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9章 最後一戰(下)

突厥大軍的鼓聲驟然間變得緊密,這是進攻的鼓聲,五萬突厥大軍扛着着數百架攻城梯和八十輛皮斗車向大利城潮水般地殺去,儼如一幅巨大的黑色地毯,將整個原野都覆蓋了。

經過工匠迅速安裝三十架新的投石機,這三十架投石機屬於小型投石機,是一種弦式投石機,利用槓桿原理上弦,只需要三個人操控便可,兩人用銅棍上弦,一人放彈。

另外投擲杆也和其他投機機不同,這種投石杆帶着硬鐵兜,一次可以將三百餘枚蒺藜刺播撒到三十步到百步的範圍內,三十架投石機一次就能播撒一萬枚蒺藜刺。

這種小型投石機實際上是蒺藜刺播撒機,三十架蒺藜刺播撒機,將一片片密集細小的淬毒蒺藜刺撒播到城下,蒺藜刺不僅是針對戰馬,而是也針對攻城士兵,細長的淬毒針尖能刺穿突厥士兵的皮靴。

當大黃弩因爲弓箭不足而停止使用之時,另一種讓突厥士兵膽寒的武器又悄然出現了。

就在百餘名隋軍士兵悄然部署蒺藜刺的同時,城頭上的遠程戰爭正打得如火如荼。

三百架投石機長長的臂杆輪番拋出,三百枚石彈砸向密如蟻羣般的敵羣,每一塊石彈砸下,就會出現一個缺口,塵土瀰漫,鮮血迸射,哀嚎聲響徹原野,但瞬間缺口合攏,又被進攻的敵羣淹沒。

轟!的一聲,一輛巨型皮斗車被石彈砸中,木屑四濺,皮鬥被砸開一個大洞,下面躲藏的士兵發出一片慘叫。

體積龐大的皮鬥是專爲躲避投石機和大黃弩而量身打造,皮鬥長寬各三丈,高一丈,用巨木拼成,全身覆蓋着牛皮,外形就像一隻倒扣的扁平糧鬥,故名皮斗車。

皮斗車是鮮卑人發明的一種戰車,下面裝有六隻木輪,由八頭披掛重甲的健牛拖拽,一輛皮斗車可以躲藏八十到一百名步兵。

不過皮斗車迅速很慢,一般是跟隨後勤牛羊一起行動,所以來到軍中比較晚,這次處羅可汗攜帶一百輛皮斗車南下,但在路上損壞了二十輛,最終只有八十輛投入戰場。

轟!

又是一輛皮鬥底部被砸中,左面的兩隻後木輪脫出,輪軸斷裂,皮斗車頓時傾斜,搖搖晃晃,趴在地上無法動彈了,車內的百名士兵只得鑽出來,加入到隊伍中向城牆衝去。

五萬突厥大軍攻勢如潮,輪番打出的石彈彷彿海洋中濺起的一朵朵小浪花,瞬間便被人潮淹沒了,密集射出的弩箭雖然造成大量傷亡,但依舊無法影響到突厥大軍的衝擊,儼如狂潮般的敵軍終於殺進了城牆百步內。

就在這時,一個意想不到的情況出現,奔在最前面的數千名突厥士兵忽然倒地,抱着腳哀嚎,他們踩中了剛剛播撒的蒺藜刺,就像最沒有防備的時刻猛地被馬蜂狠狠叮了一下。

數萬突厥士兵並沒有意識到前方已經出問題,他們繼續向城牆前涌動,越來越多的士兵被地上蒺藜刺刺中腳底。

紫河草原上的蒺藜刺和陷馬坑給突厥士兵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陰影,當這一幕再次出現時,突厥士兵的內心開始極度恐懼起來。

剛纔還熱血奔騰的突厥軍隊的熱情驟然間消失得無影無蹤,就彷彿燒得火紅的木炭被一盆冷水迎頭潑下。

城頭大量射來的弩矢和兵箭使突厥士兵死傷慘重,加上對蒺藜刺的恐懼情緒在突厥士兵中迅速蔓延,進攻陣型開始混亂,一些士兵開始後撤,一些士兵卻茫然不知所從。

就在這時,突厥大軍中響起了低沉的號角聲。

“嗚”

數百隻號角聲齊鳴,一根體型巨大的攻城槌在隊伍中出現了,攻城槌也是放在一輛皮斗車上,攻城槌是用一棵千年的青剛櫟樹製成,前端裝有生鐵打造的撞頭,要兩個人才能抱攏,整根攻城槌長八丈,重達萬斤,兩邊釘滿了密密麻麻的鐵抓手,需要兩百名健卒才能將它擡起來。

