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老粗鄙的熊廷弼

第83章 老粗鄙的熊廷弼

一番策馬,朱由校和朱由檢兄弟兩人玩的不亦樂乎,只不過在他們玩的高興時,王安卻帶着兩個小太監,送來了厚厚的一疊奏疏。

見到奏疏,朱由校雖然沒有說什麼,但心裡有些不高興。

朱由檢見狀,只能順着開口道:

“騎了半個時辰,屬實有些累了,倒不如先休息一下?”

“也好”朱由校點了點頭,知道是朱由檢怕自己耽擱奏疏,顧忌面子說的話。

兩人翻身下馬,坐到了黃蓋羅傘下的椅子上,而旁邊的太監也送來了涼茶。

王安行禮道:

“萬歲、殿下,這是司禮監處理不了的一些奏疏,需要萬歲您的定奪。”

“其中這幾份是兵部送來的奏疏,一份是遼東經略熊廷弼的奏疏,一份是戶部關於宣餉的奏疏,另外一份是御史們關於昌平、通州兵馬的提議。”

“先看兵部的吧。”朱由校對於兵事還是十分上心的,因此接過奏疏掃了一眼,隨後遞給朱由檢,示意他看看。

“弟弟的話有道理,只不過你就這麼有自信,可以用兩個衛的兵馬替換掉通州和昌平兵馬,而不會引起底下衛所的不滿?”

只是眼下御馬監和羽林三衛的兵馬沒有練起來,要是練起來了,朱由檢都想立馬將羽林三衛歸還好皇兄,叫羽林三衛換下這兩地的兵馬。

二十五人中,又設一燕兒窩,這燕兒窩便是五名善射的騎兵。

不過即便他說的很含蓄,但也讓朱由校意識到了北直隸一帶兵馬是多麼的孱弱。

過了一會兒、朱由校看完了奏疏纔開口道:

其中說明了、上直二十六衛中通州衛的不作爲,還有昌平地區兵馬的疏於訓練。

這奏疏比朱由檢預想的還要長,足足有上千字,其中開篇便是熊廷弼想要請辭回鄉的疏辭。

“也好……”聽到朱由檢這麼說,朱由校只能點了點頭,隨後將手中奏疏遞給朱由檢道:

“前些日子御史馮三元彈劾熊廷弼,說不把他罷免,遼地終究無法保有。”

通州朱由檢不知道,但昌平一帶鞏華城的兵馬他是和楊漣一起看過的,確實不行。

不過他要求調九邊精兵三萬和土司兵兩萬的舉措,實在有些不妥。

不得不說、從奏疏上來看,熊廷弼除了末尾那幾百字的哭訴外,其餘對於遼東的形式分析的很到位。

這兩地兵馬雖然不多,只有兩個衛的兵馬,但每年吃餉也有七八萬兩銀子,算上吃的喝的、十萬兩銀子才能搞定。

因此他只能試探性道:“這份奏疏,臣弟以爲可以採納。”

朱由檢已經說得很露骨了,要不是顧忌面子,他都想說那些傢伙就是穿上甲冑和拿起兵器的農民。

“我把馮三元的奏章發給朝臣議論,不曾想這熊廷弼惱火了,這下正上書爲自己竭力辯解,並且請求罷官回鄉。”

這奏疏是一名御史巡視昌平、通州而上疏的奏疏。

但眼下只有十二萬了,只能說明熊廷弼又裁軍了,並且裁軍之後,能在曠野作戰的兵馬不過三四萬。

朱由檢見好皇兄臉色不好看、也乘勝追擊道:

“不如這樣?等明歲開春之後、臣弟叫羽林三衛回京城,在安定門外展露軍威,屆時哥哥再派一員大將統領他們,自然知道他們的厲害。”

只是眼下遼東雖然經過幾次裁軍,但十二萬兵馬的數量,曠野堪戰者不過三四萬罷了。

“臣弟有自信!”朱由檢自信回答道:

“臣弟留宿鞏華城時曾經看過當地的兵馬,說句實在話,那樣的兵馬即便是有五萬,也擋不住訓練半年的羽林三衛!”

