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章 謀巴蜀

薛舉暴斃的消息傳到大興城,使得宮殿內的氣氛一下子緩解不少。

先前是李世民患病被送回,十萬唐軍征戰北地郡,結果只回來數千人,使得大興傀儡朝廷,籠罩着一層陰霾。

李淵鐵色鐵青,暗中痛罵二兒子輕敵大意,中了薛舉的毒計,這才立一功,就有一大敗,功過相抵了。

李建成一方的謀士、親信,大多鬆一口氣,擔心李世民立功太多,會奪走世子的風頭,如今身患嚴重的痢疾病,回來養傷,帶兵一敗塗地,暫時光環都消失了。

“薛舉竟然突然暴斃了,西秦軍停止了進攻,退回百里,在北地郡的長武城停留,薛仁杲登基爲西秦皇帝。”

“恭喜唐王,這薛仁杲,臣早有聽聞,是個有勇無謀之輩,別說十萬大軍,就是一萬兵馬,他也不是統攝全局的料,用不了多久,肯定民政混亂,軍心渙散,敗招層出,只要我軍挑選精銳,分兵前往包抄阻截,肯定能大破西秦軍。”

李淵聽聞後,緩緩點頭,神色緩和,這的確是一件好消息,要不然,他這兩日愁容滿面,不知該如何抵擋薛舉二十萬大軍的來犯

“劉長史、慕容將軍等人都被生擒,需要派人搭救,此外,城內將軍,有何人可以去迎擋薛仁杲的大軍!”

兵部員外郎宇文穎站出來道:“臣以爲,世子自起兵後,掌控左軍,帶兵有方,可堪此次重任。”

李淵猶豫不決,因爲李建成是嫡長子,以後的太子人選,李淵擔心他有個閃失,會影響繼承人選,畢竟李世民患病,李元吉不成氣候,只有李建成性格穩重,是日後登基大寶的最佳人選,所以李淵不認派他出徵。

李建成站出來道:“父王,兒臣願帶兵前往,統攝全局,請父王放心,衝鋒陷陣,會有諸位將軍去做,兒臣只要坐鎮中軍,指揮調度就可以了。”

李淵這才同意,但是分兵三路,由李建成帶來中軍五萬,殷開山、段志玄、劉文靜等人帶右軍,三萬人馬,李道玄、戴元祥、王長諧等人帶左軍,也是三萬人馬。

十多萬大軍,浩浩蕩蕩從京兆郡出發,前去阻截北地郡的西秦軍。

………

金城郡。

羅昭雲得知薛舉暴斃的消息後,先是愕然,然後輕嘆點頭,歷史事件還真是挺準的,如果沒有強有外力去幹涉,它依舊會按照原有軌跡上演。

“好消息啊,這可是好消息!”樞密院的五位樞密正副使,得到這個軍情消息,都拍手叫好。

“薛舉帶領大軍,剛擊敗十萬唐軍,即將攻入京兆郡,卻突然暴斃,難道真是偶然?”郭孝恪忍不住浮想聯翩,好奇推測。

于志寧道:“管他呢,薛舉一死,他的兒子薛仁杲不成氣候,有勇無謀,西秦就算完了。”

杜如晦不禁點頭道:“是啊,到時候我軍趁機揮師東進,隴右十餘郡,恐怕就有咱們西北軍和李唐軍瓜分了。”

諸遂良沉思道:“西秦一滅,我西北軍要和李唐軍正面交鋒了。”

羅昭雲一副高深莫測的表情,他早有料到,只是目前還猜不透其中的玄機。

衆謀士和武將,先前對少帥與薛舉聯盟的做法,並不理解,但不到半年,衆人就看到了不同尋常之處。

西秦軍與李唐軍兩敗俱傷,薛舉又暴斃,那麼先前的盟約就自動作廢,等薛仁杲兵敗之後,隴右十郡,至少有一大半,都會被西北軍佔據了。

李唐軍雖然最後戰勝西秦,而且也能趁機奪走幾個郡,但畢竟損失十多萬大軍,傷了元氣,再對付西北重軍,就呈現劣勢了。

這一招破局妙計,果然扭轉乾坤,起到了奇效。

羅昭雲指着地圖道:“諸位,薛仁杲的失敗已註定,我們現在研究一下,如何等西秦失敗後,出兵隴右的事,你們看,與金城接壤的會川郡、隴西郡、平涼郡、天水郡、河池郡、漢陽郡,我軍都要佔據,李唐軍肯定不會放過北地郡、扶風郡、安定郡、弘化郡等,由於時間有限,我們無法全部攻克佔據,即便強行佔領,根基不牢,也容易被李唐軍奪走,所以,這一次,我們初步定下六個郡的目標。”

