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三章 設樞密機構

羅昭雲在金城辦公,安撫了當地的商會外,開始發出檄文,招攬中原商賈與胡商在西北諸郡的大城內,設立商鋪,新策中也規定建立自由坊市,前期稅率提得不高,用後世的話講,叫招商引資,大力促進經濟發展。

同時,在民生方面,對於每年有七十歲以上老人者,每月口糧會有補助,八十歲者,給的口糧更多一些,保證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因爲古代醫療設施差,天災人禍多,所以,能活上七十者並不多,有句古話叫人生七十古來稀,意思是說活到七十歲自古都稀少。

這樣做,很大成分是爲了拉攏民心,送出一部分糧食,贏得了百姓的口碑,老人得到了實惠,他們教育子孫就會偏向羅成這邊,古人重孝道,對長輩很尊敬,自然對羅成理政治民的印象就好。

再說雖都有年邁的時候,百姓看到了在羅成治理下,以後老有所養,不必擔心餓死,心中更有踏實感,都私下希望羅成能夠稱王,就在西北不走了,這樣他們可以一直享受這種好政策。

這筆糧草和錢財從哪裡來?牽扯到地方財政、帥府財政收支問題,亂世打仗,養兵養馬都需要大筆開銷,許多勢力都向民掠奪,不會反哺給百姓。

羅昭雲與杜如晦、褚遂良、于志寧等人商討,目前西北八郡,土地大部分都是荒野和山林,耕種地少,而且多幹旱、風沙帶,像西海郡、西平、澆河等郡,只有綠洲能夠耕作。

“每個郡、每個縣城都需要有官田,糧食要自給自足,官吏的俸祿,一半用糧食,一半用錢幣,然後再分一些土地,讓家僕耕作,保證西北官吏的收入水準,不能大富,但也不可清貧。”

“另外,軍隊劃分成鄉府兵、武備軍、遠征軍三種類型,鄉府兵,顧名思義,就是守護家鄉,駐紮郡府的守城兵,每個郡都設立一支郡府兵,縣裡的鄉兵,人數配比合理,平時負責守城,鎮壓小型叛亂,剿滅地方盜賊團伙,包括軍屯等。”

“武備軍通過募兵形式,組合在一起的大軍,大多爲新軍,一年以下儲備軍,開設立幾個軍區,管轄武備軍。至於遠征軍,就是要隨軍不斷東進的精銳人馬。這種分配,暫時符合動亂時期,戰爭頻繁的階段,等安定下來,再按照朝廷制度重新安置兵馬。”

衆人點頭,同意少帥的意見,因爲分析到位,符合當前形勢。

羅昭雲又道:“另外,由於亂世到來,這幾年肯定會有諸多戰事,我軍管轄西北,鎮撫一方,平時對軍事情報、軍事作戰謀劃等,有個嚴密的組織,所以,本帥打算設立一個臨時的樞密院,挑選數人入職,共研大事,這幾人權力有分工,都屬於樞密院的軍機大臣。”

這樞密院,始於唐朝,盛於五代,宋遼元皆有沿用,明清時廢止,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各代皆使用,有它的意義所在。

羅昭雲打算成立一個樞密院組織,負責軍機大事的討論,這樣組織運作起來,不必他事事躬親,也不必擔心交給某個人,名不正言不順,而且相互妒忌或推諉,把它組織化,制度化,有利於責任擔當和軍事管理。

最後經過一番討論,暫選五人,分別是郭孝恪、杜如晦、程名振、褚遂良、于志寧。

程名振正在地方爲官曆練,如今被挑選出來,委以重用。

至於李靖、侯君集、薛萬仞等人,都是統軍元帥、大將,有調兵權,就不適合再認樞密院額度職務了。

長孫無忌則主要在民政方面,以後是做宰相、尚書的料子,羅昭雲每月把他列入其中。

“日後本將軍帶軍出征,樞密院至少要留下三人,在後方運作,調配各郡兵馬、糧草事宜,另外兩人,隨我出征。”

“明白!”諸人點頭,覺得這樣安排符合實際需求,非常穩妥。

羅昭雲進一步分工道:“軍械兵器、戰馬、軍糧、武將考覈、軍功獎賞等,以後都需要樞密院來負責,有調兵遣將權力,卻無指揮權。各地將軍有帶兵指揮權,無調兵權,去往何地,需要聽樞密院調度。”

