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杜滸連忙還禮。胡奎拍手叫道:“鬥元、惟恭,快來快來!今日教你們見一個好人!”
話音未落,牆後面便轉出兩個人來,一齊朝杜滸施禮。奉書嚇了一跳,但見杜滸卻並無驚訝之色,顯然是早就知道這裡另有他人了。
那兩人自報家門,一個滿臉麻子的叫麻鬥元,另一個氣宇軒昂的叫趙惟恭,看樣子都是胡奎的老相識。
奉書見這三人對杜滸禮敬有加,一副恨當初有眼不識泰山的樣子,心裡面好像被幾十只小手一齊抓癢,快活得要飛了,嘻嘻笑着,閃在杜滸身後,頗有狐假虎威之感。
那三人對她也一下子重視起來。胡奎朝她作了個揖,笑問:“還沒問這位小兄弟是何來頭呢。”
奉書見自己一下子從“小娃娃”變成了“小兄弟”,地位連跳三級,心中無比舒暢,朝胡奎笑了一笑。
杜滸替她答:“是我路上收的小徒弟,叫……蚊子。還算機靈,帶來幫忙的。”
他的語氣淡淡的,可奉書總覺得,他的聲調裡有一點點驕傲的意思。這是他頭一次對別人說她是自己徒弟,以往他總是要她扮作小侄子的。大約他是覺得今日碰到的是自己人,所以不必隱瞞了?
奉書正樂着,胡、麻、趙三人已經你一言我一語地朝她笑道:“幸會,幸會!”他們也許對“蚊子”這個名字有些奇怪,但既然是杜滸親口說的,便沒人表現出懷疑的意思。
她簡直要忘了回禮了,直到杜滸輕輕擰了擰她耳朵,纔回過神來,趕緊謙辭了兩句。
胡奎說,他們三人都是江西本地人,或多或少都和文丞相有些淵源。四年前文天祥募兵勤王時,麻鬥元也曾參加,也打了幾場小仗,後來謝太后率衆投降,他被解散遣返,從此在家務農。趙惟恭則是差點參加了勤王軍的太學生,只因當時他身患重病,這才未能成行。而胡奎聽聞文天祥招募軍隊的消息時正在湖南經商,等他趕回江西時,勤王軍已經出發去臨安了。此後三人常自嗟嘆報國無門,也時常關注時局,得知文丞相被俘、宋室敗亡的消息之後,就再也坐不住了。
Wшw .ttKan .C〇
胡奎說:“江西是丞相故里,四年前他起兵勤王,旌旗一展,萬人響應,何等聲勢!就算是現在,江西也有不少他的勤王軍、督府軍舊部,有些不服輸的,還在組織義軍、鄉兵抵抗。我們一直在打探丞相的訊息。聽說他要被押送大都,江西是必經之地,大夥兒立刻便想集結起來奪人。以丞相的名氣和聲望,再號召於江南,捲土重來,也未可知啊。”
奉書欣喜若狂。她還記得跟隨父親的督府軍收復江西時,那一呼百應的席捲之勢。雖然那並沒有持續多久。
麻鬥元笑道:“我們這些人雖然大都是老百姓,論本事及不上韃子戰士,但我們十個打他們一個,總有勝算。這幾日裡,大夥口耳相傳,眼下已有一百來人等在南安軍,等着救人呢。”
杜滸再也鎮定不起來了,驚道:“一百來人?”
趙惟恭笑道:“只多不少,多多益善。”
奉書聽得心潮澎湃,又是驕傲,又是感激。原來還有這麼多人沒忘記父親,甘願爲他冒性命的風險……她簡直想跪下去,朝這些義士磕頭道謝了。但杜滸嚴令她不準向任何人暴露身份,一則於事無濟,徒生枝節,二則以文小姐之尊,她萬難再拋頭露面、奔波行走,三則此事多一人知道,就會多出不止一倍的危險。
胡奎等人當即便要推杜滸爲首,請他號令行事,因爲他是丞相身邊多年的故人,又是唯一一個身經百戰的。
杜滸連忙推辭,笑道:“杜滸的名字,三位兄弟知道便可,可千萬別再傳揚出去了。不然,韃子得知了我死裡逃生,我以後可就沒個安穩覺睡啦。”
胡奎笑道:“說得也是,那麼杜兄也不必出面,儘管發號施令,兄弟們無有不從便是。”
幾人計較已定,出了廢園,一路西行。路上又有幾個鄉農模樣的人前來會合,麻鬥元說,那都是他過去的部下。胡奎是本地人,地形極熟,哪裡是官道,哪裡是小路,哪裡駐紮着韃子,哪個村子需要繞過,都說得頭頭是道,一路上沒碰到半點麻煩。
到得晚間,一行人來到一個臨河的小村子。胡奎在一戶人家門口敲了七下,停了一停,又敲三下,門便開了。門後面的人什麼也沒問,就把一羣大人和一個小孩一齊請了進去,立刻又掩上了門。暮光中,奉書看到那門口掛着的“順民”木牌在風中搖晃,又是驚喜,又是痛快。
那戶人家裡住的是個舊時的勤王軍老兵,五木之戰時受了重傷,這纔回鄉,至今行動不便。飯畢,那老兵派他兒子到院門口放哨,留意巡邏的元軍,杜滸幾個人則在院子裡一面乘涼,一面低聲商議着什麼,用樹枝在地上指指劃劃。奉書搬個小板凳坐在一旁,聽了一會兒,便聽不懂,打起瞌睡來,被人抱到通鋪上去睡了。
睡到半夜,她耳邊才一個接一個地響起鼾聲,一陣陣男人身上的汗味飄過來,原來是胡奎、麻鬥元他們都七倒八歪地睡在了她身邊,一隻不知是誰的大臭腳伸到了她鼻子底下。她從沒和這麼多大男人一起同鋪而臥,迷迷糊糊的有點害臊,想爬起來,可又不敢亂動,只怕把別人吵醒。
隨即有人把她連被子抱了起來。她也沒睜眼,憑着氣味就認出了是誰,含含混混地問:“師父?”
