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五章 出征吐蕃

時間匆匆,一晃出兵的日子到了,羅昭雲跟兩位嬌妻恩愛兩日,逍遙快活,解決了生理需求,慰藉了二女的相思之苦,接下來,他要率軍出征了。

這一日辰時,金城外,羅昭雲登臺封將,祭旗告天,大義凜然,發佈檄文,絕不允許吐蕃番邦,來侵犯西北疆域,掠奪當地百姓的糧草、牲畜和人口。

“犯我華夏者,雖遠必誅!”

羅昭雲說的鏗鏘有力,聽得將士們熱血沸騰。

不過這一次,他沒有再提大隋,不說“犯我大隋者”,似乎有意無意地撇開大隋的說法。

因爲大隋日薄西山,隨時都要滅亡,在百姓心目中地位已經沒有了,他張口閉口還提大隋,容易惹人反感不說,最主要無法引發這些底層百姓的共鳴。

用華夏代之中原國度,正是歷朝歷代都承認的詞語,這樣更容易讓將士們接受。

“犯我華夏者,雖遠必誅——”

數萬將士都在異口同聲地喊着,聲威雄壯,浩浩蕩蕩傳開,極具感染力。

“全軍出發!”

號令一下,先鋒軍由薛萬仞統帥,全都是騎兵,率先脫陣而出。

轟隆隆!

萬馬奔騰,鐵甲生輝,氣勢雄渾,猶如鋼甲洪流滾動着,迅速遠去。

半個時辰後,中軍纔出發,羅昭雲身穿一襲亮銀鎧,除了白銀外,還容有混鐵、鉻等元素,格外堅韌結實,普通軟弓難以射透胸甲。

三萬步兵,一萬普通騎兵,五千全副武裝的燕甲精騎,還有五千陌刀勇士,這五萬都是精銳之師,足以抵擋十萬大軍。

從金城郡到河源郡,相隔枹罕、澆河兩郡,有數百里之遙,越往吐蕃行軍,路途越來越高,空氣稀薄,高原氣候明顯,到處是一望無際的荒野。

羅昭雲在途中,已經派出了不少斥候,還有特種部隊先行趟路,儘量斬殺敵軍遊哨、探子,同時排查伏兵,又可以鍛鍊這些特殊的軍種。

……..

金城隋軍,遠征吐蕃的消息傳到了天水郡。

薛舉接到了情報,臉色露出笑容,他一直擔憂羅成會率領十萬大軍繼續東進,向西秦進攻,壓縮西秦的地盤,逼他不得不掉頭決一死戰。

如今吐蕃來犯,會牽扯住了羅成,至少半年內,不會再東征了。

薛仁杲驚喜交加道:“這是好機會,父王,我們帶大軍掉過頭,進攻羅成的後方,一句攻克他的大本營,收復西北八郡,到時候,整個河西、關隴都是父王的疆域,哪怕不要中原,我們的勢力和地盤,也足以跟中原匹敵了。”

薛舉蹙眉,自己這個魯莽兒子,一心逞強,做想着打擊羅成,一戰成名出風頭,他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哪知道羅成的厲害所在。

“諸位愛卿,都有什麼建議?”

衛尉卿郝瑗忙道:“不可,羅成帶兵如神,威名赫赫,西北的百姓和軍士都有聽聞,如今羅成在河西駐軍,興修水利,發展經濟,促進當地發展,口碑很好,在金城與會寧郡接壤地,有數萬兵馬,金城郡,也有幾萬軍隊,後方各郡都有府兵,我軍十萬前去征討,未必能一鼓作氣打下來,眼看離着入冬只有兩個月,這個時間段,誰能有把握趁着羅成不在,就拿下河西諸郡?”

衆文臣官僚聽完之後,都紛紛掉頭,實在不想跟羅成對戰,因爲以前羅成在西北打過突厥,滅過吐谷渾,一年內消滅李軌的西涼政權,威名太霸道。

樹的影,人的名,未戰之前,文物羣臣都沒有自信能贏,自然都不積極。

“難道我們要錯過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薛仁杲不服氣地問。

郝瑗搖頭道:“當然不是,羅成出征,跟吐蕃焦灼對戰,至少會耽擱一年半載,無力東征,這會給我一個穩固勢力,繼續威壓扶風郡唐弼的機會,那唐弼擁立李弘芝爲天子,有衆十萬人,佔據扶風郡數城,阻擋了我們的進兵大興城之路,過去幾戰,我方都取得一些小勝,但是不足以壓垮唐弼軍隊,這次我們若能繼續增兵,以十五萬大軍壓上,讓唐弼認識到,我方沒有了後顧之憂,非拿下扶風郡不可,使得唐弼沒有僥倖心理,可以策反他,歸順我們。”