就在這時,白虎節堂外,有侍衛急促道:“元帥,有緊急軍情到。”

羅昭雲聞言,喝道:“遞進來。”

門口帶刀侍衛,從一名邊戍斥候手中,拿過軍情摺子,大步進入堂內,呈遞上去。

羅昭雲接過之後,眼神一緊,臉色不變,語氣轉冷道:“吐蕃出動了五萬大軍,向河源、臨眺兩郡發起攻擊,麥季才兵力有限,在邊戍之地吃了敗仗,正在後撤,需要大軍前往支援,抗衡吐蕃來犯。”

杜如晦道:“元帥,這個節骨眼兒上,正是我們考慮東進的時刻,吐蕃來犯,會拖住我軍,影響下一步戰略。”

褚遂良在旁哼道:“吐蕃不斷壯大,吞了半個吐谷渾,現在要入侵西北,野心不小。”

“根據情報,吐蕃國有一位年輕國師,噶爾東贊,頗有韜略,謀計甚多,由他在賬內運籌帷幄,這場仗不容易打。”羅昭雲通過燕琅閣,提取就知曉了吐蕃國內的情況,這個噶爾東贊,就是在歷史上,吐蕃國也是赫赫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祿東贊。

于志寧提出疑問:“那該派何人出征,目前軍中唯有侯君集、郭孝恪、薛萬仞三位將軍的威望,可以統領五萬人馬以上的資歷,其它將軍,還不能獨當一面。”

羅昭雲猶豫片刻,最終開口道:“由我親自統兵出征吧,這場仗,我們輸不起,否則,攢起來的威望都會垮掉,而且,兵力招募、訓練起來不易,如果兵敗,五六萬兵馬葬送掉,太過可惜,由我親自出兵,務必打痛吐蕃,讓他們老實幾年,至少等我們入住中原後,找機會掉過頭再徹底收拾一番吐蕃國。”

