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五章 一蓑煙雨任平生

五月時節,北方地域因殘冬凝結的落敗氣息早已悄然融化,一種盎然的春色濃郁起來,在關隴之地,溫度已經暖和,基本有一點春末初夏的感覺。

漫山遍野的蔥鬱景象,有山巒疊翠的叢林,也有田間麥堤上的綠苗擺動,有的耕夫和農婦在田地耕作、除草,細心呵護着自家的莊稼。

關中無戰事了,關隴百姓自然沒有了擔憂,特別是去歲重新丈量了土地,統計了人口,每戶重新分了田地,給了種子,這次春種就都是自家莊田,不再是部曲、佃戶了。給自家打工,還是要強過給鄉紳地主耕田的。

長安城內的朝廷越來越穩固了,羅昭雲如今平復了西北,沒有了後顧之憂,整個黃河以北全部統一,大軍徵調南下,北方等於徹底平定了禍亂,心情自然輕鬆不少。

這幾日羅昭雲在皇宮陪着嬪妃們,享受難得的愜意時光,興致來了,親筆寫下幾首曲詞,來博得佳人們一笑。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蕭依依撫琴清唱,薛芷箐錦瑟和鳴,悠揚縹緲,婉轉動聽,那神情美貌,那優美氣質,合在一起,纖纖佳人,如詩如畫。

羅昭雲難得清靜,陪着幾位嬪妃在北林苑內,聽琴賞湖,倒是十分愜意。

竇紅線也參與進來,自從把說與羅昭雲之後,心結解開了,人也感覺到輕鬆,相處起來,愈發自然。

羅昭雲也很照顧她的感受,不時對她示之微笑,弄得竇紅線不經意就紅了臉頰,小妮子知道陛下在特殊照顧她的處境和情分,心下有一股暖流,頗爲感動。

一曲唱罷,衆人撫掌稱讚,蕭依依和薛芷箐身爲嬪妃之後,倒是少了操琴時間,但手藝仍然嫺熟,相視而笑。

“妹妹唱的精妙。”

“姐姐合奏的更妙。”

彼此在稱讚,和顏悅色,氣氛融洽。

“依我說,陛下的詞倒是真個有意境!”高雨霏笑着讚許。

“是啊,好久沒有聽到陛下新作的詩詞了。”其它妃子也都附和。

這是北宋著名詞人蘇軾的一首膾炙人口的詞作,上片幾句,蘇東坡以曠達的胸懷,充滿了豪放的氣概,將人生的獨到感悟寫了出來,讀來令人耳目爲之一新,心胸爲之舒爽。

而下片與上片的風雨對立,進一步抒發自己的情懷。結尾“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充滿了人生哲理,是全詞的點睛之筆。

這也是蘇軾從大自然中所獲得的人生頓悟!

大自然中風雨之後會雨過天晴,正如人處於世,一時的坎坷和遭遇,有朝一日也會有“天晴”的那一天。

提醒出詞作者那種灑脫、積極的人生態度,那種無喜無悲、勝敗兩忘的人生哲學,那種不畏風雨、心情開闊的處世心態!

羅昭雲從穿越時候的十歲少年郎,到今日接近三十而立之年,二十年的隋代生活,從開始的忍辱負重,裝瘋賣傻保住性命,到一步步崛起,征戰沙場,建立功勳,起伏廟堂,步步謹慎,再到如今平定各路諸侯割據的王侯,看到了統一四海的曙光。

這首詞,倒是寫出了他的幾分閱歷心聲,宏圖霸業羈絆在身,但是心境嘛,還是要‘也無風雨也無晴’,平常心態,不忘初心,才能不被權勢迷失了自我。

羅昭雲看着薛芷箐道:“長安女校籌辦的如何了?”

