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可罰不可殺

第7章 可罰不可殺

“萬歲……”

“王安!”楊漣還想再說什麼,卻被朱由校打斷,而大太監王安也連忙上前作輯。

朱由校不顧楊漣,直接下旨道:

“着旨、命王承恩提督御馬監,輔皇五弟由檢、着手爲皇考修繕皇陵!”

“奴婢領旨……”聽到朱由校的話,王安點了點頭,當即領下了旨意。

這一幕被楊漣親眼看在眼裡,卻毫無辦法。

說白了、御馬監又不歸兵部和兵科管理,他兵科雖然可以駁回皇帝與兵部的一些調動,卻駁回不了內廷二十四衙門的事情。

朱由校做出了自己繼位後的第一道聖旨,並且挑釁般的看了一眼老臣楊漣,隨後對方從哲隆聲道:

“內閣與戶部協助皇弟由檢!”

“臣、領旨……”方從哲沒有楊漣那麼剛正,這種事情上他不可能爲難朱由檢,畢竟朱由檢才送了人情給他。

“退朝!”見方從哲作輯應下,朱由校心裡頓時得意了起來,留下一句退朝,就抓着朱由檢的手離開了文華殿。

不過爲了照顧自己的面子,他還是對朱由檢道:

“這次看在弟弟的面上,就放過那楊漣了,可若是他之後再說出一些出格的事情,吾便要收拾他了。”

他要御馬監、可不是單單爲了修一個皇陵。

“給弟弟幾日時間,哥哥就可以安心入駐內廷了。”

朱由檢之所以解釋、是因爲此時的東林黨,確實算得上明末的一股清流。

朱由校似乎是被李康妃嚇得不輕,加上朱由檢對李康妃強硬的模樣,給足了他安全感,因此有些捨不得朱由檢離開,小心吩咐着。

關於明末黨爭

朱由校抓着朱由檢走出了文華殿,卻不想直接在文華殿背後的主敬殿休息了下來,並向着朱由檢驕傲的說着自己剛纔的舉動。

“皇考在位時,重用東林出身的官員也是看出了他們對朝廷有益處。”

瞧着他安心的模樣,朱由檢也放心了下來。

“不用不用。”聽到朱由校的話,朱由檢連忙阻攔,卻引得對方皺眉道:

“怎麼?弟弟覺得不滿意?”

朱由校這個時候顯得很霸氣,似乎只要不關於李康妃和鄭貴妃的事情,他都顯得很有主見。

他話還沒有說完,朱由校就握住了他的手,關心道:

“對了、弟弟爲皇考修建陵寢的事情,安排承恩去做便可,大不用前往昌平。”

“那楊漣等人皆爲東林黨,雖然爲人迂腐,卻勝在剛正清廉,朝廷正是需要他們的時候。”

剛纔他看着朱由校在朝堂上發怒的模樣,心裡說不怕是假的,畢竟這是皇權集中的封建王朝,若是朱由校不高興,把他關進鳳陽高牆也不奇怪。

也有讓李自成兵臨城下前,讓太子到南都監國,而崇禎不允,城破後自焚的李邦華。

此時以楊漣等人爲首的東林黨,還在主張降田賦、去礦稅,增收商稅。

在抱怨之後,他也不忘安撫朱由檢,輕聲道:

朱由檢的話,聽得朱由校連連點頭,似乎在溝通之中,朱由檢已經摸準了朱由校的性格。

“弟弟向哥哥要東西,哪有唐突的說法?再說那皇陵本來就要修繕,由弟弟你帶人修繕,我該高興纔是。”

走到殿後的時候,朱由檢還能依稀聽到楊漣在破口大罵,被鴻臚寺丞警告的聲音。

“那李康妃不過仗着魏進忠和他手下幾個閹奴和奴婢罷了。”

“不用不用……”朱由檢有些汗顏,只能爲朱由校解釋道:

因此他自然不能這麼答應朱由校,而是爲朱由校解釋道:

“哥哥不用擔心、陸文昭會保護好哥哥的。”

爲了不讓人在彈劾時,朱由校生起疑心病,朱由檢還特意解釋道:

“哼!那楊漣老匹夫咄咄逼人,不呵斥他,真以爲吾好脾氣嗎?”朱由校冷哼一聲,顯然對楊漣上朝第一天,就怒叱朱由檢的行爲不滿。

“雖然收拾得了李康妃,但內廷還有危險,因此這段日子,就請哥哥先住在主敬殿,我命陸文昭日夜陪伴兄長。”

“那楊漣老匹夫,我過些日子再收拾他。”

昆黨有顧天峻這樣抗稅的,也有盧象升這樣爲國盡忠的。

東林黨後來的混蛋,也是因爲能幹實事的東林黨都死的差不多了,才讓小人竊取高位。

“嗯、吾記住了。”朱由校點了點頭,隨後臉上出現了遲疑的表情,緊接着又和朱由檢商量了起來:

“按照禮制、吾當入住幹清宮,可眼下幹清宮……”

這錦衣衛是陸文昭的人,見朱由檢開口,便對朱由校作輯行禮,隨後退下去找陸文昭了。

朱由檢見他離去,則是對朱由校解釋道:

“哥哥給了弟弟的東西,怎麼又能收回來?你且放心讓承恩管着御馬監,外廷之人諸如楊漣,若是敢再彈劾於你,我必將他好生收拾!”

