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 皇宮喋血

朱毅一欠身,道:“臣弟感謝皇兄不斬大恩……”

黃袍中年人接道:“不斬你是因人無罪,你如身犯國法,我一樣按律治罪。”

朱毅道:“皇兄明察,弟如若確有觸犯國法之處,願受制裁。”

黃袍中年人沉吟了一陣,道:“奏摺上述說甚詳,你私自收養了不少死士,而且,暗中還蓄養了一批軍隊。”

朱毅嘆口氣,道:“皇兄明察,臣弟確無其事。”

黃袍中年人道:“那很好,你寫一份奏摺來,將這些年你經略江南的詳細經過,一一述明,朕自定奪。”

朱毅道:“臣弟謝過吾萬歲。”

黃袍中年人放下了手中奏摺,擡頭望了嶽秀一眼,道:“這人是誰?”

朱毅呆了一呆,道:“是臣弟的親近從衛。”

這時,殿門外面,正傳進來兵刃相擊之聲,似是打鬥的十分激烈。

嶽秀急行一行,拜伏於地,道:“草民嶽秀,叩見吾皇。”

黃袍中年人道:“你好大膽子,竟敢私闖皇宮內苑,不要命了嗎?”

只聽見兩個太監齊聲喝道:“死!”

喝聲中,兩人齊齊揮袖,兩道金色,閃電一般,打向嶽秀。

對兩個太監,嶽秀早已有了戒備,雙手一招,竟然把兩道金芒接住。

那是兩柄金色的短劍,每一雙不過寸長。

嶽秀緩緩舉起手中兩把金劍,道:“兩位公公,好凌利的劍勢。”

黃袍中年人目中神光微閃,但卻沒有出言喝問。

這時,兩個太監,突然一擡腿,竟然從龍鳳案上跨越而過,直欺到嶽秀身前,冷冷說道:“膽大匪徒,皇諭賜死,竟敢抗命,不怕禍連九族嗎?”

嶽秀仍然跪在地上,但兩手接下的兩把金劍,卻是若有意,若無意的分指在兩個太監的小腹大穴,笑一笑,道:“士爲知己者死,七王爺視草民爲知己之交,草民此番進京,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左首太監冷哼一聲,道:“你是朱毅的死士了。”

嶽秀道:“七王爺勤政愛民,在江南頗有美譽,什麼人蔘奏他蓄養死士……”

左首太監厲聲喝道:“國家大事,豈是你這等江湖匪徒妄言參與的嗎?”

嶽秀道:“原來如此,兩位公公,也是來自江湖?”

左首太監怒道:“胡說八道,我們已經進入宮中十餘年……”

嶽秀笑一笑,道:“兩位公公的聲音和常人無異,那證明了兩位入宮之時,並未淨身。”兩個太監臉色同時一變,兩柄拂塵,刷的一胄,擊了下來。

嶽秀微微一仰身子,跪在地上的身軀,忽然間閃開五尺,避開一擊,道:“兩位可是因在下直言無隱,惱羞成怒了?”

太監,不再答話,兩柄拂塵,展開了激烈的攻勢。

嶽秀人已挺身而起,施展突穴斬脈的手法,使得兩位太監的招術變化,完全對擋回去。

不大工夫,雙方已動手數十回合。

朱毅輕輕咳了一聲,道:“王兄,臣弟該死……”

黃袍中年一揮手,阻止了朱毅的話,接道:“你這位近衛很能幹……”

但聞一聲悶哼,譚雲施出了譚家的絕技排雲掌,逼開兩個守住殿門的小太監,帶着楊玉燕衝了進去。

原來,守在殿門口處的兩個小太監,一個被譚雲的掌力所傷,跌摔在大殿之中。

嶽秀和兩個太監連斗數十回,仍不聞皇上和七王爺喝止之聲,心中已有七分明白,掌勢一變,展開反擊。

兩個太監但見人影閃轉,各自中了一指。

噹的一聲輕響,拂塵跌落實地。

緊接着,人也倒摔在地上。

嶽秀緩行幾步,整衣拜倒,道:“草民冒犯皇駕,恭請賜罪。”

wWW● ттκan● CO

黃衣中年大漢,臉上是一片嚴肅之色,但卻沒有怒意,神情冷肅,緩緩說道:“他們死了嗎?”

他沒有說出什麼人,但嶽秀和七王爺都聽得出,那是問兩個太監。

回顧了兩個太監一眼,嶽秀緩緩說道:“兩位公公,都沒有死,只是被草民點了穴道。”

黃衣中年人淡淡一笑道:“他們能聽,能說嗎?”

嶽秀道:“他們神志未亂,記憶仍存。”

黃衣人淡淡一笑,道:“養心殿不能見血,要他們沉的自然一些。”

話已經說的很明白,嶽秀哪還有不明白之理,右一擡,點了兩個太監的死穴。

叩了一個頭,嶽秀緩緩說道:“草民斗膽,點了兩位公公的死穴。”

黃衣中年人道:“內苑有很高明的大夫,起死回生!”

嶽秀接道:“氣絕多時,就算大羅金仙,也無法救活公公了。”

黃衣中年人哦一聲,擡頭一掠譚雲和楊玉燕,道:“那兩位是……”

七王爺道:“也是臣弟的近衛。”

黃衣中年人笑一笑,道:“奏摺上說你蓄養死士,看來倒不是空穴來風的事,你這些近衛親隨,果都是很高明的人物。”

天威難測,幾句說的七王爺一頭冷汗淋漓而下。

輕撩長袍,拜伏於地,七王爺急急說道:“皇兄賜罪。”

人證明確,七王爺似是已自知有口難辯了。

這時,譚雲已把兩個小小太監也點了穴道,靜靜的垂手一側。

楊王燕緊隨在譚雲身後,垂首而立。

養心殿中一片靜,靜得聽不到一點聲音。

沉默了一陣,黃衣中年才一揮手,道:“你起來。”

這時,一陣緊鍾急哨,傳入殿中。

七王爺膝雖離地,但卻躬身在龍鳳案前,道:“臣民有下情上奏。”

黃衣人笑一笑,道:“七弟不用多心,朕只是隨口說說罷了。”

這時,養心殿外,步履聲沓雜,繚亂,似是有不少人到了養心殿剛。

嶽秀經過這一陣思慮,心中已有了主意,只覺今日事,如不能一舉澄清,那就對七王爺埋下了殺身之禍,也許會對整個武林埋伏下一次殺戮劫難。

心中念轉,人卻突然擡起頭來,兩道眼神,直逼在黃衣人的臉上,緩緩說道:“布衣草民,有事啓奏吾皇。”

黃衣人只覺嶽秀雙目中神光如電,想到他制服兩個太監的武功,不禁心頭微生凜然。

聰明莫過帝王,此情此景之下,黃衣人忽然帶起了笑容,道:“你!有什麼事?”

嶽秀道:“草民等一非王府死士,也不是七王爺重金禮聘的侍衛高手。”

黃衣人點點頭,道:“你們在七王府的身份是……”

嶽秀接道:“咱們是受人之邀,進入王府,對付一批出沒無常的江湖人物罷了。”

黃衣人道:“你說仔細一些。”

嶽秀道:“養心殿外,已被人重重圍困,只怕已不許草民稟奏皇卜了”

黃衣人望望兩個太監的屍體一眼,道:“你殺了人,只怕他們不會放過你了。”

嶽秀道:“草民如不願束手就縛呢?”

黃衣人道:“除了侍衛宮中人外,還有很多要替他們報仇的人。”

嶽秀道:“草民甚覺奇怪,這些太監,怎麼會有如此高明的武功。”

黃衣人沉吟了一陣,道;“如是內苑之中,沒有幾個武功高明的人物,如何能支使侍衛宮中人。”

嶽秀心中暗道:“原來,他是有意造成兩股平衡的勢力,看來,他對這兩股勢力,似乎是都已無法掌握了。”

心中念轉,口中卻說道:“養心殿外,雲集了宮中內外高手,草民一旦被擒,難免是一個死罪了?”

黃衣人道:“你人敢入內宮,想必是一身膽了。”

嶽秀道:“草民膽深,只是不敢觸犯大明殺人償命的律條。”

黃衣人沉吟了一陣,道:“如是出手自衛,可恕無罪。”

嶽秀道:“草民領旨。”

這時,已有兩個身着青衫,腰繫黃帶,一個手執長劍,一個執單刀的老者,緩緩步入殿門,遙遙一禮,道:“侍衛宮,副總領,旁昆、樑德安,叩見萬歲。”

黃衣人笑一笑,道:“朕和七弟敘話,你們來此作甚,退出殿去。”

左手執劍的旁昆,回顧了樑德安,低聲道:“樑兄,咱們是否該退出去?”

