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 破敵三策

羅昭雲能夠感受到屈突通等將軍忠君愛國的情緒,這些老臣、中流砥柱,封建等級思想嚴重,對於效忠朝廷、爲國出力更是堅信不疑,搭救聖上的心思也是非常強烈。

一些年輕將領,或是門閥子弟,邊戍統帥,他們的態度卻並不積極,心中似乎對楊廣、對朝廷已經失望了。

“屈大將軍,請不必過於擔憂,再來的途中,羅某已經想到了對敵之策,雖說不是十足把握,但也有六七成的信心,能夠擊退突厥的大軍。”

“什麼?你果真有退敵良策?”大帳內的將軍們聽到他的話,都感到吃驚,數十萬突厥騎兵,已經闖入雁門關,等若放出牢籠的猛虎,如何能輕易降服?

“羅將軍,此言當真?”

“是啊,如何退兵,難道羅將軍帶來了幾十萬大軍到邊境?”宋老生說完,自己都搖了搖頭,覺得不可能,大隋現在四處烽煙,府兵瓦解,鎮壓地方叛軍都人手不足,哪能瞬間湊到幾十萬大軍來到這裡。

羅昭雲看着諸將殷切、震驚、欣喜、懷疑的目光,心中坦然,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只要草原可敦接到求救信,加上涿郡、漁陽郡的兵力長驅直入草原,使始畢可汗得知消息,退軍的機率很高,而且勤王大軍相繼趕來,使草原人心知要迅速攻陷太原郡、黃河以南已經不可能,自然會退去。

當然,有一個前提,雁門郡城不能破,楊廣不能早死,否則始畢可汗等人有恃無恐,會對忻口一帶猛攻,而隋朝的將領和大臣們,因爲羣龍無首可能會混亂不堪,各地羣雄並起,天下大亂,就難以凝成一股抵擋突厥騎兵了。

屈突通心中焦急,口說無憑,只聽他這樣忽悠,實在難安,詢問道:“究竟有什麼破敵之策,快說出來,好讓諸位將軍參詳一下,共同推演,如果大夥都認同後,好聯合行動,一起出關救駕。”

羅昭雲道:“突厥三四十萬大軍進入雁門關,卻遲遲未南下進攻太原郡,這說明他們心中也沒底,不敢貿然進入中原,擔心後路被堵住,最後被消滅於中原。始畢可汗隱忍了五年,蓄謀已久,要對抗大隋,這次偏逢聖上北巡,正好被突厥人利用襲擊,但集合各部落也事起倉促,後續安排肯定沒有做好,就傾巢而出,進入中原,想要先滅掉聖上和文武大臣,使朝廷上層班底崩潰,中原大亂,我們當務之急是援救雁門郡,衝入郡城,幫助守城,守護陛下安危,此首要任務也。”

屈突通等人沉思片刻,有人提出質疑:“羅將軍所言,雖然有一定道理,但是等若治標不治本,守住燕郡城,並不代表能讓幾十萬突厥騎兵退去,難道我們源源不斷派兵馬穿過層層重圍,只爲進去幫着守城,弊大於利也。”

“羅將軍,剛纔已經有人提過這樣的觀點,大夥並沒有認同。”陳稜在旁解釋道。

羅昭雲微笑道:“我說的乃是首要任務,並不是唯一任務,那是我們救駕的根本和前提條件,否則,等雁門郡城破,我們商討救駕,其實等若一句空話,沒有了實際意義。”

“哦,那老夫很想聽一聽,第二條計策是什麼?”屈突通聽出對方似乎有一套完整的計劃,分主次任務,都加起來,才能奏效,頓時十分好奇起來。

羅昭雲看着諸將的希冀、徵詢的目光,從容淡定,繼續道:“第二條乃是疑兵之計,陛下派人送出檄文到西京和東都,然後再傳遍各郡,徵兵來勤王,目前各路大軍已經在途中了。但是因爲雁門郡處於北部,各郡距離長短不一,行軍的期限自然也存在差異,有的早到了,有的還在途中,光靠目前我們的兵力,還不足對抗突厥騎兵,將之擊潰,所以,就要打心理戰,造聲勢。想必突厥的斥候已經在忻口外不斷偵查援軍情況,我們可以日夜上演遠遠不斷援軍到來的一幕,使始畢可汗與衆部落酋長以爲大隋援軍來了二三十萬,就可以瓦解他們南下的鬥志,覺得此行入關中原的目的,無法實現了,離退兵也就不遠了。”

