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嬋無法解釋。
她深吸一口氣,低頭跪下:“父皇,兒臣句句屬實,身邊的侍婢可以作證。兒臣去的時候一個人也沒有,並不曾見過此人。”
皇帝注視着她,緩緩道:“她是你孃家帶來的僕婦。”
是啊,這僕婦是呂家送來的,任誰都會認爲是她的心腹。
儘管呂嬋已經有了心理準備,這會兒仍然感到透心的涼意。這個陷阱隨意簡單,但卻捏住了一個最要緊的線索,使得她百口莫辯。
呂氏送來的僕婦,沒人懷疑是她的心腹。再安排一兩個證人,理所當然把黑鍋扣到她頭上。她固然問心無愧,可誰信呢?
能把人安插到呂府再送過來,不是一天兩天的事。阿翎說的沒錯,東宮並不安全,她一直在別人的謀算中。
心裡種種念頭滾過,呂嬋面上盡力表現得誠摯:“此人進東宮後,我從未與她親近。且太子走後,兒臣親眼看到父皇傷心欲絕,淑妃娘娘有孕或能安撫父皇喪子之痛,兒臣只會替太子感到歡喜,沒有理由害淑妃娘娘,望父皇明察。”
這番話不可謂不懇切,皇帝亦沉默了。
是啊,太子妃有什麼理由害淑妃?太子已經不在了,若說爲了小皇孫,前頭還有個二皇子呢!淑妃這個小皇子無論生不生下來,都影響不到。
但,人心難測,所有線索指向卻是真的。
“父皇,兒臣也不相信大嫂會害母妃。”楚翮此時開口,“是不是弄錯了?或許大嫂無意中做了什麼,叫這僕婦暗暗記恨,才故意栽贓。”
皇帝橫了他一眼,替人說話也說不到點子上。現在是這僕婦維護太子妃,另有證人證明她證詞作僞!
楚翮下一刻意識到了,忙又改口:“可能是這內侍看走眼了,他不是說遠了看不清嗎?可能是哪個衣裳相似的人。”
皇帝依然沒理他,這番辯駁太薄弱了。
楚翮終於訕訕停住了,一臉抱歉地看向呂嬋。
呂嬋在心裡冷笑一聲,不作理會。
“太子妃,你還有別的話嗎?”皇帝又問。
呂嬋回道:“兒臣確實沒有做過,還請父皇開恩,待淑妃娘娘甦醒,定能還兒臣清白。”
事發突然,眼下只能拖一拖了。阿翎說交給她,現下還沒回來。這僕婦怎麼回事,內侍又是哪裡來的,都需要時間去調查。
皇帝點點頭:“你暫且留在宮中吧!謹兒送回東宮,你若不放心,也可以叫阿翎先照看着。”
呂嬋沒有意見:“是,兒臣謹遵聖旨。”
事情暫且這麼處理,總要淑妃醒了,這事才能塵埃落定。
說到楚翎,皇帝這才發現,她不在殿內,怪不得剛纔這麼安靜。
“阿翎呢?”他問左右。
楚翮眉頭跟着皺起。他當然知道這個妹妹跟大嫂關係多好,這會兒竟然沒在場,委實奇怪。難道……
不等他做出猜測,楚翎的聲音在殿外響起:“父皇,我在這兒。”
說着,她帶着寒氣大步跨進殿門。
皇帝見她披着斗篷,明顯不是從室內出來的,便問:“你去哪裡了?知道發生了什麼嗎?”
“父皇見諒,”楚翎低頭施禮,“兒臣聽說淑妃娘娘出事,擔心有人潛伏宮中危害父皇安危,就去查問了。”聽得這話,皇帝眉心略略舒展,終於露出些微笑意:“朕知道你一片孝心,不過這事已經查明大半,你不必辛苦。”
“是嗎?”楚翎面露驚訝,“是意外還是人爲?”
皇帝掃了一眼,南明宮的宮人當即附耳過去,飛快地向她陳述了一番。
果然楚翎面露驚訝,脫口而出:“這不對啊!”
皇帝本以爲她要爲呂嬋開脫,不料楚翎張口道:“淑妃娘娘怎麼可能只是受刺激呢?明明是有人蓄意的啊!”
這話一說出來,滿殿的目光投了過來。
雖說證據指向太子妃,但因爲太醫的證詞,並沒有排除意外的可能,怎的公主一張口就把事情推向了更嚴重的程度?若是有人蓄意,謀害皇嗣就是死罪!
“阿翎,你說什麼?”皇帝擰起眉頭。
楚翎回道:“父皇,兒臣找到了一些東西,請您審視。”
說完,青茶捧着一個碗走了進來。
楚翎揭開蓋子,露出裡面的東西。
孫壽全伸手欲接,卻被楚翎制止。她親自端着碗,走到皇帝面前。
皇帝定睛一看,納悶不已。
“紙灰?阿翎,你這是什麼意思?”
楚翎用手扇了扇:“父皇,您聞到了嗎?這不是普通的紙灰,應該是符紙。”
皇帝細細一聞,確實摻雜了一股淡淡的香味兒,是黃紙特有的。
楚翎接過筷子,將其中稍微完好的一片輕輕夾起,上面有痕跡若隱若現。
“您看,上面有字。”
紙灰被人踩過,大部分都碎了,這片只能隱隱約約看到,但符紙上面還能寫什麼?
皇帝勃然大怒:“誰幹的?膽敢在宮中做這種事!”
符紙啊,神神道道的,不就是巫蠱嗎?從古至今,皇宮這個地方最忌巫蠱,連清明燒紙都不讓的!
“父皇息怒。”楚翎將碗交還給青茶,說道,“兒臣聽說淑妃娘娘出事,就讓人在旁邊找了一圈,最終在偏殿後面的樹下發現了這些灰燼。看它的樣子,應該剛燒完。您看,時間剛剛好,地點又靠近淑妃娘娘,不是蓄意是什麼?哪有這麼巧的事!”
“不錯!”皇帝目光一厲,掃過殿中嬪妃,喝道,“是誰幹的?給朕出來!”
嬪妃們嚇了一跳,一個個低下頭不敢說話。
賢妃見狀不妙,不得不站出來:“陛下,臣妾有罪,竟然沒有發現……”
現在哪裡是計較這個的時候,皇帝心中正怒,狠狠瞪着她:“賢妃,是不是你乾的?”
賢妃嚇得撲通跪地,喊道:“不是臣妾乾的,臣妾怎麼會做這種事?陛下,請您明察!”
皇帝這會兒只是找人發火,又看向其他人:“你們呢?”
衆嬪妃惶惶中,楚翎開口:“父皇別急,兒臣有辦法找出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