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對策

仲長卿此次與摩黎忽代表京西兵馬都總管府前來聆聽鎮南宗王兀魯烈的教誨,與宗王府諸將吏及河洛兵馬都總管府商議接下來的對策。

衆人唯恐鎮南王出什麼意外,堅持攔阻住不讓兀魯烈抵近鐵橋一睹真容,仲長卿、摩黎忽他們還是在小隊斥候騎兵的簇擁下,趕到更近的距離看過鐵橋。

雖說他們最近相距鐵橋也有三四里,看不太清楚鐵橋的細節部分,卻也足夠令人震撼了。

京西做了大量或成功或不成功的滲透工作,目前業已就窺破楚山採用熟炭鍊鐵的秘密,驗證行之有效後,宗王府三年前就令朔州、薊州等地的鍊鐵場效仿,這兩三年優質鐵料的產出大增。

這也確實對中原地區的生產恢復促進很大,同時爲各種兵甲、戰械的製造提供充足的優質鐵料,但也僅限於此。

薊州冶鐵場舊乃契丹驅使漢人工匠創辦,最初三四十年間發展到鼎盛時有二十六處煉場,燒炭、採礦、煉????????????????鐵用役工三萬餘衆,有高達五六百萬鐵料年產量,隨着大燕(契丹)王朝內部腐敗滋生,在南朝兩次北征伐燕之前,薊州冶鐵場的鐵料產出,一年都不足兩百萬斤。

雖說赤扈崛起於漠北蠻夷之地,卻自崛起之時就極其重視匠工之術,很早就從西域招募大量的大食工匠、匠師爲王帳所用。

在翻越大鮮卑山征服契丹之前,赤扈鐵騎的兵甲裝備就已經全面超越看似更爲地廣人衆、國力強盛的契丹了。

南侵中原,赤扈人從來是不憚屠戮與劫掠的,而除了金銀財寶與年輕婦女外,工匠更是赤扈人重點劫掠的目標。

第一次南下圍困汴梁,對工匠的索取,甚至更優先於金銀珠寶之上;汴梁淪陷時,當時聚集於京師的十數萬匠工,幾乎都被擄往太原等地,僅有極少量的匠工得以逃脫。

在平燕宗王府的大力推動下,薊州冶鐵場很快就恢復到五百萬斤鐵料年產出,而在效仿楚山採用熟煤鍊鐵後,薊州冶鐵場的年產出更是突破一千萬斤,用工甚至都不需三萬衆。

這放在以往,絕對是一個值得自傲的成就;赤扈合併朔州、太原等地的鐵料產出,已經足夠供應中原地區的戰事及農耕需要。

然而凡事就怕對比。

京襄對外輸出鐵料、瓷器、茶葉、布匹等,即便在朝廷斡旋下,與諸路監司都同意互免過稅,但還是需要事前進行報備。

因此,京西、河洛難以刺探京襄的一些核心機密,卻大體能估算京襄今年對外輸出鐵料就有可能高達四千萬斤。

倘若算上京襄轄域所售及自用的鐵料,京西兵馬都總管府估算京襄一年鐵料產出可以高達七八千萬斤。

除了曹師雄這邊,鎮南宗王府所轄的其他兵馬都元帥府、兵馬都總管府,之前對京襄所提供的這個情報,是極度懷疑的,很多人認爲嶽海樓虛誇了京襄的實力,質疑這是嶽海樓爲京西這兩年的進攻無力辯解。

赤扈包稅官、工官多招募大食人,大食人又極擅算術,也擅長組織大型工場生產,在他們看來,薊州冶鐵場爲保障上千萬斤鐵料的年產出,各個環節總計徵用三萬役力,已經可以說是壓榨到極致了。

京西兵馬都總管府估算京襄一年產出鐵料高達七八千萬斤,哪裡有那麼多的青壯勞力可用?