樑德安低聲道:“皇上分明已受了要挾,咱出其不意,先把他們制服,豈不是大功一件。”

旁昆道:“兄弟也有此感。”

但聞嶽秀說道:“草民等一不爲名,二不爲利,只因不願坐視大明山河,落於宵小……”

手執長劍的旁昆,突然大喝一聲,飛身而起,連人帶劍,直對嶽秀撲了過去。

人還未到,長劍已然化作了寒芒,點向嶽秀的後背。

嶽秀跪在地上,並未站起,身子倏然間,向旁側閃開四尺。

旁昆一劍擊空,腳落實地,嶽秀已挺身站了起來,冷冷說道:“閣下好卑下的手段。”

旁昆道:“你混入皇宮內苑,圖謀不軌,人人得而誅之,在下殺了你爲國除害,就算是手段毒辣一些,有何不可?”

嶽秀淡淡一笑,道:“在下怎沒有聽到過皇上的令諭?”

旁昆道:“咱們久在侍衛營中,只要一見皇上的手勢,神色,即可知曉,自然用不着他龍諭手詔了。”

嶽秀回顧了那黃衣人一眼,只見他端然而坐,神色如常,誰也不知他用心何在?當真是天威難測。

譚雲和楊玉燕,在室外時,和人打鬥的十分激烈,但兩人進入了養心殿後,目睹四海崇敬的大明天子竟也不敢輕易出手。

測不出龍心喜怒,嶽秀只好自作主張,望了旁昆和粱德安一眼,冷冷說道:“兩位聽着,兩位決非在下之敵,但在聖駕之前,在下不願傷人,如是兩位逼的在下別無選擇,那就很難說了。”

旁昆冷笑一聲,道:“大膽匪徒,狂妄已極,我先生擒於你,打入天牢,再行文州府,誅滅九族。”

喝聲中,連劈三劍。

這三劍很快速,但見劍光閃閃,流星飛芒一般,直捲過來。

嶽秀避開了三劍之後,忽然間,展開了反擊,右手一探,五指已扣住了旁昆的右腕,一震一甩,竟把旁昆的長劍,奪了過來,健腕回翻,長劍已然逼在旁昆的前胸之上,冷冷說道:“你想死,還是要活。”

樑德安舉起了手中單刀,卻不敢向前逼進。

嶽秀一面在折騰旁昆,但最重要的還是看看皇帝的態度,他如真的不要自己殺人,自會下令攔阻。

其實,嶽秀也沒有殺人的打算,左手疾出,點了旁昆的穴道,右手卻把奪的長劍,還入旁昆身旁的劍鞘之中。

嶽秀對樑德安冷冷說道:“我點了他的穴道,閣下能任侍衛宮的副總統領,想必極爲精通點穴之術了。”

樑德安道:“你意怎樣?”

嶽秀笑一笑,道;“如閣下解開了他的穴道,我就束手就縛,任你處置。”

樑德安冷冷說道:“希望閣下不要變卦。”

連出三掌,拍了旁昆三處穴道。

但見旁昆流現出痛苦之色,頭上也見了汗水。

樑德安怔了一怔,急急把旁昆平放地上,施展推宮過穴法。

嶽秀倒是言而有信,袖手旁觀。

推拿了一刻工夫,不但未能解了旁昆的穴道,反而造成了旁昆更大的痛苦。

樑德安看的清楚,旁昆是在咬咬牙苦撐,沒有叫出聲來。

嶽秀淡淡一笑,道:“樑副統領,別再做作了,你整治得他已經快忍不住了。”

樑德安舉手拭去臉上的汗水,道:“你用的什麼手法?”

嶽秀道:“別問我什麼手法,只問閣下要不要履行諾言。”

樑德安擡頭望了龍鳳案後的皇帝一眼,看他神情肅然一語不發,當真是天威難測,不知他在想些什麼?嶽秀突然飛起一腳,踢的旁昆身子翻了兩次,但旁昆經此一踢,人卻突然站了起來。

敢情,這一腳踢活了他的穴道。

樑德安低着頭,未說一句話,轉身向外行去。

皇帝未喝止,嶽秀未攔阻,任他出殿而去。

旁昆穴道雖然被點,但他神志一直很清明,嶽秀和樑德安的談話,他一直聽得很清楚,所以,緊隨樑德安身後而去。

七王爺低聲說過:“兄弟,你在聖駕之前,和人動手相搏,還不快向聖上請罪。”

嶽秀微微一皺眉頭,轉身拜伏於地,道:“草民嶽秀,請聖上恕罪。”

黃衣人笑一笑,道:“起來,起來,你處置的很好,武功高明,又不暴虐,在江湖上,你是一位仁俠,如是用於國家,那是一位安邦定國的大臣了。”

嶽秀道:“七王爺春風化雨,草民常承教誨,纔有此小成。”

黃衣人回顧了七王爺一眼,道:“七弟,這樣好的人才,爲什麼不推薦給我……”

輕輕咳了一聲,又道;“嶽秀,你願意入朝爲官嗎?”

嶽秀道:“草民疏懶慣了,不習官場規矩,而且,無意仕途。”

黃袍人啊了一聲,道:“嶽秀,你這一身武功文才,埋沒于田園之中,豈不是可惜的很嗎?”

嶽秀道:“草民修習的是丹道之術,講究的獨善其身,實不能在朝效命,萬歲明鑑。”

黃衣人嘆息一聲,道:“七弟,士爲知己者死,你有這樣一位知己高人,好叫我羨慕。”

這也許是由衷之言,輕輕籲一口氣,對嶽秀說道:“你不願入仕,我也不勉強你,我自己也不知道我這個皇帝有多大的權利,我能給一個江湖人些什麼?讓我查查看,我要賞你一件東西。”

嶽秀道:“謝過萬歲。”

黃衣人一揮手,道:“你們在殿外面候着,我要和七弟商討一些事情,不過,不要離遠,七弟招忌很多,參他的奏摺,不下十本之多,你們守在近身,便於保護。”

身爲一國之君,說出此等之言,內心中的痛苦,實已形諸於外了。

嶽秀拜伏於地,道:“草民等在聖駕之前傷人,罪該萬死。”

黃衣人嘆口氣,道:“恕你無罪,去吧!”

嶽秀再拜起身,正待離去,黃衣人突然一揚手,道:“嶽秀,接住。”

嶽秀伸手接住,凝目望去,竟然是一塊綠色佩玉。

這佩玉澤如翠,不見一點雜質,入手之後,有一種溫柔的感覺。

一面雕龍,一面刻鳳。七王爺道:“嶽秀,還不快謝厚賜。”

嶽秀心中暗道:這塊玉雖然名貴,但在富有四海的君主之手,那就算不得什麼了。

心中念轉,人已依言拜了下去。

黃衣人輕輕揮手,道:“你們出去吧!”

嶽秀、譚雲、楊玉燕,魚貫步出了養心殿。

這時,養心殿外,還站着數十個侍衛宮的武士。

大約,他們已瞧出了情形不對,也自知無法勝人,所以,就未再衝入殿中。

嶽秀輕輕籲一口氣,道:“看來,侍衛宮仍在調動人手。”

譚雲道:“嶽兄,那些太監的武功,似是高過侍衛宮的人。”

楊玉燕道:“你們提心吊膽的不敢全力施爲,生恐鬧出人命,但那些太監侍衛,卻是向咱們致命下手,咱們吃虧不少。”

嶽秀微微一笑,道:“如是情勢逼迫,自保要緊。”

楊玉燕低聲道:“侍衛宮,向來收羅江湖高手,也還罷了,那些太監之中,怎的能有如此高明的武功。”

嶽秀嘆口氣,道:“如若我的看法不錯,整座皇城,已爲人所控制,他雖貴爲一國之君,只怕也身不由己了。”

譚雲道:“嶽兄,難道咱們真要擔負起清君側的大任嗎?”

嶽秀道:“咱們爲七王爺而來,應該如何,只有聽七王爺的號令了。”

譚雲道:“就兄弟所見,這位大明皇帝,倒是一位有爲之君。”

嶽秀道:“內宮蘊變,大權似已被鬮臣把持,矯詔旨,更皇諭,羣臣難服,縱有一些憂國憂民的耿直之士,也空有一腔報國熱誠,難以發揮。爲大明王朝,萬萬蒼生,咱們實也應該盡一份心力,我想皇帝留下七王爺,大約也是討論此事了。”

楊玉燕低聲道:“大哥,他們會不會加害七王爺?”

