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6章 太原戰役(十七)

雖然突厥騎兵的偷襲沒有能夠成功,但如果隋軍僅僅是感到慶幸,然後便將此事擱之腦後,其實也是一種失敗,總結每一次作戰的經驗教訓,便是下一次成功的基礎。

天剛剛亮,所有鷹揚郎將以上的將領都跟隨着主帥張鉉來到大營外的戰場上,儘管王君廓和謝映登有很多急待處理之事,但兩人還是主動跟了過來,這種機會不是能輕易遇到。

戰場上到處是正在清理善後的隋軍士兵,搬運屍體,押送戰俘,清點戰馬,一些受傷的戰馬也得到了細心地照顧。

還有很多士兵趕着牛車在收集鐵弩矢,這支鐵弩矢打造一支就需要一貫錢,一次射擊就耗費掉三萬貫錢,再強大的國力也經不起這樣的耗費,所以收回鐵弩矢就是戰後的首要任務了。

張鉉騎在一匹雄駿的青驄馬上,這也是他的九匹愛馬之一,從宇文化及手中繳獲,也是原來隋帝楊廣的珍藏寶馬,名叫青雁。

“我們這次遭遇偷襲的最大問題是斥候戰術有誤,當然,我並不是指責我們的斥候士兵,他們很努力,也非常優秀,無可指責,我是說我們的斥候戰術出了差錯”

這時,裴行儼低聲提醒張鉉道:“大帥,有外人在。”

張鉉當然知道兩名唐將也在自己身後,但他並不在意,他對裴行儼點點頭,又繼續對衆人道:“我們從抓獲的戰俘口中知道,他們是五天前離開主營,那時我們正好從石艾縣出發西進,而我們的斥候是三天前才部署到位,也就是我們抵達交城縣之時。

如果我們斥候能一直嚴密監視突厥大營,那麼我們就能將計就計,進行全面部署,一舉將來偷襲的四萬突厥全部殲滅,這就是我們在斥候部署上的前瞻不足,這個教訓我們一定要吸取,包括各位也是一樣。”

衆人默默點頭,張鉉之所以不在意兩名唐將在一旁,是因爲他只談表象,而不談根源。

根源在於他們的戰略雖然已確定,就是將突厥軍全殲在幷州,但在具體戰術上卻有點舉棋不定,是直接和突厥大軍對決,還是坐等突厥軍隊糧盡,或許是等突厥軍南下失敗,正是這種戰術的遲遲不決,才導致他們在軍隊部署上的遲緩。

而再深一層的原因則是隋唐之間的互不信任,李淵想讓隋軍和突厥鶴蚌相爭,漁翁得利,張鉉的內心又何嘗不想借突厥之手攻下太原,他再來當救世主。

只是突厥大軍並沒有攻打太原的意圖,而在婁煩郡止步不前,才最終使張鉉決定出兵北上。

不過這些深一層的原因他就不想對大將們詳談了。

這時,謝映登忍不住問道:“聽說這次擊潰突厥軍是因爲有了一種新式防禦重弩,殿下能否介紹一下?”

謝映登的這個問題讓旁邊一羣隋軍將領爲之側目,很明顯,謝映登問了一個很敏感的問題,王君廓也覺得有點不妥,他輕輕咳嗽一聲,提醒謝映登有些事情不能問。

張鉉卻微微一笑道:“擊潰突厥軍隊偷襲是因爲我們房軍師識破了突厥軍聲東擊西的策略,使我們才得以先一步部署,所以如果論功,房軍師應該排第一。”

衆將一起向房玄齡鼓掌,房玄齡欠身笑道:“大帥着實過獎了,軍師就是該出謀劃策,如果哪一天大帥說房玄齡上陣殺了敵將,那時大家再來讚美我吧!”

衆將轟然大笑,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這時,幾名士兵擡了一架蜂窩重弩,張鉉拍了拍重弩笑道:“如果說房軍師是首功,那麼這具重弩就是次功了,沒有它的出色發揮,進攻大營的一萬騎兵不會那麼快敗退,突厥後軍也不會當即決定撤軍,所以研製這架重弩的工匠我要給予重賞。”

王君廓和謝映登沒想到張鉉真把這具重弩拿出來了,而且事先已經準備好,絲毫沒有半點避諱,他們二人心中都有點感動,一起和衆人圍了上去。

這時,五名操縱蜂窩重弩的士兵也被帶了上來,張鉉笑道:“學會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不僅是大將的事情,同時也是每個士兵的事情,我們聽聽這幾名軍士的意見,看看這部重弩在哪些方面還略有不足?”

