一章 邊鋒第一百四十三章 富貴送上門第十六章 交接第一百二十一章 屠狗輩第一百一十二章 迎敵第一百四十九章 觀戰第二百一十三章 不決第十九章 相邀第十七章 肅金樓第一百四十三章 對策第一百零七章 韓圭第十一章 風吹草動驚蛇第四十六章 強攻第八十六章 惡言相向第三章 貴女第三十二章 撤軍第一百四十九章 前鋒第八十一章 離去第一百五十七章 援兵第五十七章 密策中出第一百三十五章 不能承受之仇第一百一十七章 棄留第六十七章 落花流水夜第一百四十七章 勸說第九十五章 大戰第二十二章 軍使請上座第一百五十六章 借兵之計第一百二十四章 各執己見第一百六十四章 進城第二百一十五章 圍困第九十九章 巨陵鎮第一百八十五章 軍議第一百七十二章 陣前第六十一章 對壘第二百章 議事第八十一章 中牟殘城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義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謀第十七章 縣政第九十七章 鎖城第九十二章 噩耗頻傳第一百二十七章 督戰第三十章 徐氏家主第八十四章 對壘第一百八十六章 軍議(二)第一百零九章 未雨綢繆時第二百三十二章 制置司第八十三章 遺訓第一百五十四章 湖寇第一百四十七章 寒夜來客第一百零九章 未雨綢繆時第二百零七章 進城第八十九章 奉旨第一百六十一章 拖延第一百九十九章 定策第四章 他人眼中癡第二百五十八章 莫及第八十八章 秦之惠第二百三十章 固守第一百七十四章 誤會第一百九十七章 接觸第六十九章 豈因女流不英雄第一百八十六章 勸進第一百四十章 冷箭也講武德第五十八章 孤卒第八十七章 誘導第八章 大戰第一百五十六章 老將第六十八章 籌謀第二百六十二章 席捲第九十七章 黨同者聯兵第一百八十三日 人選第一百三十一章 蕭林石第七十七章 殺將第二十八章 良刀如美人第一百五十二章 秘密第二百五十二章 腹心第二百零一章 大勢失去第七十九章 信函第一百二十二章 糧食第九十一章 故人第二十七章 黃龍坡驛第一百章 當機立斷第三十八章 殺羊屠狗男兒事第四章 景王第二百三十三章 補給線第二十八章 破冰之謀第一百四十八章 恢河第十三章 奪寨第一百五十三章 援軍第二十六章 人前人後真面目第七章 撤離第一百七十九章 峽谷第八十三章 爭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