“那就行、那就行……”聽朱由檢這胸有成竹的話,朱由校這才安心了下來。

朱由檢頓悟,他明白朱由校是害怕李康妃,於是他轉頭看向了一名錦衣衛,對他招呼道:

“弟弟放心、過些日子國喪結束,我就把那老匹夫趕回老家。”

“這兵馬在皇陵修成之日,便交給皇兄手下的內宦、好讓皇兄不至於無可用之人……”

對此、朱由檢也只有無奈,對他朱由檢作輯道:

“皇兄剛纔,確實有幾分皇祖父的感覺,不過還是太過暴躁了,天子應該不展喜怒於面纔對。”

哪怕御馬監的四衛一營訓練起來後,兵權被朱由校收走,但最少關鍵時刻這支軍隊能派上用場,不至於淪落到需要抄家的時候,還得用外人的尷尬局面。

“弟弟、你看我剛纔如何?”

朱由檢見狀也不好說什麼,只有乖乖作輯,而此時陸文昭和王安以及駱思恭也大步走向了他們……

很多大家讀其他小說認爲是東林黨的人,卻是東林黨的對手和仇敵。

換做朱由檢是皇帝,也不可能讓一個藩王執掌御馬監近三萬兵馬,哪怕這三萬兵馬都是老弱病殘。

“你去叫陸文昭過來。”

東林黨有嘴炮的高攀龍,有投降的房可壯、有軟腿蝦錢謙益,也有鐵骨錚錚的楊漣,寧死不屈的孫承宗,光復遼南的袁可立,爲國捐軀的範景文。

“待我叫陸文昭去把那幾個閹奴打殺,再將李康妃趕去噦鸞宮,命我勖勤宮的幾個閹奴看守她,諒她也翻不起什麼風浪。”

“弟弟能以這種角度思考,屬實是哥哥小看你了。”

“收拾是對的,但切不可殺他。”朱由檢生怕朱由校氣上頭,把楊漣等人給宰了。

“眼下內廷外廷,都有着不少的危險,我與哥哥須得一支人馬拱衛,不然怕是哪天有人冒犯了哥哥,我等卻無人可收拾他,豈不成了笑話?”

所以對於朱由檢來說、哪怕楊漣剛纔彈劾了他,可是從國家角度來看,他彈劾的是對的。

不過他這話被朱由檢聽到,不由得覺得有些無語。

朱由檢連忙解釋道:“不是、只是認爲哥哥不用這麼大費周章,楊漣也是爲了哥哥的社稷着想,臣弟剛纔確實有些唐突了。”

“不必!”見朱由檢這麼說,朱由校反而皺眉道:

他要把御馬監重整起來,最少成爲一支能守城的軍隊,而不是繼續這樣下去。

眼下看來、朱由校顯然沒有《明史》之中記載的那麼廢材,他對於一些事情,還是有自己的見解的。

倒還不像崇禎年間的東林黨,只知道黨同伐異,對各項事情一問三不知。

朱由校沒想到朱由檢能考慮這麼多,聽了他的話後,朱由校倒是不這麼生氣楊漣這個人了。

若是東林黨一開始就混蛋,也就不會吸引到盧象升、孫承宗、張煌言等人加入了。

說到這裡、朱由檢想起了後宮還有一個鄭貴妃,隨後瞥了一眼四周,見沒有其他人後,他才上前又對朱由校小聲道:

秦黨有李三才這種貪污商稅的,也有孫傳庭。

人有好有壞,沒有全是好人,或者全是壞人的黨派。

如果因爲一個黨派,就把人全部一竿子打死,那麼和後期東林黨的“黨同伐異”有什麼區別?豈不是人人皆是東林黨?

用人不看黨,這是研究明末黨爭的基礎史觀,看黨用人就是古代黨派的弊端。

(本章完)

