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立場不同

正如郡丞孫簡所預料,在隋軍進駐高唐縣後,高唐縣就像一塊巨大的磁鐵,將散居清河郡各地民衆迅速向高唐縣聚集,清河郡已經動亂了五年,所有民衆對安全都有一種異乎尋常的渴望,王世充並沒有給他們帶來安定,相反卻是不亞於張金稱的殘暴,楊義臣雖然不錯,但他在任時間太短,大部分時間都是和豆子崗的賊首格謙作戰,缺乏一種凝聚力。

但張鉉卻完全不同,不僅僅是他軍隊軍紀嚴明,不掠民害民,且軍隊善戰,能有效保護平民,更重要是張鉉本身有很高的政治親和力,能重用良吏,他重視生產,鼓勵耕織,不僅能讓人民活下去,而且能讓人民活得好,北海郡就是最好的例子,北海郡的畜牧業發展迅猛,就算普通民衆也偶然能吃上羊肉了。

人民眼睛是雪亮的,張鉉的口碑在青州和清河郡迅速傳播,也使他具有強烈的吸引力,當他進駐高唐縣後,清河郡的民衆開始沸騰起來,從四面八方向高唐遷居。

當然,麥收在即,主要勞動力依然會留下收麥,只是老弱婦孺先走一步,就算是這樣,當張鉉押着渤海會的骨幹和戰俘從河間郡返回時,高唐縣城外已變得格外熱鬧,到處是牛車和騾車,女人抱着孩子,老人顫巍巍的拄着柺杖,大車內裝滿了各種粗陋的日用品,孩子的奔跑歡笑,女人擔心地叫喊聲,使城門外格外熱鬧。

騎兵隊緩緩從西門進入縣城,張鉉則在十幾名親兵簇擁下來到了民衆最多的聚集地,這時,孫簡也看見張鉉,連忙上前躬身施禮,“參見大帥!”

張鉉望着熱鬧的人羣笑問道:“這就是從各地來投奔高唐縣的民衆嗎?”

“正是,最多是從清河縣過來,今天已經是第三批了。”

張鉉點點頭,他又看了一圈,卻發現青壯男子不多,大多是老人、孩子和女人,他又問道:“怎麼青壯男子很少?”

“他們還要收割小麥,很多人把家人送來後,又匆匆趕回去了。”

孫簡苦笑一聲道:“我問過不少人,他們只是想把父母妻兒送到安全的地方來,但他們自己還要繼續種地,畢竟捨不得放棄已經開墾的糧田。”

“這邊沒有土地給他們嗎?”

“就算給他們土地,他們還會兩頭佔土地,很多官員都提出反對意見。”

張鉉搖搖頭道:“所以我就說你們做事沒有魄力,現在的清河郡成什麼樣子,不光清河郡,其他各郡也差不多,千里赤野,民生凋敝,種地的農民是多麼寶貴,土地多得是,只要他們能種多少,我們就給多少,就算他們一時捨不得放棄清河縣的土地,但只有賊軍殺來,他們都是現成的壯丁,誰也跑不掉,你以爲他們不明白這個道理嗎?只要高唐縣這邊土地復墾起來,他們沒有時間兩頭跑,一定會來妻兒身邊,至於他們佔了十頃地也好,百頃地也好,等將來天下安定後再重新分配土地,該給多少就給多少,這就叫此一時彼一時,明白嗎?”

孫簡默默點頭,他算是明白了,張鉉拍拍他肩膀笑道:“我只是想說明人口比土地重要,但實際上不能這樣隨意侵佔,可以參照北海郡的辦法,土地分爲官田和私田,私田是定額,官田是租賃,量力而定,總之一句話,捨不得孩子套不了狼,不要這麼小家子氣。”

“卑職明白了。”

“立刻實施吧!小麥收割後,就讓他們來高唐縣復墾土地,如果人手不足,可以讓軍隊協助。”

孫簡答應,便轉身離去了,張鉉並沒有進入人羣中寒暄,而是遠遠地望着跟隨士兵們進城的老弱婦孺,他在考慮如何安置這些人,他想象之前張須陀的齊郡方案,以歷城縣爲中心,民衆分佈在四周,若有危險,民衆立刻進城避難,這就是城堡方案,是千年來一直卓有成效的保存人口方案,能最大限度節省軍隊部署。

在很多時候,他和敵人的戰爭實際上就是爭奪人口的戰爭,無論誰擁有了人口,誰就擁有了最大的戰爭資源。

“大帥!”身後傳來一個低沉的聲音。

張鉉回頭,只見李靖不知何時出現在他身後。

“藥師有事嗎?”

“大帥,我想和你談一談。”

“關於什麼......”

“渤海會!”

張鉉點點頭,讓親兵讓出一匹馬,“上馬吧!”

