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黃口小兒有蠻力

第82章 黃口小兒有蠻力

“殿下、開弓靠的主要是“膂力”,真正的難點不是開弓射箭,而是射箭的時機。”

“因爲馬背是像波浪一樣起伏不定的,所以要找到一個合適的釋放點才能保證射中敵人。”

陸文昭教導着朱由檢,有了前兩次的教導,他更清楚了朱由檢的天賦,因此講的更仔細了。

“騎射的命中絕對要比步射差得多,不過雖然難但卻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麼難。”

“想必殿下剛纔疾馳時,應該發現了、戰馬在空中是有一個騰躍時間的。”

“這個時間也就是起坐中起的時間,在你到達最高點準備向下的一瞬間會有一個懸停,這個瞬間釋放可以將馬背起伏的影響降低很多。”

“嗯、我確實感覺到了。”朱由檢點了點頭,而陸文昭也繼續講道:

“邊軍騎兵、往往能開九力弓的射手,任意時點都能發箭,這確實需要功夫。”

“至於左右開弓、背弓射、回射等等這些射術都很難,但這玩意絕對不是戰場上的主要技術。”

“除非是大軍跟對方騎兵遭遇了追擊,在邊跑邊還射的時候還有點用,但是這基本就相當於雜技了,距離稍遠一點命中率就會奇低無比。”

劉綎此人、雖然在薩爾滸之戰戰死,但除了最後一戰,一路上後金軍面對他的軍隊接連戰敗。

陸文昭具體講了一下騎射和步射的區別,也講出了騎射和步射的威力,騎射是比不過步射的。

並且劉綎的勇武之盛,被譽爲晚明第一猛將,其所用鑌鐵刀重一百二十多斤,馬上輪轉如飛,世稱“劉大刀”。

往往同一把弓,步射能射出八十步,騎射只有六十步,因此騎兵最重要的是機動性和騷擾。

騎射的主要優勢在於機動性,但真要遇到無懈可擊的軍陣你再怎麼機動也沒有用,只不過古往今來練兵能練到諸葛亮那種程度的沒有幾個人,所以騎射機動性的優勢還是很大的。

而且這樣的試探,不一定只派出一支輕騎兵出來試探,主將可以派出多支輕騎兵到處試探甚至反覆試探。

“好!”

他們會縱馬加速到最大,然後以拋射的方式射箭。

“每次兩軍對壘時、李世民都會親率輕騎兵掠過敵陣試探敵方虛實,這個過程中也會射箭。”

如果敵人陣型絲毫沒有反應,那也不要緊,反正輕騎兵機動性強,換一個位置再去試探就好了。

朱由檢看了這麼多兵書,加上和滿桂聊過幾句,因此也知道,正常來說輕騎兵主要是繞着敵人軍陣尋找弱點。

他這一喊、朱由檢便繼續折返,在距離箭靶十步開外的地方連射三箭,無一脫靶,紛紛正中靶心。

因爲步兵機動性差,雖然司馬懿野戰打不過諸葛亮,但只要他縮在營裡諸葛亮也拿他沒辦法。

一羣內宦都不用朱由校叫好,便自覺地鼓掌叫好了起來。

因此、在瞭解了騎兵的戰術後,當陸文昭隨便一指導,朱由檢就大概知道了怎麼騎射。

只見他伸出手往箭壺一夾,便是三支箭矢被架在了手指之中,緊緊攥着。

伴隨着“咻”的三聲,三支箭矢有兩支命中箭靶紅心,還有一支射到了紅心邊上。

“好!那就再給你一次機會!”朱由校也開心的大喊。

朱由校見狀,也笑的十分開心,隨後便大聲道:

“我是第一次射,第一次射自然不作數,哥哥再給我一次機會。”朱由檢在遠方戰馬上大喊着。

如果輕騎兵認爲某一處有機可乘他們就會試探着射幾輪探探虛實。

“輕騎兵的作用是試探和騷擾,這也是唐太宗李世民最喜歡的方式。”

“一支箭矢未中靶心,不作數。”

“只要着甲、除非正中面頰、不然即便射中了對方,也透不過甲冑。”

