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突擊

選鋒軍突騎陣列以輕重騎混編,雖說根本目的是爲鑿穿敵軍的步騎陣列,但倘若遭遇到的敵軍訓練有素、兵甲精良,所佈陣列又極其堅實厚重的話,突騎陣列無法以凌厲攻勢將其快速鑿開,就容易反被敵軍牽制住。

這時候人馬皆披重甲的重裝騎兵,難以靈活轉寰進退,就會淪爲敵軍長矛、長戟的活靶子。

以輕重騎混編的突騎陣列,最不怕的則是敵軍輕騎兵的撲咬——

曹師雄要比想象中更爲謹慎,並沒有沿北滍水北岸的河谷地,派遣大隊步卒倉促進入東側戰場參與混戰,而是將一支支甲卒,以整飭有序的陣列加入正面戰場,加強對楊祁業這支孤軍的包圍。

徐懷居前突擊的目的,主要是將敵軍進入東側戰場的騎兵吸引住,避免急行西進的左驍勝軍遭其迎頭痛擊。

這時候,徐懷便也放緩在東側戰場突擊衝殺的節奏,讓更多披掛鏈鎧、不畏弓弩的重甲騎進入側翼,以長槊、長矛斬劈攢射,拒擋敵騎逼近;輕騎兵則進入內側,或以弓弩射敵,或趁敵陣散亂,從間隙突擊殺出,像一隻刺蝟,令敵騎兵力再多,也無從下口,卻被刺得滿身是血。

月輝如水照耀大地,四周坡崗以及北滍水冰面上的積雪,使得夜色越發的清亮,近處纖毫畢見,遠山也都朦朧的露出剪影般的雄闊起伏。

人嘶馬嘯,烈寒朔風吹折草木。

回到白虎戰旗附近的徐懷,坐在馬背上環顧戰場,手持拓木長弓,窺着哪個敵卒忘情廝殺,擡手便是一支冷箭射去。

敵騎一波接一波的攻勢,被無情的粉碎,到處都是殘刀斷戟,插滿冰封土地的羽箭,就像是枝葉凋盡的灌木叢,一具具屍體橫七豎八的倒在戰場上,一匹匹插滿羽箭的戰馬還沒有徹底死去,倒在血泊中掙扎着想再次站立起來,發出無助的悲鳴……

在左驍勝軍甲卒趕赴東側戰場之時,敵將曹成總算認清殘酷的現實,率領殘部往兩翼退去,就像被礁石擊碎的海浪,狼狽而散亂。

不過,徐懷並沒有趁勢追擊掩殺。

一方面,突擊騎陣的機動性,到底要比輕騎差一些,追亡逐潰非突擊騎陣所擅長;另一方面選鋒軍纔剛剛成功掩護左驍勝軍急行進入戰場後,但遮蔽側翼的重任並沒有就此完結。

左驍勝軍將卒從汝州城急行十數裡而至。

身穿三四十斤重鎧甲、手持刀弓盾矛的將卒,體力消耗極劇。

這時候左驍勝軍的陣列更是散亂不堪,側翼比雞蛋殼還要脆弱,一擊就碎,根本就抵擋不住重新組織的敵騎從側翼發動進攻。

選鋒軍第二廂史琥所部,雖說短短小半個時辰的接戰,傷亡也重,但此時在徐懷的率領下,還是鬥志昂揚的往北滍水方向聚集,像一把凌厲的戰刀,護持於左驍勝軍的左翼。

烏敕海率先鋒軍第三廂甲騎,則輕鬆撕開兩隊敵騎的封鎖,從往另一側靠近左驍勝軍,將右側驚魂未定的數百敵騎隔斷開來。

王憲率領三百馬步兵,馳至楊耀宗所率領的前鋒甲卒前側,直接在戰場放棄充當腳力的馱馬,組成楔形攻擊陣列,以重盾居前,先行往楊祁業率孤軍苦苦支撐的正面戰場推進。

正面戰場上的河洛敵軍,以色目甲卒以及追隨曹師雄多年的朔州漢軍精銳爲主,這些敵卒裝備精良、作戰經驗豐富,他們在正面戰場形成內外兩層陣列:

