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6章 視察科舉

五更時分,太學大門口排了七支長隊,近兩萬名士子,上千名士兵在這裡維持着秩序,十幾支騎兵隊在士子隊伍中來回巡視,防範着任何可能引發混亂的苗頭。

這次科舉共有四處考場,其中太學是最大的一座考場,太學裡面又繼續細分成七座分考場,近三成考生都在這裡參加科舉,雖然天還沒有亮,但已經開始檢查放人入考場了,以防止最後時間來不及。

檢查非常嚴格,每個考生只能帶筆墨和硯臺,除了記錄考生姓名的考狀外,其餘任何紙張都不允許帶入,去年發現有考生將作弊紙條卷在筆筒中帶入,所以今年連筆筒也要檢查,還要搜身,辨別相貌是否和考狀上記載一致,比如方臉,左眉有痣等等。

不過就算這樣也很難辨別有心作弊之人,所以只能用嚴厲的懲處來約束士子的作弊慾望,一旦作弊被查出將終身禁止爲官,如果作弊者是官家子弟,甚至還會連累他做官的家人。

褚遂良在乙考場三百四十一號,盧涵在丁考場一千四百五十八號,兩人排隊時便分開了,隊伍緩緩前行,終於輪到褚遂良了,有官員大喊:“下一個!”

褚遂良連忙走上前,將考狀呈上,官員在名卷中找到了他的名字,在上面打了個鉤,又仔細看了看他的相貌,便問他道:“作弊的後果知道嗎?”

“學生知道!”

“只允許攜帶筆墨硯臺和考狀,其餘任何東西被搜到都會被停考,如果攜帶紙條和書籍那就是作弊了,現在是你最後的機會,你自己檢查一下,有任何額外的東西先放我這裡,回頭來領取。”

“學生沒有了。”

“進去吧!”

褚遂良快步走了進去,經過搜身後他進了考場,正好一名拿着燈籠的考官喊道:“乙考場的士子跟我來!”

這時,後面一名士子大哭起來,“我不是故意攜帶,我是忘記了,求求你們,給我一次機會吧!”

褚遂良搖搖頭,跟着燈籠快步向考場而去。

褚遂良所在的乙考場是太學的一座大殿,可同時容納三千人考試,每人一張小桌子,考狀放在左上角,旁邊有一小壺磨硯用的清水,考試一共兩天,每天考六個時辰,第一天考貼經和詩賦,第二天則專門考試策,試策是隋朝的傳統。

張鉉對北隋實行了與衆不同的百分制,其中貼經佔十分,詩賦佔二十分,試策則佔七十分,最後以分數高低來排名。

一般而言,貼經是考基本功,就是默寫經文,只要是苦讀十年之士,基本上都能考好,而詩賦是考文學素養,讀書人都會作詩寫賦,只是水平高低罷了,但這兩門加起來只佔總成績的三成。

關鍵是試策,這纔是能否考中科舉的重中之重,也是考士子的真才實學,用後世的話來說,就是寫一篇有關國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論文。

大殿內燈火通明,儼如白晝,士子們很快便找到自己的位子,紛紛坐下,立即開始着手磨墨。

時間漸漸到了卯時,外面有士兵高喊:“卯時已到,落鎖!”

這時,幾乎所有考生都已就坐好,等待着發放試題,只聽一陣腳步聲,近百名士兵手執試題牌快步走出,每個士兵都有固定的位子,這樣可以保證每一個士子都能看到木牌上的試題。

貼經並不難,《左傳》、《周禮》、《易經》各考一篇,另外還有《呂氏春秋》和《淮南子》的內容。

很多士子心中暗喜,這十分基本上可以拿到了。

褚遂良更關心詩的題目,詩賦是他的弱項,他絕大部分時間用在苦練書法之上,寫詩作賦就相對弱了一點。

木牌上的題目很簡單,要求五言雜詩一首,也就是不限題目隨便寫,這讓褚遂良大喜,他曾經寫過一首詩,深得父親讚譽,今天便可以用上了。

......

褚遂良從考場出來時已是黃昏時分,他老遠便看見了盧涵,連忙迎上去笑道:“盧兄,考得如何?”

盧涵搖搖頭,褚遂良一驚,“盧兄沒考好嗎?”

“不是,是題目太簡單了,所有人都考得很好,”

盧涵苦笑一聲,“這就意味着明天的試策會非常難。”

兩人在街頭胡亂吃了一點東西,快步返回客棧,回到房間,褚遂良終於忍不住道:“盧兄,我感覺試策之題很可能是齊王殿下所出,你一直跟隨他,你覺得他會出哪個方向的題目?”

“賢弟是要我押題嗎?”

“盧兄試試看!”

