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上兵伐謀

“嗚……嗚嗚……”號角長鳴,劃破了荒野上空,沉重又蒼涼。

伴隨着雄渾悠長的號角,叛軍的弓箭手開始進入了射擊範圍,就位拉弓,與此同時,鐵騎出動,洶涌而來,片刻功夫,蹄聲如雷,戰馬如浪。

朝廷隋軍這一方,長弓手、腳弩手也準備就緒了。

“放箭!”

箭矢以四十五度角射出去,漫天都是箭魚,朝着對面的方陣猛射過去,落到敵方那邊,固定範圍的殺傷。

前排甲士們則以盾牌抵擋,落下來的箭矢被擋住了大部分。

“騎兵出擊!”

羅昭雲喝令下去,三千鐵騎出擊,由亞將寧武飛統率,轟隆隆地震響,朝着撲捲過來的五千起兵殺去。

在人數上,不論是步兵還是鐵騎兵,隋軍先鋒都不佔優勢。

如果能發揮最大的戰力,全靠主將指揮了。

大戰開始了。

騎兵冒着箭雨,快速衝鋒,此刻,箭急射、馬疾馳,各相爭鋒,騎兵馳出幾十步,恰恰迎上第一輪箭雨,一時人喊馬嘶,一些倒黴的騎士中箭,就如腳下中了絆馬索一般,頓時仆倒一片。

但第二輪箭雨還沒等射出,騎兵就已經衝撞在一起,使得雙方的弓箭手,都沒有朝着騎兵交戰區域射箭,以防傷到了自己的人。

兩股鐵騎兵就像黃河中兩股巨浪匯合的剎那,疾馳的慣性,剎那的凝止,然後便是人仰馬翻,血肉橫飛,骨骼斷裂,被踩踏的聲音不絕於縷。

“殺殺——”

“噗噗噗!”

刀聲脆響,血光噴濺,不時有人被挑落、砍殺、刺死,這樣殘酷的戰場,每一個人都在拼命地揮滅這生命,剛剛還在捨生忘死的屠殺着別人的,可能下一秒已是身死,成爲馬蹄下的一堆肉泥。

頓時間,這片廝殺區域,血腥撲鼻,殘肢斷腿,首級飛滾,流血成渠,一片煉獄了。

哐哐哐!

雙方大軍開始移動,就如同兩座大山向前匯合,各自投入了一萬步兵方陣,要進行主力交戰了。

這次隋軍派出去的亞將爲長孫超,他是營內支持羅昭雲北進的主戰派,所以,羅昭雲要把帶主力廝殺的任務,交給信得過的人,無可非議。

“殺——”

雙方步兵甲士,開始廝殺了,隋軍這次以長槍、長毛爲主,這是羅昭雲有意的挑選,他今日來傳授了一套簡單又實用槍術給這羣甲士,是他結合後世的一些軍隊作戰想法,加上自己在古代習武的經驗,編織的一種槍技,對於這些禁軍士兵而言,更爲實用一些。

簡單狠辣的殺招,越直接有效,一杆長槍在手,無論馬背上衝鋒,還是徒步衝殺,單打獨鬥,優勢都較明顯。

羅昭雲很清楚自己的優勢不在武力,而在於視野。

他來自兩千年之後,在互聯網和歷史書籍上,看到了太多的粗淺知識,雖然後代人,每個人都能明白的淺在道理,但是放在隋唐時代,往往就是新觀點、新穎主意。

這時候,隋軍的一萬兵力,明顯士氣更強,壓制住了一萬叛軍的勢頭,主將紇單貴看到之後,再次發出一萬大軍,增援上來,抵擋住了隋軍的推進。

羅昭雲見狀之後,吩咐打出令旗,再派出兩千多人增入,然後大軍變陣,雙翼擴出後,要把激戰的叛軍收攏鶴翼陣之內。

而叛軍使用的是魚鱗陣,主要在於中間突破,所以紇單貴又派出了五千兵力,重點在於撕破中間區域,向隋軍的大陣衝過去。

此刻,隋軍的兵力不如叛軍多,甚至少了近半,所以大戰的區域,已經趨於下風了。

羅昭雲滿臉的肅穆,仍保持鎮定,但身旁的兩位亞將,侯莫陳嬰和周伯濤都暗暗焦急起來,一旦大敗,他們將無路可退,被掩殺下去,都會死無葬身之地。

不但二人心中清楚,就是其它俾將、都尉,甚至士兵也心中多少明白。

黃河北岸,只有兩萬的先鋒軍,一旦失利,可想而知,推不可退,哪怕撤到黃河邊,人士死路一條。

不少武將心中,開始對羅昭雲這次冒進決戰,都有些不滿了,覺得他年輕氣盛,貪功心切,纔會這樣沒有常識,一點都不穩重。

“羅將軍,我軍列陣兵馬,不足兩萬,至少缺少了三千人,難道都逃了?”侯莫陳嬰在一旁責問,語氣有些變了,現在他們這一方,撐死只有一萬七千人,當投入了三千騎兵,一萬兩千的甲士後,只有不足兩千人了。

