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盧崔分道

隋帝楊廣於六月初一再次啓程前往江都,一千餘艘船隻綿延百里,十萬驍果軍護衛在船隊兩邊,浩浩蕩蕩,聲勢浩大。

但船隊航行卻十分緩慢,走了近半個月才抵達下邳郡,和去年南巡江都相比,今年百官們的心情都頗爲沉重,大家隱隱感到,這一次天子去江都並非南巡,而是有遷都的意思。

官員們三五成羣整天聚在一起商議,各種猜測議論一路不斷,若是從前,天子絕對不允許官員私下聚會,嚴禁拉幫結派,交結朋黨,但現在天子已經不聞不問了,任由百官們所爲。

在一艘四品以上玄武級的官船上,十幾名官員正聚集在國子監祭酒盧倬的船艙內,這些官員都出身河北士族,他們原本以崔召爲領袖,但從年初開始,他們便漸漸聚集在盧倬身邊,盧倬事實上已取代崔召成爲了朝官的河北士族領袖。

“我已得到確切消息!”

原渤海太守、現任太常少卿崔煥捋須對衆人笑道:“渤海會倉促從涿郡撤軍的真實原因是張將軍襲擊了渤海會的老巢,逼迫高烈不得不撤軍,據說張將軍抓了一些人,但具體細節不詳。”

最近河北發生了一系列的大事,讓衆人十分擔心和關注,但這件事卻隨着張鉉的出兵而解決,這裡面的具體原因又讓衆人議論紛紛,尋求真相。

衆人頓時交頭接耳,崔煥又問盧倬道:“盧兄有什麼消息嗎?”

盧倬坐在主位,當初他剛到朝廷爲官時,並不受衆人重視,尤其崔召對他冷淡傲慢,一些河北士族的聚會甚至不通知他參加,可現在他卻變成了河北士族領袖,在朝廷中的地位舉足輕重。

不僅裴矩、虞世基等權臣對他恭敬有加,連天子也開始重視盧家,任命盧楚爲洛陽留守的輔佐大臣之一。

這一連串的變化使盧倬不得不感嘆事態炎涼。人情冷暖。

當然,他很清楚自己地位得以翻身的真正原因,是因爲他有了一個擁有軍隊實權的女婿。

張鉉重返青州和河北,讓河北世家們都意識到他們的命運很可能是掌握在張鉉手中。對盧倬的態度轉變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盧倬見衆人都向自己望來,便覺得有必要說幾句,以緩解大家焦慮的情緒。

他便笑道:“我只有兩個消息,一個消息是羅藝軍隊已進駐薊縣,控制住了幽州。高烈已經退出幽州,短時間內不會再進去,另一個消息是,高慧在齊郡和隋軍談判,我也猜測是有渤海郡的人物落入張將軍手中,否則高烈不會就這麼放棄奪取幽州的機會。”

“盧公的消息可靠嗎?”旁邊一直沒有吭聲的崔林問道。

崔林是崔召族弟,原是上谷郡丞,現出任禮部郎中,崔召藉口身體不適,不再參加河北士族的聚會。便改由崔林替他出席。

崔林話音剛落,尚書左丞李壽節便不悅道:“盧公的消息怎麼會不可靠呢?崔老弟不要再有這種質疑,質疑太多,讓我們都無所適從了。”

衆人紛紛應和李壽節的話,崔林只得又沉默了,這時,李壽節又有點擔憂地問道:“盧公,傳聞這次天子南巡其實是遷都,我們若被困在江都,將來會不會回不了河北?”

李壽節的擔憂也是所有人的擔憂。衆人都望向盧倬,盧倬沉吟一下道:“眼前的局勢確實比較微妙,不過大家也看到了,這幾年局勢風雲跌宕。我們誰都不知道明天會怎麼樣?所以我覺得根本不要考慮將來能不能回河北之類的假設,順其自然是最好的選擇,我想,腳是長在我們自己身上,我想去哪裡,誰又攔得住?”

“盧公說得有道理!”

衆人紛紛感慨。“擔憂太多確實沒有什麼意思,自尋煩惱罷了!”

“盧倬真是這麼說嗎?”在另一間船艙內,崔召負手望着窗外冷冷問道。

崔林連忙道:“他確實說張鉉抓住了渤海會的重要人物,而且我也覺得如果不是這個原因,高烈怎麼可能放棄奪取幽州的機會?”

“這個我知道,不用你解釋!”