“讓唐弼歸順?”薛舉聞言心動,眼神閃爍,提出了質疑。

郝瑗道:“不錯,唐弼帶兵纔能有限,魄力不夠,所以在舉兵時候,不敢自立爲王,擁立了一個傀儡,爲汧源帝,他自己掌握大權,這明顯是信心不夠。”

“那李弘芝,是前凉皇室的後裔子孫,祖上曾是前涼國一位親王,兩百年後,旁宗家道衰落,早就是一介平民,但畢竟有一點帝王血統,才被立爲傀儡,我西秦大軍壓境,唐弼看到西秦後方沒有了羅成牽制,除了死扛到底,就是投降。”

“至於東面京兆郡,李唐軍正跟西京代王朝廷抗衡,局勢不明朗,以唐弼多疑的性格,肯定不會去投奔任何一方。他沒有忠烈之心,絕不會死戰到底!”

這郝瑗侃侃而談,使薛舉和朝廷文武臣子都覺得是個妙計。

“褚卿,你以爲如何?”

薛舉詢問黃門侍郎褚亮,因爲褚亮飽讀詩書,在西北非常有才名。

不錯此一時彼一時,褚亮因爲其子褚遂良去了羅成的帳下,他自己也“身在曹營心在漢”,不是真心爲西秦出謀劃策,所以,聽到西秦不趁機去攻打羅成地盤,有些安心,順水推舟道:“郝大人所言,極有道理,若能攻克扶風,獲取唐弼的軍隊,使西秦壯大,那麼拿下西京,就指日可待了。”

薛舉聽褚亮都這樣說了,心中一定,覺得此計可行,打下扶風,京兆郡在望,西京大興城如同囊中之物了。

當然,若能減少傷亡,逼迫唐弼主動投城倒戈,接受了扶風的近十萬軍隊,西秦就會得到空前強大,到時候,也就不懼怕羅成來年的東征了。

“就這樣決定了,由薛仁杲率軍五萬,繼續出兵,增援宗羅睺將軍,然後對扶風郡的防線關卡猛攻,給唐弼施壓,然後由郝卿修書一封,派使者送給唐弼,許以利益,誘他投誠,歸附我西秦。”薛舉最終排定了方案。最近工作繁忙,在趕劇本任務,所以更新有點少,請多包涵,過兩天就能恢復。