除掉弓箭手和侍衛軍外,還有一千多士兵可以調用,等待戰場上的兵力抵擋不住,馬上就能潰敗下來。

“山人自有妙計!”羅昭雲並沒有直接回答,事實上,他在出兵之前,提前分出了三千的甲士,讓信得過的幾位校尉帶領,已經提前埋伏出去,用於奇兵之效。

“是時候了。”羅昭雲派人招來郭孝恪道:“郭校尉,魚鱗陣形的弱點在於尾側,本將軍命令你,立即帶領三百侍衛鐵騎,繞過去,襲擊敵軍的尾部!”

“遵命!”郭孝恪雖然不知道原由,以及帶走三百侍衛軍,由何人來保護羅將軍,但是大戰當前,他不敢稍有質疑和停滯,完全服從,要絕對信任主將。

當郭孝恪帶着三百鐵騎從後面奔出,去繞襲敵軍陣形的時候,羅昭雲又下令,吹起了號角,並放出信號箭。

頃刻,從一處側面的山坳處,響起了喊殺聲和鑼鼓聲,旌旗招展,塵土飛揚,一千的伏兵,從叛軍的左側數百米外衝出,煙塵滾滾,像是有數千人馬一般。

“報——,不好了,紇將軍,左側發現了隋軍的伏兵,疑似有數千兵馬!”

紇單貴聞言皺眉道:“這不可能,隋軍先鋒不是隻有兩萬兵力嗎?難道還暗藏了其餘兵力,設此伏兵?”

有俾將說道:“紇將軍,也許隋軍來的並不是兩萬兵馬,早暗中運來更多兵力,沒有被我們發覺。”

“立即迎敵!”