仲長卿現在就想將這些傢伙揪到馬澗河畔來,讓他們睜眼看看橫跨在馬澗河上的這座鐵橋,讓他們好好領略一下京襄的冶鐵鑄造已經到了何等的地步。

讓他們摸着胸口好好想想,赤扈的冶鐵術什麼時候能達到這一步?

京襄在對峙的戰場邊緣,在河洛兵馬觸手能及之地,動用上百萬斤鐵料建造這麼一座鐵橋,是不惜一切代價希望其位於馬澗河兩岸的營壘羣聯繫更爲緊密,是不惜一切代價保證其部署於東岸的精銳步騎主力能隨時進出西岸戰場,還是說這座鐵橋對此????????????????時的京襄來說,已經算不上什麼了?

仲長卿心裡清楚是後者。

除了馬澗河外,京襄還在其他地方修建了數座同等的鐵橋。

除了傳統的盾車等戰械外,京襄軍在戰場上大規模使用鑄鐵拒馬。

這種鑄鐵拒馬並非想象中那麼笨重不堪,實際更像兩道鑄鐵柵欄斜向交叉而得,頂端露出尖銳鋒利的刺頭,甚至輕便,卻令人馬難以迫近。

而將大量的鑄鐵拒馬拖到戰場上,能快速組成簡易柵營——京襄軍多次以此加強對戰場的控制力。

總之京襄的冶鐵已經到了可以肆意揮霍的地步,令京襄軍在戰場上可以借用更多有別於傳統的戰術——這也令自去年汛季過後的對峙作戰,京西、河洛兩軍在戰場上承受比對手嚴峻得多的傷亡比例。

因此在仲長卿、摩黎忽等京西諸將看來,他們需要當機立斷轉攻爲守,大力宣揚他們在戰事上的巨大失利,並千方百計使靜憚宗王府、平燕宗王府保持克制,以此促使南朝內部遏制京襄的勢力冒頭。

甚至可以將和談提上日程。

之前在鎮南宗王兀魯烈率諸將視察臨潁戰場,嶽海樓就公開暢述這一觀點,然而兀魯烈並沒有接納,甚至喝斥嶽海樓作戰不力。

仲長卿窺着鎮南王兀魯烈神色冷冽的側臉,能看到他自登上印蹄嶺南岸之後眉頭就沒有展開過,心裡想,宗王會從善如流嗎?

…………

…………

回到印蹄嶺以西的伊水大營,鎮南王兀魯烈將河洛主要將吏召集起來商談戰事。

河洛主要將吏也無一例外覺得戰事難以爲繼。

當然了,曹師雄、孟平、孟儉、曹成等人覺得轉攻爲守還是不成什麼問題的,即便將前線兵馬縮減到與京襄軍相當、甚至更少一些的程度,依託歷時兩年修建的防線,依託伊水、箕山西麓的險峻地形守禦,也足以彌補兵甲、戰械以及兵力的劣勢。

倘若京襄軍敢進行強攻,必然要承受更大的傷亡與物資損耗。

晚宴後,兀魯烈就將朮赤、摩黎忽等幾名親信將領留在帳中,詢問他們的意見。

那顏木赤更見蒼老,精力不濟、病體衰弱的他已經不在京西兵馬都總管府坐鎮,而是回到兀魯烈的身邊出謀劃策。

“即便會承受非難,汝蔡戰事也不能再撐下去了,”那顏木赤聲音沙啞的說道,“但我們怕是不能說服屠哥、庫思古保持克制,更不要說拿和談去矇騙南朝人了……”

兀魯烈艱難的點點頭。

之前在許州他當着諸將吏的面,訓斥嶽海樓,並非質疑京西作戰不力,也並非認識不到示敵以弱的妙處。

實際他心裡清楚大多數族人,包括他的兄弟,乃至他登上汗位的大哥,並沒有清醒認識到京襄所創造的奇蹟——在撞到頭破血流之前,似乎也很難認清楚這點。

????????????????因此即便他們承認中路攻勢的失利,也不可能說服東西兩路大軍保持克制,更不要說跟南朝啓動和談,讓南朝內部放手去對付京襄了。

兀魯烈都不覺得能說服跟他關係親密的屠哥。

現在的問題,中路必須要轉攻爲守,削弱前線的兵馬,減輕後勤補給的壓力,給將卒休養的機會,又大概率無法說服屠哥、庫思古保持克制、示敵以弱,他們該怎麼辦?