衆人點頭,露出喜色,眼神熠熠閃光,因爲把這隴右六個郡收入,那麼西北軍的勢力將會變得更大。

沉默的侯君集忽然道:“河池郡、漢陽郡已經接近巴蜀之地,末將有一想法,能否奪取蜀郡一帶,這樣控制巴蜀,使得巴蜀的富足糧草爲我軍所用,可以杜絕李唐軍佔巴蜀的想法,此外,巴蜀沿着長江向東,就是巴陵蕭氏的地盤,日後對進攻南方蕭樑、杜伏威大軍,也會有很大優勢,可以兩面夾攻。”

羅昭雲點點頭,他早有此想法,只是以前兵力不夠,人員不足,無法把戰線拉長,如今倒是可以考慮如何拿下巴蜀的事。

蜀地雖然是少數民族聚集地,但自秦末漢初,劉邦在巴蜀之地立足後,經蕭何的整頓,推行改革,數百年下來,巴蜀融入中原文化,漢族人口增多,土地富饒,糧產充足。

只是,派誰領兵前去合適呢?首先此人不能有野心,否則容易在巴蜀自立爲王。二來他要懂得帶兵,能夠征討巴蜀當地的盜賊、叛軍、地方武裝力量等。

此時,羅昭雲再次感到人才的短缺,尤其是獨當一面的武將不夠用,許多將門虎子,畢竟還年輕稚嫩,暫時無法堪當大任。

羅昭雲心中暗想:“徐世績、程知節、裴仁基等人,都是了不起的戰將,等李密一死,一定要提前把這些人,儘量再拉走一些,不能讓給李唐啊。”

“侯將軍所言甚有道理,不過,你侯君集、薛萬仞等人,都要對付李唐軍,暫時無法外調去巴蜀,所以,派何人前往,本帥還沒有合適人選。”

這時候,程名振拱手道:“倘若少帥信得過,屬下願意帶兵前往。”

這程名振自幼也習武,爲將門之後,奈何家道沒落,一直沒有被朝廷啓用入仕途的機會,曾在竇建德帳下,被羅昭雲俘虜後,就一直跟隨他來到西北。

他在地方從政一段時間,也曾帶兵打過幾場小仗,如今提拔成樞密院的副使,已經算重用了。但是他不想一直待在幕後運籌帷幄,處理軍務,也向往沙場,金戈鐵馬,帶軍征戰,成爲一位武將。