八頭健牛緩緩拉動着皮斗車,周圍有兩千名突厥可汗的近衛軍士兵護衛,他們是處羅可汗在五萬攻城大軍部署的兩千名特殊士兵,每個人都披掛着最好的盔甲,拿着最堅固的銅盾。

但他們任務卻不是攻打城頭,而是南城門。

這時,皮斗車停了下來,兩百名強健的士兵上前握住了攻城槌上的抓手,齊聲大吼,將萬斤重的攻城槌拎了起來。

在他們身旁又各有五名士兵舉盾護衛,用從粟特人手中買來的銅盾護衛,抵擋着城頭暴風驟雨般射來的箭矢。

還有一千名候補士兵跟着在後面,被射倒一人,就立刻有人上前補充站位。

戰爭最殘酷的一面在這時出現了,突厥士兵用陣亡者的戰士屍體鋪路,他們迅速鋪出了一條長達百步的肉路。

儼如千足巨蟲一般的攻城槌隊伍在肉路上緩緩行走,一步步向南門走去。

這支隊伍絲毫不懼頭頂上隋軍的弓箭和弩矢,甚至也不怕滾木礌石。

城頭上,秦用正率領數百名士兵將上千只數十斤重的木桶和陶甕向城門下面扔去,陶甕碎裂,烏黑的高奴油流淌出來,這就是尉遲恭不懼敵軍攻打城門的底氣,善陽城內還存放着數千甕高奴油,能在危急時分發揮作用。

在城牆外狹長的斜坡上,城頭士兵將一桶桶火油傾倒在地上黑色粘稠的液體在斜坡上緩緩流動,空氣最後充滿了刺鼻的油腥之味。

儘管一些突厥士兵意識到了不妙,但攻城槌的隊伍並沒有停步,反而加快速度向山坡的城門奔去。

這根攻城槌已經成爲整個戰場上焦點,數萬名突厥士兵退到數百步外的安全地帶便沒有繼續後撤,而是望着這支特殊隊伍向城門發起的衝擊。

戰場上鼓聲如雷,處羅可汗也親自敲響了戰鼓,能否成功就在此一擊。

攻城槌的隊伍距離城門不到二十步了,城頭已潑下了上千桶高奴油,就在這時,一根正在燃燒的火把從城門上扔了下來。

轟的一聲,地面上出現了一片火苗,疾速向四周擴散,很快便擴散到敵軍腳下,火越燒越大,蔓延迅速,一桶桶火油不斷從城上拋下,加大了火勢。

兩千攻城士兵開始慌亂起來,有士兵開始調頭逃跑,很多人身上也燃起大火,尖叫聲、慘叫聲四起。

頃刻之間,兩百步長、一百五十步寬的山坡上變成了一片火海,到處是火人在奔逃,摔倒的人在火中掙扎,淒厲的慘叫聲響徹整個曠野。

巨大攻城槌在距離城門只有五步時轟然落地,向山坡下滾去,將無數士兵碾壓成肉餅,最後也被大火吞沒了。

突厥士兵死亡前的哀嚎,空氣中瀰漫的焦臭,善陽城外變成了人間煉獄,城頭很多隋軍士兵都不忍再看,紛紛捂着鼻子扭過頭去。

處羅可汗手中的鼓槌落地,良久,他長嘆一聲,“傳我的命令,大軍向西撤退!”