“妙啊!”不少將領恍然大悟,拍案叫絕,這樣布疑兵計,讓突厥騎兵心理感覺大勢去矣,他們糧草攜帶不足,即便搶佔雁門郡各縣誠邑、小鎮邑的糧草,也都儲存有限,掠奪後頂多夠幾十萬大軍撐幾個月,始畢可汗等人不會傻得在這鏖戰下去,一旦發現沒有便宜佔,草原騎士們自然就回部落了。

屈突通沉思片刻,說道:“此計可施,能夠打擊突厥大軍的士氣,瓦解他們的鬥志和野心,不過,能否讓始畢可汗儘快退兵,還是死磕到底,誰也沒有把握,時局還是充滿了變數,老夫願聞第三策。”

這時候,沒有人再以爲羅昭雲是在胡說八道,信口開河了,光憑上面兩策,一旦實現,至少增添了幾分希望,有了四五分的把握,使突厥大軍退去,所以,都想知道是否還有其它計策配合。

陳稜、宋老生、裴虔通、堯君素、李建成、楊士賢、宇文士及等人也都聚精會神在關注,心中暗忖這個羅成,還真是名不虛傳,一到這就有了破敵之策,他們在這裡好幾日了,想破頭腦也沒有相處對策。

“第三嘛,也是破敵之關鍵!”羅昭雲頓了一頓說:“必須讓始畢可汗和那些草原酋長們,心中焦急,一刻也呆不下去了,想要儘快返回草原,這樣圍困就解除了。”

“哦,究竟如何讓始畢可汗匆匆離開,可以放棄眼前唾手可得的雁門郡?”衆人疑惑不解,卻又被吊足了話癮。

“諸位可曾想過當年西漢初期,高祖劉邦白登之圍?與我大隋今日場景何其相似,當年陳平等人獻策,向冒頓單于的閼氏行賄,才得脫險,我這第三策,便於此有關。”

屈突通搖頭道:“這個,我們當中也有人想到,可是前方路線被堵,無法衝過去,從其它路線出關進入草原,耗費更長時間,而且無人知道可敦目前在哪,也沒有信物能夠見到她,即便能見到,可敦不是閼氏,能否勸住始畢可汗是未知數。”

羅昭雲微笑道:“我們並非賄賂,讓這義成公主勸回始畢可汗,的確很大困難,所以,在我從涿郡趕來時,已經調動遼東剩餘兵馬,從漁陽郡出關,繞過燕山,殺入了草原,到時候,可敦和各部落的族人,自然會求救於始畢可汗,等若圍魏救趙之策,迫使突厥大軍趕回去保護他們的老巢!”