嶽秀道:“會!七王爺經略七省,手握重兵,對他們是一個很大的威脅,殺了七王爺也就等於解除了他手握的兵權,如若再派上一個他們自己的人,手握江南重兵,那就可能使他們爲所欲爲了,也可以謀位弒君。”

譚雲道:“嶽兄,你看,皇帝是否已瞭解到自己的處境?”

嶽秀笑一笑道:“想必早已知道了,不過,他似是很瞭解自己,所以,裝三分糊塗……”

楊玉燕道:“大哥,看來作皇帝,也不是頂快樂的人。”

嶽秀笑一笑,道:“這要看怎麼作了,如是憂國愛民的皇帝,天下大事,集於一身,一字之錯,就可能造成冤獄、大劫,那自然不舒服,辛勞甘苦,尤過常人。但如是耽於逸樂的皇帝,那就大不相同了,後宮佳麗,粉紅黛綠;六部八卿,分掌國事。他可以不聞不問,過他的逸樂日子……”

譚雲道:“這個皇帝,似乎還不是耽於逸樂之人?”

嶽秀道:“國家大事,不是咱們這等江湖人所能妄作論斷,還是聽從一下七王爺的高見吧!”

譚雲道:“嶽兄說的是……”

這時,侍衛宮中,竟然行出一個胸垂花白鬍的黑衣老者,遙遙招手,道:“哪一位請和在下答話。”

嶽秀低聲道:“譚兄,去應付他一下。”

黑衣老者一抱拳,道:“老夫米九,不知閣下聽人說過沒有?”

譚雲怔了一怔,道:“六月飛雪米九。”

米九笑一笑,道:“想不到啊!老夫幾十年未在江湖上走動了,竟然還有人記得老夫。”

譚雲道:“老前輩盛名卓著,天下有何人不知大名。”

米九道:“言重了,言重了……”

語聲一頓,接道:“兩位既知道老夫之名,想必是大有來歷的人,但不知諸位可否給老夫一個面子?”

譚雲道:“啊……但不知咱們能否作得了主意。”

米九笑一笑道:“虎入深山,龍歸大海,江湖人物江湖老,如是諸位作不得主意時,老夫倒可提供一個辦法?”

譚雲道:“一走了之?”

米九輕輕咳了一聲,道:“老了,老了,退休了,不過,目下侍衛宮的總領頭,是老朽一位多年的小兄弟,老夫不得不仍留在侍衛宮中……”

譚雲哦了一聲,道:“聽說侍衛中有五位長老,閣下想就是五老之一了?”

米九笑一笑,道:“閣下這點年紀,對江湖中事,似是知道不少。”

譚雲道:“誇獎,誇獎,在下常年在江湖上行走,別的沒有學到,但對江湖中的人物,卻是知曉的很多。”

米九雙目圓睜,盯注在譚雲的臉上瞧了一陣,道:“朋友,可否把姓名見告老夫?”

譚雲笑一笑,道:“米老,不是在下怕事,但江湖上有一個流傳的規矩,凡是和侍衛宮中人作對的人向來不留下姓名。”

米九道:“閣下之意,老夫明白了,你們怕牽累家人。”

譚雲道:“是!侍衛宮既有江湖人的狠毒,也有官兵可以借重,咱們作者百姓的,如何有抗拒的能力呢?”

米九道:“侍衛宮中,對待稍有名氣的江湖朋友,一向都很客氣。”

譚雲道:“可惜,咱們早已投入七王爺的幕府,倒也不便再爲侍衛宮中之賓了。”

米九一皺眉頭,道:“年輕人,剛纔,你擊退了本宮中兩個副總領班,近三日中,本宮人手,連受挫折,這是否都和你們有關呢?”

譚雲道:“這個麼,在下不能說全然無關,但有很多,應該和我們沒有關係。”

放低了聲音道:“米九,你是否覺着,京城裡很複雜,似乎是還有一股勢力,在京城裡,和侍衛宮衝突?”

米九沉吟了一陣,道:“你是說內苑府嗎?”

譚雲道:“爲何是內苑府?”

米九道:“那就是太監們留在宮中的住地。”

譚雲道:“那些太監的武功,十分高強,在下一直奇怪……”

米九道:“什麼奇怪?”

譚雲道:“一個幼年淨身進宮的人,應該是沒有學武功的機會纔是。”

米九道:“那是內苑的事,老夫不願和你辯論,我們只談此刻的形勢。”

譚雲道:“此刻形勢很簡單,只要老前輩,讓讓路,咱們就過去了。”

米九道:“閣下想的真是便宜啊!”

譚雲道:“那老前輩的意思是……”

米九道:“我的意思嗎?是想勸諸位放下兵刃,束手就縛。”

潭雲回顧嶽秀一眼,道:“咱們應該如何?”

嶽秀笑一笑,道:“咱們麼?正要等七王爺,你自己作主了。”

言下之意,那已經說的很清楚了,不要譚雲心存顧忌。

譚雲聽懂了,但米九也聽懂了。

米九雙目一翻,望着嶽秀,道:“閣下是什麼人?”

嶽秀道:“在下的同伴,既然不肯告訴你姓名,我又怎能會講。”

米九道:“年頭變了,這些年輕人,真的是已經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楊玉燕手中扣着兩枚蜂翼,暗作戒備,隨時可以打出。

嶽秀冷冷說道:“米老兄,皇上未傳令諭,七王爺鵬程萬里,侍衛宮中人,似是犯不着和我們結仇。”

米九一皺眉頭,道:“你是說……”

嶽秀道:“咱們已傷了幾個內苑太監,既未見皇上怪罪,那證明了皇上已無怪罪之意。”

米九沉吟不語。

嶽秀低聲道:“目下情勢,貴宮似是不用趕熱鬧,以侍衛宮耳目之靈,錯開了今天之後,諸位隨時可以找到我們。”

米九冷冷說道:“小兄弟,你的話很有道理,但就這樣讓老夫退走,老夫又有些不太甘心。”

嶽秀道:“那容易,老前輩要如何才能甘心,但請吩咐。”

米九哈哈一笑,道:“這麼辦吧!咱們各露一手出來,如是你們確有過人之能,老朽作主,侍衛宮人不再攔阻各位。”

嶽秀道:“好!那就請老前輩出個題目吧!”

米九探手入懷突然摸出了一把制錢,伸開手掌,笑一笑,道:“閣下要不要數一數看?”

嶽秀道:“不用數了,一共是九枚制錢。”

米九道:“好眼力。”

右手一抖,九枚制錢,盡皆投入空中。

九枚制錢,高到五丈之後,才力盡向下沉落。

就在制錢向下沉落時,米九突然飛身而起,一道寒芒,卷飛而出。

但聞一陣輕響,制錢和寒芒,同時不見。

米九又落回原處,右手一擡,道:“接住。”

一把制錢,投了過來。

嶽秀伸手接住,仔細看去,九枚制錢,都由中間劈斷,變成了一十八個。

嶽秀點點頭,道:“好刀法,而且,刀刃也夠鋒利,制錢被切的如此整齊。”

米九哈哈一笑,道:“雕蟲小技,不值識者一哂。”

嶽秀突然一擡右手,十八個分爲兩半的制錢,直升了六七丈高。

制錢力盡而落時,嶽秀突然說道:“兄弟,寶劍借我一用。”

伸手握住了楊玉燕身上的長劍,飛騰而起。

寶劍一揮,閃起了一片寒芒。

但聞一陣金鐵交嗚之後,嶽秀落着實地。

平伸寶劍,那些制錢,又被嶽秀劍光中分,變成了三十六枚。

在場之人,都是行家,暗中計數了一下,兩人斬斷制錢,花費的時間一樣,不同的是一個只斬九枚,一個劈了十八枚。

米九的雙目盯注在嶽秀手中長劍瞧了一陣,突然一揮手,道:“好!諸位請過了。”

嶽秀笑一笑,道:“不行,咱們還要等候七王爺。”

米九愣了一愣,轉身而去。

嶽秀緩緩把長劍還入楊玉燕背上的劍鞘之中。

侍衛宮中人也隨着米九退了回去。

譚雲低聲說:“嶽兄,技驚羣豪,他們已知難而退了。”

楊玉燕低聲道:“七王爺出來了。”