第九百三十一章 坦誠交流第七百三十七章 童山大戰第九百八十七章 科舉新制第七百七十五章 勸諫立後第九百二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五百七十七章 亂軍拼殺第五百八十三章 美人計第八百四十二章 仗劍去復仇第六百二十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五百九十二章 調令第五百七十二章 心理暗示第四百七十一章 讖語第四百三十八章 瓦崗豪傑第三百七十六章 各有籌備第三百一十九章 文人宴請第三百四十七章 榮歸故里第四百一十九章 英雄末路第七百二十一章 巾幗俏公主第二百六十六章 慕容紫嫣第八百九十四章 重用寒門臣子第五百二十五章 軍權與民政第六十三章 東宮率衛第五百二十六章 民以食爲天第六百二十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四百二十章 株連甚廣第四百三十四章 逢凶化吉第九百三十一章 坦誠交流第二百零九章 好感破滅第五百一十五章 下江南第四百四十六章 出手救場第四百一十九章 英雄末路第六百五十章 佔七郡第九百六十三章 阻擊不斷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一波三折第八百一十一章 內政與科舉第九百五十六章 僵持階段第五百四十三章 堵死後路第六百八十七章 黑死病第八百一十九章 虎牢在手第三百四十七章 榮歸故里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嚴懲不貸第四百八十九章 雄關破第一百六十三章 定策欠更補章說明第三百六十章 河灘之戰 下第三百四十章 清官難斷家務事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淮南局勢第二百二十二章 造東都第一百二十五章 風波欲來第五百八十二章 圖謀楊隋第七百四十章 東門突圍第一百二十五章 風波欲來第一百九十八章 美人蕭後第三十一章 路見不平一聲吼第八百一十五章 鏖戰洛陽第一千二十一章 引導輿論第九百九十六章 玉石麻將第六百六十三章 設樞密機構第六百一十八章 奪城第三百四十七章 榮歸故里第七百一十二章 奪關第七百四十一章 公主被俘第一百六十九章 進退維谷第三百五十章 問罪第五百三十四章 火鍋第三百三十五章 才女的請求第三百七十八章 有備而來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大華時代週刊第五百二十二章 風雪歸途第六百五十四章 交人交心第九百一十六章 求子第四百零一章 計中計第一百五十三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一百四十三章 千鈞一髮第七百五十九章 兩虎相爭必一傷第二百五十九章 踏西行第五百一十一章 花燭夜第四百三十一章 戰國帛書第六百四十八章 運籌千里之外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穩少女心第六十章 犒賞三軍第七十六章 逛東坊市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新型織布機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年之約第四章 既來之則安之第二百三十章 豆蔻年華第六百四十六章 倒戈第八百零七章 攻宜陽第九百二十五章 不留後患第九百八十二章 南下增兵第四百零八章 做人留一線第七百五十二章 迎戰突厥先鋒第九百九十二章 御史進諫第九百八十七章 科舉新制第七百零二章 變數第一千章 流民入長安第四百一十九章 英雄末路第一百三十七章 仁壽宮變 上第二百二十三章 興,百姓苦第八百一十四章 開科取士
第九百三十一章 坦誠交流第七百三十七章 童山大戰第九百八十七章 科舉新制第七百七十五章 勸諫立後第九百二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五百七十七章 亂軍拼殺第五百八十三章 美人計第八百四十二章 仗劍去復仇第六百二十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五百九十二章 調令第五百七十二章 心理暗示第四百七十一章 讖語第四百三十八章 瓦崗豪傑第三百七十六章 各有籌備第三百一十九章 文人宴請第三百四十七章 榮歸故里第四百一十九章 英雄末路第七百二十一章 巾幗俏公主第二百六十六章 慕容紫嫣第八百九十四章 重用寒門臣子第五百二十五章 軍權與民政第六十三章 東宮率衛第五百二十六章 民以食爲天第六百二十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四百二十章 株連甚廣第四百三十四章 逢凶化吉第九百三十一章 坦誠交流第二百零九章 好感破滅第五百一十五章 下江南第四百四十六章 出手救場第四百一十九章 英雄末路第六百五十章 佔七郡第九百六十三章 阻擊不斷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一波三折第八百一十一章 內政與科舉第九百五十六章 僵持階段第五百四十三章 堵死後路第六百八十七章 黑死病第八百一十九章 虎牢在手第三百四十七章 榮歸故里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嚴懲不貸第四百八十九章 雄關破第一百六十三章 定策欠更補章說明第三百六十章 河灘之戰 下第三百四十章 清官難斷家務事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淮南局勢第二百二十二章 造東都第一百二十五章 風波欲來第五百八十二章 圖謀楊隋第七百四十章 東門突圍第一百二十五章 風波欲來第一百九十八章 美人蕭後第三十一章 路見不平一聲吼第八百一十五章 鏖戰洛陽第一千二十一章 引導輿論第九百九十六章 玉石麻將第六百六十三章 設樞密機構第六百一十八章 奪城第三百四十七章 榮歸故里第七百一十二章 奪關第七百四十一章 公主被俘第一百六十九章 進退維谷第三百五十章 問罪第五百三十四章 火鍋第三百三十五章 才女的請求第三百七十八章 有備而來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大華時代週刊第五百二十二章 風雪歸途第六百五十四章 交人交心第九百一十六章 求子第四百零一章 計中計第一百五十三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一百四十三章 千鈞一髮第七百五十九章 兩虎相爭必一傷第二百五十九章 踏西行第五百一十一章 花燭夜第四百三十一章 戰國帛書第六百四十八章 運籌千里之外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穩少女心第六十章 犒賞三軍第七十六章 逛東坊市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新型織布機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年之約第四章 既來之則安之第二百三十章 豆蔻年華第六百四十六章 倒戈第八百零七章 攻宜陽第九百二十五章 不留後患第九百八十二章 南下增兵第四百零八章 做人留一線第七百五十二章 迎戰突厥先鋒第九百九十二章 御史進諫第九百八十七章 科舉新制第七百零二章 變數第一千章 流民入長安第四百一十九章 英雄末路第一百三十七章 仁壽宮變 上第二百二十三章 興,百姓苦第八百一十四章 開科取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