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雙喜臨門

李春年約五十歲,長得又高又瘦,皮膚黝黑粗糙,他長期在都水監和工部任職,在江都他出任工部員外郎,新隋建立後,被張鉉破格提拔爲工部侍郎,這讓很多官員都感到驚訝。

甚至李春自己也想不到他居然會得到張鉉的重用,這讓原本對仕途已經絕望的李春又生出了新的希望,做事格外認真積極。

聽說要交給自己新的重任,他連忙躬身道:“請殿下吩咐,微臣會全力以赴!”

張鉉卻不提新任務之事,而是問道:“新城這邊需要多久才能完成?”

李春明白張鉉的意思,便指着遠處正在監督修城的一名官員道:“那人是工部郎中趙文意,是我的佐官,剩下的事情我都可以交給他去做,重要的事情已經完成,我不在也不會影響進度。”

張鉉點點頭,對李春道:“我想讓你去一趟遼東。”

李春一怔,半晌道:“微臣在遼東修建過臨遼宮,殿下是讓微臣去修復它嗎?”

“不是去修宮殿,去加固柳城的防禦,使它至少能抵禦十萬人的進攻,此事很緊急也很重要,恐怕你不能和家人一起過新年了。”張鉉有些歉然地對李春道。

李春默默點頭,隨即施禮道:“微臣明白了,這就去收拾一下,即可出發前往柳城!”

李春轉身走了,張鉉望着他背影走遠,心中卻在想着遼東之事,張鉉知道高句麗很可能會以幫助高烈復國爲藉口進攻遼東,但同時他也很期待高句麗攻打遼東。

“殿下!”

身後有人在叫他,張鉉回頭,卻是裴矩站在他身後不遠處。

張鉉走上前笑問道:“裴公怎麼不去看看宅地?”

裴矩微微一笑,“我有個孫子當中都令,這種事情就不用我操心了,我估計我會是最差的一塊地。”

“他自己選最差的一塊地就行了,裴公自己挑選,我來決定。”

“多謝殿下,其實也不急這一時,以後再挑吧!微臣有另一件事想和殿下說一說。”

張鉉點點頭,“裴公請說!”

裴矩向前一擺手,“殿下,我們能否走一走。”

兩人在鋪有石板的大道上緩緩而行,裴矩笑道:“殿下是否考慮舉辦一次科舉?”

“最近幾個月戰事頻繁,我暫時還沒有考慮到科舉之事。”

“殿下雖然很忙,但我們卻考慮了,我們都一致認爲可以在明年春天舉行一次科舉,面向天下士子的科舉,用殿下的話來說,就是唯纔是舉。”

“不考慮世家優先嗎?”張鉉笑了笑道。

“這個問題我們辯論過,其實能考上科舉之人基本上都是各地世家子弟,或者依附各大世家的門生,沒必要專門爲某幾個世家留名額,那樣反而會引來別的世家不滿,反正都是世家子弟,大家公平競爭,輸了也是自己才學不濟,大家也無話可說,殿下,我們已經達成共識,都願接受唯纔是舉。”

張鉉心中如明鏡一般,他知道就算是唯纔是舉也是幾大世家佔優勢,所謂的唯纔是舉實際上保護了各大世家的利益,對中小世家反而不公,所以裴矩等大臣支持唯纔是舉也就在情理之中。

不過科舉改革非同小可,在某種程度上,隋朝就是因爲廢除九品中正制,實施科舉制度才失去士族的支持,所以張鉉也不想在這件事情上和衆多大臣對立,他還是需要這些大臣的支持才能維持朝廷的存在。

張鉉笑了笑道:“這樣吧!煩請裴公按照正常手續寫一份奏卷,大家都表個態,如果是一致支持,那我也不會反對。”

裴矩就是在衆人的要求之下來試探一下張鉉的態度,張鉉的表態讓他心中暗喜,他隨即又笑道:“說起來還有點慚愧,我們的國子監祭酒至今還沒有任命,不知殿下可有合適人選?”

張鉉點了點頭,“我確實準備推薦一人,是原御史中丞杜淹,裴公覺得如何?”

裴矩愕然,“杜淹不是在洛陽出任吏部侍郎嗎?”