“騎射的弓,要比步弓多一力,才能達到步射的威力,因此騎射對步射是射不過對方的。”

不過就算對方沒有輕騎兵跟你對抗你也未必穩操勝券,例如當年曹魏的鐵騎可以說橫掃天下無人能敵,但是遇到諸葛亮的車陣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因爲人家就可以把兵練到沒有弱點的程度,你隨便試探,人家一圈圍着八陣,你從哪個角度進攻都是一樣的。

自然、這些措辭有些誇張了,那一百二十斤的大刀是劉綎平日練武時用的,戰場之上他的兵器不過十幾斤罷了。

當着衆人的面,他輕夾馬腹,隨後策馬向着靶子奔去。

如果敵人陣型發生了騷擾,那麼他們很可能就找到了陣型弱點,然後主將會調動後面的重騎兵針對這個弱點進行面突衝擊。

“殿下天賦異稟,十歲便有如此神射,恐怕及冠之後能在馬背上開十力戰弓,如劉綎劉總兵般神勇。”

戰陣之上、軍隊的陣型只要散了、那對於敵軍來說、就只能是待宰羔羊,只有等着被屠殺的命。

除非敵軍的陣型真的鐵板一塊,否則只要有漏洞很快就會被他試探出來,就憑藉着這樣的戰術,歷史上唐太宗李世民幾乎每戰都能找到合適的突破口,然後精騎衝陣把對方陣型衝散。

當然了、敵人也不傻,你派出輕騎兵試探騷擾,人家也不會坐以待斃,人家也會派出輕騎兵對你進行反騷擾。

所以司馬懿雖然手握鐵騎,但是對付諸葛亮也只能用一招,那就是龜縮。

不過他並沒有一開始就射箭,而是熟悉了胯下小馬駒打浪時的起伏後,才折返一圈,張弓搭箭。

“駕!”

這樣的拋射射程完全可以在敵人弓箭的射程之外實施騷擾。

並且很可能兩邊的輕騎兵會先交火,這時候那些左右開弓之類的招數纔有可能派上用場。

陸文昭不由感嘆,這感嘆也讓朱由校笑了出來。

但即便如此,他在薩爾滸之戰中展現的勇武也讓人瞠目結舌。

《明史紀事本末補遺》中記載劉綎被箭矢射傷左右手臂,面部中了一刀後,還能左衝右突、手刃後金數十人。

這樣的勇武尤爲罕,下一次再出現時、便是李定國單挑大象了。

因此這樣的勇武在朱由校看來,說明他弟弟有個好身體,也就不會像其他弟弟一樣半路夭折了。

他感到欣慰之餘,對朱由檢那在馬背上射箭的背影不由笑了出來。

(本章完)

