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相疑難相知

從青柳溪上游方向,多半是歇馬山的人馬,但徐懷不能認爲賊兵聚集在鹿臺北寨外,這事跟他們無關,可以坐壁上觀了。

他們趕回還是一片窩棚,拿三四尺高土牆圍起來的獅駝嶺東坡新寨。

這邊距離鹿臺北寨,也就是徐氏大寨北面的青柳溪橋更近、視野更無遮擋。

蘇荻、蘇老常、徐灌山等人正站在簡易寨門前平整出來的空場地,眺望青柳溪橋方向。

“看着像是從歇馬山過來的賊兵?”

看到徐懷與徐武良、徐武磧趕回來,蘇荻、蘇老常及徐灌山走過來說道。

柳瓊兒步子小,落在後面。

“應該是。”

諸武卒家小受警鐘驚擾都聚到寨門前來,徐懷便不吭聲,由徐武良、徐武磧跟蘇荻他們商量對策。

“武江他們在後寨……”

走到近前,蘇荻小聲說道。

徐武江他們藏身金砂溝,已經告知諸武卒家小裡能當事的那些人,也暗中見過面,但跟徐懷繼續裝癡賣傻一樣,還是得防範人多嘴雜,無意將消息泄漏出去。

這邊也不能跟徐氏大寨那邊完全斷了接觸,還要從諸寨僱些青壯過來幫忙建造屋舍。

新寨這邊,大家都還棲身窩棚,但從結構上也是分了前後寨,當中用一道土牆隔開,限制無關人等隨意出入。

如此一來,有必要時徐武江可以提前率領諸武卒藏身後寨,不虞被人看到。

徐懷與徐武磧、徐武良趕往後寨見徐武江,但眼下的情形沒有什麼好討論,之前都有預料到,只能是徐懷與徐武良、徐武磧披甲挎刀,先帶七八人手趕去觀望,蘇老常、徐灌山留在前寨以防萬一。

如有必要,比如羣盜直接往獅駝嶺東坡新寨這邊趕來,那自然是什麼都顧及不上時,就會點燃狼煙,叫徐心庵、徐四虎與其他武卒趕來相援。

…………

…………

徐懷他們走過玉皇嶺、獅駝嶺之間的石谷,來到大寨的西北角。

前後有三撥賊兵沿青柳溪南岸的土路而來,聚攏青柳溪橋附近總計有三百餘賊衆;黑壓壓一片,數杆大旗在隊列之中招展,給人極強的壓迫;徐懷他們最初看到的,僅是先到青柳溪橋前的馬兵。

看到這一幕,徐懷也是倒吸一口涼氣:歇馬山賊兵這是傾巢而出啊!

大寨鐘樓的銅鐘還在一聲緊過一聲敲響着。

“那人便是潘成虎!在桐柏山人稱奪魂槍,”徐武良指着勒馬停在青柳溪橋之上的一名賊酋,跟徐懷說道,遠遠看去,就見潘成虎身形彪壯,手提一杆鐵槍,像惡狼一般盯住寨門方向。

潘成虎手裡那杆大槍,槍刃要比尋常槍矛長且寬大,《武經總要》稱之爲重鋒槍、重鋒矛,徐懷看着眼饞,伏蟒槍非要這種鋒刃長且寬大的重鋒槍、重鋒矛,才能將重斬等威勢更淋漓盡致的發揮出來。

大寨正對青柳溪的北寨門,已經及時關閉起來。

除了徐武磧等武裝莊客外,族兵寨勇這時候聞聽警訊,也都放下手裡的生計,紛紛趕過來,拿起刀槍牌盾站上寨牆。

鹿臺諸寨每年農閒秋訓,都要組織六七百名鄉兵寨勇操持刀弓訓練,除了靖勝軍老卒外,不少族兵寨勇都參與剿匪事,參加宗族械鬥更是家常便飯。

三百多賊兵聚攏青柳溪橋附近,寨兵站上牆頭雖說多少有些驚慌,但在徐武磧、周景等人的帶領下,也有條不絮的在寨牆之間將防禦之事組織起來。

徐武富站在轅門箭樓附近的牆頭,他身穿褐色皮甲,腰間繫着挎刀,徐懷隔得遠,看不清他臉上的神色,但能看得出他正朝這邊打量來。

別人爲歇馬山賊兵突如其來感到震驚,但徐懷料定徐武富能猜到賊兵因何而來——徐武江藏身金砂溝,能瞞過普通族人,但以爲徐武富還懵然無知,那就太欺他無能了。

以往徐懷與徐武江,也只是欺徐武富作繭自縛,有苦說不出罷了。

徐懷他們沒有在寨牆下停留,帶着人到青柳溪畔的一處高地停下馬來。

這時候三百多賊兵在青柳溪橋前也整好隊列,從後面將十數人推搡着走到寨門前。

“狗日子,又是玩這種把戲!”徐武坤恨罵道。

徐懷隔得遠看不真切,但這些人都被捆綁得結實,被推到寨門前距離一箭遠,被強按住跪到在地。

寨牆上這時候又譁鬧起來,徐懷猜想這些都是沒有來得及避入寨子裡的族人,被歇馬山賊兵捉住。

“潘大當家,今日怎麼有閒來我鹿臺寨做客?徐某未曾遠迎,還請潘大當家見諒,我已吩咐下去,備些小酒犒勞潘大當家,還請潘大當家及諸位兄弟稍安勿躁!”徐武富在寨牆之上揚聲說道。