李靖翻身上馬,跟隨張鉉順着官道向北而去,後面親兵們遠遠跟隨着他們。

兩邊是大片麥田,麥子已經黃了,微風吹過,麥浪翻滾,呈現出一望無際的金黃之色。

“今天收成不錯!”張鉉望着麥浪欣慰地笑道。

李靖卻顯得有些心事重重,張鉉看了他一眼笑道:“莫非藥師也是渤海會的人?”

“那倒不是,我和渤海會沒有關係。”

“那擔憂什麼?”

李靖嘆了口氣,“我是怕大帥犯錯,放過了這次剿滅渤海會的良機。”

張鉉笑了起來,“願聞其詳!”

“大帥或許不太瞭解渤海會在河北滲透之深,我出身趙郡李氏,在我記憶中,從我的父輩開始,渤海會就開始和河北士族接觸了,那時它們還叫做大齊遺族會,雖然河北世家還沒有完全倒向渤海會,但經過數十年的接觸、發展,我相信河北世家已經和渤海會有了千絲萬縷的關係。”

“我其實也知道!”

張鉉笑道:“盧家也有人加入了渤海會,還是重要人物,甚至羅藝、竇建德也是渤海會的成員,他們還有外援,高句麗就一直支持渤海會,從北齊時代,兩者就是盟友,這也是先帝最早發動對高句麗戰役的重要原因。”

“大帥準備怎麼處理渤海會?”

張鉉笑道:“我還是決定放了他們。”

李靖愕然,半晌才道:“那大帥又怎麼向朝廷交代?”

張鉉緩緩道:“我其實很清楚渤海會在河北的滲透,我知道放了這些人是放虎歸山,但凡事得權衡利弊,渤海會固然是我的敵人,但有他們在河北,對我是利大於弊,我還需要渤海會的存在,至少這一年內,我還需要這樣一個敵人,一旦我不需要了,我再剷除他們也不遲,說老實話,我還真沒有把渤海會放在心上,至於朝廷.....“

張鉉笑了笑,“我想有人會替我辦好這件事。”

“大帥是指虞世基?”

張鉉點了點頭,“他既然表示願意交我這個朋友,我就看看他的表現了。”

“如可如果他不守承諾呢?大帥怎麼能把命運放在別人手中。”

張鉉笑道:“不是還有一千多渤海軍士兵嗎?他們就是用來堵這個可能發生的漏洞。”

李靖無奈地嘆了口氣,他知道張鉉心意已定,不是自己能勸說了,張鉉明白他遺憾的心情,反過來勸他道:“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如果沒有渤海會在河北的活躍,恐怕我也回不了青州,天子爲什麼選我來河北,不就是因爲我沒有世家背景嗎?同樣,如果我剷除了渤海會,那我對天子就沒有什麼價值了,甚至還會成爲第二個楊義臣,所以我才說,現在留一個敵人對我纔是有益無害。”

“話雖有理,但卑職覺得風險還是太大了一點。”

張鉉又淡淡道:“河北不止被士族掌握,還有很多北齊舊貴族,他們在各縣依然擁有很大的勢力,他們有兄弟,有子侄,家族不亞於世家,人數千千萬萬,如果殺了這七十名被俘的渤海會成員,就等於給自己在河北平添一個仇敵,始終會被他們所仇視、反抗,如果不能把他們殺光,我覺得還不如讓他們爲我所用,渤海會能讓他們效忠,爲什麼我就不能讓他們支持?”

“大帥高明,還是我短視了!”李靖完全明白了張鉉的意圖,他心中有點慚愧。

張鉉卻笑了笑道:“你不是短視,只是我們二人的出發點不一樣,你是從世家角度考慮,而我卻是從上位者的角度考慮,所以選擇就不同,如果我出身世家,說不定我也會和你一樣的選擇。”

“大帥說得對,確實是.....出發點不同。”李靖想說張鉉是從君王的角度考慮問題,而自己是從臣子的角度考慮,但他猶豫了一下,這話卻沒有說出口。

張鉉明白李靖的心情,他也不再多說,便笑道:“回去吧!明天一早我們渡河返回齊郡,該抓緊時間清洗一下青州六郡的污垢了,在回來之前我就緊急下令,嚴禁青州放鷹或者鴿子。”