嶽秀轉眼望去,只見七王爺緩步由養心殿中行了出來。

忽然間,大殿一角處飛出了一道寒芒,直向七王爺捲了過去。

嶽秀吃了一驚,一提氣,直撲過去。

他在惶急之下,全力施爲,這一次飛躍,直如閃電飛矢。

但雙方面距離太遠,嶽秀雖然有舉世無匹的輕功,也無法趕援得及。

眼看七王爺就要傷在那寒芒之上,突然一團金光,由殿中飛了出來,噹的一聲,迎中寒芒。就這一緩的工夫,嶽秀已然撲到,右手一揮,一股潛力,應手而出,逼退對方刀勢,左手搗出一拳。

但聞一聲悶哼,一個黑衣人滾到了七八尺外。

原來,嶽秀全力施爲,用出了輕易不用的百步神拳,拳勢未到,那一股潛力,已山涌而至,擊在那黑衣大漢的前胸之上。

這一擊,力道強猛,那黑衣大漢被震的口噴鮮血而死。

原來養尊處優的七王爺,突然間,也變的勇敢,望着嶽秀笑笑道:“這人的刀真的很快,但你的拳勢更快。”

嶽秀伏身拾起了一顆金色的圓球,回頭向殿中望去。

只見皇帝端坐在龍鳳案,微笑頷首。

嶽秀隨手把金球藏入袖中,低聲道:“大哥,救你的是聖上。”

七王爺一怔,道:“聖上會武功?”

嶽秀道:“會,而且,武功還不錯,他遙擲一球,救了你的性命,如非他及時一擊,只怕小弟要救援也遲了。”

七王爺道:“那我行去謝謝他。”

嶽秀道:“不用了,也許皇上深藏不露的別有用心,咱們先別拆穿這件事。”

舉步向前行去。

這一次,嶽秀不敢再稍存大意,緊隨在七王爺的身後。

譚雲和楊玉燕都迎了上來。

楊玉燕低聲道:“王爺,賤妾慚愧,不是嶽兄快如閃電的身法,只怕賤妾罪該萬死了。”

七王爺笑一笑,道:“深宮內苑中,埋藏如此深重的殺機,只怕連皇帝也未想到。”

回顧了嶽秀一眼,道:“兄弟,我決定了一件事,還未告訴你。”

嶽秀道:“什麼事?”

七王爺道:“我本來想收玉燕爲義女,但想一想,輩份不適宜,所以,決定和她認作兄妹。”

楊玉燕感動得雙目中滿蘊兩眶淚水,道:“王爺,這個如何使得,你是金枝玉葉,我只是出身平民……”

七王爺笑一笑,道:“將相本無種,你作了我的義妹,你也是金枝玉葉了,才能配上我那被聖上封賜布衣侯的嶽兄弟。”

嶽秀呆了一呆,道:“布衣候,誰是布衣侯?”

七王爺道:“你!嶽兄弟,皇上和我再三說明,希望你留在京任職,但我再三代你婉拒,結果是決定封你爲布衣侯,有銜職,仍過你的悠遊林泉的生活。”

嶽秀笑一笑,道:“大哥,小弟江湖白衣,不思名位,但一個官至侯位的銜稱,豈會是沒有一點束縛之力。”

七工爺笑一笑,道:“皇上只是要我轉達此意,小兄並沒有接下封號,以後,你們當面商討。”

嶽秀怔了一怔,道:“皇上還要召見小弟嗎?”

七王爺道:“他是這麼說過,但怎麼一個見法,我就不清楚了。”

這一次朝王見駕,完全不是傳說中那麼美化的事。

回到王府,七王爺立刻把嶽秀、譚雲、楊玉燕,召入秘室。

七王爺讓三人落座之後,一直不發一言。

但他臉上帶着淡淡的笑意,那是說明了,他並非無話可說,只是不知如何開口。

楊玉燕第一個忍不住,低聲說道:“王兄,有什麼話要吩咐我們,可以開口了。”

七王爺笑一笑,道:“玉燕,你覺着嶽兄弟這一身武功、文才,埋沒了是否有些可惜?”

楊玉燕也是聰明人,七王爺一句話,已使得楊玉燕心生警惕。

回頭看去,只見嶽秀臉上是一片平靜,看不出他心中想些什麼?忽然問,楊玉燕有一種奇怪的感覺,覺着這些時間以來,自己對嶽秀的瞭解太少,再想想自己一片深情,寄託嶽郎,但嶽秀卻一直是那樣冷冷漠漠,既未表示過什麼,也沒有對自己有太大的關懷,簡而言之,也只是一種長兄的關注。……

一時間,心念轉動,忽然有無限委屈的感覺。

但覺鼻孔一酸,兩行熱淚奪眶而出。

七王爺吃了一驚,道:“玉燕,你哭什麼?怎麼無端端的傷起心來。”

楊玉燕舉衣袖拭去臉上的淚痕,黯然說道:“玉燕得王爺垂顧,賜稱兄妹,又認識了嶽大哥,這樣人間祥鱗,還會有什麼不滿足的……”

七王爺接道:“既然如此,你怎會無端端的哭了起來。”

楊玉燕道:“小妹很慚愧。”

七王爺道:“你把爲兄的說糊塗了,你有什麼慚愧的地方?”

楊玉燕道:“小妹對嶽大哥的認識太少,他像月下沙灘、霧中花,越看越模糊,小妹不能回答大哥的話,豈不是慚愧麼?”

七王爺道:“原來如此,嶽兄弟……”

楊玉燕突然站起了身子,低聲接道:“王兄,你們三位談談吧!小妹想先告退了。”

嶽秀笑一笑,沒有說話,譚雲卻低審說道:“姑娘廚下手藝高明,能不能替咱們燙壺酒,炒幾樣下酒的菜。”

這些時日,楊玉燕歷了兇險,也長了見識,試去淚水,點頭一笑,道:“小妹這就去替三位備酒。”

譚雲輕輕咳了一聲,笑道:“嶽兄,看來玉燕說的不錯,嶽兄的心意,真如雲中星月,叫人看不透澈。”

嶽秀忽然嘆息一聲,道:“大哥和譚兄的意思,小弟明白,只是小弟另有苦衷,無法作答。”

七王爺嗯了一聲,道:“什麼苦衷,不能說出來嗎?”

嶽秀道:“如是能夠說出來,那也不算苦衷了。”

譚雲道:“可是伯母方面的……”

七王爺接道:“那容易,我願代玉燕向伯母說項。”

嶽秀輕輕籲一口氣,道:“對玉燕的事,小弟到時間,自會有個交代,兩位不用爲此費心了。”

這時,突然聞一聲呼哨傳進來。

譚雲一皺眉頭,道:“看來侍衛宮,真的和咱們較上了勁。”

七王爺急急說道:“快出去瞧瞧看,莫不是官家來了?”

譚雲怔了一怔道:“官家來了。”

七王爺笑一笑道:“是的,他和我約好今夜在此相會。”

嶽秀站起身子道:“咱們一起看看去吧!”

三個人離開秘室,迎了出去。

夜色中只見一個身着長衫的中年人,揹負雙手,站在院落中,但見朱奇,毒手郎中馬鵬,各執兵刃,擋住那青衫人的去路。

緊隨那青衫人的身後,是個佩着長劍的漢子,一個四旬左右,一個只有二十上下。

兩人手按劍柄,瞪着朱奇和馬鵬。

七王爺快步而至,一撩衣襟,跪了下去,道:“臣弟接駕來遲……”

青衫人伸手扶起了七王爺道:“快起來,咱們今夜是兄弟相會,不論官場禮儀。”

七王爺站起身子,嶽秀和譚雲一起跪拜下去。

官家連連揮手,道:“我深夜探訪,只論私誼,兩位不用行禮。”

這時朱奇和馬鵬,也聽出了來人的身份,竟然是大明朝的皇帝,砰的一聲,齊齊跪了下去。

官家很開明,臉上一直帶着笑容,道:“不用多禮了,快快起來。”

回顧了兩個佩劍的隨從,道:“你們也可休息一下,我要和御弟談談。”

兩個佩劍人,被朱奇、馬鵬,招待入一座跨院中,杯酒論交,縱論江湖事,談得甚是投機。

官家卻被七王爺帶入秘室。

玉燕姑娘早已在廚下做好了幾樣小菜,燙好了幾壺酒。

七王爺陪官家落坐秘室,楊玉燕正好送美餚。

看看是官家,楊玉燕又要下拜,卻被官家攔阻,笑道:“姑娘,不用多禮了。”

兩道目光,上下打量了玉燕姑娘一陣,只看的楊玉燕暈生雙頰,垂下頭,不敢擡起來。七王爺輕咳了一聲,道:“王兄,請進點酒菜。”

官家舉筷吃了一口,道:“好,好,這是御弟在江南的名廚手藝吧……”

七王爺道:“不是,是楊姑娘的傑作。”

官家道:“難得啊!難得,楊姑娘這點年紀,就燒得這樣好菜。”

七王爺低聲道:“王兄,可是想和嶽秀談談嗎?”