崔林嚇得不敢吭聲,垂手而立,崔召負手在船艙內來回踱步,目光十分陰鶩,自從崔盧兩家聯姻失敗後,崔盧兩家的關係便漸漸走向冷淡,尤其盧倬取代他崔召成爲河北士族領袖,盧家的風頭開始壓過崔家,使崔盧兩家的關係更逐步趨向破裂。

崔召尤其嫉妒盧倬的崛起,在他看來,盧倬無非是有一個掌握兵權的女婿罷了,所以盧倬纔會那麼囂張,不過崔召也承認,在亂世漸漸到來的今天,軍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盧家確實走了一步好棋,得到張鉉爲婿。

崔召心裡很清楚,盧倬成爲朝廷河北士族領袖後,下一步必然是范陽盧氏超越博陵崔氏,成爲河北士族首領,這纔是崔召心中最爲擔心之事,崔召心中如明鏡一般,要想阻止盧家上位,就必須拿下張鉉。

崔召停下腳步又問道:“盧倬有什麼證據證明他的消息確切?”

崔林嘆了口氣道:“我也是這麼問,沒想到卻觸了衆怒,衆人都指責我不該質疑,不過我覺得盧倬一定有什麼證據,很可能是他收到兒子的信。”

這種猜測對崔召沒有半點意義,他沉思片刻,決定還是要去找裴矩談一談這件事。

崔召和裴矩的交情始於張鉉和盧家的聯姻,裴矩想利用崔家來施壓盧家取消這門婚事,雖然最終沒有成功,但裴矩卻由此成爲了崔召的後臺。

正是在裴矩的大力推薦下,崔召之子崔文象升官神速,一個月前被提升爲京兆主簿,成爲大隋最年輕的五品官之一。

船倉內,裴矩正在給張鉉寫一封信,這兩個月是大隋軍方的鉅變時期,張瑾、張須陀、宇文述、薛世雄、魚俱羅、郭絢六位大將軍因各種原因先後去世,楊義臣轉爲禮部尚書,只剩下屈突通、雲定興和陳棱、李景四位大將軍,屈突通鎮守關中,雲定興留守河洛,陳棱守江淮,李景守關內。

隨着老一代大將消退,一批新的領軍大將卻迅速崛起,太原李淵、河北張鉉、洛陽王世充、潼關宋老生、幽州羅藝、江陵蕭銑、驍果衛宇文化及等等。

其中讓裴矩深感遺憾的是,他失去了對張鉉的控制,有段時間張鉉曾經是他的人,但今天,張鉉在青州和河北做了什麼,他裴矩一無所知。

裴矩也知道自己曾經犯過一些錯誤,尤其是聯姻上的錯誤,他不該考慮拿裴氏庶女來配爲張鉉正妻,正是張鉉對這門婚事的拒絕使他們漸漸分道揚鑣,當然,裴矩也逐漸瞭解張鉉,他絕不願意受任何人的控制,合作可以,但附庸卻不行。

這兩天裴矩也得到一點消息,張鉉攻破了渤海會的老巢,迫使渤海會不得不從幽州撤軍,挽救了幽州的危局,而且傳言說張鉉抓住了渤海會數十名重要成員,卻不知道這個消息的真僞。

裴矩終於忍不住,他想親自寫信問一問張鉉。

裴矩放下筆,將麻紙吹乾,這才慢慢捲起,將信放進一隻木筒裡。

就在這時,門外有隨從稟報,“老爺,崔侍郎有急事求見!”

裴矩笑着點點頭,“請他進來吧!”

幷州士族從來都是河北士族和關隴士族的紐帶,在幷州的兩大士族中,太原王氏與河北士族關係密切,而聞喜裴氏則和關隴士族關係更深,幷州兩大士族各有傾向。

但裴矩一直想找機會打破這個傳統,將裴家勢力也延伸到河北,博陵崔氏無疑就是一個極好的突破點。

裴矩已經和崔召達成聯姻共識,崔召嫡長子崔文象將迎娶裴矩的嫡孫女,這樣一來,博陵崔氏就成爲裴家進入河北的一座橋樑。

片刻,崔召快步走進艙內,躬身施禮道:“小侄參見世叔!”(。)