第1047章 改變計劃第494章 瓦崗內訌(上)第343章 蒙陰城堡第1162章 天下大戰(二十)第1088章 夜攻虎牢(上)第1180章 天下大戰(三十八)第1115章 一顆好棋第361章 聲東擊西第1043章 力辯擔保(下)第718章 遊行風波第628章 王亦要王第166章 左膀右臂第865章 故友重逢第268章 互不信任第563章 茂公歸降第310章 王孫聯手第681章 不省君意第592章 交出匪首第1114章 遷都之議第1094章 醉翁之意第893章 奇襲並北(二)第615章 交換人質第698章 奚人表態第1103章 函谷施壓第983章 太原戰役(二十四)第531章 白狼之戰(下)第527章 盛夏出兵第1179章 天下大戰(三十七)第390章 利益至上第658章 意外勝利第184章 利益攸關第306章 悄離洛陽(下)第819章 一路追蹤第364章 匡城激戰第246章 瓦崗規矩第865章 故友重逢第747章 反戈一擊第912章 沿街刺客第544章 黃氏決策第590章 甘爲鷹犬第1076章 唐使到來第261章 三家聯盟第1062章 永興之戰(二)第220章 疑兵之計第442章 竇府訃告第864章 懸崖勒馬第467章 李淵升權第727章 長遠規劃第883章 資政議事第43章 青石之經第828章 奇襲均陽第494章 瓦崗內訌(上)第937章 陷陣士兵第978章 太原戰役(十九)第496章 兩頭壓力第846章 彭澤激戰第410章 初爲人婦第36章 用之信之第259章 官場生意第525章 幽州使者第800章 黃氏請罪第116章 故友相逢第83章 勇救佳人第902章 矛盾激化第1032章 雙面間諜第336章 壽光船場(上)第340章 秘密拉攏第434章 歷陽世家第339章 出兵條件第1180章 天下大戰(三十八)第1143章 天下大戰(一)第759章 渙水截殺第441章 竇氏危機第829章 亡羊補牢第965章 太原戰役(六)第754章 坑王咬金(中)第435章 江都南市第370章 魯郡追擊第993章 意外情報第795章 備戰合肥(上)第528章 遼東柳城第240章 夜訪裴矩第144章 撲朔迷離第295章 英雄大會(十一)第237章 再次進京第1040章 推波助瀾第646章 視察魏郡第1170章 天下大戰(二十八)第1220章 偷襲河湟(上)第961章 太原戰役(二)第676章 長安立朝第222章 兵不厭詐第492章 內外勾結第1001章 金玉良言第734章 凱旋西歸第1015章 揭露真相第269章 文成議事第335章 面授機宜第1073章 變本加厲第78章 不打不識
第1047章 改變計劃第494章 瓦崗內訌(上)第343章 蒙陰城堡第1162章 天下大戰(二十)第1088章 夜攻虎牢(上)第1180章 天下大戰(三十八)第1115章 一顆好棋第361章 聲東擊西第1043章 力辯擔保(下)第718章 遊行風波第628章 王亦要王第166章 左膀右臂第865章 故友重逢第268章 互不信任第563章 茂公歸降第310章 王孫聯手第681章 不省君意第592章 交出匪首第1114章 遷都之議第1094章 醉翁之意第893章 奇襲並北(二)第615章 交換人質第698章 奚人表態第1103章 函谷施壓第983章 太原戰役(二十四)第531章 白狼之戰(下)第527章 盛夏出兵第1179章 天下大戰(三十七)第390章 利益至上第658章 意外勝利第184章 利益攸關第306章 悄離洛陽(下)第819章 一路追蹤第364章 匡城激戰第246章 瓦崗規矩第865章 故友重逢第747章 反戈一擊第912章 沿街刺客第544章 黃氏決策第590章 甘爲鷹犬第1076章 唐使到來第261章 三家聯盟第1062章 永興之戰(二)第220章 疑兵之計第442章 竇府訃告第864章 懸崖勒馬第467章 李淵升權第727章 長遠規劃第883章 資政議事第43章 青石之經第828章 奇襲均陽第494章 瓦崗內訌(上)第937章 陷陣士兵第978章 太原戰役(十九)第496章 兩頭壓力第846章 彭澤激戰第410章 初爲人婦第36章 用之信之第259章 官場生意第525章 幽州使者第800章 黃氏請罪第116章 故友相逢第83章 勇救佳人第902章 矛盾激化第1032章 雙面間諜第336章 壽光船場(上)第340章 秘密拉攏第434章 歷陽世家第339章 出兵條件第1180章 天下大戰(三十八)第1143章 天下大戰(一)第759章 渙水截殺第441章 竇氏危機第829章 亡羊補牢第965章 太原戰役(六)第754章 坑王咬金(中)第435章 江都南市第370章 魯郡追擊第993章 意外情報第795章 備戰合肥(上)第528章 遼東柳城第240章 夜訪裴矩第144章 撲朔迷離第295章 英雄大會(十一)第237章 再次進京第1040章 推波助瀾第646章 視察魏郡第1170章 天下大戰(二十八)第1220章 偷襲河湟(上)第961章 太原戰役(二)第676章 長安立朝第222章 兵不厭詐第492章 內外勾結第1001章 金玉良言第734章 凱旋西歸第1015章 揭露真相第269章 文成議事第335章 面授機宜第1073章 變本加厲第78章 不打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