官家點點頭,道:“我想了很久,如是強下詔諭,迫他入仕,那可能逼他逃走……”

七王爺接道:“王兄明鑑!嶽秀是這樣的一個人,不知爲什麼,他對入仕爲官一途,深惡痛絕。”

官家忽然嘆息一聲,道:“古人云,伴君如伴虎,有很多誤鍺聖旨,常常使一門忠烈,盡遭傷亡。亂時忠臣,捨生忘死,以保君主江山,但太平世界,他們卻不會阿諛奉承,討君歡心,君臣隔日深,再經奸臣誣陷,君不詳查,造成了不少恨事。”

七王爺道:“似王兄這等下體臣心,洞明事的人,自然不會,再造冤獄。”

官家嘆息一聲,道:“我雖有振作之心,但以前的積弊太深,一時之間,卻有力難從心之感。”

語聲微微一頓,接道:“近來,我發覺宮中情形,異常之有,後宮、內苑,似乎是都落入別人的控制之中。”

七王爺道:“這麼說來,王兄的處境,似是極度的危險。”

官家道:“所以,我來找嶽秀談談。”

七王爺召嶽秀、譚雲齊入秘室,楊玉燕卻行了一禮,準備告退。官家笑一笑,道:

“聽說你已被七弟認作義妹,也算是自己人,不用迴避了。”

楊玉燕又行了一禮,留了下來。

嶽秀、譚雲又要行大禮,官家搖搖頭,道:“夠了,夠了,你們一直把我當皇帝看待,今宵咱們是私室論交,不計君臣身份。”

嶽秀道:“這個,草民等如何敢當。”

官家道:“七弟告訴我你堅拒入仕,可有什麼原因?”

嶽秀道:“草民生性疏懶,官場習氣,對我不太適合。”

官家道:“就這樣簡單嗎?”

嶽秀道:“小節不修,常招致殺身之禍,而且禍連家人,滿門誅絕,皇上覺着這是一件小事?”

官家道:“嶽秀,你堅不入仕,我不勉強你,但我要你作一件事,你是否肯答允呢?”

嶽秀沉吟了一陣,道:“先有疾風,才知勁草,草民等既受知遇,自當爲君盡忠,但不知主上有何詔諭?”

官家道:“侍衛宮,內苑府,本是兩種作用的機構,但現在似乎都變了質。”

嶽秀道:“皇上居於內苑,對宮中事知曉必多,但不知內苑和侍衛宮,都爲何人控制?”

官家沉吟了一陣,道:“似是來自宮中的一股神秘力量,控制了兩處,更可怕的是,寡人仔細觀察之後,發覺內苑府中引進了不少的太監,都非淨身之人……”

嶽秀道:“萬歲觀察入微,定力深厚,不爲他們左右,才保了這個粗安之局。”

官家道:“內宮庭制,必將改革,兩代前皇,會有太監專權之行,皇位傳於寡人,作了一番輿改,想不到這一來,太監大權被削,致使內庭規制不嚴,混入了江湖中人,造成今日之局。”

官家笑着繼續道:“幸得七弟及時而至,帶來了你們這一批義俠人才,內宮形勢,已逼得我不能再拖下去,我想委請你擔大任,以清君側,重振大明朝綱,不知你意下如何?”

嶽秀道:“草民只恐才慧所限,難當此等大任,似乎是很難再找個適當的人了。”

七王爺回顧了嶽秀一眼道:“嶽秀,你不用辭,我已代你答應下來了。”

嶽秀道:“既承看重,草民只有全力以赴了。”

官家點點頭,道:“那很好,但以平民布衣,出入深宮內苑,實有諸多不便之處,所以,寡人要封你個名號……”

嶽秀急道:“萬歲,草民無意名位……”

官家笑道:“我知道,所以,我想了很久,纔想出一個折衷之法,你不入仕,但卻封布衣侯,寡人已賜你玉指,再賜金鳳剪一把,鳳剪所至,三宮六院,任你便宜行事,王妃抗命,也任你先斬後奏。”

七王爺怔了一怔,道:“皇兄,這個……”

官家笑一笑,接道:“七弟,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好的是國境四鄰,尚稱平靜,但這平靜的日子,不會太久,這是我整頓內苑府的最好機會。”

七王爺低聲說道:“臣的意思,金鳳剪乃先朝傳下之物,權威太重,皇兄……”

官家搖搖頭道:“我知道,目下不但內宮叛亂,幾家藩鎮,似乎也有變化,我請出金鳳剪,整理京界內亂,也要幾個藩鎮明白。”

七王爺哦了一聲,未再多言。

官家的目光,轉註到嶽秀的身上,道:“嶽秀,你知道金鳳剪的來歷嗎?”

嶽秀搖搖頭,道:“草民不知。”

官家道:“金鳳剪來自外國貢物,長度二尺八寸,鋒利可斷金鐵,先帝以金風剪清理宮亂、親王,誅殺百人,不沾血跡,以後封存後宮,作爲權威之徵,寡人賜你,不但要你代清君側,還要布衣伏剪,盡除朝中叛王、奸臣,小者江湖匪盜,亦在剪除之列,金剪到處,不受大明律令的限制,我信任你不致妄用。”

嶽秀呆了一呆,道:“這等先朝遺物,草民怎敢……”

官家接道:“孤意已決,你不用再推辭了,而且,金風剪,也只有你這樣武功的人,才能執用。”

嶽秀心中大奇,道:“金鳳剪除了鋒利之外,還有別的妙用嗎?”

官家道:“金風剪來自甫蠻貢物,造剪人不但極善治鋼,也兼顧了外觀,其形如鳳,張剪如翼,寡人曾經仔細看過那金剪形狀,它應該是一件奇異暗器。”

嶽秀哦了一聲道:“有這等事?”

官家笑一笑,道:“我也許練過幾天劍木……”

嶽秀接道:“萬歲施援七王爺,金丸發如流星,足見高明。”

官家哈哈一笑,道:“但我還不會施用金風剪。”

嶽秀道:“草民也不會。”

官家道:“我相信你的才智一看就會,內苑後宮中,我可以信得過的親隨,只有一十二個人,他們倒是個個忠心,武功也過得去,你既接受了布衣侯、金鳳剪,行動要愈快愈好,但不知你幾時進宮?”

嶽秀道:“這個,草民請教過七王爺,再奏詔選。”

官家點點頭,道:“好!我希望是愈快愈好。”

七王爺道:“臣弟自會促應詔選,進宮侍駕。”

官家站起了身子,笑道:“嶽秀入宮時,你也進宮,咱們兄弟要多談談國家大事,你佈政七省,對江南風土人情,知之甚詳,民間疾苦,也比我知曉的多些,我還要借重你的長才。”

七王爺忽然間滾落下一片汗珠,拜伏於地,道:“臣弟理當效命。”

譚雲、楊玉燕,本來都要送駕,但見嶽秀站着未動。

送走了官家,七王爺重回密室,拭拭頭上的汗珠,緩緩說道:“嶽兄弟,你幾時進宮?”

嶽秀笑一笑,道:“大哥的決定呢?”

七王爺道:“愈快愈好。”

嶽秀道:“好吧,咱們明天午時進宮如何?”

七王爺道:“好!就是明天午時……”

輕輕籲一口氣,接道:“嶽兄弟,你要把人手集中一下進宮去,只怕很難免去和內苑府、侍衛宮的衝突。”

嶽秀道:“侍衛中人,大半來自江湖,不去管它了,但內苑府,是怎麼一回事呢?

難道是太監在搗亂?”

七王爺道:“大概是吧!皇上沒有說明白,但我想你受賜金鳳剪時,他會有個交代。”

嶽秀嘆口氣,道:“照小弟的看法,內苑府的太監們,早已變質,可能是別人安排的死士。”

七王爺道:“我那皇帝兄長,對你似是特別優遇,這件事,你們當面談談吧!”