“他在洛陽被段達排擠,又不滿王世充專權,他是杜參軍的叔父,我讓杜參軍寫一封信給他,他便過來了。”

裴矩心中略略有些不悅,他本來是想推薦原國子監博士王善爲國子監祭酒,卻沒想到張鉉早就決定好了人選。

杜淹是關中士族中的著名人物,如果說張鉉重用京兆韋氏的韋雲起是因爲患難與共的緣故,那麼重用杜淹就意味着張鉉開始拉攏關中士族了。

但裴矩心中的不滿並不是因爲張鉉重視關中士族,而是張鉉在重要官職的任命上毫不含糊,大權獨攬,這已經是第三次反對他的推薦了。

前兩天,裴矩想推薦原禮部侍郎皇甫嵩出任內史侍郎,但張鉉卻任命剛從長安過來的蕭瑀爲內史侍郎,再前一次,裴矩建議崔君肅爲太常卿,但張鉉卻認爲崔君肅善於外交,便任命他爲鴻臚寺卿、突厥使。

總而言之,裴矩推薦之人張鉉一個都沒有重用,要麼就是改變任命,這讓裴矩感到很沒有面子,這次國子監祭酒人選又被張鉉否決了。

裴矩終於忍不住道:“殿下,杜淹雖然是舊臣,但他畢竟出身京兆士族,而太學生大多來自河北、中原和幷州,老臣覺得還是應該選擇山東士族比較合適。”

張鉉微微一笑,“裴公太拘泥於地域之見了,我們朝廷可不是山東河北的朝廷,而是天下社稷,京兆出身又有何妨,再說杜淹也是天下名士,治學嚴謹,號召力很強,讓他出任國子監祭酒,正好可以替我們招攬天下才俊,裴公說是不是?”

裴矩呵呵一笑,“殿下說得對,是老臣考慮不周。”

張鉉忽然想起一事,又問道:“這個王善是太原王氏吧?”

“正是,他是太原王氏家主王朔之弟。”

“我想見見他,他現在哪裡?”

“回稟殿下,他目前在北海郡。”

就在這時,一名親兵飛奔而至,向張鉉呈上一封家信,“啓稟殿下,益都府中緊急送來的鴿信。”

張鉉一怔,居然是家信,他不知家中發生了什麼事,連忙拆開信看了一遍,頓時大喜過望,妻子盧清和武娘分別給他生下一個女兒和兒子。

張鉉心花怒放,對裴矩笑道:“我要收拾一下,準備回益都了,大家一起回去吧!”

益都這幾天張燈結綵,喜氣洋洋,原因是齊王張鉉再得一對兒女,消息傳開後,益都民衆自發慶祝,家家戶戶把準備過年的彩燈提前掛了出來,爆竹聲不斷,彷彿新年來臨。

齊王府內也忙碌成一團,王妃生了愛女,二夫人生了貴子,雙喜臨門,前來慶賀的大臣家眷絡繹不絕,大事小事,府中上下都有點吃不消了。

盧清穿着月子服,戴着保暖帽半躺在軟榻上,這一次生產由於流血偏多,使她着實有點體虛,這段時間一直在靜養。

雖然天氣已經入冬,外面十分寒冷,但房間裡燒了兩盆炭火,使房間裡十分悶熱,盧清有點吃不消了,連忙讓幾名丫鬟將一隻炭盆擡出去。

三夫人新羽坐在盧清身旁,略顯得有點委屈,在中原生活了好幾年,她已漸漸褪去了草原女子的印記,肌膚也變得雪白細膩,眉眼間多了幾分溫婉,無論語言還是生活習慣都和漢族女子沒有區別了。

她父親曾被天子楊廣恩賜了楊姓,她便給自己改漢名爲楊新羽,被封爲良娣。

由於兩個夫人同時生產,家中大小事務都壓在她身上,她着實有點吃不消了,尤其她極不擅於應酬,大臣家眷們上門賀喜令她手足無措,不斷有尷尬之事發生。

“大姐,我做做府中之事就行了,應酬之事還是讓四妹去吧!”

盧清知道新羽的難處,便點頭答應了,“好吧!應酬之事我讓四妹去做,你只管照顧好兩個月婆和三個孩子就行了。”

新羽頓時如釋重負,終於不讓她去應酬了,她握着盧清的手笑道:“多謝大姐體諒小妹難處,那我去看看兩個孩子的情況,回頭再向大姐報告。”

盧清笑了笑,“知道你想溜了,去吧!”

新羽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起身去了,盧清又對旁邊梨香道:“去請四夫人過來。”