【臣、遼東經略熊廷弼,遙叩聖恩,再疏請辭,遼地自三路覆沒、老奴再陷開原後……】

不得不說、他的提議還是有些意思的。

如此訓練了大半年,纔將遼東穩定下來。

這御史的建議是,裁撤昌平、通州等通昌一帶的兵馬三千,重新招募新的人馬。

“若是皇兄不急,請給臣弟半年時間,半年後臣弟歸還皇兄羽林三衛。”

但努爾哈赤必然會再他罷官後進攻遼東,因此要想抵禦努爾哈赤,必須調九邊精兵再調三萬,再調川東土司兵兩萬才能守住遼東。

朱由校開口詢問,而朱由檢則是看了一眼熊廷弼的奏疏。

“你怎麼看這事情?”

但這傢伙沒有想到、這種上疏的形式,只會讓朝廷對他的個人能力產生懷疑,尤其是朱由校。

這傢伙沒那麼多彎彎繞繞,直接說出這個數字就是想叫朝廷認識清楚,遼東的局勢不足以對努爾哈赤進行反攻。

再往下、熊廷弼講了講遼東的亂象,又說他將遼兵裁撤後,以每人一座校場、管兵千人,每千人分爲四十隊、每隊二十五人。

朱由檢瞥了一眼,只看到洋洋灑灑上千字的奏疏,叫人頭疼。

“嗯……”朱由校微微點頭,沒有說什麼有意義的話,只是皺着眉看着手中奏疏。

他罷官回鄉後,請遼東巡撫袁應泰經略遼東,這樣方能守住遼東。

從十二萬兵馬能看出,熊廷弼顯然又裁軍了,因爲滿桂告訴朱由檢的遼東局勢時,遼東還有十六萬兵馬。

再往後、便是熊廷弼對於姚宗文、馮三元等人誣陷自己在遼東沒有作爲的哭訴,並且列出了種種證據。

十萬兩銀子養了這麼些個廢物,想想朱由檢都覺得心疼。

“這麼一來、裁撤昌平、通州衛,清點兩衛田畝,不僅能每年省下十萬兩銀子,還能獲得足數的田地,爲朝廷的田賦增收。”

朱由校眼下已經是經過朱由檢幾次說過遼東情況,才知道了遼東當地情況的複雜。

“屆時、可以調羽林三衛中一衛守皇城,一衛守通州、一衛守昌平。”

朱由檢也沒有拒絕,而是接過奏疏掃了一眼。

但即使這樣,他對熊廷弼的奏疏也十分不滿,懷疑起了他的能力。

“這個老粗鄙,他就不能少說兩句?”

朱由檢在心中暗罵兩句,隨後又沒辦法,只能硬着頭皮爲熊廷弼擦屁股。

感謝“哈哈虎太郎、小小嘉鋆、知不稽、炎熱的小河夏天、今晚要吃肉、貧窮的靚仔、三尺玉龍”等大佬的打賞和月票,以及大家的推薦票和評論。

(本章完)