盧涵想了想道:“齊王殿下最關心的事情莫過於南北融合,不過很多人都知道這一點,他必然不會出這個題目,我覺得他會更偏向於天下治理。”

“這個題目很大啊!”

“這個題目是很大,正是因爲大,所以才難寫,不過賢弟可以往小裡寫,古人云,一葉可知秋,一個小縣的治理實際上就是天下治理的縮影,齊王殿下很在意言之有物,切記!”

......

次日,第二場試策開考,百餘名士兵還和昨天一樣執牌快步走出,牌上寫着今天的試策之題:‘禮記有云,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試問何爲天下?’

下面是具體要求,限字五千以內,書法字體不限,題目可自擬。

褚遂良暗暗歡喜,果然被盧涵押題押中了,昨天晚上他幾乎考慮了一夜,褚遂良不假思索地提筆寫下了自己的題目:《淺述大業五年錢塘縣失履一案》

這是他叔父褚明在大業五年審理過的一樁經典之案,從這樁案子牽引出了吏治、民生、道德、官場以及經濟等等問題,從細微處來說明何爲天下之大同。

.......

考生們都在全神貫注地奮筆疾書,考場上只聽見一片下筆的沙沙聲,不少考生不時擡頭凝神思考,繼而又低頭疾書,由於篇幅限制在五千字內,這就要求士子策論的辭句須十分精煉,這對士子策論的水平要求很高,同時對士子的眼光、思路更是一種重大考驗。

由於治理天下是每一個讀書人都考慮過的問題,所以幾乎每個讀書人都能寫出自己觀點,但題目很大,看似容易,實際卻很難,水平略淺的士子大多泛泛而談,儘量面面俱到,而高水平的士子便知道不可能從全局來論述,需要尋找一個切入點來詳談。

寬闊的考場上,一個個監考官正來回踱步,注視着每一個考生的細微動作,今天國子監的主監考官是李百藥,李百藥從吳郡進京後被任命爲國子監司業,主管太學,相當於教育部副部長兼任太學校長,這個職務很適合發揮他的才能。

李百藥也在考場內巡視,這時,一名官員快步走來,在他耳邊低語幾句,李百藥嚇了一跳,慌忙跟着官員向考場外走去,只見考場外的臺階上,張鉉帶着蘇威、裴矩等十幾名重臣來到了考場。

李百藥連忙走上前躬身施禮,“微臣參見齊王殿下!”

張鉉笑道:“今天是科舉第二天,也是最後一天,我們來看一看考生的情況,現在應該已經開始了吧!”

“回稟殿下,已經開始一個時辰了。”

旁邊蘇威又笑問道:“我們可以進考場看看嗎?”

“當然可以,只是......”

李百藥有點猶豫,他不好說人太多,只是看了看衆人,張鉉便明白了他的意思,回頭對衆人笑道:“我們分頭去看看吧!人太多會影響士子做題。”

李百藥心中感激齊王考慮周到,連忙安排官員帶衆人去各處考場視察,他和蘇威則在李百藥的陪同下來到了最大的乙考場。”

考場內十分安靜,所有士子都在奮筆疾書,沒有人注意到監考官中多了兩個特殊的身影。

考生位子整齊劃一,每個考生都有一席之地,張鉉在走道里觀察着兩邊每一個考生,有的考生洋洋灑灑已寫了數千字,有的考生卻躊躇難以下筆,這時,張鉉被一筆漂亮的書法吸引住了,不由放慢了腳步,這是一名很年輕的考生,大概已寫了千餘字,書法雄渾不失飄逸,頗有大家風範,張鉉頓時被吸引住了。

這時,這名注意到了身旁有人,不由擡頭看了一眼張鉉,又低下頭,但筆卻停住了,顯然是在等旁邊之人走過去。

張鉉見自己已經影響到了這名考生髮揮,心中略有些歉然,便從他旁邊緩緩走過,目光迅速瞥一眼左上角的考狀,上面寫着考生名字,‘錢塘褚遂良’。

張鉉心中驚訝,原來這個年輕人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大書法家褚遂良,但張鉉並沒有再打擾他,直接從他身邊走了過去。

