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

第36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

“你的意思是,五殿下想讓魏忠賢那個狗東西上位?”

司禮監的偏殿內,王安坐在書案後,桌上擺放着厚厚的奏疏。

這些奏疏、都是內閣交由司禮監批紅的奏疏,而書案的前面左側,則是坐着曹化淳。

曹化淳看着自己乾爹王安的臉色不好看,只能提醒道:

“殿下的意思,相當於是讓乾爹您去南京休息一段時間,讓魏忠賢和客氏得意一段時間,然後再着手處置他們。”

“眼下客氏在萬歲那裡備受恩寵,與客氏作對,並不是一個好選擇。”

“嗯……”王安緊鎖眉頭,迴應了一聲,心裡則是不斷地盤算。

說實話、如果朱由校不偏不倚,單輪權謀宮斗的話,他可以輕鬆置魏忠賢和客氏死地。

但眼下尷尬的就是,他是先皇的人,並且先皇自己皇位都沒有坐穩就駕崩了。

一旦能在這三地徵收商稅,朱由檢他自己也就不用淪落去自掛東南枝了。

王安這句話倒是不假,只要朱由檢想要保他,他也願意前往南京,那麼他在南京皇宮,就是名副其實的第一太監。

“是……”曹化淳不忍的側頭,而王安也擡起手擺了擺:

“乾爹……”曹化淳于心不忍,畢竟王安照顧了他十幾年,他做不到魏忠賢那種恩將仇報的事情。

而作爲宦官二十四衙門,只有御馬監是有兵權的。

“不用難受,咱家眼下,算是投效了五殿下,加上有你在京城幫襯,就算去了南京,也不會受人欺負的。”

首先內廷的淨軍戰鬥力基本沒有,頂多收拾收拾一些宮女。

偌大的司禮監偏殿,逐漸變得寂寂無聲,而曹化淳也在王安的安排下,前往他在京城的宅子,拉出了一車車的銀子。

“你回去吧,咱爺倆在京城的日子不多了,也不知道我還能不能活到回來的時候。”

不過他手裡有一把很好用的刀,那就是楊漣爲首的東林六君子。

這就讓他的局面有些尷尬了。

大明會亡的原因有很多,天災、人禍,官員貪腐,鄉紳抗稅,百姓積壓。

事實上、朱由檢讓他來告訴王安這件事,他是比較抗拒的。

“不過我眼下確實缺銀子,你什麼時候得空,告訴你乾爹,好好在南京做事,最好把南京皇宮裡一些太監,還有江南的各種勢力搞清楚。”

“按理來說,我是不應該要你們的銀子的。”

但眼下、朱由檢率先出手,在朱由校登基第一天,就把御馬監的兵權給搶了,導致他無人可用。

當然、這樣的事情,在大明朝是不可能的,王安十分清楚。

“我這些年也攢了不少積蓄,你去找福安,叫他取一半銀子給你,帶去東宮給五殿下。”

但他畢竟是朱由檢的奴婢,不可能違背朱由檢的想法。

許久、王安嘆了一口氣,只能對曹化淳道:

這麼一來、他就成了一個沒有棋子的奕棋手。

“他搞得越清楚,日後回來的機率就越大。”

並且那邊的太監、可不敢有和他爭權奪利的人,日子必然要比在京城舒坦。

“是!”曹化淳點頭行禮,然後乖乖站在了朱由檢臥榻的一層。

“你回去告訴五殿下,就說我知道了,等五殿下開口,我會順着坡往下走,前往南京的。”

倒是朱由檢、拿着這份禮單,心裡盤算着江南的格局。

作爲內書堂選出來,並且能被萬曆年間名宦臣馮保、陳矩所看重的人,王安知道眼下自己的這種局面有多危險。

“殿下、這是我乾爹送給您的禮單,一共六萬四千兩,外加珠寶玉石兩箱。”

