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百萬兵馬而無一軍可用

第31章 百萬兵馬而無一軍可用

“臣弟打聽了一下京營和上直二十六衛,據說他們之中情況大多也是如此。”

“這麼一來、北直隸看似有三十餘萬人馬,但是實際上能守城的恐怕不足十萬,能拉出去打仗的或許連兩萬都沒有。”

朱由檢直接揭穿了眼下明朝京營的虛僞面紗,因爲和朱由校的朝夕相處,讓他有了這個膽氣。

他知道以朱由校對自己的感情,哪怕是自己造反,估計朱由校也頂多把自己圈禁罷了。

圈禁不會死、加上朱由校的性子,估計也不會有太監敢對自己擺臉色。

反正按照歷史軌跡,他不改變就是吊歪脖子樹,圈禁的結果不知道要比吊死好多少。

因此、他也是放開了,不把事情埋在心底,而是和朱由校好好交心。

“京營一事,今日也有人上了奏疏,不過沒有弟弟說的這麼誇張。”

朱由校在聽了朱由檢的話後,在旁邊案几的一堆奏疏中找到了一份奏疏,遞給了朱由檢看。

這已經是十分可怕的比例了,要知道明初朱元璋覆滅北元的時候,財政支出也不過30%左右。

眼下九邊軍餉,每年即九百多萬兩左右,九邊數十萬人馬,每年又要吃掉上千萬石糧食,上千萬束草料。

說到這裡、朱由檢有些心虛的看了看朱由校,生怕自己這個皇兄以爲是自己要染指兵權涉及謀反而不高興。

“等土司兵到了京城,弟弟帶浙兵回來,我從內帑撥四十萬兩銀子,你代我去犒勞一下他們。”

“想讓國子監的一些學子前往教授他們讀書寫字,至於他們的親人,則是御馬監和皇莊安排分發耕牛和土地。”

“京營如此、而邊鎮可知也。”

朱由校突然雙手握住了朱由檢的手,溫聲安慰道:

“將邊軍更換裁撤後,完全可以爲朝廷省下每年上百萬兩的支出。”

“只要將大軍訓練得體,一兩年的時間,四衛一營就能將薊遼一帶、或者遼東的邊軍更換。”

“至於御馬監和羽林三衛的事情,臣弟會在皇莊旗下的佃戶中,以減租發響來讓一些男丁參軍。”

“四衛一營,兩萬五千餘人,以御馬監的財力,完全可以養得起。”

“臣弟打算在西直門外弄一個收容宣府、薊遼、遼東遺孤的衛所。”

不過、就兵事而言,他算是說出了一些實情。

當然、那個時候是因爲全國衛所的軍屯,每年能上交朝廷三千多萬石糧食。

只是、他終究是低估了他在朱由校心中的地位,以及他在這幾天的表現。

“另、臣於出山東之前,於北直隸巡查,京營之兵國初四十萬,嘉靖初猶二十餘萬,今何以止十二萬,而十二萬之中又非皆投石超距可備戰守之用……”

至於九邊軍餉,嘉靖十年到如今,九十年過去了,軍餉從六百八十萬漲起來也正常,倒不至於有他所說的四千餘萬兩。

“遼兵原額九萬五千今止八萬二千兵,何以日減遼餉自隆慶元年以後原額二十萬三千九百有奇,今加至五十二萬五千六百有奇餉又何以日增即。”

洋洋灑灑數百字,朱由檢沒有全部看完,只因爲再往後全是怎麼怎麼強兵斂財的辦法,雖然看着很管用,但朱由檢知道實行不起來。

“這些孤兒遺孀,皇兄可以多去看看他們,日後可以爲皇兄所用。”

崩壞的衛所制,讓明朝的財政進一步的枯竭。

“臣弟算過了,眼下御馬監的田地兩百一十五萬畝,草場四十二萬,勻些土地給他們,也是按照六四收取田賦,日子過得總比邊鎮好些。”

因此他合上了奏疏,對朱由檢說道:

但關於遼鎮軍餉的事情他確實說少了,遼鎮那八萬二千人的軍餉不是五十二萬,而是增加到了百萬之巨。

“陛下初登大寶,請正李可灼、崔文升妄投劇藥之罪。”

“眼下御馬監每年的田賦能收到一百二三十萬石,銀錢臣弟想想辦法,三十萬兩的軍餉、還是能搞到的。”

“臣、山東道御史鄭宗周,聞先皇駕崩,徹夜難眠,於登州叩首再叩首。”

至於邊鎮,眼下遼兵被熊廷弼整治後,只有不到十六萬人了,但其中屬於遼鎮的人馬確實只有八萬二千,其他都是客軍。

京營實數應該十五萬一千,結果這鄭宗周說京營只有十二萬人,十二萬人更是隻能勉強守備,做不到大軍野戰。

“到時候你將那些遺孀安置在那裡,大軍招募的事情叫陸文昭和承恩幫着想辦法,等浙兵到了京城,我調他們去昌平幫弟弟練兵一月。”

爲此、他故意將邊鎮孤兒放在了京城,將培養他們的得利交給了朱由校。

總的算下來,單單九邊的軍費開支,就佔據了明朝財政支出的60%。

鄭宗周所說的事情,非一朝一夕能改變的,朱由檢只能先從御馬監開始改變。

朱由檢接過了奏疏,打開後立馬看到了這上疏的主人姓名。

“一鎮而九邊可知也,至於年例日加漫無底止,如嘉靖十年以前兵餉共六百八十萬有奇,至萬曆四十年後頓增至四千餘萬。”

然而從嘉靖年間起,衛所不僅不能上交朝廷糧食,反而還需要朝廷補貼。

“那些遺孀,安排在京城不方便弟弟使用,明日我叫人將昌平燕山腳下的一些荒地批給御馬監。”

總而言之、這個叫做鄭宗周的山東御史,對國事很關心,對兵事的研究也不錯,只是有些紙上談兵,一些想法不切實際。

“若是邊鎮的將士知道了,對抗北虜和建虜的時候也會更竭心盡力。”

“但求他們前往遼東後,能爲朝廷戍守邊疆。”

說到這裡、朱由校安慰道:“這些日子那些言官彈劾你,你不用往心裡去。”

“我知道你訓練四衛一營,是想有人能保護你我兄弟二人。”

“現在哥哥做了皇帝,旁人是萬萬不得欺負你的,想做些什麼與哥哥說,哥哥做了皇帝,就不會讓人欺負你……”

(本章完)