第587章 兵圍南皮第1231章 唐宮政變(三)第236章 監軍懷靜第902章 矛盾激化第1139章 緊急求和(下)第1020章 被迫出兵第265章 金銀錘戰第621章 宇文兄弟第404章 母女和解第479章 天下勤王(五)第458章 控制東海(下)第1210章 誰是刺客(上)第1203章 脣亡齒寒第485章 宇文之死第501章 郭絢出兵第411章 滎澤匯兵第1026章 兵臨城下第441章 竇氏危機第228章 百密一疏第1085章 駐兵襄陽第439章 劉氏盛公第935章 虎谷夜警第931章 草原異動(上)第1051章 意外情報第509章 十萬火急第1055章 釜底抽薪第229章 計中之計第672章 新年悄至第1212章 誰是刺客(下)第172章 強渡膠水(下)第758章 思慮退路第917章 帳篷酒館第842章 兵臨弋陽第353章 魯郡伏擊第1章 莫非天意第1118章 女兒心思第155章 人情到底第314章 尉遲初戰第1018章 圍城打援(下)第336章 壽光船場(上)第932章 草原異動(下)第790章 江都消息第38章 矛盾激化第352章 將計就計第814章 匪影疑蹤第602章 向東求救第353章 魯郡伏擊第783章 長安來使第379章 宇文父子第1194章 分權制衡第388章 三見帝王第39章 當堂對質第655章 奪取幽州第708章 蠶食戰略第607章 竇威讓步第385章 王屋猛將第176章 深夜來客第170章 兵臨高密第127章 戰馬風波第840章 虎穴奪子第1244章 兵臨城下第670章 假手於人第718章 遊行風波第532章 無路可走第853章 滴水不漏第285章 英雄大會(一)第873章 官場鐵律第167章 厲兵秣馬第306章 悄離洛陽(下)第197章 渤海之謀第758章 思慮退路第161章 臨行前夕第1023章 新的指示第429章 初戰不利第1130章 勉爲其難第1229章 唐宮政變(一)第223章 保衛臨淄第700章 突襲烏骨第561章 圍困新鄉第65章 勇救酋王第550章 調兵遣將第1105章 南城突破(上)第1006章 誅心之戰(下)第558章 禮讓黎陽第631章 黑白通吃第824章 政治交換第1070章 王鄭野望第894章 奇襲並北(三)第1140章 雪後巡視第515章 談判難成第672章 新年悄至第1009章 武德議事第1098章 計取武關第1149章 天下大戰(七)第148章 竇慶之謀第760章 沙場單挑第1110章 直擊病根第325章 趁火打劫第858章 天羅地網第1212章 誰是刺客(下)
第587章 兵圍南皮第1231章 唐宮政變(三)第236章 監軍懷靜第902章 矛盾激化第1139章 緊急求和(下)第1020章 被迫出兵第265章 金銀錘戰第621章 宇文兄弟第404章 母女和解第479章 天下勤王(五)第458章 控制東海(下)第1210章 誰是刺客(上)第1203章 脣亡齒寒第485章 宇文之死第501章 郭絢出兵第411章 滎澤匯兵第1026章 兵臨城下第441章 竇氏危機第228章 百密一疏第1085章 駐兵襄陽第439章 劉氏盛公第935章 虎谷夜警第931章 草原異動(上)第1051章 意外情報第509章 十萬火急第1055章 釜底抽薪第229章 計中之計第672章 新年悄至第1212章 誰是刺客(下)第172章 強渡膠水(下)第758章 思慮退路第917章 帳篷酒館第842章 兵臨弋陽第353章 魯郡伏擊第1章 莫非天意第1118章 女兒心思第155章 人情到底第314章 尉遲初戰第1018章 圍城打援(下)第336章 壽光船場(上)第932章 草原異動(下)第790章 江都消息第38章 矛盾激化第352章 將計就計第814章 匪影疑蹤第602章 向東求救第353章 魯郡伏擊第783章 長安來使第379章 宇文父子第1194章 分權制衡第388章 三見帝王第39章 當堂對質第655章 奪取幽州第708章 蠶食戰略第607章 竇威讓步第385章 王屋猛將第176章 深夜來客第170章 兵臨高密第127章 戰馬風波第840章 虎穴奪子第1244章 兵臨城下第670章 假手於人第718章 遊行風波第532章 無路可走第853章 滴水不漏第285章 英雄大會(一)第873章 官場鐵律第167章 厲兵秣馬第306章 悄離洛陽(下)第197章 渤海之謀第758章 思慮退路第161章 臨行前夕第1023章 新的指示第429章 初戰不利第1130章 勉爲其難第1229章 唐宮政變(一)第223章 保衛臨淄第700章 突襲烏骨第561章 圍困新鄉第65章 勇救酋王第550章 調兵遣將第1105章 南城突破(上)第1006章 誅心之戰(下)第558章 禮讓黎陽第631章 黑白通吃第824章 政治交換第1070章 王鄭野望第894章 奇襲並北(三)第1140章 雪後巡視第515章 談判難成第672章 新年悄至第1009章 武德議事第1098章 計取武關第1149章 天下大戰(七)第148章 竇慶之謀第760章 沙場單挑第1110章 直擊病根第325章 趁火打劫第858章 天羅地網第1212章 誰是刺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