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高句麗

隋煬帝對高句麗厭煩之極,早就要興討伐,始終沒有一個最佳藉口,這一次,不得不擡到朝會明面上來。

高句麗盤踞東北一帶已久,最早見於《漢書》,在東漢、三國時代就已經出現了,與中原政權時戰時和,由於地處中原腹地偏遠,所以中原朝廷,始終沒有徹底消滅這個國家。

東晉五胡亂華之後,高句麗利用中原混戰之機,不斷侵襲幽州一帶,與後來的北齊、北周也都有戰爭。

即便大隋建立之後,也曾發動幾次侵襲,只是實力不足以攻入中原,每次折戟而歸,但是對邊疆造成一定隱患。

“牛僕射,你學識淵博,爲衆臣講一講高句麗的起源,還有朝政形式吧,讓衆卿心中有個數。”

僕射牛弘站出來,已經年過花甲,六十三四的年紀,從文臣首列中站出來,先朝着隋煬帝雙手虛什一禮,然後轉身環顧文武大臣,開口道:“【高句麗】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武帝時期,後被記錄於《漢書》中,但只是地理詞,並非一個國家。據《三國志》載,西漢末年,扶余王子朱蒙因與其他王子不和,逃離扶餘國到東南,建立高句麗;其成立的初期可能是由濊貊人和部分遷移到這一地區的扶余人組成的。”

“後來高句麗崛起,擴大疆域,逐漸吞併扶余,向西吞了遼東之地,向東侵佔部分朝鮮半島,與漢朝對立,並且爆發戰爭,漢軍勝利,使高句麗被迫向東遷都到丸都城。西漢亡國後,曹魏朝廷與高句麗同樣發生戰爭,也取勝了,奪回遼東,高句麗東川王逃到沃沮。”

“不過,曹魏摧毀了丸都城後以爲高句麗滅亡了,所以沒有繼續追擊,很快就撤軍了,僅過數十年,高句麗就重建了丸都城,並開始襲擊遼東、樂浪等郡縣,發展壯大,與朝鮮半島的土著人建立的百濟和新羅三足鼎立。”

“開皇九年,我大隋統一南北,要求周邊邦國依附爲臣屬國,並得到了大多數國家的認可,只有高句麗對此陽奉陰違,不以爲然,還不到派兵滋擾我大隋東北邊界。開皇十八年,高句麗竟先發制人攻打遼西,引發第一次兩國之戰,但當先帝準備興重兵問罪時,高句麗王勿忙上表謝罪,自稱‘遼東糞土臣元’,於是得到赦免。但是,這些年中,高句麗仍舊四處聯結反隋勢力,北齊遺族,突厥,契丹,室韋,靺鞨等遊牧部落,都暗中跟高句麗有往來,實乃我大隋東北邊關一大患!”

朝中文武百官聽完之後,臉色各異,頻頻點頭,如此說來,這高句麗的確是大隋北邊的一個禍患。

不過,興兵之事,關乎國之根本,能不動兵,最好不要大規模發動,否則,再強的國力也支撐不住,當年西漢鼎盛時候,漢武帝曾喊出‘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的強勢口號,不斷作戰,頗有窮兵贖武的架勢!

雖然西漢大軍擊敗不少番邦,整治邊患,但西漢連年征戰,消耗過多的國力,戰死百萬壯丁,漢朝從此由盛轉衰,在漢武帝晚年時候,他也意識到了自己功業得失,並對子孫叮囑,輕易不要動兵,國之興亡之大事!

所以說,發動國戰,一定要考慮得失,慎重分析,不但打仗是否能勝,還要看發動多大規模,是否有必要,作戰的方式如何等等?

朝中武將如周法尚、楊義臣、郭衍、於仲文、樊子蓋、麥鐵杖、魚俱羅等人聽到將有戰事,輪到武將出頭,自然摩拳擦掌,暗自期待。

但有文臣卻覺得剛平完吐谷渾,又開鑿運河,修長城等,步調太快,不利於大隋的穩定。

如內史侍郎辛公義,剛正不阿,曾查處過豫章王楊暕的親信,絲毫沒有給楊暕面子,從而被後者記恨,卻並不在乎。

辛公義站出來道:“陛下,高句麗地處偏遠遼東之外,要對其用兵,調動中原軍隊恐怕數目龐大,兵力、糧草運輸、作戰消耗等都龐大無比,高句麗不同於吐谷渾,經營那裡數百年,扼守遼西走廊,易守難攻,東面又是茫茫大海,天然屏障,所以,對高句麗用兵,微臣覺得,當三思後行,萬分慎重!”