內圈以少量精銳將楊祁業所部孤軍困住,令其難以突圍,並不斷用弓弩射殺、消耗楊祁業身邊所剩不多的左驍勝軍精銳;外圈則以一支支百人隊爲單位,組成嚴密的防禦陣型。

夜色是那樣的明亮,百人隊列之間的草木都清晰能見,彼此就能很好的援應作戰,同時其陣列之中還部署偏廂車、盾車、弩車等少量戰械——汝陽陷落太快,河洛敵軍從紫邏口、廣成澤的大營出兵西進也較爲倉促——即便楚山右軍精銳俱至,倉促間想要撕開敵軍如此嚴密的防禦陣列,也非易事。

不過,從整個戰場上,楚山軍與左驍勝軍依舊是楔形陣佈局。

只不過此時組成楔形陣三角前端的乃是王憲所率三百甲卒,也最先與正面戰場的敵軍接戰。

佈陣嚴密的敵軍確實很難撕開,雙方就像兩根撞城巨木狠狠的撞在一起,發現誰都不能將對方撼動:

雙方最前端兵卒都以裝備重盾爲主,身強體壯的將卒嘶聲咆哮,拼盡全力用肩膀頂住重盾去擠壓對方;長矛大戟從縫隙艱難的尋找進攻機刺擊,長刀揮斬,重重擊打在盾牌或鎧甲,刃口崩裂而難傷對方分毫;如蝗箭雨從後方拋射而出,往對方陣中覆蓋過去,但大部分都落在空處,或叮叮噹噹擊在彼此的鐵胄或鎧甲之上被彈落。

也無暇點燃火油罐投擲對方,雙方廝殺是如此的緊密,人貼着人、肉挨着肉,誰也不清楚引發大火後,會朝哪個方向蔓延;全身被火油澆透引火的兵卒,撲向對方陣列,所引發的混亂與傷亡,可能要遠遠超過火油罐所造成的傷害。

進入戰場的左驍勝軍,側翼無比脆弱,但被選鋒軍甲騎保護住;沒有堅實的前鋒線,也很難直接從正面撕開對方堅實的步陣,但他們實際充當的是整個楔形陣的側鋒部分。

一隊隊滿心悲憤、只恨不能戰死沙場的左驍勝軍,完全不顧死傷的從楔形陣的側鋒線突前殺出,就像一支支復仇的利箭,不斷的以絕死之意志,鑿擊敵軍相對薄弱的側翼。

這其實完整契合了楔形陣戰術的精髓。

楔形陣看似尖端部位攻擊力最強,但也恰是如此,楔形陣推進,會將敵軍的注意力、更多的敵軍精銳以及有限的戰械都吸引到前端所指的接戰點,從而使其兩側陣列變得薄弱。

側鋒線上的兵馬,接敵時距離敵陣較遠,能有效避開敵軍弓弩、擲矛的威脅,即便陣形散亂,體力消耗過劇,韌性不足,暫時也不會淪爲致命的弱點。

當前端接敵受阻,側鋒線上的兵馬一隊隊開始突前衝陣廝殺,即便不能一下子就犀利的撕開敵陣,也會有足夠的空間往兩側撤出,找地方重新進行集結,而不用擔心會反過來衝亂己陣。

不得不承認敵軍非常的頑強,大量由色目騎兵改習步戰的甲卒,作戰也極其兇烈勇猛,但問題是能抵擋住多少次左驍勝軍從側鋒線一次接一次、不計一切代價發起的突擊衝鋒?