第317章 旱情不斷第206章 殺遼商第500章 古來白骨無人收第222章 西北難題第292章 哈剌溫山之戰第384章 四川大案第437章 揉碎牡丹鋪牀前第173章 國事艱難第294章 掃北大捷第556章 惶恐灘頭第36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第96章 扶弟魔第315章 太廟前的分地競拍第565章 父債子償第219章 建虜斷骨第275章 葉向高的提議第235章 籌備南洋第631章 競爭夥伴第486章 發兵平緬第691章 後記(十一)五反三正第396章 第一次工業革命第60章 謀劃草原第609章 秋風起第132章 波流涌動第681章 後記(一)新時代第270章 吹響革新的號角第627章 兩相對照第52章 兄友弟恭第129章 殺人誅心第349章 興大案治大腐第428章 一正兩貴三平妃第411章 先滅建虜方可安內第216章 打斷建虜的脊骨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284章 井底之蛙林丹汗第578章 待價而沽第211章 魏公公的野望第109章 五黨讓利第123章 天子閱兵第51章 勳貴亦是蛀蟲第349章 興大案治大腐第21章 清算御馬監第209章 誓殺腐儒第648章 新人勝舊人第433章 殘暴嗜殺第511章 亂世用重典第441章 腳步虛浮人消瘦第533章 恍若隔世第688章 後記(八)永昌之暮第310章 三娘子案再起第141章 種植番薯三寶第166章 黃臺吉的計劃第378章 飢餓的盛世第403章 明莫戰爭第246章 《明荷南洋條約》簽訂第446章 天啓第三次北伐(犁庭掃穴)第49章 傷心總是離別日第200章 來自皇兄的彩虹屁第391章 謀國先謀身第39章 文官多奸詐第507章 烏合之衆第493章 無法替代的貿易伙伴第135章 打得一拳開第314章 貧者越貧,富則越富第532章 蒙古西遷第74章 百事艱難第472章 不偏不倚楊文嶽第506章 蒙古西遷第678章 番外(二十六)乾聖第71章 遼鎮敗壞第374章 火燒倭豬第646章 江水爲竭第33章 客氏惱怒第352章 直諫第517章 走山訪水第514章 無毒不丈夫第584章 風吹到西州第84章 保住熊廷弼第351章 憫農者厭農第157章 羣臣逼宮第64章 孜孜不倦第512章 大國寡民第533章 恍若隔世第389章 戶籍制度和存摺制度第662章 番外篇(十) 叔侄第647章 鯨落萬物生第104章 淮北開端第84章 保住熊廷弼第284章 井底之蛙林丹汗第283章 興京城的垂死野豬第651章 千難萬難第84章 保住熊廷弼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566章 故人再見第185章 中原動盪第691章 後記(十一)五反三正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94章 新朝第一大案第279章 徵日先鋒顏思齊第632章 齊王待我
第317章 旱情不斷第206章 殺遼商第500章 古來白骨無人收第222章 西北難題第292章 哈剌溫山之戰第384章 四川大案第437章 揉碎牡丹鋪牀前第173章 國事艱難第294章 掃北大捷第556章 惶恐灘頭第36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第96章 扶弟魔第315章 太廟前的分地競拍第565章 父債子償第219章 建虜斷骨第275章 葉向高的提議第235章 籌備南洋第631章 競爭夥伴第486章 發兵平緬第691章 後記(十一)五反三正第396章 第一次工業革命第60章 謀劃草原第609章 秋風起第132章 波流涌動第681章 後記(一)新時代第270章 吹響革新的號角第627章 兩相對照第52章 兄友弟恭第129章 殺人誅心第349章 興大案治大腐第428章 一正兩貴三平妃第411章 先滅建虜方可安內第216章 打斷建虜的脊骨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284章 井底之蛙林丹汗第578章 待價而沽第211章 魏公公的野望第109章 五黨讓利第123章 天子閱兵第51章 勳貴亦是蛀蟲第349章 興大案治大腐第21章 清算御馬監第209章 誓殺腐儒第648章 新人勝舊人第433章 殘暴嗜殺第511章 亂世用重典第441章 腳步虛浮人消瘦第533章 恍若隔世第688章 後記(八)永昌之暮第310章 三娘子案再起第141章 種植番薯三寶第166章 黃臺吉的計劃第378章 飢餓的盛世第403章 明莫戰爭第246章 《明荷南洋條約》簽訂第446章 天啓第三次北伐(犁庭掃穴)第49章 傷心總是離別日第200章 來自皇兄的彩虹屁第391章 謀國先謀身第39章 文官多奸詐第507章 烏合之衆第493章 無法替代的貿易伙伴第135章 打得一拳開第314章 貧者越貧,富則越富第532章 蒙古西遷第74章 百事艱難第472章 不偏不倚楊文嶽第506章 蒙古西遷第678章 番外(二十六)乾聖第71章 遼鎮敗壞第374章 火燒倭豬第646章 江水爲竭第33章 客氏惱怒第352章 直諫第517章 走山訪水第514章 無毒不丈夫第584章 風吹到西州第84章 保住熊廷弼第351章 憫農者厭農第157章 羣臣逼宮第64章 孜孜不倦第512章 大國寡民第533章 恍若隔世第389章 戶籍制度和存摺制度第662章 番外篇(十) 叔侄第647章 鯨落萬物生第104章 淮北開端第84章 保住熊廷弼第284章 井底之蛙林丹汗第283章 興京城的垂死野豬第651章 千難萬難第84章 保住熊廷弼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566章 故人再見第185章 中原動盪第691章 後記(十一)五反三正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94章 新朝第一大案第279章 徵日先鋒顏思齊第632章 齊王待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