他在去年時候,打算在長安建立一所女校學院,將京城內的少女可以拉入學堂教學,改變一下這個時代女子受教育程度,雖然一些官宦家的千金小姐們,都有私塾教習讀書識字,往往也能自學成才,但畢竟只是少數,只有達官貴人家中的女孩子纔能有這個條件。

羅昭雲要廣開民智,打算從京師設立女校,提高京城內女子的受教育程度,日後時機成熟,再普及到各州府,這樣普天之下,女子的教育程度提升,她們爲人婦、爲人母的時候,對孩子的教育也能提升,這樣全民的知識程度才能夠提升上來。

第一步先接受教育,等第二步,再考慮女官的事,不一定非得做地方官、朝廷大員,而是許多輔助領域,的確需要一些女子參與,比如醫療、教育、經濟、算術、格物、紡織業、手工業等等,這些領域,未必都用那些有着官本位思想、大男子主義嚴重的當代男人。

因爲這個時代背景下,男子們骨子裡有強烈的‘士農工商’的僵化思維,讓他們認真去做那些與官僚、仕途無關的事,很可能從心裡鄙視,喜歡空談治國、坐而論道的士子們,天底下太多了。

薛芷箐聽到女校的事,興致很大,微笑道:“回陛下,女校自從在京城西郊建立,目前教學的房舍、宿舍、別院等,都已經完善,從國子監調來一些博士,但因爲是男子祭酒等,進入女校頗爲不便,所以妾身與翰林院學士商議,決定從一些達官貴族的女眷中,挑選飽學詩書的才女們任用爲女校的教習博士,這樣從教喻到學員,都是清一色的女性,更加便於管理和溝通。”

羅昭雲聞言淡淡一笑道:“侍衛是不是也需要換成女子,到時候執勤、守衛、警戒等,需要女侍衛來維持校內安定。”

薛芷箐眼神一亮道:“陛下這個想法倒是不錯,不過十六衛府中,並沒有女衛所”

羅昭雲啞然失笑道:“沒有,可以成立一支女衛所嘛,前期人數也不必多,拉出一些京城內習武過的女子,訓練一下,充當女校的保衛人員,對了,宮內還有一個昔日鐵娘子,交給她比較合適。”

他想到了李秀寧,這可是昔日李唐的鐵娘子軍首領,文武雙全,暫時一直囚禁在宮內,也不是個事兒,需要一個曝光的機會了,這次正好派出去,充當女校的‘教導處主任’兼’保衛科主任’,可以教習一些女子防衛術之類的,總之,李秀寧放在女校,比總困在宮內不知如何安排要好些。