隋煬帝臉色不悅道:“哼,小小彈丸之地,也需萬分慎重?與我大隋疆域和人口相比,不足十分之一,何懼之有?吐谷渾地處高原地帶,苦寒之地,遊牧部落,尚且都能被我大軍橫掃滅國,更何況一個半島小國?辛公義,你的言辭未免太保守了。”

“陛下,古人又云,兵……”

“行了,朕不想聽那些古人廢話,時勢不同,國力不同,那些古人辦不到的事,朕都辦到的,何用聽他們的言論?”

辛公義被堵住了嘴,臉色憋得通紅,有氣憤,也有焦急,剛要反駁,就被隋煬帝一揮手喝斥道:“退下吧,朕不想再聽勸言,不過,諸位卿家不必過濾,朕的決策,絕非一時衝動就發兵,會精心謀劃,不打無把握之仗,再說,我大隋人才濟濟,猛將如雲,兵強馬壯,所向披靡,打一個彈丸小國,必會馬到功成!”

羅昭雲就站在武臣的第二排,職位顯赫,但是,他不想發言,因爲不論如何規勸,他都無法改變隋煬帝的決策,他沒有那個影響力,如果此刻站出來,反駁隋煬帝,認爲攻打高句麗會使大隋亡國,估計下一刻,就會被一些政敵攻擊,然後被楊廣下詔賜死了。

這一戰,也許歷史註定,不可避免了!

——————

【ps:終於要寫到高句麗了,這個國度,絕非演義和民間小說、後世老百姓稱呼的高麗棒子,它除了跟高麗名字接近外,其實並沒有多大關係。高句麗的百姓,並非朝鮮人,也不是後世的韓國人,它是由東北jl一帶遊牧和當地少數民族人組成,只是後來此國攻打入朝鮮半島,才吸取了少許朝鮮人進來。但高句麗從本源上叫,不是朝鮮、韓國的祖先和舊古國,而是我大中華土地上的少數民族建立,從根本上,還是屬於中國文化裡的小邦古國,絕非韓國曆史專家所說的,是韓國舊古國。

在中國歷史界,目前最新的研究定論,也是認爲高句麗與高麗絕不是一回事,更不是韓國的文化,因爲高句麗很早用漢文字(發音不同),崇拜也是女媧、炎黃文化,並非唐朝之後,韓古國來中原學習漢文化的傳播纔過去的高麗。(真正高麗,是元代時期的高麗王朝!)

所以,高句麗人不是高麗棒子,請所有看到的人,能夠知曉這個歷史知識點!雖然許多隋唐小說都混淆了,但筆者本人還是希望,把這個知識點說出來。因爲在我們鄙視它爲高麗棒子的時候,反而也默認了它屬於朝鮮古文化了,這是不恰當的。】