第426章 帝位不穩第199章 朝鮮政變第475章 兩門三侯四伯爵第95章 藩王質問第271章 一羣蟲豸第348章 典吏閻應元第360章 天啓九年第441章 腳步虛浮人消瘦第164章 事畢第161章 投石問路第59章 御馬監裁軍第378章 飢餓的盛世第143章 大反攻第396章 第一次工業革命第246章 《明荷南洋條約》簽訂第135章 打得一拳開第458章 北山血戰第394章 大明亞非經濟圈第626章 日新月異第619章 大西洋的風第489章 攤丁入畝第683章 後記(三)永昌新政第626章 日新月異第283章 興京城的垂死野豬第90章 互市貿易的物資第691章 後記(十一)五反三正第114章 整頓畢節第392章 開幕在即第76章 浙黨勢大第285章 生擒朱由檢第554章 書不如人第626章 日新月異第683章 後記(三)永昌新政第668章 番外(十六) 侄不忍叔第585章 收復西域第257章 北定河套 南平舊港第475章 兩門三侯四伯爵第675章 番外(二十三)北倭南緬第701章 後記(終章)太陽照常升起第12章 伸手錦衣衛第330章 貪官晉商 弔民伐罪第351章 憫農者厭農第349章 興大案治大腐第669章 番外(十七)政見不合第546章 齊王擺爛第651章 千難萬難第667章 番外篇(十五)諸藩積怨第302章 內外有難題第418章 稱孤道寡第69章 滿桂到來第603章 搶人大戰第252章 投降輸一半第66章 泛江南勢力第678章 番外(二十六)乾聖第578章 待價而沽第380章 是齊王黨還是顧黨第215章 炮擊老奴第14章 戚家軍 白杆軍第138章 直搗巴約部第20章 索要羽林三衛第356章 印度洋的風第115章 攤牌第231章 西北的惡劣環境第61章 高標準養軍第93章 大仇得報第317章 旱情不斷第281章 暗流蟄伏第95章 藩王質問第176章 三省地震第344章 再苦一苦外夷第667章 番外篇(十五)諸藩積怨第66章 泛江南勢力第451章 蠢蠢欲動第365章 南洋風起第2章 最毒婦人心第90章 互市貿易的物資第379章 對內反擊第572章 帝臨南京第357章 缺銀子的大明經濟第239章 出兵南洋第79章 良臣不可用第313章 諸藩分地第308章 酒稅徵收第102章 打腫臉充胖子的好皇兄第591章 狠辣遷移第384章 四川大案第296章 南征北討內安民生第147章 私鹽暴利第295章 京城風雲第462章 哥舒夜帶刀第525章 培養大侄子第699章 後記(十九)平叛援明第21章 清算御馬監第326章 小日子的好日子第339章 巡撫天下孫傳庭第502章 京中軼事第338章 家國和睦第161章 投石問路第222章 西北難題第404章 暗流涌動
第426章 帝位不穩第199章 朝鮮政變第475章 兩門三侯四伯爵第95章 藩王質問第271章 一羣蟲豸第348章 典吏閻應元第360章 天啓九年第441章 腳步虛浮人消瘦第164章 事畢第161章 投石問路第59章 御馬監裁軍第378章 飢餓的盛世第143章 大反攻第396章 第一次工業革命第246章 《明荷南洋條約》簽訂第135章 打得一拳開第458章 北山血戰第394章 大明亞非經濟圈第626章 日新月異第619章 大西洋的風第489章 攤丁入畝第683章 後記(三)永昌新政第626章 日新月異第283章 興京城的垂死野豬第90章 互市貿易的物資第691章 後記(十一)五反三正第114章 整頓畢節第392章 開幕在即第76章 浙黨勢大第285章 生擒朱由檢第554章 書不如人第626章 日新月異第683章 後記(三)永昌新政第668章 番外(十六) 侄不忍叔第585章 收復西域第257章 北定河套 南平舊港第475章 兩門三侯四伯爵第675章 番外(二十三)北倭南緬第701章 後記(終章)太陽照常升起第12章 伸手錦衣衛第330章 貪官晉商 弔民伐罪第351章 憫農者厭農第349章 興大案治大腐第669章 番外(十七)政見不合第546章 齊王擺爛第651章 千難萬難第667章 番外篇(十五)諸藩積怨第302章 內外有難題第418章 稱孤道寡第69章 滿桂到來第603章 搶人大戰第252章 投降輸一半第66章 泛江南勢力第678章 番外(二十六)乾聖第578章 待價而沽第380章 是齊王黨還是顧黨第215章 炮擊老奴第14章 戚家軍 白杆軍第138章 直搗巴約部第20章 索要羽林三衛第356章 印度洋的風第115章 攤牌第231章 西北的惡劣環境第61章 高標準養軍第93章 大仇得報第317章 旱情不斷第281章 暗流蟄伏第95章 藩王質問第176章 三省地震第344章 再苦一苦外夷第667章 番外篇(十五)諸藩積怨第66章 泛江南勢力第451章 蠢蠢欲動第365章 南洋風起第2章 最毒婦人心第90章 互市貿易的物資第379章 對內反擊第572章 帝臨南京第357章 缺銀子的大明經濟第239章 出兵南洋第79章 良臣不可用第313章 諸藩分地第308章 酒稅徵收第102章 打腫臉充胖子的好皇兄第591章 狠辣遷移第384章 四川大案第296章 南征北討內安民生第147章 私鹽暴利第295章 京城風雲第462章 哥舒夜帶刀第525章 培養大侄子第699章 後記(十九)平叛援明第21章 清算御馬監第326章 小日子的好日子第339章 巡撫天下孫傳庭第502章 京中軼事第338章 家國和睦第161章 投石問路第222章 西北難題第404章 暗流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