“元帥若親自出徵,那肯定能夠戰勝吐蕃!”幾人不是恭維,還是都覺得少帥帶兵是強項,少有敗績,對他有自信。

第二百三十三章 埋下根基第九百三十六章 祭旗出征第三百一十二章 行刺辛秘第一百二十八章 護送任務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渡淮水第六百七十六章 唐王政權第一千一十九章 美食爭議第二百一十九章 建都詔書第八百二十三章 羅英第九百四十六章 偷襲與反偷襲第八百五十九章 御駕親臨城下第五百七十三章 初次交鋒第八百三十四章 一決雌雄(下)第四百五十八章 潛在對手第六百七十四章 消息驚人第二百七十一章 精心謀算第九百八十九章 任重道遠第六百六十八章 橫掃第五百一十四章 想入非非第一千一十三章 流言蜚語第八百八十三章 駕馭羣臣第三百五十二章 誠心以對第六十八章 吟詩一首第六百七十四章 消息驚人第三十二章 救人第一百零九章 幽州來人第六百二十三章 夜襲險關第三十九章 聚將會第二百四十六章 報國無門第八百九十四章 重用寒門臣子第八百一十二章 巡視學院第三百四十一章 家族興衰第七百八十二章 冊封百官第七百六十一章 局勢各不同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會師請罪第一百九十八章 美人蕭後第七百七十章 劍指長安第四百零八章 做人留一線第二百三十三章 埋下根基第二百六十一章 一戰告捷第七百七十六章 觸景傷情第三百八十七章 疲敵之計第三百三十四章 意外之亂第四百七十六章 鋌而走險第六百一十三章 議出兵第一千二十章 飼養新技術第六百八十七章 黑死病第六百二十八章 禍從口出第四百章 虛張聲勢第兩百零七章 朝議科舉第十章 天高任鳥飛第四百九十六章 出兵援救第九百零二章 一夜春風來第九百零八章 突厥來犯第五百零一章 堅守孤城第八百八十四章 竇女復仇計劃第六百三十三章 西北七豪族第六十五章 夜宴第三百八十一章 迫於無奈第九百八十五章 一蓑煙雨任平生第九百二十章 一夜晉陽破第三百六十五 舉步維艱第九百四十章 騎兵陣法第九百六十一章 半路殺出程咬金第三百五十三章 燕雲堡第六百七十二章 吐蕃議和第八百三十五章 一代梟雄隕第六百四十章 話不投機第三百八十三章 古老勢力第四百四十四章 鐵勒盟會第九百四十三章 破胡虜第一百三十七章 仁壽宮變 上第四百零一章 計中計第九百六十六章 勸誘部落首領第一章 重生在隋第六百七十九章 西北文教第五百七十四章 各施計謀第二百一十五章 委派新任務第七百四十二章 巨大壓力第三百五十八章 兵臨遼水第三百二十八章 人傑薈萃第三百二十八章 人傑薈萃第八百四十五章 心壑難填第二百零九章 好感破滅第五十一章 唯有戰第五百零八章 道不同不爲謀第三百七十三章 根基已固第二百九十八章 小別勝新婚第五百七十九章 兵敗身亡第七百五十七章 烽火連天第一千一十二章 荊門山要塞第六百八十七章 黑死病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軍匯合第五百七十一章 桃花林下少女心第六百三十二章 撥亂反正第一百九十三章 廟堂之途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東巡洛陽第五百八十二章 圖謀楊隋第八百二十章 李唐謀劃第四百九十七章 途中血殺
第二百三十三章 埋下根基第九百三十六章 祭旗出征第三百一十二章 行刺辛秘第一百二十八章 護送任務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渡淮水第六百七十六章 唐王政權第一千一十九章 美食爭議第二百一十九章 建都詔書第八百二十三章 羅英第九百四十六章 偷襲與反偷襲第八百五十九章 御駕親臨城下第五百七十三章 初次交鋒第八百三十四章 一決雌雄(下)第四百五十八章 潛在對手第六百七十四章 消息驚人第二百七十一章 精心謀算第九百八十九章 任重道遠第六百六十八章 橫掃第五百一十四章 想入非非第一千一十三章 流言蜚語第八百八十三章 駕馭羣臣第三百五十二章 誠心以對第六十八章 吟詩一首第六百七十四章 消息驚人第三十二章 救人第一百零九章 幽州來人第六百二十三章 夜襲險關第三十九章 聚將會第二百四十六章 報國無門第八百九十四章 重用寒門臣子第八百一十二章 巡視學院第三百四十一章 家族興衰第七百八十二章 冊封百官第七百六十一章 局勢各不同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會師請罪第一百九十八章 美人蕭後第七百七十章 劍指長安第四百零八章 做人留一線第二百三十三章 埋下根基第二百六十一章 一戰告捷第七百七十六章 觸景傷情第三百八十七章 疲敵之計第三百三十四章 意外之亂第四百七十六章 鋌而走險第六百一十三章 議出兵第一千二十章 飼養新技術第六百八十七章 黑死病第六百二十八章 禍從口出第四百章 虛張聲勢第兩百零七章 朝議科舉第十章 天高任鳥飛第四百九十六章 出兵援救第九百零二章 一夜春風來第九百零八章 突厥來犯第五百零一章 堅守孤城第八百八十四章 竇女復仇計劃第六百三十三章 西北七豪族第六十五章 夜宴第三百八十一章 迫於無奈第九百八十五章 一蓑煙雨任平生第九百二十章 一夜晉陽破第三百六十五 舉步維艱第九百四十章 騎兵陣法第九百六十一章 半路殺出程咬金第三百五十三章 燕雲堡第六百七十二章 吐蕃議和第八百三十五章 一代梟雄隕第六百四十章 話不投機第三百八十三章 古老勢力第四百四十四章 鐵勒盟會第九百四十三章 破胡虜第一百三十七章 仁壽宮變 上第四百零一章 計中計第九百六十六章 勸誘部落首領第一章 重生在隋第六百七十九章 西北文教第五百七十四章 各施計謀第二百一十五章 委派新任務第七百四十二章 巨大壓力第三百五十八章 兵臨遼水第三百二十八章 人傑薈萃第三百二十八章 人傑薈萃第八百四十五章 心壑難填第二百零九章 好感破滅第五十一章 唯有戰第五百零八章 道不同不爲謀第三百七十三章 根基已固第二百九十八章 小別勝新婚第五百七十九章 兵敗身亡第七百五十七章 烽火連天第一千一十二章 荊門山要塞第六百八十七章 黑死病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軍匯合第五百七十一章 桃花林下少女心第六百三十二章 撥亂反正第一百九十三章 廟堂之途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東巡洛陽第五百八十二章 圖謀楊隋第八百二十章 李唐謀劃第四百九十七章 途中血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