第四百四十章 陣前搦戰第二十六章 拼殺第六百八十三章 私情第四百六十五章 香衣留念第七百五十二章 迎戰突厥先鋒第八百八十三章 駕馭羣臣第七百七十一章 生死鏖戰第八百七十八章 相見歡第七百九十三章 愛她,就給她一片天空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夜徵人盡望鄉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夜襲山陽倉第四百零八章 做人留一線第五百八十五章 密謀第四百一十八章 下落不明第九百三十八章 突厥谷蠡王第五百二十三章 長兄逼婚第十一章 遇襲第二百八十三章 少女朦朧總是詩第五百六十四章 驅狼逐虎第七百六十一章 局勢各不同第七百七十八章 朝會爭論第五十二章 熱血疆場第三百零四章 新添美婢第四百四十八章 離開草原第一百零六章 逍遙遊第五百零一章 堅守孤城第五百一十六章 佳人有約第一百六十五章 先鋒血戰第三百八十八章 驟然夜襲第四百一十一章 不容樂觀第二百五十四章 衆志成城第九十章 暗流不止第七百一十一章 雪上加霜第八百二十五章 氣吞山河出函谷第八百四十三章 鉅鹿之戰第五百五十章 出關平亂第三百零三章 完璧歸羅第四百二十二章 義軍遍地第七百五十一章 大軍壓境第九百二十八章 接受降表第四百八十二章 亂局第三十三章 萍水相逢第七百六十一章 局勢各不同第七百三十一章 今朝與君狂第八百九十八章 淡化心結第二百五十章 遣將布兵第一百七十四章 斷後搏殺第四十章 雖遠必誅第七百九十八章 先破朱陽城第五百八十八章 晉陽起兵第二百九十四章 少年戰神第五百零五章 朝會賜婚第八百五十章 雄關漫漫,堅厚如鐵第一千一十九章 美食爭議第四百四十六章 出手救場第一千一十八章 殺豬菜第五百四十一章 衝鋒攻陣第一百一十章 重聚敘談第六十章 犒賞三軍第四百二十五章 補天閣傳人第七百三十三章 神兵天降第九百九十一章 華律新法第九百六十七章 人心惶恐第三十一章 路見不平一聲吼第一千零六章 老成謀國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大軍渡過河第七百六十八章 心有餘力不足第二百一十八章 李家有子初成長第六百九十八章 東進第六百六十七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第九百七十八章 晉安侯第五百五十二章 一場血戰第三百六十二章 成功登岸第二百九十三章 龍爭虎鬥第五百九十二章 調令第四百五十九章 盡信書不如無書第六百四十九章 激化矛盾第八百五十九章 御駕親臨城下第七百二十九章 另類奇謀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強國富民之路第七百四十章 東門突圍第一千一十三章 流言蜚語第九百一十二章 微服出訪第六百四十六章 倒戈第四百三十五章 聰慧的塔格第八百八十四章 竇女復仇計劃第九百六十九章 班師回朝第三百二十五章 元宵燈會第一百八十一章 馳騁疆場第九百五十五章 滋擾敵營第三百三十一章 言論驚人第九百六十八章 捷報入宮第七百五十章 備戰狀態第一百六十八章 各有盤算第一百四十六章 登基爲帝第九百五十二章 針鋒相對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火攻之計第一百九十一章 夜會佳人第七百六十六章 李唐江山危第四百二十四章 太行山之旅
第四百四十章 陣前搦戰第二十六章 拼殺第六百八十三章 私情第四百六十五章 香衣留念第七百五十二章 迎戰突厥先鋒第八百八十三章 駕馭羣臣第七百七十一章 生死鏖戰第八百七十八章 相見歡第七百九十三章 愛她,就給她一片天空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夜徵人盡望鄉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夜襲山陽倉第四百零八章 做人留一線第五百八十五章 密謀第四百一十八章 下落不明第九百三十八章 突厥谷蠡王第五百二十三章 長兄逼婚第十一章 遇襲第二百八十三章 少女朦朧總是詩第五百六十四章 驅狼逐虎第七百六十一章 局勢各不同第七百七十八章 朝會爭論第五十二章 熱血疆場第三百零四章 新添美婢第四百四十八章 離開草原第一百零六章 逍遙遊第五百零一章 堅守孤城第五百一十六章 佳人有約第一百六十五章 先鋒血戰第三百八十八章 驟然夜襲第四百一十一章 不容樂觀第二百五十四章 衆志成城第九十章 暗流不止第七百一十一章 雪上加霜第八百二十五章 氣吞山河出函谷第八百四十三章 鉅鹿之戰第五百五十章 出關平亂第三百零三章 完璧歸羅第四百二十二章 義軍遍地第七百五十一章 大軍壓境第九百二十八章 接受降表第四百八十二章 亂局第三十三章 萍水相逢第七百六十一章 局勢各不同第七百三十一章 今朝與君狂第八百九十八章 淡化心結第二百五十章 遣將布兵第一百七十四章 斷後搏殺第四十章 雖遠必誅第七百九十八章 先破朱陽城第五百八十八章 晉陽起兵第二百九十四章 少年戰神第五百零五章 朝會賜婚第八百五十章 雄關漫漫,堅厚如鐵第一千一十九章 美食爭議第四百四十六章 出手救場第一千一十八章 殺豬菜第五百四十一章 衝鋒攻陣第一百一十章 重聚敘談第六十章 犒賞三軍第四百二十五章 補天閣傳人第七百三十三章 神兵天降第九百九十一章 華律新法第九百六十七章 人心惶恐第三十一章 路見不平一聲吼第一千零六章 老成謀國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大軍渡過河第七百六十八章 心有餘力不足第二百一十八章 李家有子初成長第六百九十八章 東進第六百六十七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第九百七十八章 晉安侯第五百五十二章 一場血戰第三百六十二章 成功登岸第二百九十三章 龍爭虎鬥第五百九十二章 調令第四百五十九章 盡信書不如無書第六百四十九章 激化矛盾第八百五十九章 御駕親臨城下第七百二十九章 另類奇謀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強國富民之路第七百四十章 東門突圍第一千一十三章 流言蜚語第九百一十二章 微服出訪第六百四十六章 倒戈第四百三十五章 聰慧的塔格第八百八十四章 竇女復仇計劃第九百六十九章 班師回朝第三百二十五章 元宵燈會第一百八十一章 馳騁疆場第九百五十五章 滋擾敵營第三百三十一章 言論驚人第九百六十八章 捷報入宮第七百五十章 備戰狀態第一百六十八章 各有盤算第一百四十六章 登基爲帝第九百五十二章 針鋒相對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火攻之計第一百九十一章 夜會佳人第七百六十六章 李唐江山危第四百二十四章 太行山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