關於李秀寧在宮內的事,這些嬪妃如今也都聽聞了,對這個昔日的鐵娘子,倒也頗爲敬佩與好奇,所以,諸妃們並沒有質疑聲音。

第三百零六章 暗香浮動第八章 父子間的秘密第二百四十八章 臨羌城第一千章 流民入長安第一百九十章 告別第二百二十一章 玄霸的去向第九百一十章 草原隱患之防第八百九十一章 癲狂的一夜第二百二十九章 武不能萬敵第六十七章 騎虎難下第七百章 立國第二百七十四章 鬥嘴冤家第七百九十八章 先破朱陽城第五百零四章 相處以沫第二百五十四章 衆志成城第四十八章 神武飛揚第一百三十二章 過隘口第三百一十八章 歲歲年年人不同第三百三十章 出謎題第四百二十二章 義軍遍地第七百五十七章 烽火連天第一百二十六章 謀劃第一千二十一章 引導輿論第五百六十一章 戰蘇烈第一千一十九章 美食爭議第三百五十章 問罪第七百五十三章 初戰大捷第三百三十六章 逗着玩兒的第九百七十七章 開元通寶第七百二十四章 戰力銳減的驍果衛第二百九十六章 班師回京第三百一十三章 蛛絲馬跡第四百七十二章 趁機陷害第四百八十七章 殺戮第二百五十七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二百三十章 豆蔻年華第五十章 鐵甲鏘鏘雄威壯第四百五十七章 回中原第五百一十三章 跟蕭後的秘密第八百四十九章 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第九百八十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五百八十四章 徐徐圖之第五百六十九章 軍令狀第二百九十九章 乾柴和烈火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強國富民之路第一百零一章 重陽之日第七百二十八章 芳心亂第二百六十四章 吐谷渾女人第四百二十六章 惺惺相惜第三十六章 從軍行第九百九十一章 華律新法第四百六十七章 西京相聚第二百七十六章 接收伏俟城第七百零五章 意外重逢第四百八十八章 雁門之圍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各有謀算第一千零三章 任用欽差大臣第一百五十六章 帳內議事第六十五章 夜宴第八百章 諸侯反應第四百二十章 株連甚廣第七百三十七章 童山大戰第三百二十三章 空箭射燈燭第五章 廟堂之爭第五十七章 反擊第七百六十六章 李唐江山危第七百三十章 武鬥不如牀鬥第三百三十章 出謎題第一千一十五章 發明不斷第八百二十一章 夏國反應第六百一十三章 議出兵第二百五十一章 三才陣第六百四十八章 運籌千里之外第四百八十八章 雁門之圍第四百零五章 叢林圍殺第九百零八章 突厥來犯第一千二十章 飼養新技術第七百七十八章 朝會爭論第七百零五章 意外重逢第三百五十八章 兵臨遼水第一百五十六章 帳內議事第四百五十章 闊談局勢第一百六十七章 謀算第三百九十七章 楊玄感起兵第九百五十二章 針鋒相對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朝議(上)第九百九十八章 悍勇奪城第六百五十二章 大儒授課第九百一十三章 熟悉的身影第八百七十章 請君入甕第八百三十六章 岌岌可危第八百四十五章 心壑難填第四百四十五章 拔裡速對決第六百二十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七百八十二章 冊封百官第七百八十二章 冊封百官第六百六十八章 橫掃第四百六十四章 心軟了第二百一十二章 賠罪來了第九百一十五章 紫嫣到來
第三百零六章 暗香浮動第八章 父子間的秘密第二百四十八章 臨羌城第一千章 流民入長安第一百九十章 告別第二百二十一章 玄霸的去向第九百一十章 草原隱患之防第八百九十一章 癲狂的一夜第二百二十九章 武不能萬敵第六十七章 騎虎難下第七百章 立國第二百七十四章 鬥嘴冤家第七百九十八章 先破朱陽城第五百零四章 相處以沫第二百五十四章 衆志成城第四十八章 神武飛揚第一百三十二章 過隘口第三百一十八章 歲歲年年人不同第三百三十章 出謎題第四百二十二章 義軍遍地第七百五十七章 烽火連天第一百二十六章 謀劃第一千二十一章 引導輿論第五百六十一章 戰蘇烈第一千一十九章 美食爭議第三百五十章 問罪第七百五十三章 初戰大捷第三百三十六章 逗着玩兒的第九百七十七章 開元通寶第七百二十四章 戰力銳減的驍果衛第二百九十六章 班師回京第三百一十三章 蛛絲馬跡第四百七十二章 趁機陷害第四百八十七章 殺戮第二百五十七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二百三十章 豆蔻年華第五十章 鐵甲鏘鏘雄威壯第四百五十七章 回中原第五百一十三章 跟蕭後的秘密第八百四十九章 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第九百八十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五百八十四章 徐徐圖之第五百六十九章 軍令狀第二百九十九章 乾柴和烈火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強國富民之路第一百零一章 重陽之日第七百二十八章 芳心亂第二百六十四章 吐谷渾女人第四百二十六章 惺惺相惜第三十六章 從軍行第九百九十一章 華律新法第四百六十七章 西京相聚第二百七十六章 接收伏俟城第七百零五章 意外重逢第四百八十八章 雁門之圍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各有謀算第一千零三章 任用欽差大臣第一百五十六章 帳內議事第六十五章 夜宴第八百章 諸侯反應第四百二十章 株連甚廣第七百三十七章 童山大戰第三百二十三章 空箭射燈燭第五章 廟堂之爭第五十七章 反擊第七百六十六章 李唐江山危第七百三十章 武鬥不如牀鬥第三百三十章 出謎題第一千一十五章 發明不斷第八百二十一章 夏國反應第六百一十三章 議出兵第二百五十一章 三才陣第六百四十八章 運籌千里之外第四百八十八章 雁門之圍第四百零五章 叢林圍殺第九百零八章 突厥來犯第一千二十章 飼養新技術第七百七十八章 朝會爭論第七百零五章 意外重逢第三百五十八章 兵臨遼水第一百五十六章 帳內議事第四百五十章 闊談局勢第一百六十七章 謀算第三百九十七章 楊玄感起兵第九百五十二章 針鋒相對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朝議(上)第九百九十八章 悍勇奪城第六百五十二章 大儒授課第九百一十三章 熟悉的身影第八百七十章 請君入甕第八百三十六章 岌岌可危第八百四十五章 心壑難填第四百四十五章 拔裡速對決第六百二十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七百八十二章 冊封百官第七百八十二章 冊封百官第六百六十八章 橫掃第四百六十四章 心軟了第二百一十二章 賠罪來了第九百一十五章 紫嫣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