賊兵叩寨,徐氏即便武力不弱,但也不會輕易出寨與其死拼的。

賊匪幹的是刀口舔血的活,但鹿臺寨即便能組織六七百鄉兵寨勇,大多數卻是平民百姓,放下刀矛都要拿回鋤鍬下地耕作,家裡還有婆娘等着熱炕頭,不到萬不得已之時,誰會跟賊匪拼命?

這種時候,徐武富也是先照規矩,表示願拿些錢糧將歇馬山這夥賊兵打發走。

“徐武富,我歇馬山與你徐氏這些年都井水不犯河水,你他娘現在跟我玩這一套?”潘成虎策馬從青柳溪橋馳下,前側數十馬兵從中分開一條通道,使他從容勒馬停在被強按跑在橋前的徐氏族人身邊,提起大槍便朝其中一人後背戳去。

那名徐氏族人都來不及慘叫,就往前僕到死去。

“狗日的潘成虎!”徐武坤恨得大罵。

徐懷將直脊長刀解下來,橫在身前,盯着潘成虎那邊一聲不吭。

潘成虎往後退出七八丈,又策馬前衝,藉助駿馬疾奔帶出來的衝勢,拿大槍挑着屍體,往寨門前摜出六七丈遠,不吝展示他過人的戰技與武勇。

潘成虎聽得傳聞,也不可能想都不想就咬鉤,但他派人搜索金砂溝,看到那些確實有一夥人攜有弓刀兵甲藏身,又與鹿臺寨這邊有暗中往來的痕跡。

待看到蘇老常、徐灌山他們率百餘武卒家小遷入獅駝嶺東坡開墾荒地,建造新寨,他還有什麼好懷疑的?

而他今日過來,也不是來聽徐武富這張嘴辯解的,他當衆刺死一人不說,還伸手往後一揮,就見前列的賊衆拔出刀來,就架到十數被捆綁住的徐氏族人頸脖上,這慢悠悠的朝寨牆之上的徐武富看去:“這十數人生死,全賴徐武富你一句話了,你這龜兒子今天還要跟老子打馬虎眼嗎?”

徐武富急得直跺腳。

他當然能猜到潘成虎率衆而來是爲徐武江等人藏身金砂溝之事,但潘成虎不直接點破,還認定這事是他暗中主使,他當着諸多族人的面,要如何跟潘成虎解釋?

難不成他跟潘成虎說,徐武江投虎頭寨不成而藏身金砂溝之中,跟他、跟徐氏一族都無干系,實是徐武江害怕被他跟鄧珪陷害,自作主張?

“潘大當家,諸事都好說話,你先將這些族人還入鹿臺寨中來!”徐武富也怕激怒潘成虎這孫子再開殺戒,也不管已有一名族人被潘成虎殺了立威,只說些軟話,叫潘成虎見好就收。

“諸事是都好說話,那要看徐武富你要怎麼說話了!三天之內……”潘成虎冷冷一哼,盯住寨牆之上正一字一頓待要說出條件,卻見右側躁動起來,站馬背上稍稍直起身子,看到一匹快馬正沿青柳溪南岸的河灘邊,往這邊馳來。

卻是徐懷將刀系回腰間,摘下長弓後將徐武坤、徐武良等人甩開,突然間單槍匹馬往賊兵側翼衝殺過去。

徐武富、徐武磧、周景等人站在寨牆之上,將這一幕看得最爲真切,急得連連大喝:“莽貨(蠢貨),你想幹什麼?快快給我退回去!”

徐武富纔不去管徐懷的生死,甚至潘成虎再將那十數被捉住的徐氏族人殺了,他也心硬無礙,但這麼一來,雙方除了血戰,便沒有轉圜的餘地了。

到時候就算他這個家主摁住躁動的族人服軟,但要付出多大的代價,才能叫歇馬山賊衆就此罷休?

當然,徐氏作爲外來戶,在桐柏山爭地爭山爭地爭水,骨骼深處都打印上強硬的烙痕。

特別是年輕人一代,最是血勇,有幾人會聽他小不忍則亂大謀之言?

到時候族人不肯服軟,徐武江再站出來一鼓躁,豈非輕易就能將人心都拉攏過去?