第17章 皇五弟知兵第140章 大勝之勢第623章 理念不合第652章 齊王東渡(終章)第416章 驕兵悍將第31章 百萬兵馬而無一軍可用第182章 螳螂捕蟬第518章 時不我待第48章 狂攬人才第375章 想上天的朱慈燃第247章 狗不能喂太飽第456章 八里堡之戰第594章 滿朝蟲豸第271章 一羣蟲豸第389章 戶籍制度和存摺制度第247章 狗不能喂太飽第78章 葉向高第655章 番外篇(三) 小國難爲第634章 河中收復第121章 備戰第297章 局勢複雜第534章 宗藩局勢第341章 礦產國營第109章 五黨讓利第44章 聽牆角的起居注官第581章 各家愁苦各家歡第673章 番外(二十一) 動盪第313章 諸藩分地第618章 宗藩一體第564章 西征第107章 巡撫徐淮第11章 噩夢開局第666章 番外篇(十四)第六案第186章 明金佈局第285章 生擒朱由檢第358章 殺倭取賞第413章 建虜惶恐第555章 鼓勵造反第408章 大慈大悲楊文嶽第241章 備戰河套第650章 螻蟻舉臂第485章 大勢所趨第469章 風聲鶴唳第497章 白骨露野第23章 兵部又來要銀子了第23章 兵部又來要銀子了第217章 遼東大捷第505章 解放烏斯藏第236章 南征北討(恢復兩更)第355章 諸藩戰爭序幕第32章 百般無奈第347章 《平倭事宜》第468章 京師震動第128章 錦衣衛革新第232章 率先中興的大明財政第26章 截胡工部第623章 理念不合第277章 開誠佈公第590章 子不類父第304章 建虜內鬥第540章 揣着明白裝糊塗第419章 籌備犁庭第643章 百姓賴安第47章 國之柱樑孫傳庭 忠心耿耿洪承疇第402章 南次亞的大亂鬥第215章 炮擊老奴第434章 人丁凋零齊王府第117章 閱兵準備第454章 引君入甕第491章 百姓賴安第56章 盡是空餉第612章 金鉉返京第690章 後記(十)紹慶新風第274章 錢糧不夠用啊第344章 再苦一苦外夷第207章 殺建虜賞百銀第673章 番外(二十一) 動盪第165章 強藩反應第326章 小日子的好日子第438章 建虜來犯第194章 諸王認慫第332章 全陝赤如血第686章 後記(六)永昌承平第281章 暗流蟄伏第85章 孫傳庭等人的動向第687章 後記(七)太平腐敗第246章 《明荷南洋條約》簽訂第695章 後記(十五)紹慶盛世第451章 蠢蠢欲動第390章 晚明兩大人精第106章 愚民第454章 引君入甕第228章 大都督朱由檢第54章 藩王興 宗室苦第247章 狗不能喂太飽第689章 後記(九) 鹹嘉之盛第209章 誓殺腐儒第643章 百姓賴安第463章 大明都指揮使郭桑岱第466章 終末
第17章 皇五弟知兵第140章 大勝之勢第623章 理念不合第652章 齊王東渡(終章)第416章 驕兵悍將第31章 百萬兵馬而無一軍可用第182章 螳螂捕蟬第518章 時不我待第48章 狂攬人才第375章 想上天的朱慈燃第247章 狗不能喂太飽第456章 八里堡之戰第594章 滿朝蟲豸第271章 一羣蟲豸第389章 戶籍制度和存摺制度第247章 狗不能喂太飽第78章 葉向高第655章 番外篇(三) 小國難爲第634章 河中收復第121章 備戰第297章 局勢複雜第534章 宗藩局勢第341章 礦產國營第109章 五黨讓利第44章 聽牆角的起居注官第581章 各家愁苦各家歡第673章 番外(二十一) 動盪第313章 諸藩分地第618章 宗藩一體第564章 西征第107章 巡撫徐淮第11章 噩夢開局第666章 番外篇(十四)第六案第186章 明金佈局第285章 生擒朱由檢第358章 殺倭取賞第413章 建虜惶恐第555章 鼓勵造反第408章 大慈大悲楊文嶽第241章 備戰河套第650章 螻蟻舉臂第485章 大勢所趨第469章 風聲鶴唳第497章 白骨露野第23章 兵部又來要銀子了第23章 兵部又來要銀子了第217章 遼東大捷第505章 解放烏斯藏第236章 南征北討(恢復兩更)第355章 諸藩戰爭序幕第32章 百般無奈第347章 《平倭事宜》第468章 京師震動第128章 錦衣衛革新第232章 率先中興的大明財政第26章 截胡工部第623章 理念不合第277章 開誠佈公第590章 子不類父第304章 建虜內鬥第540章 揣着明白裝糊塗第419章 籌備犁庭第643章 百姓賴安第47章 國之柱樑孫傳庭 忠心耿耿洪承疇第402章 南次亞的大亂鬥第215章 炮擊老奴第434章 人丁凋零齊王府第117章 閱兵準備第454章 引君入甕第491章 百姓賴安第56章 盡是空餉第612章 金鉉返京第690章 後記(十)紹慶新風第274章 錢糧不夠用啊第344章 再苦一苦外夷第207章 殺建虜賞百銀第673章 番外(二十一) 動盪第165章 強藩反應第326章 小日子的好日子第438章 建虜來犯第194章 諸王認慫第332章 全陝赤如血第686章 後記(六)永昌承平第281章 暗流蟄伏第85章 孫傳庭等人的動向第687章 後記(七)太平腐敗第246章 《明荷南洋條約》簽訂第695章 後記(十五)紹慶盛世第451章 蠢蠢欲動第390章 晚明兩大人精第106章 愚民第454章 引君入甕第228章 大都督朱由檢第54章 藩王興 宗室苦第247章 狗不能喂太飽第689章 後記(九) 鹹嘉之盛第209章 誓殺腐儒第643章 百姓賴安第463章 大明都指揮使郭桑岱第466章 終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