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四章 重用寒門臣子

這些人都被羅昭雲非常重視,也是打破關隴貴族勢力的一些得力干將。

御書房內。

羅昭雲問道:“開春科考,準備的如何?”

“回陛下,試卷都已經準備妥當,除了策論外,還包括算術、文史方面,三科成績,累加總分,按高低排列。”魏徵恭敬回答。

羅昭雲對科舉制度很在意,因爲追溯歷史,打破門閥壟斷的取士制度,就是從隋唐開始,隨着科舉出現,選拔出一些有學識志士,報效朝廷。

當然,隋朝是開始,唐代是發展,到了宋代,科舉取士才真正形成規模,徹底普及下來。

隋代以舉人爲主,當時隋文帝即位以後,廢除九品中正制,開皇三年正月,隋文帝曾下詔舉“賢良”;開皇七年又令京官五品以上,總管、刺史,以“志行修謹”“清平幹濟”二科舉人。

?隋煬帝大業三年四月,詔令文武官員有職事者,可以“孝悌有聞”、“德行敦厚”、“結義可稱”、“操履清潔”、“強毅正直”、“執憲不饒”、“學業優敏”、“文才秀美”、“才堪將略”、“膂力驕壯”等十科舉人。但隋煬帝由於執政短,而且常年在外巡遊和打仗,所以科舉制度一度被荒廢。

真正的進士科,是從唐代開始的,常設的科目有秀才、明經、進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種。

羅昭雲根據自己對歷史的瞭解,以及結合二十一世紀的考試,有所刪減和增加,按公務員選拔的方式,注重政論、變通、文史、綜合知識等。

“亂世興武,盛世興文,雖然目前中原局勢仍然戰雲密佈,有仗在打,但那些諸侯,以及不足以跟大華抗衡,所以,不出三年,天下就要完成統一,那時候,如何亂後重建,穩定中原,控制各地的局勢,就是重中之重了。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如今我們的科考制度,就是要不斷選拔文官,選賢任能,重實幹,懂得治理地方。”羅昭雲說出了自己的考慮。

馬周、魏徵、孔穎達、諸遂良等,不是出身寒門草根,就是沒落的家族,都沒有任何背景了,正適合羅昭雲作爲嫡系使用,他打算扶持一批沒有背景的嫡系,用來跟門閥的一些貴族大臣搞平衡。

“陛下所言有理,天下能偶靠武將打下來,但是守江山,確實文臣最擅長的,以縣令、縣丞、縣尉各行其職,責任清晰,兩文官一武官的模式,才能使得地方行政的穩定,不出大亂,至於軍隊,可以在一些關鍵區域駐紮兵團,設節度使,彼此牽制,武將想要鬧事,也就不容易了。”諸遂良提出建議。

羅昭雲點頭,他就有這個意思,諸遂良還是很能懂君上的思路的,不謀而合。

接下來,羅昭雲又詢問大華管轄範圍內的人口恢復情況,馬周在戶部任侍郎,回道:“啓稟陛下,逃竄山林者都已經被陸續召回,開始耕作,恢復生產,人口回到大業十年的八成左右,隨着不斷誕下新生兒,人口累計增加。”

羅昭雲點頭,古代因爲醫療條件低,所以孩子夭折概率太大,人的壽命偏低,所以,人口要穩步增加,使得社會和農耕穩定。

除此之外,羅昭雲對長安城商業運作也很感興趣,諸遂良道:“稟陛下,依照工部收集的報表,朝廷的陶瓷官窯、水晶琉璃、細鹽、白酒、印刷刊物等,都在長安城引發新潮,這些官方管理製造的工坊,獲得巨大收益,特別是細鹽,比以前用帶毒質的粗鹽,質量好上太多了,百姓食用鹽得到改善,連體質都能提高,疾病也少許多,連西域番國、草原部落都派來使者過來夠買長安細鹽,以及水晶工藝品!”

羅昭雲也通過一些奏摺裡看到了,對這些進度還算滿意,繼續說道:“起草條令,繼續加大對商業的調整力度,鼓勵經商,但是,商人做生意、開店鋪,需要根據規模大小、經營種類在工部申請工商營業的執照,每個月定期繳納賦稅,對農耕百姓減稅,對商人加稅,這樣避開貧富差距,和商人暴利!”

“明白了。”諸遂良拱手受教。

這時候,在樞密院任職的郭孝恪道:“陛下,一些將領從太原郡、洛陽、幽州調回來,已經到達京城,不知陛下何時召見這些人。”

羅昭雲微微一笑道:“想讓他們休息一下,很快,朕便會召見,委以重任,有一場硬仗,等着他們去打。”