攻城槌的失敗是壓垮突厥軍士氣的最後一根稻草,在撤軍的戰鼓聲中,突厥大軍開始後撤了。

並北之戰突厥大軍雖然損失了七萬大軍,但十八萬主力突厥軍還在,沒有獲得足夠的利益補償這次並北戰役的慘重損失,處羅可汗無法撤軍回草原,否則,他的汗位就保不住了。

正如房玄齡所言,尉遲恭替處羅可汗做出了抉擇。

突厥大軍攻打善陽縣的死傷慘重使處羅可汗已經沒有了選擇,他明知南下的危險也只能無視善陽縣的存在而繼續南征。

兩天後,突厥大軍兵分兩路,康鞘利率七萬大軍留守並北,處羅可汗親率十一萬大軍越過了婁煩關,向幷州南部席捲而去。

而此時,北隋軍部署在幷州的軍隊也同樣達到十八萬之多。。

第1045章 伏威再起第643章 亂夜救人第516章 盧崔分道第796章 備戰合肥(下)第569章 尋找漏洞第966章 太原戰役(七)第445章 恐慌突來第647章 飲酒商議第112章 新的任務第622章 風聲鶴唳第887章 先禮後兵第100章 武勇郎將第752章 西征東顧第556章 倉促應戰(下)第105章 意外調動第757章 討價還價第1180章 天下大戰(三十八)第270章 文武雙會第1003章 渡黃之戰(下)第1040章 推波助瀾第1151章 天下大戰(九)第408章 河內張氏第317章 智取費縣第1058章 武德辯戰第553章 救援黎陽第118章 迂迴作戰第993章 意外情報第773章 關中危機(下)第565章 裴氏抉擇第153章 敲邊補縫第950章 三個道士第518章 派出御史第680章 應對之策第164章 山東首戰第187章 盒中之物第894章 奇襲並北(三)第799章 一路追殺第31章 山東名將第55章 識破陷阱第1144章 天下大戰(二)第648章 太后之請第1165章 天下大戰(二十三)第263章 共同利益第132章 妙計解憂第1242章 殺將奪軍第952章 抓捕刺客第73章 海中巖洞第137章 初戰賊王(四)第1118章 女兒心思第337章 壽光船場(下)第618章 早做安排第1231章 唐宮政變(三)第1168章 天下大戰(二十六)第416章 何處破局第1009章 武德議事第16章 夜襲楊莊第275章 同鄉悲劇第1095章 奇襲淅陽第755章 坑王咬金(下)第286章 英雄大會(二)第224章 兩線激戰第297章 英雄大會(十三)第1112章 觸犯逆鱗第1246章 再度政變(下)第1112章 觸犯逆鱗第588章 重賞攻城第667章 雙喜臨門第24章 慧眼識珠第729章 水營旱寨第1078章 洛陽佈局第347章 樑郡淪陷第92章 盧府壽宴(四)第1048章 真真假假第784章 誰毀協議第1203章 脣亡齒寒第1138章 緊急求和(上)第847章 手足相殘第1086章 三管齊下第57章 玄沙激戰第194章 齊郡武行第674章 籌糧之方第930章 烈火焚谷第210章 冒險計劃第1026章 兵臨城下第493章 名將隕落第130章 渤海高慧第1158章 天下大戰(十六)第1085章 駐兵襄陽第674章 籌糧之方第398章 蘇府赴宴第406章 盧氏家議第646章 視察魏郡第1059章 走露風聲第1143章 天下大戰(一)第810章 家有小郎第512章 立場不同第152章 三個條件第122章 平壤決戰(二)第460章 返回江都第1093章 軍權問題
第1045章 伏威再起第643章 亂夜救人第516章 盧崔分道第796章 備戰合肥(下)第569章 尋找漏洞第966章 太原戰役(七)第445章 恐慌突來第647章 飲酒商議第112章 新的任務第622章 風聲鶴唳第887章 先禮後兵第100章 武勇郎將第752章 西征東顧第556章 倉促應戰(下)第105章 意外調動第757章 討價還價第1180章 天下大戰(三十八)第270章 文武雙會第1003章 渡黃之戰(下)第1040章 推波助瀾第1151章 天下大戰(九)第408章 河內張氏第317章 智取費縣第1058章 武德辯戰第553章 救援黎陽第118章 迂迴作戰第993章 意外情報第773章 關中危機(下)第565章 裴氏抉擇第153章 敲邊補縫第950章 三個道士第518章 派出御史第680章 應對之策第164章 山東首戰第187章 盒中之物第894章 奇襲並北(三)第799章 一路追殺第31章 山東名將第55章 識破陷阱第1144章 天下大戰(二)第648章 太后之請第1165章 天下大戰(二十三)第263章 共同利益第132章 妙計解憂第1242章 殺將奪軍第952章 抓捕刺客第73章 海中巖洞第137章 初戰賊王(四)第1118章 女兒心思第337章 壽光船場(下)第618章 早做安排第1231章 唐宮政變(三)第1168章 天下大戰(二十六)第416章 何處破局第1009章 武德議事第16章 夜襲楊莊第275章 同鄉悲劇第1095章 奇襲淅陽第755章 坑王咬金(下)第286章 英雄大會(二)第224章 兩線激戰第297章 英雄大會(十三)第1112章 觸犯逆鱗第1246章 再度政變(下)第1112章 觸犯逆鱗第588章 重賞攻城第667章 雙喜臨門第24章 慧眼識珠第729章 水營旱寨第1078章 洛陽佈局第347章 樑郡淪陷第92章 盧府壽宴(四)第1048章 真真假假第784章 誰毀協議第1203章 脣亡齒寒第1138章 緊急求和(上)第847章 手足相殘第1086章 三管齊下第57章 玄沙激戰第194章 齊郡武行第674章 籌糧之方第930章 烈火焚谷第210章 冒險計劃第1026章 兵臨城下第493章 名將隕落第130章 渤海高慧第1158章 天下大戰(十六)第1085章 駐兵襄陽第674章 籌糧之方第398章 蘇府赴宴第406章 盧氏家議第646章 視察魏郡第1059章 走露風聲第1143章 天下大戰(一)第810章 家有小郎第512章 立場不同第152章 三個條件第122章 平壤決戰(二)第460章 返回江都第1093章 軍權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