“乾爹放心,只要孩兒還在,必然會在京城爲乾爹的安危做出周旋!”曹化淳一撣袍子,跪在地上就對王安重重的磕了三個響頭。

皇帝駕崩後,宦官沒有了靠山,於是只能鋌而走險,以兵權脅迫,立一個自己可以掌控的皇帝。

等他帶着銀子返回勖勤宮的時候,皇城剛剛關上宮門,而他也將手上的禮單遞到了朱由檢的手中。

整個大明朝兩百多年的歷史,一直由這三地的官員掌控着朝局。

唐朝中後期、大部分掌握兵權的宦官是不敢對付自己主人的。

朱由檢現在沒有太多的牌可以打,哪怕他日後掌握了御馬監的軍隊,也不可能憑着兩萬人就蕩平江南。

先前御馬監倒是還處於王安的控制下,哪怕那兩萬多兵馬只有幾千能打的人馬,也足夠脅迫朱由校了。

曹化淳遞過禮單,而朱由檢接了過來,看了一眼道:

“若是五殿下有用得到我的地方,叫他儘管開口。”

不過從歷史上來看,東林黨的楊漣等人終究是理想派,最後還是敗在了魏忠賢背後的各大鄉黨手上。

但同時、這兩種稅,主要存在於南直隸、浙江、江西這三地的江南一帶。

把東林黨推上去和浙黨、齊黨、楚黨鬥爭,要比他自己出面和文臣撕破臉皮更好。

不過問題就是,江南的鄉紳官員都不是好相與的。

商稅、關稅,只要能收到這兩種之中的一種,就足夠緩解大明的財政危機。

但尷尬的就是、由於唐朝中後期皇帝短壽,往往繼位沒幾年就駕崩了。

哪怕是洪武年間、他們都敢在朱元璋臨死前,搞出了一個南北科舉案,想着試試朱元璋是不是真的不行了,因此就更別提眼下了。

“唉……”

別的不說、哪怕是眼下這三地沒有交商稅、抗拒抗稅、抗拒鹽鐵稅的情況天,它們依舊支撐起了大明朝三成左右的稅銀。

至於王安、他也看出了曹化淳的不忍,只能開口安慰道:

這樣的局面,在唐朝出現的最多。

想到此處、王安臉上的表情不斷變化,或是陰沉、或是猶豫,但最終還是因爲從小受到內書堂忠君愛國、以及岳飛、于謙的故事教育影響,他不敢謀逆。

“就當是……我投效五殿下的心意了。”

這其中、最重要的一條還是收稅,而收稅自然是要收鄉紳和商人的稅。

之後他便起身,行禮走出了司禮監。

哪怕歷史上的崇禎上位殺了魏忠賢,但仔細一看,死的全都是小蝦米,鄉黨的實力依舊完好無損。

因此、要收稅、要收商稅,這並不是一條簡單的路。

最少、他要先把江南的格局搞懂,才知道能拉攏哪一派,能打擊哪一派。

這麼想着、朱由檢低頭繼續看起了兵書,而與此同時、一支鮮明的人馬也從南方徐徐北上……

(本章完)