第四百四十五章 拔裡速對決第四百九十九章 救駕而來第七百零六章 交鋒難免第八百九十四章 重用寒門臣子第八百一十一章 內政與科舉第六百七十二章 吐蕃議和第九百四十三章 破胡虜第九十九章 招攬之意第八十一章 密謀第八百四十七章 兩軍會師第九十二章 少年無忌第一百四十章 局勢嚴峻第一百一十二章 紅顏知己第六十三章 東宮率衛第八百零六章 克澠池第三百二十三章 空箭射燈燭第八百六十六章 攻晉陽第六百五十六章 兵臨姑臧第九十二章 少年無忌第六百一十六章 策反第六百六十三章 設樞密機構第八百五十二章 堅壁清野第二百六十九章 連環陣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嚴懲不貸第三百三十四章 意外之亂第九百八十四章 禦敵之策第兩百零三章 商女不知亡國恨第九百三十六章 祭旗出征第四百七十八章 裴氏父子第二百二十二章 造東都第七百五十章 備戰狀態第六百六十三章 設樞密機構第六百五十三章 招賢納士第二百三十七章 草莽朋友第六百二十二章 發兵土樓山第三百四十五章 搜尋證人第一百二十五章 風波欲來第八百二十一章 夏國反應第七百零二章 變數第一百五十七章 練兵第一百七十二章 先定軍心第八百六十二章 生擒唐太子第三百零四章 新添美婢第五百二十章 學術探討第九百三十二章 捷報第七十八章 登臨羅府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大破江淮水師第七百七十一章 生死鏖戰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朝議(上)第一百四十二章 岌岌可危第一千零六章 老成謀國第七百六十一章 局勢各不同第五百三十八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二十六章 拼殺第七百章 立國第一千一十九章 美食爭議第九百二十三章 層層設伏第一百四十一章 不死不休第九十章 暗流不止第三百七十八章 有備而來第六百四十七章 各有進展第三十七章 斥候營第二百三十章 豆蔻年華第二百四十一章 平局收場第一百五十七章 練兵第二十三章 年關第十七章 刺搶之術第一百八十六章 班師凱旋第一千零六十章 合圍截殺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嚴懲不貸第五百六十九章 軍令狀第三十七章 斥候營第一百三十四章 風高天黑肅殺夜第兩百章 相邀與赴會第七百六十九章 人心與軍心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江淮軍的擔憂第七百零七章 兵臨大震關第二百五十章 遣將布兵第三百三十四章 意外之亂第七百五十四章 炸慘突厥第七百七十八章 朝會爭論第二百四十八章 臨羌城第二百八十六章 託孤之意第六百七十六章 唐王政權第四百五十七章 回中原第二章 一入侯門深似海第四百九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六百零三章 走馬上任第六百九十一章 野心暴漲第二百六十五章 審問第一百六十二章 主力渡河第四百八十章 驚人言論第七百九十五章 注重工業第二百五十二章 調兵有策第二百八十五章 設西海郡第九百零三章 晉陽鏖戰第九百一十九章 越陷越深第五百四十章 戰事來臨第五百七十五章 宿命之戰第四百八十一章 祖孫密談
第四百四十五章 拔裡速對決第四百九十九章 救駕而來第七百零六章 交鋒難免第八百九十四章 重用寒門臣子第八百一十一章 內政與科舉第六百七十二章 吐蕃議和第九百四十三章 破胡虜第九十九章 招攬之意第八十一章 密謀第八百四十七章 兩軍會師第九十二章 少年無忌第一百四十章 局勢嚴峻第一百一十二章 紅顏知己第六十三章 東宮率衛第八百零六章 克澠池第三百二十三章 空箭射燈燭第八百六十六章 攻晉陽第六百五十六章 兵臨姑臧第九十二章 少年無忌第六百一十六章 策反第六百六十三章 設樞密機構第八百五十二章 堅壁清野第二百六十九章 連環陣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嚴懲不貸第三百三十四章 意外之亂第九百八十四章 禦敵之策第兩百零三章 商女不知亡國恨第九百三十六章 祭旗出征第四百七十八章 裴氏父子第二百二十二章 造東都第七百五十章 備戰狀態第六百六十三章 設樞密機構第六百五十三章 招賢納士第二百三十七章 草莽朋友第六百二十二章 發兵土樓山第三百四十五章 搜尋證人第一百二十五章 風波欲來第八百二十一章 夏國反應第七百零二章 變數第一百五十七章 練兵第一百七十二章 先定軍心第八百六十二章 生擒唐太子第三百零四章 新添美婢第五百二十章 學術探討第九百三十二章 捷報第七十八章 登臨羅府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大破江淮水師第七百七十一章 生死鏖戰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朝議(上)第一百四十二章 岌岌可危第一千零六章 老成謀國第七百六十一章 局勢各不同第五百三十八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二十六章 拼殺第七百章 立國第一千一十九章 美食爭議第九百二十三章 層層設伏第一百四十一章 不死不休第九十章 暗流不止第三百七十八章 有備而來第六百四十七章 各有進展第三十七章 斥候營第二百三十章 豆蔻年華第二百四十一章 平局收場第一百五十七章 練兵第二十三章 年關第十七章 刺搶之術第一百八十六章 班師凱旋第一千零六十章 合圍截殺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嚴懲不貸第五百六十九章 軍令狀第三十七章 斥候營第一百三十四章 風高天黑肅殺夜第兩百章 相邀與赴會第七百六十九章 人心與軍心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江淮軍的擔憂第七百零七章 兵臨大震關第二百五十章 遣將布兵第三百三十四章 意外之亂第七百五十四章 炸慘突厥第七百七十八章 朝會爭論第二百四十八章 臨羌城第二百八十六章 託孤之意第六百七十六章 唐王政權第四百五十七章 回中原第二章 一入侯門深似海第四百九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六百零三章 走馬上任第六百九十一章 野心暴漲第二百六十五章 審問第一百六十二章 主力渡河第四百八十章 驚人言論第七百九十五章 注重工業第二百五十二章 調兵有策第二百八十五章 設西海郡第九百零三章 晉陽鏖戰第九百一十九章 越陷越深第五百四十章 戰事來臨第五百七十五章 宿命之戰第四百八十一章 祖孫密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