摩黎忽稍作沉吟,說道:“中路未能撕開汝蔡防線,宗王或受非難,汗王應該會使平燕宗王、靜憚宗王再從東西兩路進行突破,以便有朝一日能夾攻京襄——我們也只能配合這一點進行部署!”

相比較初時踏上中原、趾高氣揚的摩黎忽,這些年在京襄(楚山)手裡吃過太多的虧,也已經成熟起來了。

兀魯烈嘆了一口氣,說道:“此時不要談什麼示敵以弱了,不是我能一言決之的事情,諸位還是多考慮東西兩路有無機會吧。”

“是。”摩黎忽等將應道。

木赤沉吟片晌,說道:“屠哥倘若今年秋冬渡淮南下,宗王可從河洛、京西暗調精銳助之!”

說實話,曹師雄、嶽海樓兩部在京襄(楚山)手裡,屢戰屢敗,但認真觀察這兩年來的對峙作戰,京西、河洛漢軍的戰鬥力其實已經是相當強了,僅僅是奈何遇到了前所未見的敵手。

而在東西兩路,無論是平燕宗王,還是靜憚宗王,騎兵戰力是足夠的,但受到淮南多水澤、秦嶺多奇險的地形限制,騎兵戰力發揮不出來,卻偏偏缺乏足夠強的步甲兵馬,以致之前的戰事無法取得進展。

因此木赤以爲倘若不能說服屠哥在東路保持克制,那就索性從河洛、京西漢軍暗中抽調步甲精銳,加強對淮南的進攻——甚至可以在接下來的汝蔡前線兵馬縮減上做手腳,行暗度陳倉之計,直接將一部分精銳步甲後撤藏起來…………