一位叛軍副將前去陣形左邊指揮,調動了數千人馬,倉促迎戰,其實心中都有些疑惑和擔憂。

這邊剛打起了,從叛軍右側的數百米叢林內,再次響起了喊殺聲,號角吹動,鑼鼓沖天,又有一支隋軍殺出來,要夾攻叛軍,而且那聲勢更大了。

旌旗飛舞,草木皆兵,似有無窮的兵力源源衝出一般,這回讓廝殺的叛軍們,心中都不安起來,氣勢一下子衰弱下來,擔心被隋軍給包圍了。

第六百五十四章 交人交心第七百二十六章 回京訴苦第七十二章 刀法絕倫第七百九十八章 先破朱陽城第一百五十九章 上兵伐謀第七百一十四章 唐政不穩第七百八十一章 秋季大典第七百二十三章 瓦崗軍之威第九百二十一章 大勢已去第三百七十一章 被迫棄城第八百二十六章 解圍成皋第五百一十章 大婚之日第三百七十八章 有備而來第六百七十一章 乘勝追殺第七百一十九章 喜憂各不同第六百三十七章 圖謀隴右第六百四十章 話不投機第六百四十六章 倒戈第二百四十章 龍爭虎鬥第八百二十四章 低調出徵第三百七十二章 招募驍果衛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進駐江都城第二十九章 權謀之術第九百八十一章 父女重逢第二百五十五章 太子歸西第九百八十四章 禦敵之策第八百三十二章 一決雌雄(上)第三百五十五章 冶鐵生意第七百九十九章 鄭國舉措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突來驟變第六十七章 騎虎難下第五百八十三章 美人計第五百九十一章 撮合第六百七十二章 吐蕃議和第二百五十五章 太子歸西第一百四十一章 不死不休第七百一十六章 與唐交鋒第六百零六章 退位讓賢第四百四十五章 拔裡速對決第七百三十章 武鬥不如牀鬥第七百零八章 斷其糧草第七百四十四章 三方結盟第六百四十二章 禁典預言第六十一章 別離酒第九百五十二章 針鋒相對第六百零三章 走馬上任第八百二十一章 夏國反應第六百零七章 謀劃戰略集結號(重要通知)第十一章 遇襲第二十七章 退敵第八百五十章 雄關漫漫,堅厚如鐵第八百七十四章 斬玄霸第八百四十五章 心壑難填第七百六十六章 李唐江山危第七百章 立國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東巡洛陽第三百二十一章 綿裡藏針第三百四十七章 榮歸故里第九百三十九章 運籌帷幄之中第五百三十三章 各自發展第三百一十四章 高句麗第一百三十八章 仁壽宮變 中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大難臨頭各自逃第三百四十三章 是與非第八百零三章 陣前投誠第七百二十四章 戰力銳減的驍果衛第五百八十七章 羣情激憤第九百四十八章 大戰前夕的平靜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年之約第一百零八章 落幕第六百八十二章 反與不反的爭論第十章 天高任鳥飛第五章 廟堂之爭第兩百零七章 朝議科舉第三百三十八章 亂局將啓第二百六十一章 一戰告捷第一百三十九章 仁壽宮變 下第七百三十章 武鬥不如牀鬥第一百零三章 小郡主第九百八十五章 一蓑煙雨任平生第一百六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七百九十九章 鄭國舉措第六百三十五章 恩威並重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來自江淮的戰報第三百八十六章 面聖第八百八十三章 駕馭羣臣第四十四章 大軍北進第七百四十二章 巨大壓力第一百一十二章 紅顏知己第一百七十二章 先定軍心第五百三十六章 河北軍第二百三十二章 風波欲來第五百五十九章 黃雀在後第七百一十五章 進軍扶風第二百八十六章 託孤之意第九百四十三章 破胡虜第二百八十二章 談婚事
第六百五十四章 交人交心第七百二十六章 回京訴苦第七十二章 刀法絕倫第七百九十八章 先破朱陽城第一百五十九章 上兵伐謀第七百一十四章 唐政不穩第七百八十一章 秋季大典第七百二十三章 瓦崗軍之威第九百二十一章 大勢已去第三百七十一章 被迫棄城第八百二十六章 解圍成皋第五百一十章 大婚之日第三百七十八章 有備而來第六百七十一章 乘勝追殺第七百一十九章 喜憂各不同第六百三十七章 圖謀隴右第六百四十章 話不投機第六百四十六章 倒戈第二百四十章 龍爭虎鬥第八百二十四章 低調出徵第三百七十二章 招募驍果衛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進駐江都城第二十九章 權謀之術第九百八十一章 父女重逢第二百五十五章 太子歸西第九百八十四章 禦敵之策第八百三十二章 一決雌雄(上)第三百五十五章 冶鐵生意第七百九十九章 鄭國舉措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突來驟變第六十七章 騎虎難下第五百八十三章 美人計第五百九十一章 撮合第六百七十二章 吐蕃議和第二百五十五章 太子歸西第一百四十一章 不死不休第七百一十六章 與唐交鋒第六百零六章 退位讓賢第四百四十五章 拔裡速對決第七百三十章 武鬥不如牀鬥第七百零八章 斷其糧草第七百四十四章 三方結盟第六百四十二章 禁典預言第六十一章 別離酒第九百五十二章 針鋒相對第六百零三章 走馬上任第八百二十一章 夏國反應第六百零七章 謀劃戰略集結號(重要通知)第十一章 遇襲第二十七章 退敵第八百五十章 雄關漫漫,堅厚如鐵第八百七十四章 斬玄霸第八百四十五章 心壑難填第七百六十六章 李唐江山危第七百章 立國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東巡洛陽第三百二十一章 綿裡藏針第三百四十七章 榮歸故里第九百三十九章 運籌帷幄之中第五百三十三章 各自發展第三百一十四章 高句麗第一百三十八章 仁壽宮變 中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大難臨頭各自逃第三百四十三章 是與非第八百零三章 陣前投誠第七百二十四章 戰力銳減的驍果衛第五百八十七章 羣情激憤第九百四十八章 大戰前夕的平靜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年之約第一百零八章 落幕第六百八十二章 反與不反的爭論第十章 天高任鳥飛第五章 廟堂之爭第兩百零七章 朝議科舉第三百三十八章 亂局將啓第二百六十一章 一戰告捷第一百三十九章 仁壽宮變 下第七百三十章 武鬥不如牀鬥第一百零三章 小郡主第九百八十五章 一蓑煙雨任平生第一百六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七百九十九章 鄭國舉措第六百三十五章 恩威並重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來自江淮的戰報第三百八十六章 面聖第八百八十三章 駕馭羣臣第四十四章 大軍北進第七百四十二章 巨大壓力第一百一十二章 紅顏知己第一百七十二章 先定軍心第五百三十六章 河北軍第二百三十二章 風波欲來第五百五十九章 黃雀在後第七百一十五章 進軍扶風第二百八十六章 託孤之意第九百四十三章 破胡虜第二百八十二章 談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