第二百六十二章 徐徐圖之第五百二十五章 軍權與民政第五十五章 突厥上鉤第三十五章 西北烽煙起第八百三十九章 南征北伐第七百六十九章 人心與軍心第六百六十三章 設樞密機構第四百五十二章 熟悉的面孔第三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第七百一十一章 雪上加霜第三百四十九章 心如蛇蠍第九百七十四章 敞開心扉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大局定第七百七十二章 夜奪長安城第九十五章 見伊人第八百六十八章 糧道出事第五百九十六章 惦記糧倉第三百七十三章 根基已固第九百八十三章 歸州大營第七百五十七章 烽火連天第九百六十九章 班師回朝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朝議(中)第九百六十九章 班師回朝第一百五十六章 帳內議事第四章 既來之則安之第六百四十二章 禁典預言第七百六十四章 大反攻第七百二十八章 芳心亂第四百三十六章 同枕而眠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朝議(上)第八百五十二章 保持警惕第三百三十二章 平等觀念第五百九十九章 反圍殺第四百九十九章 救駕而來第一百零六章 逍遙遊第九百三十六章 祭旗出征第八百六十五章 奇謀狠計第一百五十章 祭天之典第二百七十九章 煬帝西巡第九百二十六章 隕落了第九百四十四章 幸不辱命第七百一十五章 進軍扶風第兩百章 相邀與赴會第九百三十三章 朝議第六百六十五章 出征吐蕃第一百六十八章 各有盤算第四百四十九章 意氣相投第七百八十七章 睡錯了牀第四百七十九章 階下囚第八百零八章 臨陣倒戈第九百零三章 晉陽鏖戰第五百零八章 道不同不爲謀第三百三十章 出謎題第一百八十八章 私宴小聚第五百三十五章 暴露受傷第一千零八章 安民之策第七百八十七章 睡錯了牀第六百七十七章 暗流洶涌第三百三十三章 隆中對第七百六十五章 威逼長安城第八百四十六章 李密亡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攻清流城第三百八十章 無端遭妒第六百七十二章 吐蕃議和第一百五十七章 練兵第四十四章 大軍北進第七百七十四章 盤踞關中第四百六十五章 香衣留念第三百二十章 宴會不斷第九百七十章 團聚第五百九十章 接納秦瓊第九百九十四章 血戰河灘第五百三十五章 暴露受傷第二百七十五章 金蟬脫殼第五百五十章 出關平亂第一百零四章 開幕了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夜襲山陽倉第四百零八章 做人留一線第三百一十八章 歲歲年年人不同第八百三十五章 一代梟雄隕第五章 廟堂之爭第四百五十九章 盡信書不如無書第二百一十五章 委派新任務第八百四十二章 仗劍去復仇第二百一十四章 遷都之論第二百零四章 相逢恨晚第九百零五章 白首不相離第七百二十九章 另類奇謀第二百二十六章 遁世勢力第八百四十一章 後宮秘事第六百七十五章 屈將軍來投第七百五十章 備戰狀態第二百七十六章 接收伏俟城第九百五十四章 軍醫隊的作用第七百七十一章 生死鏖戰第五百章 板蕩識城臣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渡淮水第二百八十九章 劫後餘生第九百六十二章 全線崩潰第六百二十一章 各自進軍
第二百六十二章 徐徐圖之第五百二十五章 軍權與民政第五十五章 突厥上鉤第三十五章 西北烽煙起第八百三十九章 南征北伐第七百六十九章 人心與軍心第六百六十三章 設樞密機構第四百五十二章 熟悉的面孔第三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第七百一十一章 雪上加霜第三百四十九章 心如蛇蠍第九百七十四章 敞開心扉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大局定第七百七十二章 夜奪長安城第九十五章 見伊人第八百六十八章 糧道出事第五百九十六章 惦記糧倉第三百七十三章 根基已固第九百八十三章 歸州大營第七百五十七章 烽火連天第九百六十九章 班師回朝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朝議(中)第九百六十九章 班師回朝第一百五十六章 帳內議事第四章 既來之則安之第六百四十二章 禁典預言第七百六十四章 大反攻第七百二十八章 芳心亂第四百三十六章 同枕而眠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朝議(上)第八百五十二章 保持警惕第三百三十二章 平等觀念第五百九十九章 反圍殺第四百九十九章 救駕而來第一百零六章 逍遙遊第九百三十六章 祭旗出征第八百六十五章 奇謀狠計第一百五十章 祭天之典第二百七十九章 煬帝西巡第九百二十六章 隕落了第九百四十四章 幸不辱命第七百一十五章 進軍扶風第兩百章 相邀與赴會第九百三十三章 朝議第六百六十五章 出征吐蕃第一百六十八章 各有盤算第四百四十九章 意氣相投第七百八十七章 睡錯了牀第四百七十九章 階下囚第八百零八章 臨陣倒戈第九百零三章 晉陽鏖戰第五百零八章 道不同不爲謀第三百三十章 出謎題第一百八十八章 私宴小聚第五百三十五章 暴露受傷第一千零八章 安民之策第七百八十七章 睡錯了牀第六百七十七章 暗流洶涌第三百三十三章 隆中對第七百六十五章 威逼長安城第八百四十六章 李密亡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攻清流城第三百八十章 無端遭妒第六百七十二章 吐蕃議和第一百五十七章 練兵第四十四章 大軍北進第七百七十四章 盤踞關中第四百六十五章 香衣留念第三百二十章 宴會不斷第九百七十章 團聚第五百九十章 接納秦瓊第九百九十四章 血戰河灘第五百三十五章 暴露受傷第二百七十五章 金蟬脫殼第五百五十章 出關平亂第一百零四章 開幕了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夜襲山陽倉第四百零八章 做人留一線第三百一十八章 歲歲年年人不同第八百三十五章 一代梟雄隕第五章 廟堂之爭第四百五十九章 盡信書不如無書第二百一十五章 委派新任務第八百四十二章 仗劍去復仇第二百一十四章 遷都之論第二百零四章 相逢恨晚第九百零五章 白首不相離第七百二十九章 另類奇謀第二百二十六章 遁世勢力第八百四十一章 後宮秘事第六百七十五章 屈將軍來投第七百五十章 備戰狀態第二百七十六章 接收伏俟城第九百五十四章 軍醫隊的作用第七百七十一章 生死鏖戰第五百章 板蕩識城臣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渡淮水第二百八十九章 劫後餘生第九百六十二章 全線崩潰第六百二十一章 各自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