第一百一十二章 伏殺第二百五十三章 接援第九十四章 美人與謀第八十七章 父子第二百四十四章 北撤第三十一章 紙上得來總覺淺第七十章 豐月樓第一百四十九章 觀戰第二百零五章 奪帝第二十八章 洪流難遏第二章 他鄉不知身寄客第八十章 我意任孤行第五十七章 密策中出第三十一章 紙上得來總覺淺第四十九章 山道真情第一百五十三章 水軍統將第二百三十四章 拔寨第九十一章 軍事指揮學堂第五十三章 且待江湖遠第九十一章 故人第一百零一章 頭顱見面禮第九十章 說服第六十五章 契丹騎兵第一百四十四章 殺人放火招安事第一百二十七章 秘使第九十六章 請援第二百三十五章 一波又起第五十三章 且待江湖遠第九十九章 巨陵鎮第一百七十九章 婚事第一百八十二章 廣武第六十六章 退路之思第一百二十九章 顧氏第一百二十八章 勝負總有時第六十五章 繩縛第五十五章 混亂第一百零八章 好氣第一百五十二章 秘密第二百六十七章殘都第六十八章 禍從天上來第八十一章 真身在此第二十一章 人生不過一賭第一百三十九章 老將第一百零六章 義軍第一百六十九章 傳訊第六十三章 羊毛第一百三十三章 偷樑換柱第一百八十章 棋子第二百一十四章 次日第九十二章 拯救大兵第八十二章 必經之地第一百三十五章 殺陣第一百三十六章 蛛絲馬跡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圍第一百七十章 突圍之事第二百一十三章 擊潰第一百六十四章 山中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蔡第一百九十二章 獻策第三十四章 新湖第四十五章 秘院相見第五十一章 破陣第八十章 觀敵第一百五十一章 水戰第二百三十一章 軍將第一百零八章 防線第四十六章 紈絝少年勇第一百九十七章 新城第七十章 豐月樓第九十一章 軍事指揮學堂第二百三十四章 拔寨第七十六章 城樓火焰第一百六十五章 宣戰第三十二章 雌兔眼迷離第九十二章 拯救大兵第一百九十五章 鐵場第四十章 水輪風箱第二百五十八章 莫及第五十八章 孤卒第一百四十章 惡訊第九十九章 鑿穿第八十四章 憐香惜玉人第一百三十四章 往事如那煙第八十二章 入京第十二章 安排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要你以爲第二百二十三章 藏匿第二百一十七章 奪城第六十二章 歸去第一百一十三章 迷之大敗第一百八十五章 北上第九十章 赴襄陽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雪第一章 樓煩故郡第四十九章 聯結第一百九十二章 老蛇第一百一十章 權當不知第一百一十五章 置縣之議第十七章 少年逢春第一百章 當機立斷
第一百一十二章 伏殺第二百五十三章 接援第九十四章 美人與謀第八十七章 父子第二百四十四章 北撤第三十一章 紙上得來總覺淺第七十章 豐月樓第一百四十九章 觀戰第二百零五章 奪帝第二十八章 洪流難遏第二章 他鄉不知身寄客第八十章 我意任孤行第五十七章 密策中出第三十一章 紙上得來總覺淺第四十九章 山道真情第一百五十三章 水軍統將第二百三十四章 拔寨第九十一章 軍事指揮學堂第五十三章 且待江湖遠第九十一章 故人第一百零一章 頭顱見面禮第九十章 說服第六十五章 契丹騎兵第一百四十四章 殺人放火招安事第一百二十七章 秘使第九十六章 請援第二百三十五章 一波又起第五十三章 且待江湖遠第九十九章 巨陵鎮第一百七十九章 婚事第一百八十二章 廣武第六十六章 退路之思第一百二十九章 顧氏第一百二十八章 勝負總有時第六十五章 繩縛第五十五章 混亂第一百零八章 好氣第一百五十二章 秘密第二百六十七章殘都第六十八章 禍從天上來第八十一章 真身在此第二十一章 人生不過一賭第一百三十九章 老將第一百零六章 義軍第一百六十九章 傳訊第六十三章 羊毛第一百三十三章 偷樑換柱第一百八十章 棋子第二百一十四章 次日第九十二章 拯救大兵第八十二章 必經之地第一百三十五章 殺陣第一百三十六章 蛛絲馬跡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圍第一百七十章 突圍之事第二百一十三章 擊潰第一百六十四章 山中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蔡第一百九十二章 獻策第三十四章 新湖第四十五章 秘院相見第五十一章 破陣第八十章 觀敵第一百五十一章 水戰第二百三十一章 軍將第一百零八章 防線第四十六章 紈絝少年勇第一百九十七章 新城第七十章 豐月樓第九十一章 軍事指揮學堂第二百三十四章 拔寨第七十六章 城樓火焰第一百六十五章 宣戰第三十二章 雌兔眼迷離第九十二章 拯救大兵第一百九十五章 鐵場第四十章 水輪風箱第二百五十八章 莫及第五十八章 孤卒第一百四十章 惡訊第九十九章 鑿穿第八十四章 憐香惜玉人第一百三十四章 往事如那煙第八十二章 入京第十二章 安排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要你以爲第二百二十三章 藏匿第二百一十七章 奪城第六十二章 歸去第一百一十三章 迷之大敗第一百八十五章 北上第九十章 赴襄陽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雪第一章 樓煩故郡第四十九章 聯結第一百九十二章 老蛇第一百一十章 權當不知第一百一十五章 置縣之議第十七章 少年逢春第一百章 當機立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