第261章 天災不斷第444章 抓貪官不如殺胥吏第158章 奢安之亂爆發第166章 黃臺吉的計劃第398章 齊王選妃第554章 書不如人第522章 朝氣蓬勃的齊國第241章 備戰河套第253章 復套終戰第272章 大慈大悲洪承疇第118章 局勢大好第48章 狂攬人才第408章 大慈大悲楊文嶽第130章 調兵援遼第28章 紅丸案後續爆發第374章 火燒倭豬第225章 第兩百二十四 革新勳貴第639章 齊國新春第115章 攤牌第430章 檢在帝心第54章 藩王興 宗室苦第34章 奸宦毒婦第110章 大用人才第588章 遠洋歸來第312章 籌備南征第600章 叔侄和睦第372章 穩坐釣魚臺第443章 風雨前的平靜第430章 檢在帝心第34章 奸宦毒婦第453章 硝煙四起第319章 平安南之役第439章 野人與蒙狗第392章 開幕在即第418章 稱孤道寡第641章 守成之主第180章 全殲荷蘭遠征軍第648章 新人勝舊人第680章 番外(二十八)鶺鴒在原第692章 後記(十二)齊光同塵第659章 番外篇(七)大明國際法第565章 父債子償第478章 農村包圍府縣第631章 競爭夥伴第125章 裁撤四十八衛第399章 官學開辦第364章 上元佳節第348章 典吏閻應元第653章 番外篇(一) 彈冠相慶第464章 忠心耿耿劉愛塔第424章 敵軍非但不投降第670章 番外(十八)太孫巡齊第528章 穩中向好第671章 番外(十九)皇儲第553章 藏民致富第248章 寇可往 我亦可往第440章 籌備犁庭(加更 感謝XuS大佬的盟主第166章 黃臺吉的計劃第219章 建虜斷骨第341章 礦產國營第24章 百姓的生活收支第320章 皇兄所在即爲家第276章 舊港的工業第397章 從善如流第626章 日新月異第100章 皇帝即弈棋手第114章 整頓畢節第198章 好三叔福王第670章 番外(十八)太孫巡齊第567章 獸窮則齧第272章 大慈大悲洪承疇第443章 風雨前的平靜第560章 扶持大侄子第229章 漩渦中心的黔國公府第486章 發兵平緬第651章 千難萬難第438章 建虜來犯第63章 爲戚家軍擴軍第54章 藩王興 宗室苦第449章 身前身後皆戰場第345章 工業革命序幕第140章 大勝之勢第252章 投降輸一半第517章 走山訪水第234章 南洋自古以來第52章 兄友弟恭第487章 苦練內功第51章 勳貴亦是蛀蟲第4章 一年換三帝第670章 番外(十八)太孫巡齊第548章 交趾叛亂第146章 遼事落幕第686章 後記(六)永昌承平第332章 全陝赤如血第53章 領兵要點第336章 仕途誘惑第182章 螳螂捕蟬第374章 火燒倭豬第284章 井底之蛙林丹汗第79章 良臣不可用
第261章 天災不斷第444章 抓貪官不如殺胥吏第158章 奢安之亂爆發第166章 黃臺吉的計劃第398章 齊王選妃第554章 書不如人第522章 朝氣蓬勃的齊國第241章 備戰河套第253章 復套終戰第272章 大慈大悲洪承疇第118章 局勢大好第48章 狂攬人才第408章 大慈大悲楊文嶽第130章 調兵援遼第28章 紅丸案後續爆發第374章 火燒倭豬第225章 第兩百二十四 革新勳貴第639章 齊國新春第115章 攤牌第430章 檢在帝心第54章 藩王興 宗室苦第34章 奸宦毒婦第110章 大用人才第588章 遠洋歸來第312章 籌備南征第600章 叔侄和睦第372章 穩坐釣魚臺第443章 風雨前的平靜第430章 檢在帝心第34章 奸宦毒婦第453章 硝煙四起第319章 平安南之役第439章 野人與蒙狗第392章 開幕在即第418章 稱孤道寡第641章 守成之主第180章 全殲荷蘭遠征軍第648章 新人勝舊人第680章 番外(二十八)鶺鴒在原第692章 後記(十二)齊光同塵第659章 番外篇(七)大明國際法第565章 父債子償第478章 農村包圍府縣第631章 競爭夥伴第125章 裁撤四十八衛第399章 官學開辦第364章 上元佳節第348章 典吏閻應元第653章 番外篇(一) 彈冠相慶第464章 忠心耿耿劉愛塔第424章 敵軍非但不投降第670章 番外(十八)太孫巡齊第528章 穩中向好第671章 番外(十九)皇儲第553章 藏民致富第248章 寇可往 我亦可往第440章 籌備犁庭(加更 感謝XuS大佬的盟主第166章 黃臺吉的計劃第219章 建虜斷骨第341章 礦產國營第24章 百姓的生活收支第320章 皇兄所在即爲家第276章 舊港的工業第397章 從善如流第626章 日新月異第100章 皇帝即弈棋手第114章 整頓畢節第198章 好三叔福王第670章 番外(十八)太孫巡齊第567章 獸窮則齧第272章 大慈大悲洪承疇第443章 風雨前的平靜第560章 扶持大侄子第229章 漩渦中心的黔國公府第486章 發兵平緬第651章 千難萬難第438章 建虜來犯第63章 爲戚家軍擴軍第54章 藩王興 宗室苦第449章 身前身後皆戰場第345章 工業革命序幕第140章 大勝之勢第252章 投降輸一半第517章 走山訪水第234章 南洋自古以來第52章 兄友弟恭第487章 苦練內功第51章 勳貴亦是蛀蟲第4章 一年換三帝第670章 番外(十八)太孫巡齊第548章 交趾叛亂第146章 遼事落幕第686章 後記(六)永昌承平第332章 全陝赤如血第53章 領兵要點第336章 仕途誘惑第182章 螳螂捕蟬第374章 火燒倭豬第284章 井底之蛙林丹汗第79章 良臣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