一名火長躬身道:“這架重弩操作簡便,而且用長杆銅棒上弦,也很省力,殺傷力就不用說了,如果說它還有不足,我個人覺得在一些細節上需要改進,比如更換箭筒是用木楔卡進去,在重力擊打下,這種木楔很容易碎裂,導致連同箭筒一起射出去,如果改成銅釦件,像弩機一樣,那麼就更加耐用了。”

另一名士兵也道:“後置的絞盤是平放,這樣便導致上弦士兵和裝箭士兵互相影響,只有上完弦後才能開始裝箭,這樣就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如果絞盤是豎着放置,那麼上弦和裝箭就互不影響了,可以同時進行,節省了一半的時間,而且只要兩人上弦就夠了,三個人便可操縱這架重弩,比現在的五人減少兩人。”

再有一名旅帥道:“全木結構確實容易散架,每次射擊的力道都很猛烈,雖然只發射了兩次,卻感覺架子要散了,卑職原來是操縱石砲,石砲就沒有這個問題。”

“石砲爲什麼沒有這個問題?”張鉉追問道。

“啓稟大帥,石砲主要連接處都是生鐵,所以非常結實,雖然蜂窩重弩是全木結構,比較輕便,但如果用大車拉運,用生鐵重了一百多斤其實問題也不大,但至少變得很結實。”

衆人你一言,我一語,都在總結一次戰鬥的經驗和教訓,王君廓在一旁心中感慨萬千,他心中終於明白爲什麼北隋軍能夠屢戰屢勝,所向披靡,原因固然有很多,但就他今天所見,善於總結經驗教訓也是一個極爲重要的原因,這一次因斥候不力吃了虧,那麼只要及時反省,亡羊補牢,就不會再有下次。

王君廓的心情沉重起來,一次作戰總結不僅軍隊高層在做,而且普通的士卒也參與討論,明明很強大的武器也被批得體無完膚,這樣的軍隊怎麼能不可怕?王君廓開始對唐朝的前景擔憂起來。

回到中軍大帳,房玄齡喝了口茶笑問道:“殿下今天怎麼怎麼會把兩個唐軍將領也請來?”

張鉉站在沙盤前靜靜注視着突厥大營,半晌,他淡淡道:“要麼不做,要做就做到極致,相信他們二人在隋營中的一言一行李淵遲早都會知道。”

房玄齡微微嘆道:“殿下深謀遠慮,一般人真的想不到啊!不少將領還在爲讓唐將參與討論感到擔心。”

張鉉笑了笑,回頭問裴行儼道:“元慶擔心嗎?”

裴行儼遲疑了一下,剛纔軍師那句話讓他不敢輕易開口了,大帥的深謀遠慮指的是什麼?

但既然大帥問了,他就不能不回答,躊躇片刻,裴行儼道:“回稟大帥,卑職確實也有點擔心。”

張鉉微微一笑,“其實我心裡明白,有些東西確實是機密,比如斥候部署的教訓,比如蜂窩重弩等等都屬於比較重要的情報,將來我們和唐軍交戰,這些情報或許他們都用得着,不過他們就算知道這些情報,就能戰勝我們嗎?”

裴行儼想了想道:“我們斥候的規律他們摸索幾次就能發現,蜂窩重弩就算親眼看到也未必造得出來,大帥所說的所說之事雖然重要,但並非機密,所以讓他們聽聽其實也無妨。”

張鉉還是搖了搖頭,“你只說到了表面,沒有說到骨子裡,兩軍作戰在於士氣,兩國爭霸在於國力,我們和唐朝爭奪天下,本質上就是國力之爭,打個比方,我把蜂窩重弩的圖紙送給唐朝,一千架重弩一次射擊就要六萬斤生鐵,而且鉄弩矢極難打造,做三支鐵弩矢才能成功一支,這裡面需要消耗多少生鐵,你覺得唐朝有這麼大的國力使用它嗎?”