徐懷卻是冷冷看了寨牆之上的徐武富、徐武磧等人一眼,策馬前衝不停,扣在手心裡的三支羽箭已是連連脫弦射箭……

第一百八十九章 解救第一百零九章 俘虜第八章 大戰第一百二十七章 長亭第一百八十九章 新朝第一百零六章 人生如戲靠演技第三章 夢裡夢外兩相疑第九十三章 出征第一百七十九章 峽谷第九十三章 潰逃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捷第一百三十八章 峽道第一百五十五章 五路度支使第四十四章 鹹魚豈能枉自第八十四章 對策第七十五章 古渡第一百三十八章 啓程第一百九十三章 西撤第二百二十三章 藏匿第五十七章 抵罪第一百三十四章 嵐州風雪第二百零一章 大勢失去第一百八十七章 破衙第一百四十二章 隨風潛入夜第一百三十九章 受降第七十六章 鑿穿第三十四章 山重水複第一百三十章 落花赴流水第一百三十五章 破虜第九十五章 殘戰第一百五十五章 小吏第一百一十五章 城外第五十八章 西線第一百五十八章 當務之急第一百一十章 世界那麼大第二百零七章 進城第一百八十八章 婦孺第四十八章 講究第四十九章 西軍第七十九章 以山爲城第八章 柳林之內有堂奧第二十三章 打草驚蛇第五十九章 汴梁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兵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第十八章 悅紅樓裡說風情第三十七章 南陽第一百二十六章 大雪第四十八章 分道揚鑣常事第一百八十一章 督戰來監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雪第一章 京師第十二章 其人之道第二百五十章 西使第二十八章 破冰之謀第二十四章 桐柏山舊事第一百零五章 荊北孔昌裕第一百零八章 防線第六十五章 風光各異第一百七十三章 勸親第四十七章 少年如惡虎第一百五十章 舊卒第六十七章 巧辭善辯第二十七章 決定第一百六十二章 堪輿第五十二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第二十五章 蜷住第一百零五章 奪軍第七十九章 司戶城第一百三十章 議策第一百五十章 本末第一百四十六章 左驍諸將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城(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湖寇第八十九章 奉旨第二百三十九章 河畔第二百零六章 晉家老小第二十五章 田事第二十一章 刀第二百一十二章 密詔第五十八章 孤卒第一百八十九章 方略第二十九章 迂迴第二百二十二章 顧命第六十六章 退路之思第一百七十八章 武士齋舍第八十章 軍都寨第一百九十章 東洲寨第一百六十四章 山中第一百九十五章 奪寨第二百一十七章 奪城第一百五十八章 當務之急第七章 身如龍槍如蟒第六十九章 聲東第一百零三章 遷都第六章 獻策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圍第八十三章 爭先第六十一章 新使赴任前第十五章 牢騷太甚防腸斷
第一百八十九章 解救第一百零九章 俘虜第八章 大戰第一百二十七章 長亭第一百八十九章 新朝第一百零六章 人生如戲靠演技第三章 夢裡夢外兩相疑第九十三章 出征第一百七十九章 峽谷第九十三章 潰逃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捷第一百三十八章 峽道第一百五十五章 五路度支使第四十四章 鹹魚豈能枉自第八十四章 對策第七十五章 古渡第一百三十八章 啓程第一百九十三章 西撤第二百二十三章 藏匿第五十七章 抵罪第一百三十四章 嵐州風雪第二百零一章 大勢失去第一百八十七章 破衙第一百四十二章 隨風潛入夜第一百三十九章 受降第七十六章 鑿穿第三十四章 山重水複第一百三十章 落花赴流水第一百三十五章 破虜第九十五章 殘戰第一百五十五章 小吏第一百一十五章 城外第五十八章 西線第一百五十八章 當務之急第一百一十章 世界那麼大第二百零七章 進城第一百八十八章 婦孺第四十八章 講究第四十九章 西軍第七十九章 以山爲城第八章 柳林之內有堂奧第二十三章 打草驚蛇第五十九章 汴梁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兵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第十八章 悅紅樓裡說風情第三十七章 南陽第一百二十六章 大雪第四十八章 分道揚鑣常事第一百八十一章 督戰來監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雪第一章 京師第十二章 其人之道第二百五十章 西使第二十八章 破冰之謀第二十四章 桐柏山舊事第一百零五章 荊北孔昌裕第一百零八章 防線第六十五章 風光各異第一百七十三章 勸親第四十七章 少年如惡虎第一百五十章 舊卒第六十七章 巧辭善辯第二十七章 決定第一百六十二章 堪輿第五十二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第二十五章 蜷住第一百零五章 奪軍第七十九章 司戶城第一百三十章 議策第一百五十章 本末第一百四十六章 左驍諸將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城(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湖寇第八十九章 奉旨第二百三十九章 河畔第二百零六章 晉家老小第二十五章 田事第二十一章 刀第二百一十二章 密詔第五十八章 孤卒第一百八十九章 方略第二十九章 迂迴第二百二十二章 顧命第六十六章 退路之思第一百七十八章 武士齋舍第八十章 軍都寨第一百九十章 東洲寨第一百六十四章 山中第一百九十五章 奪寨第二百一十七章 奪城第一百五十八章 當務之急第七章 身如龍槍如蟒第六十九章 聲東第一百零三章 遷都第六章 獻策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圍第八十三章 爭先第六十一章 新使赴任前第十五章 牢騷太甚防腸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