當敵軍左翼陣列出現鬆動,徐懷則從選鋒軍組織兩隊重裝騎兵,協同左驍勝軍健銳同時發動突擊,徹底的將敵陣撕裂開來,馬槊、長矛無情的往散亂敵卒身上斬劈、捅刺而去,將一個接一個的敵卒無情的斬殺在血泊之中。

與身邊僅剩三四十精銳侍衛,渾身浴血勉強持刀而立的楊祁業會合,徐懷看到已被踐踏得面目全非的楊麟屍身,狠狠將槊刃扎進一名還掙扎站起的傷卒胸口,激聲問道:

“祁業,還有力氣再戰否?”

“多救徐侯相援,”楊祁業不讓左右將卒攙扶他,深深朝徐懷揖禮,說道,“今夜可以暫歇,殺敵不急於一時!”

孤軍殺入敵陣,奪下父親楊麟屍體,苦苦支撐到現在的楊祁業,即便最初抱以必死之志殺入戰場,但看到成百上千的將卒在身邊戰死,倒在血泊之中,也能冷靜下來更長遠的看待後續的戰局。

說到底還是左驍勝軍的傷亡太慘烈了。

楊祁業身邊精銳十存一二不說,五千精銳從汝州城急行進戰場時,就幾乎沒有一支都隊是完整的,純粹是基層軍將武吏以必死之決心,不計代價的帶領士卒拼死作戰支撐到這時,當然難以避免慘烈的傷亡。

敵軍左翼數千兵馬是被打潰,但其右翼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選鋒軍突騎還是太有限,同時也已經承受不小的傷亡,沒有持續馳騁、切割戰場的作戰能力。

現在他們還能趁左翼敵軍潰散、以慘勝往庇山軍寨方向撤出戰場,但再持續作戰下去,戰局會不會出現反覆,那是誰都說不好的事情。

雖說楚山兩千多右軍精銳已經趕赴任汝州以西,距離戰場就七八里路程,但右軍兩千精銳之前連續兩天在冰天雪地裡行軍,黃昏前又往庇山南側戰場急行軍四十餘里,也已經非常的疲憊。

右軍精銳之前攜帶的大量戰械也都被拋棄在後面,沒有辦法帶上急行軍,都嚴重限制了右軍精銳的戰鬥力。

倉促間將右軍精銳投入戰鬥,即便能獲勝,也必是慘勝。

在當前嚴峻的局勢下,楚山軍在汝州以西的戰場,獲得一次慘勝,卻並不能將河洛敵軍從汝州擊退、逐走,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只會令局勢變得更嚴峻……