褚遂良並不知道從自己身旁經過的官員就是齊王殿下,他還以爲是一名監考官,使他思路略略停頓了一下,不過,他迅速回到了之前的狀態之中,開始繼續他的科舉之旅。

第307章 再回北海第468章 可汗密使第42章 錦上添花第1235章 緊急決定第161章 臨行前夕第38章 矛盾激化第799章 一路追殺第1140章 雪後巡視第1088章 夜攻虎牢(上)第958章 夜襲紫河(上)第533章 武川新府第613章 何去何從第768章 關鍵一環第832章 秘密地第140章 重返洛陽第457章 控制東海(上)第828章 奇襲均陽第988章 太原戰役(二十九)第1149章 天下大戰(七)第486章 武娘往事第1108章 軒然大波第577章 張裴聯姻(上)第214章 計取武城(四)第327章 安撫民心第1000章 分割戰利第297章 英雄大會(十三)第166章 左膀右臂第1227章 滴水不漏第194章 齊郡武行第1109章 追究責任第856章 投降邊緣第819章 一路追蹤第264章 初次合作第1171章 天下大戰(二十九)第1098章 計取武關第1074章 逐利而爲第507章 血海深仇第66章 仲堅授藝第1093章 軍權問題第647章 飲酒商議第503章 引君入甕第93章 盧府壽宴(五)第851章 老將建議第322章 全線被動第949章 最後一戰(下)第1129章 三郡換一第1203章 脣亡齒寒第328章 鐵腕出擊第19章 玄感之秘第669章 權力暗爭第383章 舞姬刺客第217章 瓦崗異動第265章 金銀錘戰第338章 私下交易第319章 佔據上風第345章 節外生枝第1238章 血戰長武(中)第92章 盧府壽宴(四)第525章 幽州使者第993章 意外情報第1219章 火上澆油第898章 奇襲並北(七)第568章 風雨俱到第42章 錦上添花第115章 戰和之爭第743章 老奸巨猾第379章 宇文父子第1019章 反間之計第1030章 三江酒肆第720章 水淹燕城第745章 天降瑞兆第607章 竇威讓步第525章 幽州使者第945章 第三防禦(下)第1219章 火上澆油第858章 天羅地網第1189章 關中危機(一)第687章 圍魏救趙第917章 帳篷酒館第868章 一言定音第806章 幕僚獻策第701章 人心險惡第68章 北上大湖第1149章 天下大戰(七)第187章 盒中之物第1070章 王鄭野望第1062章 永興之戰(二)第708章 蠶食戰略第1155章 天下大戰(十三)第47章 長平遇匪第189章 北海駐軍第179章 攻營夜戰(下)第263章 共同利益第635章 強行突破第1159章 天下大戰(十七)第976章 太原戰役(十七)第238章 途中偶遇第152章 三個條件第1202章 關鍵滲透第718章 遊行風波
第307章 再回北海第468章 可汗密使第42章 錦上添花第1235章 緊急決定第161章 臨行前夕第38章 矛盾激化第799章 一路追殺第1140章 雪後巡視第1088章 夜攻虎牢(上)第958章 夜襲紫河(上)第533章 武川新府第613章 何去何從第768章 關鍵一環第832章 秘密地第140章 重返洛陽第457章 控制東海(上)第828章 奇襲均陽第988章 太原戰役(二十九)第1149章 天下大戰(七)第486章 武娘往事第1108章 軒然大波第577章 張裴聯姻(上)第214章 計取武城(四)第327章 安撫民心第1000章 分割戰利第297章 英雄大會(十三)第166章 左膀右臂第1227章 滴水不漏第194章 齊郡武行第1109章 追究責任第856章 投降邊緣第819章 一路追蹤第264章 初次合作第1171章 天下大戰(二十九)第1098章 計取武關第1074章 逐利而爲第507章 血海深仇第66章 仲堅授藝第1093章 軍權問題第647章 飲酒商議第503章 引君入甕第93章 盧府壽宴(五)第851章 老將建議第322章 全線被動第949章 最後一戰(下)第1129章 三郡換一第1203章 脣亡齒寒第328章 鐵腕出擊第19章 玄感之秘第669章 權力暗爭第383章 舞姬刺客第217章 瓦崗異動第265章 金銀錘戰第338章 私下交易第319章 佔據上風第345章 節外生枝第1238章 血戰長武(中)第92章 盧府壽宴(四)第525章 幽州使者第993章 意外情報第1219章 火上澆油第898章 奇襲並北(七)第568章 風雨俱到第42章 錦上添花第115章 戰和之爭第743章 老奸巨猾第379章 宇文父子第1019章 反間之計第1030章 三江酒肆第720章 水淹燕城第745章 天降瑞兆第607章 竇威讓步第525章 幽州使者第945章 第三防禦(下)第1219章 火上澆油第858章 天羅地網第1189章 關中危機(一)第687章 圍魏救趙第917章 帳篷酒館第868章 一言定音第806章 幕僚獻策第701章 人心險惡第68章 北上大湖第1149章 天下大戰(七)第187章 盒中之物第1070章 王鄭野望第1062章 永興之戰(二)第708章 蠶食戰略第1155章 天下大戰(十三)第47章 長平遇匪第189章 北海駐軍第179章 攻營夜戰(下)第263章 共同利益第635章 強行突破第1159章 天下大戰(十七)第976章 太原戰役(十七)第238章 途中偶遇第152章 三個條件第1202章 關鍵滲透第718章 遊行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