第1248章 安定決戰(下)第969章 太原戰役(十)第654章 倉皇西逃第439章 劉氏盛公第499章 斷其後路第214章 計取武城(四)第622章 風聲鶴唳第112章 新的任務第1023章 新的指示第731章 分而殲之第1171章 天下大戰(二十九)第289章 英雄大會(五)第1236章 奔襲險關第618章 早做安排第1207章 達成妥協第707章 挑撥離間第1187章 天下大戰(四十五)第906章 出使突厥第74章 三年之約第450章 江都事故第192章 兩千精銳第419章 反客爲主第534章 滿城風雨第114章 平壤登陸第153章 敲邊補縫第988章 太原戰役(二十九)第439章 劉氏盛公第381章 當街試弓第761章 兩將激戰第1214章 廢儲之爭(二)第85章 情到深處第442章 竇府訃告第353章 魯郡伏擊第1197章 長安消息第698章 奚人表態第1129章 三郡換一第1141章 天閣議政(上)第873章 官場鐵律第1145章 天下大戰(三)第933章 戰爭來臨第387章 解惑答疑第267章 一石破浪第202章 考察河灘第958章 夜襲紫河(上)第849章 武德廷議第389章 李淵之策第737章 旁觀者清第848章 緊急撤退第327章 安撫民心第848章 緊急撤退第1244章 兵臨城下第899章 奇襲並北(八)第253章 夜晚來客第1031章 八面來風第835章 錢塘斷橋第709章 北方盟友(上)第98章 用人之道第18章 擒賊擒王第951章 紫微刺客第437章 威脅逼問第433章 寬嚴相濟第1231章 唐宮政變(三)第249章 校場比武(下)第13章 玄武火鳳第1245章 再度政變(上)第1168章 天下大戰(二十六)第705章 西撤燕城第1024章 出兵靈武第518章 派出御史第452章 北上追擊第800章 黃氏請罪第473章 雖遠仍援第737章 旁觀者清第553章 救援黎陽第672章 新年悄至第738章 尚書之爭第898章 奇襲並北(七)第1043章 力辯擔保(下)第284章 尤通抉擇第965章 太原戰役(六)第172章 強渡膠水(下)第295章 英雄大會(十一)第623章 緊急出城第129章 都督拉攏第851章 老將建議第656章 不戰而退第248章 校場比武(上)第419章 反客爲主第318章 裡應外合第927章 再回北海第888章 絕密任務第937章 陷陣士兵第110章 牛刀小試(下)第215章 彈盡糧絕第1190章 關中危機(二)第323章 步步險境第169章 突襲高密第214章 計取武城(四)第331章 首次交換第636章 陰差陽錯
第1248章 安定決戰(下)第969章 太原戰役(十)第654章 倉皇西逃第439章 劉氏盛公第499章 斷其後路第214章 計取武城(四)第622章 風聲鶴唳第112章 新的任務第1023章 新的指示第731章 分而殲之第1171章 天下大戰(二十九)第289章 英雄大會(五)第1236章 奔襲險關第618章 早做安排第1207章 達成妥協第707章 挑撥離間第1187章 天下大戰(四十五)第906章 出使突厥第74章 三年之約第450章 江都事故第192章 兩千精銳第419章 反客爲主第534章 滿城風雨第114章 平壤登陸第153章 敲邊補縫第988章 太原戰役(二十九)第439章 劉氏盛公第381章 當街試弓第761章 兩將激戰第1214章 廢儲之爭(二)第85章 情到深處第442章 竇府訃告第353章 魯郡伏擊第1197章 長安消息第698章 奚人表態第1129章 三郡換一第1141章 天閣議政(上)第873章 官場鐵律第1145章 天下大戰(三)第933章 戰爭來臨第387章 解惑答疑第267章 一石破浪第202章 考察河灘第958章 夜襲紫河(上)第849章 武德廷議第389章 李淵之策第737章 旁觀者清第848章 緊急撤退第327章 安撫民心第848章 緊急撤退第1244章 兵臨城下第899章 奇襲並北(八)第253章 夜晚來客第1031章 八面來風第835章 錢塘斷橋第709章 北方盟友(上)第98章 用人之道第18章 擒賊擒王第951章 紫微刺客第437章 威脅逼問第433章 寬嚴相濟第1231章 唐宮政變(三)第249章 校場比武(下)第13章 玄武火鳳第1245章 再度政變(上)第1168章 天下大戰(二十六)第705章 西撤燕城第1024章 出兵靈武第518章 派出御史第452章 北上追擊第800章 黃氏請罪第473章 雖遠仍援第737章 旁觀者清第553章 救援黎陽第672章 新年悄至第738章 尚書之爭第898章 奇襲並北(七)第1043章 力辯擔保(下)第284章 尤通抉擇第965章 太原戰役(六)第172章 強渡膠水(下)第295章 英雄大會(十一)第623章 緊急出城第129章 都督拉攏第851章 老將建議第656章 不戰而退第248章 校場比武(上)第419章 反客爲主第318章 裡應外合第927章 再回北海第888章 絕密任務第937章 陷陣士兵第110章 牛刀小試(下)第215章 彈盡糧絕第1190章 關中危機(二)第323章 步步險境第169章 突襲高密第214章 計取武城(四)第331章 首次交換第636章 陰差陽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