杜滸把她挪到一個稍遠些的角落裡,讓她臥好,給她掖了掖被子,自己躺在她身邊,把她和那一羣大男人隔開,輕聲道:“他們都當你是小男孩兒,沒什麼顧忌。你別怕,也彆扭扭捏捏的,忍一忍。我不想說破你身份,不然更不方便。”
奉書慢慢清醒過來了,也低聲道:“我知道,沒關係。”想到了他們晚間密謀許久,又好奇起來,問:“明天去哪兒?你們打算怎麼辦?”
杜滸輕輕一笑,“去哪兒?你跟着便是了,說了你也不一定認得。”
她急了:“那也說給我聽聽嘛!大家打算救的,是我爹爹啊。”說畢,才意識到自己的聲音未免大了些,趕緊捂住嘴。但房中其他的人大概都累壞了,鼾聲此起彼伏,誰也沒被吵起來。
杜滸靜了片刻,才道:“這些義士打算營救丞相,一腔熱血不假,可方纔我跟他們一聊,才知道要真的成事,也不容易。他們雖然都當過兵,但大多隻習慣直來直去的硬仗,秘密謀劃的勾當,便沒幾個人有經驗。從廣東到南安軍,跨越梅嶺的大道就有七八條,更別提小路岔路,我們根本不知道押送丞相的隊伍要走哪裡。舉事的百姓雖然不少,但若分散到各條路上守着,一處也就沒幾個人了。更何況那一百多人裡,大多是農民,眼下正是農忙時節,若是無故離家,當地的蒙古長官也難免不會起疑心。”
奉書滿滿的信心被他說掉了一些,小聲問:“那,那怎麼辦?”
“我向他們建議,大夥休要一起行動,互相定一個聯絡的法子,派一兩個人去每條路上守着,若有動靜,也要等看清了敵人的部屬,再作打算。可是他們救人心切,並非所有人都有這個耐性去等。我花了好久,才一個個地說服了他們。”
奉書嘻嘻一笑,壓低聲音道:“師父最足智多謀,他們當然得聽你的。”
杜滸不理睬她的這句馬屁,繼續道:“只不過從明日起,我要派給你一個任務……”
“什麼任務?快說!”
“你身子輕捷,眼力又好,給大夥作哨探,再合適不過。只是很多時候需要你一個人行動,我得跟在大夥身邊出主意。你怕不怕?”
奉書差點跳起來,連聲道:“不怕,不怕!我、我巴不得能幫上些忙……”說不定自己能第一個看到父親的身影呢。
杜滸拍拍她肩膀,讓她冷靜下來,說:“現在好好睡吧,明天我告訴你該怎麼做。”
奉書點點頭,打了個呵欠,剛要閤眼,又突然想起什麼,湊過身子,小聲說:“那個胡奎,白天說你……說我爹爹從元營逃脫時,你做了……做了……你當時真的在他身邊?到底是怎麼回事嘛?”
杜滸一怔,笑道:“丞相沒跟你說過?”
奉書搖搖頭。父親當年親入元營談判,被伯顏扣留,又在二十天後神不知鬼不覺地逃脫了元人的掌控,這其中的種種細節,父親此後一直很少提到,有人問時,他也只是神秘地笑笑。她聽百姓傳言,說文丞相是得到身邊五虎將、外加一十八員死士的幫助,浴血殺出元營的。還有人信誓旦旦地說,當時是有天神護佑,把看守他的韃子大將全都施了定身法,這才讓丞相得以脫身。現在她都長這麼大了,這些話她自然都是不信的。
而今天,聽胡奎所說,父親當年逃出敵營,似乎還有杜滸不小的功勞呢。
杜滸輕輕笑了笑,道:“這件事好玩得緊,一言難盡,以後有時間了,我慢慢給你講。”
奉書拽住杜滸的袖子,一下下搖着,輕輕說:“師父,好師父,現在講行不行?我要聽。”
軟軟糯糯的童聲,還帶着點睏倦的鼻音。過去奉書對父親這般撒嬌,纏着他講故事時,父親從來都招架不住,只得順着她。
可是杜滸卻不買賬,只是說:“太晚了,休息。”然後翻了個身,給她一個大後背,自顧自地睡了。
她不甘心,捅了他兩下,沒有迴音,也只好賭氣翻過身去,也給他一個小後背,呼呼大睡。