御書房內的臣子們,都面面相覷,不知道君上在打什麼啞謎,佈下什麼局。

第一百一十二章 紅顏知己第八百八十二章 治國朝令的探討第八百四十七章 兩軍會師第八百五十二章 堅壁清野第十章 天高任鳥飛第九十六章 愛蓮說第七百六十七章 大戰將至第八百三十五章 一代梟雄隕第五百七十五章 宿命之戰第三百九十二章 演義不靠譜第十一章 遇襲第七百零八章 斷其糧草第五百一十五章 下江南第三十七章 斥候營第七百七十四章 盤踞關中第四百三十五章 聰慧的塔格第五百一十二章 君臣私聊第三百零三章 完璧歸羅第七百八十一章 秋季大典第五百二十四章 羅府添丁第五百六十四章 驅狼逐虎第七十四章 知辱而後勇第九十三章 點撥欠更補章說明第九百三十八章 突厥谷蠡王第四百零八章 做人留一線第四百三十九章 僕骨王部第一百一十九章 不死心第六百五十二章 大儒授課第一百二十章 又是一年辭舊歲第七百八十二章 冊封百官第七十二章 刀法絕倫第一百六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五百二十一章 奇妙符號第五百九十章 接納秦瓊第七十四章 知辱而後勇第一千一十六章 黑豬養大了第七百五十六章 血腥鏖戰第十八章 猜忌日重第一百四十四章 平叛第六百二十九章 打造陌刀第六百一十五章 離間計第四百一十四章 兵敗垂成第七百零二章 變數第三百三十二章 平等觀念第七百七十七章 一家人圍聚第四章 既來之則安之第七百九十六章 浴中四美第五百三十章 用人不疑第八百四十九章 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第三百零四章 新添美婢第一百九十九章 芙蓉花開俏公主第九百五十八章 大反攻第二百一十一章 公主駕到第四百九十六章 出兵援救第九百一十一章 食物與肉第三十八章 傳授經驗第五百二十七章 相親相愛一家人第八百二十章 李唐謀劃第一千一十七章 用兵之詭道第六百八十八章 驚人辛秘第五百七十二章 心理暗示第八百八十八章 混入宮內第四百二十九章 半路截殺第五百二十三章 長兄逼婚第五百三十三章 各自發展第八百七十四章 斬玄霸第四百六十五章 香衣留念第八百零八章 臨陣倒戈第二百八十五章 設西海郡第九百八十四章 禦敵之策第七章 識破第九百一十四章 實幹興邦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斷了後路第七百九十九章 鄭國舉措第八百五十章 雄關漫漫,堅厚如鐵第七百六十二章 樑國困局第九百五十六章 僵持階段第二百三十一章 試圖改變第九百八十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五百七十四章 各施計謀第二十七章 退敵第六百三十四章 軟硬兼施第九百四十一章 上陣父子兵第九百二十二章 秦王突圍第一百六十一章 首戰告捷第三百二十一章 綿裡藏針第九百六十五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一千一十七章 用兵之詭道第六百四十二章 禁典預言第三百一十三章 蛛絲馬跡第七百一十章 圍堵玄霸第九百四十六章 偷襲與反偷襲第七百六十九章 人心與軍心第五百一十七章 才女往事第八十七章 曲詞之難第八百六十九章 佈局第八百四十一章 後宮秘事第五十六章 苦戰堅守第三百零四章 新添美婢
第一百一十二章 紅顏知己第八百八十二章 治國朝令的探討第八百四十七章 兩軍會師第八百五十二章 堅壁清野第十章 天高任鳥飛第九十六章 愛蓮說第七百六十七章 大戰將至第八百三十五章 一代梟雄隕第五百七十五章 宿命之戰第三百九十二章 演義不靠譜第十一章 遇襲第七百零八章 斷其糧草第五百一十五章 下江南第三十七章 斥候營第七百七十四章 盤踞關中第四百三十五章 聰慧的塔格第五百一十二章 君臣私聊第三百零三章 完璧歸羅第七百八十一章 秋季大典第五百二十四章 羅府添丁第五百六十四章 驅狼逐虎第七十四章 知辱而後勇第九十三章 點撥欠更補章說明第九百三十八章 突厥谷蠡王第四百零八章 做人留一線第四百三十九章 僕骨王部第一百一十九章 不死心第六百五十二章 大儒授課第一百二十章 又是一年辭舊歲第七百八十二章 冊封百官第七十二章 刀法絕倫第一百六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五百二十一章 奇妙符號第五百九十章 接納秦瓊第七十四章 知辱而後勇第一千一十六章 黑豬養大了第七百五十六章 血腥鏖戰第十八章 猜忌日重第一百四十四章 平叛第六百二十九章 打造陌刀第六百一十五章 離間計第四百一十四章 兵敗垂成第七百零二章 變數第三百三十二章 平等觀念第七百七十七章 一家人圍聚第四章 既來之則安之第七百九十六章 浴中四美第五百三十章 用人不疑第八百四十九章 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第三百零四章 新添美婢第一百九十九章 芙蓉花開俏公主第九百五十八章 大反攻第二百一十一章 公主駕到第四百九十六章 出兵援救第九百一十一章 食物與肉第三十八章 傳授經驗第五百二十七章 相親相愛一家人第八百二十章 李唐謀劃第一千一十七章 用兵之詭道第六百八十八章 驚人辛秘第五百七十二章 心理暗示第八百八十八章 混入宮內第四百二十九章 半路截殺第五百二十三章 長兄逼婚第五百三十三章 各自發展第八百七十四章 斬玄霸第四百六十五章 香衣留念第八百零八章 臨陣倒戈第二百八十五章 設西海郡第九百八十四章 禦敵之策第七章 識破第九百一十四章 實幹興邦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斷了後路第七百九十九章 鄭國舉措第八百五十章 雄關漫漫,堅厚如鐵第七百六十二章 樑國困局第九百五十六章 僵持階段第二百三十一章 試圖改變第九百八十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五百七十四章 各施計謀第二十七章 退敵第六百三十四章 軟硬兼施第九百四十一章 上陣父子兵第九百二十二章 秦王突圍第一百六十一章 首戰告捷第三百二十一章 綿裡藏針第九百六十五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一千一十七章 用兵之詭道第六百四十二章 禁典預言第三百一十三章 蛛絲馬跡第七百一十章 圍堵玄霸第九百四十六章 偷襲與反偷襲第七百六十九章 人心與軍心第五百一十七章 才女往事第八十七章 曲詞之難第八百六十九章 佈局第八百四十一章 後宮秘事第五十六章 苦戰堅守第三百零四章 新添美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