嶽秀吸一口氣,道:“好吧!大哥,請安歇吧!”

帶着譚雲和楊玉燕告退出來。

譚雲哈哈一笑,道:“嶽兄,咱們來自江湖,想不到竟然會擔負起清理君側的事,想來,真是像做夢一樣。”

嶽秀道:“皇帝也是人,龍心難測,完全是權威之心作祟,這件事……”

突然停下腳步住口不言。

楊玉燕一顰眉,道:“大哥,可是有人來了?”

嶽秀點點頭。

楊玉燕呆了一呆,道:“敵人已經來了?”

嶽秀道:“不錯,就是那屋角暗影之處。”

譚雲皺皺眉頭,沒有講話,心中卻暗暗忖道:這地方,巡察極嚴,朱奇、馬鵬擔負警戒之責,兩人都是老江湖了,怎的會被人闖了進來,竟無所覺。

忖思之間,只見暗影中,行出一個身着灰衣,年過半百,留着花白長鬚的者者。

只見拂鬚一笑,道:“佩服,佩服,閣下好靈敏的耳目。”

嶽秀仔細打量了那灰衣老者一眼,竟是素不相識。

淡淡的笑一笑,道:“不敢,不敢……”

目光卻轉註到譚雲的臉上。

想那譚雲見多識廣,或可認出這老者的來歷。

對於江湖上酬應之言,嶽秀自知不如譚雲,同時,也瞧出了,譚雲也不識老者,當下低聲說道:“譚兄,問問他什麼來路?”

譚雲行前兩步,一抱拳,道:“恕兄弟眼拙,不識大駕。”

灰衣人笑一笑,道:“但老夫卻識得閣下是湘西譚二公子。”

譚雲微微一怔,忽然縱聲而笑,道:“說的是啊!一明一暗之間,自不可同時相識,在下確是譚雲,閣下怎麼稱呼?”

灰衣老者道:“通名報君子,如非太重要的事情,我看那就免了,還是談談重要的事吧!”

譚雲沉吟了一陣,道:“閣下不肯奏告姓名,也就罷了,但不知有什麼大事奏告。”

灰衣人道:“大明皇帝,剛剛離開此地,但不知和諸位談些什麼?”

譚雲未作回答,回顧了嶽秀一眼,才緩緩說道:“他們兄弟相晤,說些什麼咱們也不清楚,就算知道一些,也不會告閣下。”

灰衣老者呵呵一笑,道:“相談如此不歡,那也很難談得下去了,老夫告辭。”

嶽秀冷冷說道:“站住。”

灰衣老者目光轉註到嶽秀的臉上,道:“你要留下老夫?”

朱奇接道:“不錯,這不是戲院子,任你進進出出。”

灰衣老者目光一掃朱奇,笑道:“好啊,大名鼎鼎的膽叟朱奇,竟然也在此地……

那頑童呢?”

朱奇心中暗道:這人對我認識的這樣清楚,我怎麼卻一點也認不出他是何人。

馬鵬低聲說道:“朱兄,他可能戴有人皮面具。”

朱奇道:“你脫下人皮面具,以真正面目和人相見,在下或可認出閣下。”

灰衣人哈哈一笑,道:“朱兄,兄弟認識你就夠,朱兄似是用不着一定要認出在下是誰了。”

說完話,突然飛身而起,夜色中,直飛起三四丈高,斜向一個屋面上落去。

朱奇道:“怎不派人追他下去。”

嶽秀笑一笑道:“咱們沒有什麼傷亡,放他一馬算了。”

朱奇道:“公子大度海量。”

嶽秀道:“大家都回房去休息一下,明天,咱們還有很多事幹。”

朱奇一欠身,轉身而去。

羣豪各回居室,嶽秀步入譚雲住房。

譚雲啓門讓客,拱手一笑,道:“嶽兄,有什麼要事吩咐?”

嶽秀道:“就表面觀察所得,當今很精明,七王爺有點懦弱,皇上對他很放心,咱們如是真要擔負起清君側的大任,不但是和內苑府、侍衛宮中人衝突,整個江湖恐怕都會和咱們爲敵,這一點不知譚兄想過沒有?”

譚雲道:“沒有想到如此複雜,但現在已成騎虎,總不能半途而廢吧!”

嶽秀苦笑一笑,道:“宦海是非和江湖恩怨,一樣的沾不得手,一旦被沾惹上手,就如陷身泥淖,欲罷不能,目前是咱們已成了非管不可的局面,管下去,這份麻煩恐怕一輩子無法擺脫了。”

譚雲笑一笑,道:“如是咱們現在撒手一走,七王爺只怕是很難交待了。”

嶽秀道:“何止是無法交代,說不定吃足苦頭。”

譚雲道:“嶽兄,事已如此,咱們已無選擇的餘地,只有硬着頭皮管下去了。”

嶽秀神情肅然的說道:“譚兄,在下無意仕途,目下咱們是提着腦袋玩命的局面,但也是入仕爲官的進身之階,百年難遏的好機會,在下覺着,咱們只賣命,不受祿也不是爲人之道,譚兄不妨考慮一下,是否要謀個一官半職?”

譚雲道:“江湖生涯,和宦海風雲,同樣是險惡萬變,防不勝防,但爲朝廷效命,總算是個正經出身,歐陽俊、嶺南雙龍、唐嘯、朱奇等,都算是江湖人,如能歸伏正途,謀個出身也好榮宗躍祖一番,對他們而言,也算是最好的結果了。”

譚雲道:“兄弟出自江湖世家,想不到遇上嶽兄後,竟然一變爲身負清君側的大任……”

譚雲笑一笑,扭轉話題,道:“嶽兄,亂源發自內苑府,主使人用心何在呢?”

嶽秀道:“挾天子以令諸侯。”

譚雲道:“那是留京親王的陰謀了。”

嶽秀沉思了一陣,道:“綜觀全局,似是有很多股勢力在衝突、爭權,侍衛宮中,未必忠於皇上;內苑府似是受命後宮。我想,可能龍鳳會從中作祟,至於親王謀權,蓄養死士,那又是一股勢力,是否已侵入內廷,還無法找出線索,也正因這幾股勢力,形成了一股激盪暗流,誰也沒有取得絕對優勢,皇上的智慧,就在讓他們互相暗鬥,自己裝作不知,置身事外!”

譚雲接道:“既是如此,他又何以對嶽兄倚重,授於大權?”

嶽秀笑道:“他目前雖然置身事外,但並非他的意願,哪是不得不爾的做法,這幾股勢力,一旦分出了勝負,取得優勢的一股勢力,立刻就有篡位之險,把咱們加進去,作他參於本錢,鼎足之勢,變成了四角紛爭。”

譚雲道:“看來,他對咱們確實看重。”

嶽秀道:“目前確然如此,這是他重振君權,整飭綱紀的希望所寄。”

шшш⊕ тт kan⊕ ℃O 譚雲道:“唉!兄弟擔心咱們的實力太單薄,一旦正面交鋒,只怕力難勝任。”

嶽秀笑一笑,道:“所以,咱們也得結合一批人手爲助。”

潭雲道:“嶽兄,是否胸有成竹?”

嶽秀道:“我想外結丐幫,然後,結好侍衛宮,全力對付內苑府,先找出控制內苑府的幕後人物,逐一清除。”

譚雲道:“嶽兄高明,但丐幫一向最不喜和公門中人合作,如何能使他們插手其中,只怕還得大費一番周折。”

嶽秀道:“這只是一個想法,如何付諸行動,咱們還得仔細研商……”

站起身子,接道:“譚兄也該休息一下了,明天咱們還得去見皇帝。”

輕輕籲一口氣,接道:“明日進宮,咱們要去幾人?”

嶽秀沉吟了一陣,道:“先去四個人吧!餘下的留此保護七王爺。”

譚雲道:“那四個人去?”