第50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371章 風高亮節楊文嶽第5章 新帝第一朝第371章 風高亮節楊文嶽第435章 齊王冠禮第331章 抄家流放第88章 死太監銀錢多第136章 出塞第333章 孤不信命第43章 好皇兄的登基大典第610章 海外態度第329章 風雨欲來第279章 徵日先鋒顏思齊第427章 四下無人第680章 番外(二十八)鶺鴒在原第7章 可罰不可殺第482章 小民營生第104章 淮北開端第643章 百姓賴安第325章 天啓八年第185章 中原動盪第449章 身前身後皆戰場第396章 第一次工業革命第298章 大災不斷第162章 宗室問題第638章 交趾逸事第398章 齊王選妃第256章 三娘子留下的走私罪證第465章 拂曉第453章 硝煙四起第109章 五黨讓利第474章 兄弟見面第605章 碎葉城西第132章 波流涌動第341章 礦產國營第355章 諸藩戰爭序幕第412章 開發東北第5章 新帝第一朝第256章 三娘子留下的走私罪證第606章 一牆之隔第348章 典吏閻應元第600章 叔侄和睦第562章 嘉峪關頭第431章 風雲際變第497章 白骨露野第510章 天啓通寶發行第620章 國債第614章 且進且退第28章 紅丸案後續爆發第662章 番外篇(十) 叔侄第5章 新帝第一朝第506章 蒙古西遷第81章 天賦異稟第488章 江南不偏安第312章 籌備南征第489章 攤丁入畝第117章 閱兵準備第678章 番外(二十六)乾聖第445章 文治武功第539章 好景不長第362章 未老先衰朱由檢第677章 番外(二十五)舊時代第661章 番外(九) 天啓三十八年第503章 一路向南第258章 河西見聞第307章 天啓七年第84章 保住熊廷弼第615章 四方紛亂第428章 一正兩貴三平妃第228章 大都督朱由檢第197章 西南援遼第361章 廢除徭役第306章 徐霞客的利未亞之行第606章 一牆之隔第270章 吹響革新的號角第350章 廟堂爭鋒第8章 初嘗權力第456章 八里堡之戰第391章 謀國先謀身第409章 苦一苦商人第645章 國際局勢第175章 兵權纔是道理第7章 可罰不可殺第123章 天子閱兵第446章 天啓第三次北伐(犁庭掃穴)第531章 國事艱難第684章 後記(四)白駒過隙第664章 番外篇(十二) 三王歸齊第285章 生擒朱由檢第649章 自古以來第47章 國之柱樑孫傳庭 忠心耿耿洪承疇第327章 陝西民變第316章 內聖外王第459章 男丁死而婦孺上第585章 收復西域第448章 滅亡前的狂歡第245章 黃龍的野望第60章 謀劃草原第21章 清算御馬監第476章 義釋兵權
第50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371章 風高亮節楊文嶽第5章 新帝第一朝第371章 風高亮節楊文嶽第435章 齊王冠禮第331章 抄家流放第88章 死太監銀錢多第136章 出塞第333章 孤不信命第43章 好皇兄的登基大典第610章 海外態度第329章 風雨欲來第279章 徵日先鋒顏思齊第427章 四下無人第680章 番外(二十八)鶺鴒在原第7章 可罰不可殺第482章 小民營生第104章 淮北開端第643章 百姓賴安第325章 天啓八年第185章 中原動盪第449章 身前身後皆戰場第396章 第一次工業革命第298章 大災不斷第162章 宗室問題第638章 交趾逸事第398章 齊王選妃第256章 三娘子留下的走私罪證第465章 拂曉第453章 硝煙四起第109章 五黨讓利第474章 兄弟見面第605章 碎葉城西第132章 波流涌動第341章 礦產國營第355章 諸藩戰爭序幕第412章 開發東北第5章 新帝第一朝第256章 三娘子留下的走私罪證第606章 一牆之隔第348章 典吏閻應元第600章 叔侄和睦第562章 嘉峪關頭第431章 風雲際變第497章 白骨露野第510章 天啓通寶發行第620章 國債第614章 且進且退第28章 紅丸案後續爆發第662章 番外篇(十) 叔侄第5章 新帝第一朝第506章 蒙古西遷第81章 天賦異稟第488章 江南不偏安第312章 籌備南征第489章 攤丁入畝第117章 閱兵準備第678章 番外(二十六)乾聖第445章 文治武功第539章 好景不長第362章 未老先衰朱由檢第677章 番外(二十五)舊時代第661章 番外(九) 天啓三十八年第503章 一路向南第258章 河西見聞第307章 天啓七年第84章 保住熊廷弼第615章 四方紛亂第428章 一正兩貴三平妃第228章 大都督朱由檢第197章 西南援遼第361章 廢除徭役第306章 徐霞客的利未亞之行第606章 一牆之隔第270章 吹響革新的號角第350章 廟堂爭鋒第8章 初嘗權力第456章 八里堡之戰第391章 謀國先謀身第409章 苦一苦商人第645章 國際局勢第175章 兵權纔是道理第7章 可罰不可殺第123章 天子閱兵第446章 天啓第三次北伐(犁庭掃穴)第531章 國事艱難第684章 後記(四)白駒過隙第664章 番外篇(十二) 三王歸齊第285章 生擒朱由檢第649章 自古以來第47章 國之柱樑孫傳庭 忠心耿耿洪承疇第327章 陝西民變第316章 內聖外王第459章 男丁死而婦孺上第585章 收復西域第448章 滅亡前的狂歡第245章 黃龍的野望第60章 謀劃草原第21章 清算御馬監第476章 義釋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