第二百零一章 大勢失去第一百七十一章 夜語第一百七十八章 殘局第三十八章 誤會第一百四十六章 左驍諸將第一百二十七章 人生幾多廝殺時第二百一十章 遷都第一百四十二章 善意第二百零四章 困城第一百五十三章 撤軍第二十章 舊吏第二百四十一章 班師第一百二十四章 各執己見第一百七十四章 增援第二十五章 田事第一百六十八章 張目第二百一十二章 密詔第二百四十三章 部署第九十九章 交談第五十二章 踏營第七十七章 殺將第一百七十五章 婚事第三十四章 新湖第二章 屠城第六十一章 新使赴任前第一百一十三章 沁水河谷第一百二十二章 西域炮第一百九十七章 接觸第一百九十九章 定策第四十八章 持久第一百四十三章 城前第二十一章 請君側耳聽第五十二章 大霧第六十七章 搓紡第十七章 莫慌第一百八十章 選擇第三十七章 進退第二百六十八章 信任第二百六十二章 席捲第七十七章 登城道第二百三十三章 屠滅第一百三十七章 守如磐石第二十五章 進退兩難第一百六十八章 張目第五十二章 踏營第一百八十八章 渡河第二十二章 兵餉第三十章 徐氏家主第七十三章 密會第一百零二章 戰後第一百零一章 賞功第八十四章 憐香惜玉人第八十九章 遠客第一百六十九章 書齋密議第四十六章 藏身匿跡第一百一十六章 劣局第一百二十二章 建言第四十九章 山道真情第二百六十一章 潭州第七十五章 古渡第一百二十九章 試射第一百九十六章 淮瀆第二百一十章 緩衝第一百六十三章 千汊浦第一百一十九章 敵去思功第七十三章 背水第四十三章 攻城第二百三十五章 擅權第五十八章 孤卒第一百三十九章 借爾子一用第十四章 敵至第一百一十九章 敵去思功第一百二十八章 勝負總有時第一百二十四章 府中第三十一章 雄兔腳撲朔第七十章 消息第一百一十四章 問案第一百三十五章 殺陣第一百八十章 大婚之日第一百零六章 決意第一百七十二章 還歸第一百章 人心第一百九十一章 撤離第二十一章 人生不過一賭第十九章 援至第五十三章 且待江湖遠第三十九章 蔡州之謀第一百九十章 議事第六十六章 揭過第六十七章 綢繆第二百六十章 婚事第一百八十五章 軍議第一百九十一章 洛陽攻略第一百六十一章 風雨將至第一百三十四章破寨第一百三十七章 伏殺第一百零九章 絲鐵第二十六章 人前人後真面目第一百八十八章 婦孺第九十七章 鎖城
第二百零一章 大勢失去第一百七十一章 夜語第一百七十八章 殘局第三十八章 誤會第一百四十六章 左驍諸將第一百二十七章 人生幾多廝殺時第二百一十章 遷都第一百四十二章 善意第二百零四章 困城第一百五十三章 撤軍第二十章 舊吏第二百四十一章 班師第一百二十四章 各執己見第一百七十四章 增援第二十五章 田事第一百六十八章 張目第二百一十二章 密詔第二百四十三章 部署第九十九章 交談第五十二章 踏營第七十七章 殺將第一百七十五章 婚事第三十四章 新湖第二章 屠城第六十一章 新使赴任前第一百一十三章 沁水河谷第一百二十二章 西域炮第一百九十七章 接觸第一百九十九章 定策第四十八章 持久第一百四十三章 城前第二十一章 請君側耳聽第五十二章 大霧第六十七章 搓紡第十七章 莫慌第一百八十章 選擇第三十七章 進退第二百六十八章 信任第二百六十二章 席捲第七十七章 登城道第二百三十三章 屠滅第一百三十七章 守如磐石第二十五章 進退兩難第一百六十八章 張目第五十二章 踏營第一百八十八章 渡河第二十二章 兵餉第三十章 徐氏家主第七十三章 密會第一百零二章 戰後第一百零一章 賞功第八十四章 憐香惜玉人第八十九章 遠客第一百六十九章 書齋密議第四十六章 藏身匿跡第一百一十六章 劣局第一百二十二章 建言第四十九章 山道真情第二百六十一章 潭州第七十五章 古渡第一百二十九章 試射第一百九十六章 淮瀆第二百一十章 緩衝第一百六十三章 千汊浦第一百一十九章 敵去思功第七十三章 背水第四十三章 攻城第二百三十五章 擅權第五十八章 孤卒第一百三十九章 借爾子一用第十四章 敵至第一百一十九章 敵去思功第一百二十八章 勝負總有時第一百二十四章 府中第三十一章 雄兔腳撲朔第七十章 消息第一百一十四章 問案第一百三十五章 殺陣第一百八十章 大婚之日第一百零六章 決意第一百七十二章 還歸第一百章 人心第一百九十一章 撤離第二十一章 人生不過一賭第十九章 援至第五十三章 且待江湖遠第三十九章 蔡州之謀第一百九十章 議事第六十六章 揭過第六十七章 綢繆第二百六十章 婚事第一百八十五章 軍議第一百九十一章 洛陽攻略第一百六十一章 風雨將至第一百三十四章破寨第一百三十七章 伏殺第一百零九章 絲鐵第二十六章 人前人後真面目第一百八十八章 婦孺第九十七章 鎖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