嶽秀道:“我,你,唐嘯,再加上馬鵬。”

譚雲道:“好!兄弟遵命安排。”

嶽秀道:“再備一份名單,把所有的人都寫上,並且寫明他們的出身。”

譚雲微微一笑,道:“兄弟明白。”

嶽秀道:“明天是朝王見駕,但也可能會有一場兇猛的搏殺,要他們帶兵刃,但必須是能夠隱於長衫中的兵刃。”

譚雲道:“外着長衫,內穿勁裝。”

嶽秀道:“對!託付譚兄了。”

譚雲道:“這點瑣事,怎敢有勞嶽兄費心。”

兩人計議妥定,各自回房安歇。

嶽秀回房之後,又自行思慮了一番進宮後的措施,天色已是破曉時分。

好在他內功深厚,盤膝坐息了一陣,直到日升三竿,才由忘我的禪定中清醒過來。

原來,他勞心勞力,人已疲累異常,這一陣坐息、入定,不知不覺間過去了兩個時辰之久。

坐息醒來,但覺疲勞盡消,精力充沛。

梳洗過後,步入大廳。

只見譚雲、唐嘯、馬鵬,都已坐在廳中恭候。

每人都穿着一身光鮮亮麗長衫,儘量打扮的正正派派。

嶽秀一步入廳,三人立即站起,欠身施禮。

嶽秀急急抱拳,道:“不敢當,不敢當,三位快快請坐。”

馬鵬笑一笑,道:“嶽少俠,我瞧在下這份德行實在不配去見皇上。”

嶽秀道:“馬兄,不要自謙。”

馬鵬道:“兄弟是一片真誠,我姓馬的這一生,說不上改邪歸正,但今後有生之年,但憑你嶽公子一言吩咐,水裡水裡去,火中火中行,但我不能留在朝中……”

嶽秀一揮手,笑道:“我知道,這一次,咱們進宮,借重正多,馬兄最好能多帶一些解毒、低毒的藥物!”

馬鵬道:“這個,在下身上隨時帶的有。”

嶽秀道:“那很好,咱們可以去了。”

四個悄然離開了親王府,直奔皇城。

一個身佩長劍的青衣人,早已在皇城外門口等候。

接着幾個進入皇城之後,直奔內廷。

皇上一襲青袍,在便殿,召見四人。

雖然他很沉着,面帶笑容,但嶽秀瞧到他似心中藏着深深的憂慮。

另一件使嶽秀警惕的事,是皇帝身側,八個侍衛,都非太監。

八個侍衛中,有一個四旬左右的中年人腰中掛刀,右肩插劍,而且,連暗器,都佩帶的十分齊全,這說明了他們有着很謹慎的戒備。

皇帝身側龍案上,放着一個寬約一尺,長過三尺的檀木盒子。

皇帝親手把木盒交給嶽秀,道:“這是先皇遺物金鳳剪,我命你執剪,清理宮廷亂源。”

嶽秀跪拜於地,接過金鳳剪,道:“草民領旨。”

皇帝笑道:“深宮內苑,豈是常人能夠進出的地方,我封你一品靖國侯,布衣之職,你何巡奸究惡,先斬後奏,不受大明律令轄制,皇賜官璽一顆,可調各路軍騎,如朕親監。”

嶽秀道:“謝萬歲厚賜,臣事完成之後,自奉剪歸印,還我布衣白丁。”

皇帝笑一笑,道:“一日封侯,終身受祿,但孤王不迫你入仕列朝。”

嶽秀道:“臣叩謝萬歲。”

皇帝道:“清理內亂,千頭萬緒,你有幾個助手?”

嶽秀道:“臣列名冊一份,吾皇御覽。”

譚雲呈上了早已寫好的名單。

皇帝看的很仔細,看過之後,點點頭,道:“譚雲賜三品帶劍武衛,助你清理朝綱亂源,其餘各人,皆授四品帶刀武士。一律全撥入你手下聽令。”

譚雲、馬鵬、唐嘯,齊齊拜伏於地,朝呼謝恩。皇帝忽然輕輕嘆息一聲,道:“嶽秀,事情緊迫,我准予便宜行事,你宮廷不熟,我特派孤家近身護衛周長安,隨行帶路,聽諮待詢。”

站起身子,帶着七個侍衛而去。

只留下那四旬左右,帶刀佩劍的侍衛。

嶽秀一拱手,道:“這位想是周兄了。”

那黑衣人道:“不錯,在下週長安,給侯爺見禮。”

他口說是見禮,人卻站着未動。

嶽秀道:“不用了,周兄,在下布衣虛銜,只是作清亂之用。”

周長安答非所問,道:“區區從未見過一個布衣平民,受當今聖上如此之禮。”

唐嘯冷笑一聲,就要發作,但卻被嶽秀攔住。

嶽秀道:“周兄的意思是……”

周長安道:“在下心中有一點不平之氣,說出口來,希望你侯爺大度包容,不要見怪纔好。”

嶽秀道:“這個嘛?周兄希望見識一下?纔會相信,兄弟這布衣侯,可以當之無愧。”

周長安道:“咱們學武的人,不談文事。”

嶽秀道:“閣下之意是……”

周長安道:“在下希望能見識一下侯爺的武功。”

嶽秀道:“可以,那就請周兄出手吧!”

一面把手中的木盒,交給了唐嘯。

周長安道:“兄弟是恭敬不如從命了。”

呼的一聲,劈了過去。

嶽秀微微一閃,避開一擊。

但卻沒有還手。

馬鵬、唐嘯,都看的臉上泛起怒意,大有出手之心。

但卻被譚雲攔住,低聲道:“不可輕舉妄動,嶽兄自有主張。”

周長安拳腳並施,展開了一片呼呼的風聲。

儘管他拳腳如雨,但嶽秀卻是從容不退,穿行於拳風足影之中。

周長安一口氣,攻出了三四十招,但卻未能擊中嶽秀一下。

他似是自知打的沒趣,突然停下了手。

嶽秀輕輕吁了一口氣,道:“周兄,手下留情。”

周長安已覺出人家比自己高明太多,不論是武功或是個人修養之上。

心中已生敬服,急急抱拳一揖,道:“在下出言無狀,嶽兄海涵。”

嶽秀道:“不要緊,周兄多年在皇宮中走動,對後宮和內苑府中事情,想是早已瞭解,如若不試試兄弟的武功,也不放心帶我們進入內苑吧!”

周長安道:“嶽兄說的是。”

嶽秀道:“現在,周兄可以放心了。”

周長安忽然間變的神情恭敬他說道:“侯爺高明。”

嶽秀心中一動,道:“周兄,在後宮和內苑府中走動,是否一定要這侯爺的官位才行。”

周長安道:“皇宮內苑,自然不許布衣、白丁走動,但侯爺已官至極品,自然有出入內宮身份了。”

嶽秀道:“周兄……”

周長安急急躬身,道:“不敢當,不敢當,屬下週長安。”

嶽秀心中暗笑,忖道:這人前面的倨傲,後面的恭順,已完全沾染了官場習氣,失去江湖本色了。

心中念轉,人卻揮手一笑,道:“周兄,咱們現在應該如何?”

周長安道:“先進內務府,召集太監們,問個明白。”

嶽秀道:“他們會聽嗎?”

周長安搖搖頭,道:“不會。”

嶽秀道:“他們不聽令諭,咱們應該如何?”

周長安道:“皇上賜侯爺金鳳剪,后妃都可治罪,何況太監,違令者斬,抗拒者,格殺勿論。”

嶽秀點點頭,道:“對,這要周兄給在下指點指點纔是。”

周長安道:“不敢當,屬下給侯爺及各位大人帶路。”

唐嘯忍不住嗤的一聲,笑出聲來。

周長安回顧了唐嘯一眼,道:“小兄弟,你有什麼好笑的?”

唐嘯臉色一整,道:“周老兄,你怕不怕內苑府的太監們?”

周長安怔了一怔,道:“這個嘛,談不上怕,不過,這些年來,和他們有過幾次交手的經驗。”

口中說話,人卻舉步向前行去。

唐嘯追在周長安的身後,道:“周兄,你和內苑府太監們動過了幾次手?”

周長安道:“大概有六七次吧!”

唐嘯道:“周兄是全勝了?”

周長安搖搖頭,道:“沒有,沒有,有勝有敗。”

唐嘯突然微微一笑,道:“周老啊,要是咱們和那太監拼命一下子被殺了,這四品官銜,還有沒有用?”

周長安似是未料到,他會一下子問到這方面來。不禁一怔,沉吟了一陣,才道:

“這個麼?自然也是有用的很,四品官銜,爲國捐軀,自有厚賜。”

唐嘯道:“可惜我小頑童,上無父母,下無兄弟,一旦戰死了,也不過一捧黃土埋骨罷了。”

周長安笑一笑,道:“你年紀輕輕,怎會心存此想。”

唐嘯微微一笑,不再答話。

原來,幾人已行到了內苑府前。

這是在重重宮院的紫金城內,獨立的一座院落。

這裡是皇帝爲使宮中太監,輪休或退隱時養息之處。

但如今,卻是皇宮中,唯一可能使男人雜居之處。

內苑的大門,虛虛的掩着,靜的聽不到一點聲音。

嶽秀道:“長安兄!咱們如何進去,纔算合了皇家法度,宮廷的禮儀?”