裴行儼緩緩點頭,“卑職終於明白了。”。

第1017章 圍城打援(上)第501章 郭絢出兵第1242章 殺將奪軍第1182章 天下大戰(四十)第836章 會稽城下第725章 契丹覆滅第46章 最終決定第388章 三見帝王第1216章 廢儲之爭(四)第1124章 於筠事件(中)第1216章 廢儲之爭(四)第502章 渤海會主第795章 備戰合肥(上)第97章 校場較武第874章 誹言四起第204章 最終翻臉第621章 宇文兄弟第251章 加官進爵第1235章 緊急決定第76章 粗眉大漢第979章 太原戰役(二十)第941章 血戰善陽(上)第567章 一句口信第435章 江都南市第605章 背水一戰(上)第132章 妙計解憂第537章 談判之外第949章 最後一戰(下)第958章 夜襲紫河(上)第683章 夜襲回龍第1052章 局勢紛亂第703章 試探進攻第918章 婁煩備戰第533章 武川新府第682章 可靠消息第1158章 天下大戰(十六)第570章 晉祠大祭第276章 黃雀在後第974章 太原戰役(十五)第1026章 兵臨城下第328章 鐵腕出擊第21章 三家獵楊第858章 天羅地網第648章 太后之請第1142章 天閣議政(下)第504章 賊軍反撲第1102章 攻城前夜第499章 斷其後路第273章 意見不合第730章 強襲敵營第818章 龍爭虎鬥第1182章 天下大戰(四十)第472章 八面包圍第1160章 天下大戰(十八)第165章 飛鷹武將第81章 匪首明月第511章 河北新局第987章 太原戰役(二十八)第300章 英雄大會(十六)第295章 英雄大會(十一)第783章 長安來使第1081章 襄陽阻擊(中)第503章 引君入甕第246章 瓦崗規矩第1166章 天下大戰(二十四)第719章 科舉放榜第859章 正反兩面第400章 京城買宅第758章 思慮退路第7章 武之誘惑第1194章 分權制衡第603章 無懈可趁第70章 意外收穫第745章 天降瑞兆第1238章 血戰長武(中)第864章 懸崖勒馬第8章 接受條件第748章 改變計劃第4章 初入洛陽第553章 救援黎陽第376章 南下江都第596章 運籌帷幄第849章 武德廷議第167章 厲兵秣馬第67章 情有所思第432章 碼頭激戰第1083章 拼死突圍(上)第697章 解疑答惑第1180章 天下大戰(三十八)第1235章 緊急決定第1082章 襄陽阻擊(下)第31章 山東名將第1019章 反間之計第864章 懸崖勒馬第990章 長安風波(中)第390章 利益至上第496章 兩頭壓力第313章 戰爭將至第361章 聲東擊西
第1017章 圍城打援(上)第501章 郭絢出兵第1242章 殺將奪軍第1182章 天下大戰(四十)第836章 會稽城下第725章 契丹覆滅第46章 最終決定第388章 三見帝王第1216章 廢儲之爭(四)第1124章 於筠事件(中)第1216章 廢儲之爭(四)第502章 渤海會主第795章 備戰合肥(上)第97章 校場較武第874章 誹言四起第204章 最終翻臉第621章 宇文兄弟第251章 加官進爵第1235章 緊急決定第76章 粗眉大漢第979章 太原戰役(二十)第941章 血戰善陽(上)第567章 一句口信第435章 江都南市第605章 背水一戰(上)第132章 妙計解憂第537章 談判之外第949章 最後一戰(下)第958章 夜襲紫河(上)第683章 夜襲回龍第1052章 局勢紛亂第703章 試探進攻第918章 婁煩備戰第533章 武川新府第682章 可靠消息第1158章 天下大戰(十六)第570章 晉祠大祭第276章 黃雀在後第974章 太原戰役(十五)第1026章 兵臨城下第328章 鐵腕出擊第21章 三家獵楊第858章 天羅地網第648章 太后之請第1142章 天閣議政(下)第504章 賊軍反撲第1102章 攻城前夜第499章 斷其後路第273章 意見不合第730章 強襲敵營第818章 龍爭虎鬥第1182章 天下大戰(四十)第472章 八面包圍第1160章 天下大戰(十八)第165章 飛鷹武將第81章 匪首明月第511章 河北新局第987章 太原戰役(二十八)第300章 英雄大會(十六)第295章 英雄大會(十一)第783章 長安來使第1081章 襄陽阻擊(中)第503章 引君入甕第246章 瓦崗規矩第1166章 天下大戰(二十四)第719章 科舉放榜第859章 正反兩面第400章 京城買宅第758章 思慮退路第7章 武之誘惑第1194章 分權制衡第603章 無懈可趁第70章 意外收穫第745章 天降瑞兆第1238章 血戰長武(中)第864章 懸崖勒馬第8章 接受條件第748章 改變計劃第4章 初入洛陽第553章 救援黎陽第376章 南下江都第596章 運籌帷幄第849章 武德廷議第167章 厲兵秣馬第67章 情有所思第432章 碼頭激戰第1083章 拼死突圍(上)第697章 解疑答惑第1180章 天下大戰(三十八)第1235章 緊急決定第1082章 襄陽阻擊(下)第31章 山東名將第1019章 反間之計第864章 懸崖勒馬第990章 長安風波(中)第390章 利益至上第496章 兩頭壓力第313章 戰爭將至第361章 聲東擊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