周長安道:“侯爺清亂而來,他們禮該迎接受檢,既然無人前來,錯在他們,咱們就不用守什麼禮法了。”

嶽秀笑一笑,道:“可以不守禮法?”

周長安道:“此情此景,自然可以。”

嶽秀道:“那好!唐嘯,打開門戶,要他們找一個能夠說話的人,出來見我。”

唐嘯回頭把懷中抱着的木匣,交給了馬鵬,翻身一腳,踢在了木門之上。

但聞砰然一聲,木門疾向後面撞去。

竟然又關了起來。

唐嘯冷冷說道:“閣下是出來呢?還是要我打進去?”

只聽一個尖嗓門的聲音,道:“什麼人,敢在此撒野。”

聲音尖高,那是正宗的太監聲音。

唐嘯冷笑一聲,道:“你是什麼人?”

青袍人不答反問道:“你由何處來?”

唐嘯道:“咱們奉諭而來!”

青袍人道:“何人之諭?”

周長安道:“自然是皇上的聖諭。”

青袍人道:“聖諭何在,拿給咱家看看。”

周長安一顧馬鵬,道:“看到木盒子嗎?”

青袍人臉色微微一變道:“那是什麼?”

周長安道:“御賜金鳳剪?”

青袍人呆了一呆,道:“是!是金風剪?”

周長安道:“不錯,你明白了吧!這是先皇遺物,三宮六院都可查得,何況你這小小的內苑府。”

青袍人原本驚怕的臉色,突然恢復了鎮靜,緩緩說道:“這金鳳剪,咱家倒聽過,不過,那是先皇遺物,豈肯輕易賜人,你們是什麼身份,怎能執掌金鳳剪。”

周長安道:“嶽爺官封侯爵,奉旨清查內苑府和後宮。”

青袍人道:“咱們怎未先得聖諭,只怕是有些毛病。”

周長安怒道:“你要怎樣才能相信。”

青袍人道:“見到聖旨之後。”

周長安道:“你束手就縛,咱們帶你去見聖上。”

青袍人微微一笑,道:“周長安,你不過是一個小小的侍衛,敢對咱家如此放肆!”

嶽秀微微一笑,道:“他是否真的已明白,咱們是奉旨而來。”

周長安道:“他明白了,但他藉詞狡辯。”

嶽秀道:“如若咱們動手撲殺,是否有背聖意。”

周長安道:“不會,聖上已賜侯爺金鳳剪,違令者斬。”

嶽秀道:“那很好,唐嘯,你去問問他作何打算。”

唐嘯刷的一聲,脫去了長衫,露出了一身疾服勁裝,緩步行到了青袍人的身前,道:

“話已經說的很明白了,你是要我動手呢?還是自動認罪?”

青袍人道:“咱們侍奉兩代皇帝!……”

第十七回 蛇箭雙妹第二十一回 沈家雙豔第七回 楊府四豔第十九回 賭場爭豔第十一回 銀婦劫牢第十八回 飄花夫人第十五回 智鬥蕩姑第五回 神秘嫖客第五回 神秘嫖客第二十三回 天香宮女第五回 神秘嫖客第十二回 嬌媚淫婦第五回 神秘嫖客第十一回 銀婦劫牢第十六回 毒手少女第十回 隱秘王府第十二回 嬌媚淫婦第二十回 色膽包天第五回 神秘嫖客第二十七回 無影劍客第十九回 賭場爭豔第二回 豔冠羣芳第二十五回 生擒內奸第二十二回 皇宮喋血第十四回 燕妹癡情第六回 花舫豪賭第四回 尋跡涉險第六回 花舫豪賭第五回 神秘嫖客第十七回 蛇箭雙妹第二回 豔冠羣芳第二十五回 生擒內奸第五回 神秘嫖客第十九回 賭場爭豔第二十一回 沈家雙豔第二十七回 無影劍客第二回 豔冠羣芳第八回 險遭奇毒第六回 花舫豪賭第四回 尋跡涉險第二十七回 無影劍客第十一回 銀婦劫牢第四回 尋跡涉險第一回 王妃遇害第二十二回 皇宮喋血第二十一回 沈家雙豔第十五回 智鬥蕩姑第十九回 賭場爭豔第七回 楊府四豔第十二回 嬌媚淫婦第二十三回 天香宮女第二十四回 怒斬王妃第十九回 賭場爭豔第十七回 蛇箭雙妹第一回 王妃遇害第三回 鼓樓魔影第三回 鼓樓魔影第一回 王妃遇害第六回 花舫豪賭第五回 神秘嫖客第十二回 嬌媚淫婦第五回 神秘嫖客第十一回 銀婦劫牢第十八回 飄花夫人第十九回 賭場爭豔第二十六回 平息內亂第五回 神秘嫖客第七回 楊府四豔第二十四回 怒斬王妃第十三回 血濺荷軒第十回 隱秘王府第六回 花舫豪賭第十六回 毒手少女第十四回 燕妹癡情第二回 豔冠羣芳第五回 神秘嫖客第二十六回 平息內亂第二十回 色膽包天第二十三回 天香宮女第十六回 毒手少女第十回 隱秘王府第八回 險遭奇毒第十三回 血濺荷軒第十七回 蛇箭雙妹第十六回 毒手少女第二十回 色膽包天第十四回 燕妹癡情第十一回 銀婦劫牢第八回 險遭奇毒第十五回 智鬥蕩姑第八回 險遭奇毒第四回 尋跡涉險第二十五回 生擒內奸第十一回 銀婦劫牢第二十回 色膽包天
第十七回 蛇箭雙妹第二十一回 沈家雙豔第七回 楊府四豔第十九回 賭場爭豔第十一回 銀婦劫牢第十八回 飄花夫人第十五回 智鬥蕩姑第五回 神秘嫖客第五回 神秘嫖客第二十三回 天香宮女第五回 神秘嫖客第十二回 嬌媚淫婦第五回 神秘嫖客第十一回 銀婦劫牢第十六回 毒手少女第十回 隱秘王府第十二回 嬌媚淫婦第二十回 色膽包天第五回 神秘嫖客第二十七回 無影劍客第十九回 賭場爭豔第二回 豔冠羣芳第二十五回 生擒內奸第二十二回 皇宮喋血第十四回 燕妹癡情第六回 花舫豪賭第四回 尋跡涉險第六回 花舫豪賭第五回 神秘嫖客第十七回 蛇箭雙妹第二回 豔冠羣芳第二十五回 生擒內奸第五回 神秘嫖客第十九回 賭場爭豔第二十一回 沈家雙豔第二十七回 無影劍客第二回 豔冠羣芳第八回 險遭奇毒第六回 花舫豪賭第四回 尋跡涉險第二十七回 無影劍客第十一回 銀婦劫牢第四回 尋跡涉險第一回 王妃遇害第二十二回 皇宮喋血第二十一回 沈家雙豔第十五回 智鬥蕩姑第十九回 賭場爭豔第七回 楊府四豔第十二回 嬌媚淫婦第二十三回 天香宮女第二十四回 怒斬王妃第十九回 賭場爭豔第十七回 蛇箭雙妹第一回 王妃遇害第三回 鼓樓魔影第三回 鼓樓魔影第一回 王妃遇害第六回 花舫豪賭第五回 神秘嫖客第十二回 嬌媚淫婦第五回 神秘嫖客第十一回 銀婦劫牢第十八回 飄花夫人第十九回 賭場爭豔第二十六回 平息內亂第五回 神秘嫖客第七回 楊府四豔第二十四回 怒斬王妃第十三回 血濺荷軒第十回 隱秘王府第六回 花舫豪賭第十六回 毒手少女第十四回 燕妹癡情第二回 豔冠羣芳第五回 神秘嫖客第二十六回 平息內亂第二十回 色膽包天第二十三回 天香宮女第十六回 毒手少女第十回 隱秘王府第八回 險遭奇毒第十三回 血濺荷軒第十七回 蛇箭雙妹第十六回 毒手少女第二十回 色膽包天第十四回 燕妹癡情第十一回 銀婦劫牢第八回 險遭奇毒第十五回 智鬥蕩姑第八回 險遭奇毒第四回 尋跡涉險第二十五回 生擒內奸第十一回 銀婦劫牢第二十回 色膽包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